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吉林省七年级语文下学期 第三单元测试卷(一)( 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吉林省七年级语文下学期 第三单元测试卷(一)( 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9.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9 15:29:3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吉林省七年级语文下学期 第三单元测试卷(一)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请在下面相应的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选项。(第1题每句1分,第2题和第3题按要求赋分)
1.在下列横线上填出相应的诗句。(7分)
(1)故园东望路漫漫,    。(《逢入京使》岑参 )
(2)    ,弹琴复长啸。(《竹里馆》王维)
(3)杨花榆荚无才思,   。(《晚春》韩愈)
(4)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的两句是    ,   。
(5)《木兰诗》中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军旅生活悲壮严酷气氛,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名句是   ,   。
【答案】(1)双袖龙钟泪不干
(2)独坐幽篁里
(3)惟解漫天作雪飞
(4)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5)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春夜洛城闻笛;木兰诗;竹里馆;逢入京使;晚春
【解析】注意易错字:⑴袖;(2)篁;(3)惟;(4)折;(5)柝;
故答案为:⑴双袖龙钟泪不干;(2)独坐幽篁里;(3)惟解漫天作雪飞;(4)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5)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的背诵和默写能力,要求记忆准确,书写规范,注意易错字,反复诵读。
2.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6分)
①在成长道路上,友谊是上帝赐给我们最珍贵的礼物。②友谊是一朵盛开的鲜花,把我们的童年生活点缀得五彩斑澜。③失去了友谊,就像小鸟折去了美丽的翅膀,再也不能在天空里飞翔(  )④失去了友谊,就如大树失去了郁郁葱葱的枝叶,没有了勃勃生机。⑤友谊伴随着我们成长,让我们享受着温暖的阳光。
(1) 第③句括号中填入的标点是     。(2分)
(2) 第②句中有一个错别字,应将     改为     。(2分)
(3) 请仿照画线的④句,再写一组句子。(2分)
【答案】(1)分号
(2)澜;斓
(3)失去了友谊,就如航船在茫茫大海中失去指路的灯塔,没有了前进的方向。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续写式仿写;分号
【解析】(1)仔细阅读语段可知,“失去了友谊,就像小鸟折去了美丽的翅膀,再也不能在天空里飞翔”和“失去了友谊,就如大树失去了郁郁葱葱的枝叶,没有了勃勃生机”是并列分句,它们之间应使用分号,故第③句括号中填入的标点是分号。
(2)根据字词积累和语境,“五彩斑澜”中的“澜”应写作“斓”。
(3)例句是“失去了友谊,就如……,没有了……”,仿写的句子要和例句保持一致,符合语境。
故答案为:
(1)分号
(2)澜;斓
(3)失去了友谊,就如航船在茫茫大海中失去指路的灯塔,没有了前进的方向。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在日常学习中,要注意熟记分号、冒号、引号、括号、叹号、问号的用法,重点注意句子中分层时逗号、顿号、分号的综合运用,以及引号和冒号的综合应用。
(2)本题考查学生对常见汉字字形的识记和掌握能力。要在平时勤于积累,多反复巩固,从而驾轻就熟地做这类题。
(3)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观察例句的句式特点,比如有无修辞手法的运用,有无特殊句式等等。
3.下面语句的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蒙蒙的细雨飘起来了,我们前后左右的景物都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②身后原本静谧的山林,若有若无地传来细细的声响。 
③眼前的湖面刚才澄碧明丽,此时却是烟雨迷蒙了。 
④左右两面的山峰,在细雨织成的轻纱中,远远地隐没了。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④①② D.④③①②
【答案】B
【知识点】根据语境补写句子
【解析】 按照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排列,先写“檬濠的细雨飘起来了,我们前后左右的景物都发生了奇妙的变化。”接着写“眼前的湖面刚才 澄碧明丽,此时却是烟雨迷蒙了。”然后写“身后原本静谧的山林,若有若无地传来细细的声响。”最后写“左右两面的山峰,在细雨织成的轻纱中,远远地隐没了。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二、阅读(45分)
(一)文言文阅读与诗歌阅读(15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4—7题。(10分)
[甲]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农夫耕于田,数息而后一锄。行者见而曰:“甚矣,农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竟月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之难也。”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行者服而退。
4.下列选项中的“之”解释用法与“一锄尽一身之力”的“之”一致的是(  )(2分)
A.以我酌油知之 B.康肃笑而遣之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D.子可示我以耕之术
5.翻译划线句子。(2分)
①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②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
6.根据示例,分析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分)
【示例】句子: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分析:“乎”表示反问语气,表现了抗诉对自己射箭本领的得意,对卖油翁的轻视,刻画了康肃骄傲自满的性格。
句子:行者见而曰:“甚矣,农之惰也!”
分析:
7.卖油翁“以我酌油知之”,行者“今而后知耕之难也”,他们都是怎样得“知”的?你由此得到了怎样的启发?(3分)
【答案】4.D
5.①有个卖油翁放下担子站着,斜着眼看他射箭,很久不离开。
②人们处理事情也是这样,想要快速完成(这事)却往往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6.“甚矣”“也”,倒装句,强调农夫非常懒惰。(“矣”、“也”表示肯定,强调农夫的懒惰。)生动形象地表现行者对农夫的嘲讽。刻画了一个自以为是的行者形象。
7.通过实践(生活体验)得知。
启示:①“实践出真知”(事非经历不知难);②“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只有在生活实践中,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卖油翁;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4.本题考查文言文虚词。初中阶段遇到的虚词有:而,何,乎,乃,其,且,为,焉,也,以,于,则,者。常考的是:之、而、以、于、其。
5.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6.本题考查加点字表达效果。读懂文言文,理解文言文大意。掌握加点字含义,联系上下文语境,分析揣摩作者的情感态度,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7.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及道理感悟。通读文言文,理解大意,理解卖油翁和行者获得认知的方式。结合文中人物及事件,归纳特点,结合自身经历谈获得的启示,态度积极向上,言之合理即可。
