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吉林省七年级语文下学期 第三单元测试卷(三)( 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吉林省七年级语文下学期 第三单元测试卷(三)( 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5.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9 15:31:4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吉林省七年级语文下学期 第三单元测试卷(三)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请在下面相应的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选项。(第1题每句1分,第2题按要求赋分)
1.在下列横线上填出相应的诗句。(7分)
(1)在自然万物中感受诗意。王维笔下“   ,弹琴复长啸”,将环境的幽静与内心的淡定融合在一起;韩愈诗中“杨花榆荚无才思,   ”,看似揶揄,实则表达了作者更深层次的赞许。
(2)在“金戈铁马”里书写诗意。“万里赴戎机,   。   ,寒光照铁衣”的戎马生涯,让木兰成长为勇敢的战士。
(3)在思念家乡时生发诗意。李白笔下有“   ,   ”(《春夜洛城闻笛》);岑参笔下有“   ,凭君传语报平安”。
【答案】(1)独坐幽篁里;惟解漫天作雪飞
(2)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
(3)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马上相逢无纸笔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默写易错的字词有:幽篁、惟、朔、柝。
故答案为:(1)独坐幽篁里 惟解漫天作雪飞(2)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3)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马上相逢无纸笔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名篇名句的默写的能力。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平时长积累,边读边写。答题时笔画要清晰,答完后要检查,避免低级错误。
2.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8分)
“清明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为加强对清明节民俗文化的宣传,同学们拟推出一期以“诗文民俗话清明”为主题的宣传手册。以下是一位同学撰写的部分内容,请阅读并完成问题。
____。
作为节气的清明,①____(春意盎然 春寒料峭),天气清朗,四野明净,草长莺飞,处处____漫着生命的气息,用“清明”称这个时期,再合适不过了。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民谚说:“种树造林,莫过清明【甲】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为节日的清明,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相传,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重耳没有了力气,随行大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用火烤熟了给重耳吃。这就是成语“割股啖君”的②____(由来 诞生)。重耳做了国君后,重赏了和他同甘共苦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后来晋文公忆起旧事并亲自去请他,但是介子推不愿见他,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晋文公听说后,就想把介子推从山上请下来。可山上树木郁郁葱葱,不好找寻,晋文公决定用烟将他熏下来。结果介子推母子俩一起抱树而死,还留下了一封血书【乙】“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长清明。”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祀介子推。他在坟前静____而立,只见那棵老柳树死而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丙】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1) 文段横线处选填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是( )(2分)
A.zhǎng 迷 shù 慕
B.zhǎng 弥 sù 穆
C.cháng 迷 sù 穆
D.cháng 弥 shù 慕
(2) 在文中①②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春意盎然 诞生 B.春寒料峭 诞生
C.春意盎然 由来 D.春寒料峭 由来
(3) 在文段【甲】【乙】【丙】三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甲】”, 【乙】, 【丙】。
B.【甲】。” 【乙】: 【丙】。
C.【甲】”, 【乙】: 【丙】,
D.【甲】。” 【乙】, 【丙】,
(4)结合文段,把下列五句话填写在开头横线处,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日期基本落在阳历的4月4日(或5日、6日)
②它既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又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③但清明节却属阳历
④我国的传统节日基本是以农历时间为准
⑤这主要是因为清明“身担二职”
A.③⑤②④① B.④③①⑤② C.②①④③⑤ D.④③⑤①②
【答案】(1)B (2)C (3)B (4)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句子排序;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解析】(1)考查字音、字形。
“草长莺飞"本指春天来了,各种花草开始成长,鸟类也到处纷飞;用来形容春天的美好的景色。其中的“长"读作" zhǎng ";
“弥漫"意思是:充满或布满了烟雾、尘土、水汽等;
"追溯"本指逆流行向江河源头;比喻向前推算、探索事物的由来;回顾过去的人和事。其中的“溯"读作" sù ”;
“静穆"意思是:安静庄严;
故选B。
(2)考查词语运用。
春意盎然:指春天生机勃勃,韵味正浓。
春寒料峭:形容初春的寒冷。
诞生:一指出生,降生。诞生一词指人的降生或新事物的出现,及生日(用于尊敬的人和庄重的场合)。四指成立。
由来:从发生到现在;事物发生的原因;来源。
根据后文“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的提示,选“春意盎然”恰当。
根据"相传,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的提示,前文介绍了“割股啖君""的来源,选“来由”。
故选C。
(3)考查标点符号用法。
“种树造林,莫过清明”是直接引用,后面用句号、引号;“一封血书”提示下文,后面用冒号;
“随风飘舞”是陈述句末尾,后面用句号。故选B。
(4)考查句子排序。
④本题考查句子的排序。用的语句可知,先说传统节日,③引出清明,①点明清明的日期,⑤②指出原因,即:④③①⑤②。故选B。
【点评】(1)字音、字形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2)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三点:1、要了解组成词语的各个语素之间的细微差别;2、要注意词语的搭配习惯;3、要根据具体的语境进行判断。将相关词语带入句子理解,增强辨别的准确性。
(3)应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之一,考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就要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和书写位置,做到书写规范,使用正确。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仔细辨析。
(4)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二、阅读(45分)
(一)文言文阅读与诗歌阅读(15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3—7题。(10分)
(一)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欧阳修《卖油翁》)
(二)
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③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④,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⑤。
(关汉卿《陈母教子》)
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务。③罔不:无不。④伎:同“技”。⑤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
①公亦以此自矜 自矜:   
②以钱覆其口 覆:   
③徐以杓酌油沥之 徐:   
④及守荆南回 及:   
4.下列句子中,与例句中“以”字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徐以杓酌油沥之
A.以刀劈狼首 B.静以修身
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盖以诱敌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①无他,但手熟尔。
②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
6.语段(一)中画线句子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7.语段(二)中陈尧咨的母亲为什么要“碎其金鱼”?(2分)
【答案】3.自夸;盖;慢慢;等到
