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吉林省七年级语文下学期 第四单元测试卷(三)(原卷版+解析版 )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吉林省七年级语文下学期 第四单元测试卷(三)(原卷版+解析版 )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8.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9 15:35:14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吉林省七年级语文下学期 第四单元测试卷(三)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请在下面相应的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选项。(第1题每句1分,第2题和第3题按要求赋分)
1.在下列横线上填出相应的诗句。(7分)
(1)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牧《泊秦淮》)
(2)   ,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3)予独爱   ,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4)赵师秀《约客》一诗中,用对偶句写景的句子是:
   ,   。
(5)李玉同学刚升入初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感觉学习没有什么困难,于是学习有些松懈。请你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的两句诗告诫他:   ,   。
【答案】(1)隔江犹唱后庭花
(2)可怜夜半虚前席
(3)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梅雨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5)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默写能力。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是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第三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这样才能应对各类题目的考查。本题中,要注意“ 犹 ”“ 虚 ”“ 政 ”“ 於 ”的书写。
故答案为:⑴ 隔江犹唱后庭花
⑵ 可怜夜半虚前席
⑶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⑷梅雨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⑸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名篇名句的默写的能力。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平时长积累,边读边写。答题时笔画要清晰,答完后要检查,避免低级错误。
2.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6分)
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日‘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古往今来,我们能看到有无数仁人志士践行着这句诺言:“两弹”元勋邓稼先,为了民族事业,投身核武器研究,至死不xiè① ;缺衣少食的红军,为了保存革命的“火种”,翻峭壁,挨冻饿,在狭窄的石子路上“酣(② )然入梦”;诗人闻一多,为给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目不窥园,兀兀穷年,历尽心血;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不论是③课本的文字,还是斟酌自己的文章,他都一丝不苟,为人典范……这些闪耀光辉的人物都是心怀家国.的前辈与榜样。
(1)请你在①中根据所给拼音填写汉字,在②中给加点字注音。(2分)
(2)画线句中有一个错别字,请你找出来并写出正确的字。(2分)
错别字:   应改为:   
(3)为③选择最合适的动词(  )(2分)
A.修正 B.润色 C.修润
【答案】(1)①懈;②hān
(2)历;沥
(3)C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1)本题考查常用字的字音和字形。“懈”只有一个读音 xiè ,表示注意力不集中或工作不紧张的意思,常组词为松懈、无懈可击、懈怠等;“酣”只有一个读音hān,表示饮酒尽兴的意思时,常组词为酣饮、半酣;表示尽兴、畅快的意思时,常组词为酣畅淋漓、酣睡、酣战等。
(2)本题考查形近字的字形辨析。“历”表示经历、经过的意思时,常组词为来历、历程等;统指过去的各个或各次,常组词为历年、历代、历次等;记录年月日和节气的书、表等,常组词为日历、挂历。“沥”和水有关,本意指液体一滴一滴地落下,也可理解为滤,漉,引申为表露,倾吐的意思。常组词为沥水、沥青、淅沥、浇沥、吐沥等。
(3)本题考查词语搭配。“修正”、“润色”和“修润”都是动词,结合题干要求“最合适”可知,这三个动词用在句中都没有搭配问题,但要选出最合适的一个动词“修润”,它兼具前两个动词的词义。“修正”通常和“错误、说法、观点、方案、文稿”搭配,“润色”“修润”通常和“文章、文稿、文字”搭配。
【点评】(1)“至死不xiè”中“xiè”应写为“懈”,“酣然入梦”中“酣”的读音为hān。
故答案为:①懈;②hān。
(2)根据题干要求定位画线句子,通读可找到“历尽心血”一词,“历”是错别字,正确字形为“沥”。
故答案为:历;沥。
(3)A、修正:指改正,修改使正确,“修正课本的文字”搭配合适;
B、润色:指修饰文字,使有文采,“润色课本的文字”搭配也合适;
C、修润:指修改润色,兼具“修正”和“润色”的意思,“修润课本的文字”搭配最合适;
故答案为:C。
3.给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拨开横陈的枝丫,迎着甜丝丝的细雨,我小心翼翼地走进梨树林,去亲近梨花。
②越往深处,枝与花越稠密,不时拂面擦身,留下一片水痕、一抹暗香。
③枝头上,或一丛丛一簇簇,或星星点点,或密或疏,或浓或淡,一色的浅素嫩白,有着一种令人心颤的圣洁之美。
④丛丛梨花,在风雨中相互依偎,绽放着少女般清纯的笑靥,深情地贪看着这雨中的春光,让人不忍去触摸她们,生怕惊动了一个个美丽的梦。
⑤那些可爱的梨花在雨中浸润着,花托、花瓣、花蕊、花蕾上,都挂满了晶莹的雨滴,颗颗粒粒如散珠碎玉,悬坠欲滴。
A.①③②⑤④ B.③①②⑤④ C.②①③⑤④ D.①③②④⑤
【答案】A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这段话写的是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雨中梨花的情景,“去亲近梨花”“越往深处”“不忍去触摸”表明了观察的顺序。第①句“我小心翼翼地走进树林,去亲近梨花”交代行踪,为首句;第③句描写梨花的整体美,因此紧接第①句;第②句“越往深处”交代作者行踪的变化;第⑤句和第④句具体写雨中观梨花的所见、所感。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二、阅读(45分)
(一)文言文阅读与诗歌阅读(15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4—8题。(10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乙] 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为人简易佚荡①,口吃不能剧谈,默而好深湛之思,清静亡②为,少耆③欲,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④之储,晏如⑤也。自有大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
——《汉书·扬雄传》
  [注] ①佚荡:宽和。②亡:同“无”。③耆:同“嗜”,嗜好。④儋(dān)石:指数少。⑤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分)
①有仙则名   
②谈笑有鸿儒   
5.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
6.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非 圣 哲 之 书 不 好 也 非 其 意 虽 富 贵 不 事 也
