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湖南省长沙市 中考压轴 语文试题(一)(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湖南省长沙市 中考压轴 语文试题(一)(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5.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9 16:26:1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湖南省长沙市 中考压轴 语文试题(一)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19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归省(xǐng) 晦暗(huì) 烧灼(zhuó) 戛然而止(gā)
B.瞋视(zhēn) 羁绊(jī) 惬意(qiè) 参差不齐(ci)
C.挣脱(zhèng) 撺掇(cuān) 糜子(méi) 蓦然(mò)
D.亢奋(kàng) 战栗(zhàn) 恬静(tián) 浑身解数(jiě)
【答案】C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A:戛然而止(gā)——(jiá)
B:瞋视(zhēn)——(chēn) 参差不齐(ci)——(cī)
C:正确
D:浑身解数(jiě)——(xiè)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拼读能力,注意积累,掌握字词读音。要特别注意多音字。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怠慢 缥渺 蓦然 大彻大悟
B.眼眶 思慕 斡旋 熙熙然
C.晦暗 瞳仁 怅罔 暖融融
D.弥散 燎原 争忪 叹为观止
【答案】B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 A:缥渺——缥缈
B:正确
C:怅罔——怅惘
D:争忪——争讼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汉字书写能力。注意积累,掌握字词读音,理解字词含义,不写错别字。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大雁归来》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珍惜、保护大雁成了眼下的当务之急。
B.城市绿化对于改善空气质量十分重要,它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和氮氧化合物,产生氧气,给炎热的夏季带来清凉。
C.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市政府建设了多个休闲公园,成为市民娱乐的新去处。
D.它们一群一群地喧闹着往收割后的玉米地飞去。
【答案】D
【知识点】成分残缺;表意不明;重复啰嗦
【解析】A: 眼下和当务之急重复,删去眼下。
B:搭配不当,把“它”改为“植物”。
C:成分残缺,在“成为”前面加上“这些休闲公园”。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能力。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熟练掌握修改病句“增删调换”这四种方法。要尽量保持句子原意不变和尽量少改动。病句常见错误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歧义、分类不当、两面对一面。
4.下面语段横线处填入四个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雁有合群性,喜集体行动,并且很守纪律,往往排成了行列,在空中一行行地飞过,
①而它们的阵形,又像是写出来的字,所以又称“雁字”。② 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有“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之句。
③苏东坡有诗“雁字一行书绛霄”,而明代唐时升竟有咏“雁字”诗二十四首之多。
④ 好像是军队列阵形一般,故有雁阵之称。
A.④②①③ B.④③②① C.②④①③ D.②①④③
【答案】A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注意前面写大雁排成行列在空中飞过,下面应该接这个行列的样子。①“又”,前面肯定写了这个行列的另一个样子,对应④的“雁阵”,排除CD。 ②是“雁阵”的古诗,接④后面。且“雁阵”行列之后才是“雁字”行列,③ 是“雁字”的古诗,接①后面,排除B。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排序。排序题注意:主题明确,语言通顺,前后照应。要注意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关联词、句首词句尾词、时间、方位等。
5.诗经文化早已浸透在文人的血脉之中,很多名胜古迹的楹联中都有它的影子。陆天泓的题济南历下亭联“春光大不同,看杨柳依依,抱荷无与青山老;____”,“杨柳依依”出自《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寥寥几字,将大明湖岛上绿柳环合的景象传神地表现了出来。下列选项中作为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 (  )(2分)
上联:春光大不同,看杨柳依依,抱荷无与青山老
下联:
A.风气何其古,闻朗朗诗声,把盏犹吟名士多
B.风气何其古,闻朗朗诗声,把盏犹吟名士赞
C.风气何其古,闻诗声朗朗,把盏犹吟名士多
D.风气何其古,闻诗声朗朗,把盏犹吟名士赞
【答案】C
【知识点】诗歌对联
【解析】注意上联第八个字“柳”是名词,下联第八个字也要是名词,排除AB,“朗”是形容词。上联最后一个字“老”是形容词,下联最后一个字也要是形容词,排除D,“赞”是动词。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联。注意对联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当;平仄和谐(上下联平仄相反或者平仄交替);结构相衬(语法结构一致);节奏相应(停顿的地方一致);内容相关(上下联内容相关)。注意上联最后一个字读音三四声,下联最后一个字读音一二声。
6.古诗文默写。(4分)
(1)《关雎》中的“   ,   ”两句,将主人公长夜无眠、思绪万千的相思之苦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2)《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孩子神情的句子是:   ,   。
【答案】(1)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哉、辗转、髫、怡”等字词容易写错。
故答案为:(1)悠哉悠哉,辗转反侧;(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背诵、理解及默写能力。答好本题要考熟练地背诵,积累,还要注意字形不出现错别字,一些经典名句要深刻理解。做好本题关键平时要扎实积累课本中出现的重点诗文名篇。
综合性学习(共5分)
材料一:
写字教育在汉字文化圈有着悠久的传统。我国的近邻日本、韩国等都非常重视中小学的写字教育。日本的书道,韩国的书艺,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基础,韩国甚至要把书艺向联合国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韩国的多位前总理曾联名上书现任总统李明博,要求在小学实施汉字教育;日本则要求学生能够认识和2000书写个汉字。
材料二:
A由于学校及家长不重视写字教育,使广大中学生的书写水平有逐年下降的倾向。目前,中国90%以上的中小学生没有书法课,有的中小学虽设书法课,但名存实亡,书法教育基本上已经淡出了中小学教育,多数学生的写字水平越来越差,字迹潦草难认、错字屡出,提笔忘字的情况十分普遍。据某地对几所小学高年级学生写字情况的抽样调查,在被调查的40份试卷中,有6份识别不出答卷学生的名字;10份抽查作文本,其中7本字迹潦草、不整齐。有的学生被抽查时,竟辨认不出自己的笔记本。有网站对中小学是否需要加强写字教育进行投票表决,赞成的人数是100%。
