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湖北省 中考压轴 语文试题(三)(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湖北省 中考压轴 语文试题(三)(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9.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9 16:32:4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湖北省 中考压轴 语文试题(三)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古诗文名句填写。(共8分,每句1分)
1. 默写。
(1)   ,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2)   ,学诗谩有惊人句。(李清照《渔家傲》)
(3)舂谷持作饭,   。(《乐府诗集·十五从军征》)
(4)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定风波》))
(5)    ,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6)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潼关怀古》)
(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诗人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发出了“   ,   ”的感慨,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答案】(1)不义而富且贵
(2)我报路长嗟日暮
(3)采葵持作羹
(4)何妨吟啸且徐行
(5)欲渡黄河冰塞川
(6)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诗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注意:嗟日暮、采葵、羹、吟啸、欲渡、阙、做了土、侧畔。
故答案为:⑴不义而富且贵
(2)我报路长嗟日暮
(3)采葵持作羹
(4)何妨吟啸且徐行
(5)欲渡黄河冰塞川
(6)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点评】中考中古诗文默写包括一般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前者需要考生结合上下句提示进行回答;后者要结合自己对古诗文的理解和题干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
二、语言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共16分)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富饶(ráo) 勒进(lēi) 迷惘(mǎng)
B.挣脱(zhēng) 簇新(cù) 绯红(fēi)
C.熏黑(xūn) 纤绳(xiàn) 淤滩(yū)
D.隧道(suì) 稻穗(suì) 干瘪(biě)
【答案】D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A. 迷惘(mǎng) ——(wǎng);
B. 挣脱(zhēng) ——(zhèng );
C. 纤绳(xiàn) ——(qiàn);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2019年1月12日,老红军李光在遵义逝世,他的英勇事迹将永远被人们铭记。
B.1月17日,通过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接受采访的发言,使我真切认识到华为作为国产知名品牌的责任与担当。
C.冬季的云南大理无量山漫山遍野盛开着樱花,充满着春天的气息,是一个适合旅游的季节。
D.过去常年被冰雪覆盖的极地已出现绿色苔原,其原因是气温上升、积雪层减少造成的。
【答案】A
【知识点】成分残缺;不合逻辑;重复啰嗦
【解析】 A.正确。
B.有误,缺少主语,可将句中的“通过”或“使”删除。
C.有误,搭配不当,“无量山”不是“季节”,可将句中“冬季的云南大理无量山”调整,”为“云南大理无量山的冬季”。
D.有误,句式杂糅,删去“其原因’或“所造成的”。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做此类提,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破旧 额头 稻穗 路基 B.淤滩 雪莲 黎明 微熏
C.深隧 富饶 身躯 脉络 D.摸索 衣袖 飞天 笑蜗
【答案】A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A项正确,
B项” ”熏 “应改为” 醺 “,微醺: 稍有醉意。
C项“ 隧”应该为“ 邃 ”, 深邃: 1.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的距离大。 2.幽深。 3.精深,深奥。 4.深沉。
D项“ 蜗 ”改为“ 涡 ”笑涡 同“笑窝”,笑窝儿,酒窝儿。
故答案为:A
【点评】 此题考查汉字的字形。做此类题,要注意区分同音异形字,音近形近字的字形。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在第54届世乒赛男子团体决赛中,半决赛淘汰了瑞典队的中国队卷土重来,成功卫冕。
B.在这片劫后重生的土地上,人人各得其所,各展其长,满怀信心地创造幸福美满的生活。
C.充分发挥丝绸之路的纽带作用,可以让历史背景不同的亚欧各国息息相通,共同繁荣。
D.《经典咏流传》以崭新的形式推介古典诗词,对弘扬传统文化具有不容置疑的作用。
【答案】A
【知识点】常见易混成语辨析;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A 卷土重来,原义是人马奔跑时扬起尘土,重新猛扑过来;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含贬义。使用错误。
B 各得其所,原指每个人都能得到满足,后来则表示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了恰当的位置或安排。使用正确
C 息息相通,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使用正确
D 不容置疑,不允许有什么怀疑,表示论证严密,无可怀疑。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使用的判断能力。词语运用往往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所以要结合上下文语境,从词语的色彩、对象、使用范围等角度进行分析和理解。
6.给下列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①回顾那些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等数不清的杰出人物,他们终其一生,孜孜以求,将自己最重要的精神力量,都凝聚在自己的作品中,为人类的精神史建造了一座又一座辉煌的宫殿。
②凡是走进这宫殿,认真观赏这一件件精神产品的人,必然被这光辉所映照,会在这光辉中获得光明与力量。
③读优秀的书,能使我们的精神变得广阔、深邃、博大。
④这宫殿与物质的宫殿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其中的每一件作品,都不是僵死的存在,它们在时间的大幕中,永不休止地散发着精神的光辉。
⑤因为优秀的书,不仅是知识的结晶,更是人类情感与思想的结晶,是人类精神的花朵与果实。
