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吉林省中考压轴 语文试题(二) ( 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吉林省中考压轴 语文试题(二) ( 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1.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9 16:23:2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吉林省中考压轴 语文试题(二)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请在下面相应的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选项。(第1题每句1分,第2题按要求赋分)
古诗文中有风花雪月。陆游笔下的梅花孤芳自不赏,而又香气永驻,“   ,只有香如故”;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   ,   ”两句,冷月笼罩下的夜色,寂寞清冷。古诗文中有离愁别绪。李白的《送友人》一诗中“   ,   ”两句,连静默的山,远去的水,都在离别。古诗文中更有世间百态。《关雎》中“窈窕淑女,   ”,让我们看到了世间情爱的美好热烈;一代“诗圣”,写下“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忧国忧民之情,令人感怀;韩愈痛惜人才被埋没,借“千里马”诘问“其真无马邪”,然后发出悲愤的感叹:“   !”让我们细细品读,个中滋味,意味流长。
【答案】零落成泥碾作尘;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君子好逑;安得广厦千万间;其真不知马也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1注意“碾”不能写成“辗”,2、3理解性填空,从“ 冷月笼罩下的夜色,寂寞清冷 ”中得出答案应填“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注意“挂”不能写成“桂”,“疏”不能写成“梳”;4、5理解性填空,从“ 静默的山,远去的水 ”得出应填些山水的诗句,即“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青”不能加“氵”,“郭”不能写成“敦”,“绕”右上不能加“丶”;6填下句,注意“逑”不能写成“球”“求”;7填上句,“厦”不能写成“夏”;8理解性填空,由“悲愤”得出“其真不知马也”。
故答案为:1、零落成泥碾作尘;2、缺月挂疏桐;3、漏断人初静;4、青山横北郭;5、白水绕东城;6、君子好逑;7、安得广厦千万间;8、其真不知马也。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诗文的默写。首先要对诗文熟悉,其次是不写错别字。功夫在平时,要注意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和同音字要仔细辨析。
2.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7分)
在公众场合,有的人说话旁(zhēng)博引,幽默风趣,有的人则结结巴巴,紧张不已。这种当众讲话的能力,是演讲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经过本学期关于演讲单元的学习,使同学们掌握了一些演讲的技巧。同学们平时还需要多向名家的演讲学习,(jí)取营养。比如学习我国曾任外交部发言人的耿爽的演讲。他在主持的近400场记者会上留下的诸多“金句”,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美国前副总统彭斯称:“美国是全世界自由的灯塔。”耿爽这样回应:“美国号称自己是全世界自由的灯塔,但这灯似乎不怎么亮啊。”针对“中国制造有毒”的论调,他又这样回应:“如果有人说中国制造有毒,那么请说这种话的人,不要带中国制造的的口罩,不要穿中国生产的防护服,不要用中国出口的呼吸机。”您看,他的话总是借力打力,棉里藏针,稍不经意地“温柔一刀”,常常怼(____)得人哑口无言。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3分)
旁(zhēng)   博引 (jí)   取 怼   
(2)找出文中两个错别字,并改正。(2分)
   改为   
   改为   
(3)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改正过来。(2分)
【答案】(1)征;汲;duì
(2)带;戴;棉;绵
(3)去掉“经过”或者去掉“使”。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成分残缺
【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①旁征博引;②汲取;③怼duì。
(2)本题考查修改错字。“带”应是“戴”,“棉里藏针”应是“绵里藏针”。
(3)本题考查修改病句。细读这个句子可知句子缺少主语,应去掉“经过”或“使”。
故答案为:⑴征;汲;duì
⑵带;戴;棉;绵
⑶ 去掉“经过”或者去掉“使”。
【点评】⑴本题考查字音字形。字音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对于课本上出现的常用字的字音一定要读准,要注意形近字的读音和多音字的读音。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做字形题,要积累词语,注意书写。特别是同音异形字在应用时非常容易混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记扎实。
⑵本题考查修改错字。做字形题,要积累词语,注意书写。特别是同音异形字在应用时非常容易混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记扎实。
⑶本题考查修改病句。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二、阅读(45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面文章,完成3—6题。(15分)
【甲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屿,为嵁,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宋]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文】
有泉焉其始出石罅①涓涓然冬温而夏寒。浸为小渠,冬夏不枯。其初为渠时,【A】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名之曰活水源。
其中有小鲭鱼,居石穴中,有水鼠常来食之。其草多水松、菖蒲。有鸟大如鸲鹆②,恒鸣其上。【B】有二脊令③,恒从竹中下,立石上浴,饮毕。予早春来,时方甚寒,诸水族皆隐不出,又爱其出之不穷,而能使群动咸来依,有君子之德焉。
选自[明]刘基《活水源记》(有删减)
【注释】①石罅:石缝 ②鸲鹆:八哥,一种鸟。③脊令:鸟名。
3.字词理解是读懂文言文的基础,请你一起来参加“文言小秘诀”的梳理。(4分)
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你的解释 技巧总结
名之曰活水源 语境推测法 ①     在古代汉语释义时,我们可以结合学过的古诗文或者查找工具书,同时也要结合语境推测意思。
而能使群动咸来依 关联教材 咸来问讯——《桃花源记》 ②    
饮毕,鸣而去 关联教材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③    
又爱其出之不穷 查找工具书 ①贫穷②穷尽③不得志
④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诸水族皆隐不出,至是悉出。
5.下列选项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甲文首段文字从小丘到篁竹,从篁竹到水声,再从水声到小谭
B.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为:有泉焉/其始出石罅/涓涓然冬温而夏寒。
C.乙文中作者认为活水源有君子之德,因为这里的泉水清澈又源源不断,还能使各种动物依附于它。
D.甲乙两文从文体上看都是游记,都有清晰的游踪,都借明丽之景表达作者安闲恬淡的情感。
6.同样是写水,乙文中    (填字母)句与甲文《小石潭记》的句子在写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阐释选择的理由。(4分)