7.画线句A有语病,可修改为: (2分)
8.请用简洁的语文概括你阅读两段材料后得出的结论。(3分)
【答案】(1)改为:由于老师及家长不重视写字教育,广大中学生的书写水平有逐年下降的倾向。
(2)日本、韩国和中国对写字教育的重视程度及现状不同。
【知识点】见解表述;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表意不明;前后不一致
【解析】7.由于……使,是病句,删去一个即可。
8.材料一:我国的近邻日本、韩国等都非常重视中小学的写字教育。材料二:中国90%以上的中小学生没有书法课,有的中小学虽设书法课,但名存实亡。总结一句话:日本、韩国和中国对写字教育的重视程度及现状不同。
故答案为:7. 由于老师及家长不重视写字教育,广大中学生的书写水平有逐年下降的倾向。
8.日本、韩国和中国对写字教育的重视程度及现状不同。
【点评】7.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能力。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熟练掌握修改病句“增删调换”这四种方法。要尽量保持句子原意不变和尽量少改动。
8.本题考查概括能力。在文中找到对应句,根据题目要求,简要概括即可。
二、阅读与理解(共45分)
(一)古诗文阅读(共17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江梅①
[唐]杜 甫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树元②同色,江风亦自波。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③。
【注释】①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春,时杜甫旅居江峡,见蜡梅乍开,遂作此诗。②元:同“原”,原本。③巫岫:巫山。岫,山。嗟峨:形容山势高峻。
9.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本诗五、六两句所展现的画面。(2分)
10.本诗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3分)
【答案】9.梅花盛放枝头,原与那雪花一般洁白,同色难分;春风拂过江面,徒自生起波澜。
10.运用了反衬(以乐景写哀情)的表现手法,以深知春意盎然,反衬对客愁的无可奈何,抒发了诗人寄居异乡、心系故园的浓浓愁绪,倍增其哀。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
【解析】9.本题考查描绘诗句景象的能力。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很多写景的诗句都给人以美的享受。解答这样的题,首先要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意境,并在头脑里想象这样的意境,然后再结合诗意进行描绘。描绘的语言一定要恰当、优美、生动、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10.此题考查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鉴赏诗歌,首先要掌握一定的鉴赏知识、专业术语,如表达技巧:象征、烘托、寓情于事、托物言志、以静显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等等,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句做具体的分析,这样才能准确地鉴赏。
【点评】9.这两句话描写的景物有:如雪的梅花;江风;微波等,据此分析进行合理的想象,在头脑中构思出一幅优美的画面然后组织语言即可,比如:示例:梅花满树与雪同一颜色,春风拂煦。江中波映江边梅,岸上梅逐水中波。江水岸花一派融融乐乐的春景。
故答案为: 梅花盛放枝头,原与那雪花一般洁白,同色难分;春风拂过江面,徒自生起波澜。
10.“春意好”写春意浓,然再好的春光春色也无法排遣“客愁”。越是深知春意盎然,越是对客愁无可奈何,抒发了诗人寄居异乡、心系故园的浓浓愁绪。这里利用情与景的反差,以美景写哀情,倍增其哀,造成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故答案为: 运用了反衬(以乐景写哀情)的表现手法,以深知春意盎然,反衬对客愁的无可奈何,抒发了诗人寄居异乡、心系故园的浓浓愁绪,倍增其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钴鲟潭西小丘记
柳宗元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解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①。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②,负土而 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丘之小不能一亩。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邀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③,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潜潜④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津、镐、鄠、杜⑤,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 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有删改)
【注释】①鱼梁:用石砌成的拦截水流、中开缺口以便捕鱼的猥。②偃蹇:形容石头高耸的姿态。③回巧献技:呈现巧妙的姿态以及景物各自的特点。④潜(yíng)潜:象声词,像水回旋的声音。⑤沣(fāng)、镝(hào)、鄂(hù)、杜;均为古地名,泛指繁华之地。
1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4分)
不 匝 旬 而 得 异 地 者 二 虽 古 好 事 之 士 或 未 能 至 焉 。
1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4分)
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
13.结合《小石潭记》的写作背景,谈谈本文写“弃地”小丘的际遇,寄寓了 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愿望。(4分)
【答案】11.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12.农民、渔夫走过这里也鄙视它,售价(只有)四百文钱,一连几年也卖不出去。
13.作者为自己的才华抱负被埋没感到苦闷和不平,希望有朝一日能重新被赏识、重用。
【知识点】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11.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1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句子的翻译要求是“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当然也须关注古今异义,翻译句子时一定要用古义而不是今义。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1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做好此类题目需要通读全文,抓住关键的语句,从文章所的不同对象、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评价。
【附译文】
(我)找到西山后的第八天,沿着山口向西北走两百步,又发现了钴鉧潭。钴鉧潭西面二十五步(的地方),在水流急而深处是一道坝。坝顶上有一座小丘,(小丘)上面生长着竹子和树木。小丘上的石头突出隆起、高然耸立,破土而出、争奇斗怪的,几乎(多得)数不清。