7.通过[甲][乙]两文,可以看出刘禹锡和扬雄有着怎样共同的道德情操和生活情趣?(2分)
8.[乙]文中扬雄虽“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仍“晏如也”,这可以用[甲]文中哪两句话来说明原因?(3分)
【答案】4.①出名,有名;②博学的人
5.①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神伤身。
②扬雄小时候好学,博览群书无所不读。
6.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
7.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8.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概括文言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4.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句中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5.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
6.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
7.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概括。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
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乙] 扬雄,字子云,四川成都人。扬雄小时候好学,博览群书无所不读。为人平易宽和,口吃不能快速讲话,静默爱沉思,清静无为,没有什么嗜好欲望,不追逐富贵,不担忧贫贱。家产不超过十金,穷得没有一石余粮,却很安然。自身胸怀博大,不是圣哲的书不喜欢;不合己意,即使能富贵也不干。
【点评】4.①句意: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名:出名。
②句意:大儒。鸿儒:这里指博学的人。
故答案为:①出名。②这里指博学的人。
5.①丝竹:琴瑟,萧管等乐器的总称,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扰乱;案牍:官府的公文,文书;劳形:使身体劳累;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②少:小时候;博:广博;览:阅读。
故答案为:①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②扬雄小时候好学,博览群书无所不读。
6.句意:不是圣哲的书不喜欢,不合自己的意思,即使能富贵也不干。“非……也”是判断句,应放在一处,“虽”表假设的让步,在其前应断开一处,故断为: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
故答案为: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
7.甲文:由山水中的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点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其原因是“德馨”二字。“苔痕上阶绿”和“谈笑有鸿儒”这二句意思是:青苔在石阶上照样绿意盎然,可知野草在荒地里依然郁郁青青。言下之意是我刘禹锡在哪里都不改本色,我所交往的都是有修养的饱学之士,没有你们这些无学之辈,这是气节的写照,是不屈的宣言,表现出刘禹锡高洁伟岸的节操。“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者借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以及这两人是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同时暗示了陋室不陋,凸显出他安贫乐道的情趣。结句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收束全篇,说明陋室“不陋”。表达了他对当时封建礼教的最高道德品质的追求;
结合乙文“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默而好深湛之思,清静亡为”“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可知扬雄小时候就爱好读书,而且边看书边进行深沉的思考,不读非圣贤之书,由此表现出扬雄勤奋好学,读书有思考,再结合“少耆欲,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可知扬雄淡泊宁静,不贪慕名利。
故答案为: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8.乙文中“家产不过十金,乏无甑石之储”意思是杨雄家产不超过十金,穷得没有一石余粮,生活贫困,但是“晏如也”,却很安然,由此看出杨雄的安贫乐道。甲文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句子的意思是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也就是说,住屋主人品德好,虽然生活贫穷,也安然自在。据此可知用甲文中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概括。
故答案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9—10题。(5分)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
[唐]李白
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①辉。宁知②丧乱③后,更有一珠归。
【注释】①明月:传说中的“随侯明珠”,与“和氏璧”齐名。②宁知:谁也没有想到。③丧乱:安史之乱。
9.简要赏析“更有一珠归”中“珠”字的妙处。(2分)
10.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9.以珠喻人(倩公),写出了李白对倩公才学、品格的赞美(景仰)。(扣住“比喻”“赞美”,意近即可)
10.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美丽富饶的汉东国的赞美之情。后两句表达了对倩公经历战乱还能平安回归的庆幸(惊喜),对倩公的赞美,以及和友人(倩公)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感情。(扣住“赞美”“惜别”,意近即可)
【知识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9.此题考查诗歌中的炼字。解答时,先要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根据诗中意象,体会诗歌意境,把握诗人情感;然后按照题目要求,仔细品味诗句,理解诗句意思,根据诗句特点,辨析诗句的表现手法,并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答题思路是:意思或修辞或手法+表达效果+感情(心情)。这里用 “珠”字 写出了李白对倩公才学、品格的赞美(景仰)。
10.本题考查了句意理解及作者的情感。做题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情感抒发是诗歌最主要的美学特征,学生可以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的情感,从而丰富心灵,陶冶性情。鉴赏诗歌的情感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这首诗写出了李白对倩红的极度欣赏和在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故答案为:9. 以珠喻人(倩公),写出了李白对倩公才学、品格的赞美(景仰)。(扣住“比喻”“赞美”,意近即可)
10. 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美丽富饶的汉东国的赞美之情。后两句表达了对倩公经历战乱还能平安回归的庆幸(惊喜),对倩公的赞美,以及和友人(倩公)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感情。(扣住“赞美”“惜别”,意近即可)