甲文: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
(选自《小石潭记》)
乙文:
【A】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
【B】有二脊令,恒从竹中下,立石上浴,鸣而去。
你的选择:   
你的理由:   
【答案】3.取名、命名;都;离开;穷尽
4.①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②这些水中的生物都还蛰伏着没有出来,到这个时候都出来活动了。
5.D
6.A;A;和甲文都能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
【知识点】小石潭记;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侧面描写;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3.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5.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选择题注意在文中找到对应句,逐字分析,选项内容和文章不要有出入,如事物发展顺序、线索、情感、语言特点、结构、手法等,不要以偏概全、无中生有。
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概括即可。
【译文】
【甲】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十分高兴。砍伐竹子,开辟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像是水中的小岛,也有高低不平的石头和小岩石(露了出来)。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百多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逗玩。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岸像北斗七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弯曲,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我坐在潭边,四下里竹林和树木包围着,寂静没有旁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那种环境太过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记录下了此地就离开。
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我带着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名叫恕己,一个名叫奉壹。
【乙】这里有一道清清的泉水,泉水从山石的缝隙流出涓涓细流,冬季温暖而夏日清凉。泉水慢慢汇成一条小水渠,一年四季永不枯涸。这条水刚刚汇成小渠的时候,水深不过一尺,清澈可以照见两岸景物,俯视清流,那山崖上的苍松翠竹花草树木无不在水底倒映出来。命名为“活水源"。流水中有石蟹,居住在石穴中,有水耗子经常来吃小鲫鱼。水中的草多是水松、菖蒲。有一种鸟就像鹦鹤那么大,常常在水边叫个不停。有两只脊令,常常从翠竹上飞下来,立在山石上,洗完澡,饮足水,就鸣叫着飞走了。我初春来的时候正当特别冷的天气,这些水中的生物都还蛰伏着没有出来,又喜欢它源头永不枯竭,而能让这么多小生物都来依附它。
【点评】3.名之曰活水源,翻译为:命名为“活水源"。 名:取名、命名。
咸来问讯,翻译为:都来询问他外面的事情。咸:都
而能使群动咸来依,翻译为:而能让这么多小生物都来依附它。咸:都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翻译为: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记录下了此地就离开。去:离开
饮毕,鸣而去,翻译为:饮足水,就鸣叫着飞走了。去:离开
又爱其出之不穷,翻译为:又喜欢它源头永不枯竭。穷:穷尽
故答案为:①取名、命名、②都、③离开、④穷尽
4.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重点字“犬牙、差互、诸水族、至、兹”。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差互,互相交错。诸水族:生活于水中的动物。至:到。兹:这。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故答案为: ①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②这些水中的生物都还蛰伏着没有出来,到这个时候都出来活动了。
5.D:都借明丽之景表达作者安闲恬淡的情感,错误。【甲】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全文对小石潭的整体感觉是: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故答案为:D
6.【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翻译为:潭中的鱼大约有百多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写鱼能看清楚,侧面表现水清。
【乙】【A】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翻译为:水深不过一尺,清澈可以照见两岸景物,俯视清流。侧面表现水的清澈。
【B】有二脊令,恒从竹中下,立石上浴,鸣而去。翻译为:有两只脊令,常常从翠竹上飞下来,立在山石上,洗完澡,饮足水,就鸣叫着飞走了。
故答案为:A、A、和甲文都能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
(二)现代文阅读(25分)
(甲)阅读下面文章,完成7—10题。(12分)
又见南山
李汉荣
①我是山里人。山是我的胎盘和摇篮,也是我最初的生存课堂。山里的月是我儿时看见的最慈祥的脸(仅次于外婆),山里春天早晨的风是最柔软的手(仅次于母亲)。山的身影是多么高大啊(仅次于毛主席),让我无限痴迷,无限崇敬。我读第一本书的时候,入迷得像在做梦,每一个 字都是那么神奇,它们不声不响非人非物,但它们却能说出许多意思,这真是太有意思了。忽然书页暗下来,抬起头,才看见,山一直围在我的四周,山也在看书?其实它们站在书的外面,抿着嘴像要说什么话,却不说,一直不说。山要是把一句话说出来,要么很好玩,要么很可怕,天底下的话都不用再说了。但是山不说一句话,不说就不说吧,多少年多少年都不说,就是为了让人去说各种各样的话。我隐约觉得山是很有涵养的,像我外爷,外爷是个中医,很少说话,他说:“我开的药就是我说的话。”
②后来,就逃跑般地离开了山。也许山还记得我对它的埋怨:闭塞、贫困、愚昧,挡住了我的视线,使我看不见人生的莽原和思想的大海。
③辗转这么多年,从一本书走进另一本书,我像书签一样浏览了许多语言;从一座城搬进另一座城,我像钥匙一样认识了许多锁子;从一栋楼爬上另一栋楼,我像门牌一样背诵了许多号码。然而,走出书,走出城,走下楼,我发现我什么也没有,尽管有时感到自己似乎拥有很多,学问呀,知识呀,信息呀,成就呀,名声呀,职称呀,职务呀,电脑呀,银行账户呀;股票呀、房子呀、车子呀、哥儿们呀、见闻呀,已经到来的金色中年呀,可以预见的安详晚年呀,无疾而终的圆满落日呀……
④可是,闭起眼睛一想,又真正觉得空荡荡的,夜深人静的时候,望着苍白的天花板,感到一种迫人的虚。
⑤城市只是一个投寄信件的邮箱,而我只是一个寄信人或收信人。寄完信或读完信,我就走了,而邮箱还挂在那里。说到底,人也是一封信,城市在我们身上盖满各种各样的邮戳,却找不到投寄的地方。
⑥是什么使我变成了一封死信?身上邮截重叠着邮戳,地址重叠着地址,日期重叠着日期,但是这封信却无处投递,就这样在模糊的邮路飘来荡去,直至失踪?
⑦这时候,我已经回到当年的小城。这时候我忽然看见我早年逃离的山——南山。
⑧它依然凝重,依然苍蓝,依然无言,不错,还是我祖先般的南山。
⑨但是,我心里很深的地方却被它触动了,被它闪电般照亮了。
⑩我何以感到认真走过的岁月却是空荡荡的虚?我何以成为一封 无处投递的死信?是因为我遗忘了你吗,南山?
这么多年,我真的像遗忘一堆石头一样遗忘了你吗,南山?
而你依旧站在你地老天荒的沉默里,站在你崇高的孤独里。
这时候我看南山,它像是苍老而永远健在的祖先,像哲人凝眉沉思,像先知欲言又止。
⑩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我好像明白了,我当初那么认真地出走,只是为了更深刻地返回,是这样吗,南山?
⑩我们在命运里走来走去,最终却回到出发的地方,并且第一次真 正认识它,是这样吗,南山?
