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贵州省 中考压轴 语文试题(一)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书写水平(5分)
请用楷体字答题,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此项根据作文的书写水平计分。(5分)
二、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20分)
在各拉丹东以东几公里外有牛粪可捡的草坝子上,我们搭起牛毛帐篷。安托师傅他们从崖底冰河里背回大冰块,我们喝上了长江源头的水。海拔接近六千米,力大如牛的安托师傅做起活来也不免气喘吁吁。他说自己是海拔低些的聂荣县人,所以不很适应。我就更不在话下了。此刻倒霉迹象接踵而至,频频小震酝酿着某一两次大地震:手背生起冻疮,肩背脖颈疼痛得不敢活动,连夜高烧,不思饮食……活动时只能以极轻极慢动作进行,犹如霹雳舞的"太空步"。
1.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2分)
草坝子: 接踵而至:
2.请从以下句子中选出内容积极向上的一副对联并按上下联填序号。(4分)
①香山香水香花香果迎香港 ②长江滚滚浪花淘尽千秋功罪
③长城长江长歌长舞乘长风 ④大漠茫茫明月照空万古恨愁
上联: 下联:
【答案】1.平坦的草地;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
2.①;③
【知识点】词义理解;诗歌对联;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解析】1.本题考查词语含义。日常注意积累,掌握词语含义及其用法,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2.本题考查对联。注意对联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当;平仄和谐(上下联平仄相反或者平仄交替);结构相衬(语法结构一致);节奏相应(停顿的地方一致);内容相关(上下联内容相关)。注意上联最后一个字读音三四声,下联最后一个字读音一二声。
【点评】1.草坝子 cǎo bà zǐ 平坦的草地
接踵而至: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人接连而来或事情持续发生。
故答案为:平坦的草地;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
2.对联注意要求。②“千秋”和④“万古”相对,内容消极,排除。注意上联最后一个字读音三四声,①为上联,下联最后一个字读音一二声,③为下联。
故答案为:①、③
3.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10分)
(1) ,胡为乎中露 (《诗经·式微》)
(2)气蒸云梦泽,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万籁此都寂,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此地一为别, 。(李白《送友人》)
(5)兼葭采采, 。所谓伊人, 。(《诗经·蒹葭》)
(6)白居易《卖炭翁》中描写卖炭老人矛盾复杂心理的句子是: , 。
(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王勃劝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那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的句子是: , 。
【答案】(1)微君之故
(2)波撼岳阳城
(3)但余钟磬音
(4)孤蓬万里征
(5)白露未已;在水之涘
(6)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7)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庄子,名周,春秋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B.《礼记》,儒家经典之一,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由孔子及其弟子辑录而成。
C.《记承天寺夜游《小石潭记《马说》的作者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D.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石壕吏》和《卖炭翁》均为安史之乱时期的名作。
【答案】C
【知识点】其他常识;马说;石壕吏;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卖炭翁;作家作品
三、阅读能力(共15道小题,50分)
(一)整本书阅读(6分)
5.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1)这段激动人心、被千千万万青年人引以为座右铭的文字,是出自苏联作家 之手,这是书中主人公 对生命的诠释。(2分)
(2)某校文学社团决定举办“读名著谈感受”的系列活动。其活动之一就是围绕上面这一小说主人公的名言召开一个题为“生命的价值”的小型研讨会。请你为主持人拟一段研讨会的开场白。(不少于 40 字)(2分)
(3)你如何理解题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含义?(2分)
【答案】(1)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保尔·柯察金
(2)示例:同学们,一个人的生命应该怎样度过呢?是平平庸庸,还是轰轰烈烈?是苟且偷生,还是大有作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保尔曾经有过响亮的回答!同学们,相信你一定认真地思考过这个问题,那你的答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举办“读名著谈感受”的研讨会,请大家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吧!