小丘很小,不到一亩,可以把它装到笼子里占有它。(我)打听它的主人是谁,(有人)说:“这是唐家不要的地方,想出售却卖不出去。”(我)问它的价钱,(有人)说:“只要四百文。”我很喜欢(这个小丘),就(把它)买了下来。李深源、元克己这时和我一起游览,(他们)都非常高兴,(认为这是)出乎意料的收获。(我们)随即轮流拿起工具,铲割杂草,砍伐杂树,点燃大火把它们烧掉。美好的树木树立起来了,秀美的竹子显露出来了,奇峭的石头呈现出来了。(我们)站在小丘中间眺望,(只见)高高的山岭、漂浮的云朵、潺潺的溪流、自由自在游玩的飞鸟走兽,全都欢快地呈巧献技,来为这个小丘效力。(我们在小丘上)枕着石头席地而卧,眼睛触及的是清澈明净的景色,耳朵触及的是淙淙潺潺的水声,精神感受到的是悠远空旷的浩然之气,心灵感受到的是恬静幽深的境界。不满十天(我)就得到了两处风景胜地,即使古代爱好山水的人士,也许没有到过这地方吧。
唉!凭着这小丘优美的景色,(如果)把它放到(京都附近的)沣、镐、鄠、杜(等这些繁华的地方),那么喜欢游赏的、争相购买的人每天增加几千文钱(购买)反而(恐怕)更加买不到。如今(它)被抛弃在(这荒僻的)永州,连农民、渔夫走过也鄙视它,售价(只有)四百文钱,一连几年也卖不出去。而唯独我和李深源、元克己因为得到它了而高兴,难道遇到这个小丘真的要靠运气吗? (我)把这篇文章写在石碑上,用来祝贺(我和)这小丘的遇合。
【点评】11.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满十天(我)就得到了两处风景胜地,即使古代爱好山水的人士,也许没有到过这地方吧。
故答案为: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12.而:表顺接,不译;陋:形容词作动词,鄙视、轻视;之:代指这个小丘;贾:通“价”,价钱,价格;连岁:多年,接连几年;售:买。
故答案为: 农民、渔夫走过这里也鄙视它,售价(只有)四百文钱,一连几年也卖不出去。
13.公元805年,柳宗元在其参加的唐宋古文运动中失败,遭到政敌的迫害,被贬到永州当司马。柳宗元名义上虽是政府官员,但没有任何权力、不能过问政事,实际上跟罪人一样。永州是个偏僻的山沟,柳宗元在此整整住了十年。其间,柳宗元随遇感怀,发愤读书,寄情山水,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作者笔下的永州山水之美,不是纯客观地描摹自然,而是以山水自喻,赋予永州山水以血肉灵魂,把永州山水性格化了。可以说,永州山水之美就是柳宗元人格美的艺术写照。《钴鉧潭西小丘记》不是客观描摹自然风景,而是蕴藏着作者深厚的思想感情。柳宗元慨叹这样美好的风景被遗弃在僻远的荒野中无人赏识,受人轻蔑,正是借以倾吐自己的抱负和才能被埋没、遭打击的不平之鸣。故答案为:
作者为自己的才华抱负被埋没感到苦闷和不平,希望有朝一日能重新被赏识、重用。
(二)非文学作品阅读(共6分)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前不久,记者在杭州多所中学展开调查,发现近九成学生有使用短视频平台的习惯,近一半家长表示孩子或多或少存在沉迷短视频的现象,超半数家长认为短视频成瘾对青少年成长存在严重影响。对短视频的内容顾虑,家长们主要聚焦在负面网红、恶意炒作等方面。有家长表示,对短视频的沉迷就像“温水煮青蛙”,“网络上啥都有,就怕久而久之,从情绪到学习再到价值观形成,孩子各方面成长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
【材料二】“现在的青少年从小生活在网络环境中,学习、生活的内容和方式都离不开网络。”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主任杨群表示,“短视频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广,想要完全回避并不现实,而且短视频上也有许多健康、正能量的内容。但不管内容健康与否,刷屏成瘾现象都会给青少年的身体、心理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尤其是有些青少年还热衷于模仿短视频中的人物形象、动作,更加影响其健康成长。”如何防止青少年刷屏成瘾?杨群认为,首先应重在预防,温暖的家庭氛围、良好的社会支持、健康的兴趣爱好、积极的情绪应对策略和有节制的手机使用都是防止成瘾的保护性因素。在现实中增加兴趣爱好,提高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丰富课外活动,在课余时间增加知识,这些都能使青少年沉迷短视频的概率大大降低。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
【材料三】 短视频容易让人上瘾,但也并非洪水猛兽。家长、学校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让他们在合适的时间、用合适的方式、看优质的短视频,这是更需要我们去关注的。
小硕是安徽合肥的一名小学生,平时喜欢在网络平台上观看搞笑类和游戏类短视频,而且一看就是个把小时。他的父亲张先生并没有立即没收他的手机,而是默默观察他喜欢观看的内容,并以此为话题与其交流。一说起感兴趣的事,小硕就像打开了话匣子,两人越聊越欢。于是,张先生开始向儿子推荐生活小技巧等有意思、有意义的短视频,并提议一起按照视频里介绍的方法做家务、做手工。“没想到效果特别好,孩子不但不抵触家务劳动,反而在验证了视频里的方法行之有效后,产生了强烈的成就感。”张先生很是自豪。
前不久,河南郑州丽水外国语学校教师南瑞,与班里孩子一起完成了一项课外实践活动——手工制作端午节香包。南瑞用短视频记录了孩子们制作香包的过程,并发到家长群里,受到了孩子和家长们的热烈欢迎。“青春期正是张扬个性的时候,把孩子们从被动的观看者转变为主动的创造者,让他们成为视频的主角,他们的表达欲和表现欲就得到了释放。”南瑞说。
(摘编自《人民日报》)
14.下列对文本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中的调查反映了九成学生有使用短视频平台的习惯。
B.【材料二】中杨群提出在现实中增加兴趣爱好,提高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丰富课外活动,都能使青少年沉迷短视频的概率大大降低。
C.【材料三】中的事例说明“家校合作”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短视频能有效防止刷屏成瘾的现象。
D.三则材料都谈论了青少年刷屏成瘾这一问题。
15.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三则材料的内容。(3分)
【答案】14.A
15.青少年存在刷屏成瘾现象;杨群提出避免青少年刷屏成瘾的建议;避免青少年刷屏成瘾的家校做法。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举例子
【解析】1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划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 ,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15.本题考查概括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概括作答。
【点评】14.A根据材料一“前不久,记者在杭州多所中学展开调查,发现近九成学生有使用短视频平台的习惯”可知“【材料一】中的调查反映了九成学生有使用短视频平台的习惯”的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A
15.根据三则材料的关键句“前不久,记者在杭州多所中学展开调查,发现近九成学生有使用短视频平台的习惯,近一半家长表示孩子或多或少存在沉迷短视频的现象,超半数家长认为短视频成瘾对青少年成长存在严重影响”“如何防止青少年刷屏成瘾?杨群认为,首先应重在预防,温暖的家庭氛围、良好的社会支持、健康的兴趣爱好、积极的情绪应对策略和有节制的手机使用都是防止成瘾的保护性因素。在现实中增加兴趣爱好,提高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丰富课外活动,在课余时间增加知识,这些都能使青少年沉迷短视频的概率大大降低”“短视频容易让人上瘾,但也并非洪水猛兽。家长、学校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让他们在合适的时间、用合适的方式、看优质的短视频,这是更需要我们去关注的”可以概括出答案:青少年存在刷屏成瘾现象;杨群提出避免青少年刷屏成瘾的建议;避免青少年刷屏成瘾的家校做法。