4.A
5.①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②荆南位处重要的位置,每天都有宴会,每次我用射箭来取乐,在坐的人没有不叹服的。
6.交代人物个性特点,引出下文。
7.陈尧咨的母亲认为陈尧咨只图自己享受而荒废政事,辜负了父母对他忠君报国的期盼。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文言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3.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4.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5.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6. 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选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即可。
7。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参考译文】
康肃公擅长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许久都不离开。卖油的老翁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只是微微点点头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二)
陈尧咨擅长于射箭,百发百中,世人把他当作神射手,(陈尧咨)常常自称为“小由基”。等到他驻守荆南回到家中,他的母亲冯夫人问他:“你掌管郡务有什么新政?”陈尧咨说:“荆南位处重要的位置,每天都有宴会,每次我用射箭来取乐,在坐的人没有不叹服的。”他的母亲说:“你的父亲教你要以忠孝来报效国家,而今你不致力于施行仁化之政却专注于个人的射箭技艺,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母亲)用棒子打他,摔碎了他的金鱼配饰。
【点评】3.(1)句意为: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自矜:自夸。
(2)句意为: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覆:盖。
(3)句意为: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徐:慢慢地。
(4)句意为:等到他驻守荆南回到家中。及:等到。
故答案为:自夸;盖;慢慢;等到
4.例句,以:介词,用;
A.介词,用;
B.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C.连词,用来;
D.连词,用来。
故答案为:A
5.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重点词有:(1)他:别的奥妙;但:只;熟:熟练;尔:罢了;(2)要冲:重要的位置;日:每日;乐:取乐;罔不:环
故答案为:①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②荆南位处重要的位置,每天都有宴会,每次我用射箭来取乐,在坐的人没有不叹服的。
6.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公亦以此自矜”的意思是,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这是总写陈康肃的骄傲,引出下文。结合语段(一)第一段“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颂之", 第二段“康肃问日: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可知,当卖油翁见其精湛的技术时只是微微点头,他就很气愤,觉得卖油翁轻视他。这与上文“公亦以此自矜”相照应。
故答案为:交代人物个性特点,引出下文。
7.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旨。结合语段(二)“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母8: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 岂汝先人志邪 ”可知,荆南位处重要的位置,而陈尧咨每天都沉浸在享乐和炫耀射箭中,他的母亲认为他认为只图自己享受,不致力于施行仁化之政,辜负了父母对他忠君报国的期盼,于是就生地"碎其金鱼",希望他能从中吸取教训。
故答案为:陈尧咨的母亲认为陈尧咨只图自己享受而荒废政事,辜负了父母对他忠君报国的期盼。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8—9题。(5分)
出塞
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8.第二句“马头冲雪过临洮”中“冲”字如果换成“冒”字好不好?为什么?请作简要分析。(2分)
9.请结合诗歌的内容,简要赏析本诗人物形象。(3分)
【答案】8.不好。“冲”字描绘出战士们在雪夜冲锋前行的生动画面,更表现出将士们一往无前、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使诗歌充满了一种高昂激扬的情绪。“冒”字也能表现冒雪前进的情形,但在力度上没有“冲”字强烈。(语意相近即可;若答成“冒”字好,分析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9.全诗通过外貌、环境和行动描写,为我们塑造了英姿勃发,不畏艰险,奋勇杀敌的戍边将士的形象。
诗歌通过衣着来进行人物的外貌描写,用“金带连环”束“战袍”,刻画出了戍边将士们那种全副武装、神采奕奕的风姿;“马头冲雪过临洮”以天气恶劣、行军艰难来突出戍边将士们勇往直前的精神;“卷旗夜劫单于帐”以“卷旗”的细节,写出勇士们夜赴战场的决心与行动,“乱斫胡兵”和“缺宝刀”既表现了战斗场面的激烈,更表现了将士们奋力杀敌、拼死搏杀的无畏精神。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8.这是一道炼字题。首先要解释并指出活用或修辞,然后代入句中描述,体会写景效果和表达感情效果。
9.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语言,可从语言内容、语言风格、表达效果三个方面入手,这类试题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抓住关键词语品味整首诗呈现出的语言特点,注意从诗歌的整体入手,再具体理解每一联的内容,分析手法,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旨趣。要调动诗文积累,看看是否引用了名人名句或典故。
【点评】8.先表明态度,好或者不好,然后具体分析:“冲”字即“冲锋”意,生动描绘出战士们在雪夜冲锋前行的画面,更表现出将士们一往无前、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和内心的壮烈情感,使诗歌充满了一种高昂激扬的情绪。“冒”字即"冒着",描绘了将士们冒雪前进的情形,但在力度上没有“冲”字强烈。
故答案为: 不好。“冲”字描绘出战士们在雪夜冲锋前行的生动画面,更表现出将士们一往无前、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使诗歌充满了一种高昂激扬的情绪。“冒”字也能表现冒雪前进的情形,但在力度上没有“冲”字强烈。 (语意相近即可;若答成“冒”字好,分析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9.前两句大意为:扎紧战袍,系上红缨大刀,打马前行,雪夜渡过洮水河。表现出英姿勃发的战士形象。“卷旗夜劫单于帐”,因风疾所以为避免惊动敌人,把旗卷起,以“卷旗”的细节,写出勇士们夜赴战场的决心与行动。“乱斫胡兵缺宝刀”,宝刀砍到缺了口,可见战斗时间长,既表现了战斗场面的激烈,更表现了将士们奋力杀敌,拼死搏杀的无畏精神;
故答案为: 全诗通过外貌、环境和行动描写,为我们塑造了英姿勃发,不畏艰险,奋勇杀敌的戍边将士的形象。
诗歌通过衣着来进行人物的外貌描写,用“金带连环”束“战袍”,刻画出了戍边将士们那种全副武装、神采奕奕的风姿;“马头冲雪过临洮”以天气恶劣、行军艰难来突出戍边将士们勇往直前的精神;“卷旗夜劫单于帐”以“卷旗”的细节,写出勇士们夜赴战场的决心与行动,“乱斫胡兵”和“缺宝刀”既表现了战斗场面的激烈,更表现了将士们奋力杀敌、拼死搏杀的无畏精神。
(二)现代文阅读(25分)
(甲)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3题。(15分)
笔下犹能有花开
肖复兴
①秋末冬初,天坛里那排白色的藤萝架,上边的叶子已经落得差不多了。想起春末,一架紫藤花盛开,在风中像翩翩飞舞的紫蝴蝶——还是季节厉害,很快就将人和花雕塑成另外一种模样。
②没事的时候,我爱到这里来画画儿。这里人来人往,坐在藤萝架下,以静观动,能看到不同的人,想象着他们不同的性情和人生。我画画不入流,属于自娱自乐,拿的是一本旧杂志和一支破毛笔,倒也可以随心所欲、笔随意驰。
③那天,我看到我的斜对面坐着一位老太太,个子很高,“体量”很大,头戴一顶棒球帽,还是歪戴着,很俏皮的样子。她穿着一件男士西装,不大合身,有点儿肥大。我猜想那帽子肯定是孩子淘汰下来的,西装不是孩子的就是她家老头儿穿剩下的。老人一般都会这样节省、将就。她身前放着一辆婴儿车,车的样式,得是几十年前的了,或许还是她初当奶奶或姥姥时推过的婴儿车呢。如今的婴儿车已经“废物利用”,变成了她行走的拐杖。车上面放着一个水杯,还有一块厚厚的棉垫,大概是她在天坛里遛弯儿,如果累了,就拿它当坐垫吧。
④老太太长得很精神,眉眼俊朗,我们相对藤萝架,只有几步距离,彼此看得很清楚。我注意观察她,她也时不时地瞄我两眼。我不懂那目光里包含什么意思,是好奇,是不屑?正是中午时分,太阳很暖,透过藤萝残存的叶子,斑斑点点洒落在老太太身上,老太太垂下脑袋,不知在想什么,也没准儿是打瞌睡呢。
⑤我画完了老太太的一幅速写画像,站起来走,路过她身边时,老太太抬起头问了我一句:“刚才是不是在画我?”我像小孩爬上树偷摘枣吃,刚想下来,看见树的主人站在树底下等着我那样,有些束手就擒的感觉。我很尴尬,赶紧坦白:“是画您呢。”然后打开旧杂志递给她看,等待她的评判。她扫了一眼画,便把杂志还给我,没有说一句我画的她到底像还是不像,只说了句:“我也会画画儿。”这话说得有点儿孩子气,有点儿不服气,特别像小时候体育课上跳高,我跳过去了那个高度,另一个同学歪着脑袋说:“我也能跳。”
⑥我赶紧把那本旧杂志递给她,对她说:“您给我画一个。”她接过杂志,又接过笔,说:“我没文化,也没人教过我,我也不会画你画的人,我就爱画花儿。”我指着杂志对她说:“那您就给我画个花儿,就在这上面,随便画。”她拿下笔帽,对我说:“我不会使这种毛笔,我都是拿铅笔画。”我说:“没事的,您随便画就好!”