(3)钢是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而成的。只有这样它才能坚硬,什么都不惧怕。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这样的斗争中、在艰苦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在生活面前不颓废。
【知识点】语言得体;文章标题及其作用;作品的综合评价;对作品的体验感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解析】(1)这是八年级下学期要求掌握的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及相关知识点,注意名著作者、体裁、人物、事件等内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让人们看到他身上集中体现了精神风貌和特征。
(2)开场白其实就是考查语言表达能力,根据题目要求,围绕名言”人生应该如何度过“与主题“生命的价值”展开描述,语言通顺,逻辑清晰,符合字数要求即可。比如思考人生要如何度过,保尔给出过答案,让我们走进保尔,一起谈谈吧。
(3)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先指现实中钢铁如何炼成,经过水与火的铸造而成。钢铁又指人,人又如何成长。
故答案为:⑴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保尔·柯察金
⑵ 同学们,一个人的生命应该怎样度过呢?是平平庸庸,还是轰轰烈烈?是苟且偷生,还是大有作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保尔曾经有过响亮的回答!同学们,相信你一定认真地思考过这个问题,那你的答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举办“读名著谈感受”的研讨会,请大家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吧!
⑶ 钢是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而成的。只有这样它才能坚硬,什么都不惧怕。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这样的斗争中、在艰苦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在生活面前不颓废。
【点评】⑴本题考查名著常识。注意名著作者、体裁、人物、绰号、事件等内容。
⑵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围绕活动主题“生命的价值”展开,语言通顺,逻辑清晰,符合字数要求等。
⑶本题考查标题含义。含义包括本义和语境义,答题要答出主旨情感。
(二)现代文阅读
丽江秋韵
①两汉和李唐帝国浩浩的商队,沿河西走廊出嘉峪关,经喀什西向藩邦展示东方大国风情的时候,在西南的苍茫群山中也跋涉着一支马队,出蜀中、云南,穿高原雪山,远涉印度。一路烟雨风霜,一路凄迷坎坷,茶马古道在赶马汉子的苍凉歌声中蜿蜒。
②丽江——一个清秀的地名,却承载了厚重的历史,目睹了马帮汉子的别离辛酸。走近丽江,只为聆听一曲幽幽的古歌……
③在丽江古镇五花石铺就的街道上,秋风中似乎混杂着嗒嗒的蹄音、车轮的辘辘声、马帮汉子晦涩的俚语,商户的叫卖声依然热闹,车轮印就的石板依旧平坦,老字号的商铺牌匾悬挂故然,村头的水车似在等候,依门的胖金花似在守望……一切的一切静候着远去马队归来的音讯。让脚步再轻些,再轻些,我们怎忍心踏碎古老的梦境,又怎忍心风中的韵律远去无寻?
④丽江,古老茶马故道上的一个驿站,曾经以为[A]沧桑是它的面颊,风尘是它的气息,幽怨是它的魂魄,凄怆是它的气韵。有谁能想到秋日的丽江如纳西少女,眉清目秀,灵毓脱俗,亦歌亦舞,亦诗亦画。
⑤“高原姑苏”,街面是美丽的五花石,有街多有河,有河自多桥。户户杨柳依依,家家小桥流水。不同的是桥和河更小巧玲珑,河中也少了泊船。灰瓦白墙,木柱画廊,家家店铺里都有琳琅满目且风味浓郁的民族手工艺品、服饰。茶馆内偶尔有一把胡琴的乐音从柳丝间飞出,铮铮成韵。
⑥丽江的故事缠绵中也有风趣。因为旧时的首领姓木,于是便从不建城墙,以避木被口围而成“困”。当地人多姓“和”,传为纳西族戴帽背筐,就在首领的“木”上也加帽(一撇)加筐(一口)而成姓。纳西族传统男主内,女主外,一些工艺画和布偶用帽子区别性别,戴帽的是女性,因为她们要在太阳下劳作。男人们却在家琴棋书画,当然远行经商也要男人去远涉异国他乡。他们的琴声便也飘荡在行道上,流淌在亲人的睡梦中。
⑦像一切驿路客栈,丽江从来就没少了酒。[B]当一串串大红灯笼染红河水的时候,丽江像烛光里的新娘。在纳西姑娘和小伙儿的对歌声中,酒香也开始在古城中弥漫开来,烈性的白酒,香醇的红酒,还有啤酒。[C]觥筹交错中,亲情、友情、爱情,在古城中演绎着悲欢离合的故事。纳西族也喜欢用歌声述说心中的坚毅和志向。
⑧丽江城内的河水来自雪山,晴朗的日子,站在古城的高处放眼望去,玉龙雪山就在眼前,于是古镇口便建起了“嵌雪楼”。坐在“嵌雪楼”的茶室,注目墙上的牛头,抚摸手边的木栏,听着窗外飞檐铃铛的清音,难道这不就是丽江秋韵吗?
