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吉林省七年级语文下学期 第四单元测试卷(二)( 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吉林省七年级语文下学期 第四单元测试卷(二)( 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0.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9 15:34:24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吉林省七年级语文下学期 第四单元测试卷(二)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请在下面相应的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选项。(第1题每句1分,第2题和第3题按要求赋分)
1.在下列横线上填出相应的诗句。(6分)
古今一脉、文化相通,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木兰诗》中以“    ,   ”表现了木兰奔赴战场、一心报国的英姿;杜牧在《泊秦淮》中用“    ,   ”两句借古讽今,表现出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李商隐在《贾生》中以“    ,   ”两句进行辛辣讽刺,揭示了某些封建统治者所谓重视人才的本质。这些充満牵挂、忧思或责任感的诗文,涵养着我们的家国情怀。
【答案】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戎、商。
故答案为: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做好对于古诗文、名言名句的背诵,更要注重这些语句的默写,特别关注文句中容易写错的字,从而做到准确、工整的完成作答。
2.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7分)
①“阳光是色彩斑lán的衣裳,雨露是可口的仙露琼浆。 我们成长在快乐中,幸福像花儿一样。快乐成长,去探wèi lán的海洋,去攀 dǒu qiào的山岗。撒欢在歌声中,快乐像鸟儿飞翔。”
②唱着快乐的歌谣,我们七年级的同学们即将告别红领巾,告别童年;即将走向青春,迎接成长。青春,像一只银铃,我们只有一刻不停地奔跑,它才会发出悦耳的声响;青春,____。
③作为21世纪的主人,成长路上,我们不仅要像闻一多先生那样【甲】(A.忧心忡忡 B.锲而不舍)地钻研学问;也要像梁启超先生所提倡的那样,勤劳勇敢,对家庭、社会、国家尽到自己的责任,培养自己【乙】(A.悲天悯人 B.心有灵犀)的家国情怀。 “人生最浪漫的事,莫过于祖国召唤时,我们正青春,我们有力量”。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lán    wèi lán    dǒu qiào   
(2)作为主持人,小杭和小州同学对开场语中甲乙两处的成语使用产生了分歧,请结合语境,帮助小杭和小州做出正确的选择,将成语的字母代号填写在相应位置。(2分)
甲:    乙:   
(3)开场语第二段缺少一句话,请依据语境,参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帮助主持人补写这句话。(3分)
青春,像一只银铃,我们只有 刻不停地奔跑,它才会发出悦耳的声响;青春,   
【答案】(1)斓;蔚蓝;陡峭
(2)B;A
(3)示例:如一朵寒梅,我们只有经历风雪的考验,它才能散发沁人的芬芳。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衔接仿写;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解析】(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这类问题时,关键在于平时要做好字词的积累,答题时联系前后文认真辨析,规范书写。
(2)本题考查词语运用能力。选词填空,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
(3)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解答好此题,首先要审视好被仿写句的特点,如句式,修辞等方面,再就是注意语意通顺连贯。
【点评】(1)斑斓 lán : 色彩错杂灿烂的样子;蔚蓝wèi lán:像晴朗天空的颜色;陡峭 dǒu qiào : 指山势等坡度大,直上直下。
故答案为:斓;蔚蓝;陡峭
(2)甲处:忧心忡忡:形容心事重重、担心忧愁的样子。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坚持不懈。结合语境可知,形容闻一多先生钻研学问,填“锲而不舍”更合适。乙处:悲天悯人:悲叹世道的不平,同情人民的苦难。心有灵犀:比喻比方对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结合语境可知,形容家国情怀,填“悲天悯人”更合适。
故答案为:B;A
(3)本题考查仿写句子。例句是“青春,像······,我们只有.....,它才......“的形式,并使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仿写的句子要和例句保持一致。
故答案为: 如一朵寒梅,我们只有经历风雪的考验,它才能散发沁人的芬芳。
3.下面这幅书法作品是叶圣陶先生的墨宝。下列关于这幅作品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撇、捺等点画美化为向上挑起,轻重顿挫富有变化,具有书法艺
术美,极具艺术欣赏价值。
B.笔飞墨舞,其狂草线条流走飞动,结体险绝,谋篇奇特,犹如夏
云变幻莫测,痛快淋漓。
C.笔势恍如飞鸿戏海,极生动之致,唯结体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
D.形体均匀齐整,笔画圆转流畅,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
【答案】D
【知识点】漫画释义
【解析】ABC.错误
D .该书法作品的字体是篆书,只有D项的叙述符合篆书的特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解答时要仔细观察材料中所给出的图表,找出图表中的规律以及所揭示的实际问题。由于图文转换大多属于说明文的范畴,表述过程中应注意用词的准确、严密。
二、阅读(45分)
(一)文言文阅读与诗歌阅读(15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4—8题。(10分)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①,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②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③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注释】①任:推荐。②手版:笏(hà)板,是古时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③仕:指做官。
(节选自《宋史·周软颐传》)
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1分)
①不蔓不枝    ②亭亭净植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徐以杓酌油沥之
B.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何陋之有
C.吾不为也/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D.乃委手版归/蒙乃始就学
6.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①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7.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2分)
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
8.乙文叙述了周敦颐哪两件事?请结合这两件事说说周敦颐是个什么样的人。(3分)
【答案】4.横生枝蔓;耸立的样子
5.D
6.①香气远闻更加清芬,它洁净地挺立,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赏玩。
②有个因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转运使王逵想重判他。