故答案为:青少年存在刷屏成瘾现象;杨群提出避免青少年刷屏成瘾的建议;避免青少年刷屏成瘾的家校做法。
(三)文学作品阅读(共1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风箱:村庄柔软的呼吸
宋长征
①那时候没有电。没有电的乡村并不缺少温暖。
②橘黄的油灯点亮,母亲的身影在昏黄的光影里摇曳。柴草窝,是一个永远的好去处,在外面疯够了,玩累了,循着星光的微茫指引,回家。回到寂静的院落。母亲在厨房里进进出出,炒菜,熬粥。父亲坐在蒲草团上烧火。这是父亲驾轻就熟的活计。瘫了的父亲,左臂不能自由伸展,好在老天有情,还留下一只强健的右臂。把火柴放在膝盖上,右手熟练地点燃麦草。“轰”的一声,灶膛里燃起了熊熊的火光。添柴,抽动风箱,像一个熟练的舵手,驾驶着一艘简陋的帆船,驶向乡村生活的海洋深处。
③或许你没见过风箱。这个笨头笨脑的木制器具,通常安放在不引人注意的角落。从外观上看,像极了一只未上漆的木箱,但是里面空空如也。要说盛放,风箱里从来装着用不完的空气,用不完的风。风箱的里里外外,没有一颗铆钉,全部是乡下最好的木匠六爷手工完成。开榫,镶嵌,薄薄的木板简单拼装在一起,就成了风箱的雏形。当然,一只风箱有如此巨大的肺活量,就有一个宽广的胸怀。一张薄薄的木板,连上一个光滑的拉杆,就能自由抽送。前面是口,是舌,每一次抽拉,小小的盖板便会自由开合,吸入新鲜的空气。后面是鼻,是鼻孔,呼出用过的气体,所以,每一次抽拉风箱,它都会吐出一股小小的风。呼呼,呼呼,鼓动火焰起舞。呼呼,呼呼,把柔软或坚硬的柴草,燃烧得哔哔剥剥。我喜欢如此简单的歌谣,在不变的音符里,父亲气定神闲。薪火相传,是父亲教给我这个词汇的真正含义。在原始的解读里,明白一缕飘摇的火焰接续着乡村的命脉。我也深深知道,当父亲只剩下半个身子时,只能以如此简单的劳作,向母亲做出深深的忏悔。没错,在这个九口之家,母亲的抱怨从来很少,家里家外,默默操持着一家人简陋而沉重的光阴。
④每当母亲看见父亲将风箱抽拉得更费力、频率更快时,母亲说,风箱该绑鸡毛了。暖暖的阳光下,母亲将风箱的挡板卸下来,我才看清作为肺叶的挡板的构造。四四方方的一块木板,周边用棕绳将一羽一羽彩色的鸡毛,缝绑上去。好看当然是好看,每一片翎毛在阳光下泛着美丽的釉彩,随风而动,像是插上了翅膀,就要展翅高飞。但此时的羽毛不过是为了减小挡板与风箱之间的空隙,好让父亲的每一次抽拉更加轻便,而吐出更多空气、更多风。
⑤很多年,我家厨房的灶膛口总是贴着一张酷似杨柳青的年画。母亲说那是灶王爷爷和灶王奶奶。腊月初几,有人敲门,母亲一定会请来一张灶神贴在灶膛口。“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不变的联语,却能让父亲心生更多的宽慰。是啊,一转眼几十年过去了,一个简陋而贫穷的农家院落,子子女女都已长大成人,出息不出息,乡下的父母并不在乎;只要每一个儿女平平安安,仿佛就完成了他们一世的心愿。正月十五送火神,村子里的鞭炮声此起彼伏,家家燃放爆竹,以求今年的灶神依然能让乡村风调雨顺,只求乡下的烟火日月,岁岁平安。
⑥六爷是村子里最好的木匠,六爷制作风箱的手艺很早就像一个上等的技师,炉火纯青。木料,选用的是上好的梧桐木,没有裹节,没有虫蛀,更不要扭七别八的旋木。用大锯剖解的木板,放在屋檐下阴干,用锯末木屑文火慢炖,将木板煨熟。六爷说,这样做好的风箱,即使用上几十年也不会开裂变形。
⑦六爷站在阳光下看风箱的神态很是陶醉。点燃一袋烟,说乡下的日子就像风箱的一呼一吸。急了不成,容易憋气,胸闷气短。太慢了也不行,气若游丝,上气不接下气。只能稳扎稳打,一抽一拉,这呼吸就通畅了,这腔子就敞亮了,这乡下的日子就会红红火火。
⑧一口热粥的温度是如何熬成的?一个乡下少年的筋骨如何能长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蒙蒙的夜色缓缓席卷而来,我仿佛听见岁月深处传来风箱的呱嗒声。吸,自然而从容;呼,将疲惫与沉重,轻轻散入无边的夜色。菜就香了,饭就暖了,五谷杂粮的村庄也便安然了。呼吸柔软,我们曾是乡村的孩子。
(有删改)
16.全文围绕“风箱”展开,写了   、   、六爷手工制作风箱等事件,思路十分清晰。(2分)
17.请你说说第③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18.本文语言含义丰富,请你联系上下文,分析第⑤段中“不变”一词的丰富内涵。(3分)
19.第⑥⑦两段写了六爷的故事,似乎破坏了文章行云流水的思路,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3分)20.简要分析文章以《风箱:村庄柔软的呼吸》为题,有何妙处。(3分)
【答案】16.父亲抽拉风箱烧火;母亲给风箱绑鸡毛
17.这个句子用了“呼呼”“哔哔剥剥”等拟声词和反复、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风箱抽拉和柴草燃烧时发出的连续而匀称的声响,具有音韵美,也写出火焰越来越旺,表现了“我”对这种日常生活的喜爱,烘托出父亲从容淡定的生活态度。
18.①贴在灶膛口的联语不变;②向往吉祥如意的生活的愿望不变;③虽然生活贫穷,父亲身体不好,但子女长大成人、年景风调雨顺、岁岁平安的充满烟火味的平常日子不变;④淳朴的感恩之心不变;⑤对生活的满足感不变。
19.不可以删去。⑥⑦两段写六爷慢工精制风箱,表现他技艺精纯,照应前文“风箱全部是乡下最好的木匠六爷手工完成”;又借六爷的话道出了踏实从容过日子的道理,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20.①“呼吸”一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风箱抽拉时的状态;②暗示了要从容自然、踏实平稳地生活的主题,抒发了作者对乡村的眷恋;③“风箱”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④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读者思考。
【知识点】拟声词;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文章过渡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比喻;拟人;反复
【解析】16.本题考查概括能力。概括题读懂文章内容,根据题目要求在文中找到对应句,简要概括大意即可。另外注意给到的例句是否有格式等要求,如果有,答案要参考例句的格式。
17.本题考查句子的表达效果。赏析画线句,从修辞手法、加点字、描写方法、句式特点、语言风格、结构、五感、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角度入手。注意一个句子,可能不止一个赏析的点,要答全了。
18.本题考查词语含义。含义包括本义及语境义,答题注意结合文章主旨。
1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及作用分析。阅读问能不能删能不能换,肯定不能。注意要删去的部分的作用。作用包括内容上和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就是写了什么内容。结构上就是开头、中间、结尾句的作用。开头:总起全文,引出下文。中间: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结尾:点题、前后照应,总结全文。答题结合文章内容。
20.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标题的作用包括:①是否有比喻义、象征义、双关义;②文章线索;③新颖,吸引读者注意力;④交代文章写作对象;⑤交代文章写作情感等。答题结合文章内容。
【点评】16.概括题在文中找到据,简要概括大意即可。
② 把火柴放在膝盖上,右手熟练地点燃麦草。轰的一声,灶膛里燃起了熊熊的火光。添柴,抽动风箱,像一个熟练的舵手,驾驶着一艘简陋的帆船,驶向乡村生活的海洋深处。可知父亲抽拉风箱烧火
④ 暖暖的阳光下,母亲将风箱的挡板卸下来,我才看清作为肺叶的挡板的构造。四四方方的一块木板,周边用棕绳将一羽一羽彩色的鸡毛,缝绑上去。可知母亲给风箱绑鸡毛
故答案为:父亲抽拉风箱烧火;母亲给风箱绑鸡毛
17.赏析画线句,从修辞手法、加点字、描写方法、句式特点、语言风格、结构、五感、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角度入手。注意一个句子,可能不止一个赏析的点,要答全了。呼呼呼反复出现且是拟声词,哔哔剥剥也是拟声词,这是拉动风箱后火焰燃烧的状态。古董火焰起舞,是拟人。火焰燃烧的声音比作歌谣和音符,表现了作者对日常生活的喜爱。父亲气定神闲是写了父亲悠闲的态度。