【译文】
【甲】
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园子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箭,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打发卖油翁将他送走。
【乙】
有个农民在田里耕种,他喘几口气以后才挥一下锄头。有个过路人看见了讥笑他,说:“你这个农夫真是太懒了,你喘几口气才挥一下锄头,这样耕田整整一个月也耕不完。”农夫说:“我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来耕地,你可以把耕地的方法示范给我吗?”过路人脱下衣服走到田里,喘一口气连挥几下锄头,每锄一下都用尽全身的力气。没有多长时间,他的力气用完了,汗如雨下,气喘吁吁,连声音都发不出了,向前倒在田里。他对农夫说:“我到如今才知道耕地的不易。”农夫说:“不是耕田困难,而是你的方法错了!人处理事情也是这样,想要刻意追求速度反而达不到目的。” 过路人心服口服地离开了。
【点评】4.例句翻译为:每锄一下都用尽全身的力气。之,的
A翻译为: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之,代词,指这个道理
B翻译为:陈尧咨笑着打发卖油翁将他送走。之,代词,指卖油翁
C翻译为: 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之,结构助词,无实际意义
D翻译为:你可以把耕地的方法示范给我吗。之,的
故答案为:D
5.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重点字“释、而、睨、去、欲、速、达”。释:放。而:表承接。睨:斜着眼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去:离开。欲:想要。速:速度,快速。达:达到。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故答案为: ①有个卖油翁放下担子站着,斜着眼看他射箭,很久不离开。
②人们处理事情也是这样,想要快速完成(这事)却往往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6.例句翻译为:有个过路人看见了讥笑他,说:“你这个农夫真是太懒了”。甚矣,太过了,是倒装句格式。也,判断句标准。强调在过路人的眼中这个农夫太懒了,过路人在嘲讽农夫,突出过路人的无礼、自以为是。
故答案为:“甚矣”“也”,倒装句,强调农夫非常懒惰。(“矣”、“也”表示肯定,强调农夫的懒惰。)生动形象地表现行者对农夫的嘲讽。刻画了一个自以为是的行者形象。
7.卖油翁“以我酌油知之”,翻译为: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
行者“今而后知耕之难也”,翻译为:我到如今才知道耕地的不易。
这两人都是通过实践得到的认知。
其实我们实践出真知,只有实践过才可以知道事情的真相是什么。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
故答案为:通过实践(生活体验)得知。启示:①“实践出真知”(事非经历不知难);②“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只有在生活实践中,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8—9题。(5分)
秋行
(宋)徐玑
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傍柳边行。
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
8.诗人描写了鸣蝉、   、   等景物,有动有静,以动衬静,构成了一幅安谧恬静的早秋风景画。(2分)
9.你从这首诗中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感情?(3分)
【答案】8.小溪;飞叶
9.运用比喻及动静结合的手法,写了诗人在秋天外行时所见的美景,表现了诗人心境的闲适宁静,表现了诗人怡然自得,热爱美好自然的情趣。
【知识点】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寄情山水
【解析】8.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理解。读懂古诗句,理解古诗大意。根据题目要求分析诗中出现的景物即可。
9.本题考查古诗情感分析。理解古诗句表达含义,抓住诗句中的情感词,描写的画面等,结合作者生平背景分析古诗情感。情感分析注意不要少点。
【译文】 秋天的蝉声叫得就像古筝洪亮的音响,我聼者蝉声悠闲地在杨柳边行走者。
小溪的溪水平静的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忽然刮起一阵风,吹来的叶子落在小溪里,在溪水中激起了层层涟漪。
【点评】8.结合翻译可知诗中描写了秋蝉的鸣叫,秋柳在风中轻拂,一条小溪清水如镜,有叶子落在水中,荡起圈圈涟漪。
故答案为:小溪、飞叶
9.小溪清水如镜,这是静景。一片叶子飘落水面,这是动景。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表现了作者内心的闲适与宁静。
鸣蝉似筝,小溪如镜,比喻,描绘秋日的迷人景色,抒发了恬静悠然的心情。
故答案为:运用比喻及动静结合的手法,写了诗人在秋天外行时所见的美景,表现了诗人心境的闲适宁静,表现了诗人怡然自得,热爱美好自然的情趣。
(二)现代文阅读(25分)
(甲)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3题。(15分)
1985年的一场电影
①明天家里放电影!
②父亲是在晚饭后宣布这一决定的。那时太阳已经落山,屋里光线暗淡下去。
③父亲说这话的时候脸上的表情混沌在冥冥的暮色中,难以辨寻,但他说的每一个字犹如昨天大舅来家里道喜时炸响的鞭炮,令人震撼和惊喜。
④姐说,放啥电影?没有这个必要。父亲说,咋没必要?你考上大学这是我们老李家的荣耀,是大喜事。姐说,这纯粹是浪费钱。父亲说,浪费个啥?现在都时兴这样。你别理论了,我已联系好了。姐见父亲已安排了,便不再说什么。她知道父亲的脾性,认定了的事他是不会轻易改变的。
⑤三年前的暑假,姐收到县一中入学通知书。在我们斋公桥村,一个女孩能念完初中就算了不得了,上高中那只能是一种奢望。
⑥那天夜里,父亲问姐,闺女,想上吗?
⑦姐低着头,没有作声。家里条件差,母亲身体又不好,家里是无法供她上高中的。
⑧父亲对姐说,闺女,只要你想上,爸就是砸锅卖铁也供你。
⑨姐默默地流下了眼泪。
⑩父亲用实际行动告诉姐,他是有能力供她读书的。父亲累完田里活,就去村砖瓦厂拉砖。他认为力气就是钱,力气是使不完的,那钱也就不会断。他把身上的力气变成一张张大大小小的钞票供姐读完了高中。
现在父亲还在村砖瓦厂使力气。在村砖瓦厂,父亲可算是待的时间最长干活最卖力的人了。
每天天微亮父亲就起床,到晚上天擦黑才回来。他身上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完全看不出他有多疲惫。
姐不同意放电影自然也有她的理由。
那天,母亲叫姐去给父亲送午饭。临近正午,骄阳似火,烘烤大地。走了一会儿,姐的短衫就汗湿了。到了砖瓦厂,姐瞧见父亲正拉着一车熟砖从窑洞里出来。他身上落满灰土,脖子上搭着一条看不出颜色的毛巾,身子努力地向前倾,黝黑的脊背在烈日下很是刺眼。
姐的眼睛不禁模糊了。她放下饭盒,上前帮父亲推了一把。
父亲回头看见了姐,笑着说,闺女给爸送饭来了。
等父亲卸完砖,姐说,爸,吃饭了。
父亲用毛巾揩了一把汗,对姐说,饭就放在那儿,你回去歇息吧。我承包的活儿还没完,再干一会儿。
说完父亲又推着小车进了窑洞。望着父亲瘦小佝偻的背影,姐的眼睛又湿润了。
第二天下午5点多钟,放电影的人就来了,他们早早地扯起了银幕。银幕就像一面布告牌,家里放电影的消息立刻传遍了村里村外。
天快黑了,来看电影的人从四面八方不断地赶来。门前平时沉寂宽敞的禾场变得热闹拥挤。
父亲看着眼前晃动的人群,不知咋的,心里竟有些慌了,甚至有点不知所措。一些熟人向他打招呼或道喜的时候,他只是嘿嘿地笑着,机械地说着“多谢”两个字。
放电影了,全场安静了下来。有的坐着,有的站着,还有的站在凳子上。人们都被电影里的打斗情节深深吸引了。人群中间留给父亲的椅子却是空着的。
父亲在围子外转悠着。他一会儿在银幕底下站一站,一会儿又到后面转一转。他在看他的电影。他的电影就是眼前的人以及这放电影的场景。他甚至觉得这比银幕里的情节更生动更有趣,有时他还在嘿嘿地笑。
姐从人群里挤出来,拉着父亲的手说,爸,去坐着看电影吧。父亲轻轻推了推姐说,我在看咧,你快去吧,别耽误了看电影。姐无奈只好回到原位上。直到电影结束,父亲的椅子还是空着的。
散场了,姐却发现父亲不见了。母亲在屋里找了,没有。妹妹在后院里找,也没有。
父亲上哪儿去了呢?正当家里人着急的时候,姐发现了父亲。