一封盖满邮戳的信终于找到了投递的地址,它正在到达,它将被阅读,它同时也阅读它的阅读者,阅读一个伟大的旧址——南山。
⑩去而复返,又见南山,我第一次真正看见南山。
(选自《李汉荣散文选集》,有删改)
7.不同时期的“我”对南山的情感态度有何不同,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3分)
①小时候:   
②后来:   
③辗转多年后:   
8.作者在第⑥段问“是什么使我变成了一封死信”,请结合上下文分析“使我变成死信”的原因。(3分)
9.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画线的句子。(3分)
这时候我看南山,它像是苍老而永远健在的祖先,像哲人凝眉沉思,像先知欲言又止。
10.文章最后一段在结构和内容上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3分)
【答案】7.觉得南山慈祥、温柔、高大、有涵养,让“我”痴迷(热爱)和崇敬。;觉得南山闭塞、贫困、愚昧,阻碍“我”的发展,逃离了南山。;内心深处被南山触动,对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第一次真正认识它),返回南山。
8.①忙碌的城市生活让“我”找不到方向;②内心感到空虚,没有归属感;③遗忘了南山(忘记了精神的家园)。
9.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南山比喻为祖先、哲人、先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南山的沧桑、深沉(沉默)和崇高;排比句式的运用,增强语言气势,强烈地表达对南山的崇敬和赞美之情;赋予南山人的情感,使南山人格化,更形象生动地写出南山的深沉(沉默)与睿智。
10.结构上:点题,照应开头,总结全文,含蓄点出主旨。内容上:①作者经历了城市生活的空虚后再见南山,对南山赋予自己的人生启迪有了深刻的认识。②认识到在那个曾经给予自己生命、养育自己成长的地方,才让“我”找到归属感,找到精神的寄托地。(若答作者感悟到故乡才是精神寄托地,或又见南山感悟返璞归真等言之成理皆可。)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文章结尾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分析人物行为思想变化原因;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比喻;拟人
【解析】7.本题考查梳理人物情感发展变化的能力。分析人物的情感态度变化首先对文章的情节进行简单的概括,然后从事件中分析人物的情感态度,注意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
8.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然后提炼出文章中的关键词或中心句,最后再归纳概括。
9此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的角度很多,有修辞、词语、描写方法、表达方式、手法、内容、情感等。答题时要结合具体内容选择赏析角度和分析表达效果。
10本题考查理解结尾段作用的能力。散文结尾段的作用是: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开头,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等。解答此题一般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分析。
【点评】7.根据第①段“我是山里人。山是我的胎盘和摇篮,也是我最初的生存课堂。山里的月是我儿时看见的最慈祥的脸(仅次于外婆),山里春天早晨的风是最柔软的手(仅次于母亲)。山的身影是多么高大啊(仅次于毛主席),让我无限痴迷,无限崇敬”可得出:觉得南山慈祥、温柔、高大、有涵养,让“我”痴迷(热爱)和崇敬。根据第②段“后来,就逃跑般地离开了山。也许山还记得我对它的埋怨:闭塞、贫困、愚昧,挡住了我的视线,使我看不见人生的莽原和思想的大海”可得出:觉得南山闭塞、贫困、愚昧,阻碍“我”的发展,逃离了南山。根据第⑦⑧⑨段“这时候,我已经回到当年的小城。这时候我忽然看见我早年逃离的山——南山。它依然凝重,依然苍蓝,依然无言,不错,还是我祖先般的南山。但是,我心里很深的地方却被它触动了,被它闪电般照亮了”可得出:内心深处被南山触动,对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第一次真正认识它),返回南山。
故答案为:觉得南山慈祥、温柔、高大、有涵养,让“我”痴迷(热爱)和崇敬。
觉得南山闭塞、贫困、愚昧,阻碍“我”的发展,逃离了南山。
内心深处被南山触动,对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第一次真正认识它),返回南山。
8.根据第③④⑤段内容可知,经历了多年的城市生活以后,我变得忙碌又空虚,这让我没有归宿感,“我真的像遗忘一堆石头一样遗忘了你吗,南山 “南山就像是我的精神家园,我遗忘了南山,正是这些让我变成了一封死信。
故答案为:①忙碌的城市生活让“我”找不到方向;②内心感到空虚,没有归属感;③遗忘了南山(忘记了精神的家园)。
9.“像是苍老而永远的祖先,像哲人,像先知欲言又止”把三个结构相似、内容相关的句子排列在一起,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这句话把南山比作祖先、哲人、先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健在”“凝眉沉思”把南山人格化,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结合这三种修辞的作用及作者寄寓的感情组织语言即可答题。
故答案为: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南山比喻为祖先、哲人、先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南山的沧桑、深沉(沉默)和崇高;排比句式的运用,增强语言气势,强烈地表达对南山的崇敬和赞美之情;赋予南山人的情感,使南山人格化,更形象生动地写出南山的深沉(沉默)与睿智。
10.结合本文内容和主旨分析答题,小时候,我觉得南山慈祥、温柔、高大、有涵养,让“我"痴迷和崇敬。后来:觉得南山闭塞、贫困、愚昧、阻碍“我"的发展,逃离了南山。辗转城市多年后我内心深处被南山触动,对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深刻地返回南山。全文表现了我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本文的最后一段在结构上篇尾点题,与开头照应。在内容上,表现了作者经历了城市生活的空虚后再见南山,对南山赋予自己的人生启迪有了深刻的认识。认识到在那个曾经给予自己生命、养育自己成长的地方,才让“我”找到归宿感,找到精神的寄托地。