A.③⑤①④② B.③⑤①②④ C.①②④⑤③ D.①④②③⑤
【答案】A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此语段由“书”到“精神宫殿”的逻辑顺序描述的,③引起了话题,可作为第一-句;⑤结合“因为”-词,及语意辨析与上一句衔接最紧密,可作为第二句;①此句由“书”这一-事物,引向“精神宫殿”可作为过渡句理解,是第三句;④②讲了“非物质”的宫殿,可通过其中的“光辉”-词来辨析其先后顺序。
由上分析,可排序为:③⑤①④②。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7. 综合性学习。(6分)
你所在班级举行了以“走近诸葛亮”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1)[对联续写] 请根据下面提供的有关诸葛亮的事迹,续写下联。(2分)
他忠心耿耿,为报知遇恩,为酬托孤意,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巧布八阵图,鞠躬尽瘁,病死五丈原。
上联:忠肝义胆,关云长华容义释曹孟德
下联:   
(2)【思维能力】[观点争鸣] 诸葛亮为了表达对刘氏父子的无限忠诚,以身许国。有的同学认为,诸葛亮的“忠”是一种愚忠,因为后主刘禅实在不是他效忠的好对象。对此你怎么看?(2分)
(3)【语言运用】[精神接力] 诸葛亮为兴复汉室、统一中原而鞠躬尽瘁、无私奉献,堪称大英雄。请你向同学推荐另一位英雄人物,并概述其英雄事迹。(2分)
【答案】(1)鞠躬尽瘁,诸葛亮蜀中诚报刘豫州
(2)我认为诸葛亮不是愚忠。理由:①诸葛亮在辅佐刘氏父子的同时,也是在实现自己兴复汉室、统一中原的人生理想;②辅佐的后主刘禅虽然愚昧,但并不算是彻底的昏君,蜀汉政权也没有被人民所抛弃。
(3)岳飞。国难当头,他挺身而出,以雄才大略支撑起半壁江山,以精忠报国构建起不败神话。铮铮铁骨,浩然正气,赢得一世英名,万世传颂——“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知识点】材料探究;诗歌对联;见解表述;语言连贯;语言简明;名人事迹
【解析】(1)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使用。学生要明确关联词语的意思及用法,要理解句子的意思,把握分句之间的关系,选择正确用法。
(2)本题考查对材料的个性解读能力。首先明确表态,然后阐明理由。
(3)本题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点评】(1)首先根据题干中诸葛亮的事迹可知,下联与“关云长”相对的是“诸葛亮”,然后运用拆合法来对下联。所谓拆合法就是把一句话拆成若干个词语,分别对应,最后把分别对应的词语组合成一句话。“忠肝义胆,关云长华容义释曹孟德”可拆分为“忠肝义胆—关云长—华容—义释—曹孟德”。根据词性相同、平仄相合的原则可对出“鞠躬尽瘁—诸葛亮—蜀中—诚报—刘豫州”。
(2)本题考查对材料的个性解读能力。首先明确表态“诸葛亮不是愚忠”。然后阐明理由:可从刘备的嘱托、诸葛亮的人生理想等方面思考作答。
(3)所选人物是“英雄人物”,概述人物主要事迹可采用“何人何时何地做了何事”的基本模式作答,另外概述事迹过程中可适当对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评价。语言要简洁、流畅。
三、浅层次阅读理解。(共25分)
(一)(7分)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离开桑菲尔德我感到痛苦,我爱桑菲尔德;——我爱它,因为我在那里过着丰富、愉快的生活,至少过了短短的一个时期。我没有受到践踏。我没有被弄得僵化。我没有被埋在低劣的心灵中,没被排斥在同光明、活力、崇高的一切交往之处。我曾经面对面地同我所尊敬的人,同我所喜爱的人——同一个独特、活跃、宽广的心灵交谈过。我已经认识了你,A先生;感到自己非从你这儿被永远拉走不可,真叫我害怕和痛苦。我看到非走不可这个必要性,就像看到非死不可这个必要性一样。”
(选自《简·爱》)
8.《简·爱》的作者是   ,A处的人物是指   。(2分)
9.鲁迅曾评论《儒林外史》“婉而多讽”,是一部“讽刺之书”。请你以书中的严监生为例,结合与他相关的情节,简要说说作品的讽刺意味。(5分)
【答案】8.夏洛蒂·勃朗特;罗切斯特
9.严监生临终之际,因心疼灯里点着的两茎灯草,伸着两个指头就是不肯断气,直到妻子赵氏挑掉一茎灯草,他才烟气。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夸张手法来表现他的极度吝啬,让人读了觉得十分可笑,从而使作品产生了强烈的讽刺意味。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艺术特色
【解析】8.《简·爱》的作者是英国女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A处的人物是指罗切斯特。罗切斯特是小说《简·爱》的男主人公,为桑菲尔德庄园主,拥有财富和强健的体魄。年轻时他受骗娶了疯女人伯莎·梅森。后来认识了家庭女教师简·爱,爱上了她,并向她求婚,但已婚的事实被揭发。由于疯子妻子的疯狂放火而失去一条胳膊和一只眼睛,另一只眼睛也失明了,最后成为简·爱的丈夫。
9.题干要求以书中的严监生为例简要说说《儒林外史》的讽刺意味。严监生原名严大育,字致和,是个胆小有钱的人。对自己十分节约。严监生临终之际,伸着两个指头就是不肯断气,大侄子、二侄子以及奶妈等人都上前猜度解劝,但都没有说中,最后还是赵氏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直到赵氏挑掉一根灯草,他方才点点头,咽了气。这细节说明了严监生对自己的节约。这细节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极著名的一例,它对那些悭吝乡绅的揭露讽刺可谓入木三分,同时也为严监生的性格塑造添上了极传神的一笔。
故答案为:8.夏洛蒂·勃朗特;罗切斯特。
9.严监生临终之际,因心疼灯里点着的两茎灯草,伸着两个指头就是不肯断气,直到妻子赵氏挑掉一茎灯草,他才烟气。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夸张手法来表现他的极度吝啬,让人读了觉得十分可笑,从而使作品产生了强烈的讽刺意味。
【点评】8.本题考查对文学名著文学常识和重要人物的识记能力。阅读名著首先要熟记文学常识,然后阅读时要把握名著内容,主要人物,重点情节,当然对名著中主旨与艺术手法也不能忽视。这些都是中考题经常涉及的考点。
9.本题考查对名著艺术手法的掌握能力,名著的艺术手法和一般文章的表现手法有相通之处,阅读时要利用平时掌握的分析文章表现手法的方法分析名著的艺术手法并要加强记忆与积累。
(二)(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
阮 直
①上海复旦大学附中的16岁高中生武亦姝经过三轮比拼,击败四期擂主《诗刊》编辑彭敏,最终获得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年度总冠军。“颜值与才华齐飞”,武亦姝成了众人崇拜的“才女型偶像”。高达11.6亿的收视人次,也让节目的策划者始料未及。
②为什么本是小众化的中国古典诗词能够以如此大众化的方式脱颖而出?人们都以为当下的民众不再读书,更别说诵读古典诗词了。央视记者在采访一位观众时,他的回答精彩、准确:“诗词是小众的,但在某些家庭、某个人的心灵岛屿里,诗词却是千山万水,是他们的‘主旋律’”。
③每个人成长的历程,都有诗心相伴,都有远方与梦想,这就是所谓的“诗性心灵”。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人性温暖、个体真情、细微感悟、形象表达是能穿越千年的,并与当下任何个体的人生、命运发生勾连,并在个体面对生活的焦躁、困惑时给予他们平静与慰藉。