他歪在草垛堆里正打着呼噜。
(作者李义文有改动)
10.阅读 ~ 自然段,概括在电影放映那天晚上父亲的表现。(3分)
电影放映前:①   
电影放映中:②   
电影散场后:③   
11.请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线处姐姐两次流泪的心理有何不同?(4分)
①姐默默地流下了眼泪。
②姐的眼睛又湿润了。
12.文章以父亲的一句话作为首段,结合全文内容,分析这样写的好处。(4分)
13.下面的链接材料选自语文教材中的《台阶》,请与本文⑩~ 自然段比较,简要回答这两位父亲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他们的动力分别是什么?(4分)
【链接材料】
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但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于是,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
【答案】10.①父亲有些慌乱和不知所措,机械地和前来看电影、道喜的人打招呼。;②父亲在围子外转悠,乐呵呵地看着看电影的人群并婉拒了女儿一起看电影的建议。;③父亲在人群散尽后,歪在草垛堆中打着呼噜。
11.①听到父亲说只要她想上,砸锅卖铁也供她读书,为父亲对自己无条件的支持而感动、感激,为自己让父亲负担更加重而自责、难过。(意思对即可)
②看到父亲瘦小佝偻的背影和辛苦搬砖的身影,为父亲辛苦劳作而感到心疼和怜惜。(意思对即可)
12.①结构上为下文写父亲为何请大家看电影、如何请大家看电影做铺垫。②采用了倒叙的记叙顺序,从“明天家里放电影”出发来回顾放电影的原因、父亲为了请大家看电影和供女儿上学付出的努力,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避免了平铺直叙和结构的单调,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 ③开门见山,交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一句话即展现了姐姐考上大学后,父亲的喜悦欣慰和自豪之情,体现了父亲果断和有家庭责任心的形象,渲染了充满喜悦的气氛。(意思对即可)
13.共同点:都是农民;都勤劳能干,通过劳动建设家庭,实现目标;都有浓厚的家庭责任心,分别为了子女的学业和家人的尊严奋斗。 不同的动力:本文中的父亲是为了让“我”的姐姐可以安心读书,不用操心学费的问题,同时也为了让家人安心,不用操心家中生计;《台阶》里的父亲是为了有高的台阶,让自己和家人受人尊重。(意思对即可)
【知识点】梳理、概括文章情节;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体会作者情感态度;小说
【解析】10.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11.本题考查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要联系前后文,抓住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并用特定的口吻表述出来。
12.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解答句子理解的试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情感分析、区位分析、主旨分析、修辞分析。作答时学生可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即可。
1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
【点评】10.本题考查文章的概括。根据题意,定位20~28自然段。在范围内圈画出父亲的行为、动作。筛选出核心表现。 注意概括全面。
故答案为:①父亲有些慌乱和不知所措,机械地和前来看电影、道喜的人打招呼。②父亲在围子外转悠,乐呵呵地看着看电影的人群并婉拒了女儿一起看电影的建议。③父亲在人群散尽后,歪在草垛堆中打着呼噜。
11.本题考查对角色情感的把控找到句子在原文的位置,通过上下文分析姐姐流泪原因, 通过姐姐的语言、神态、动作判断心理。
故答案为: ①听到父亲说只要她想上,砸锅卖铁也供她读书,为父亲对自己无条件的支持而感动、感激,为自己让父亲负担更加重而自责、难过。(意思对即可)②看到父亲瘦小佝偻的背影和辛苦搬砖的身影,为父亲辛苦劳作而感到心疼和怜惜。(意思对即可)
12.面对句子作用题,首先要看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并且判断该句是属于什么描写或者运用了什么写法。位置在首段,说明要回答“开头的作用”,句子运用了倒叙,说明要回答“倒叙的作用”,答题时尽量全面,要分析结构和内容分 别有什么作用。先写结构上的作用,因为容易回答,节省时间。再写内容上的作用,内容的作用包括:人物形象的刻画、主题的彰显。
故答案为: ①结构上为下文写父亲为何请大家看电影、如何请大家看电影做铺垫。②采用了倒叙的记叙顺序,从“明天家里放电影”出发来回顾放电影的原因、父亲为了请大家看电影和供女儿上学付出的努力,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避免了平铺直叙和结构的单调,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 ③开门见山,交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一句话即展现了姐姐考上大学后,父亲的喜悦欣慰和自豪之情,体现了父亲果断和有家庭责任心的形象,渲染了充满喜悦的气氛。(意思对即可)
13.本题考查对角色形象的分析。人物形象分析:先找本文⑩~ 自然段中 父亲的行为、语言判断父亲形象;再找材料中父亲的行为语言判断形象,最后把两者的共性找出来。答题格式为:特点+简要分析,注意分点作答。其次再合理推测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
故答案为:共同点:都是农民;都勤劳能干,通过劳动建设家庭,实现目标;都有浓厚的家庭责任心,分别为了子女的学业和家人的尊严奋斗。 不同的动力:本文中的父亲是为了让“我”的姐姐可以安心读书,不用操心学费的问题,同时也为了让家人安心,不用操心家中生计;《台阶》里的父亲是为了有高的台阶,让自己和家人受人尊重。(意思对即可)
(乙)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7题。(10分)
卖菜的老人
陆金美
①周日去菜市场买菜,在菜市场门前,看到一临时菜摊。摊主是一位精瘦精瘦、头发一片花白、戴着眼镜、年近七旬的老人。他守着一辆三轮车,车上放着两篮青菜。老人偶尔会发出一两声叫卖声,声音有点低,不过,并没有人光顾他的摊位。
②看到老人菜摊冷清,出于同情,我提着购物袋,向他的摊位走去。这时,有两位顾客走到他的摊子,弯下腰提起一捆青菜,反复翻看,似对菜不满。“你这菜虽然卖得便宜,但菜上有虫斑虫眼。如果把这些不中看的菜叶子掰去,和贩子卖的大棚菜价格差不多了。”话音未落。一捆菜已被掰掉三分之一的菜帮子,散落在地。
③两位买菜的顾客走后,在老人的菜摊前留下了好多略带斑点的青菜叶子。等买菜的人走后,老人弯下腰将扔掉的青菜叶子一一捡起来,放到三轮车里。
④我弯下腰也从篮子里拿出一捆,老人没有称。他说:“这菜是自家种的,吃不完才来卖的,没有成本,只有工钱,便宜卖。这捆3斤重,你给7块钱吧。菜的样子不如贩子菜样好看,但没打农药,虽然有的菜叶有点虫斑虫眼,但好吃,不信你回家吃吃看。”我说:“好吃,以后就买你的菜啦!”老人说:“后天还来卖最后一次,小青菜就没有了,那要到立冬才来卖大白菜呢。”
⑤我把这捆菜装到购物袋里,说:“好吃,后天我肯定来买。”然后给了老人10块钱。老人刚准备给我找零时,我却提着购物袋头也不回地走了。
⑥半个小时后,我买好其他蔬菜回家。路过这个摊位时,发现那位卖菜的老人正焦急地向菜市场张望。等看到我时,老人向我招招手,示意我停下。随后他跑上前来,一边将硬币往我手里塞,一边责怪自己:“都怪我上了年纪,早上忘了拿零钱,刚跟人家换了硬币后,你已经走远了,实在不好意思。”老人再朴实不过的话语,却是对诚实做人最好的诠释。比起那些变着法子缺斤少两,挣昧良心钱的奸商,老人的心却是那样的善良和伟大。
⑦不承想,半个月后,我又见到了卖菜的老人。
⑧那次,我们单位与慈善会在生活广场联合举办一场为山区孩子送温暖的活动。那天,第一个来到广场的,竟然就是那个卖菜的老人。起初,我以为他是来看文艺演出的。但让我没想到的是,老人竟然捐了整整两千块钱的现金。并且,他执拗地不肯说出自己的真实姓名,只是一个劲地表示,希望这点小心意能真正帮助到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们。
⑨我认真地帮老人做了登记。一切手续办完之后,在老人临走时,我递了一张名片给老人,与他约定立冬给我送50斤大白菜。我家要腌咸菜。老人接过名片,笑着说:“这个年纪了,过了今天没明天,只要我活着,立冬一定给你打电话送大白菜!”