⑦架不住我一再请求,老太太开始画了。她很快就画出一朵牡丹花,还有两片叶子。每个花瓣都画得很仔细,手一点儿也不抖,我连连夸她:“您画得真好!”她把杂志和笔还给我,说:“好什么呀!不成样子了。以前,我和你一样,也爱到这里画画儿。我家就住在金鱼池,天天都到天坛来。”我说:“您就够棒的了,都多大岁数了呀!”然后我问她有多大岁数了,她反问我:“你猜?”我说:“我看您没到八十岁。”她笑了,伸出手冲我比画:“八十八啦!”
⑧八十八岁了,还能画这么漂亮的花,真让人羡慕。我不知道我能不能活到老太太这岁数,能活到这岁数的人,身体是一方面原因,心情和心理是另一方面原因。这么一把年纪了,心未与年俱老,笔下犹能有花开,这样的老人并不多。
⑨那天下午,阳光特别暖。回家路上,总想起老太太和她画的那朵牡丹花,忍不住好几次翻开那本旧杂志来看,心里想:如果我活到老太太这岁数,也能画出这么漂亮的花儿来吗?
(选自《北京晚报》2017年12月12日,有删改)
10.根据全文,按要求填写下表。(4分)
场 景 偶遇 老太太 画像 被发现 老太太 画花儿 得知 其年龄
“我”的心理 ①    ②    ③    ④   
11.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12.品味下列加点的词,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①我注意观察她,她也时不时地瞄我两眼。
②她扫了一眼画,便把杂志还给我。
13.第⑨段画线句子中的“花”有多层含义,请结合全文概括。(4分)
【答案】10.①好奇;②尴尬;③惊叹;④羡慕
11.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春末盛开的紫藤萝与秋末冬初凋零的紫藤萝对比,写出了时间对人的影响;反衬老太太“心未与年俱老”。
12.①“瞄”指注视,写出了老太太对“我”的举动的好奇,表现了她的俏皮。②“扫”指快速地看,写出了老太太对“我”的画不太在意的神态,表现了她的自信。
13.“花”的表层含义指老太太画的牡丹花;“花”的深层含义指老太太内心纯真,如花儿般美丽;表现了作者希望自己将来也有颗年轻的、热爱生活的心。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文章开头及其作用;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语言特点;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10.本题考查人物心理的梳理。解答此题根据表格中的内容提示,找到相对应的段落,根据其中的描写来分析揣摩人物的心理,如果文中有现成的人物心理描写,就可直接从中筛选出词语作答。
11.本题考查段落作用的分析。解答此题一般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来分析。开头段: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下文埋伏笔,作铺垫,奠定全文感情基调等。
12.本题考查词语表达效果的分析。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修辞角度;表现手法;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本身:如词语的感彩(贬词褒用、褒词贬用),词语的语体色彩(方言、口语、书面语),叠词的节奏韵律美,形容词的生动优美,动词的具体凝练传神……
②答题模式:效果词(形象生动、准确传神等)+结合词语的语境义+作者的思想感情。
③联系句子所涉及人物的深层感情,有时还要考虑作者的感情。
13.本题考查文中关键词语住词语的含义的理解。解答时注意抓住本义及语境义来分析,注意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点评】10.本题考查人物心理的梳理。“我”偶遇老太太,根据文章第三段对老太太装束的描写,身份的猜测,可以看出“我”当时的好奇;画像被老太太发现,文章第五段写道“我很尴尬,赶紧坦白”,可见“我”当时的尴尬;从第七段,老太太画完花后,“我”连连的夸赞,可以看出“我”当时的惊叹之情,最后得知她的年龄,“八十八岁了,还能画这么漂亮的花,真让人羡慕”,可见“我”当时的羡慕。故答案为:①好奇 ②尴尬 ③惊叹 ④羡慕
11.本题考查段落作用的分析。从内容来看,第一段交代了我偶遇老太太这件事发生的时间与地点;从结构上看,作者此段将秋末与春末的紫藤萝对比,表现了季节对植物的影响与摧残,与后文老太太却正好与此相反,没有因年龄大而影响她对生活的信心形成对比,从而表现文章的主旨。故答案为: 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春末盛开的紫藤萝与初冬凋零的紫藤萝对比,写出了时间对人的影响;反观老太太“心未与年俱老”。
12.本题考查词语表达效果的分析。第①句中的“瞄”是看,注视的意思,表现了“我”的行为引起了老太太的注意,她猜出了“我”在做什么,但是她什么也没有说,所以这个词反而还表现出老太太年高却有着几分顽皮的特点。第②句的“扫”是老太太看画的动作,表现她看得很快,说明她对“我”的画不以为然,因为她觉得自己也可以,从而引出下文老太太画画的情节内容。故答案为:①“瞄”是注视,写出了老太太对“我”举动的好奇,表现了她的俏皮。
②“扫”是快速地看,写出了老太太对“我”的画不以为然的神态,表现了她的自信。
13.本题考查文中关键词语住词语的含义的理解。第⑨段画线句子即为全文的主旨句,表现了作者对老太太的赞美与羡慕,这里的“花”明指老太太画的牡丹花,同时也暗指老太太开出的人生之花,年龄虽高,但她的生活如花,有如花般的生活追求。故答案为:
“花”的表层含义指老太太画的牡丹花;“花”的深层含义指老太太内心纯真,如花儿般美丽;表现了作者希望自己将来也有颗年轻的、热爱生活的心。
(乙)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7题。(10分)
半个父亲在疼
葛亚夫
①这些年,感觉时间在不停提速,尤其是对父亲。在他身上,岁月的沙漠化一年深过一年,从牙齿到骨骼,他所有坚硬的部分,都迅速钝化。走在路上,每遇见老人,我总会忍不住多看几眼,有时,还会从他身后追到身前——我总觉得,他是我父亲。
②老了的父亲,失去辨识度,老成所有老人的样子——干瘦,呆滞,不苟言笑,但年轻时,他棱角分明,一顶光头,哪怕在十里外咳嗽一声,我也辨得出是他。
③小时候,我诨号“葛维搅”。“维”是辈分,“搅”是捣蛋,我的调皮“有口皆碑”。基本上,只要有摩擦,罪就在我,且总以我被父亲摁在地上打结束。这俗套的剧情,常让我怀疑父亲是假的。那天,我跟着父亲压红芋,甚得他欢心。老师路过地头,随口说我两句。父亲顺手抄起扁担抽向我。我反应很快,但双腿没能跟上,被扁担上的铁钩钩到,划出一道血印。
④我抱着腿,疼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蹦蹦跳跳。父亲捉住我,把我摁到地上,揽一把萋萋芽,嚼碎,敷在伤口上。我不经意间看见,他有力的手,比我的腿颤抖得还厉害。
⑤原来,当我疼时,父亲也在痛。我的一半疼痛,一直由父亲默默领受。