(有删改)
6.结合文章内容,谈谈第③段中加点的“古老的梦境”在文中的含义。(3分)
7.第③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省略号,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其作用。(3分)
8.通读全文,说说第⑦段中[C]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9.请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从内容和表现方法方面对其作简要赏析。(4分)
10.第⑧段以“难道这不就是丽江秋韵吗?”收束全文,有何作用?(4分)
【答案】6.“古老的梦境”指丽江古老的印记,也指丽江带给人们的一种和谐、宁静、古老的文化和历史的记忆。
7.①表示丽江带给人们的回忆数不胜数,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内容上的省略);② 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使之产生美好的联想。
8.表达了对丽江的喜爱与赞美,赞美了丽江人民的坚毅品质,同时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9.(示例 1)[A]句用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了丽江的历史古韵,增强了气势,表达了强烈的赞美之情。(示例 2)[B]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将丽江比作新娘,表达了对丽江的喜爱。
10.“丽江秋韵”总结全文,点明了中心,升华了主旨,照应了题目,并用反问语气表达了作者对丽江的强烈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知识点】省略号;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文章结尾及其作用;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6.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点内容含义的能力。理解时一般要联系文章内容,从上下文中寻找答案。
7.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平时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8.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时,需根据文章内容以及主旨思想作答。
9.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10.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分析句段的作用需要关注两点:一是句段所处的位置来分析。二是从句子的表达内容来分析。
【点评】6.“古老的梦境”承接前面的描写,从“丽江古镇五花石铺就的街道”“嗒嗒的蹄音”“车轮的辘辘声”“晦涩的俚语”“叫卖声”“车轮印就的石板”“老字号的商铺牌匾”“村头的水车”“依门的胖金花”等内容可以看出,“古老的梦境”指丽江古老的印记,指丽江带给人们的一种和谐、宁静、古老的文化和历史记忆。
故答案为: “古老的梦境”指丽江古老的印记,也指丽江带给人们的一种和谐、宁静、古老的文化和历史的记忆。
7.本题考查省略号的作用。省略号,一般表示语段中某些内容的省略及意义的断续。结合文章内容可知,丽江带给人们的回忆太多,在此不能一一列举,故用省略号表示;同时,省略号用在列举的事物之后可以调动读者的联想,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故答案为: ①表示丽江带给人们的回忆数不胜数,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内容上的省略);② 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使之产生美好的联想。
8.本题考查分析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分析时,首先要理解其内容,然后结合全文分析其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从全文来看,作者借这篇文章表达了对丽江的喜爱、赞美和向往。第⑦段的[C]句写了丽江的酒中包含着悲欢离合的故事,纳西族的歌声传达出了人们的坚毅和志向。作者借酒和歌声表达了对丽江的喜爱之情、对丽江人民的赞美之情和对丽江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故答案为: 表达了对丽江的喜爱与赞美,赞美了丽江人民的坚毅品质,同时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9.本题考查赏析语句的能力。题干给出了答题提示,即“从内容和表现方法方面”赏析。故作答时可先选择自己把握最大的一句。然后从这两个方面作答:如果选择[A]句,可从其使用的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入手;如果选择[B]句,可从其使用的比喻的修辞手法入手。最后结合语境分析相应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即可。