⑩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到了立冬。大白菜已上市了,始终没见老人打电话来。我多次去菜市场买菜,也没见到老人。已到小雪了,老人还是没来电话。我想:或许是他家长的大白菜不出村就卖掉了。或许是健康原因,或许……不管怎样,我希望这位老人健康平安,更希望明年春天还能买上他的青菜。
(选自《思维与智慧》2022年第6期,有删改)
14.本文记叙了“我”和卖菜老人之间的哪些事?请简要概括。(2分)
15.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子。(2分)
等买菜的人走后,老人弯下腰将扔掉的青菜叶子一一捡起来,放到三轮车里。
16.结合选文内容,分析第⑧段画线句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那天,第一个来到广场的,竟然就是那个卖菜的老人。起初,我以为他是来看文艺演出的,但让我没想到的是,老人竟然捐了整整两千块钱的现金。
17.本文主要描写我和卖菜老人交往的故事,在第②③段提到两位买菜的顾客有何作用?(3分)
【答案】14.①“我”多付了老人买菜钱,他专门换硬币给“我”找零;②“我”在公益活动上看到老人圈名为山区孩子捐款,并与老人约定立冬找他买菜,却再没见到老人。
15.运用了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人动作的艰难,表现出老人对自己劳动成果的珍视。
16.“竟然”的本义是出乎意料。“竟然”写出了“我”在慈善募捐现场看到卖菜老人和对卖菜老人捐赠两千元现金的震惊。两个“竟然”也从侧面表现出卖菜老人奉献爱心、不图名利的高尚品质。
17.写两位买菜顾客的行为,一是表明老人卖菜挣钱的不易,更能突出下文老人捐赠两千元行为的可贵。二是将两位买菜顾客的行为和“我”的行为进行对比,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挖掘、感悟文章主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分析文章语言特点;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1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15.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16.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词语的表述对象,然后综合词义与表达效果这两方面因素进行揣摩。
1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点评】14.本题考查全文内容概括。细读文章可知第一件事在文章第④~6段,写“我”买菜时多付了3元钱,老人准备找零时,“我” 却离开了,而老人换到硬币后,一直寻找、等待“我”最终给“我”找零;第二件事在文章第⑧~0段,写老人在慈善活动上匿名为山区孩子捐赠了两千块钱的现金“我”为老人做登记,并与他约定立冬购买50斤大白菜,但是到了冬天,却没有再见到老人。
故答案为:①“我”多付了老人买菜钱,他专门换硬币给“我”找零;②“我”在公益活动上看到老人圈名为山区孩子捐款,并与老人约定立冬找他买菜,却再没见到老人。
15.本题考查赏析词句。句子运用了动作描写。“弯”“捡”“放”等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人动作的艰难,表现出老人对自己劳动成果的珍视。
故答案为:运用了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人动作的艰难,表现出老人对自己劳动成果的珍视。
16.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竟然:表示出乎意料。联系“哪天,第一个来到广场的“可知,第一个竟然是作者没有想到老人会第一个来到广场,表现了他内心的疑惑。联系“捐了整整两千块钱的现金”可知,第一个竟然是作者没想到老人会捐出两千元钱,感到震惊。
故答案为:“竟然”的本义是出乎意料。“竟然”写出了“我”在慈善募捐现场看到卖菜老人和对卖菜老人捐赠两千元现金的震惊。两个“竟然”也从侧面表现出卖菜老人奉献爱心、不图名利的高尚品质。
17.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根据“这时,有两位顾客走到他的摊子,弯下腰提起一捆青菜,反复翻看,似对菜不满”话音未落,一捆菜已被掰掉三分之一的菜帮子,散落在地”可知,老人卖菜非常不易,要忍受挑剔的顾客,最终也可能不会卖到钱。 联系后文老人捐出两千块钱的行为可知,此处老人挣钱的不易更加突出了老人损钱行为的可贵。 联系第④段和第⑤段中“我”的表现,买走老人所有菜,不要老人找零钱,“我”的行为与这两位顾客的行为形成了对比,引出后文老人为了找给“我”零钱特意等“我”,“我”遇到老人捐款的情节。
故答案为:写两位买菜顾客的行为,一是表明老人卖菜挣钱的不易,更能突出下文老人捐赠两千元行为的可贵。二是将两位买菜顾客的行为和“我”的行为进行对比,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三、名著导读(5分)
18.根据《骆驼祥子》一书的相关内容,按要求答题。
(1)有同学用起伏的曲线展现祥子进城后的经历,请你根据小说内容在横线上填入相应的情节。(2分)
(2)同学们针对《骆驼祥子》中“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这句话展开了讨论。下面是甲、乙两位同学的发言,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结合小说内容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3分)
同学甲:祥子最后的惨状,确实不是他的过错,都是社会将他驱逐到走兽中的。
乙同学:祥子是自己把自己变成走兽的。
【答案】(1)努力拉车攒钱买车
(2)造成祥子悲剧的既有社会原因,也有个人因素。祥子生活的北平,是动荡且混乱的。祥子是北平城里最底层的人,被人任意盘剥。欺侮祥子的大兵,敲诈的孙侦探,小福子被逼为娼,都一次一次把祥子推到绝境。而祥子自己,虽然质朴要强,但出生农村的他眼界狭隘,愚昧古板。会因为“大个子”的赞美忽视风险,会在虎妞难产时请来神婆。祥子最后沦为“走兽”,是个人和社会共同导致的悲剧。
【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经典情节;对作品的体验感受;《骆驼祥子》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本题,要根据题干要求锁定相关答题区间,抓住关键语句进行提炼概括。注意语言要简洁。
(2)本题考查理解小说主旨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阅读文章,找到题干中句子的位置;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文章内容,理解句子的意思,分析文章的主旨。
【点评】(1)依据曲线图理解,这是用曲线表示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其中①处应该是表示祥子第二次“起”。祥子经历了一起一落,如同经历了一次死亡,他没有灰心丧气,决定买第二辆车,他把自己30块大洋存在刘四爷那里,开始继续拉车做生意,他起早贪黑,省吃俭用,平时连一包小茶叶都舍不得买,就是为了早点攒够钱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当钱攒够的时候,他的钱却被孙侦探给诈骗走了。
示例: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
故答案为:努力拉车攒钱买车
(2)需要理解造成祥子悲剧的原因既有个人因素,也有社会因素。
首先,小说从多方面提示了造成祥子悲剧的社会根源。在农村,地主阶级的残酷压榨,使祥子一家倾家荡产。被迫来到城里后,仍逃脱不了受压迫受剥削的命运。这一切现象的产生决非偶然,它们都是黑暗的旧社会制度的产物,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尚未觉悟的个体劳动者——祥子,只能“痛苦的活着,委屈的死去。”任凭他如何拼命挣扎,都摆脱不了苦难命运。旧制度、旧社会吞噬了像祥子这样的劳动人民身上所具有的美好品德和奋发向上的意志。