【点评】9.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炼字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字往往是在该诗句中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比如动词、形容词、数词、修饰词语、表示声音和颜色的词语等。答题时,先要解词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词语放回到诗句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
10.此题考查学生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内容和写作背景理解。理解诗歌内容,结合写作背景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25分)
(甲)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1—14题。(15分)
尖山梁的月光
马晓红
①我是尖山梁第一个考进县城高中的,但我是不想读书了,我想跟四叔去省城卖面皮。
②但我不敢跟爹提这事。 因为老师对他说过:“哑巴,你这娃是块读书的料,将来一定有出息,一定能光宗耀祖的。”他咿咿呀呀地笑着,硬是塞给老师几个鸡蛋。
③他每天天不亮就进山砍柴,吃过晌午饭一头钻进苞谷地,晚上早早把鸡赶进笼,摸摸窝里有没有蛋,然后就着月光编簸箕。
④四叔走的那天,他没有上山,一早就端个小板凳坐在院坝边上,慢慢地撕着烟叶,塞进烟锅,也不点火,吧嗒吧嗒干吸着。我坐在门槛上,默默地看着他脚下的扁担,看着四叔顺着田埂爬上尖山梁,转个弯不见了人影。他划了根火柴,点着了烟,仍然坐着没动——一直坐到天黑。
⑤进城上学那天,我很早就醒了。 月亮很大、很圆,皎洁的月光穿过破损的窗纸,随意地洒在床前,形成凹凸不平的光斑。他蹲在灶台前抽着烟。 见我起来了,留了一碗红苕稀饭给我,还有一小块掺了苞谷面的白面锅盔馍。 我吃饭的时候,他一边抽烟,一边整理着背篓。 背篓里是一个化肥袋子,装着红苕、苞谷,还有一罐腌菜,那是我的口粮。 等我放下碗,他拿出一块折成方形的红布,小心翼翼地递给我——里面大大小小的零钱就是我的学费。
⑥他背起背篓,佝偻着腰,走上弯曲的田埂,在露珠上拖着长长的影子。 远处一层一层黑灰的山脊,同样佝偻着腰,陪着我们向前蠕动。我默默地跟在他后面,翻过尖山梁,过了王家岭,沿着李家河,走了差不多一个时辰,到了镇上,再花3块钱,坐半个时辰的公交车,才到县城。 县城很小,学校也不大。还没到校门口,他就停下,卸了背篓,拿出袋子,放在我脚边,打个手势,转身就走了。
⑦我看着他灰色的背影被金色的晨曦吞没,却生不起一点感激之情:娘带着襁褓中的我嫁给他,没过一天好日子,生病也没钱医治,到死连一副像样的棺材也没有。 现在,他又把我一个人扔进陌生的县城。
⑧我在老师面前维持着乖巧的样子,在同学面前只有沉默和自卑。我也不愿意回山里,经常以学习紧张为借口,一连几个星期也不回家。
⑨周末,我就在大街小巷乱窜。最终迷上了网络游戏,越陷越深。 白天,我上课、下课、吃饭、做作业……晚上,网瘾犯了,就爬墙出去玩一两个小时。 学校围墙并不太高,里外都有几棵老树,斜出的虬枝就是最好的梯子。腊月初八那天,虽然下着雪,但我还是忍不住了,等同学们睡熟了,我又偷偷地溜了出去。走进网吧,揉了揉眼睛,跟网管打了个手势,径直向最里面的角落走去。太冷了!只有三四个人,都戴着耳机,盯着电脑,没有人抬头看我。我常坐的位置已经有人了。 那人看样子已经玩累了,用一件土灰的衣服蒙着头,干瘦的背脊,蜷曲着身子,趴在桌上睡着了。 走近几步,隐约闻到一阵腐木的酸臭,我不由得皱了皱眉,绕到最后一排,仍然选一个靠墙的角落。
⑩“呼————呼————”那人真的累了,打起了鼾。
网管走过来,拍了拍那人的脊背。鼾声停了,那人抬起头,衣服滑了下来,露出一头稀疏的白发。 “外面那么大的雪,我才让你进来,你也不能吵着人啊!”网管小声说着。 那人不停地哈腰点头,咿咿呀呀地道歉。 网管摇了摇头,做了个“嘘”的手势,走回门口去了。
我心头一颤,像被雷击了一下:那件打着补丁的衣服是我穿旧的,那头花白的头发曾陪我从山里走到城里,脚下背篓里是我吃了十几年的红苕和腌菜。
他摸出一张烟叶闻了闻,又放回口袋,支着头发呆,过了一会儿,又趴下了——这次没有打鼾。
我弯着腰,蹑手蹑脚出了网吧。 巷子里,回荡着“吱吱”的脚步声,白白的积雪反射着月光,刺得双眼有点酸痛。
灰色的围墙,在月光下起伏,像夜风下的山脊。 昏黄的路灯下,雪花飞舞,泛着亮光,像爹的白发,在尖山梁上摇曳。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11.请根据提示,将故事情节补充完整。(3分)
“我”不想进城读书——    ——   ——“我”明白了爹的苦心
12.作者仅在文章开头和结尾处称呼“哑巴”为“爹”,请分析原因。(4分)
13.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4分)
①他咿咿呀呀地笑着,硬是塞给老师几个鸡蛋。
②远处一层一层黑灰的山脊,同样佝偻着腰,陪着我们向前蠕动。
14.文中的“月光”与《驿路梨花》中的“梨花”在行文中多次出现,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自选两个角度分析。(提示:结构、手法、情感、主旨等)(4分)
【链接材料】
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 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节选自《驿路梨花》)
【答案】11.“我”被迫进城读书;“我”沉迷于网吧,巧遇爹
12.①文章开头称呼“爹”的原因是为了引出人物,交代身份;②结尾处称呼“爹”是为了表达对爹的愧疚、感激、敬重之情,表明自己已经醒悟。
13.①运用神态、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了他的纯朴善良,表达了得意、感激之情,同时对儿子的未来充满希望。②运用了拟人手法,将山脊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黑灰山脊绵延起伏的特点,烘托了“我”不情愿的心情。 (从化静为动、环境描写方面赏析均可)
14.示例:结构:“月光”和“梨花”都是文章的线索,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首尾呼应,照应题目。 手法:都运用了象征手法,“梨花”象征雷锋精神,“月光”象征无言的父爱;都运用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心情。 情感:情景交融,体现人物情感的变化。 主旨:“月光”和“梨花”在文章中都有突出和深化文章中心的作用。
【知识点】梳理、概括文章情节;文章线索;理解文章思想倾向;分析文章语言特点;小说
【解析】1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1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联系具体语境,结合文本内容可分析作答.
1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14.本题考查线索的作用。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或表达效果有四种:(1)精确性作用。(2)形象性作用。 (3)情感性作用。(4)结构性作用。解答时我们应该根据具体的语境作出分析。
【点评】1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第①段写“我”不想进城读书,根据第①段“我是尖山梁第一个考进县城高中的,但我不想读书了。我想跟四叔去省城卖面皮。但我不敢跟爹提这事”,第⑤段“他背起背篓,佝偻着腰,走上弯曲的田埂。在露珠上拖着长长的影子,远处一层一层黑灰的山脊同样佝偻着腰,陪着我们向前蠕动。我默默地跟在他后面,翻过尖山梁,过了王家岭,沿着李家河,走差不多一个时辰,到了镇上,再花3块钱,坐半个时辰的公交车,才到县城。县城很小,学校也不大。还没到校门口,他就停下。卸了背篓,拿出袋子,放在我脚边,打个手势,转身就走了”可知,“我”不想读书但又不敢跟爹说,只能被迫进城里读书;根据第⑧段“周末,我就在大街小巷乱,最终迷上了网络游戏,越陷越深。白天,我上课、下课、吃饭、做作业....晚上,网瘾犯了,就爬墙出去玩一两个小时,学校围墙并不太高,里外都有几棵老树,斜出的虬枝就是最好的梯子。腊月初八那天,虽然下着雪,但我还是忍不住了,等同学们睡熟了,我又偷偷地溜了出去。走进网吧,揉了揉眼睛,跟网管打
了个手势,径直向最里面的角落走去。太冷了!只有三四个人,都戴着耳机,盯着电脑没有人抬头看我。我常坐的位置已经有人了那人看样子已经玩累了,用一件士灰的衣服蒙着头。干瘪的背脊,蜷曲着身子,趴在桌上睡着了。走近几步,隐约闻到一阵腐木的酸臭我不由得皱了皱眉,绕到最后一排,仍然选个靠墙的角落”,第⑩段“网管走过来,拍了拍那人的脊背。鼾声停了,那人抬起头。衣服滑了下来,露出一头稀疏的白发。“外面那么大的雪,我才让你进来,你也不能吵着人啊!’网管小声说着。那人不停地哈腰点头咿咿呀呀地道歉。网管摇了摇头,做了个“嘘’的手势,走回门口去了”,第 段“我心头一颤。像被雷击了一下。那件打着补丁的衣服是我穿旧的,那头花白的头发曾陪我从山里走到城里。脚下背篓里是我吃了十几年的红苕和腌菜”可知,“我”迷上了网络游戏,偷偷去网吧碰巧遇到爹,根据第 段写“我”明白了爹的苦心。