④生活清贫不会让我们低头,可面对经典我们只能俯首称臣。对文化的敬畏是因为我们内心永远矗立着一个个文化巨匠与大师,他们的生命与智慧,他们的精神与风范是民族精神的典范。65岁只上过四年学的农民王海军,一边摆摊修车,一边和众人“推敲”诗词语句。只要别人改得好,他就请对方喝一瓶啤酒。诗词大会上,他即兴赋诗;节目动情处,他潸然泪下。
⑤诗心的灵感是个体的,而诗意的审美却是共同的,诗歌意境是古今一脉的文化印记,但是当代诗人的许多作品却不能赋予我们这样的精神给养。从50后、60后到00后,他们的心中都储存着若干首古典诗词,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成为了他们共同的文化记忆,使他们形成了一致的审美方式。所以,“中国诗词大会”才能让亿万观众回味那些年背过的唐诗宋词,重温那一份深藏心底的古典韵致。
⑥诗言志,歌咏言。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价值是散文大于小说,诗歌大于散文。古典诗词不仅使中华文明在语言文字上登峰造极,其创造审美的“中国意境”更是中国美学对世界美学的独特贡献。
⑦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纯真质朴,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初心不改;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豪情,到“心远地自偏”的淡然超脱;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大唐豪迈,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自怜……每一个中国人都能从这些隽永、深情的诗词中得到心灵的滋养。
⑧重温古典诗词,不是因为经典在凋敝,也不是为了借古抒怀,而是因为这些经典记载着我们民族特有的人文情怀与精神世界,是我们民族审美方式的独特表达,是华夏子孙心灵永不荒芜的执着追求,是我们走向复兴的精神支撑。
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在评价古典诗词时讲道:我们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和事实,那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依然牢牢地扎根在民间,这就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力的重要来源。
⑩诗歌书写内心,改变需要行动,我们的生活,不仅取决于我们的心态,更有赖于我们的作为。
10.本文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含标点限40个字内)(2分)
11.阅读全文,概括古典诗词对于我们的意义。(含标点限120个字内)(2分)
【答案】10.告诉我们用诗歌书写内心,用行动去改变,去重温古典诗词,增强文化自信。
11.古典诗词与当下任何个体的人生、命运发生勾连,并在个体面对生活的焦躁、困惑时给予他们平静与慰藉;使我们形成了一致的审美方式;让人得到心灵的滋养;是我们走向复兴的精神支撑,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力的重要来源。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思想倾向;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10.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1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点评】1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依据 文章第⑧段“重温古典诗词,不是因为经典在凋敝,也不是为了借古抒怀,而是因为这些经典记载着我们民族特有的人文情怀与精神世界,是我们民族审美方式的独特表达,是华夏子孙心灵永不荒芜的执着追求,是我们走向复兴的精神支撑”可知,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告诉我们:经典传统文化是我们走向复兴的精神支撑,要坚定信念,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力。
故答案为: 告诉我们用诗歌书写内心,用行动去改变,去重温古典诗词,增强文化自信。
1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
依据 “且在个体面对生活的焦躁、困惑时给予他们平静与慰藉”可知“焦躁、困惑时给予平静与慰藉。
依据“诗心的灵感是个体的”“那些脍炙 人口的诗句成为他们共同的文化记忆,使他们形成一致的审美方式”可知“形成个体诗心的灵感、一致的审美方式”。
依据“每一个中国人都能从这些隽永、深情的诗词中得到心灵的滋养”可知“从诗词中得到心灵的滋养”
依据 “我们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和事实,那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依然牢牢地扎根在民间,这就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力的重要来源”可知“这是民族文化自信力的表现、来源”。根据分析概括即可。
故答案为: 古典诗词与当下任何个体的人生、命运发生勾连,并在个体面对生活的焦躁、困惑时给予他们平静与慰藉;使我们形成了一致的审美方式;让人得到心灵的滋养;是我们走向复兴的精神支撑,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力的重要来源。
(三)(14分)
阅读下面的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②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乙】
①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趋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②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资治通鉴《马陵之战》)
12.解释加点的词(2分)
公将鼓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素悍勇而轻齐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13.将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彼竭我盈,故克之。
②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14.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
15.【乙】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可以看出孙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4分)
16.长勺之战和马陵之战取胜的共同原因是什么?(2分)
【答案】12.语气助词,无实义;害怕;平素;到
13.①敌方的勇气已经穷尽了而我方的勇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
②善于作战的人只能因势利导。
14.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
15.写孙子以减灶之法麻痹庞涓而战胜庞涓的故事;有智慧(善用兵)。
