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任务一 学习演讲词 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任务一 学习演讲词 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9 13:18: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学习演讲词
活动 探究
活动 探究
联读:
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
丁肇中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活动 探究
模块一:明“高言”之意
演讲者身份 演讲背景 听众构成 演讲的目的
《最后一次讲演》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活动 探究
模块一:明“高言”之意
演讲者身份 演讲背景 听众构成 演讲的目的
《最后一次讲演》 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李公仆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举行追悼会 进步人士、青年学生;混入的国民党特务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 被授予“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 参加“情系中华”大会的各界人士,中国青年学生 向学习自
然科学的中国学生介绍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演讲要有针对性(心中有观众)
颂扬李先生的献身精神,号召广大人民与反动派作斗争
活动 探究
模块一:明“高言”之意
梳理内容,理清思路,绘制思维导图
请各小组上台展示
活动 探究
活动 探究
演讲稿要有明确的观点
清晰的思路
指出格物致知的重要性
重申意义,提出希望
活动 探究
模块二:品“高言”之味
老师给两文定义了各自的语言风格,《最后一次讲演》是慷慨激昂,《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是准确严谨。
参照示例,从文本中找到具体的依据。
活动 探究
模块二:品“高言”之味
示例: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
反问句,揭露反动派无耻卑劣的行径,表达了强烈的憎恨之情。
示例: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大都”指大部分,从范围上限制,指多数学生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践,不是全部,体现语言的准确和严谨。
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这种观点,经验告诉我们,是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
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重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别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实验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小心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连词可以表示并列、转折、承接等多种逻辑关系
活动 探究
活动 探究
模块二:品“高言”之味
《最后一次讲演》:11次掌声,44个感叹句,多个反问句、设问句,反复,对比,人称变化,长短句结合,短句急促有力......
《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丰富的连词、关联词的使用;很多表限制的词语(大都、往往、当时......)
语言要有感染力
活动 探究
模块三:效“令德”之唱
寻找优秀的演讲者,是你吗?
活动 探究
模块三:效“令德”之唱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从《最后一次讲演》《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任选一个段落,结合阅读所得,研讨怎样演讲才能更好地体现这些演讲词的风格,展现原演讲者的风采。学生可以试着在小组内模拟演讲,相互评价、讨论,不断改进、提高,最后请参赛者上台展示。
(评价标准见作业本P103)
模拟演讲
活动 探究
活动 探究
设计结语
请你设计一份结语,概括这两篇“高言”的文体特点。
a演讲要有针对性;
b演讲要观点明确、思路清晰;
c语言要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