7.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
8.①事情:一次审讯立断久不能决的案件;不惜得罪上司,勇救按法不当死的因犯。
②形象特点:才智过人,善于断案;为人正直,刚正不阿。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爱莲说;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4.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
5.本题考查文言文虚词。初中阶段遇到的虚词有:而,何,乎,乃,其,且,为,焉,也,以,于,则,者。常考的是:之、而、以、于、其。
6.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7.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断句先读懂句意,再结合技巧断句。断句技巧:①遇到名词、代词要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②虚词。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③疑问词要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④对话标志的词语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⑤如倒装句、宾语前置、判断句等。⑥修辞方法注意断句。
8.本题考查概括能力及人物形象分析。①根据题目要求,通读全文,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在文中找到对应句,整合语言,简要概括周敦颐两件事大意即可。②从人物言行举止、旁观者角度、作者评价等角度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尽可能四字词语答题。
【译文】
【甲】
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
【乙】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县人。由于舅舅龙图阁学士郑向的推荐,做了分宁县的主簿。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决,周敦颐到任后,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县里的人吃惊地说:“老狱吏也比不上啊!”部使者推荐他,调任他到南安担任军司理曹参军。有个囚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转运使王逵想重判他。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僚,大家没人敢和他争,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王逵不听,敦颐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辞官而去,说:“像这样还能做官吗,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于上级,我不做。”王逵明白过来了,这个囚犯才免于一死。
【点评】4.①翻译为:不生枝蔓,不长枝节。蔓,横生枝蔓
②翻译为: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
故答案为:①横生枝蔓
②耸立的样子
5.A翻译为:由于舅舅龙图阁学士郑向的推荐。以,因为
翻译为:于是老翁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以,用
B翻译为: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之,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翻译为: 这有什么简陋呢。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C翻译为:我不做。为,做
翻译为: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为,成为
D翻译为:敦颐就扔下笏板回了家。乃,于是,就
翻译为: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乃,于是,就
故答案为:D
6.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重点字“远、益、亭亭、可、亵、玩、焉、囚、法、当、死、深、治”。远,形容词作动词,遥远,空间距离大。益,更,更加。亭亭,耸立的样子。可:可以。亵:亲近而不庄重。玩:玩弄。焉:助词。囚,囚犯。法,按照法律。当,应当。死,判处死刑。深,重。治,惩处。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故答案为: ①香气远闻更加清芬,它洁净地挺立,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赏玩。
②有个因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转运使王逵想重判他。
7.例句翻译为: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决,周敦颐到任后,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断句注意结合翻译,完整句子结构前后可断句,在“决、至”后面断句。
故答案为: 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
8.①有狱久不决,敦颐,一讯立辨。翻译为: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决,周敦颐到任后,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写周敦颐才智过人,善于断案。
②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翻译为:有个囚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转运使王逵想重判他。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僚,大家没人敢和他争,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王逵不听,敦颐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辞官而去,说:“像这样还能做官吗,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于上级,我不做。”王逵明白过来了,这个囚犯才免于一死。写周敦颐为人正直,刚正不阿。
故答案为:①事情:一次审讯立断久不能决的案件;不惜得罪上司,勇救按法不当死的因犯。
②形象特点:才智过人,善于断案;为人正直,刚正不阿。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9—10题。(5分)
田家
郑獬
田家汨汨流水浑,一树高花明远村。
云意不知残照好,却将微雨送黄昏。
[注释] 1浑:这里是满的意思。2残照:夕阳。
9.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流水汨汨、高花满树的景象,其中“   ”字尽现田园清朗的意境。(2分)
10.云本无知,诗人却怨云“不知”。这看似无理的抱怨,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9.明
10.蕴含着诗人对夕阳的喜爱(留恋,眷恋)之情。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寄情山水
【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10.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点评】9.前两句中的十四个字,只有“明”是表明田园意境特征的,其余的“汩汩流水浑”是描写流水,“一树高花”是描写花儿的,只有“明远村”中的“明”字概括了田园风光的特点。
故答案为:明
10.“云 意不知残照好,却将微雨送黄昏”从这个句子中的“ 云意不知”可以看出“诗人知道”“残阳好”因此,诗人的思想感情就可以揣摩出来了,它表面是在埋怨,实则表达了对残阳之景的喜爱和留恋之情。
故答案为:蕴含着诗人对夕阳的喜爱(留恋,眷恋)之情。
(二)现代文阅读(25分)
(甲)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1—14题。(15分)
我所见的叶圣陶
朱自清
①我第一次与叶圣陶见面是在民国十年的秋天。