故答案为:这个句子用了“呼呼”“哔哔剥剥”等拟声词和反复、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风箱抽拉和柴草燃烧时发出的连续而匀称的声响,具有音韵美,也写出火焰越来越旺,表现了“我”对这种日常生活的喜爱,烘托出父亲从容淡定的生活态度。
18.含义题注意本义及语境义。不变的是什么,在文中找到对应句。
⑤不变的联语。
⑤只要每一个儿女平平安安,仿佛就完成了他们一世的心愿。正月十五送火神,村子里的鞭炮声此起彼伏,家家燃放爆竹,以求今年的灶神依然能让乡村风调雨顺,只求乡下的烟火日月,岁岁平安。日常愿望不变,烟火气的日子没变。
⑧一口热粥的温度是如何熬成的?一个乡下少年的筋骨如何能长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可知感恩父母的心没变。
⑧菜就香了,饭就暖了,五谷杂粮的村庄也便安然了。可知易于满没改变。
可知:向往吉祥如意的生活的愿望不变;虽然生活贫穷,父亲身体不好,但子女长大成人、年景风调雨顺、岁岁平安的充满烟火味的平常日子不变;淳朴的感恩之心不变;对生活的满足感不变。
故答案为:①贴在灶膛口的联语不变;②向往吉祥如意的生活的愿望不变;③虽然生活贫穷,父亲身体不好,但子女长大成人、年景风调雨顺、岁岁平安的充满烟火味的平常日子不变;④淳朴的感恩之心不变;⑤对生活的满足感不变。
19.阅读问能不能删能不能换肯定不能。注意要删去的部分的作用。作用包括内容上和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就是写了什么内容。结构上就是开头、中间、结尾句的作用。开头:总起全文,引出下文。中间: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结尾:点题、前后照应,总结全文。⑥⑦两段是中间段,写了六爷手艺高超,对应第三段“乡下最好的木匠六爷”,也突显主旨“烟火日月,岁岁平安,平安过日子”。
故答案为:不可以删去。⑥⑦两段写六爷慢工精制风箱,表现他技艺精纯,照应前文“风箱全部是乡下最好的木匠六爷手工完成”;又借六爷的话道出了踏实从容过日子的道理,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20.标题的作用包括:①是否有比喻义、象征义、双关义;②文章线索;③新颖,吸引读者注意力;④交代文章写作对象;⑤交代文章写作情感等。 呼吸是人的动作,这里一是把村庄拟人化,二也是对应风箱工作时的样子。吸引人们阅读兴趣。柔软,体现了作者对村庄的感情。本文围绕风箱展开描述。
故答案为:①“呼吸”一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风箱抽拉时的状态;②暗示了要从容自然、踏实平稳地生活的主题,抒发了作者对乡村的眷恋;③“风箱”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④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读者思考。
(四)名著阅读(共8分)
21.语文课代表准备给全班同学推荐一套丛书:“大家小书”。请根据以下介绍,简要概括这套丛书的主要特点。(不超过40个字)
“大家小书”,是一个很俏皮的名称。此所谓“大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书的作者是大家;二、书是写给大家看的,是大家的读物。丛书既有经过时间考验的名家著作的重版,也请一些著名的学者新写了一些学术性和普及性兼备的小书,以满足普通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所谓“小书”者,只是就其篇幅而言,显得小一些罢了。若论学术性则不但不轻,有些倒是相当重。“大家小书”的开本不大,读者可以揣进衣兜里,随时随地掏出来读上几页。在路边等人的时候、在排队买票的时候,在车上、在公园里,都可以读。
“大家小书”的主要特点: 。(3分)
22.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在精力全部耗尽之前,他没有离开过队伍。现在他的身体垮了,不能再坚守阵地,惟有一条路可走进后方医院。他还记得,在华沙附近的激战中,有个战士被子弹射中,从马上摔下来,跌倒在地上。同志们急忙包扎好他的伤口,把他交给救护人员,又继续向前飞奔,追赶敌人去了。这个骑兵连并没有因为失去一个战士而停止前进。为了伟大的事业进行斗争时,就是这样,而且也应该这样。当然,也有例外,他就见过没有双腿的机枪手,坐在机枪车上坚持战斗,他们是使敌人闻风丧胆的勇士,他们的机枪给敌人送去死亡和毁灭。他们凭着钢铁般的意志和百发百中的枪法成为各个团队的骄傲。
(1)自选角度,给选段写一条批注,要求语言简洁流畅。(2分)
(2)概括小说主人公保尔的形象特征及其意义。(3分)
【答案】21.主要特点:内容上,选择著名作家的经典作品和著名学者的学术性和普及性兼备的短篇作品;形式上,文章篇幅小,书本体积小;目的,注重大众化和方便性。
22.(1)【示例1】保尔疾病缠身,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战斗能力,但是他顽强地战胜了自杀的念头,表现了钢铁般的意志。
【示例2】“钢铁般的意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意志”比作“钢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战士们的意志非常坚定。
(2)形象特征:伟大的革命理想,崇高的道德品质,钢铁般的意志,勇于献身的精神。意义:保尔是个革命英雄,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保尔是生命英雄,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意义。
【知识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艺术特色;对作品的体验感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解析】21.本题考查概括能力。根据题目要求,通读全文,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在文中找到对应句,整合语言,简要概括大意即可。
22.(1)本题考查作批注。包括:基础类批注(生字词的读音、生字词的含义)。感受类批注(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给自己的启发和收获)。分析点评类批注(从修辞手法、加点字、描写方法、句式特点、语言风格、结构、五感、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角度赏析句子)。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及意义。人物形象分析从以下角度出发:人物言行举止;旁观者角度;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分析人物对小说主题的意义。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分析概括,尽可能四字词语答题。
【点评】21.概括题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分析归纳即可。
丛书既有经过时间考验的名家著作的重版,也请一些著名的学者新写了一些学术性和普及性兼备的小书,以满足普通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所谓“小书”者,只是就其篇幅而言,显得小一些罢了。开本不大,读者可以揣进衣兜里,随时随地掏出来读上几页。
22.(1)基础类批注(生字词的读音、生字词的含义)。如:他没有离开过队伍。没有,突出他永不言弃的精神,表达对保尔战斗精神和毅力的赞美。
感受类批注(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给自己的启发和收获)。如:读完这段话,对保尔钢铁般意志很是佩服。
分析点评类批注(从修辞手法、加点字、描写方法、句式特点、语言风格、结构、五感、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角度赏析句子)。“钢铁般的意志”,是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战士们的意志非常坚定。