故答案为: (示例 1)[A]句用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了丽江的历史古韵,增强了气势,表达了强烈的赞美之情。(示例 2)[B]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将丽江比作新娘,表达了对丽江的喜爱。
10.本题考查文章结尾的作用。解答这类题可从内容、结构、感情等方面来分析。从内容来看,这句话运用反问的句式作结,能引起人们对“丽江秋韵”的思考;从结构来看,位于结尾,总结全文,有点明中心、升华主旨的作用,同时照应了文章的题目;从感情来看,这一反问句强化了作者对丽江的喜爱之情。
故答案为: “丽江秋韵”总结全文,点明了中心,升华了主旨,照应了题目,并用反问语气表达了作者对丽江的强烈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小 满
小满节气,在每年 5 月 20 日至 22 日之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2020 年小满交节时刻为 5 月 20 日 21 时 48 分。
寒来暑往是气候,鸟语花香是物候。小满是一个表征物候的节气。其关注点不在气,而在物。古书称“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这时,北方冬小麦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还没有完全成熟,所以叫“小满”。小满是最“接地气”的节气。
农谚有“小满小满,麦粒渐满”的说法。小麦度过一冬的休眠期后,经过返青拔节、抽穗开花,亟须熏风,虽然仍是一片青绿,但有着一股蓄势待发的劲头。麦穗已经抽齐,麦粒鼓着腮帮一般,泛出一层透明的绿色。等到这晶莹的嫩绿变为黄绿,麦子也即将成熟了。农谚又云“小满未满,还有危险”。小麦成长的最后阶段——灌浆期十分关键,籽粒才刚刚盈实,若碰到气象灾害或病虫害,麦粒未经过充分的乳熟期,小麦的品质便会大打折扣。
在南方地区,小满还有“小满小满,江河渐满”的说法,反映了这时南方降雨增多的气候特点。确实,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渐次进入夏季,雨量越来越大,江河的水位也逐渐上涨。此时,南方的早稻早已抽穗,农人除了给早稻增肥,还要忙着栽插中稻。“秧奔小满谷奔秋”,小满正是适宜水稻栽插的季节。农人将培育好的秧苗按间隔,齐整地栽插在地里。若是高度机械化的地区,就采取机器种植了。但最重要的是“水”。若小满时雨水不丰,稻田田坎干裂,就无法栽插水稻;若雨水过丰,栽插好的稻苗便禁不住大雨的袭击,秧苗轻则东倒西歪,重则被雨滴打伤。南方的小满节气,充满了对水的期许。
小满,是麦子的秋,是水稻的夏。
按中国传统科学理论,“四月”既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节,也是最潮湿闷热的时节。这时万物生长最为繁茂,人体的新陈代谢也最旺盛。正因如此,人体在小满时消耗的营养物质最多,所以需要及时补充,才能使五脏六腑乃至身体不至于有所伤耗。这时,可以多吃一些清热、暖胃、温补的食品。因为空气潮湿,小满节气也是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的高发期,人们要预防湿邪入侵,多吃一些有化湿通淤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等,忌食辛辣甘肥、生湿助湿的食物。
(有改动)
11.本文围绕“小满”这一节气,说明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3分)
12.文章多处引用农谚进行说明,请概括说说这样写的作用。(3分)
13.科学性是说明文的生命。请结合下面语句中的加点内容进行简要分析。(4分)
①2020 年小满交节时刻为 5月20日21时48分。
②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渐次进入夏季,雨量越来越大,江河的水位也逐渐上涨。
【答案】11.①小满的时间;②小满的含义;③小满时农作物的生长特点;④小满时的气候特点;⑤人们在饮食方面的注意事项。
12.使用引用的说明方法,多处引用农谚说明了小满节气的含义和农作物生长的特点,生动形象,有说服力。
13.①准确地说明了 2020 年小满节气到来的时间。
②“渐次”意思是“渐渐”。表明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渐渐进入夏季,体现了说眀文语言的准确性。
【知识点】说明文语言分析;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语言特点;引材料;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
1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时首先要浏览材料,明确材料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语句)中的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步骤是:先要读,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然后再定,就是锁定答题范围,最后组织语言进行表述,一般用主谓句:什么(谁)+怎么样(是什么),如果有主题句直接引用也可。