16.知己知彼;抓住战机。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1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1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
14.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15.本题是根据具体词句分析人物形象。先要理解具体字词的含义及在文中的作用,再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并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进行概括,找出人物的共同点。
1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分析其含义即可。
参考译文:
【甲】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向下看,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
【乙】孙膑对田忌说:“那魏军向来凶悍勇猛,看不起齐兵,齐军有怯懦的名声,善于指挥作战的将领,就要顺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兵法上说,急行军百里与敌人争利的有可能损失上将军,急行军五十里与敌人争利的只有一半士兵能赶到。命令齐国军队进入魏国境内后先设十万个灶,第二天设五万个灶,又过一天设三万个灶。”庞涓行军三天,非常高兴,说:“我本来就知道齐军怯懦,进入魏国境内三天,士兵已经逃跑了一大半。”于是丢下了他的步兵,只和他轻装精锐的骑兵日夜兼程地追击齐军。
孙膑估计他们的行程,天黑应当赶到马陵。马陵道路狭窄,两旁又多是峻隘险阻,可以埋伏军队。庞涓自知无计可施,败局已定,就拔剑自刎,临死说:“倒成就了这小子的名声!”齐军就乘胜追击,把魏军彻底击溃,俘虏了魏国太子申回国。孙膑也因此名扬天下,后世社会上流传着他的《兵法》。
【点评】12.①句意: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鼓,击鼓。②句意: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糜,倒下。
③句意:向来凶悍勇猛,看不起齐兵。素,向来。
④句意:可以埋伏军队。伏,埋伏。
13.A:其:代词,他们的。B:与:和,同。
C:彼:对方。
D:之:音节助词,不译/助词,的。
故答案为:D
14.①重点词语:彼,代词,指齐军方面。盈,充沛,饱满,这里指士气旺盛。句意:他们的士气已经用尽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②重点词语:善,善于。因,顺着。势,事物发展的趋势。句意:善于指挥作战的将领,就要顺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
15.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这句话的意思为:命令齐国军队进入魏国境内后先设十万个灶,第二天设五万个灶,又过一天设三万个灶。根据意思可断句为: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
16.本题考查比较分析能力。曹刿在“彼竭我盈”之时,下令击鼓进军;在看到敌方“辙乱旗靡”之时,下令追击。孙膑利用“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的心理,利用减灶法,麻痹敌方;利用“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的特点,设置伏兵,抓住时机再次击败对方。由此可见,两场战争的指挥者都善于抓住作战的时机,且都做到了知己知彼。据此作答,意对即可。
四、深层次阅读理解。(共21分)
(一)(8分)
阅读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山坡羊·骊山怀古
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17.画线句子分别从哪两个角度形象地描绘出峰峦高峻的形态和波涛呼啸的气势?(4分)
18.这两首散曲的表现手法有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17.视角和听觉。
18.二者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山坡羊·潼关怀古》把潼关的形胜和潼关的历史巧妙地结合起来,寓情于景,因景生情,以形胜的不变衬托历史的多变,以潼关作历史的见证,揭示出封建统治阶级的争夺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山坡羊·骊山怀古》以荒凉的“草”“树”烘托阿房宫的破败,以此批判封建统治者的奢侈生活。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品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解析】17.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 “聚” 字化静为动,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怒” 字赋于了黄河人的情绪,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潼关的险要。
18.此题考查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鉴赏诗歌,首先要掌握一定的鉴赏知识、专业术语,如表达技巧:象征、用典、烘托、寓情于事、托物言志、以静显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等等,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句做具体的分析,这样才能准确地鉴赏。
【点评】1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18.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方法①揭示手法②结合诗歌分析诗中是如何体现此手法的;③表达效果:结合语句意思、主旨、情感分析这种手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二)(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窑变
余显斌
①他开一爿店,在一弯水边,上写铺名:名瓷之家。各种瓷器,琳琅满目。客人来寻,踏过石桥,转过一片竹林,沿一道逼仄的门进去,眼前一亮,面前柜上摆着罐、杯、壶、瓠等,有的天青色,有的白如银子。还有一种瓷,胎质厚实朴重,黑色质地上流淌着白斑蓝彩,泛着曲幽蓝光,让人眩晕。
②这,就是闻名的鲁山花瓷。
③鲁山花瓷是瓷中名品,百闻难得一见,因此,市场上算稀罕物,可是,他的店里,却也做着鲁山花瓷的生意。
④买家只许看,选准了,他才拿出瓷器让对方细看。在他这买瓷的,尤其是鲁山花瓷的,一般都信任他。因为,他是鲁山花瓷的权威。一尊鲁山花瓷拿来,不要放大镜,他用手一摸,用鼻子一闻,嗯,宋代的,绝对宋代的,瞧这质地,这手感。一查,果然是宋代的。也因此,他的那家店,人来人往,生意很好。
⑤当然,有时买主一个电话,他也会乐呵呵地送货上门,仅限于本市。以他的说法,不为挣钱,只为交友,志同道合嘛。
⑥有人出三万元钱,想买他一个罐。那天,是个春雨天,天青色的烟雨无边无没地下着。他用纸盒__________(A.随手
B.仔细)装了个小小的鲁山花瓷罐,提着,走了出去。
⑦由于路近,他没有打车,走过小巷,出了竹林。这时,一辆三轮车冲了出来,他躲闪不及,手一松,纸盒落地,“哐”的一声全碎了。
⑧三轮车司机傻了眼,跳下来道:“没事吧,大哥?”他火了:“没事?瞧我这罐。”三轮车司机说:“不就一个罐吗?多少钱!”