②我看出圣陶始终是个寡言的人。大家聚谈的时候,他总是坐在那里听着。他却并不是喜欢孤独,他似乎老是那么有味地听着。 至于与人独对的时候,自然多少要说些话;但辩论是不来的。 他觉得辩论要开始了,往往微笑着说:“这个弄不大清楚了。”这样就过去了。
③他又是个极和易的人,轻易看不见他的怒色。他辛辛苦苦保存着的《晨报》副刊,上面有他自己的文字的,特地从家里捎来给我看;让我随便放在一个书架上,给散失了。 当他和我同时发现这件事时,他只略露惋惜的颜色,随即说:“由他去末哉,由他去末哉!”我是至今惭愧着,因为我知道他作文是不留稿的。他的和易出于天性,并非阅历世故,矫揉造作而成。
④我到杭州教书,那边学校当局要我约圣陶去。 圣陶来信说:“我们要痛痛快快游西湖,不管这是冬天。”他来了,教我上车站去接。 我知道他到了车站这一类的地方,是会觉得寂寞的。他的家实在太好了,他的衣着,一向都是家里管。 我常想,他好像一个小孩子;像小孩子的天真,也像小孩子的离不开家里人,必须离开家里人时,他也得找些熟朋友伴着;孤独在他简直是有些可怕的。所以他到校时,本来是独住一屋的,却愿意将那间屋做我们两人的卧室,而将我那间做书室。这样可以常常相伴;我自然也乐意。我们不时到西湖边去;有时下湖,有时只喝喝酒。在校时各据一桌,我只预备功课,他却老是写小说和童话。初到时,学校当局来看过他。第二天,我问他:“要不要去看看他们 ”他皱眉道:“一定要去么 等一天吧。”后来始终没有去。他是最反对形式主义的。
⑤那时他小说的材料,是旧日的储积;童话的材料有时却是片刻的感兴。如《稻草人》中《大喉咙》一篇便是。 那天早上,我们都醒在床上,听见工厂的汽笛;他便说:“今天又有一篇了,我已经想好了,来得真快啊。”那篇的艺术很巧,谁想他只是片刻的构思呢! 他写文字时,往往拈笔伸纸,便手不停挥地写下去;开始及中间,停笔踌躇时绝少。他的稿子极清楚,每页至多只有三五个涂改的字。他说他从来是这样的。每篇写毕,我自然先睹为快;他往往称述结尾的适宜,他说对于结尾是有些把握的。看完,他立即封寄《小说月报》;照例用平信寄。我总劝他挂号;但他说:“我老是这样的。”他在杭州不过两个月,写得真不少,教人羡慕不已。 《火灾》里从《饭》起到《风潮》这七篇,还有《稻草人》中的一部分,都是那时我亲眼看他写的。
⑥十六年一月,我路过上海,许多熟朋友和我饯行,圣陶也在。 那晚我们痛快地喝酒,发议论;他是照例地沉默着。 酒喝完了,又去乱走,他也跟着。 到了一处,朋友们和他开了个小玩笑;他脸上略露窘意,但仍微笑沉默着。 圣陶不是个浪漫的人,但他能了解别人,能谅解别人。那晚快夜半了,走过爱多亚路,他向我诵周美成的词:“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我没有说什么;那时的心情,大约也不能说什么的。我们到一品香又消磨了半夜。 这一回特别对不起圣陶,他是不能少睡觉的人。他家虽住在上海,而起居还依着乡居的日子;早七点起,晚九点睡。 有一回我九点十分去,他家已熄了灯,关好了门。这种自然的,有秩序的生活是对的。 那晚上伯祥说:“圣兄明天要不舒服了。”想起来真是不知要怎样感谢才好。
⑦第二天我便上船走了。 一眨眼三年半,没有上南方去。 信也很少,却全是我的懒。 我只能从圣陶的小说里看出他心境的变迁,这个我要留在另一文中说。
(选自《朱自清散文集》,有删改)
11.在朱自清眼中叶圣陶是一个“寡言”的人,默读全文,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事件,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3分)
12.俗话说:“言为心生,行为心表。”人物的一言一行中我们往往能读懂他的为人,试着说说你对第④段画线句子的理解。(4分)
13.小语读完文章,看着题目《我所见的叶圣陶》,产生了疑问,想着能不能换成《我所知道的叶圣陶》,你来帮他解解惑。(4分)
14.右面是1988年叶圣陶最后一幅题词,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说说这幅题词表现了他什么精神。(4分)
【答案】11.大家聚谈时他总是在听,不参与辩论。|大家喝酒发议论时,他照例沉默。|朋友和他开玩笑,他仍微笑沉默。
12.句中“皱眉”表现叶圣陶心中不情愿;他心里已经有了决定,但又不愿直接拒绝朋友的建议,因而用了较为委婉(或设问)的语气;表现出他反对形式主义(或清高、狷介、纯真、孤傲)的性格特点。
13.因为本文始终都在写作者亲眼所见、亲自接触的叶圣陶,“见”比“知道”更直接,因而作者笔下的叶圣陶更真实客观(或作者的情感更为真切可信)。
14.叶圣陶最后 一幅题词“老有所为”,意为即便年老,也要有所作为,发挥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报效社会。表现了叶老生命不息,工作不止的进取精神。正如文中叶老勤于写作,在杭州短短两个月,写了许多文章。又如课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对语言文字工作反复斟酌,精益求精的进取精神。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梳理、概括文章情节;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语言特点;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1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解答本题,要根据题干要求锁定相关答题区间,抓住关键语句进行提炼概括。注意语言要简洁。
1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赏析句子,先要选准赏析的角度,要求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征,或是修辞手法方面,或是描写方法方面,或是遣词造句方面;然后结合语境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13.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文章标题的含义包括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表层含义直接解释字面上的含义,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要结合文章内容及主旨深入思考。
14.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① 介绍画面时要按顺序说明。如上下、左右、主次等。 ② 注意由表及里,分析其内涵和寓意。 ③ 对漫画的创意(含义)要联系具体对象作出合理解释。 ④ 采用规范的说明语言:准确、简明、平实、清晰。 ⑤ 不能随意想象,要扣住图中的信息点来联想。
【点评】11.围绕“沉默寡言”,结合关键句子回答。“我看出圣陶始终是个寡言的人。大家聚谈的时候,他总是坐在那里听着。”“那晚我们痛快地喝酒,发议论;他是照例地默着。”“到了一处,朋友们和他开了个小玩笑;他脸上略露窘意,但仍微笑地默着。”据此用“人+事”的形式整理答案即可。
故答案为:(1)大家聚谈时他总是在听,不参与辩论。(2)大家喝酒发议论时,他照例沉默。(3)朋友和他开玩笑,他仍微笑沉默。
12.可从对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皱眉”是对叶圣陶的神态描写,“一定要去么?等一天吧”是对他的语言描写。结合语境“学校当局来看过他。第二天,我问他,‘要不要去看看他们?’”分析,两处描写都表现了叶圣陶不想回访学校当局,表现了他孤高、不攀附权贵、“最反对形式主义的”的性格。“等一天吧”写出他对朋友建议拒绝的委婉,表现了他性格的和易。
故答案为:句中“皱眉”表现叶圣陶心中不情愿;他心里已经有了决定,但又不愿直接拒绝朋友的建议,因而用了较为委婉(或设问)的语气;表现出他反对形式主义(或清高、狷介、纯真、孤傲)的性格特点。
13.本文始终都在写作者亲眼所见、亲自接触的叶圣陶,如第3段写“我”所见的叶圣陶的和易,第4段写“我”所见的他的反对形式主义,第5段写“我”所见的他创作的过程,第6段写“我”所见的他的珍视友情,因此标题“我所见的叶圣陶”更符合文章内容。另外,“见的”比“知道的”更能客观的表现叶圣陶其人其事,使他的性格、品质更真实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达到作者写作的目的,即更真实地表达作者的情感。
故答案为:因为本文始终都在写作者亲眼所见、亲自接触的叶圣陶,“见”比“知道”更直接,因而作者笔下的叶圣陶更真实客观(或作者的情感更为真切可信)。
14.根据《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体现的叶圣陶的精神进行分析即可。
故答案为:叶圣陶最后 一幅题词“老有所为”,意为即便年老,也要有所作为,发挥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报效社会。表现了叶老生命不息,工作不止的进取精神。正如文中叶老勤于写作,在杭州短短两个月,写了许多文章。又如课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对语言文字工作反复斟酌,精益求精的进取精神。