其次,个人奋斗的道路是造成祥子悲剧的内在思想根源,祥子的悲剧正是对个人奋斗道路的彻底否定。作为一个尚未觉醒个体劳动者,祥子有着改变自己生活地位的迫切要求,但他却没有看清当时的社会本质,更不懂得走什么样的道路才能从根本上获得翻身解放。他认为“有他的身体与力气做基础,只要自己省吃俭用……只要他自己肯咬牙,事儿就没有个不成”这种思想认识在当时的个体劳动者中间是很有代表性的。然而,在那万恶的旧社会里,个人奋斗却根本不是劳动人民摆脱穷困的求生之路。所以,祥子的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着无法克服的尖锐矛盾。从作品的具体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祥子的拼命奋斗中,他所抵御的决不是孤立的某个人,而是整个社会。
故答案为:造成祥子悲剧的既有社会原因,也有个人因素。祥子生活的北平,是动荡且混乱的。祥子是北平城里最底层的人,被人任意盘剥。欺侮祥子的大兵,敲诈的孙侦探,小福子被逼为娼,都一次一次把祥子推到绝境。而祥子自己,虽然质朴要强,但出生农村的他眼界狭隘,愚昧古板。会因为“大个子”的赞美忽视风险,会在虎妞难产时请来神婆。祥子最后沦为“走兽”,是个人和社会共同导致的悲剧。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60分)
(一)综合性学习(10分)
19.真正的朋友丰富我们的经验,让我们在生活中少走弯路;纯洁的友谊让我们更深刻地体悟到一些真谛,使我们的人生更有价值。广东某校七年级(4)班将开展以“友谊与成长同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友谊的可贵】为了营造活动的氛围,主持人想拟写一条标语,可只有上句,请结合画线句子补写下句。(2分)
上句:真朋友丰富生活经验
下句:   
(2)【友谊的力量】阅读下面的文字,在①②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4分)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人,尤其是身心还没有成熟的青少年,不免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潜移默化之中会改变自己的思想和行为。①   ,因而,不会完全受到外界的影响。人是否有辨别能力,决定着能否自觉抵制诱惑,排除干扰。变与不变,变赤与变黑,主要取决于人的自身。从上述两方面看,人在成长过程中,②   ,更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3)【诗歌中的友谊】请将下面书法作品中的古诗用楷书抄写在横线上。(1分)
(4)【名著中的友谊】《骆驼祥子》中,祥子为了钱出卖朋友阮明,你如何看待这种友谊?(3分)
【答案】(1)示例:纯友谊体悟人生真谛
(2)示例: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不但受到客观条件的影响
(3)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4)祥子和阮明之间的关系不是真正的友谊。阮明可随时出卖祥子,祥子也为了金钱出卖阮明,真正的友谊应该是不掺杂任何利益关系的。
【知识点】根据语境补写句子;诗歌对联;作品的综合评价;《骆驼祥子》
【解析】 (1)本题考查补写宣传标语的能力。
根据“真朋友”可从画线句提炼“纯友谊”;“丰富”是动词,可提炼“体悟”与之相对应;“生活经验”是偏正式短语,从划线句中提炼概括“人生真谛”与之相对应。故下句为:纯友谊体悟人生真谛。
(2)本题考查根据语境补写句子。
题空一:上文意思是一个身心还没有成熟的年轻人,不免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下文表达的意思是“因而,不会完全受到外界的影响”,据此推断所要填写的内容是“不会完全受到外界的影响”原因,与“客观因素”相对的因素为主观因素,因此补写:但人具有主观性。
题空二:补写部分在总结句中,“从上述两方面看”中的两方面指客观环境和主观因素,下文是“主观因素”,因此要补写客观因素,注意运用关联词,构成递进关系。补写为:不但受到客观条件影响。
(3)本题考查学生汉字书写的能力。
注意“溪”“郎”的书写。
(4)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
祥子来自农村,是个破产的青年农民,勤劳、纯朴、善良,保留着农村哺育他、教养他的一切,他勤劳、坚忍和倔强。后来,被生活捉弄的祥子开始游戏生活,吃喝嫖赌。为了喝酒,祥子到处骗钱,堕落为“城市垃圾”。 这期间,祥子和阮明之间的关系不是真正的友谊。阮明可随时出卖祥子,祥子也为了金钱出卖阮明,真正的友谊应该是不掺杂任何利益关系的。
故答案为:(1) 纯友谊体悟人生真谛
(2)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不但受到客观条件的影响
(3)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4) 祥子和阮明之间的关系不是真正的友谊。阮明可随时出卖祥子,祥子也为了金钱出卖阮明,真正的友谊应该是不掺杂任何利益关系的。
【点评】(1)本题考查补写宣传标语的能力。这类题,首先需要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或语文素养进行创意解读;最后也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标语就是用简洁的语言写出的具有宣传鼓动作用的话语,基本的特征是语言简洁、具有宣传和鼓动性。
(2)本题考查根据语境补写句子。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需要补写的内容。要求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还要注意字数的限制。
(3)本题考查学生汉字书写的能力。要求用正楷字正确、工整、美观地书写。首先要保证汉字书写绝对正确;其次要掌握好所给汉字的间架结构和各部分比例;最后还要考虑标点符号,该占几格就占几格。
(4)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二)写作(50分)
20.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一)我们每个人都有心事,不同的心事蕴含着不同的情感,如幸福、喜悦、痛苦、忧伤、渴望等。请以“我的心事”为题写一篇文章,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作文要求:①表达真情实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600字;
(二)“握手言欢” “握手言和” “握手成交” “大手握小手” “何时重握手” “和美好时光握手”“和每棵树握手”“一切从握手开始”……
相信这些词语和句子一定会引发你的联想与思考。请以“握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文体(诗歌除外) 不限;③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一)【答案】略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
【解析】材料围绕“心事”这一话题,指出不同心事蕴含不同情感。
【题干分析】①“我们每个人都有心事”强调了心事的普遍性;“不同的心事蕴含着不同的情感,如幸福、喜悦、痛苦、忧伤、渴望等”具体说明了心事所包含的丰富情感类型。②写作思路上,可以围绕自己的某一心事展开,详细叙述这件心事产生的原因、过程以及给自己带来的情感影响,重点阐述自己在这件心事中的感受和思考。要避免只简单罗列心事而缺乏深入挖掘。开头可以通过引人入胜的方式引出自己的心事,事例素材可以选取生活中的具体经历,结尾要能体现出对心事的感悟或升华。
【立意提取】 我的心事——渴望理解;我的心事之成长的烦恼;藏在心底的心事
例文:
我的心事