⑨就在这时,买主打来电话,说三万元已备好,罐怎么还没送来?他将电话让司机听了,三轮车司机顿时结结巴巴道:“三-三万元啊?”他眼一翻:“现在知道不是你家腌菜罐子了吧?”三轮车司机呆了一会儿,一咬牙:“我赔!”他哼了一声:“你有钱吗?算了算了,就当我募捐了,做了善事。”说着,他不想再纠缠下去,转身就走。
⑩回到家,他拿了另外一件青山花瓷瓶,四耳的,黑底白釉,装入一个纸质的盒子,去了买主那儿。三万元钱也就到了手里。
这样的生意,他一天会做几起,所以撞碎鲁山花瓷的事,他也就慢慢忘了。
一个寒风凛冽的冬日清晨,他刚开门,一个人影戳在眼前,抬眼一望,不是别人,正是那个三轮车司机,司机吸溜着鼻子,显然站了一会儿了。看见开门,司机连忙把手里紧紧裹着的蛇皮袋层层打开,抖抖索索捏出几卷钱,一张张地数,整整三万,放在他手中。
司机交了钱,嘘了口气,好像多大一个心事了了。他张张嘴,想说什么,可又没说出来。直看着那人骑上三轮车,哪嘟嘟地走了,一直消失在晨雾中,消失在他视线的尽头。
他拿着钱仍呆呆地站在那儿,心中有股烈焰在燃烧,在蒸腾,在激流澎湃,以至于他虚汗淋漓。因为,只有他知道自己卖出去的鲁山花瓷里,有个别是赝品,是自己手制的。
那天,三轮车司机撞碎的就是一尊赝品。他当时之所以没让赔,一则赝品不值钱,再则怕闹开了被行家发现,看出其中的māo
nì。
鲁山花瓷,是高温下的一种美丽的窑变。
他没想到,一个三轮车司机,竟让自己心中发生了剧烈的窑变,也如鲁山花瓷一样,放射出一片洁净的蓝色。当天,他找到三轮车司机退还了钱。以后,他的“名瓷之家”中,再也没有赝品了。
(有删改)
1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3分)
20.请在第⑥段横线上选词填空,并简述理由。(3分)
21.请具体说说小说在第6段和第12段两处进行环境描写的作用。(3分)
22.第⑩段画线句中的加点词富有语言表现力,请赏析。(4分)
【答案】19.三轮车司机勇于担当,讲求诚信,坚持用三万元赔偿撞碎的鲁山花瓷的行为使原本欺诈顾客挣昧心钱的“他”深受教育,最终退还赔款,并不再售卖赝品。
20.A。理由:“随手”说明“他”对所装的瓷罐并不珍惜,且包裹不严实,为下文罐轻易被摔碎以及揭示瓷罐是个赝品埋下伏笔。
21.第6段对春雨的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相撞事故的发生作了铺垫;对冬季寒冷清晨的描写,更好地表现了三轮车司机的不顾严寒、赔款心切。两段描写综合考虑,体现了三轮车司机筹款不易,时间长,更体现了他的勇于担当,具有诚信的美德.
22.本句多处运用叠词,“紧紧”“层层”“抖抖索索”等,强调了三轮车司机对来之不易的血汗钱的珍惜,更好地凸显了三轮车司机勇于担当品质的可贵。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感受、分析环境描写;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解析】19.从中筛选出符合题意的词语,根据相关语句进行分析概括。三轮车司机勇于担当,讲求诚信,坚持用三万元赔偿撞碎的鲁山花瓷的行为使原本欺诈顾客挣昧心钱的“他”深受教育,最终退还赔款,并不再售卖赝品。
20.“随手”的意思是“顺手;顺便”;“仔细”的意思是“当心;细心”。本题答案 选A。理由:“随手”说明“他”对所装的瓷罐并不珍惜,且包裹不严实,为下文罐轻易被摔碎以及揭示瓷罐是个赝品埋下伏笔。
21.本题答案示例:第⑥段对春雨的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相撞事故的发生作了铺垫;第 段对冬季寒冷清晨的描写,更好地表现了三轮车司机的不顾严寒、赔款心切。两段描写综合考虑,体现了三轮车司机筹款不易,时间长,更体现了他的勇于担当,具有诚信的美德。
2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可用以下格式: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写出了xx,表达了作者xx的情感;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要从词语本义出发探究词语的语境义;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其答题格式为:描写方法+表达效果+表现了/赞美了xx。本题答案示例:本句多处运用叠词,“紧紧”“层层”“抖抖索索”等,强调了三轮车司机对来之不易的血汗钱的珍惜,更好地凸显了三轮车司机勇于担当品质的可贵。
故答案为:19.三轮车司机勇于担当,讲求诚信,坚持用三万元赔偿撞碎的鲁山花瓷的行为使原本欺诈顾客挣昧心钱的“他”深受教育,最终退还赔款,并不再售卖赝品。
20.选A。理由:“随手”说明“他”对所装的瓷罐并不珍惜,且包裹不严实,为下文罐轻易被摔碎以及揭示瓷罐是个赝品埋下伏笔。
21.第⑥段对春雨的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相撞事故的发生作了铺垫;第 段对冬季寒冷清晨的描写,更好地表现了三轮车司机的不顾严寒、赔款心切。两段描写综合考虑,体现了三轮车司机筹款不易,时间长,更体现了他的勇于担当,具有诚信的美德。
22.本句多处运用叠词,“紧紧”“层层”“抖抖索索”等,强调了三轮车司机对来之不易的血汗钱的珍惜,更好地凸显了三轮车司机勇于担当品质的可贵。
【点评】1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情节的概括能力。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章线索;然后按照题干中的内容,确定答题范围,细读相关语段,从中筛选出符合题意的词语,或根据相关语句进行分析概括。
20.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综合考虑分析。
2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这类题型,应先读懂文章内容;再理解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交代故事背景等;最后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答题即可。
22.本题考查学生多角度赏析语言的能力。首先要找准赏析的角度,如修辞、描写方法、写作手法、重点词语等;然后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
五、写作展示。(共50分)
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然后作文。
23.题目一
初中毕业离校前的最后一节课,班主任王老师给她的学生带来三幅画:落花生、向日葵、雁阵。她说:“世间万物都有属于自己的姿态:落花生扎根土地,默默生长,这是质朴宁静的姿态;向日葵心中有光,追逐太阳,这是乐观向上的姿态;大雁万里迁徙,互相辅助,这是团结友爱的姿态。我把我喜欢的‘姿态’分享给大家,老师希望你们在未来的日子里活出自己最美的姿态……”
请以“最美的姿态”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
【答案】略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