(乙)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8题。(10分)
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
李 波
①1972年,北京大学周培源教授写信给周恩来总理,针对国内基础科学长期落后的一些原因提出意见。对此,周总理指示中国科学院和国务院科教组负责人,要求他们以这封信作根据,“要求科教组和中国科学院好好议一下,并要认真实施”。他还特意强调:“不要如浮云一样过去就完了。”这话说得很重也很耐人寻味,针对的是当时一些同志的作风松懈,对工作如浮云般了无根基,看得见、摸不着,飘飘忽忽难落实,缺少责任心。今日思之,依旧拷问责任与担当。
②何为责任?为何要尽责?尽到责任又如何?梁启超先生一篇文章提出: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细细想想“责任”二字的始末,深意大抵在此。有权必有责,有权力的行使必有负责、尽责的艰难。心存敬畏、如履薄冰,夙夜在公、殚精竭虑,待到责任尽完,对使命有所交代,方可以自我告慰,收获甘甜的喜悦。为党担责、为党尽责,是共产党人的“心学”,体现着我们这支队伍的苦乐观。
③孟子说,“君子有终身之忧”,这忧不是顾影自怜的小我忧愁,而是家国天下的大我忧责。退休的第三天杨善洲便卷起铺盖上了黄泥沟,在油毛毡棚里一住就是9年,植树造林2.5万多亩染绿荒无人烟的大凉山。谷文昌在东山县治风沙时,带着技术员走遍了全岛412个山头,实地探风口、查沙丘,常是满身泥土,连续3年天一下雨就发动群众冒雨出动,先后种植木麻黄8.2万亩,构建起镇风沙、抗怒涛的绿色长龙。有人慨叹,当官不是什么美差,权力真是一种负担。这恐怕才是“担当”情怀的正解吧。
④位卑未敢忘忧国。一说权与责,很多人习惯性地认为那是别人的事,是“大官”琢磨的东西。其实不然。1934年,红三军退出湘鄂西苏区后,因为没有电台,中央一直没有掌握他们具体的方位,党史上著名的停止“肃反”运动的“五月来信”无法送出。最终,组织上只能将它用密写药水写在两件衬衫上,交给通讯员小李。他不惧山高路远、重重关卡,一路苦寻,徒步走了两个多月才找到部队,将信交到贺龙手中,从而扭转了红三军的命运。这位“用生命送信”的同志未留下全名,但共和国永远不会忘记那千千万万的小李。
⑤有一张流传甚广的照片,是第一棵木麻黄试种成功时,谷文昌蹲在地上、爱抚树苗露出欣喜的笑容。要知道,在这之前十多个树种、几十万株苗木都没种活,一经风吹沙打便奄奄一息。有了那样一份尽心尽责、百折不回的韧劲,才能真正体会到风雨之后难以言说的成就感与问心无愧。反过来说,责任未尽哪有乐可言?我们的干部队伍里决不可以有“潇洒官”“太平官”,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先不说将受到追究问责,夜深人静之时也难以坦然面对一己良知。
⑥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越是尽责后,越有开心颜。正所谓“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党性教育乃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把责任与担当铭刻在心,时时勿忘、久久践行,我们定能在群众满意中收获“而今而后、庶几无愧”的快乐。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5.此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6.开篇引用北京大学周培源教授写信给周恩来总理一事,有什么作用?(2分)
17.此文第④段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起到了什么作用?(3分)
18.简析全文的论证思路。(3分)
【答案】15.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
16.①引出议论的话题——责任;②以周总理的话作为论据论述了责任的重要性;③以具体事例开头,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17.举例论证。通过列举通讯员小李的事例,有力地证明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分论点,每个人都有为国分忧的责任和必要性,进而证明中心论点。
18.首先,用周培源教授写信给周恩来总理一事提出所要议论的对象是责任;然后,第②段讲道理,第③—⑤段摆事实,从多个角度论证了“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这一中心论点;最后,作者用简洁的语言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号召广大党员为党尽责,为国分忧。
【知识点】分析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文章开头及其作用;论证过程;中心论点;议论文阅读
【解析】15.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论点是作者的完整看法、见解或主张,能够统摄全文,一般出现在文章的标题、开头或结尾处。有的议论文的论点需要自己概括,这就要先读懂文章的内容,弄清作者针对什么问题而发表议论,然后再看作者对这个问题的观点是什么,进而概括出来。
16.本题考查议论文首段的作用,首段常用引出中心论点或论题,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作为论据证明论点的作用。
17.本题考查论证的方法及其作用。议论文经常使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辨识论证方法,首先要看是不是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再看是不是举例论证,最后考虑道理论证。
18.本题考查论证的思路。注意运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词语。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分析。”
【点评】15.本题考查对中心论点的掌握。中心论点是集中、概括地表明作者论述的主要观点的判断语句,通常位于文章首尾,有时文章题目就是中心论点,有的没有明确语句,需要自己概括。结合全文内容来看,本文的题目即是中心论点。
故答案为: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
16.本题考查文章开头的作用。本文以周培源写信给周总理一事引出“今日思之,依旧拷问责任与担当”的内容,即“责任”的话题;周总理“不要如浮云一样过去就完了”的话作为论据证明了责任的重要性;议论文以叙述事件作为开头,往往还有吸引读者兴趣的作用。可据此回答。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文章开头的作用。议论文的开头通常有提出论点、论题、引出下文等作用。本文以周培源写信给周总理一事引出“今日思之,依旧拷问责任与担当”的内容,即“责任”的话题;周总理“不要如浮云一样过去就完了”的话作为论据证明了责任的重要性;议论文以叙述事件作为开头,往往还有吸引读者兴趣的作用。可据此回答。
17.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其作用往往是直接证明附近的分论点,进而证明中心论点。第④段举通讯员小李的例子,直接证明本段“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分论点,即每个人都有为国分忧的责任和必要性。
故答案为:举例论证。通过列举通讯员小李的事例,有力地证明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分论点,每个人都有为国分忧的责任和必要性,进而证明中心论点。
18.本题考查对论证思路的掌握。第①段由周培源写信给周总理的事引出论题;第②段以梁启超的话提出中心论点并加以解释,即道理论证;第③④段主要以举例论证得出无论“大官”还是普通人,都有责任、有必要为国分忧;第⑤段以举例论证,论述尽到责任才有快乐的道理;第⑥段总结全文,发出号召。可据此作答。
故答案为:首先,用周培源教授写信给周恩来总理一事提出所要议论的对象是责任;然后,第②段讲道理,第③—⑤段摆事实,从多个角度论证了“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这一中心论点;最后,作者用简洁的语言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号召广大党员为党尽责,为国分忧。
三、名著导读(5分)
19.阅读《海底两万里》选段,回答问题。
【甲】这一夜我睡得很不好,希望和恐惧轮流地在我心中转来转去……最后,值得纪念的3月19日这天,早晨六点,客厅的门打开,尼摩船长走了进来。他对我说:“到自由通行的海了!”我飞跑到平台上去。是的!自由通行的海。近处只有一些散乱的冰块和几座浮动的冰山,远方一片大海,空中是群鸟的世界;水底下有千亿万种的鱼类,水的颜色随深浅的不同,出现从深浓的靛蓝至橄榄的青绿。温度计指着3 ℃。对这冰山后的天气来说,这里好像是春天,远远的冰群在北方天际隐约可见。