⑥父亲脾气暴躁,一半是我点燃的,一半是因癣疾的煎熬。年复一年,开春,癣就援着他的身体开枝散叶。不知听谁说的,用烧红的铜钱烫,就能把癣斩草除根。在 一盏抖动的灯火前,他捋起袖子,让我烧铜钱烫癣。我做不到,他就自己来。牙一咬,眉一竖,火红的铜钱往手臂上一摁。一股焦肉味吱吱乱窜,撕咬得灯火弓起腰,啃噬得我心如刀绞。
⑦父亲拍拍我的头,满面春风地说一点儿也不疼。我满脸泪痕,痛得不能自已。
⑧我从未想过,当父亲疼时,我也会痛。父亲的一半疼痛,从此由我默默领受。
⑨做了父亲后,我回去得少了,但经常念及父亲,想象在我这个年龄时的他。起初是做反面教材,警醒自己别像他。慢慢地,我谅解了父亲,开始与他和解。无论在基因上,还是在生活里,我身上都有他的影子。
⑩前不久,父亲的腿不堪劳损,闹起罢工。我带他看医生,背他上楼、下楼。起初他很不适应,肌肤和骨骼都极不情愿地抗拒我。很快,他认了,回家时,他竟趴在我背上睡着了。在家门口,我扭头看他,他酣睡得像个孩子。我和父亲,互换了三十年。
家里的地板刚拖过,很滑。我和父亲摔成一团。父亲醒了,龇牙咧嘴地问我摔得痛不痛。孩子一手扶着我,一手打地板,念念有词。我满面春风地对他们说一点儿也不疼。
(选自2021年第24期《读者》,有删改)
14.选文的标题有什么作用?(2分)
15.选文第④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16.在选文中找出与第⑧段画浪纹线的部分相照应的句子,并分析这样照应有什么好处。(3分)
17.结合选文内容,分析父亲的形象特点。(3分)
【答案】14.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含蓄地揭示文章中心,表现父亲对“我”的爱。
15.动作描写,用“捉”“摁”“揽”“嚼”“敷”几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父亲为“我”处理伤口的过程,表现父亲对“我”深沉的爱。
16.句子:当我疼时,父亲也在痛。我的一半疼痛,一直由父亲默默领受。
好处: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第⑤段写“我”被扁担钩钩伤后,父亲为“我”心疼。第⑧段写父亲烫癣时,“我”为父亲心疼,表现了父子之间的深情,突出了文章中心。
17.①严厉(或暴躁)。“我”与别人发生摩擦时,父亲总会把“我”摁在地上打一顿。②关爱孩子。父亲为“我”敷伤口时,他有力的手比“我”的腿颤抖得还厉害。③坚强坚毅。父亲用火红的铜钱烫癣时,满面春风地对“我”说一点儿也不疼。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梳理、概括文章情节;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动作描写;文章结构方式
【解析】14.本题考查文题的作用。题目的作用是: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②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
③作者感情的出发点。④具有象征意义。⑤一语双关。⑥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⑦吸引读者兴趣。
15.本题考查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语句。从人物描写方法及其作用角度赏析
答题模式:人物描写方法+人物状态+人物的思想情感、性格特点,或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等
16.本题考查照应。所谓的照应,就是在一篇文章里,有的内容前面提到了,在交代一下。
17.本题考查人物形象。评价一个人,往往从必须性格、品德、能力等角度考虑。必须联系文本找依据。
【点评】14.本题考查文题的作用。初读文题“半个父亲在疼”,读者不理解为什么是“半个父亲在疼”,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文章写父亲为“我”敷药,“我”的一半疼痛,一直由父亲默默领受着;父亲烫癣,父亲的一半疼病,“我”愿默默领受;父亲不抗拒“我”背他上楼、下楼,父亲有一半是“我”,“我”有一半是父亲;结尾句“我和父亲,互换了三十年”,体现的是父与子为对方考虑,父子之间是心灵相通的,“我”能体会到父亲疼痛、不容易,想帮父亲分担一半的疼痛;父亲也能体会到“我”的疼痛,也想帮我分担部分疼痛;可见文题“半个父亲在疼”含蓄地揭示文章中心,表现父亲对“我”的爱。故答案为: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含蓄地揭示文章中心,表现父亲对“我”的爱。
15.本题考查从描写的角度赏析语句。描写方法:根据语句中“捉住、摁到、揽一把、嚼碎、敷在”可知此句运用了动作描写;联系第③段“父亲顺手抄起扁担抽向我。我眼疾手快,但大长腿没能跟上,被铁钩抽到,烙出一道血印”“我抱着腿,疼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蹦蹦跳跳”可知,此句写出了父亲在“我”被铁钩烙伤后为“我”敷药的干脆利落;联系后文“我不经意看见,他稳健的手,比我的腿颤抖得更厉害”可知,此句写出了父亲对“我”的深沉的爱。故答案为:动作描写,用“捉”“摁”“揽”“嚼”“敷”几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父亲为“我”处理伤口的过程,表现父亲对“我”深沉的爱。
16.本题考查照应。第⑧段画横线的语句“当父亲疼时,我也会痛。父亲的一半疼痛,从此由我默默领受”与第⑤段“当我疼时,父亲也在痛。我的半疼痛,一直由父亲默默领受”照应;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行文顺畅;第⑤段写父亲打“我”时,“我”的腿被铁钩钩到划出血印,父亲在上药时,父亲的手比“我”的腿颤抖得还厉害,父亲为“我”心疼;第⑧段写父亲为了治好癣,烧铜钱烫癣,父亲却反过来安慰“我”,“我”很心疼父亲;体现的是父与子为对方考虑,父子之间是心灵相通的,都想替对方分担一半的疼痛,突出文章中心。故答案为:句子:当我疼时,父亲也在痛。我的一半疼痛,一直由父亲默默领受。好处: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第⑤段写“我”被扁担钩钩伤后,父亲为“我”心疼。第⑧段写父亲烫癣时,“我”为父亲心疼,表现了父子之间的深情,突出了文章中心。