(2)保尔·柯察金出生于乌克兰舍佩托夫卡镇贫穷的铁路工人家庭。12岁时,因得罪神父而被学校开除,并被母亲送往车站食堂当杂役。十月革命爆发后,在布尔什维克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参加苏俄红军,先后当过侦察兵和骑兵。在一次战斗中头部受到重伤,死里逃生后开始投入国家建设,从事共青团和肃反工作。在波耶卡窄轨铁路快要修筑完成时,保尔患上伤寒并引发了肺炎,并被误传死讯。痊愈之后,保尔重回工作岗位并加入联共(布)。由于高强度的工作和久病缠身,保尔最终失去工作能力,被党组织解除工作并住院治疗。到1927年时,保尔已经双目失明、全身瘫痪,他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以笔作为武器,开始新的生活。保尔·柯察金的经历代表了布尔什维克党人不畏艰难、前赴后继、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奋斗精神,伟大的革命理想,崇高的道德品质,钢铁般的意志,勇于献身的精神。展现了一个符合时代呼唤和精神的英雄形象,对青少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表达与写作(共56分)
23.下图是中国低碳产品认证标识,请你对该标识主体图形的构图要素及寓意进行解说,100字左右。(6分)
【答案】示例:图形中心由外围的C状外环和青山、绿水、太阳组成。外围的C状外环是碳元素的化学元素符号,代表低碳产品。而青山、绿水、太阳则代表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整个图形向人们传递了一种通过倡导低碳产品来共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的含义。
【知识点】图表信息;语言连贯;语言简明
【解析】考查图表信息。做本题的时候要注意从整体和局部分别介绍。整体上给人的印象是什么,局部又代表什么什么意义,整个传达的意义如何。整个图形有青山,绿水,太阳代表了美好的环境,边上的C表示低碳,整个表达的意义是低碳创造美好生活。
故答案为:示例:图形中心由外围的C状外环和青山、绿水、太阳组成。外围的C状外环是碳元素的化学元素符号,代表低碳产品。而青山、绿水、太阳则代表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整个图形向人们传递了一种通过倡导低碳产品来共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的含义。
【点评】考查图表信息。做本题的时候要注意从整体和局部分别介绍。整体上给人的印象是什么,局部又代表什么什么意义,整个传达的意义如何。整个图形有青山,绿水,太阳代表了美好的环境,边上的C表示低碳,整个表达的意义是低碳创造美好生活。答案围绕这些进行回答。
24.写作。(50分)
阅读材料,按要求写作。
天下有一人知已,可以不恨。不独人也,物亦有之。如菊以渊明为知已,梅以和靖为知已,竹以子猷为知己,莲以濂溪为知已,石以米带为知已,茶以陆羽为知已,鹏以右军为知已,鼓以称衡为知已……一与之订,千秋不移。
(节选自张潮《幽梦影》,有删改)
张潮在《幽梦影》中列举的“物”以“人”为知己的例子,其实都是“人”以“物”为知己的传奇。想必在你的成长经历中,一定也有自己的人生知己,请以《我以 为知己》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要求:⑴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⑵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⑶不得抄袭。
【答案】范文:
我以古柳为知己
竹楼临溪,古柳荫蔽。自幼时起,那棵古柳就一直站在那里,未曾离开。有多少年少的心事曾被它在黄昏日落听了去,有多少动人的欢欣曾被它铭记在枝丫里,我记不清了,只记得它是伴我走过年少时光的知己。
古柳于我,是子期,是祢衡。儿童时,我也曾躲进那黝黑的树洞,也曾爬上那嶙峋的枝丫。少年时,我也曾傍树临溪轻诵浅吟,也曾听雨观云在树下安憩。我给它讲童话,它便报以一地的翠叶如碧,恍若梦境。我给它念古诗,它便让阳光透过古老的枝丫,仿佛图画。吾之知己,唯古柳矣,解我心意,知我忧喜。
秋风萧瑟的傍晚,那是我记忆里古柳的最后身影。我双目盈着泪坐在它身边,我难以理解人的生死无常,更无法接受奶奶的猝然离世。抱着古柳的枝丫,仿佛那是奶奶哄我入睡时的臂弯;抚着古柳粗糙的树皮,仿佛那是奶奶抚摩我时的手掌。我就这样倚着它,含泪望着天边的余晖。我无声地流着思念的泪水,在古柳的怀抱里安睡,如儿时依偎在奶奶怀里一样。余晖还斜斜地照着,秋风还静静地刮着,我还安稳地睡着。
一觉醒来,古柳的叶子在秋风中上下翻飞狂舞,我身上,那溪上,满是金色的枯叶。我刹那间被这雄奇而静谧的大自然奇景打动了。草木的枯荣是常事,人的生死也是必然。世事茫茫,光阴有限。繁华落尽的沧桑难以诉说,豁然开朗的开阔清明无以言表。老树无言,却用它的方式教诲着我。在一草一木的枯荣之间,在一生一世的转换轮回之间,多少离合在上演。人不过是沧海一粟。
古柳在摇它的叶子,草在结它的种子。人生知己再难觅,古柳读懂我的心。
【知识点】半命题作文
【解析】“我以 为知己”是半命题作文。“我”要求学生采用第一人称行文。“知己”是关键词,根据“知己”一词可以将作文的选材范围缩小到好朋友,青春成长路上陪伴自己的动植物、同学、父母、书、玩具等。需要关注的是:在文章主体部分叙述与知己的交往过程。写作时,在文章开头和结尾一定要先出谁是“我”的知己。通过“知己”一词细分范围后,可以聚焦到陶冶了自己的性情,提升了自己的境界的人或物,围绕这些选材可以降低写作难度。写这种半命题的作文,最好用具体的事例使文章生动具体,切记不要围绕这关键词语空发议论,那样会给人假大空之感。本题适合写记叙、抒情类的文章。注意表达方式的合理运用。
【点评】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的能力。半命题作文写作时,首先要审题准确。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确定写作的内容和范围,不能错误的理解理解题意;其次要立意深刻。为文章确定一个明确,深刻的主题,表达积极向上的思想,传播正能量;再者,要围绕中心选择材料。选材要精确,明了,运用自己熟悉的材料作文,这样才能突出真情实感,表述才能明了,精当。写作时,一定要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要求,突出表现题目的关键词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湖南省长沙市 中考压轴 语文试题(一)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19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归省(xǐng) 晦暗(huì) 烧灼(zhuó) 戛然而止(gā)
B.瞋视(zhēn) 羁绊(jī) 惬意(qiè) 参差不齐(ci)
C.挣脱(zhèng) 撺掇(cuān) 糜子(méi) 蓦然(mò)
D.亢奋(kàng) 战栗(zhàn) 恬静(tián) 浑身解数(jiě)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怠慢 缥渺 蓦然 大彻大悟
B.眼眶 思慕 斡旋 熙熙然
C.晦暗 瞳仁 怅罔 暖融融
D.弥散 燎原 争忪 叹为观止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大雁归来》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珍惜、保护大雁成了眼下的当务之急。
B.城市绿化对于改善空气质量十分重要,它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和氮氧化合物,产生氧气,给炎热的夏季带来清凉。
C.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市政府建设了多个休闲公园,成为市民娱乐的新去处。
D.它们一群一群地喧闹着往收割后的玉米地飞去。
4.下面语段横线处填入四个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雁有合群性,喜集体行动,并且很守纪律,往往排成了行列,在空中一行行地飞过,