故答案为:结构上:点题,照应开头,总结全文,含蓄点出主旨。内容上:①作者经历了城市生活的空虚后再见南山,对南山赋予自己的人生启迪有了深刻的认识。②认识到在那个曾经给予自己生命、养育自己成长的地方,才让“我”找到归属感,找到精神的寄托地。(若答作者感悟到故乡才是精神寄托地,或又见南山感悟返璞归真等言之成理皆可。)
(乙)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1-15题。(13分)
初登泰山
冯骥才
初登泰山的情景如今已经化作一团烟雾,因为中间相隔了四十余载,然而一些记忆碎片却像一幅幅画在岁久年深的烟雾里忽隐忽现。
那年我22岁,正处在一种向往着挺身弄险的年龄。一天,在老画家溥佐先生家里学画,溥先生忽对我们几位师兄弟说:“跟我去泰山写生吗?”先生胖胖的脸充满兴致。
那年代难有机会登山,我和几位师兄弟更没去过泰山——这样的天下名山,便立刻呼应同往。行前的几天兴奋得夜里闭不上眼,还跑到文具店买了一个绿帆布面的大画夹,背在背上,把自己武装成一个“艺术青年”。
泰山对我有种天生的魅力,这可能来自姥姥那里。姥姥家在济宁,外祖父在京做武官,解甲后还乡,泰山是他们常去游玩的地方。姥姥好读书,常对我讲到泰山的景物和传说。那时家中还有几张挺大的“蛋白”照片,上面是1922年外祖父与康有为结伴游泰山的情景。照片里母亲那年5岁,还是一个梳着一双抓曩的活泼好看的小姑娘。背景的山水已叫我领略到五岳之宗的博大与尊贵。
记得那次在泰安下了车,隔着一大片山野就是泰山。远看就像谁用巨笔蘸着绿色、蓝色,混着墨色在眼前天幕上涂出一片屏障似的崇山峻岭。待走进山里,层层叠叠,幽复深邃,蜿蜒的石径把我带进各种优美的景色里。那时没有相机,我掏出小本子东画西画,不知不觉就与溥先生和几个师兄弟都跑散了。
那次,我们好像是坐着夜车由天津来到泰安的,火车很慢,中间经过许多小站。德州站的记忆很深,车到站一停,没见月台上的小贩,就见一只只焦黄、油亮、喷着香味的烧鸡给一张张纸托进车窗。当然,我们没有钱买烧鸡吃,我口袋里仅有的30块钱有一半还是向妻子(那时是女朋友)借的呢;我只能在山脚下买些煮鸡蛋和大饼塞进背包,带到山上吃。
在这陌生的山上走着走着,就走入姥姥讲过的泰山故事里。比方斗母宫,它真像姥姥讲的是座尼姑庵。里里外外收拾得幽雅洁静,松影竹影处处可见,坐在回廊上可以听见隐藏在深谷里层层绿树下边的泉响。再有便是回马岭。姥姥当年对我说:“登泰山到回马岭,山势变得陡峭,骑马上不去,所以叫回马岭。你外祖父属马,当年到这里不肯再登,没过两年人就没了。你也属马,将来要是到回马岭一定要上去。”于是那次穿过回马岭的石头牌坊时,是一口气跑上去的。
我一路上最重要的事当然是写生。我在山里写生时,完全不知上边的山还有多高路有多长,到了中天门,见溥佐先生已经到达,坐在道边一家店前边喝茶歇憩边等候我们,待人会齐一同登朝阳洞,上十八盘。
那个时代,没有旅游,上山多是求神拜佛的香客;种种风物传说都是从山民嘴里说出来的,也都是山民深信不疑的。我在小店里买到一本乾隆年间刊印的线装小书《泰山道里记》,版味十足,软软厚厚的一卷拿在手里很舒服。低头看看书中记载的古时的泰山风物,抬头瞧瞧眼前的景 物,对照古今,颇有情味。那时没有真正的旅游业,这是唯一的一本堪作 导游的小书了。我也不知道山上小店里怎么会有这么古老的书卖。比起当今已陷入旅游市场里被疯狂“发掘”和“弘扬”的泰山,那时才是真正的原生态。
那次登岱还识得一群特殊的人,就是挑山工。一个人,全凭肩膀和腰腿的力气,再加一根扁担,挑上百斤的货物,从山底登着高高的台阶,一直挑到高在云端的山顶。而且,天天如此。这是一群怎样的人?
虽然我和他们不曾交流,甚至由于他们低头挑货行路,无法看清他们的模样,但是他们留在了我的心里,成为20年后我写《挑山工》的缘起。
至于那次写生收获最大的,乃是使我对宋代北宗山水的技法有了深切的认识。泰山的大气更注入了我“胸中的丘壑”。
头次登岱,目的在于绘画,收获却何止于绘画?
1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姥姥给“我”讲过的有关泰山的故事。(2分)
12.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对文中画线的句子进行评析。(2分)
13.作者远望泰山,从呈现在眼前的画面中提炼出了“绿色”“蓝色”“墨 色”三种颜色,请根据作者给出的三种颜色,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这幅画面。(可任选一种或几种颜色来描绘)(3分)
14.“比起当今已陷入旅游市场里被疯狂‘发掘’和‘弘扬’的泰山,那时才是真正的原生态”,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15.作者第一次登泰山,“目的在于绘画”,在文末对其收获有所交代,除此之外,你认为作者还有哪些收获?(3分)
【答案】11.斗母宫的幽静、属马的外祖父过回马岭的故事。
1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初登泰山的情景比喻成一团烟雾,把一些记忆碎片比喻成一幅幅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当年登泰山的情景在记忆中的样子。
13.示例:远望泰山,绿意盎然,郁郁葱葱,高低起伏,令人陶醉。
14.对没有旅游业之前登泰山看书观景这种独特登山情趣的留恋、怀念;对当今旅游市场里被疯狂“发掘”和“弘扬”的泰山的无奈和不满。
15.示例:目睹了泰山的神奇与雄伟;感受到了泰山的博大与魅力;验证了姥姥讲的有关泰山的故事;低头看书,抬头看景,古今对照登山的独特情趣;识得了一群具有坚毅的攀登精神的挑山工。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三)名著阅读(5分)
16.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写给哥哥的信的节选部分,完成下列小题。
①我想把我经受的一切都告诉你,我想,除你之外,我不会给任何人写这样的信,你了解我,对我说的每一句话都能理解。生活仍然给我很大的压力,我继续在为健康而斗争。
②我受到的打击一个接一个。一次打击之后,刚刚站起来,另一个更厉害的打击又落到我头上,更可怕的是我无力反抗,左臂已不听使唤,这本来够沉重的了,可接着我的两条腿也不能活动了。本来我就只能勉强在室内走动,现在连下床走到桌子旁边都困难,要知道这大概还不算结束。今后还会发生什么情况,不得而知。
③我已不再出门,只能从窗子里望见大海的一角。 当一个人的肉体背叛了他,不再听他使唤,但他那颗布尔什维克的心、布尔什维克的意志却仍然渴望劳动,渴望和你们在一起,加入正在全线进攻的大军,走上展开滚滚铁流般巨大攻势的战场,世上还有比这更可怕的悲剧吗
④不过,我仍然相信,我能归队,在冲锋陷阵的队伍里还会出现我的刺刀。 我不能不相信这点,我没有权利不相信,十年来,党团组织教给了我反抗的本领,我们的领袖说过:没有布尔什维克攻克不了的堡垒,这句话对我也同样适用。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2分)
(2)从选段内容可以看出保尔具有哪些精神品质 请简要概括,两点即可。(3分)
【答案】(1)保尔健康状况恶化,仍然希望能继续工作。