17.本题考查人物形象。根据第③段“基本上,只要有摩擦,罪就在我,且总以我被父亲摁在地上打结束。这俗套的剧情,常让我怀疑父亲是假的。那天,我跟着父亲压红芋,甚得他欢心。老师路过地头,随口说我两句。父亲顺手抄起扁担抽向我”可知,一发生摩擦罪在“我”,父亲就会将“我”摁在地上打;可见父亲是严厉(暴躁)的;根据第③段“父亲顺手抄起扁担抽向我。我反应很快,但双腿没能跟上,被扁担上的铁钩钩到,划出一道血印”,第④段“父亲捉住我,把我摁到地上,揽一把萋萋芽,嚼碎,敷在伤口上。我不经意间看见,他有力的手,比我的腿颤抖得还厉害”等语句可知,“我”的腿被铁钩钩到划出血印,父亲在上药时,父亲的手比“我”的腿颤抖得还厉害;可见父亲是关爱孩子的;根据第⑥段“年复一年,开春,癣就援着他的身体开枝散叶。不知听谁说的,用烧红的铜钱烫,就能把癣斩草除根”“牙一咬,眉一竖,火红的铜钱往手臂上一摁。一股焦肉味吱吱乱窜,撕咬得灯火弓起腰,啃噬得我心如刀绞”,第⑦段“父亲拍拍我的头,满面春风地说,一点也不疼。我满脸泪痕,痛得不能自已”可知,父亲用火红的铜钱烫癣时,满面春风地对“我”说一点也不疼;可见父亲是坚强的。故答案为:①严厉(或暴躁)。“我”与别人发生摩擦时,父亲总会把“我”摁在地上打一顿。②关爱孩子。父亲为“我”敷伤口时,他有力的手比“我”的腿颤抖得还厉害。③坚强坚毅。父亲用火红的铜钱烫癣时,满面春风地对“我”说一点儿也不疼。
三、名著导读(5分)
18.班级举行“《骆驼祥子》专题探究”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小明同学为祥子写的小传,其中某处有误,请你帮他修改。(1分)
祥子原本是农村人,因父母去世和生活压迫,不得不来北平打工。【A】来到城里后,他成为了车夫,立志要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努力了三年,他终于实现了愿望。【B】可没过多久,他的车被大兵骗走了,随后他所有的积蓄都被孙侦探抢去。
【C】在虎妞的欺骗下,他不得已与其结为夫妻。后来虎妞因难产而死,祥子喜欢的小福子也自杀了。【D】从此以后,祥子堕落到社会的最底层,成为了一具行尸走肉。
   处有误,应改为    
(2)《骆驼祥子》中,京味儿语言和老北京地域文化引人注目。请从下面选文中任选一句,试做分析。(2分)
选文:
①碰巧了,也许白耗一天,连“车份儿”也没着落,但也不在乎。
②你呢,成年际拉车出臭汗,也该漂漂亮亮的玩几天。
③街上慢慢有些年下的气象了。 ……年画,纱灯,红素蜡烛,绢制的头花,大小蜜供,都陈列出来……
(3)祥子最终走向毁灭的命运悲剧带给同学们强烈的震撼,在讨论“造成祥子悲剧命运的主要原因”这一问题时,三位同学有不同的观点。你赞同谁?请结合小说加以分析。(2分)
小明:我认为时代和社会是造成祥子命运悲剧的主要原因。
小华:我觉得祥子自身的问题才是主要原因,他应该为自己负责。
小红:我不同意你们的看法。祥子生命中遇到的那些重要人物,比如虎妞、小福子等,他们才是造成祥子悲剧命运的关键。
我赞同   的观点,因为   
【答案】(1)D;应改为:祥子的车是被大兵抢走,积蓄是被孙侦探骗走的
(2)①“车份儿”是指车夫交给车厂的租金,作者使用儿化音,体现了京味语言的重要特征。
②“漂漂亮亮”这里是指痛快、尽兴,作者使用叠词(口语),通俗易懂的同时,又感受到京味语言的特点。
③这句话描述了老北京过年的景象,展示出老北京原汁原味的过年民俗特色,让读者能细细品味出老北京的年俗文化。
(3)我赞同小明的观点;因为祥子生活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军阀混战的中国,当时的社会黑暗,混乱不堪。祥子第一次被大兵抢车,第二次被孙侦探敲诈,都体现了时代与社会的黑暗和混乱。②我赞同小华的观点,因为祥子从农村来,思维固化,不懂得变通。比如祥子认为将钱存银行是不靠谱的,才导致了财产被孙侦探诈骗的悲剧。③我赞同小红的观点,因为如果不是遇到这些人,祥子也不会堕落。比如虎妞,祥子并不爱她,却又无可奈何地接受了她的“爱情”。他们的结合成了祥子个人奋斗过程中的一个新的打击。
【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艺术特色;对作品的体验感受;《骆驼祥子》
【解析】(1)本题考查文学名著情节的积累。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教材中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
(2)本题考查品析语言特点。品析文章语言特点,可从以下角度入手:用词角度;句子特点;表达方式;语言风格角度;语体角度;情感角度。
(3)本题考查观点的表达。解答观点表达类题目,首先要围绕话题确定观点,观点要正确鲜明,理由要充分、合情理,表达要流畅。
【点评】(1)本题考查对名著知识的掌握。根据《骆驼祥子》内容可知,祥子辛苦拉车三年有了属于自己的车,但没过多久,他的车被大兵抢走,随后他所有的积蓄都被孙侦探骗走。
故答案为: D 、 应改为:祥子的车是被大兵抢走,积蓄是被孙侦探骗走的
(2)本题考查品析语言。老舍创造性地使用北京市民的口语,展现出老北京地域文化,使人一读就能感受到小说的地方特色。①中“车份儿”是儿化音,是语言口语化的体现;②中“成年际”是北京方言;③中“年画,纱灯,红素蜡烛,绢制的头花,大小蜜供,都陈列出来”展现老北京过年的景象。
据此进行分析即可。
故答案为:①“车份儿”是指车夫交给车厂的租金,作者使用儿化音,体现了京味语言的重要特征。②“漂漂亮亮”这里是指痛快、尽兴,作者使用叠词(口语),通俗易懂的同时,又感受到京味语言的特点。③这句话描述了老北京过年的景象,展示出老北京原汁原味的过年民俗特色,让读者能细细品味出老北京的年俗文化。
(3)本题考查观点的表达。解答此题,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即赞同哪位同学的观点。然后结合《骆驼祥子》内容,言简意赅地阐述理由。标表达要流畅。
故答案为: 我赞同小明的观点 ;因为祥子生活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军阀混战的中国,当时的社会黑暗,混乱不堪。祥子第一次被大兵抢车,第二次被孙侦探敲诈,都体现了时代与社会的黑暗和混乱。②我赞同小华的观点,因为祥子从农村来,思维固化,不懂得变通。比如祥子认为将钱存银行是不靠谱的,才导致了财产被孙侦探诈骗的悲剧。③我赞同小红的观点,因为如果不是遇到这些人,祥子也不会堕落。比如虎妞,祥子并不爱她,却又无可奈何地接受了她的“爱情”。他们的结合成了祥子个人奋斗过程中的一个新的打击。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60分)
(一)综合性学习(10分)
19.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为弘扬中国的礼仪文化,学校准备举行“礼文化”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加。
(1)【礼仪板报我设计】为营造浓厚的礼仪文化氛围,你班准备出一期以“礼仪”为主题的黑板报,请身为宣传委员的你设计三个板块名称。(3分)
(2)【礼貌用语我知晓】从括号中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入横线。(3分)
你被评为校“礼仪之星”,学校委托你邀请市礼仪专家梁教授来校讲座。
见面时,你会说:“梁教授,①   (久违、久仰)大名!”
呈邀请函时,你会说:“梁教授,敬请②   (莅临、光临)指导!”
临别时,梁教授赠书一本,你会说:“您的大作一定认真③   (阅读、拜读)!”