12.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引用的理解与分析。文章运用引用,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简洁精炼,含蓄典雅,有利于作者表情达意,有助于说理抒情,又可增加文采,增强表现力。在写作方面,引用俗语能够设置悬念,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引用俗语,让别人读起来,觉得文章写得比较有文采,给别人阅读文章带来不少的吸引力;在文章中间,引用俗语,让读者在阅读的时候,能够比较容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虽然,并不能百分之百把握文章的内容,但是,对于把握文章内容至少是很有帮助的。
13.本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特点的理解与掌握。说明文语言最基本的特点是准确,准确严密一般指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成都、性质等的限制性词,在表述时准确无误,体现说明的科学性。
【点评】11.本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段引出说明对象,说明小满节气的具体时间;第二段至第六段介绍小满节气的含义和麦子、水稻等农作物的生长特点;第七段重点说明小满时节易引发的疾病和人们在饮食方面应注意的事项。
故答案为: ①小满的时间;②小满的含义;③小满时农作物的生长特点;④小满时的气候特点;⑤人们在饮食方面的注意事项。
12.作者在文中引用农谚,是使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小满小满,麦粒渐满”“小满未满,还有危险”“秧奔小满谷奔秋”,以不同的农谚表现小满时农作物的生长特点;引用“小满小满,江河渐满”,说明了小满节气的气候特征。同时也反映了小满节气的含义。这样写,生动形象,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故答案为: 使用引用的说明方法,多处引用农谚说明了小满节气的含义和农作物生长的特点,生动形象,有说服力。
13.①句的时间精确到分,既表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又告诉读者 2020 年小满节气到来的具体时间。②句中的“渐次”意为“渐渐”,句子的意思是说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渐渐地进入夏季,这样更符合实际,因为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变化有一定差异,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故答案为: ①准确地说明了 2020 年小满节气到来的时间。②“渐次”意思是“渐渐”。表明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渐渐进入夏季,体现了说眀文语言的准确性。
(三)古代诗文阅读
娄公盛德
(娄)师德长八尺,方口博唇,深沉有度量。人有忤己,辄逊以自免,不见容色。尝与李昭德偕行,师德素丰硕不能遽①步昭德迟之,恚曰:“为田舍子②所留!”师德笑曰:“吾不田舍,复在何人?”其弟守代州,辞之官,教之耐事。弟曰:“人有唾面,洁之乃已。”师德曰:“未也。洁之,是违其怒,正使自干耳!”
狄仁杰未辅政,师德荐之。及同列,数挤令外使。武后觉,问仁杰 曰:“师德贤乎?”对曰:“为将谨守,贤则不知也。”又问:“知人乎?”对曰: “臣尝同僚,未闻其知人也。”后曰:“朕用卿,师德荐也,诚知人矣。”出其 奏。仁杰惭,已而叹曰:“娄公盛德,我为所容乃不知,吾不逮③远矣。”
(节选自《新唐书·娄师德传》)
【注释】①遽(jù): 急。②田舍子,即乡巴佬。③逮,及。
1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尝与李昭德偕行 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
B.及同列 及郡下(《桃花源记》)
C.数挤令外使使老有所终(《大道之行也》)
D.诚知人矣 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1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其弟守代州
A.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
B.其人视端容寂(《核舟记》)
C.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北冥有鱼》)
D.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河中石兽》)
16.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娄公盛德,我为所容乃不知,吾不逮远矣!
17.文章主要写了关于娄师德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3分)
【答案】14.A
15.D
16.娄公有高尚的德行,我被他包容却不知道,我不及他太远了!