每个人心中都藏着一些不愿轻易示人的心事,它们像秘密的花园,既繁茂又幽深。而我,也有着属于我的心事,那是关于成长的烦恼,关于未来的迷茫,还有对亲情的深深眷恋。
成长的路上,我时常感到迷茫和无助。我曾梦想过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去探寻宇宙的奥秘,去揭示生命的密码。然而,现实的压力却让我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学校的课程繁重,考试的竞争激烈,我时常感到力不从心。每当夜深人静,我独自坐在窗前,望着星空,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恐惧和不安。我开始思考,我真的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吗?我能够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吗?
然而,这些心事并不是我最深处的秘密。我最难以启齿的心事,是关于我对亲情的眷恋。我的父母为了我能够有一个更好的未来,辛勤工作,默默付出。他们从未向我抱怨过生活的艰辛,只是希望我能够努力学习,将来能够有一个好的前程。我知道他们的期望,也明白他们的苦心。然而,我却时常让他们失望。我的成绩并不理想,我的表现也不够出色。每当看到他们失望的眼神,我心中就充满了愧疚和自责。
我常常想,如果我能够再努力一些,再聪明一些,是不是就能够让他们满意,让他们感到欣慰呢?然而,现实却告诉我,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知道,我需要更加努力,更加坚强,才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才能够回报父母的期望。
心事,就像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我的胸口,让我无法呼吸。然而,我也知道,这些心事也是我成长的催化剂,它们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生活的意义,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我会将这些心事化为动力,让它们成为我前进的力量,让我在未来的道路上更加坚定,更加勇敢。
我知道,每个人的心事都是独一无二的,它们承载着我们的喜怒哀乐,记录着我们的成长轨迹。而我的心事,就是我成长的印记,是我对未来的憧憬,也是对亲情的深深眷恋。我会将这些心事珍藏在心底,让它们成为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点评】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弄清题目的要求后,就要认真回忆、选择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例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让人眼前一亮的,确定好作文中心来选取、组织素材;在文体的选择上也要在符合题干要求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最擅长的。如果写记叙文就要写好情节,写出精彩的细节;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平时要多积累写作素材,多写随笔,考场才能做到得心应手,下笔如有神。
(二)【答案】【参考例文】
握手
握手,一种简单的动作,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意义。它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流方式,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桥梁。在生活的点滴中,握手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语言,传递着温暖、友谊、信任与希望。
握手,是一种友好的象征。当我们在社交场合中与他人初次相识,一个诚挚的握手能够迅速拉近彼此的距离,消除陌生感。握手之间,我们感受到了对方的真诚与热情,仿佛两颗心在那一刻紧紧相连。这种友好的握手,让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更加自信、从容,也让世界因此而变得更加美好。
握手,是一种信任的传递。在商业合作、政治谈判等场合,握手往往成为了一种承诺与保证。当我们与他人握手时,我们传递的是对对方的信任与尊重,也是对自己诚信与实力的展示。这种信任的握手,让合作更加顺利,让谈判更加愉快,也让彼此的关系更加牢固。
握手,还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在朋友分别时,一个深情的握手,能够表达我们对彼此的不舍与祝福;在亲人团聚时,一个温馨的握手,能够传递我们对家人的思念与关爱;在恋人相见时,一个缠绵的握手,能够诠释我们之间的爱情与默契。这些情感的握手,让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感受到温暖与陪伴,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彼此之间的情感纽带。
然而,握手并非总是如此美好。有时,它也会成为一种虚伪的掩饰。在某些场合下,人们可能会用握手来掩饰内心的虚伪与不安,甚至用握手来掩盖某种不道德的行为。这种虚伪的握手,虽然表面上看起来礼貌而得体,但却失去了握手本身应有的真诚与信任。
因此,我们需要学会辦别真假握手,珍惜那些真诚的握手。同时,我们也要学会用握手去传递真诚与信任,去表达情感与关怀。让我们在握手之间,感受到人间的温暖与美好,让握手成为我们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总之,握手是一种简单而深刻的动作。它承载着友谊、信任、情感与希望,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再孤单。让我们学会用握手去传递爱与温暖,去拥抱每一个美好的瞬间。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
【解析】本题考查命题作文,以“握手”为题进行创作。首先,从审题立意角度来看,“握手”这个题目具有深厚的象征意义,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肢体动作,更是一次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因此,文章应深入挖掘“握手”背后的情感、友谊、信任、和解等多元主题,展现人与人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其次,在选材构思方面,可以运用多种手法来丰富文章内容。例如,通过叙述一次难忘的握手经历,来揭示握手背后的深层含义;或者从不同角度描绘握手的场景,如久别重逢的握手、化解矛盾的握手、表达感谢的握手等,来展现握手的多样性和力量。此外,还可以结合社会现象或历史事件,探讨握手的更广泛意义,如国际合作中的握手象征和平与友谊等。在具体写作时,应注重细节描写和情感渲染,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同时,要运用生动的语言和恰当的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在结构安排上,可以采用总分总、并列式或递进式等结构方式,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点评】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弄清题目的要求后,就要认真回忆、选择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例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让人眼前一亮的,确定好作文中心来选取、组织素材;在文体的选择上也要在符合题干要求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最擅长的。如果写记叙文就要写好情节,写出精彩的细节;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平时要多积累写作素材,多写随笔,考场才能做到得心应手,下笔如有神。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吉林省七年级语文下学期 第三单元测试卷(一)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请在下面相应的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选项。(第1题每句1分,第2题和第3题按要求赋分)