【乙】回到船上,我开始精神麻木。我有气无力地瘫睡着,几乎失去了知觉……多么难熬的夜晚!我不知怎样来描绘。第二天,头疼加上头昏眼花,我变得像个醉鬼似的。我的两个同伴也出现了同样的症状,有几个船员已经奄奄一息。
(1)选段【甲】中“自由通行的海”指的是   (地名),在到此之前,他们遇到的险情是   。(2分)
(2)选段【乙】中造成“我”及同伴等人产生不适反应的直接原因是   ,尼摩船长用   的方法从根本上化解了这次严重的危机。(3分)
【答案】(1)南极;冰山封路
(2)缺氧;凿冰墙、喷开水、用艇身撞冰墙
【知识点】作品的经典情节;《海底两万里》
【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阅读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名著阅读积累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从学生备考的实际出发,可以积累作家作品常识,包括作家字号、时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朝代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还有作品的故事梗概,重要章节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作品的大致主旨等。
【点评】(1)这是七年级下学期要求掌握的名著,注意名著作者、作品体裁、人物、事件等内容。《海底两万里》主要讲的是阿龙纳斯教授在海上的种种经历。比如神秘的“鹦鹉螺”号、美丽的海底世界、瓦尼科罗群岛等等。他们在海底穿越了两万里,穿过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南北两极海洋时,看到了神奇的海底世界、遭遇了可怕的大漩涡、碰到了恐怖的大章鱼。
故答案为:南极、冰山封路
(2)当潜艇驶到南极时,一次冰山翻倒后将他们的船封在冰层下面,船上极度缺氧,面对的是闷死或压死的危险,他们轮流用铁镐凿底部厚10米的冰盖,又用开水喷射,将潜艇拉到挖好的大坑里,灌满储水舱,增加潜艇的重星,压碎了底部最后两米的冰层,终于脱困。
故答案为:缺氧;凿冰墙、喷开水、用艇身撞冰墙。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60分)
(一)综合性学习(10分)
20.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礼文化,恒顺中学开展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1)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论。(3分)
材料一:天人关系属于礼。人如何顺应和利用自然,如何与万物相处,在古代中国都是以礼的形式规定下来的。《礼记·月令》上面逐月记载着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气象与物候的变迁周期,动物与植物的成长过程,社会生活的各种规范。
材料二:国家典制属于礼。在中国文化中,制订符合道德理性的国家制度称为“制礼作乐”,好的制度被破坏了称为“礼崩乐坏”。
材料三:一生研究中国文化的历史学家、国学大师钱穆先生,生前与美国学者谈论中国文化时说:“中国文化说到底是一个字,就是礼。礼是中国人一切行为的准则。”
(2)交际语言中的谦辞和敬辞最能体现中国文化自谦而敬人的特色。随着社会的进步,有些谦辞和敬适用,但不少仍有生命力。可是,在实际运用中,却常有人用错。下面就有两个用错的例子,请写出它们的序号:   (3分)
①请您明天一定光临。
②小芳送朋友小勇一本书,并在扉页上题:“小勇留念,小芳惠赠。”
③谢谢您的高见。
④请您拜读一下我的大作。
(3)下面是散文同学的对话,请根据语境,补写出小芳说话的内容。(4分)
小明:都什么年代了,传统礼文化就是一堆糟粕,我可不想被它们束缚。
小芳:   
小红:是呀,小明,我也认为礼文化,尤其是其中积极的一面,需要我们用行动来弘扬。
【答案】(1)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礼扮演了最核心的角色,对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2)②④
(3)小明,传统礼文化不全是糟粕呢,其中蕴藏着不少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财富完全可以为我们的时代所用。譬如,对于提高个人修养,建设和谐人际关系都大有益处,我们可不能随意丢弃啊。
【知识点】材料探究;语言生动;语言得体;驿路梨花
【解析】(1)信息的筛选、分析、提取这类题,做题时,应首先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有了明确的目的,就有了筛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是正确理解所找信息的内涵,从而进行恰当取舍,避免有所偏颇或答非所问。根据材料中“天人关系属于礼”“国家典制属于礼”“中国文化说到底是一个字,就是礼”,可以分析: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礼扮演了最核心的角色,对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2)“惠赠”称人赠与的敬词。多用于书信或交际场合,即别人赠送给自己东西时,一般要说“谢谢惠赠!”“拜读”是读别人作品或书信的敬辞,或授某某人指点。敬词,是自己对别人的尊敬。②④两句用错。
(3)根据语境“我也认为礼文化,尤其是其中积极的一面,需要我们用行动来弘扬”补写,如“传统礼文化不全是糟粕呢,其中蕴藏着不少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财富完全可以为我们的时代所用。譬如,对于提高个人修养,建设和谐人际关系都大有益处,我们可不能随意丢弃啊”。
【点评】概括材料时首先要熟读材料,能理解和概括材料的大意;然后结合概括提炼出来的主要内容,整理简洁合理的语言作答即可。从材料中寻找关键语句概括回答。
(二)写作(50分)
21.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一)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们都是平凡的人,我们所经历的事大多是平常的小事,但我们若深入观察,仔细领悟,会发现在凡人小事的背后,其实也有很多令我们感动或者让我们深思的东西。
请以“凡人小事的背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 字。⑵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⑶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二)美德,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都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水平。见义勇为是美德,慷慨解囊是美德,惜老怜贫是美德,尊老爱幼是美德;同样,讲卫生、爱劳动、扶老携幼也是美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小事做起。
请以《美德,在我身边》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自选文体,文章不少于500字,严禁抄袭。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一)【答案】
凡人小事的背后
茫茫人海中,你可曾遇到过一个平凡的人,见证了一段平凡的事,但却发现了一颗不平凡的心,一种不平凡的精神。
那天,天刚蒙蒙亮,外面一片寂静,只有我一个人因为突发奇想一想个大早, 观察一下我身边的人。哗哗一段不和谐的声音打破了这宁静安详的清晨,循声望去,我看见了一个人一她背对着我,看不清她的面孔,脑后扎着一条麻花似的大辫子,从耳部的白带可联想她可能戴着口罩,身上穿着一套老旧的制服,手上套着-双略显肥大的手套,脚上穿着一双微带修补的胶鞋。手上还托着一把长约2米,底部宽约0.8米的大扫帚在左右不停地挥动着。看着她那娴熟而又老练的动作,我可以肯定她是一名清洁工。她在马路边一棵大树下忙活着,那宽大的扫帚随着她双手的摆动配合腰身的扭动而轻松飞舞,地面上的乱纸屑、枯树叶也欢快地飞舞相聚。四周静悄悄的,只有那欢畅不间断地哗哗声在有节奏地回旋。突然一阵轻风飘过,那安静地大树又掉下了几片叶,那原已相聚的叶片、纸屑又一次逃到了各处。看,那张纸在空中打着旋儿,这一片树叶又调皮地蹦到了路中……总之是刚刚扫好的不但全完了,还多了刚掉下的几片树叶。她望着肯前的惨景,无奈地摇了摇头,叹了口气,又埋下头来,将扫帚轻轻提起,缓缓移动....