【解析】这是一个命题作文,写命题作文的关键在于审题。在审这个作文题目时一定要结合材料内容,材料写了属于“落花生、向日葵、雁阵”的姿态:落花生扎根土地,默默生长,这是质朴宁静的姿态;向日葵心中有光,追逐太阳,这是乐观向上的姿态;大雁万里迁徙,互相辅助,这是团结友爱的姿态。由此可知,这里的姿态不仅仅指人或物外在的举止、神情、气质,更指人或物的品格、精神、情趣、追求等。力求写出人类生活中,尤其是在抗洪抢险,抗震、奥运比赛及日常生活中展示的感人姿态,如地震中一个父亲佝偻着身子,保护自己孩子的姿态就非常的感人。当然,若能找到这些熟悉而动人的内容,文章自然就会非常感人。
【点评】本题考查写作命题作文的能力。写好命题作文要注意以下几点:一:精细审题。一般情况下,审题应做到“瞻前顾后、一字不漏”,明确题目的范围及重点,找准“题眼”。一旦破译了命题作文的“题眼”,就等于找到了打开作文之门的钥匙。二:精深立意。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中心犹如文章的灵魂,必须正确、集中、深刻。三:精心选材。在保证符合命题要求的前提下,要有意识地选择写作的最佳突破口,力争用与众不同的材料,写出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四:精彩表达。表达包括结构和语言两个方面。
24.题目二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①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苟子
②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陶渊明
③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胡居仁
要求:①依据材料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③字迹清晰,卷面整洁。
【答案】【参考例文】
坚持·我赢
望着同学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样子,我也给自己暗暗鼓劲,自言自语地说:“加油!你一定要成为一名运动员。”一年一度的学校田径运动会就要召开了,为此,我班举行了运动员选拔赛。
选拔开始了,有的同学竟情不自禁地打起了冷战,有的却得意扬扬,一副志在必得的样子。看。我和四个同学站在不同的跑道上,双手着地,鞠成“弓”字形。不知怎么回事,我一刻也镇定不下来,心“咚咚”地跳个不停。
“开始!”体育老师高声喊道,我们个个都像离弦的箭飞奔起来。我使出全身的力气,保持着第一的优势。可不一会儿,从我身后传来一阵脚步声,我急忙回头一看,竟然是瘦弱的小A。我想:她瘦得像一阵风就能吹倒,怎么能让她追上我呢?于是我加快步子,把小A远远地甩在了身后。一圈、两圈,哎,看起来不大的操场,跑起来怎么这么难,真是“看花容易绣花难”啊!
跑了一半路程,我的右胸部突然疼痛起来,而且呼吸困难,腿像灌了铅似的。我越跑越慢,越跑越慢,快跑不动了,眼看后面的同学就要追上来了。是放弃还是坚持?我的脑海里出现了奥运会赛场上的伊拉克运动员,他们饱受了战争的痛苦,他们没有一件耀眼的运动服,也没有一双高级的运动鞋,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依然出现在奥运赛场上。我还想起了刘翔哥哥,他的脚受了重伤,可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荣誉,他始终在顽强拼搏……想到这些,我对自己说:“你不能半途而废,你要像刘翔哥哥那样,坚持不懈呀!”我用手按住右胸部,全力以赴,坚持着跑完了全程,并成功入选,成为一名田径运动员。
想起一路的艰辛和现在的荣耀,我激动得流下了眼泪,终于感悟到坚持对于胜利的意义。
因为有一种信念才有了一种坚持,因为有了一种坚持才拥抱了成功。望着镜中的自己,我吐出几个字:“坚持!我赢!”
【知识点】材料作文
【解析】认真阅读这三则材料,可以看出这三则材料都强调恒心、坚持不懈、毅力的重要性,因此写作的时候可以围绕这个立意进行拟题和选材,可以选择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也可以选择自己在报纸、杂志、电视等平台上所看到的事,写作时要把叙事的基础上进行议论,从而起到突出主题,点明主旨的作用。当然也可以写成议论文,首先要有明确的论点,然后再选择古今中外有关的事例进行证明。
【点评】本题考查写材料作文的能力。材料作文一般是指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材料或其他形式的材料,要求写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的作文。写材料作文时,读懂材料是第一步,要把握材料的主要内容。分析材料则是关键性的一环,要发现、挖掘材料的中心句,或关于中心的提示语,找到立意的突破口。在全面理解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可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构思作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湖北省 中考压轴 语文试题(三)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古诗文名句填写。(共8分,每句1分)
1. 默写。
(1)   ,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2)   ,学诗谩有惊人句。(李清照《渔家傲》)
(3)舂谷持作饭,   。(《乐府诗集·十五从军征》)
(4)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定风波》))
(5)    ,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6)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潼关怀古》)
(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诗人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发出了“   ,   ”的感慨,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二、语言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共16分)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富饶(ráo) 勒进(lēi) 迷惘(mǎng)
B.挣脱(zhēng) 簇新(cù) 绯红(fēi)
C.熏黑(xūn) 纤绳(xiàn) 淤滩(yū)
D.隧道(suì) 稻穗(suì) 干瘪(biě)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2019年1月12日,老红军李光在遵义逝世,他的英勇事迹将永远被人们铭记。
B.1月17日,通过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接受采访的发言,使我真切认识到华为作为国产知名品牌的责任与担当。