(2)①坚定的信念;②顽强的意志;③乐观的精神。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解析】(1)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材料,明确材料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语句)中的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 筛选信息答题技巧:通常的做法是:提取综合,重组输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①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补充、筛选、提取所需要的信息;②合理地概括信息;③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
【点评】(1)本题考查内容概括。“当一个人的肉体背叛了他,不再听他使噢,但他那颗布尔什维克的心、布尔什维克的意志却仍然渴望劳动,渴望和你们在一起,加入正在全线进攻的大军,走上展开滚滚铁流般巨大攻势的战场”
故答案为: 保尔健康状况恶化,仍然希望能继续工作。
(2)本题考查精神品质。“我已不再出门,只能从窗子里望见大海的一角。当一个人的肉体背叛了他,不再听他使噢,但他那颗布尔什维克的心、布尔什维克的意志却仍然渴望劳动,渴望和你们在一起,加入正在全线进攻的大军,走上展开滚滚铁流般巨大攻势的战场”“我仍然相信,我能归队,在冲锋陷阵的队伍里还会出现我的刺刀。我不能不相信这点,我没有权利不相信,十年来,党团组织教给了我反抗的本领,我们的领袖说过:没有布尔什维克攻克不了的堡垒”
故答案为: ①坚定的信念;②顽强的意志;③乐观的精神。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60分)
(一)综合性学习(10分)
17.[陕西榆林市一模]请你参加以“走出课堂,走向课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活动一:写标语】请将同学们拟写的活动标语正确、规范、工整地抄写在下面的田字格里。(2分)
享受运动 开阔视野
【活动二:拟活动】为使课外活动有声有色,请你仿照所给示例,再规划两个课外活动。(2分)
活动一:阅读沙龙
活动二:体育风云
活动三:   
活动四:   
(3)【活动三:做分析】根据下面的统计情况表,写出两条结论。(不出现具体数字)(2分)
某班体测成绩统计情况
年度 总成绩 肺活量 50米跑 坐位体 前屈 立定 跳远 引体向上/ 仰卧起坐 1000/800 米跑
2020年平均分 68.21 76.58 74.30 70.4 67.32 45.63 70.3
2021年平均分 68.53 77.77 74.06 71.34 66.65 45.96 70.69
说明:各项满分为100分。合格为60~79分,良好为80~89分,优秀为90~100分。
(4)【活动四:巧提醒】你和同学张强计划清明节去参观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请你阅读下面的参观须知,给张强打电话提醒他需要注意的事项。(4分)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游客参观须知
一开放时间
旺季(3月15日至11月14日):8:30—18:00,16:30停止取票。
淡季(11月15日至次年3月14日):9:00—17:30,16:00停止取票。
二参观当日须出示本人有效证件原件、预约截屏和本人实时西安“一码通”绿码。
三建议观众参观时间控制在2小时内,以免造成封闭场所人员聚集。
四观众须全程佩戴口罩,排队和观展时须保持1.5米以上距离,避免聚集。
【答案】(1)享受运动;开阔视野
(2)示例:手工课堂;航天论坛
(3)①某班连续两年体测总成绩平均分未达到良好和优秀标准;②某班体测连续两年“引体向上/仰卧起坐”项目平均分均不合格。
(4)示例:张强,我们去参观历史博物馆需要提前预约,并且要保留预约截屏,当天八点半到达博物馆就可以取票,你要记得带好手机、口罩和身份证。我们有两个小时的参观时间,参观的时候要注意避免聚集。
【知识点】图表信息;活动设计;材料探究;主题活动;见解表述;语言得体
【解析】(1)抄写题按要求用楷体书写,字迹工整,规范即可。
(2)学生阶段的课外活动可以是读书角、体育运动、参观博物馆艺术展、做手工、参与论坛等,仿照所给示例,注意活动设计的格式,要是四字。
(3)图表题根据给到的信息,找准关键词,合理概括大意。注意题目要求:不出现具体数字。结合下方说明可知满分为100分。21年各项平均分远超20年的。引体向上/仰卧起坐是两年都未及格。
(4)注意博物馆游客参观须知里重点内容是具体的开放时间,取票时间、可参观时间、参观人员需带好的证件及防疫要求。沟通时这些重点要讲清楚,另外注意语言得体,打电话要有对对方的称呼。
故答案为:⑴享受运动;开阔视野
⑵手工课堂;航天论坛
⑶ ①某班连续两年体测总成绩平均分未达到良好和优秀标准;②某班体测连续两年“引体向上/仰卧起坐”项目平均分均不合格。
⑷ 张强,我们去参观历史博物馆需要提前预约,并且要保留预约截屏,当天八点半到达博物馆就可以取票,你要记得带好手机、口罩和身份证。我们有两个小时的参观时间,参观的时候要注意避免聚集。
【点评】⑴本题考查书写能力。按要求用楷体书写,字迹工整,规范即可。
⑵本题考查活动主题设计。学生阶段的课外活动可以是读书角、体育运动、参观博物馆艺术展、做手工、参与论坛等。
⑶本题考查图表信息概括能力。根据给到的信息,找准关键词,合理概括大意即可。注意题目是否有其他要求。
⑷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根据题目要求,注意博物馆游客参观须知里重点内容是具体的开放时间,取票时间、可参观时间、参观人员需带好的证件及防疫要求。沟通时这些重点要讲清楚,另外注意语言得体,要有对对方的称呼。
(二)写作(50分)
18.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文题(一)生活中,总会有人或物牵动着我们的心,让我们时常想念。
请你以“我想念▲”为题,写一篇作文。
文题(二)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袁隆平院士穷其一生帮助人类远离饥饿,然而荣誉和争议却伴随着他的一生。在报告文学《袁隆平的世界》中,作者陈启文将“杂交水稻是违背自然规律的逆天之行”“杂交水稻光强调产量,忽略质量”等误解与偏见列出,袁隆平心平气和地摆事实、讲道理,“不知经历了多少大风大浪,无论别人怎么兴风作浪,他早已有了一种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淡定,与从容。但有一点他是毫不含糊的,那就是科学”。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经历,也可以阐述观点,还可以抒发感想。
作文要求:
(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
(3)不少于500字。 (4)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
(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姓名以及毕业学校名。
(6)行款格式:标题居中,分段需另起一行,空两格。