望着她孤寂的身影,我心中暗暗为之不平,连风都这么作弄人,这贼老天真是太不应该了。
终于,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刚才还四处在逃的树叶、纸片,如今都乖乖地聚拢在了一起。望着那堆枯黄的叶,零乱的纸片与塑料袋,她用左手扶着扫帚,右手轻轻抚过耳畔零乱的头发将其理到耳廓后,两鬓边冒着淡淡的白气。站在她侧面的我清晰地看见她嘴角轻轻.上扬了一下,可能是笑吧!
可天不随人愿,就在她还在满面笑容地欣赏她那用辛勤创造的杰作时,一辆大型客车经她身侧呼啸而过,随后一阵旋风横扫而来。她的笑容顿时随着飞逝的客车而消失。她的杰作也随之付之东流。回身望着早已消失的客车,她眼中充满了不解与疑惑一为什么 会这样呢?站在不远处的我,再也忍不住了,我冲到她面前,我可以帮你吗 我询问道。她看了看一眼后,笑着说:谢谢!然后又用她那双手托起扫帚,埋头苦....看着她苍老如枯树皮般的皮肤,因干涩而略显苍白的嘴唇以及那五线谱般清晰的刘海...我的眼睛似乎 有些湿润了。
她在这平坦的大街上,无怨无悔;她在这平凡的职业中,勤勤恳恳;她在这平凡的生活中,默默无……她一个多么伟大的人,她有一颗多么美丽的心,啊!让我们尊称她们一声城市美容师吧!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
【解析】 这是一篇有导语的全命题作文 。 “凡人小事的背后”这道命题,“凡人小事”是指平凡人所经历(做)的平常小事,“凡人”一定是“我”(“我们”),而不能是其他人物。“背后”是这道命题的题眼.强调的是“令我(我们)感动或者让我(我们)深思的东西”。“感动”侧重表达某一方面的情感,“深思”侧重表现从小事中领悟出的某一种道理,体会到的某一种精神,获得的某一种启迪等。所以,这篇作文要写出平凡中的不平凡,平常事中的不平常。这样审题,能确保立意准确。
【点评】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弄清题目的要求后,就要认真回忆、选择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确定好中心来选取、组织材料;在文体的选择上也要扬长避短。如果写记叙文就要写好情节,写出精彩的细节;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平时要多积累写作素材,多写随笔,考场才能做到得心应手,下笔如有神。
(二)【答案】
美德,在我身边
有人崇拜家喻户晓的明星,崇拜他们的名气;有人崇拜伟大的领袖,崇拜他们的智慧;但我最崇拜那平平凡凡、普普通通、无私奉献的清洁工。
记得我小时候,经常和我的小伙伴们一起买东西吃,总是乱扔垃圾。
只见楼外的那位五十多岁,身材矮小,穿了一身橘黄色工作服,面色潮红的清洁工,正拿起一把扫帚,弯下腰,仔细的清扫着。时不时见那块儿墙壁上有脏手印,便用自己买来的油漆和刷子,刷着那些脏兮兮的地方。
这位清洁工便这样一直扫了几天。可能是因为身体的原因,他有些坚持不住了,便在我们放学的时候和我们家长说:“对不起,打扰一下,请您家的孩子不要乱扔垃圾,谢谢!回到家后,家长就教育了我们不要乱扔垃圾。可好景不长,又到了下一周,我们像往常一样又乱扔垃圾。不知什么时候,走廊门外又多加了一个垃圾桶,原来是那位清洁工放的。
从此以后,原本脏兮兮垃圾满地的小区,现已变成花朵争奇斗艳,白的似雪,红的似火,粉的似霞,绿草如茵,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的美丽家园了。嘿!大概是因为我们不乱扔垃圾和清洁工阿姨仔仔细细工作的结果吧!
清洁工,多么平凡的职业啊!他却能常常做出不平凡的事情,真令人敬佩呀!难道说这不是美德在我们身边吗?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
【解析】 题目中“美德”即美好的品德。这美好的品德是孝顺、是诚信、是善良等。
【立意选材】这道命题作文可写的内容很多,只要是来源于生活中自己的体味与思索都可以写下来。写作时可以有这样的行文内容:什么美德;为什么说在我身边;这个美德给我带来怎样的影响等。在写作时,注意立意、选材和构思的新颖,书写的整洁美观。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的几个注意点:①要善于咬文嚼字推敲词义,仔细分析题目本身的含义,不仅要了解题目的本义,字面义,还要进一步理解某些词语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双关义,特指义等。②命题作文对现实的针对性较强,因此,我们审题立意要联系联想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社会生活(包括社会热点等)。③运用以上方法对命题作文审题立意时,可几种方法综合灵活运用,不可孤立地去硬套。④作文题目前的文字材料,既要逐字认真研读,把握倾向,使得立意符合这一倾向,又要能打开思路,不为材料束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吉林省七年级语文下学期 第四单元测试卷(二)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请在下面相应的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选项。(第1题每句1分,第2题和第3题按要求赋分)
1.在下列横线上填出相应的诗句。(6分)
古今一脉、文化相通,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木兰诗》中以“    ,   ”表现了木兰奔赴战场、一心报国的英姿;杜牧在《泊秦淮》中用“    ,   ”两句借古讽今,表现出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李商隐在《贾生》中以“    ,   ”两句进行辛辣讽刺,揭示了某些封建统治者所谓重视人才的本质。这些充満牵挂、忧思或责任感的诗文,涵养着我们的家国情怀。
2.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7分)
①“阳光是色彩斑lán的衣裳,雨露是可口的仙露琼浆。 我们成长在快乐中,幸福像花儿一样。快乐成长,去探wèi lán的海洋,去攀 dǒu qiào的山岗。撒欢在歌声中,快乐像鸟儿飞翔。”
②唱着快乐的歌谣,我们七年级的同学们即将告别红领巾,告别童年;即将走向青春,迎接成长。青春,像一只银铃,我们只有一刻不停地奔跑,它才会发出悦耳的声响;青春,____。
③作为21世纪的主人,成长路上,我们不仅要像闻一多先生那样【甲】(A.忧心忡忡 B.锲而不舍)地钻研学问;也要像梁启超先生所提倡的那样,勤劳勇敢,对家庭、社会、国家尽到自己的责任,培养自己【乙】(A.悲天悯人 B.心有灵犀)的家国情怀。 “人生最浪漫的事,莫过于祖国召唤时,我们正青春,我们有力量”。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lán    wèi lán    dǒu qiào   
(2)作为主持人,小杭和小州同学对开场语中甲乙两处的成语使用产生了分歧,请结合语境,帮助小杭和小州做出正确的选择,将成语的字母代号填写在相应位置。(2分)
甲:    乙:   
(3)开场语第二段缺少一句话,请依据语境,参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帮助主持人补写这句话。(3分)
青春,像一只银铃,我们只有 刻不停地奔跑,它才会发出悦耳的声响;青春,   
3.下面这幅书法作品是叶圣陶先生的墨宝。下列关于这幅作品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撇、捺等点画美化为向上挑起,轻重顿挫富有变化,具有书法艺
术美,极具艺术欣赏价值。
