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4 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9 17:18: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学目标
1.认识“戎、诸”等3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讲讲这个故事。
3.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感受王戎善于观察、冷静推断的神童形象。
教学重点:
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讲讲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看图谈话,激趣导入
小朋友都喜欢听故事吧。 课前分享介绍。
老师也带来两幅图,咱来看图猜故事。出示图1.司马光七岁,能砸缸救人、曹冲七岁,能设法称象。这两个故事有什么共同点?
①发生在古代。②都是小孩子。主人公都很智慧。
出示单元导语——时光如川浪淘沙,青史留名多俊杰。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能留下名字的大多是出色的人物。而这些人物中也有不少小孩子,比如曹冲、司马光。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智慧少年的故事。出示课题。请你读。
二.初识王戎学写“戎”
认识主人公:王戎。且看“戎”字,它由两部分组成,(相机点拨:右上的“戈”代表长柄的兵器,左下的“?”代表铠甲,合在一起就是指古代的武器,也表示军队。当两国矛盾不可调和的时候,只得“兵戎相见”,有的人一生从军,我们也可以说“戎马一生”。
看来王戎的名字很是豪迈,一起有力地写好这个字。口诀:一片丹心护家园,身穿铠甲横与撇,再拿长戈斜钩长,一撇一点别忘记。
题目的意思是?取,就是摘,评价: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会发生变化。
理解了意思能帮助我们更好的断句。齐读。
为何不取道旁李?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让我们走进走进故事。
三.名人故事我慧读
(慧读要求)①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②借助注释读通句子,读出停顿.
(1)读文言文一定要读准字音。谁来第一个读?
出示词卡“多子折枝”
折:这个藏着多音字的词语一定要和你们打个招呼, 你们都读“折”, 你能结合插图理解“多子折枝“吗?指导读出多、压枝,理解折的意思。齐读“多子折枝”。
结合插图,理解意思,确定读音。” 板贴【结合插图】
慧读了词语,小古文中最长的句子谁来挑战?
出示: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试着读读,追问:这样的长句子有什么办法能读好?引导孩子说出根据它的意思读的。
考考你:“诸儿”——“许多孩子”。
竞走的意思是~竞,就是争,现在也有竞争一词。走,在古代是~和我们现在的意思不一样,这种现象叫做古今异义。《守株待兔》中已经有过一面之缘。读,诸多成语中也有表示“跑”的意思,如“飞禽走兽”。
理解了意思能更好的帮助我们读出长句子的节奏。(提醒:声断气不断)指名读,范读提醒。
这篇小古文还有剩下几句,你能用上这种方法尝试读一读这篇小古文,标标节奏线吗?谁来展示?金耳朵慧评价。
2、我们不仅要会读小古文,更要读懂读小古文,注释很重要。 板贴【结合注释】
学习活动:智斗拦路虎。
请同桌两人合作,结合文中注释说一说这个故事,如果遇到不理解的拦路虎,可以标记出来,到时一起智斗拦路虎。
预设:
①之,你很会提问;不管在《司马光》还是《精卫填海》中都出现过这个百变之王的身影,赶紧圈一圈,这次它变出了几个分身。谁用火眼金睛扫一扫,让它现原形?
ppt出示:诸儿竞走取之;人问之;取之。
交流预设1:诸儿竞走取之,取的是“李子。”——联系上下文
预设2:人问之,问的是“王戎”。追问:路人会问王戎什么——
瞧,这个之又发生了变化。继续!
预设3:取之,信然。之,代表李子。优秀,那你能说说“取之,信然”的意思吗?(摘下李子,尝一尝,的确如此)慧眼识英雄,你居然会使用“补充”这个新技能,小古文语言简练,常会省略一些人或事,“摘下李子,补充:尝一尝,才知道是不是如此”。按我们现在的说话习惯,看看这句还少什么?(主语),文中还有两处少了主语,一起运用联系上下文,运用新技能。
法宝在手,智斗一切小魔怪!
②曰,又被你揪住了一个小魔怪。谁用上我们的法宝来解答?
一路扫清小障碍,现在谁能给大家讲一讲这个小故事 星级评价。
你们都是故事小能手,要想故事讲得更生动,我们还要用上这个法宝“想象”,可以想象李树的样子、孩子们竞走取之的画面……谁来个升级版?
四.体会人物形象。
读懂了故事,你觉得王戎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预设1:我觉得他是个……的人。理由……
追问:为什么甜李就会有人摘呢?|你不仅关注了多子还关注到了李树生长的位置。板贴
你觉得这是怎样的道?古代的道不是一般的路,是官道,车马行走的路,这条道上……人来人往,热闹)
引说:李树生长在这样的道边,却多子折枝,不对劲!
谁能想王戎之所想,大胆推理一下:出示“李树生长在——假如——那么——而现在——”
故人问之时,戎胸有成竹地答曰:(请生读)。
还有谁也能把王戎的思考过程说清楚?师:你怎么不去摘?
引读:面对多子折枝的李树,诸儿—— 王戎——
思考:此时你还认为戎是真的不动?
戎动的是眼睛,动的是脑子。如此,你从心底想对王戎说什么
评价1:大众的思维千篇一律,只有独立的思考才是万里挑一。
评价2:是啊,正因为他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不断地勤奋努力,长大后成了西晋的名士,还是“竹林七贤”中年龄最小的一位呢!
再思考:写戎的聪慧为何还要写诸小儿,直接写戎不就好了?
评价:你还破译了作者的写作密码,实乃聪慧也!
五.拓展提升。
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老师遍寻古籍,找到了这则故事,有没有小朋友想来看一看。古籍中的排版和我们现在不一样,谁能读一读?由于年代久远,这一页不慎掉落,只留下一张残片,谁又能帮助复原呢?感谢你们,好事做到底,我们把它送回古籍吧!可是它出自哪本古籍呢?评价:多亏了你们这群现代的智慧少年,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志人小说集,里面藏着很多有趣的故事。翻阅古籍,老师还发现了有关王戎的另一篇小古文《王戎观虎》。
小组合作:课后用上今天所学习的方法,读通、读懂这个小故事,待会儿请小组代表或组员合作来讲这个故事。
板书: 王戎不取道旁李
多子折枝
王 戎 诸小儿
善于观察
勤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