17.娄师德笑对李昭德的嘲讽;娄师德教导将要赴任的弟弟,遇事要忍耐;娄师德向武则天举荐狄仁杰。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14.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与掌握。文言词语有诗词和虚词,实词有古今异义、活用、通假、一词多义。还要记住常见文言虚词的各种用法和意义。词语的意义与语境关系密切,做这类题,首先要明白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结合具体语境来推断词语的意义。
15.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其“的用法的理解与掌握。其:副词,表推测,可译为“大概、或许”;表加强语气;表选择;表反问语气;代词,代第三人称;代第一人称;指示代词,这;平时学习时要善于归纳整理。
16.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文言句子的翻译要求是“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当然也须关注古今异义,翻译句子时一定要用古义而不是今义。
17.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与概括。一般步骤是一审题,明确答题方向,二根据题干要求提示定位,锁定答题范围,三整理答案,列出序号,规范作答,最后还须根据题干赋分进行验证。概括时可以摘录文中的总起句或过渡句、重点句等,也可要素归纳,关注事件地点人物事件,还可段意合并或自行概括。
【参考译文】
娄师德身长八尺,方形嘴,嘴唇很宽大。(他)性情稳重,很有度量,有人触犯了他,(他)就谦虚退让来自我避免,不在脸上露出恼怒的神色。(他)曾经与李昭德一起走路,娄师德向来长得肥胖,不能快步走,李昭德认为他太慢,生气地说:“被乡巴佬所拖累。”娄师德笑着说:“我不做乡巴佬,又有谁做呢?”娄师德的弟弟被朝廷派去守代州,在上任前向他辞行,(他)教导弟弟遇事要忍耐。他弟弟说:“有人把痰吐在我脸上,我自己把它擦干净就行了。”娄师德说:“还不行。你自己把它擦干净,是想躲开别人的怒气,应该让它自己干了。”
狄仁杰未当宰相之前,娄师德(曾在武则天面前)推荐他,等到同朝为官的时候,(狄仁杰)多次排挤(他)使(他)到外地出使。武则天察觉此事后,便问狄仁杰说:“娄师德是个贤能的人吗?”(狄仁杰)回答说:“作为大将谨慎守职,贤能与否就不知道了。”(武则天)又问:“你知道他是个‘知人’的人吗?”(狄仁杰)回答说:“我与他曾经是同僚,没有听说他‘知人’。”武则天又说:“我重用你,是娄师德推荐的,(他)确实是个‘知人’的人。”(武则天)拿出娄师德(推荐狄仁杰)的奏章(让狄仁杰观看),狄仁杰(看后)十分惭愧,过了一会儿叹息道:“娄公有高尚的德行,我被他包容却不知道,我不及他太远了!”
【点评】14.A根据“尝贻余核舟一”中的“尝”是曾经的意思,推知“尝与李昭德偕行”德意思就是曾经和李昭德一起行走,故两个“尝”意思一样;B及同列等到同朝为官的时候,及郡下:到了郡县;C数挤令外使:(狄仁杰)多次排挤(他)使(他)到外地出使,让老者有所终了;D诚知人矣:(他)确实是个“知人”的人,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
故答案为:A
15.例句的其是代词,他的,A,句意:说的就是这个吧?表猜测语气;B,句意:那人视线端正面容安静,代词,那;C,句意:它的辽阔高远是没有尽头的吧?加强揣测语气;D,句意:按照他的话,果然在几里之外找到了石狮子。代词,他的
故答案为:D
16.盛:大;为:被;乃:竟然;逮:及,赶得上;
故答案为: 娄公有高尚的德行,我被他包容却不知道,我不及他太远了!