B.笔飞墨舞,其狂草线条流走飞动,结体险绝,谋篇奇特,犹如夏
云变幻莫测,痛快淋漓。
C.笔势恍如飞鸿戏海,极生动之致,唯结体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
D.形体均匀齐整,笔画圆转流畅,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
二、阅读(45分)
(一)文言文阅读与诗歌阅读(15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4—8题。(10分)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①,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②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③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注释】①任:推荐。②手版:笏(hà)板,是古时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③仕:指做官。
(节选自《宋史·周软颐传》)
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1分)
①不蔓不枝    ②亭亭净植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徐以杓酌油沥之
B.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何陋之有
C.吾不为也/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D.乃委手版归/蒙乃始就学
6.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①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7.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2分)
有 狱 久 不 决 敦 颐 至 一 讯 立 辨
8.乙文叙述了周敦颐哪两件事?请结合这两件事说说周敦颐是个什么样的人。(3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9—10题。(5分)
田家
郑獬
田家汨汨流水浑,一树高花明远村。
云意不知残照好,却将微雨送黄昏。
[注释] 1浑:这里是满的意思。2残照:夕阳。
9.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流水汨汨、高花满树的景象,其中“   ”字尽现田园清朗的意境。(2分)
10.云本无知,诗人却怨云“不知”。这看似无理的抱怨,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二)现代文阅读(25分)
(甲)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1—14题。(15分)
我所见的叶圣陶
朱自清
①我第一次与叶圣陶见面是在民国十年的秋天。
②我看出圣陶始终是个寡言的人。大家聚谈的时候,他总是坐在那里听着。他却并不是喜欢孤独,他似乎老是那么有味地听着。 至于与人独对的时候,自然多少要说些话;但辩论是不来的。 他觉得辩论要开始了,往往微笑着说:“这个弄不大清楚了。”这样就过去了。
③他又是个极和易的人,轻易看不见他的怒色。他辛辛苦苦保存着的《晨报》副刊,上面有他自己的文字的,特地从家里捎来给我看;让我随便放在一个书架上,给散失了。 当他和我同时发现这件事时,他只略露惋惜的颜色,随即说:“由他去末哉,由他去末哉!”我是至今惭愧着,因为我知道他作文是不留稿的。他的和易出于天性,并非阅历世故,矫揉造作而成。
④我到杭州教书,那边学校当局要我约圣陶去。 圣陶来信说:“我们要痛痛快快游西湖,不管这是冬天。”他来了,教我上车站去接。 我知道他到了车站这一类的地方,是会觉得寂寞的。他的家实在太好了,他的衣着,一向都是家里管。 我常想,他好像一个小孩子;像小孩子的天真,也像小孩子的离不开家里人,必须离开家里人时,他也得找些熟朋友伴着;孤独在他简直是有些可怕的。所以他到校时,本来是独住一屋的,却愿意将那间屋做我们两人的卧室,而将我那间做书室。这样可以常常相伴;我自然也乐意。我们不时到西湖边去;有时下湖,有时只喝喝酒。在校时各据一桌,我只预备功课,他却老是写小说和童话。初到时,学校当局来看过他。第二天,我问他:“要不要去看看他们 ”他皱眉道:“一定要去么 等一天吧。”后来始终没有去。他是最反对形式主义的。
⑤那时他小说的材料,是旧日的储积;童话的材料有时却是片刻的感兴。如《稻草人》中《大喉咙》一篇便是。 那天早上,我们都醒在床上,听见工厂的汽笛;他便说:“今天又有一篇了,我已经想好了,来得真快啊。”那篇的艺术很巧,谁想他只是片刻的构思呢! 他写文字时,往往拈笔伸纸,便手不停挥地写下去;开始及中间,停笔踌躇时绝少。他的稿子极清楚,每页至多只有三五个涂改的字。他说他从来是这样的。每篇写毕,我自然先睹为快;他往往称述结尾的适宜,他说对于结尾是有些把握的。看完,他立即封寄《小说月报》;照例用平信寄。我总劝他挂号;但他说:“我老是这样的。”他在杭州不过两个月,写得真不少,教人羡慕不已。 《火灾》里从《饭》起到《风潮》这七篇,还有《稻草人》中的一部分,都是那时我亲眼看他写的。
⑥十六年一月,我路过上海,许多熟朋友和我饯行,圣陶也在。 那晚我们痛快地喝酒,发议论;他是照例地沉默着。 酒喝完了,又去乱走,他也跟着。 到了一处,朋友们和他开了个小玩笑;他脸上略露窘意,但仍微笑沉默着。 圣陶不是个浪漫的人,但他能了解别人,能谅解别人。那晚快夜半了,走过爱多亚路,他向我诵周美成的词:“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我没有说什么;那时的心情,大约也不能说什么的。我们到一品香又消磨了半夜。 这一回特别对不起圣陶,他是不能少睡觉的人。他家虽住在上海,而起居还依着乡居的日子;早七点起,晚九点睡。 有一回我九点十分去,他家已熄了灯,关好了门。这种自然的,有秩序的生活是对的。 那晚上伯祥说:“圣兄明天要不舒服了。”想起来真是不知要怎样感谢才好。
⑦第二天我便上船走了。 一眨眼三年半,没有上南方去。 信也很少,却全是我的懒。 我只能从圣陶的小说里看出他心境的变迁,这个我要留在另一文中说。
(选自《朱自清散文集》,有删改)
11.在朱自清眼中叶圣陶是一个“寡言”的人,默读全文,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事件,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3分)
12.俗话说:“言为心生,行为心表。”人物的一言一行中我们往往能读懂他的为人,试着说说你对第④段画线句子的理解。(4分)
13.小语读完文章,看着题目《我所见的叶圣陶》,产生了疑问,想着能不能换成《我所知道的叶圣陶》,你来帮他解解惑。(4分)
14.右面是1988年叶圣陶最后一幅题词,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说说这幅题词表现了他什么精神。(4分)
(乙)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8题。(10分)
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
李 波
①1972年,北京大学周培源教授写信给周恩来总理,针对国内基础科学长期落后的一些原因提出意见。对此,周总理指示中国科学院和国务院科教组负责人,要求他们以这封信作根据,“要求科教组和中国科学院好好议一下,并要认真实施”。他还特意强调:“不要如浮云一样过去就完了。”这话说得很重也很耐人寻味,针对的是当时一些同志的作风松懈,对工作如浮云般了无根基,看得见、摸不着,飘飘忽忽难落实,缺少责任心。今日思之,依旧拷问责任与担当。