故答案为:“我”被迫进城读书;“我”沉迷于网吧,巧遇爹
1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文章第①段“我是尖山梁第一个考进县城高中的,但我不想读书了。我想跟四叔去省城卖面皮。但我不敢跟爹提这事。因为老师对他说过:“哑巴,你这娃是块读书的料。将来一定有出息,一定能光宗耀祖的。’他咿咿呀呀地笑着,硬是塞给老师几个鸡蛋”可知,文章首段称呼爹是为了引出主人公,并交代主人公的身份:爹是一个哑巴;根据第⑥段“我看着他灰色的背影被金色的晨曦吞没,却生不起一点感激。娘带着襁褓中的我嫁给他,没过一天好日子,生病也没钱治
到死连一副像样的棺材也没有。现在,他又把我一个人扔进陌生的县城”可知,“我”对爹是有怨恨的,因为娘跟着他没有过过一天好日子,生病了也没钱治病,最后连死也没有一副像样的棺材,而且他还把“我”一个人扔进陌生的县城里读书,所以“我”对他是有不满;再联系第 段“我心头一颤。像被雷击了一下。那件打着补丁的衣服是我穿旧的,那头花白的头发曾陪我从山里走到城里。脚下背篓里是我吃了十几年的红苕和腌菜”,第 段“我弯着腰,蹑手蹑脚出了网吧。巷子里,回荡着“吱吱”的脚步声,白白的积雪反射着月光,刺得双眼有点酸痛,第 段“灰色的围墙,在月光下起伏,像夜风下的山脊。昏黄的路灯下,雪花飞舞,泛着亮光,像爹的在尖山梁上摇曳”可知,“我”偷偷跑去网吧玩游戏偶遇爹,看到他那头花白的头发,穿的是“我”穿旧的打着补丁的衣服,脚边放着红苕和腌菜时,“我”突然明白了父亲对“我”无言的爱,感激父亲一直供我读书,“我”也很愧疚几个星期都不回家,还不好好读书沉迷游戏,结尾处称呼“爹”是为了表达“我”对爹的愧疚、感激、敬重。
故答案为:①文章开头称呼“爹”的原因是为了引出人物,交代身份;②结尾处称呼“爹”是为了表达对爹的愧疚、感激、敬重之情,表明自己已经醒悟。
13.①根据第①段“因为老师对他说过:‘哑巴,你这娃是块读书的料。将来一定有出息一定能光宗耀祖的。’他咿咿呀呀地笑着,硬是塞给老师几个鸡蛋”可知,“咿咿呀呀地笑着”是神态描写,父亲因为老师夸“我”是读书的料,将来一定有出息,一定能光宗耀祖而骄傲、得意,对儿子拥有光明的未来充满希望,“硬是塞给老师几个鸡蛋”是动作描写,可见父亲对老师教育“我”、器重“我”的感
激之情,表现出父亲善良朴实的品质;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蜿蜒的山脊拟人化,“佝偻着腰”陪着我们向前蠕动,根据第①段“我是尖山梁第一个考进县城高中的,但我不想读书了。我想跟四叔去省城卖面皮。但我不敢跟爹提这事”,第⑤段“他背起背篓,佝偻着腰,走上弯曲的田埂。在露珠上拖着长长的影子,远处一层一层黑灰的山脊,同样佝偻着腰,陪着我们向前蠕动。我默默地跟在他后面,翻过尖山梁,过了王家岭,沿着李家河,走差不多一个时辰,到了镇上,再花3块钱,坐半个时辰的公交车,才到县城。县城很小,学校也不大。还没到校门口,他就停下。卸了背篓,拿出袋子,放在我脚边,打个手势,转身就走了”可知,“我”不想读书但又不敢跟爹说,只能被迫进城里读书,表现出“我”的不情愿。
故答案为:①运用神态、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了他的纯朴善良,表达了得意、感激之情,同时对儿子的未来充满希望。②运用了拟人手法,将山脊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黑灰山脊绵延起伏的特点,烘托了“我”不情愿的心情。 (从化静为动、环境描写方面赏析均可)
14.本题考查文章线索的作用。本文题为“尖山梁的月光”,文章第②段“他每天天不亮就进山砍柴,吃过午饭就一头钻进苞谷地,晚上早早把鸡赶进笼,摸摸窝里有没有蛋然后就着月光编簸箕”这里写道“月光”,为环境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表现出父亲的辛勤劳作,一整天都在干活,月光下的父亲很是耀眼;文章第 段“灰色的围墙,在月光下起伏,像夜风下的山脊。昏黄的路灯下,雪花飞舞,泛着亮光,像爹的白发在尖山梁上摇曳”这里写道“月光”表现出父爱无声的伟大,因为“我”几星期不回家,父亲进了城,大雪交加的夜晚无处可待,被好心的网管收留在网吧,正巧被偷跑出来上网的“我”碰见,“我”对父亲的态度有所转变,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他并没有把“我”一个人丢在县城里,他也在想念“我”爱着“我”。综上所述,“月光”在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出现了,首尾呼应,照应题目;并且“月光”多次出现,贯穿全文,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故答案为:结构:“月光”和“梨花”都是文章的线索,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首尾呼应,照应题目。 手法:都运用了象征手法,“梨花”象征雷锋精神,“月光”象征无言的父爱;都运用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心情。 情感:情景交融,体现人物情感的变化。 主旨:“月光”和“梨花”在文章中都有突出和深化文章中心的作用。
(乙)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8题。(10分)
香椿
张晓风
①香樁芽刚冒上来的时候,是暗红色,仿佛可以看见一股地液喷上来,把每片嫩叶都充了血。
②每次回屏东娘家,我总要摘一大抱香樁芽回来,孩子们都不在家,老爸老妈坐对四棵前后院的香樁,当然是来不及吃的。
③记忆里妈妈不种什么树,七个孩子已经够排成一列树栽子了,她总是说“都发了人了,就发不了树啦!”可是现在,大家都走了,爸妈倒是弄了前前后后满庭的花,满庭的树。
④我踮起脚来,摘那最高的尖芽。
⑤为什么,椿树是传统文学里被看作一种象征父亲的树。对我而言,椿树是父亲,椿树也是母亲,而我是站在树下摘树芽的小孩。那样坦然的摘着,那样心安理得的摘,仿佛做一棵香樁树就该给出这些嫩芽似的。
⑥不知年复一年我摘取,年复-年,那棵树给予。
⑦我的手指已习惯于接触那柔软潮湿的初生叶子的感觉,那种攀摘令人惊讶浩叹,那不胜柔弱的嫩芽上竟仍把得出大地的脉动,所有的树都是大地单向而流的血管,而香樁芽,是大地最细致的微血管。
⑧我把主干拉弯,那树忍着,我把支干扯低,那树忍着,我把树芽采下,那树默无一语。我撇下树回头走了,那树的伤痕上也自己努力结了疤,并且再长新芽,以供我下次攀摘。
⑨我把树芽带回台北,放在冰箱里,不时取出几枝,切碎,和蛋,炒得喷香的放在餐桌上,我的丈夫和孩子争着嚷着炒得太少了。
⑩我把香椿挾进嘴里,急急地品味那奇异的芳烈的气味,世界仿佛一刹时凝止下来,浮士德的魔鬼给予的种种尘世欢乐之后仍然迟迟说不出口的那句话,我觉得我是能说的。
“太完美了,让时间在这一瞬间停止吧! ”
不纯是为了那树芽的美味,而是为了那背后种种因缘,岛上最南端的小城,城里的老宅,老宅的故园,园中的树,象征父亲也象征母亲的树。
万物于人原来蚵以如此亲和的。吃,原来也可以像宗教一般庄严肃穆的。
15.作者描写景物语言细致,请赏析文中划横线句中加点的字。(2分)
16.第5自然段作者写到“对我而言,椿树是父亲,椿树也是母亲”,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17.第8自然段画波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18.结合全文主旨,联系自己的切身体验,谈谈你阅读本文的感受或启示。(3分)
【答案】15.一个“喷”字,有动感,与前面的“冒”字相照应,形象地写出了香椿芽生长速度极快的特点,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嫩香椿芽的喜爱之情。
16.香椿只是给予,从不索取。父母默默奉献,勇于担当,椿树的品格与父母是相同的,所以作者说:“椿树是父亲,椿树也是母亲”。
17.运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椿树忍辱负重、无私奉献的品质;排比的修辞手法,使作者对香椿的赞美之情表达得更强烈。
18.示例一:香椿的嫩芽被掐了又长,长了又掐,父母如同香椿一样,默默忍受,无私奉献,可怜天下父母心!父爱,母爱是世界上最纯洁、最崇高、最伟大的爱。
示例二:父母为子女的成长默默担当,无私奉献,他们对子女的不断索取无怨无悔,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敬畏之情,努力学习,长大后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回报父母,回报社会。
示例三: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博大无私的,而我们很多时候太不珍惜这种爱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把父母对儿女的奉献看作是应尽的义务,是理所当然的,思想上不上进,学习不努力,辜负了父母的一片好心。
