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中国现代史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单元概览
1
双线模式学考点
2
单元重点随堂练
3
单元概览
历史时序
1949年
1953年
1955年
1956年
1966年
1971年10月
1972年
1979年
2012年9月
2015年
2016年
国防建设
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外交成就
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辽宁舰”交接入列
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箭军
成立五大战区
1955年
召开万隆会议
1960年
“非洲年”
1991年底
苏联解体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求同存异”方针提出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尼克松访华、中日建交
中美建交
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
中国:
世界:
1947年
杜鲁门
主义出台
周恩来参会
周年
50周年
10周年
单元导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取得巨大成就。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为经济、教育、科技等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中国对外关系也掀开了新的篇章,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工作,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双线模式学考点
线1·要素学考点
1
考点
国防和军队建设
2011版课标:通过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阅兵仪式上展出的武器装备,了解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成就。
陆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陆军的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发展成包括步兵、炮兵、装甲兵、防化兵、通信兵等多兵种的现代化部队,武器装备不断更新 海军 组建 (1)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2)新中国成立后,又建立了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
海军 发展 (1)1970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并于1974年装备我国海军。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完成了多次科学试验和对外出访任务 (2)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海军武器装备不断更新换代,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活动范围也逐步扩大 (3)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4)2019年12月17日,我国第一艘国产航母“山东舰”交付海军
“辽宁舰”
【要点】我国海军武器装备不断更新换代,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空军 组建 人民空军是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歼-20战机
【要点】我国自主研发能力提升,军事科技水平提高
发展 (1)20世纪50年代初,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取得了辉煌战绩 (2)1956年,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后来,我国又制造了各种型号的歼击机、轰炸机和强击机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机,空军的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飞跃 导弹部队 组建 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由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2015年更名为火箭军 地位 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 新时代 强军之路 (1)成立五大战区: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构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
(2)组建五大军种: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
发展 趋势 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迅速,实现了由单一军种到诸军兵种合成的转变,武器装备不断向现代化迈进。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意义 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筑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钢铁长城
认识 (1)既是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的体现,也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筑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钢铁长城
(2)要努力实现武器装备的现代化,就必须坚持科技强军战略
2
考点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求同存异”方针
2011版课标:知道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提出 背景 (1)国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争取和平的外部环境,打开外交局面
(2)国际: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实施情况 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提出 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
【要点】接见印度代表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意义 (1)国内: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石,为新中国打开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2)国际: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 “求同存异”方针
时间 1955年 提出会议 万隆会议
万隆会议期间的周恩来
【要点】第一次亚非会议;“求同存异”方针
提出 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作用 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 3
考点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中美建交 中日建交
全方位外交
2011版课标: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
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时间 1971年10月
原因 (1)国内: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并为恢复合法席位长期努力;②中国正确的外交政策
(2)国际:①美国霸权地位削弱;②大批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打破了少数国家操纵国际事务的局面,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概况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意义 (1)对中国: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②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得到进一步提高和扩大
(2)对联合国: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使联合国具有了普遍性和权威性
2. 中美建交
原因 (1)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和国际地位提高;中苏关系恶化 (2)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改善中美关系对美国有利 史实 初步接触 1971年,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正式访问中国。“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轰动了世界
史实 走向正常化三大步 (1)第一步: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 (2)第二步: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3)第三步: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建交)。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毛泽东会见美国
总统尼克松
【要点】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影响 (1)对中国: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对美国:改善了美国在美苏争霸中的不利局面 (3)对中美双方:结束了长期的对峙,开始了两国关系的新阶段,有利于两国在经济、贸易等方面的交流与发展 (4)对世界:改变了国际战略格局,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重大意义 3. 中日建交
史实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影响 (1)对中日双方: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中日建交),揭开了中日关系史上的新篇章
(2)对亚洲:有利于促进亚洲的和平与发展
(3)对中国: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4. 全方位外交
外交政策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外交策略 (1)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
(2)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
(4)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
外交布局 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外交成果 (1)截至2019年9月,中国已与世界上180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
(2)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G20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
影响 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单元重点随堂练
核心速填夯基础
1. 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立的第一支海军部队是:____________。
2. 1966年组建的第二炮兵部队在2015年更名为:________。
3. 1953年底,周恩来首次提出的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是:____________
_____。
4.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方针是:________________。
5. 1971年10月,中国外交上取得的重大胜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华东军区海军
火箭军
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
“求同存异”方针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