1.在下列横线上填出相应的诗句。(7分)
(1)故园东望路漫漫,    。(《逢入京使》岑参 )
(2)    ,弹琴复长啸。(《竹里馆》王维)
(3)杨花榆荚无才思,   。(《晚春》韩愈)
(4)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的两句是    ,   。
(5)《木兰诗》中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军旅生活悲壮严酷气氛,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名句是   ,   。
2.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6分)
①在成长道路上,友谊是上帝赐给我们最珍贵的礼物。②友谊是一朵盛开的鲜花,把我们的童年生活点缀得五彩斑澜。③失去了友谊,就像小鸟折去了美丽的翅膀,再也不能在天空里飞翔(  )④失去了友谊,就如大树失去了郁郁葱葱的枝叶,没有了勃勃生机。⑤友谊伴随着我们成长,让我们享受着温暖的阳光。
(1) 第③句括号中填入的标点是     。(2分)
(2) 第②句中有一个错别字,应将     改为     。(2分)
(3) 请仿照画线的④句,再写一组句子。(2分)
3.下面语句的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蒙蒙的细雨飘起来了,我们前后左右的景物都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②身后原本静谧的山林,若有若无地传来细细的声响。 
③眼前的湖面刚才澄碧明丽,此时却是烟雨迷蒙了。 
④左右两面的山峰,在细雨织成的轻纱中,远远地隐没了。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④①② D.④③①②
二、阅读(45分)
(一)文言文阅读与诗歌阅读(15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4—7题。(10分)
[甲]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农夫耕于田,数息而后一锄。行者见而曰:“甚矣,农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竟月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之难也。”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行者服而退。
4.下列选项中的“之”解释用法与“一锄尽一身之力”的“之”一致的是(  )(2分)
A.以我酌油知之 B.康肃笑而遣之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D.子可示我以耕之术
5.翻译划线句子。(2分)
①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②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
6.根据示例,分析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分)
【示例】句子: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分析:“乎”表示反问语气,表现了抗诉对自己射箭本领的得意,对卖油翁的轻视,刻画了康肃骄傲自满的性格。
句子:行者见而曰:“甚矣,农之惰也!”
分析:
7.卖油翁“以我酌油知之”,行者“今而后知耕之难也”,他们都是怎样得“知”的?你由此得到了怎样的启发?(3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8—9题。(5分)
秋行
(宋)徐玑
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傍柳边行。
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
8.诗人描写了鸣蝉、   、   等景物,有动有静,以动衬静,构成了一幅安谧恬静的早秋风景画。(2分)
9.你从这首诗中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感情?(3分)
(二)现代文阅读(25分)
(甲)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3题。(15分)
1985年的一场电影
①明天家里放电影!
②父亲是在晚饭后宣布这一决定的。那时太阳已经落山,屋里光线暗淡下去。
③父亲说这话的时候脸上的表情混沌在冥冥的暮色中,难以辨寻,但他说的每一个字犹如昨天大舅来家里道喜时炸响的鞭炮,令人震撼和惊喜。
④姐说,放啥电影?没有这个必要。父亲说,咋没必要?你考上大学这是我们老李家的荣耀,是大喜事。姐说,这纯粹是浪费钱。父亲说,浪费个啥?现在都时兴这样。你别理论了,我已联系好了。姐见父亲已安排了,便不再说什么。她知道父亲的脾性,认定了的事他是不会轻易改变的。
⑤三年前的暑假,姐收到县一中入学通知书。在我们斋公桥村,一个女孩能念完初中就算了不得了,上高中那只能是一种奢望。
⑥那天夜里,父亲问姐,闺女,想上吗?
⑦姐低着头,没有作声。家里条件差,母亲身体又不好,家里是无法供她上高中的。
⑧父亲对姐说,闺女,只要你想上,爸就是砸锅卖铁也供你。
⑨姐默默地流下了眼泪。
⑩父亲用实际行动告诉姐,他是有能力供她读书的。父亲累完田里活,就去村砖瓦厂拉砖。他认为力气就是钱,力气是使不完的,那钱也就不会断。他把身上的力气变成一张张大大小小的钞票供姐读完了高中。
现在父亲还在村砖瓦厂使力气。在村砖瓦厂,父亲可算是待的时间最长干活最卖力的人了。
每天天微亮父亲就起床,到晚上天擦黑才回来。他身上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完全看不出他有多疲惫。
姐不同意放电影自然也有她的理由。
那天,母亲叫姐去给父亲送午饭。临近正午,骄阳似火,烘烤大地。走了一会儿,姐的短衫就汗湿了。到了砖瓦厂,姐瞧见父亲正拉着一车熟砖从窑洞里出来。他身上落满灰土,脖子上搭着一条看不出颜色的毛巾,身子努力地向前倾,黝黑的脊背在烈日下很是刺眼。
姐的眼睛不禁模糊了。她放下饭盒,上前帮父亲推了一把。
父亲回头看见了姐,笑着说,闺女给爸送饭来了。
等父亲卸完砖,姐说,爸,吃饭了。
父亲用毛巾揩了一把汗,对姐说,饭就放在那儿,你回去歇息吧。我承包的活儿还没完,再干一会儿。
说完父亲又推着小车进了窑洞。望着父亲瘦小佝偻的背影,姐的眼睛又湿润了。
第二天下午5点多钟,放电影的人就来了,他们早早地扯起了银幕。银幕就像一面布告牌,家里放电影的消息立刻传遍了村里村外。
天快黑了,来看电影的人从四面八方不断地赶来。门前平时沉寂宽敞的禾场变得热闹拥挤。
父亲看着眼前晃动的人群,不知咋的,心里竟有些慌了,甚至有点不知所措。一些熟人向他打招呼或道喜的时候,他只是嘿嘿地笑着,机械地说着“多谢”两个字。
放电影了,全场安静了下来。有的坐着,有的站着,还有的站在凳子上。人们都被电影里的打斗情节深深吸引了。人群中间留给父亲的椅子却是空着的。
父亲在围子外转悠着。他一会儿在银幕底下站一站,一会儿又到后面转一转。他在看他的电影。他的电影就是眼前的人以及这放电影的场景。他甚至觉得这比银幕里的情节更生动更有趣,有时他还在嘿嘿地笑。
姐从人群里挤出来,拉着父亲的手说,爸,去坐着看电影吧。父亲轻轻推了推姐说,我在看咧,你快去吧,别耽误了看电影。姐无奈只好回到原位上。直到电影结束,父亲的椅子还是空着的。