C.冬季的云南大理无量山漫山遍野盛开着樱花,充满着春天的气息,是一个适合旅游的季节。
D.过去常年被冰雪覆盖的极地已出现绿色苔原,其原因是气温上升、积雪层减少造成的。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破旧 额头 稻穗 路基 B.淤滩 雪莲 黎明 微熏
C.深隧 富饶 身躯 脉络 D.摸索 衣袖 飞天 笑蜗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在第54届世乒赛男子团体决赛中,半决赛淘汰了瑞典队的中国队卷土重来,成功卫冕。
B.在这片劫后重生的土地上,人人各得其所,各展其长,满怀信心地创造幸福美满的生活。
C.充分发挥丝绸之路的纽带作用,可以让历史背景不同的亚欧各国息息相通,共同繁荣。
D.《经典咏流传》以崭新的形式推介古典诗词,对弘扬传统文化具有不容置疑的作用。
6.给下列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①回顾那些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等数不清的杰出人物,他们终其一生,孜孜以求,将自己最重要的精神力量,都凝聚在自己的作品中,为人类的精神史建造了一座又一座辉煌的宫殿。
②凡是走进这宫殿,认真观赏这一件件精神产品的人,必然被这光辉所映照,会在这光辉中获得光明与力量。
③读优秀的书,能使我们的精神变得广阔、深邃、博大。
④这宫殿与物质的宫殿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其中的每一件作品,都不是僵死的存在,它们在时间的大幕中,永不休止地散发着精神的光辉。
⑤因为优秀的书,不仅是知识的结晶,更是人类情感与思想的结晶,是人类精神的花朵与果实。
A.③⑤①④② B.③⑤①②④ C.①②④⑤③ D.①④②③⑤
7. 综合性学习。(6分)
你所在班级举行了以“走近诸葛亮”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1)[对联续写] 请根据下面提供的有关诸葛亮的事迹,续写下联。(2分)
他忠心耿耿,为报知遇恩,为酬托孤意,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巧布八阵图,鞠躬尽瘁,病死五丈原。
上联:忠肝义胆,关云长华容义释曹孟德
下联:   
(2)【思维能力】[观点争鸣] 诸葛亮为了表达对刘氏父子的无限忠诚,以身许国。有的同学认为,诸葛亮的“忠”是一种愚忠,因为后主刘禅实在不是他效忠的好对象。对此你怎么看?(2分)
(3)【语言运用】[精神接力] 诸葛亮为兴复汉室、统一中原而鞠躬尽瘁、无私奉献,堪称大英雄。请你向同学推荐另一位英雄人物,并概述其英雄事迹。(2分)
三、浅层次阅读理解。(共25分)
(一)(7分)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离开桑菲尔德我感到痛苦,我爱桑菲尔德;——我爱它,因为我在那里过着丰富、愉快的生活,至少过了短短的一个时期。我没有受到践踏。我没有被弄得僵化。我没有被埋在低劣的心灵中,没被排斥在同光明、活力、崇高的一切交往之处。我曾经面对面地同我所尊敬的人,同我所喜爱的人——同一个独特、活跃、宽广的心灵交谈过。我已经认识了你,A先生;感到自己非从你这儿被永远拉走不可,真叫我害怕和痛苦。我看到非走不可这个必要性,就像看到非死不可这个必要性一样。”
(选自《简·爱》)
8.《简·爱》的作者是   ,A处的人物是指   。(2分)
9.鲁迅曾评论《儒林外史》“婉而多讽”,是一部“讽刺之书”。请你以书中的严监生为例,结合与他相关的情节,简要说说作品的讽刺意味。(5分)
(二)(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
阮 直
①上海复旦大学附中的16岁高中生武亦姝经过三轮比拼,击败四期擂主《诗刊》编辑彭敏,最终获得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年度总冠军。“颜值与才华齐飞”,武亦姝成了众人崇拜的“才女型偶像”。高达11.6亿的收视人次,也让节目的策划者始料未及。
②为什么本是小众化的中国古典诗词能够以如此大众化的方式脱颖而出?人们都以为当下的民众不再读书,更别说诵读古典诗词了。央视记者在采访一位观众时,他的回答精彩、准确:“诗词是小众的,但在某些家庭、某个人的心灵岛屿里,诗词却是千山万水,是他们的‘主旋律’”。
③每个人成长的历程,都有诗心相伴,都有远方与梦想,这就是所谓的“诗性心灵”。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人性温暖、个体真情、细微感悟、形象表达是能穿越千年的,并与当下任何个体的人生、命运发生勾连,并在个体面对生活的焦躁、困惑时给予他们平静与慰藉。
④生活清贫不会让我们低头,可面对经典我们只能俯首称臣。对文化的敬畏是因为我们内心永远矗立着一个个文化巨匠与大师,他们的生命与智慧,他们的精神与风范是民族精神的典范。65岁只上过四年学的农民王海军,一边摆摊修车,一边和众人“推敲”诗词语句。只要别人改得好,他就请对方喝一瓶啤酒。诗词大会上,他即兴赋诗;节目动情处,他潸然泪下。
⑤诗心的灵感是个体的,而诗意的审美却是共同的,诗歌意境是古今一脉的文化印记,但是当代诗人的许多作品却不能赋予我们这样的精神给养。从50后、60后到00后,他们的心中都储存着若干首古典诗词,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成为了他们共同的文化记忆,使他们形成了一致的审美方式。所以,“中国诗词大会”才能让亿万观众回味那些年背过的唐诗宋词,重温那一份深藏心底的古典韵致。
⑥诗言志,歌咏言。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价值是散文大于小说,诗歌大于散文。古典诗词不仅使中华文明在语言文字上登峰造极,其创造审美的“中国意境”更是中国美学对世界美学的独特贡献。
⑦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纯真质朴,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初心不改;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豪情,到“心远地自偏”的淡然超脱;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大唐豪迈,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自怜……每一个中国人都能从这些隽永、深情的诗词中得到心灵的滋养。
⑧重温古典诗词,不是因为经典在凋敝,也不是为了借古抒怀,而是因为这些经典记载着我们民族特有的人文情怀与精神世界,是我们民族审美方式的独特表达,是华夏子孙心灵永不荒芜的执着追求,是我们走向复兴的精神支撑。
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在评价古典诗词时讲道:我们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和事实,那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依然牢牢地扎根在民间,这就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力的重要来源。