【知识点】词义理解;记叙性散文;挖掘、感悟文章主题;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解析】15.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词语的表述对象,然后综合词义与表达效果这两方面因素进行揣摩。
16.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解答句子理解的试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情感分析、区位分析、主旨分析、修辞分析。作答时学生可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即可。
17.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18.本题考查阅读感悟与观点的表达。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阐述出充足的理由就可以。
【点评】15.本题考查词语理解赏析。联系“香椿芽刚冒上来的时候,是暗红色,仿佛可以看见一股地液喷上来,把每片嫩叶都充了血”可知“喷”意为散着射出。用“喷”这个动词来描写香椿芽生长速度极快,与“冒”相对应,突出香椿芽的生机勃勃。表达出作者对香椿的喜爱之情。并且使文章语言生动有文采。
故答案为:一个“喷”字,有动感,与前面的“冒”字相照应,形象地写出了香椿芽生长速度极快的特点,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嫩香椿芽的喜爱之情。
16.本题考查句子理解赏析。联系文章内容可知:香椿生长在庭院里,任凭人们摘取它的嫩芽,年复一年地生长、给予、愈合、再生长。如同父母哺育自己的儿女。它无私奉献,默默忍受,不求回报的精神与父母一模一样,因此作者才会这么说。
故答案为:香椿只是给予,从不索取。父母默默奉献,勇于担当,椿树的品格与父母是相同的,所以作者说:“椿树是父亲,椿树也是母亲”。
17.本题考查修辞手法。联系“我把主干拉弯,那树忍着;我把支干扯低,那树忍着;我把树芽采下,那树默无-语”可知是把椿树拟人化,不论“我”怎么对待它,它都在忍耐,表达出作者对香椿品质的赞扬;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语势,突出椿树的忍辱负重、无私奉献的精神。
故答案为:运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椿树忍辱负重、无私奉献的品质;排比的修辞手法,使作者对香椿的赞美之情表达得更强烈。
18.本题考查开放探究。解答时,结合文章主旨和自身经历,给出对本文的感受。文章实际上是借“香椿”写父母对子女默默承受、无私奉献的爱,启示可围绕着对父母之爱的赞美与感恩展开,注意联系文本内容,具体地把香椿的精神与父母的品质作比较,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以及对这种精神的赞美。
故答案为:示例一:香椿的嫩芽被掐了又长,长了又掐,父母如同香椿一样,默默忍受,无私奉献,可怜天下父母心!父爱,母爱是世界上最纯洁、最崇高、最伟大的爱。
示例二:父母为子女的成长默默担当,无私奉献,他们对子女的不断索取无怨无悔,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敬畏之情,努力学习,长大后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回报父母,回报社会。
示例三: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博大无私的,而我们很多时候太不珍惜这种爱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把父母对儿女的奉献看作是应尽的义务,是理所当然的,思想上不上进,学习不努力,辜负了父母的一片好心。
三、名著导读(5分)
19.阅读《海底两万里》选段,回答下面问题。
尼摩船长说:“教授,我曾经注意到,在红海和地中海中有某些完全相同的鱼类。我确定了这个事实,我就问,在这两个海中间是不是有交通路线的存在。如果有,地下水流因为两海的水平面不同,必然要从红海流到地中海。我在苏伊士附近打了很多鱼。我把铜圈套在鱼尾上,再把鱼放入海中。几个月后,在叙利亚海岸,我找到了一些从前放走的鱼尾上有铜圈的鱼。两海之间有路可通的想法得到了证明。我利用诺第留斯号去找寻这条通道,终于把它发现了,也冒险走过去了!教授,不久您也要通过我的海底地道了!”
《海底两万里》的作者   (人名),他是法国著名的   小说家。(1分)
用自己的话归纳选段的主要内容。(2分)
(3)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我在苏伊士附近打了很多鱼”一句中的“很多”是形容词。
B.“地下水流因为两海的水平面不同,必然要从红海流到地中海”一句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
C.“几个”是数量词;“曾经”是副词。
D.“走过去”和“得到了证明”都是动宾短语。
【答案】(1)儒勒·凡尔纳;科幻或探险
(2)尼摩船长告诉教授,他发现红海和地中海之间海底地道的经过。
(3)D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1)儒勒·凡尔纳,19世纪法国科幻小说家、剧作家及诗人。代表作为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以及《气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记》等。
(2)解答此题,要在通读语段的基础上,抓住人物、事件等要素,概括成“谁干什么”的句式。这段主要描写的人物是“尼摩船长”,事件是“利用诺第留斯号去找寻这条通道,终于把它发现了,也冒险走过去了”。据此概括。
(3)考查对语法知识的掌握。“走过去”是动补短语。故选D。
故答案为:⑴儒勒·凡尔纳;科幻或探险;
⑵尼摩船长告诉教授,他发现红海和地中海之间海底地道的经过;
⑶D。
【点评】⑴中考试题中对文学常识内容的考查,目前都局限于课程标准所列出的12部(类)中外文学名著。这类积累题可以给出作品中的人物,问这个人物出自哪部作品,还可以考作品的作者叫什么名字,是哪个朝代、哪个国家的,该作者还有哪些著作等;
⑵读名著,要了解名著的故事内容,对所读名著有关的知识信息要大致了解,比如作者的情况,对名著中的人物,要掌握其形象特征。阅读名著,尽可能的写点读后感,这样阅读名著才会更有意义。阅读名著最好读原著,也可以读一些介绍性的文字,总之对一些名著方面的常识要熟悉。做此类常识题,注意题干要求答什么,简要回答即可;
⑶本题考察了语法知识通过以上知识点,我们可以做出判断。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60分)
(一)综合性学习(10分)
20.春天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季节,是播种希望的季节。班级开展以“拥抱春天,逐梦青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活动一:知春】请你在田字格中,用楷书正确规范地书写出两个带“春”字的四字成语。(2分)
(2)【活动二:研春】开展关于“春天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和谷雨)”的小研究,请你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立春: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其含义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B.惊蛰:这个节气表示“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所以叫惊蛰。
C.清明:此时气候清爽温暖,草木始发新枝芽,万物开始生长,农民忙于春耕春种。从前,在清明节这一天,有插艾蒿、吃粽子、赛龙舟、祭扫坟墓等习俗。
D.谷雨:此时降水明显增加,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降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3)【活动三:赞春】板报组拟办一期歌咏春天的主题板报,向同学征集稿件。请你仿照语段中的画线句再写一句话,使之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3分)
春天来了!和风轻轻地拂过复苏的原野,带来清新的气息;细雨柔柔地洒落涓涓的小溪,浸润干渴的大地;   ,   。
(4)【活动四:惜春】为了丰富本次活动内容,请你仿照范例设计两个方案。(3分)
活动方案
① 办朗诵比赛,分享春天的诗歌。
② 办专题板报,渲染春天的气氛。
③    
④    