①而它们的阵形,又像是写出来的字,所以又称“雁字”。② 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有“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之句。
③苏东坡有诗“雁字一行书绛霄”,而明代唐时升竟有咏“雁字”诗二十四首之多。
④ 好像是军队列阵形一般,故有雁阵之称。
A.④②①③ B.④③②① C.②④①③ D.②①④③
5.诗经文化早已浸透在文人的血脉之中,很多名胜古迹的楹联中都有它的影子。陆天泓的题济南历下亭联“春光大不同,看杨柳依依,抱荷无与青山老;____”,“杨柳依依”出自《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寥寥几字,将大明湖岛上绿柳环合的景象传神地表现了出来。下列选项中作为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 (  )(2分)
上联:春光大不同,看杨柳依依,抱荷无与青山老
下联:
A.风气何其古,闻朗朗诗声,把盏犹吟名士多
B.风气何其古,闻朗朗诗声,把盏犹吟名士赞
C.风气何其古,闻诗声朗朗,把盏犹吟名士多
D.风气何其古,闻诗声朗朗,把盏犹吟名士赞
6.古诗文默写。(4分)
(1)《关雎》中的“   ,   ”两句,将主人公长夜无眠、思绪万千的相思之苦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2)《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孩子神情的句子是:   ,   。
综合性学习(共5分)
材料一:
写字教育在汉字文化圈有着悠久的传统。我国的近邻日本、韩国等都非常重视中小学的写字教育。日本的书道,韩国的书艺,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基础,韩国甚至要把书艺向联合国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韩国的多位前总理曾联名上书现任总统李明博,要求在小学实施汉字教育;日本则要求学生能够认识和2000书写个汉字。
材料二:
A由于学校及家长不重视写字教育,使广大中学生的书写水平有逐年下降的倾向。目前,中国90%以上的中小学生没有书法课,有的中小学虽设书法课,但名存实亡,书法教育基本上已经淡出了中小学教育,多数学生的写字水平越来越差,字迹潦草难认、错字屡出,提笔忘字的情况十分普遍。据某地对几所小学高年级学生写字情况的抽样调查,在被调查的40份试卷中,有6份识别不出答卷学生的名字;10份抽查作文本,其中7本字迹潦草、不整齐。有的学生被抽查时,竟辨认不出自己的笔记本。有网站对中小学是否需要加强写字教育进行投票表决,赞成的人数是100%。
7.画线句A有语病,可修改为: (2分)
8.请用简洁的语文概括你阅读两段材料后得出的结论。(3分)
二、阅读与理解(共45分)
(一)古诗文阅读(共17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江梅①
[唐]杜 甫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树元②同色,江风亦自波。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③。
【注释】①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春,时杜甫旅居江峡,见蜡梅乍开,遂作此诗。②元:同“原”,原本。③巫岫:巫山。岫,山。嗟峨:形容山势高峻。
9.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本诗五、六两句所展现的画面。(2分)
10.本诗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钴鲟潭西小丘记
柳宗元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解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①。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②,负土而 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丘之小不能一亩。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邀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③,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潜潜④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津、镐、鄠、杜⑤,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 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有删改)
【注释】①鱼梁:用石砌成的拦截水流、中开缺口以便捕鱼的猥。②偃蹇:形容石头高耸的姿态。③回巧献技:呈现巧妙的姿态以及景物各自的特点。④潜(yíng)潜:象声词,像水回旋的声音。⑤沣(fāng)、镝(hào)、鄂(hù)、杜;均为古地名,泛指繁华之地。
1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4分)
不 匝 旬 而 得 异 地 者 二 虽 古 好 事 之 士 或 未 能 至 焉 。
1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4分)
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
13.结合《小石潭记》的写作背景,谈谈本文写“弃地”小丘的际遇,寄寓了 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愿望。(4分)
(二)非文学作品阅读(共6分)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前不久,记者在杭州多所中学展开调查,发现近九成学生有使用短视频平台的习惯,近一半家长表示孩子或多或少存在沉迷短视频的现象,超半数家长认为短视频成瘾对青少年成长存在严重影响。对短视频的内容顾虑,家长们主要聚焦在负面网红、恶意炒作等方面。有家长表示,对短视频的沉迷就像“温水煮青蛙”,“网络上啥都有,就怕久而久之,从情绪到学习再到价值观形成,孩子各方面成长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
【材料二】“现在的青少年从小生活在网络环境中,学习、生活的内容和方式都离不开网络。”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主任杨群表示,“短视频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广,想要完全回避并不现实,而且短视频上也有许多健康、正能量的内容。但不管内容健康与否,刷屏成瘾现象都会给青少年的身体、心理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尤其是有些青少年还热衷于模仿短视频中的人物形象、动作,更加影响其健康成长。”如何防止青少年刷屏成瘾?杨群认为,首先应重在预防,温暖的家庭氛围、良好的社会支持、健康的兴趣爱好、积极的情绪应对策略和有节制的手机使用都是防止成瘾的保护性因素。在现实中增加兴趣爱好,提高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丰富课外活动,在课余时间增加知识,这些都能使青少年沉迷短视频的概率大大降低。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
【材料三】 短视频容易让人上瘾,但也并非洪水猛兽。家长、学校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让他们在合适的时间、用合适的方式、看优质的短视频,这是更需要我们去关注的。
小硕是安徽合肥的一名小学生,平时喜欢在网络平台上观看搞笑类和游戏类短视频,而且一看就是个把小时。他的父亲张先生并没有立即没收他的手机,而是默默观察他喜欢观看的内容,并以此为话题与其交流。一说起感兴趣的事,小硕就像打开了话匣子,两人越聊越欢。于是,张先生开始向儿子推荐生活小技巧等有意思、有意义的短视频,并提议一起按照视频里介绍的方法做家务、做手工。“没想到效果特别好,孩子不但不抵触家务劳动,反而在验证了视频里的方法行之有效后,产生了强烈的成就感。”张先生很是自豪。