②何为责任?为何要尽责?尽到责任又如何?梁启超先生一篇文章提出: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细细想想“责任”二字的始末,深意大抵在此。有权必有责,有权力的行使必有负责、尽责的艰难。心存敬畏、如履薄冰,夙夜在公、殚精竭虑,待到责任尽完,对使命有所交代,方可以自我告慰,收获甘甜的喜悦。为党担责、为党尽责,是共产党人的“心学”,体现着我们这支队伍的苦乐观。
③孟子说,“君子有终身之忧”,这忧不是顾影自怜的小我忧愁,而是家国天下的大我忧责。退休的第三天杨善洲便卷起铺盖上了黄泥沟,在油毛毡棚里一住就是9年,植树造林2.5万多亩染绿荒无人烟的大凉山。谷文昌在东山县治风沙时,带着技术员走遍了全岛412个山头,实地探风口、查沙丘,常是满身泥土,连续3年天一下雨就发动群众冒雨出动,先后种植木麻黄8.2万亩,构建起镇风沙、抗怒涛的绿色长龙。有人慨叹,当官不是什么美差,权力真是一种负担。这恐怕才是“担当”情怀的正解吧。
④位卑未敢忘忧国。一说权与责,很多人习惯性地认为那是别人的事,是“大官”琢磨的东西。其实不然。1934年,红三军退出湘鄂西苏区后,因为没有电台,中央一直没有掌握他们具体的方位,党史上著名的停止“肃反”运动的“五月来信”无法送出。最终,组织上只能将它用密写药水写在两件衬衫上,交给通讯员小李。他不惧山高路远、重重关卡,一路苦寻,徒步走了两个多月才找到部队,将信交到贺龙手中,从而扭转了红三军的命运。这位“用生命送信”的同志未留下全名,但共和国永远不会忘记那千千万万的小李。
⑤有一张流传甚广的照片,是第一棵木麻黄试种成功时,谷文昌蹲在地上、爱抚树苗露出欣喜的笑容。要知道,在这之前十多个树种、几十万株苗木都没种活,一经风吹沙打便奄奄一息。有了那样一份尽心尽责、百折不回的韧劲,才能真正体会到风雨之后难以言说的成就感与问心无愧。反过来说,责任未尽哪有乐可言?我们的干部队伍里决不可以有“潇洒官”“太平官”,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先不说将受到追究问责,夜深人静之时也难以坦然面对一己良知。
⑥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越是尽责后,越有开心颜。正所谓“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党性教育乃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把责任与担当铭刻在心,时时勿忘、久久践行,我们定能在群众满意中收获“而今而后、庶几无愧”的快乐。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5.此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6.开篇引用北京大学周培源教授写信给周恩来总理一事,有什么作用?(2分)
17.此文第④段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起到了什么作用?(3分)
18.简析全文的论证思路。(3分)
三、名著导读(5分)
19.阅读《海底两万里》选段,回答问题。
【甲】这一夜我睡得很不好,希望和恐惧轮流地在我心中转来转去……最后,值得纪念的3月19日这天,早晨六点,客厅的门打开,尼摩船长走了进来。他对我说:“到自由通行的海了!”我飞跑到平台上去。是的!自由通行的海。近处只有一些散乱的冰块和几座浮动的冰山,远方一片大海,空中是群鸟的世界;水底下有千亿万种的鱼类,水的颜色随深浅的不同,出现从深浓的靛蓝至橄榄的青绿。温度计指着3 ℃。对这冰山后的天气来说,这里好像是春天,远远的冰群在北方天际隐约可见。
【乙】回到船上,我开始精神麻木。我有气无力地瘫睡着,几乎失去了知觉……多么难熬的夜晚!我不知怎样来描绘。第二天,头疼加上头昏眼花,我变得像个醉鬼似的。我的两个同伴也出现了同样的症状,有几个船员已经奄奄一息。
(1)选段【甲】中“自由通行的海”指的是   (地名),在到此之前,他们遇到的险情是   。(2分)
(2)选段【乙】中造成“我”及同伴等人产生不适反应的直接原因是   ,尼摩船长用   的方法从根本上化解了这次严重的危机。(3分)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60分)
(一)综合性学习(10分)
20.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礼文化,恒顺中学开展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1)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论。(3分)
材料一:天人关系属于礼。人如何顺应和利用自然,如何与万物相处,在古代中国都是以礼的形式规定下来的。《礼记·月令》上面逐月记载着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气象与物候的变迁周期,动物与植物的成长过程,社会生活的各种规范。
材料二:国家典制属于礼。在中国文化中,制订符合道德理性的国家制度称为“制礼作乐”,好的制度被破坏了称为“礼崩乐坏”。
材料三:一生研究中国文化的历史学家、国学大师钱穆先生,生前与美国学者谈论中国文化时说:“中国文化说到底是一个字,就是礼。礼是中国人一切行为的准则。”
(2)交际语言中的谦辞和敬辞最能体现中国文化自谦而敬人的特色。随着社会的进步,有些谦辞和敬适用,但不少仍有生命力。可是,在实际运用中,却常有人用错。下面就有两个用错的例子,请写出它们的序号:   (3分)
①请您明天一定光临。
②小芳送朋友小勇一本书,并在扉页上题:“小勇留念,小芳惠赠。”
③谢谢您的高见。
④请您拜读一下我的大作。
(3)下面是散文同学的对话,请根据语境,补写出小芳说话的内容。(4分)
小明:都什么年代了,传统礼文化就是一堆糟粕,我可不想被它们束缚。
小芳:   
小红:是呀,小明,我也认为礼文化,尤其是其中积极的一面,需要我们用行动来弘扬。
(二)写作(50分)
21.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一)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们都是平凡的人,我们所经历的事大多是平常的小事,但我们若深入观察,仔细领悟,会发现在凡人小事的背后,其实也有很多令我们感动或者让我们深思的东西。
请以“凡人小事的背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 字。⑵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⑶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二)美德,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都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水平。见义勇为是美德,慷慨解囊是美德,惜老怜贫是美德,尊老爱幼是美德;同样,讲卫生、爱劳动、扶老携幼也是美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小事做起。
请以《美德,在我身边》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自选文体,文章不少于500字,严禁抄袭。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