【答案】(1)参考答案:
春风化雨、春暖花开、春华秋实、枯木逢春、春意盎然、春风得意、
春花秋月、春光明媚、雨后春笋、春意阑珊、春色满园、春和景明、沂水春风……
(2)C
(3)鲜花红红地开在萌动的林间;绽放灿烂的色彩
(4)办诗创比赛,写下春天的美景;办征文大赛,写出春天的情怀
【知识点】特定含义与使用范围的成语;续写式仿写;活动设计;节气
【解析】(1)本题考查对成语的掌握。根据题干要求,写出符合的四字成语即可。注意要用楷书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中。
(2)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属于慎终追远、礼敬祖先、弘扬孝道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清明节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日子,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节日。扫墓祭祖都是清明节期间最重要的节日内容,此外还有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植树、插柳等习俗。
(3)本题考查句子仿写。仿写句子,首先需要根据题干给出的句子,判断出仿写句子的基本格式;然后分析要补充的空与空之间的联系,可以试着写出符合这种联系的内容;最后将符合联系的内容填写在空上,将句子补充完整。
(4)本题考查活动方案的设计。根据活动的主题和已有方案,展开联想,写出更多符合主题的方案即可。常见的活动方案有:开展征文、演讲比赛、知识竞赛、专题板报、诗创大赛、争创XXXX先进校和争当“XXXX”等。
【点评】(1)带有“春”字的成语有很多:春风化雨、春暖花开、春华秋实、枯木逢春、春意盎然、春风得意、春花秋月、春光明媚、雨后春笋、春意阑珊、春色满园、春和景明、沂水春风等,任选两个,用楷书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中即可
故答案为:示例:春风化雨;春暖花开。(或:春华秋实、枯木逢春、春意盎然、春风得意、春花秋月、春光明媚、雨后春笋、春意阑珊、春色满园、春和景明、沂水春风)
(2)A、该项对“立春”这一节气的理解正确;
B、该项对“惊蛰”这一节气的理解正确;
C、“插艾蒿、吃粽子、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习俗,不是清明节的,该项对“清明节”的理解错误;
D、该项对“谷雨”这一节气的理解正确;
故答案为:C。
(3)根据画线句可总结出仿写句子的主题和格式,主题为“春天”,格式为:______(景物)______地_________(动作)________(景物所在的环境/处所),__________(景物为春天增添的景象)。根据主题和格式可仿写为:鲜花(景物)红红地开在(动作)萌动的林间(景物所在的环境),绽放灿烂的色彩(景物为春天增添的景象)。
故答案为:鲜花红红地开在萌动的林间;绽放灿烂的色彩。
(4)活动主题是“拥抱春天,逐梦青春”,已有方案是①办朗诵比赛,分享春天的诗歌,②办专题板报,渲染春天的气氛,根据主题和范例,展开联想,还能设计出方案③办诗创比赛,写下春天的美景,方案④办征文大赛,写出春天的情怀。
故答案为:办诗创比赛,写下春天的美景;办征文大赛,写出春天的情怀。
(二)写作(50分)
21.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一)题目:当我们面对 的时候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上适当词语(如挫折、荣誉、成功、鼓励、某种眼光……),使题目完整;②详略得当、中心突出;③语言简明,不少于600字。
(二)不闯红灯,是对规则的承诺;追求卓越,是对人生的承诺;关爱他人,是对社会的承诺……承诺是一份责任,也是一种素养。在生活中,你有过哪些与承诺有关的经历和感触呢?
请以“这就是我的承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 校名;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一)【答案】例文:
当我面对成功的时候
生活中,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都会有各自不同的经历,比如收获成功,比如面对失败。
记得有一次我们正在教室自习,李老师走了进来,告诉我,我的作文在杂志上发表了。我听后,乐得心都飞到云彩里去了。我的脸上露出狂喜,我的手心也激动得冒出了汗珠,双手不由得来回不停地搓着。同学们都纷纷向我投来惊讶与钦佩的目光,我项时觉得自己的胸脯挺了起来,身体感觉也开始有点轻飘飘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成功了!”我心里高声呐喊道。其实,在苦练作文的过程中,我也有过怀疑,有过动摇。看了不少的书,观察了不少的事,写了一篇又一篇的作文,但写作水平就是不见提高,我开始有点失去信心了。这时,我偶然翻阅的一本课外书中的一句话给了我力量。那句话是这么说的:“脆弱是成功路上的绊脚石,当你希望成功,当以恒心为良友“当时我读完这段文字,心里一震,心想这不正是我写作路上的指南针吗 于是,我坚定了必胜的信心,从此一头扎进了写作的海洋终于在老师、父母和同学的帮助下,通过自身不断努力,我的写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
“陈嘉仪,祝贺你!你真厉害!!“好朋友的一句祝贺把我从遥远的回忆中拽了回来。她那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向我投射出羡慕的光芒。我自豪地回答说:“只要你用心,只要你坚持,成功也会拥抱你的!”
是啊,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不论做任何事情,只要我们能够坚定信念、用心坚持,成功就在不远处向我们招手!
【知识点】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横线上的内容,可以填一些生活中的情感,比如亲情、友情、同窗之情、师生情等;也可以填一些概念性的词语,比如可以是挫折、荣誉、成功、鼓励某种眼光.等。本文适合写成记叙文和议论文。例如写挫折,可以写生活中给予的挫折,也可以写父亲、母亲、其他亲人给予自己的挫折;要写出面对的这些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产生了哪些影响。无论是哪一方面的面对、来源于什么的面对,在面对时都应该心怀感激,用心珍惜,努力回馈。在文章结尾表明思考,让文章主题更加深刻。第四,语言。要抓住生活中自己感受最深的那些细节来写,展现生活的真实性,给卖者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也能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所感。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半命题作文,该题目很考验学生的语言提炼表达能力,学生在补充题目时可选取一些新颖简洁的词汇。在写作时,可选择自己擅长的体裁入手,降低写作时的难度,选材时避免选一些老生常谈的材料,尽可能新颖且贴近实际,如若引用旧材料也应注意从其他角度切入,做到旧材新用。
(二)【答案】略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写命题作文的能力。这是一道话题作文,话题是一个比较大的范围,因此,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角度写作显得尤为重要。需要学生大处着眼,小处落笔,以小见大,反映主题。本题目为 “这就是我的承诺” ,拟题是可将“承诺”作为中心语,此外,写作时还要注意:选材要新,能做到贴近生活,富有时代气息;构思要新,从内容和写法上能做到与众不同,独出心裁;语言要新,善用修辞和描写,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参考范文】
这就是我的承诺
 爸爸,你放心。在城里,我会好好过,我会永远像你一样朴实,带着麦穗的质朴清香。我会好好的!”我许下诺言。
再次回到家,这里依旧熟悉。青润敦厚的庄稼地像灵巧少妇手中的织毯,网罗淡远的青山,岑寂的树林和疏落的村庄。
 我背着大包小包的东西,从城里回到家乡——一个种满庄稼的小乡村。一路上,父亲沉默不语。青石板上是父亲草鞋留下的脚印,很清晰,沾着麦穗的香气。我没有变,如常。
 熟悉的亲人、邻居看见我,憨厚地向我问好。是的,我一切都还好。这里,没有城市的喧闹与繁华。这里,清清澈澈、质朴无华。
 放下大包小包的东西,父亲继续去田间劳作,一切如旧。院子里的雏鸡扑腾着翅膀,羽毛中带着淡黄色;猪圈里猪崽依旧酣畅拱食,发出吱吱的声音;后院的豆荚长出来了,发出淡淡的清香,在这种氛围中,我的心变得更加透明。