⑩诗歌书写内心,改变需要行动,我们的生活,不仅取决于我们的心态,更有赖于我们的作为。
10.本文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含标点限40个字内)(2分)
11.阅读全文,概括古典诗词对于我们的意义。(含标点限120个字内)(2分)
(三)(14分)
阅读下面的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②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乙】
①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趋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②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资治通鉴《马陵之战》)
12.解释加点的词(2分)
公将鼓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素悍勇而轻齐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13.将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彼竭我盈,故克之。
②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14.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
15.【乙】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可以看出孙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4分)
16.长勺之战和马陵之战取胜的共同原因是什么?(2分)
四、深层次阅读理解。(共21分)
(一)(8分)
阅读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山坡羊·骊山怀古
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17.画线句子分别从哪两个角度形象地描绘出峰峦高峻的形态和波涛呼啸的气势?(4分)
18.这两首散曲的表现手法有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4分)
(二)(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窑变
余显斌
①他开一爿店,在一弯水边,上写铺名:名瓷之家。各种瓷器,琳琅满目。客人来寻,踏过石桥,转过一片竹林,沿一道逼仄的门进去,眼前一亮,面前柜上摆着罐、杯、壶、瓠等,有的天青色,有的白如银子。还有一种瓷,胎质厚实朴重,黑色质地上流淌着白斑蓝彩,泛着曲幽蓝光,让人眩晕。
②这,就是闻名的鲁山花瓷。
③鲁山花瓷是瓷中名品,百闻难得一见,因此,市场上算稀罕物,可是,他的店里,却也做着鲁山花瓷的生意。
④买家只许看,选准了,他才拿出瓷器让对方细看。在他这买瓷的,尤其是鲁山花瓷的,一般都信任他。因为,他是鲁山花瓷的权威。一尊鲁山花瓷拿来,不要放大镜,他用手一摸,用鼻子一闻,嗯,宋代的,绝对宋代的,瞧这质地,这手感。一查,果然是宋代的。也因此,他的那家店,人来人往,生意很好。
⑤当然,有时买主一个电话,他也会乐呵呵地送货上门,仅限于本市。以他的说法,不为挣钱,只为交友,志同道合嘛。
⑥有人出三万元钱,想买他一个罐。那天,是个春雨天,天青色的烟雨无边无没地下着。他用纸盒__________(A.随手
B.仔细)装了个小小的鲁山花瓷罐,提着,走了出去。
⑦由于路近,他没有打车,走过小巷,出了竹林。这时,一辆三轮车冲了出来,他躲闪不及,手一松,纸盒落地,“哐”的一声全碎了。
⑧三轮车司机傻了眼,跳下来道:“没事吧,大哥?”他火了:“没事?瞧我这罐。”三轮车司机说:“不就一个罐吗?多少钱!”
⑨就在这时,买主打来电话,说三万元已备好,罐怎么还没送来?他将电话让司机听了,三轮车司机顿时结结巴巴道:“三-三万元啊?”他眼一翻:“现在知道不是你家腌菜罐子了吧?”三轮车司机呆了一会儿,一咬牙:“我赔!”他哼了一声:“你有钱吗?算了算了,就当我募捐了,做了善事。”说着,他不想再纠缠下去,转身就走。
⑩回到家,他拿了另外一件青山花瓷瓶,四耳的,黑底白釉,装入一个纸质的盒子,去了买主那儿。三万元钱也就到了手里。
这样的生意,他一天会做几起,所以撞碎鲁山花瓷的事,他也就慢慢忘了。
一个寒风凛冽的冬日清晨,他刚开门,一个人影戳在眼前,抬眼一望,不是别人,正是那个三轮车司机,司机吸溜着鼻子,显然站了一会儿了。看见开门,司机连忙把手里紧紧裹着的蛇皮袋层层打开,抖抖索索捏出几卷钱,一张张地数,整整三万,放在他手中。
司机交了钱,嘘了口气,好像多大一个心事了了。他张张嘴,想说什么,可又没说出来。直看着那人骑上三轮车,哪嘟嘟地走了,一直消失在晨雾中,消失在他视线的尽头。
他拿着钱仍呆呆地站在那儿,心中有股烈焰在燃烧,在蒸腾,在激流澎湃,以至于他虚汗淋漓。因为,只有他知道自己卖出去的鲁山花瓷里,有个别是赝品,是自己手制的。
那天,三轮车司机撞碎的就是一尊赝品。他当时之所以没让赔,一则赝品不值钱,再则怕闹开了被行家发现,看出其中的māo
nì。
鲁山花瓷,是高温下的一种美丽的窑变。
他没想到,一个三轮车司机,竟让自己心中发生了剧烈的窑变,也如鲁山花瓷一样,放射出一片洁净的蓝色。当天,他找到三轮车司机退还了钱。以后,他的“名瓷之家”中,再也没有赝品了。
(有删改)
1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3分)
20.请在第⑥段横线上选词填空,并简述理由。(3分)
21.请具体说说小说在第6段和第12段两处进行环境描写的作用。(3分)
22.第⑩段画线句中的加点词富有语言表现力,请赏析。(4分)
五、写作展示。(共50分)
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然后作文。
23.题目一
初中毕业离校前的最后一节课,班主任王老师给她的学生带来三幅画:落花生、向日葵、雁阵。她说:“世间万物都有属于自己的姿态:落花生扎根土地,默默生长,这是质朴宁静的姿态;向日葵心中有光,追逐太阳,这是乐观向上的姿态;大雁万里迁徙,互相辅助,这是团结友爱的姿态。我把我喜欢的‘姿态’分享给大家,老师希望你们在未来的日子里活出自己最美的姿态……”
请以“最美的姿态”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
24.题目二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①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苟子
②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陶渊明
③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胡居仁
要求:①依据材料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③字迹清晰,卷面整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