【答案】略
【知识点】半命题作文
文题(二)【答案】略
【知识点】材料作文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第一,审题。材料写袁隆平院士荣誉和争议伴随着他的一生。无论别人怎么兴风作浪,他早已有了一种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淡定,与从容。但有一点他是毫不含糊的,那就是科学。说明人要有坚定的理想,并且为了理想坚定的出发,不畏旅途风风雨雨。写作时要围绕这则材料的意思,写出自己进入初中以来在“怎样学习更高效”方面的感悟和收获,要联系自己的实际经历来写。
第二,立意。可以从以下方面立意:在学习中要坚定目标。学生的要求是好好学习,认真学习。即使学习中可能遇到很多苦难,但是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和毅力,不畏困难。
第三,选材。我们可以写自己进入初三以来,成绩明显下滑,导致厌学。经过老师和同学请点以后才明白,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阳光总在风雨后。自己虽然很用功,但只是机械地去记忆知识点,并没有真正理解,平时还有点偷懒的心态,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在同学的帮助下,多问几个“为什么”,使自己的理解越来越深刻。自己也坚定了学习的目标。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材料中的侧重点一定要抓准。材料作文的开头,最好能够联系材料,可以保证自己的观点的确源于材料,不会脱离材料,且能够明确地体现从材料中提炼自己的中心论点的过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吉林省中考压轴 语文试题(二)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请在下面相应的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选项。(第1题每句1分,第2题按要求赋分)
古诗文中有风花雪月。陆游笔下的梅花孤芳自不赏,而又香气永驻,“   ,只有香如故”;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   ,   ”两句,冷月笼罩下的夜色,寂寞清冷。古诗文中有离愁别绪。李白的《送友人》一诗中“   ,   ”两句,连静默的山,远去的水,都在离别。古诗文中更有世间百态。《关雎》中“窈窕淑女,   ”,让我们看到了世间情爱的美好热烈;一代“诗圣”,写下“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忧国忧民之情,令人感怀;韩愈痛惜人才被埋没,借“千里马”诘问“其真无马邪”,然后发出悲愤的感叹:“   !”让我们细细品读,个中滋味,意味流长。
2.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7分)
在公众场合,有的人说话旁(zhēng)博引,幽默风趣,有的人则结结巴巴,紧张不已。这种当众讲话的能力,是演讲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经过本学期关于演讲单元的学习,使同学们掌握了一些演讲的技巧。同学们平时还需要多向名家的演讲学习,(jí)取营养。比如学习我国曾任外交部发言人的耿爽的演讲。他在主持的近400场记者会上留下的诸多“金句”,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美国前副总统彭斯称:“美国是全世界自由的灯塔。”耿爽这样回应:“美国号称自己是全世界自由的灯塔,但这灯似乎不怎么亮啊。”针对“中国制造有毒”的论调,他又这样回应:“如果有人说中国制造有毒,那么请说这种话的人,不要带中国制造的的口罩,不要穿中国生产的防护服,不要用中国出口的呼吸机。”您看,他的话总是借力打力,棉里藏针,稍不经意地“温柔一刀”,常常怼(____)得人哑口无言。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3分)
旁(zhēng)   博引 (jí)   取 怼   
(2)找出文中两个错别字,并改正。(2分)
   改为   
   改为   
(3)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改正过来。(2分)
二、阅读(45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面文章,完成3—6题。(15分)
【甲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屿,为嵁,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宋]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文】
有泉焉其始出石罅①涓涓然冬温而夏寒。浸为小渠,冬夏不枯。其初为渠时,【A】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名之曰活水源。
其中有小鲭鱼,居石穴中,有水鼠常来食之。其草多水松、菖蒲。有鸟大如鸲鹆②,恒鸣其上。【B】有二脊令③,恒从竹中下,立石上浴,饮毕。予早春来,时方甚寒,诸水族皆隐不出,又爱其出之不穷,而能使群动咸来依,有君子之德焉。
选自[明]刘基《活水源记》(有删减)
【注释】①石罅:石缝 ②鸲鹆:八哥,一种鸟。③脊令:鸟名。
3.字词理解是读懂文言文的基础,请你一起来参加“文言小秘诀”的梳理。(4分)
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你的解释 技巧总结
名之曰活水源 语境推测法 ①     在古代汉语释义时,我们可以结合学过的古诗文或者查找工具书,同时也要结合语境推测意思。
而能使群动咸来依 关联教材 咸来问讯——《桃花源记》 ②    
饮毕,鸣而去 关联教材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③    
又爱其出之不穷 查找工具书 ①贫穷②穷尽③不得志
④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诸水族皆隐不出,至是悉出。
5.下列选项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甲文首段文字从小丘到篁竹,从篁竹到水声,再从水声到小谭
B.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为:有泉焉/其始出石罅/涓涓然冬温而夏寒。
C.乙文中作者认为活水源有君子之德,因为这里的泉水清澈又源源不断,还能使各种动物依附于它。
D.甲乙两文从文体上看都是游记,都有清晰的游踪,都借明丽之景表达作者安闲恬淡的情感。
6.同样是写水,乙文中    (填字母)句与甲文《小石潭记》的句子在写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阐释选择的理由。(4分)