 父亲披着一帘雨色从田间回家,因为我的归来,他张罗了一桌好饭好菜,请来家里的亲戚。我和母亲在厨房里,母亲拉动风箱,火苗渐渐升腾。我借着微弱的光,贴上一层带花的窗户纸,这是小乡的习俗,每当有子女回家,总以此祝福。我和从前一样,帮母亲做饭。
 家人围坐在一起,谈论着三分地、四口人和五两酒的生活。我依旧用小乡粗俗的口音,与亲戚交谈。我不曾讲起城市的灯红酒绿的繁华,只是聊着今年的庄稼长得怎样的话题,这还是我的生活,泛着小米汤的本色。我还是一个庄稼人的孩子,朴实无华。
 这一切,我已然习惯。
 我没有变,依旧是骨子里带着麦穗香的小孩;我没有变,依旧是穿着干净,甚至有点土气的小孩;我没有变,依然是进城前那个老实庄稼人的小孩。
 我许下的承诺,没有改变。我用实际行动,告诉父亲,我是他的麦穗,我是他的希望。
 我用几年的时间,一直坚守这个诺言,尽管有点累,但我会一直坚持。质朴是我的根,小乡村是我的家,我记得。
【点评】命题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应试者根据这个给定题目进行写作。它包含事件,人物,场面等要素。写作时注意以下几点:1.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2.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3.展联想,深入挖掘主旨;4.巧构思,化抽象为具体;5.炼语言,注重个性化表达;6.可加副标题,缩小范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吉林省七年级语文下学期 第四单元测试卷(三)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请在下面相应的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选项。(第1题每句1分,第2题和第3题按要求赋分)
1.在下列横线上填出相应的诗句。(7分)
(1)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牧《泊秦淮》)
(2)   ,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3)予独爱   ,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4)赵师秀《约客》一诗中,用对偶句写景的句子是:
   ,   。
(5)李玉同学刚升入初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感觉学习没有什么困难,于是学习有些松懈。请你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的两句诗告诫他:   ,   。
2.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6分)
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日‘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古往今来,我们能看到有无数仁人志士践行着这句诺言:“两弹”元勋邓稼先,为了民族事业,投身核武器研究,至死不xiè① ;缺衣少食的红军,为了保存革命的“火种”,翻峭壁,挨冻饿,在狭窄的石子路上“酣(② )然入梦”;诗人闻一多,为给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目不窥园,兀兀穷年,历尽心血;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不论是③课本的文字,还是斟酌自己的文章,他都一丝不苟,为人典范……这些闪耀光辉的人物都是心怀家国.的前辈与榜样。
(1)请你在①中根据所给拼音填写汉字,在②中给加点字注音。(2分)
(2)画线句中有一个错别字,请你找出来并写出正确的字。(2分)
错别字:   应改为:   
(3)为③选择最合适的动词(  )(2分)
A.修正 B.润色 C.修润
3.给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拨开横陈的枝丫,迎着甜丝丝的细雨,我小心翼翼地走进梨树林,去亲近梨花。
②越往深处,枝与花越稠密,不时拂面擦身,留下一片水痕、一抹暗香。
③枝头上,或一丛丛一簇簇,或星星点点,或密或疏,或浓或淡,一色的浅素嫩白,有着一种令人心颤的圣洁之美。
④丛丛梨花,在风雨中相互依偎,绽放着少女般清纯的笑靥,深情地贪看着这雨中的春光,让人不忍去触摸她们,生怕惊动了一个个美丽的梦。
⑤那些可爱的梨花在雨中浸润着,花托、花瓣、花蕊、花蕾上,都挂满了晶莹的雨滴,颗颗粒粒如散珠碎玉,悬坠欲滴。
A.①③②⑤④ B.③①②⑤④ C.②①③⑤④ D.①③②④⑤
二、阅读(45分)
(一)文言文阅读与诗歌阅读(15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4—8题。(10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乙] 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为人简易佚荡①,口吃不能剧谈,默而好深湛之思,清静亡②为,少耆③欲,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④之储,晏如⑤也。自有大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
——《汉书·扬雄传》
  [注] ①佚荡:宽和。②亡:同“无”。③耆:同“嗜”,嗜好。④儋(dān)石:指数少。⑤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分)
①有仙则名   
②谈笑有鸿儒   
5.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
6.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非 圣 哲 之 书 不 好 也 非 其 意 虽 富 贵 不 事 也
7.通过[甲][乙]两文,可以看出刘禹锡和扬雄有着怎样共同的道德情操和生活情趣?(2分)
8.[乙]文中扬雄虽“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仍“晏如也”,这可以用[甲]文中哪两句话来说明原因?(3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9—10题。(5分)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
[唐]李白
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①辉。宁知②丧乱③后,更有一珠归。
【注释】①明月:传说中的“随侯明珠”,与“和氏璧”齐名。②宁知:谁也没有想到。③丧乱:安史之乱。
9.简要赏析“更有一珠归”中“珠”字的妙处。(2分)
10.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二)现代文阅读(25分)
(甲)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1—14题。(15分)
尖山梁的月光
马晓红
①我是尖山梁第一个考进县城高中的,但我是不想读书了,我想跟四叔去省城卖面皮。
②但我不敢跟爹提这事。 因为老师对他说过:“哑巴,你这娃是块读书的料,将来一定有出息,一定能光宗耀祖的。”他咿咿呀呀地笑着,硬是塞给老师几个鸡蛋。
③他每天天不亮就进山砍柴,吃过晌午饭一头钻进苞谷地,晚上早早把鸡赶进笼,摸摸窝里有没有蛋,然后就着月光编簸箕。
④四叔走的那天,他没有上山,一早就端个小板凳坐在院坝边上,慢慢地撕着烟叶,塞进烟锅,也不点火,吧嗒吧嗒干吸着。我坐在门槛上,默默地看着他脚下的扁担,看着四叔顺着田埂爬上尖山梁,转个弯不见了人影。他划了根火柴,点着了烟,仍然坐着没动——一直坐到天黑。
⑤进城上学那天,我很早就醒了。 月亮很大、很圆,皎洁的月光穿过破损的窗纸,随意地洒在床前,形成凹凸不平的光斑。他蹲在灶台前抽着烟。 见我起来了,留了一碗红苕稀饭给我,还有一小块掺了苞谷面的白面锅盔馍。 我吃饭的时候,他一边抽烟,一边整理着背篓。 背篓里是一个化肥袋子,装着红苕、苞谷,还有一罐腌菜,那是我的口粮。 等我放下碗,他拿出一块折成方形的红布,小心翼翼地递给我——里面大大小小的零钱就是我的学费。
⑥他背起背篓,佝偻着腰,走上弯曲的田埂,在露珠上拖着长长的影子。 远处一层一层黑灰的山脊,同样佝偻着腰,陪着我们向前蠕动。我默默地跟在他后面,翻过尖山梁,过了王家岭,沿着李家河,走了差不多一个时辰,到了镇上,再花3块钱,坐半个时辰的公交车,才到县城。 县城很小,学校也不大。还没到校门口,他就停下,卸了背篓,拿出袋子,放在我脚边,打个手势,转身就走了。
⑦我看着他灰色的背影被金色的晨曦吞没,却生不起一点感激之情:娘带着襁褓中的我嫁给他,没过一天好日子,生病也没钱医治,到死连一副像样的棺材也没有。 现在,他又把我一个人扔进陌生的县城。
⑧我在老师面前维持着乖巧的样子,在同学面前只有沉默和自卑。我也不愿意回山里,经常以学习紧张为借口,一连几个星期也不回家。