(3)【礼节风俗我评说】聪聪家来客人时,妈妈总喜欢给客人夹菜以表示热情。这种待客礼节你赞成吗?说说你的看法。(4分)
【答案】(1)①礼貌用语大串联;②礼节规矩我传承;③礼仪知识我知晓(或:生活处处有礼仪或:知书达理赢天下)
(2)久仰;莅临;拜读
(3)①我赞成。中国是礼仪之邦,热情待客是中国人的传统礼仪,客人来了帮其夹菜,正显示出主人的热情好客,能让客人感觉亲切、温暖。②我不赞成。主人不知道客人的喜好,如果客人不喜欢吃,又不好拒绝,会觉得尴尬。
【知识点】活动设计;主题活动;见解表述
【解析】(1)本题考查活动版块的设计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活动设计的基本要求:内容要丰富,版块名称格式力求一致。
首先审清题意,要出的是“黑板报”,有范围的限制;主题是“礼仪”,限制了选材的内容;然后根据这些条件设计合适的版权块.如:礼仪规矩传承;礼仪知识积累;礼仪知识运用等。
(2)本题考查学生礼仪知识的积累能力。
①“久违”指好久不见,是久别重逢的用语;“久仰”指早已仰慕,是与人初次见面时说的客套话,符合此处的语境,故选“久仰”。
②“莅临”指光临、来临,多用于下级对上级光临的一种褒义词,符合此处语境;“光临”的敬重程度不够,故选“莅临”。
③“阅读”指一般性读,“拜读”是读别人作品或书信的敬词,符合此处语境,故选“拜读”。
(3)本题考查学生观点的表达.这是一道开放题,赞成与否定皆可,关键在于陈述的理由要充分.如果赞成,可从热情待客的角度来谈;如果不赞成,可从来客的喜好以及卫生的角度谈。
故答案为:(1)①礼貌用语大串联;②礼节规矩我传承;③礼仪知识我知晓(或:生活处处有礼仪或:知书达理赢天下)
(2)久仰 莅临 拜读
(3)①我赞成。中国是礼仪之邦,热情待客是中国人的传统礼仪,客人来了帮其夹菜,正显示出主人的热情好客,能让客人感觉亲切、温暖。②我不赞成。主人不知道客人的喜好,如果客人不喜欢吃,又不好拒绝,会觉得尴尬。
【点评】解决材料阅读题,要仔细阅读材料,从材料中筛选出关键信息,分析探究结论,解决相关的问题,平时要注意多训练,注意语言的组织与表达。本题是以“弘扬中国礼仪文化”为中心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分别考查学生的版块设计能力,礼仪知识的积累,以及观点的表达能力。
(二)写作(50分)
20.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一)我们都是平凡的人,我们所经历的事大多是平常的小事,但我们若深入观察,仔细领悟,会发现在凡人小事的背后,其实也有很多令我们感动或者让我们深思的东西。
请以“凡人小事的背后”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记叙文,不少于 600字;②抓住人物细节,叙事要详略得当。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二)按下面的提示和要求作文。
岁月匆匆,转眼我们已走进人生的花季。站在七年级的门槛上,清点行囊,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份幼稚;多了一份思索,少了一份盲从;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偏激;多了一份行动,少了一份幻想;还多了一份责任、理想与憧憬……我们的行囊变得沉甸甸的,我们的道路正在向未来延伸。
请以《七年级,我多了一份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要有必要的细节描写,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一)【答案】参考范文:
凡人小事的背后
茫茫人海中,你可曾遇到过一个平凡的人,见证了一段平凡的事,但却发现了一颗不平凡的心,一种不平凡的精神。
那天,天刚蒙蒙亮,外面一片寂静,只有我一个人因为突发奇想——想个大早,观察一下我身边的人。“哗哗”一段不和谐的声音打破了这宁静安详的清晨,循声望去,我看见了一个人——她背对着我,看不清她的面孔,脑后扎着一条麻花似的大辫子,从耳部的白带可联想她可能戴着口罩,身上穿着一套老旧的制服,手上套着一双略显肥大的手套,脚上穿着一双微带修补的胶鞋。手上还托着一把长约2米,底部宽约0。8米的大扫帚在左右不停地挥动着。看着她那娴熟而又老练的动作,我可以肯定她是一名清洁工。她在马路边一棵大树下忙活着,那宽大的扫帚随着她双手的摆动配合腰身的扭动而轻松飞舞,地面上的乱纸屑、枯树叶也欢快地飞舞相聚。四周静悄悄的,只有那欢畅不间断地“哗哗”声在有节奏地回旋。
突然一阵轻风飘过,那安静地大树又掉下了几片叶,那原已相聚的叶片、纸屑又一次逃到了各处。看,那张纸在空中打着旋儿,这一片树叶又调皮地蹦到了路中央……总之是刚刚扫好的不但全完了,还多了刚掉下的几片树叶。她望着肯前的“惨景”,无奈地摇了摇头,叹了口气,又埋下头来,将扫帚轻轻提起,缓缓移动……
望着她孤寂的身影,我心中暗暗为之不平,连风都这么作弄人,这贼老天真是太不应该了。
终于,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刚才还四处在逃的树叶、纸片,如今都乖乖地聚拢在了一起。望着那堆枯黄的叶,零乱的纸片与塑料袋,她用左手扶着扫帚,右手轻轻抚过耳畔零乱的头发将其理到耳廓后,两鬓边冒着淡淡的白气。站在她侧面的我清晰地看见她嘴角轻轻上扬了一下,可能是笑吧!
可天不随人愿,就在她还在满面笑容地欣赏她那用辛勤创造的“杰作”时,一辆大型客车经她身侧呼啸而过,随后一阵旋风横扫而来。她的笑容顿时随着飞逝的客车而消失。她的杰作也随之付之东流。回身望着早已消失的客车,她眼中充满了不解与疑惑——为什么会这样呢?站在不远处的我,再也忍不住了,我冲到她面前,“我可以帮你吗?”我询问道。她看了看一眼后,笑着说:“谢谢!” 然后又用她那双手托起扫帚,埋头苦干……看着她苍老如枯树皮般的皮肤,因干涩而略显苍白的嘴唇以及那五线谱般清晰的刘海……我的眼睛似乎有些湿润了。
她在这平坦的大街上,无怨无悔;她在这平凡的职业中,勤勤恳恳;她在这平凡的生活中,默默无闻……她一个多么伟大的人,她有一颗多么美丽的心,啊!让我们尊称她们一声“城市美容师”吧!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
【解析】这是一篇全命题作文,题目为“凡人小事的背后”,“凡人小事”指的是平凡的人所做的事,所以在取材时,最好选取较平凡的事例,写作时注意思考“背后”的意义,这件事情的背后一定是能够让我们有启发的事情,比如自己丢失了东西,被别人捡到后主动还给我,这件小事的背后就是人的真诚,人性的真善美。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半命题作文写作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写作前应思考主旨,围绕中心设计故事。 同时故事应在具体的情境中展开,故事的发展与情节设计要合情合理。 也可以对文章主要人物进行心理描写,以具体展现你们的性格和心理,增加真实感。
(二)【答案】略
【知识点】半命题作文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半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
这道题目是半命题作文,补题是半命题作文至关重要的一步,补题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半命题作文水平的高低。本题补充的对象可以是一个具体的事物名字,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物或者情感。
【审题立意】前面的提示材料可为我们提供好几个写作思路:可以补充成熟、自信、理智、担当等。我们可以围绕这几个思路来写。
【思路点拨】作文可以表达我们对现实的把握,对未来的憧憬,对美好的肯定和惜,对生活的憧憬和热爱。我们补充的词语应该是充满正能量的名词。
【表达方式】写记叙文时,可以以记叙文字为主,但要用议论文字来点睛,写议论文时,要善于举出相应的事例来证明论点。
【点评】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补好题以后的写作思路,就和其他作文相差无几了。补题要注意内容要熟,立意要新,切口要小。补题要充分调动生活积累,考虑自我写作的特长。嚼字,仔细琢磨,找出题目的关键字眼在哪儿。找准它,根据它弄清题目的要求,确定好文章的中心之后,就需要围绕中心选取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确定中心,选好材料以后,就需要列出一个提纲,确定先写什么,在写什么,后写什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吉林省七年级语文下学期 第三单元测试卷(三)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请在下面相应的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选项。(第1题每句1分,第2题按要求赋分)
1.在下列横线上填出相应的诗句。(7分)
(1)在自然万物中感受诗意。王维笔下“   ,弹琴复长啸”,将环境的幽静与内心的淡定融合在一起;韩愈诗中“杨花榆荚无才思,   ”,看似揶揄,实则表达了作者更深层次的赞许。
(2)在“金戈铁马”里书写诗意。“万里赴戎机,   。   ,寒光照铁衣”的戎马生涯,让木兰成长为勇敢的战士。