甲文: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
(选自《小石潭记》)
乙文:
【A】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
【B】有二脊令,恒从竹中下,立石上浴,鸣而去。
你的选择:   
你的理由:   
(二)现代文阅读(25分)
(甲)阅读下面文章,完成7—10题。(12分)
又见南山
李汉荣
①我是山里人。山是我的胎盘和摇篮,也是我最初的生存课堂。山里的月是我儿时看见的最慈祥的脸(仅次于外婆),山里春天早晨的风是最柔软的手(仅次于母亲)。山的身影是多么高大啊(仅次于毛主席),让我无限痴迷,无限崇敬。我读第一本书的时候,入迷得像在做梦,每一个 字都是那么神奇,它们不声不响非人非物,但它们却能说出许多意思,这真是太有意思了。忽然书页暗下来,抬起头,才看见,山一直围在我的四周,山也在看书?其实它们站在书的外面,抿着嘴像要说什么话,却不说,一直不说。山要是把一句话说出来,要么很好玩,要么很可怕,天底下的话都不用再说了。但是山不说一句话,不说就不说吧,多少年多少年都不说,就是为了让人去说各种各样的话。我隐约觉得山是很有涵养的,像我外爷,外爷是个中医,很少说话,他说:“我开的药就是我说的话。”
②后来,就逃跑般地离开了山。也许山还记得我对它的埋怨:闭塞、贫困、愚昧,挡住了我的视线,使我看不见人生的莽原和思想的大海。
③辗转这么多年,从一本书走进另一本书,我像书签一样浏览了许多语言;从一座城搬进另一座城,我像钥匙一样认识了许多锁子;从一栋楼爬上另一栋楼,我像门牌一样背诵了许多号码。然而,走出书,走出城,走下楼,我发现我什么也没有,尽管有时感到自己似乎拥有很多,学问呀,知识呀,信息呀,成就呀,名声呀,职称呀,职务呀,电脑呀,银行账户呀;股票呀、房子呀、车子呀、哥儿们呀、见闻呀,已经到来的金色中年呀,可以预见的安详晚年呀,无疾而终的圆满落日呀……
④可是,闭起眼睛一想,又真正觉得空荡荡的,夜深人静的时候,望着苍白的天花板,感到一种迫人的虚。
⑤城市只是一个投寄信件的邮箱,而我只是一个寄信人或收信人。寄完信或读完信,我就走了,而邮箱还挂在那里。说到底,人也是一封信,城市在我们身上盖满各种各样的邮戳,却找不到投寄的地方。
⑥是什么使我变成了一封死信?身上邮截重叠着邮戳,地址重叠着地址,日期重叠着日期,但是这封信却无处投递,就这样在模糊的邮路飘来荡去,直至失踪?
⑦这时候,我已经回到当年的小城。这时候我忽然看见我早年逃离的山——南山。
⑧它依然凝重,依然苍蓝,依然无言,不错,还是我祖先般的南山。
⑨但是,我心里很深的地方却被它触动了,被它闪电般照亮了。
⑩我何以感到认真走过的岁月却是空荡荡的虚?我何以成为一封 无处投递的死信?是因为我遗忘了你吗,南山?
这么多年,我真的像遗忘一堆石头一样遗忘了你吗,南山?
而你依旧站在你地老天荒的沉默里,站在你崇高的孤独里。
这时候我看南山,它像是苍老而永远健在的祖先,像哲人凝眉沉思,像先知欲言又止。
⑩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我好像明白了,我当初那么认真地出走,只是为了更深刻地返回,是这样吗,南山?
⑩我们在命运里走来走去,最终却回到出发的地方,并且第一次真 正认识它,是这样吗,南山?
一封盖满邮戳的信终于找到了投递的地址,它正在到达,它将被阅读,它同时也阅读它的阅读者,阅读一个伟大的旧址——南山。
⑩去而复返,又见南山,我第一次真正看见南山。
(选自《李汉荣散文选集》,有删改)
7.不同时期的“我”对南山的情感态度有何不同,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3分)
①小时候:   
②后来:   
③辗转多年后:   
8.作者在第⑥段问“是什么使我变成了一封死信”,请结合上下文分析“使我变成死信”的原因。(3分)
9.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画线的句子。(3分)
这时候我看南山,它像是苍老而永远健在的祖先,像哲人凝眉沉思,像先知欲言又止。
10.文章最后一段在结构和内容上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3分)
(乙)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1-15题。(13分)
初登泰山
冯骥才
初登泰山的情景如今已经化作一团烟雾,因为中间相隔了四十余载,然而一些记忆碎片却像一幅幅画在岁久年深的烟雾里忽隐忽现。
那年我22岁,正处在一种向往着挺身弄险的年龄。一天,在老画家溥佐先生家里学画,溥先生忽对我们几位师兄弟说:“跟我去泰山写生吗?”先生胖胖的脸充满兴致。
那年代难有机会登山,我和几位师兄弟更没去过泰山——这样的天下名山,便立刻呼应同往。行前的几天兴奋得夜里闭不上眼,还跑到文具店买了一个绿帆布面的大画夹,背在背上,把自己武装成一个“艺术青年”。
泰山对我有种天生的魅力,这可能来自姥姥那里。姥姥家在济宁,外祖父在京做武官,解甲后还乡,泰山是他们常去游玩的地方。姥姥好读书,常对我讲到泰山的景物和传说。那时家中还有几张挺大的“蛋白”照片,上面是1922年外祖父与康有为结伴游泰山的情景。照片里母亲那年5岁,还是一个梳着一双抓曩的活泼好看的小姑娘。背景的山水已叫我领略到五岳之宗的博大与尊贵。
记得那次在泰安下了车,隔着一大片山野就是泰山。远看就像谁用巨笔蘸着绿色、蓝色,混着墨色在眼前天幕上涂出一片屏障似的崇山峻岭。待走进山里,层层叠叠,幽复深邃,蜿蜒的石径把我带进各种优美的景色里。那时没有相机,我掏出小本子东画西画,不知不觉就与溥先生和几个师兄弟都跑散了。
那次,我们好像是坐着夜车由天津来到泰安的,火车很慢,中间经过许多小站。德州站的记忆很深,车到站一停,没见月台上的小贩,就见一只只焦黄、油亮、喷着香味的烧鸡给一张张纸托进车窗。当然,我们没有钱买烧鸡吃,我口袋里仅有的30块钱有一半还是向妻子(那时是女朋友)借的呢;我只能在山脚下买些煮鸡蛋和大饼塞进背包,带到山上吃。
在这陌生的山上走着走着,就走入姥姥讲过的泰山故事里。比方斗母宫,它真像姥姥讲的是座尼姑庵。里里外外收拾得幽雅洁静,松影竹影处处可见,坐在回廊上可以听见隐藏在深谷里层层绿树下边的泉响。再有便是回马岭。姥姥当年对我说:“登泰山到回马岭,山势变得陡峭,骑马上不去,所以叫回马岭。你外祖父属马,当年到这里不肯再登,没过两年人就没了。你也属马,将来要是到回马岭一定要上去。”于是那次穿过回马岭的石头牌坊时,是一口气跑上去的。
我一路上最重要的事当然是写生。我在山里写生时,完全不知上边的山还有多高路有多长,到了中天门,见溥佐先生已经到达,坐在道边一家店前边喝茶歇憩边等候我们,待人会齐一同登朝阳洞,上十八盘。
那个时代,没有旅游,上山多是求神拜佛的香客;种种风物传说都是从山民嘴里说出来的,也都是山民深信不疑的。我在小店里买到一本乾隆年间刊印的线装小书《泰山道里记》,版味十足,软软厚厚的一卷拿在手里很舒服。低头看看书中记载的古时的泰山风物,抬头瞧瞧眼前的景 物,对照古今,颇有情味。那时没有真正的旅游业,这是唯一的一本堪作 导游的小书了。我也不知道山上小店里怎么会有这么古老的书卖。比起当今已陷入旅游市场里被疯狂“发掘”和“弘扬”的泰山,那时才是真正的原生态。
那次登岱还识得一群特殊的人,就是挑山工。一个人,全凭肩膀和腰腿的力气,再加一根扁担,挑上百斤的货物,从山底登着高高的台阶,一直挑到高在云端的山顶。而且,天天如此。这是一群怎样的人?
