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考试
木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已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附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易深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察干净后,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国答非选择题附,将答装写在
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选择性必修3十中国古代史(至三国两晋)。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1916年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第一卷第六号刊登了易白沙的《孔子平议》,该文点燃了对儒
家旧伦理大加挞伐的第一把火。接着,《新青年》又发表了一系列抨击儒家三纲五常的文章,
将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孔教。《新青年》发表这些文章的根本意图是
A.维护民主共和
B.改造国人思想
C.配合五四运动
D.宣传民主科学
2.在马穆鲁克王朝(以埃及为中心的阿拉伯国家)统治时期(1250一1517年),统治者们尊崇阿
拉伯的宗教和文化,在开罗、亚历山大、大马士革等城市继续兴建图书馆、清真寺和各类学校,
创造出比较宽松的文化环境,吸引了大批其他地区的阿拉伯文人学者汇集于此。这些举措
A.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交融
B.利于西方古典文化的再生
C.促使阿拉伯文化进人鼎盛时期
D.推动了阿拉伯文化的发展
3.图1所示是16世纪日本幕府的御用画派狩野派创作的《三酸图》,该图描绘
了佛印和尚、苏轼、黄庭坚三人品尝桃花醋的画面,意指儒释道三教合一。该
作品反映出
A.浮世绘深刻影响艺术创作
B.幕府推行文化专制政策
图1
C.中华文化具有强大辐射力
D.日本古代文化的原生性
4.西晋统一后不久,皇室内部就因争权夺利爆发大规模混战。匈奴等内迁民族乘机而起,推翻
了西晋统治,建立了各自的政权。中原再次成为烽火连绵的战场。受此影响,中原地区
A.汉族人口大量南迁
B.游牧文化成为主流
C.民族差异逐渐消亡
D.庄园经济遭到中断
5.1890一1900年进入美国的欧洲移民,主要分散定居在美国东北部的新英格兰、宾夕法尼亚和
新泽西等州以及中北部的俄亥俄、密歇根、印第安纳、伊利诺伊等州,只有很少的移民去了南
部各州。上述移民特点的形成主要缘于
A.美国内战的破坏程度
B.美国区域族群分布差异
C.美国工业革命的进展
D.加利福尼亚金矿的开发
6.18世纪上半叶,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咖啡消费量增长的同时,价格下跌了16%;18世纪下半
叶,荷兰咖啡价格持续小幅下跌,而同期粮食价格近乎不变。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饮食习惯的显著变化
B.商业经营方式的革新
C.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D.殖民地种植园的发展
7.在亚历山大东征过程中,一方面,希腊文化随着马其顿军队的征服传播到东方,影响了当地人
民的生活和思想。另一方面,东方文化也得以传入希腊及欧洲其他地区,丰富了西方文化的
内涵。材料旨在说明亚历山大东征
A.为欧洲的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
B.助力了希腊文化远播亚非
C.助推了不同文化在碰撞中交融
D.推动了世界文化的趋同化
8.19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俄国一批革命家曾沿用十二月党人雷列耶夫和别斯土热
夫创办的刊物《北极星》名称,出版《北极星》文集,文集封面印着被沙皇政府绞死的五位十二
月党人的侧面像。这可用于说明当时俄国
A.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B.启蒙思想的发展状况
C.报刊积极推动社会主义革命
).农奴制改革影响深远
9.二战结束后,一位英国学者认为,印度不是一个国家,而是各种种姓、教派、部族和语言集团的
混合体。正是英国的武器、行政机构和文化把它们联合成混合体。一旦这种联合力量撤出,
印度将分裂为无数个种姓、教派、部族和语言集团,其中每一个都与其他集团相争斗。该学者
的认识
A.忽视了印度社会的历史与现实
B.意在鼓吹印度民族文化的复兴
C.强调了印度移民文化的多样性
D.美化了英国殖民者的侵略行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