(3)在思念家乡时生发诗意。李白笔下有“   ,   ”(《春夜洛城闻笛》);岑参笔下有“   ,凭君传语报平安”。
2.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8分)
“清明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为加强对清明节民俗文化的宣传,同学们拟推出一期以“诗文民俗话清明”为主题的宣传手册。以下是一位同学撰写的部分内容,请阅读并完成问题。
____。
作为节气的清明,①____(春意盎然 春寒料峭),天气清朗,四野明净,草长莺飞,处处____漫着生命的气息,用“清明”称这个时期,再合适不过了。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民谚说:“种树造林,莫过清明【甲】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为节日的清明,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相传,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重耳没有了力气,随行大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用火烤熟了给重耳吃。这就是成语“割股啖君”的②____(由来 诞生)。重耳做了国君后,重赏了和他同甘共苦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后来晋文公忆起旧事并亲自去请他,但是介子推不愿见他,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晋文公听说后,就想把介子推从山上请下来。可山上树木郁郁葱葱,不好找寻,晋文公决定用烟将他熏下来。结果介子推母子俩一起抱树而死,还留下了一封血书【乙】“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长清明。”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祀介子推。他在坟前静____而立,只见那棵老柳树死而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丙】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1) 文段横线处选填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是( )(2分)
A.zhǎng 迷 shù 慕
B.zhǎng 弥 sù 穆
C.cháng 迷 sù 穆
D.cháng 弥 shù 慕
(2) 在文中①②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春意盎然 诞生 B.春寒料峭 诞生
C.春意盎然 由来 D.春寒料峭 由来
(3) 在文段【甲】【乙】【丙】三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甲】”, 【乙】, 【丙】。
B.【甲】。” 【乙】: 【丙】。
C.【甲】”, 【乙】: 【丙】,
D.【甲】。” 【乙】, 【丙】,
(4)结合文段,把下列五句话填写在开头横线处,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日期基本落在阳历的4月4日(或5日、6日)
②它既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又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③但清明节却属阳历
④我国的传统节日基本是以农历时间为准
⑤这主要是因为清明“身担二职”
A.③⑤②④① B.④③①⑤② C.②①④③⑤ D.④③⑤①②
二、阅读(45分)
(一)文言文阅读与诗歌阅读(15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3—7题。(10分)
(一)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欧阳修《卖油翁》)
(二)
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③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④,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⑤。
(关汉卿《陈母教子》)
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务。③罔不:无不。④伎:同“技”。⑤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
①公亦以此自矜 自矜:   
②以钱覆其口 覆:   
③徐以杓酌油沥之 徐:   
④及守荆南回 及:   
4.下列句子中,与例句中“以”字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徐以杓酌油沥之
A.以刀劈狼首 B.静以修身
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盖以诱敌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①无他,但手熟尔。
②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
6.语段(一)中画线句子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7.语段(二)中陈尧咨的母亲为什么要“碎其金鱼”?(2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8—9题。(5分)
出塞
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8.第二句“马头冲雪过临洮”中“冲”字如果换成“冒”字好不好?为什么?请作简要分析。(2分)
9.请结合诗歌的内容,简要赏析本诗人物形象。(3分)
(二)现代文阅读(25分)
(甲)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3题。(15分)
笔下犹能有花开
肖复兴
①秋末冬初,天坛里那排白色的藤萝架,上边的叶子已经落得差不多了。想起春末,一架紫藤花盛开,在风中像翩翩飞舞的紫蝴蝶——还是季节厉害,很快就将人和花雕塑成另外一种模样。
②没事的时候,我爱到这里来画画儿。这里人来人往,坐在藤萝架下,以静观动,能看到不同的人,想象着他们不同的性情和人生。我画画不入流,属于自娱自乐,拿的是一本旧杂志和一支破毛笔,倒也可以随心所欲、笔随意驰。
③那天,我看到我的斜对面坐着一位老太太,个子很高,“体量”很大,头戴一顶棒球帽,还是歪戴着,很俏皮的样子。她穿着一件男士西装,不大合身,有点儿肥大。我猜想那帽子肯定是孩子淘汰下来的,西装不是孩子的就是她家老头儿穿剩下的。老人一般都会这样节省、将就。她身前放着一辆婴儿车,车的样式,得是几十年前的了,或许还是她初当奶奶或姥姥时推过的婴儿车呢。如今的婴儿车已经“废物利用”,变成了她行走的拐杖。车上面放着一个水杯,还有一块厚厚的棉垫,大概是她在天坛里遛弯儿,如果累了,就拿它当坐垫吧。
④老太太长得很精神,眉眼俊朗,我们相对藤萝架,只有几步距离,彼此看得很清楚。我注意观察她,她也时不时地瞄我两眼。我不懂那目光里包含什么意思,是好奇,是不屑?正是中午时分,太阳很暖,透过藤萝残存的叶子,斑斑点点洒落在老太太身上,老太太垂下脑袋,不知在想什么,也没准儿是打瞌睡呢。
⑤我画完了老太太的一幅速写画像,站起来走,路过她身边时,老太太抬起头问了我一句:“刚才是不是在画我?”我像小孩爬上树偷摘枣吃,刚想下来,看见树的主人站在树底下等着我那样,有些束手就擒的感觉。我很尴尬,赶紧坦白:“是画您呢。”然后打开旧杂志递给她看,等待她的评判。她扫了一眼画,便把杂志还给我,没有说一句我画的她到底像还是不像,只说了句:“我也会画画儿。”这话说得有点儿孩子气,有点儿不服气,特别像小时候体育课上跳高,我跳过去了那个高度,另一个同学歪着脑袋说:“我也能跳。”
⑥我赶紧把那本旧杂志递给她,对她说:“您给我画一个。”她接过杂志,又接过笔,说:“我没文化,也没人教过我,我也不会画你画的人,我就爱画花儿。”我指着杂志对她说:“那您就给我画个花儿,就在这上面,随便画。”她拿下笔帽,对我说:“我不会使这种毛笔,我都是拿铅笔画。”我说:“没事的,您随便画就好!”
⑦架不住我一再请求,老太太开始画了。她很快就画出一朵牡丹花,还有两片叶子。每个花瓣都画得很仔细,手一点儿也不抖,我连连夸她:“您画得真好!”她把杂志和笔还给我,说:“好什么呀!不成样子了。以前,我和你一样,也爱到这里画画儿。我家就住在金鱼池,天天都到天坛来。”我说:“您就够棒的了,都多大岁数了呀!”然后我问她有多大岁数了,她反问我:“你猜?”我说:“我看您没到八十岁。”她笑了,伸出手冲我比画:“八十八啦!”
⑧八十八岁了,还能画这么漂亮的花,真让人羡慕。我不知道我能不能活到老太太这岁数,能活到这岁数的人,身体是一方面原因,心情和心理是另一方面原因。这么一把年纪了,心未与年俱老,笔下犹能有花开,这样的老人并不多。
⑨那天下午,阳光特别暖。回家路上,总想起老太太和她画的那朵牡丹花,忍不住好几次翻开那本旧杂志来看,心里想:如果我活到老太太这岁数,也能画出这么漂亮的花儿来吗?