虽然我和他们不曾交流,甚至由于他们低头挑货行路,无法看清他们的模样,但是他们留在了我的心里,成为20年后我写《挑山工》的缘起。
至于那次写生收获最大的,乃是使我对宋代北宗山水的技法有了深切的认识。泰山的大气更注入了我“胸中的丘壑”。
头次登岱,目的在于绘画,收获却何止于绘画?
1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姥姥给“我”讲过的有关泰山的故事。(2分)
12.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对文中画线的句子进行评析。(2分)
13.作者远望泰山,从呈现在眼前的画面中提炼出了“绿色”“蓝色”“墨 色”三种颜色,请根据作者给出的三种颜色,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这幅画面。(可任选一种或几种颜色来描绘)(3分)
14.“比起当今已陷入旅游市场里被疯狂‘发掘’和‘弘扬’的泰山,那时才是真正的原生态”,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15.作者第一次登泰山,“目的在于绘画”,在文末对其收获有所交代,除此之外,你认为作者还有哪些收获?(3分)
(三)名著阅读(5分)
16.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写给哥哥的信的节选部分,完成下列小题。
①我想把我经受的一切都告诉你,我想,除你之外,我不会给任何人写这样的信,你了解我,对我说的每一句话都能理解。生活仍然给我很大的压力,我继续在为健康而斗争。
②我受到的打击一个接一个。一次打击之后,刚刚站起来,另一个更厉害的打击又落到我头上,更可怕的是我无力反抗,左臂已不听使唤,这本来够沉重的了,可接着我的两条腿也不能活动了。本来我就只能勉强在室内走动,现在连下床走到桌子旁边都困难,要知道这大概还不算结束。今后还会发生什么情况,不得而知。
③我已不再出门,只能从窗子里望见大海的一角。 当一个人的肉体背叛了他,不再听他使唤,但他那颗布尔什维克的心、布尔什维克的意志却仍然渴望劳动,渴望和你们在一起,加入正在全线进攻的大军,走上展开滚滚铁流般巨大攻势的战场,世上还有比这更可怕的悲剧吗
④不过,我仍然相信,我能归队,在冲锋陷阵的队伍里还会出现我的刺刀。 我不能不相信这点,我没有权利不相信,十年来,党团组织教给了我反抗的本领,我们的领袖说过:没有布尔什维克攻克不了的堡垒,这句话对我也同样适用。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2分)
(2)从选段内容可以看出保尔具有哪些精神品质 请简要概括,两点即可。(3分)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60分)
(一)综合性学习(10分)
17.[陕西榆林市一模]请你参加以“走出课堂,走向课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活动一:写标语】请将同学们拟写的活动标语正确、规范、工整地抄写在下面的田字格里。(2分)
享受运动 开阔视野
【活动二:拟活动】为使课外活动有声有色,请你仿照所给示例,再规划两个课外活动。(2分)
活动一:阅读沙龙
活动二:体育风云
活动三:   
活动四:   
(3)【活动三:做分析】根据下面的统计情况表,写出两条结论。(不出现具体数字)(2分)
某班体测成绩统计情况
年度 总成绩 肺活量 50米跑 坐位体 前屈 立定 跳远 引体向上/ 仰卧起坐 1000/800 米跑
2020年平均分 68.21 76.58 74.30 70.4 67.32 45.63 70.3
2021年平均分 68.53 77.77 74.06 71.34 66.65 45.96 70.69
说明:各项满分为100分。合格为60~79分,良好为80~89分,优秀为90~100分。
(4)【活动四:巧提醒】你和同学张强计划清明节去参观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请你阅读下面的参观须知,给张强打电话提醒他需要注意的事项。(4分)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游客参观须知
一开放时间
旺季(3月15日至11月14日):8:30—18:00,16:30停止取票。
淡季(11月15日至次年3月14日):9:00—17:30,16:00停止取票。
二参观当日须出示本人有效证件原件、预约截屏和本人实时西安“一码通”绿码。
三建议观众参观时间控制在2小时内,以免造成封闭场所人员聚集。
四观众须全程佩戴口罩,排队和观展时须保持1.5米以上距离,避免聚集。
(二)写作(50分)
18.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文题(一)生活中,总会有人或物牵动着我们的心,让我们时常想念。
请你以“我想念▲”为题,写一篇作文。
文题(二)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袁隆平院士穷其一生帮助人类远离饥饿,然而荣誉和争议却伴随着他的一生。在报告文学《袁隆平的世界》中,作者陈启文将“杂交水稻是违背自然规律的逆天之行”“杂交水稻光强调产量,忽略质量”等误解与偏见列出,袁隆平心平气和地摆事实、讲道理,“不知经历了多少大风大浪,无论别人怎么兴风作浪,他早已有了一种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淡定,与从容。但有一点他是毫不含糊的,那就是科学”。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经历,也可以阐述观点,还可以抒发感想。
作文要求:
(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
(3)不少于500字。 (4)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
(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姓名以及毕业学校名。
(6)行款格式:标题居中,分段需另起一行,空两格。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