⑨周末,我就在大街小巷乱窜。最终迷上了网络游戏,越陷越深。 白天,我上课、下课、吃饭、做作业……晚上,网瘾犯了,就爬墙出去玩一两个小时。 学校围墙并不太高,里外都有几棵老树,斜出的虬枝就是最好的梯子。腊月初八那天,虽然下着雪,但我还是忍不住了,等同学们睡熟了,我又偷偷地溜了出去。走进网吧,揉了揉眼睛,跟网管打了个手势,径直向最里面的角落走去。太冷了!只有三四个人,都戴着耳机,盯着电脑,没有人抬头看我。我常坐的位置已经有人了。 那人看样子已经玩累了,用一件土灰的衣服蒙着头,干瘦的背脊,蜷曲着身子,趴在桌上睡着了。 走近几步,隐约闻到一阵腐木的酸臭,我不由得皱了皱眉,绕到最后一排,仍然选一个靠墙的角落。
⑩“呼————呼————”那人真的累了,打起了鼾。
网管走过来,拍了拍那人的脊背。鼾声停了,那人抬起头,衣服滑了下来,露出一头稀疏的白发。 “外面那么大的雪,我才让你进来,你也不能吵着人啊!”网管小声说着。 那人不停地哈腰点头,咿咿呀呀地道歉。 网管摇了摇头,做了个“嘘”的手势,走回门口去了。
我心头一颤,像被雷击了一下:那件打着补丁的衣服是我穿旧的,那头花白的头发曾陪我从山里走到城里,脚下背篓里是我吃了十几年的红苕和腌菜。
他摸出一张烟叶闻了闻,又放回口袋,支着头发呆,过了一会儿,又趴下了——这次没有打鼾。
我弯着腰,蹑手蹑脚出了网吧。 巷子里,回荡着“吱吱”的脚步声,白白的积雪反射着月光,刺得双眼有点酸痛。
灰色的围墙,在月光下起伏,像夜风下的山脊。 昏黄的路灯下,雪花飞舞,泛着亮光,像爹的白发,在尖山梁上摇曳。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11.请根据提示,将故事情节补充完整。(3分)
“我”不想进城读书——    ——   ——“我”明白了爹的苦心
12.作者仅在文章开头和结尾处称呼“哑巴”为“爹”,请分析原因。(4分)
13.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4分)
①他咿咿呀呀地笑着,硬是塞给老师几个鸡蛋。
②远处一层一层黑灰的山脊,同样佝偻着腰,陪着我们向前蠕动。
14.文中的“月光”与《驿路梨花》中的“梨花”在行文中多次出现,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自选两个角度分析。(提示:结构、手法、情感、主旨等)(4分)
【链接材料】
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 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节选自《驿路梨花》)
(乙)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8题。(10分)
香椿
张晓风
①香樁芽刚冒上来的时候,是暗红色,仿佛可以看见一股地液喷上来,把每片嫩叶都充了血。
②每次回屏东娘家,我总要摘一大抱香樁芽回来,孩子们都不在家,老爸老妈坐对四棵前后院的香樁,当然是来不及吃的。
③记忆里妈妈不种什么树,七个孩子已经够排成一列树栽子了,她总是说“都发了人了,就发不了树啦!”可是现在,大家都走了,爸妈倒是弄了前前后后满庭的花,满庭的树。
④我踮起脚来,摘那最高的尖芽。
⑤为什么,椿树是传统文学里被看作一种象征父亲的树。对我而言,椿树是父亲,椿树也是母亲,而我是站在树下摘树芽的小孩。那样坦然的摘着,那样心安理得的摘,仿佛做一棵香樁树就该给出这些嫩芽似的。
⑥不知年复一年我摘取,年复-年,那棵树给予。
⑦我的手指已习惯于接触那柔软潮湿的初生叶子的感觉,那种攀摘令人惊讶浩叹,那不胜柔弱的嫩芽上竟仍把得出大地的脉动,所有的树都是大地单向而流的血管,而香樁芽,是大地最细致的微血管。
⑧我把主干拉弯,那树忍着,我把支干扯低,那树忍着,我把树芽采下,那树默无一语。我撇下树回头走了,那树的伤痕上也自己努力结了疤,并且再长新芽,以供我下次攀摘。
⑨我把树芽带回台北,放在冰箱里,不时取出几枝,切碎,和蛋,炒得喷香的放在餐桌上,我的丈夫和孩子争着嚷着炒得太少了。
⑩我把香椿挾进嘴里,急急地品味那奇异的芳烈的气味,世界仿佛一刹时凝止下来,浮士德的魔鬼给予的种种尘世欢乐之后仍然迟迟说不出口的那句话,我觉得我是能说的。
“太完美了,让时间在这一瞬间停止吧! ”
不纯是为了那树芽的美味,而是为了那背后种种因缘,岛上最南端的小城,城里的老宅,老宅的故园,园中的树,象征父亲也象征母亲的树。
万物于人原来蚵以如此亲和的。吃,原来也可以像宗教一般庄严肃穆的。
15.作者描写景物语言细致,请赏析文中划横线句中加点的字。(2分)
16.第5自然段作者写到“对我而言,椿树是父亲,椿树也是母亲”,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17.第8自然段画波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18.结合全文主旨,联系自己的切身体验,谈谈你阅读本文的感受或启示。(3分)
三、名著导读(5分)
19.阅读《海底两万里》选段,回答下面问题。
尼摩船长说:“教授,我曾经注意到,在红海和地中海中有某些完全相同的鱼类。我确定了这个事实,我就问,在这两个海中间是不是有交通路线的存在。如果有,地下水流因为两海的水平面不同,必然要从红海流到地中海。我在苏伊士附近打了很多鱼。我把铜圈套在鱼尾上,再把鱼放入海中。几个月后,在叙利亚海岸,我找到了一些从前放走的鱼尾上有铜圈的鱼。两海之间有路可通的想法得到了证明。我利用诺第留斯号去找寻这条通道,终于把它发现了,也冒险走过去了!教授,不久您也要通过我的海底地道了!”
《海底两万里》的作者   (人名),他是法国著名的   小说家。(1分)
用自己的话归纳选段的主要内容。(2分)
(3)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我在苏伊士附近打了很多鱼”一句中的“很多”是形容词。
B.“地下水流因为两海的水平面不同,必然要从红海流到地中海”一句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
C.“几个”是数量词;“曾经”是副词。
D.“走过去”和“得到了证明”都是动宾短语。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60分)
(一)综合性学习(10分)
20.春天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季节,是播种希望的季节。班级开展以“拥抱春天,逐梦青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活动一:知春】请你在田字格中,用楷书正确规范地书写出两个带“春”字的四字成语。(2分)
(2)【活动二:研春】开展关于“春天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和谷雨)”的小研究,请你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立春: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其含义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B.惊蛰:这个节气表示“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所以叫惊蛰。
C.清明:此时气候清爽温暖,草木始发新枝芽,万物开始生长,农民忙于春耕春种。从前,在清明节这一天,有插艾蒿、吃粽子、赛龙舟、祭扫坟墓等习俗。
D.谷雨:此时降水明显增加,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降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3)【活动三:赞春】板报组拟办一期歌咏春天的主题板报,向同学征集稿件。请你仿照语段中的画线句再写一句话,使之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3分)
春天来了!和风轻轻地拂过复苏的原野,带来清新的气息;细雨柔柔地洒落涓涓的小溪,浸润干渴的大地;   ,   。
(4)【活动四:惜春】为了丰富本次活动内容,请你仿照范例设计两个方案。(3分)
活动方案
① 办朗诵比赛,分享春天的诗歌。
② 办专题板报,渲染春天的气氛。
③    
④    
(二)写作(50分)
21.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一)题目:当我们面对 的时候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上适当词语(如挫折、荣誉、成功、鼓励、某种眼光……),使题目完整;②详略得当、中心突出;③语言简明,不少于600字。
(二)不闯红灯,是对规则的承诺;追求卓越,是对人生的承诺;关爱他人,是对社会的承诺……承诺是一份责任,也是一种素养。在生活中,你有过哪些与承诺有关的经历和感触呢?
请以“这就是我的承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 校名;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