(选自《北京晚报》2017年12月12日,有删改)
10.根据全文,按要求填写下表。(4分)
场 景 偶遇 老太太 画像 被发现 老太太 画花儿 得知 其年龄
“我”的心理 ①    ②    ③    ④   
11.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12.品味下列加点的词,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①我注意观察她,她也时不时地瞄我两眼。
②她扫了一眼画,便把杂志还给我。
13.第⑨段画线句子中的“花”有多层含义,请结合全文概括。(4分)
(乙)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7题。(10分)
半个父亲在疼
葛亚夫
①这些年,感觉时间在不停提速,尤其是对父亲。在他身上,岁月的沙漠化一年深过一年,从牙齿到骨骼,他所有坚硬的部分,都迅速钝化。走在路上,每遇见老人,我总会忍不住多看几眼,有时,还会从他身后追到身前——我总觉得,他是我父亲。
②老了的父亲,失去辨识度,老成所有老人的样子——干瘦,呆滞,不苟言笑,但年轻时,他棱角分明,一顶光头,哪怕在十里外咳嗽一声,我也辨得出是他。
③小时候,我诨号“葛维搅”。“维”是辈分,“搅”是捣蛋,我的调皮“有口皆碑”。基本上,只要有摩擦,罪就在我,且总以我被父亲摁在地上打结束。这俗套的剧情,常让我怀疑父亲是假的。那天,我跟着父亲压红芋,甚得他欢心。老师路过地头,随口说我两句。父亲顺手抄起扁担抽向我。我反应很快,但双腿没能跟上,被扁担上的铁钩钩到,划出一道血印。
④我抱着腿,疼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蹦蹦跳跳。父亲捉住我,把我摁到地上,揽一把萋萋芽,嚼碎,敷在伤口上。我不经意间看见,他有力的手,比我的腿颤抖得还厉害。
⑤原来,当我疼时,父亲也在痛。我的一半疼痛,一直由父亲默默领受。
⑥父亲脾气暴躁,一半是我点燃的,一半是因癣疾的煎熬。年复一年,开春,癣就援着他的身体开枝散叶。不知听谁说的,用烧红的铜钱烫,就能把癣斩草除根。在 一盏抖动的灯火前,他捋起袖子,让我烧铜钱烫癣。我做不到,他就自己来。牙一咬,眉一竖,火红的铜钱往手臂上一摁。一股焦肉味吱吱乱窜,撕咬得灯火弓起腰,啃噬得我心如刀绞。
⑦父亲拍拍我的头,满面春风地说一点儿也不疼。我满脸泪痕,痛得不能自已。
⑧我从未想过,当父亲疼时,我也会痛。父亲的一半疼痛,从此由我默默领受。
⑨做了父亲后,我回去得少了,但经常念及父亲,想象在我这个年龄时的他。起初是做反面教材,警醒自己别像他。慢慢地,我谅解了父亲,开始与他和解。无论在基因上,还是在生活里,我身上都有他的影子。
⑩前不久,父亲的腿不堪劳损,闹起罢工。我带他看医生,背他上楼、下楼。起初他很不适应,肌肤和骨骼都极不情愿地抗拒我。很快,他认了,回家时,他竟趴在我背上睡着了。在家门口,我扭头看他,他酣睡得像个孩子。我和父亲,互换了三十年。
家里的地板刚拖过,很滑。我和父亲摔成一团。父亲醒了,龇牙咧嘴地问我摔得痛不痛。孩子一手扶着我,一手打地板,念念有词。我满面春风地对他们说一点儿也不疼。
(选自2021年第24期《读者》,有删改)
14.选文的标题有什么作用?(2分)
15.选文第④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16.在选文中找出与第⑧段画浪纹线的部分相照应的句子,并分析这样照应有什么好处。(3分)
17.结合选文内容,分析父亲的形象特点。(3分)
三、名著导读(5分)
18.班级举行“《骆驼祥子》专题探究”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小明同学为祥子写的小传,其中某处有误,请你帮他修改。(1分)
祥子原本是农村人,因父母去世和生活压迫,不得不来北平打工。【A】来到城里后,他成为了车夫,立志要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努力了三年,他终于实现了愿望。【B】可没过多久,他的车被大兵骗走了,随后他所有的积蓄都被孙侦探抢去。
【C】在虎妞的欺骗下,他不得已与其结为夫妻。后来虎妞因难产而死,祥子喜欢的小福子也自杀了。【D】从此以后,祥子堕落到社会的最底层,成为了一具行尸走肉。
   处有误,应改为    
(2)《骆驼祥子》中,京味儿语言和老北京地域文化引人注目。请从下面选文中任选一句,试做分析。(2分)
选文:
①碰巧了,也许白耗一天,连“车份儿”也没着落,但也不在乎。
②你呢,成年际拉车出臭汗,也该漂漂亮亮的玩几天。
③街上慢慢有些年下的气象了。 ……年画,纱灯,红素蜡烛,绢制的头花,大小蜜供,都陈列出来……
(3)祥子最终走向毁灭的命运悲剧带给同学们强烈的震撼,在讨论“造成祥子悲剧命运的主要原因”这一问题时,三位同学有不同的观点。你赞同谁?请结合小说加以分析。(2分)
小明:我认为时代和社会是造成祥子命运悲剧的主要原因。
小华:我觉得祥子自身的问题才是主要原因,他应该为自己负责。
小红:我不同意你们的看法。祥子生命中遇到的那些重要人物,比如虎妞、小福子等,他们才是造成祥子悲剧命运的关键。
我赞同   的观点,因为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60分)
(一)综合性学习(10分)
19.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为弘扬中国的礼仪文化,学校准备举行“礼文化”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加。
(1)【礼仪板报我设计】为营造浓厚的礼仪文化氛围,你班准备出一期以“礼仪”为主题的黑板报,请身为宣传委员的你设计三个板块名称。(3分)
(2)【礼貌用语我知晓】从括号中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入横线。(3分)
你被评为校“礼仪之星”,学校委托你邀请市礼仪专家梁教授来校讲座。
见面时,你会说:“梁教授,①   (久违、久仰)大名!”
呈邀请函时,你会说:“梁教授,敬请②   (莅临、光临)指导!”
临别时,梁教授赠书一本,你会说:“您的大作一定认真③   (阅读、拜读)!”
(3)【礼节风俗我评说】聪聪家来客人时,妈妈总喜欢给客人夹菜以表示热情。这种待客礼节你赞成吗?说说你的看法。(4分)
(二)写作(50分)
20.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一)我们都是平凡的人,我们所经历的事大多是平常的小事,但我们若深入观察,仔细领悟,会发现在凡人小事的背后,其实也有很多令我们感动或者让我们深思的东西。
请以“凡人小事的背后”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记叙文,不少于 600字;②抓住人物细节,叙事要详略得当。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二)按下面的提示和要求作文。
岁月匆匆,转眼我们已走进人生的花季。站在七年级的门槛上,清点行囊,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份幼稚;多了一份思索,少了一份盲从;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偏激;多了一份行动,少了一份幻想;还多了一份责任、理想与憧憬……我们的行囊变得沉甸甸的,我们的道路正在向未来延伸。
请以《七年级,我多了一份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要有必要的细节描写,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