散场了,姐却发现父亲不见了。母亲在屋里找了,没有。妹妹在后院里找,也没有。
父亲上哪儿去了呢?正当家里人着急的时候,姐发现了父亲。
他歪在草垛堆里正打着呼噜。
(作者李义文有改动)
10.阅读 ~ 自然段,概括在电影放映那天晚上父亲的表现。(3分)
电影放映前:①   
电影放映中:②   
电影散场后:③   
11.请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线处姐姐两次流泪的心理有何不同?(4分)
①姐默默地流下了眼泪。
②姐的眼睛又湿润了。
12.文章以父亲的一句话作为首段,结合全文内容,分析这样写的好处。(4分)
13.下面的链接材料选自语文教材中的《台阶》,请与本文⑩~ 自然段比较,简要回答这两位父亲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他们的动力分别是什么?(4分)
【链接材料】
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但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于是,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
(乙)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7题。(10分)
卖菜的老人
陆金美
①周日去菜市场买菜,在菜市场门前,看到一临时菜摊。摊主是一位精瘦精瘦、头发一片花白、戴着眼镜、年近七旬的老人。他守着一辆三轮车,车上放着两篮青菜。老人偶尔会发出一两声叫卖声,声音有点低,不过,并没有人光顾他的摊位。
②看到老人菜摊冷清,出于同情,我提着购物袋,向他的摊位走去。这时,有两位顾客走到他的摊子,弯下腰提起一捆青菜,反复翻看,似对菜不满。“你这菜虽然卖得便宜,但菜上有虫斑虫眼。如果把这些不中看的菜叶子掰去,和贩子卖的大棚菜价格差不多了。”话音未落。一捆菜已被掰掉三分之一的菜帮子,散落在地。
③两位买菜的顾客走后,在老人的菜摊前留下了好多略带斑点的青菜叶子。等买菜的人走后,老人弯下腰将扔掉的青菜叶子一一捡起来,放到三轮车里。
④我弯下腰也从篮子里拿出一捆,老人没有称。他说:“这菜是自家种的,吃不完才来卖的,没有成本,只有工钱,便宜卖。这捆3斤重,你给7块钱吧。菜的样子不如贩子菜样好看,但没打农药,虽然有的菜叶有点虫斑虫眼,但好吃,不信你回家吃吃看。”我说:“好吃,以后就买你的菜啦!”老人说:“后天还来卖最后一次,小青菜就没有了,那要到立冬才来卖大白菜呢。”
⑤我把这捆菜装到购物袋里,说:“好吃,后天我肯定来买。”然后给了老人10块钱。老人刚准备给我找零时,我却提着购物袋头也不回地走了。
⑥半个小时后,我买好其他蔬菜回家。路过这个摊位时,发现那位卖菜的老人正焦急地向菜市场张望。等看到我时,老人向我招招手,示意我停下。随后他跑上前来,一边将硬币往我手里塞,一边责怪自己:“都怪我上了年纪,早上忘了拿零钱,刚跟人家换了硬币后,你已经走远了,实在不好意思。”老人再朴实不过的话语,却是对诚实做人最好的诠释。比起那些变着法子缺斤少两,挣昧良心钱的奸商,老人的心却是那样的善良和伟大。
⑦不承想,半个月后,我又见到了卖菜的老人。
⑧那次,我们单位与慈善会在生活广场联合举办一场为山区孩子送温暖的活动。那天,第一个来到广场的,竟然就是那个卖菜的老人。起初,我以为他是来看文艺演出的。但让我没想到的是,老人竟然捐了整整两千块钱的现金。并且,他执拗地不肯说出自己的真实姓名,只是一个劲地表示,希望这点小心意能真正帮助到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们。
⑨我认真地帮老人做了登记。一切手续办完之后,在老人临走时,我递了一张名片给老人,与他约定立冬给我送50斤大白菜。我家要腌咸菜。老人接过名片,笑着说:“这个年纪了,过了今天没明天,只要我活着,立冬一定给你打电话送大白菜!”
⑩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到了立冬。大白菜已上市了,始终没见老人打电话来。我多次去菜市场买菜,也没见到老人。已到小雪了,老人还是没来电话。我想:或许是他家长的大白菜不出村就卖掉了。或许是健康原因,或许……不管怎样,我希望这位老人健康平安,更希望明年春天还能买上他的青菜。
(选自《思维与智慧》2022年第6期,有删改)
14.本文记叙了“我”和卖菜老人之间的哪些事?请简要概括。(2分)
15.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子。(2分)
等买菜的人走后,老人弯下腰将扔掉的青菜叶子一一捡起来,放到三轮车里。
16.结合选文内容,分析第⑧段画线句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那天,第一个来到广场的,竟然就是那个卖菜的老人。起初,我以为他是来看文艺演出的,但让我没想到的是,老人竟然捐了整整两千块钱的现金。
17.本文主要描写我和卖菜老人交往的故事,在第②③段提到两位买菜的顾客有何作用?(3分)
三、名著导读(5分)
18.根据《骆驼祥子》一书的相关内容,按要求答题。
(1)有同学用起伏的曲线展现祥子进城后的经历,请你根据小说内容在横线上填入相应的情节。(2分)
(2)同学们针对《骆驼祥子》中“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这句话展开了讨论。下面是甲、乙两位同学的发言,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结合小说内容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3分)
同学甲:祥子最后的惨状,确实不是他的过错,都是社会将他驱逐到走兽中的。
乙同学:祥子是自己把自己变成走兽的。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60分)
(一)综合性学习(10分)
19.真正的朋友丰富我们的经验,让我们在生活中少走弯路;纯洁的友谊让我们更深刻地体悟到一些真谛,使我们的人生更有价值。广东某校七年级(4)班将开展以“友谊与成长同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友谊的可贵】为了营造活动的氛围,主持人想拟写一条标语,可只有上句,请结合画线句子补写下句。(2分)
上句:真朋友丰富生活经验
下句:   
(2)【友谊的力量】阅读下面的文字,在①②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4分)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人,尤其是身心还没有成熟的青少年,不免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潜移默化之中会改变自己的思想和行为。①   ,因而,不会完全受到外界的影响。人是否有辨别能力,决定着能否自觉抵制诱惑,排除干扰。变与不变,变赤与变黑,主要取决于人的自身。从上述两方面看,人在成长过程中,②   ,更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3)【诗歌中的友谊】请将下面书法作品中的古诗用楷书抄写在横线上。(1分)
(4)【名著中的友谊】《骆驼祥子》中,祥子为了钱出卖朋友阮明,你如何看待这种友谊?(3分)
(二)写作(50分)
20.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一)我们每个人都有心事,不同的心事蕴含着不同的情感,如幸福、喜悦、痛苦、忧伤、渴望等。请以“我的心事”为题写一篇文章,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作文要求:①表达真情实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600字;
(二)“握手言欢” “握手言和” “握手成交” “大手握小手” “何时重握手” “和美好时光握手”“和每棵树握手”“一切从握手开始”……
相信这些词语和句子一定会引发你的联想与思考。请以“握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文体(诗歌除外) 不限;③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