前不久,河南郑州丽水外国语学校教师南瑞,与班里孩子一起完成了一项课外实践活动——手工制作端午节香包。南瑞用短视频记录了孩子们制作香包的过程,并发到家长群里,受到了孩子和家长们的热烈欢迎。“青春期正是张扬个性的时候,把孩子们从被动的观看者转变为主动的创造者,让他们成为视频的主角,他们的表达欲和表现欲就得到了释放。”南瑞说。
(摘编自《人民日报》)
14.下列对文本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中的调查反映了九成学生有使用短视频平台的习惯。
B.【材料二】中杨群提出在现实中增加兴趣爱好,提高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丰富课外活动,都能使青少年沉迷短视频的概率大大降低。
C.【材料三】中的事例说明“家校合作”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短视频能有效防止刷屏成瘾的现象。
D.三则材料都谈论了青少年刷屏成瘾这一问题。
15.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三则材料的内容。(3分)
(三)文学作品阅读(共14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风箱:村庄柔软的呼吸
宋长征
①那时候没有电。没有电的乡村并不缺少温暖。
②橘黄的油灯点亮,母亲的身影在昏黄的光影里摇曳。柴草窝,是一个永远的好去处,在外面疯够了,玩累了,循着星光的微茫指引,回家。回到寂静的院落。母亲在厨房里进进出出,炒菜,熬粥。父亲坐在蒲草团上烧火。这是父亲驾轻就熟的活计。瘫了的父亲,左臂不能自由伸展,好在老天有情,还留下一只强健的右臂。把火柴放在膝盖上,右手熟练地点燃麦草。“轰”的一声,灶膛里燃起了熊熊的火光。添柴,抽动风箱,像一个熟练的舵手,驾驶着一艘简陋的帆船,驶向乡村生活的海洋深处。
③或许你没见过风箱。这个笨头笨脑的木制器具,通常安放在不引人注意的角落。从外观上看,像极了一只未上漆的木箱,但是里面空空如也。要说盛放,风箱里从来装着用不完的空气,用不完的风。风箱的里里外外,没有一颗铆钉,全部是乡下最好的木匠六爷手工完成。开榫,镶嵌,薄薄的木板简单拼装在一起,就成了风箱的雏形。当然,一只风箱有如此巨大的肺活量,就有一个宽广的胸怀。一张薄薄的木板,连上一个光滑的拉杆,就能自由抽送。前面是口,是舌,每一次抽拉,小小的盖板便会自由开合,吸入新鲜的空气。后面是鼻,是鼻孔,呼出用过的气体,所以,每一次抽拉风箱,它都会吐出一股小小的风。呼呼,呼呼,鼓动火焰起舞。呼呼,呼呼,把柔软或坚硬的柴草,燃烧得哔哔剥剥。我喜欢如此简单的歌谣,在不变的音符里,父亲气定神闲。薪火相传,是父亲教给我这个词汇的真正含义。在原始的解读里,明白一缕飘摇的火焰接续着乡村的命脉。我也深深知道,当父亲只剩下半个身子时,只能以如此简单的劳作,向母亲做出深深的忏悔。没错,在这个九口之家,母亲的抱怨从来很少,家里家外,默默操持着一家人简陋而沉重的光阴。
④每当母亲看见父亲将风箱抽拉得更费力、频率更快时,母亲说,风箱该绑鸡毛了。暖暖的阳光下,母亲将风箱的挡板卸下来,我才看清作为肺叶的挡板的构造。四四方方的一块木板,周边用棕绳将一羽一羽彩色的鸡毛,缝绑上去。好看当然是好看,每一片翎毛在阳光下泛着美丽的釉彩,随风而动,像是插上了翅膀,就要展翅高飞。但此时的羽毛不过是为了减小挡板与风箱之间的空隙,好让父亲的每一次抽拉更加轻便,而吐出更多空气、更多风。
⑤很多年,我家厨房的灶膛口总是贴着一张酷似杨柳青的年画。母亲说那是灶王爷爷和灶王奶奶。腊月初几,有人敲门,母亲一定会请来一张灶神贴在灶膛口。“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不变的联语,却能让父亲心生更多的宽慰。是啊,一转眼几十年过去了,一个简陋而贫穷的农家院落,子子女女都已长大成人,出息不出息,乡下的父母并不在乎;只要每一个儿女平平安安,仿佛就完成了他们一世的心愿。正月十五送火神,村子里的鞭炮声此起彼伏,家家燃放爆竹,以求今年的灶神依然能让乡村风调雨顺,只求乡下的烟火日月,岁岁平安。
⑥六爷是村子里最好的木匠,六爷制作风箱的手艺很早就像一个上等的技师,炉火纯青。木料,选用的是上好的梧桐木,没有裹节,没有虫蛀,更不要扭七别八的旋木。用大锯剖解的木板,放在屋檐下阴干,用锯末木屑文火慢炖,将木板煨熟。六爷说,这样做好的风箱,即使用上几十年也不会开裂变形。
⑦六爷站在阳光下看风箱的神态很是陶醉。点燃一袋烟,说乡下的日子就像风箱的一呼一吸。急了不成,容易憋气,胸闷气短。太慢了也不行,气若游丝,上气不接下气。只能稳扎稳打,一抽一拉,这呼吸就通畅了,这腔子就敞亮了,这乡下的日子就会红红火火。
⑧一口热粥的温度是如何熬成的?一个乡下少年的筋骨如何能长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蒙蒙的夜色缓缓席卷而来,我仿佛听见岁月深处传来风箱的呱嗒声。吸,自然而从容;呼,将疲惫与沉重,轻轻散入无边的夜色。菜就香了,饭就暖了,五谷杂粮的村庄也便安然了。呼吸柔软,我们曾是乡村的孩子。
(有删改)
16.全文围绕“风箱”展开,写了   、   、六爷手工制作风箱等事件,思路十分清晰。(2分)
17.请你说说第③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18.本文语言含义丰富,请你联系上下文,分析第⑤段中“不变”一词的丰富内涵。(3分)
第⑥⑦两段写了六爷的故事,似乎破坏了文章行云流水的思路,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3分)
20.简要分析文章以《风箱:村庄柔软的呼吸》为题,有何妙处。(3分)
(四)名著阅读(共8分)
21.语文课代表准备给全班同学推荐一套丛书:“大家小书”。请根据以下介绍,简要概括这套丛书的主要特点。(不超过40个字)
“大家小书”,是一个很俏皮的名称。此所谓“大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书的作者是大家;二、书是写给大家看的,是大家的读物。丛书既有经过时间考验的名家著作的重版,也请一些著名的学者新写了一些学术性和普及性兼备的小书,以满足普通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所谓“小书”者,只是就其篇幅而言,显得小一些罢了。若论学术性则不但不轻,有些倒是相当重。“大家小书”的开本不大,读者可以揣进衣兜里,随时随地掏出来读上几页。在路边等人的时候、在排队买票的时候,在车上、在公园里,都可以读。
“大家小书”的主要特点: 。(3分)
22.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在精力全部耗尽之前,他没有离开过队伍。现在他的身体垮了,不能再坚守阵地,惟有一条路可走进后方医院。他还记得,在华沙附近的激战中,有个战士被子弹射中,从马上摔下来,跌倒在地上。同志们急忙包扎好他的伤口,把他交给救护人员,又继续向前飞奔,追赶敌人去了。这个骑兵连并没有因为失去一个战士而停止前进。为了伟大的事业进行斗争时,就是这样,而且也应该这样。当然,也有例外,他就见过没有双腿的机枪手,坐在机枪车上坚持战斗,他们是使敌人闻风丧胆的勇士,他们的机枪给敌人送去死亡和毁灭。他们凭着钢铁般的意志和百发百中的枪法成为各个团队的骄傲。
(1)自选角度,给选段写一条批注,要求语言简洁流畅。(2分)
(2)概括小说主人公保尔的形象特征及其意义。(3分)
三、表达与写作(共56分)
23.下图是中国低碳产品认证标识,请你对该标识主体图形的构图要素及寓意进行解说,100字左右。(6分)
24.写作。(50分)
阅读材料,按要求写作。
天下有一人知已,可以不恨。不独人也,物亦有之。如菊以渊明为知已,梅以和靖为知已,竹以子猷为知己,莲以濂溪为知已,石以米带为知已,茶以陆羽为知已,鹏以右军为知已,鼓以称衡为知已……一与之订,千秋不移。
(节选自张潮《幽梦影》,有删改)
张潮在《幽梦影》中列举的“物”以“人”为知己的例子,其实都是“人”以“物”为知己的传奇。想必在你的成长经历中,一定也有自己的人生知己,请以《我以 为知己》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要求:⑴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⑵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⑶不得抄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