17.第一段写了两件事,第一件:娄师德笑对李昭德杵他为乡巴佬;第二件,弟弟做官之前辞行,娄师德教弟弟要学会忍耐;第二段,写娄师德举荐了狄仁杰,狄仁杰却多次排挤他。
故答案为:
娄师德笑对李昭德的嘲讽;娄师德教导将要赴任的弟弟,遇事要忍耐;娄师德向武则天举荐狄仁杰。
卜算子·咏梅
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摊破浣溪沙①
李清照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②,大鲜明③。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注释】①这是一首咏桂花的词。②彦辅:晋代名士乐广的字。③大鲜明:一作“太鲜明”。
《晋书·刘傀传》载刘讷语:“王爽甫太鲜明,乐彦辅我所敬。”王爽甫,即王衍,西晋重臣。
18.《卜算子·咏梅》下阕的最后两句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并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3分)
19.请分析《摊破浣溪沙》下阕中写“梅”和“丁香”的作用。(3分)
【答案】18.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词人以饱经磨难,却仍然芳香大地的梅花自喻,表达了自己虽历经艰辛,但绝不会同流合污,仍会坚守高尚节操的决心。
19.词人分别用梅的“俗”、丁香的“粗”与桂花的清雅不俗进行对比,表达了词人对高尚品行的向往与追求。
【知识点】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卜算子·咏梅
四、综合运用(共3道小题,15分)
“低碳”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词汇,“低碳生活”正日益为更多人所接受。为了使同学们加深对“低碳生活”的认识,选择更加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校团委决定举办一次展览宣传活动。活动中,需要你帮助准备文字材料,完成下面的任务。
20.阅读【材料一】,从两方面概括出实行“低碳生活”的必要性。(4分)
【材料一】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现代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南、北极冰川开始加速融化,导致海平面升高,沿海城市和低海拔岛国将被海水淹没。据预测,按现在的速度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水温升高将导致蓝藻过度繁衍,从供水体系到天然湖泊都会受到污染,从而引发人体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皮肤的疾病。
21.根据【材料二】,请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写出在学生中开展“低碳生活方式”宣传的意义。(5分)
【材料二】
校团委对学生进行“低碳生活方式”了解程度的调查结果
22.宾馆不再向游客提供一次性牙刷、梳子。下面是某客房内的一则针对旅客的提示语,请你帮助修改得更为温馨、委婉一些。(6分)
提示语:本宾馆一律不提供一次性牙刷、梳子。
【答案】20.示例:减缓海平面升高淹没陆地的速度抑制水体污染引发的疾病
21.示例:因为多数人对“低碳生活方式”了解不够,所以开展宣传活动意义重大。
22.修改为:朋友,为了您的健康,为了我们的绿色家园,请您使用自备的牙刷、梳子。
【知识点】图表信息;材料探究;语言得体
【解析】20.认真阅读材料内容,可以看出材料前三句说明了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气温升高,继而会导致冰川加速融化,海平面升高,沿海城市和低海拔岛国将被海水淹没。反过来如果实行“低碳生活”的话则能减缓这种速度。第四句说明水温升高导致蓝藻过度繁衍,从供水体系到天然湖泊都会受到污染,从而引发人体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皮肤的疾病,反过来,如果实行“低碳生活”的话则抑制水体污染引发的这些疾病。据此答题意对即可。
21.认真观察“低碳生活方式”了解程度的调查结果统计图,可以看出对“低碳生活方式”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分别占7.9%和24.2%,加到一起只占百分之三十多一点,而对“低碳生活方式”不太了解和不了解的占比分别是59.2%和8.7%,加到一起竟达到将近百分之七十。由此可知多数人对“低碳生活方式”了解不够。据此可以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写出答案为:因为多数人对“低碳生活方式”了解不够,所以开展宣传活动意义重大。
22.“本宾馆一律不提供一次性牙刷、梳子”的提示虽然意思表达出来了,但是语言不够温馨、委婉,修改的时候首先要有礼貌性的称呼,然后要简洁地阐述这样做的原因,要用“请”“希望”等委婉性的语言。据此修改即可。
故答案为:20. 示例:减缓海平面升高淹没陆地的速度,抑制水体污染引发的疾病 。
21.示例:因为多数人对“低碳生活方式”了解不够,所以开展宣传活动意义重大。
22.修改为:朋友,为了您的健康,为了我们的绿色家园,请您使用自备的牙刷、梳子。
【点评】20.本题考查探究材料内容的能力。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找到几则材料关注的共性问题,加以整合,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一条最主要的信息。
21.此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题目要求审清图意,要结合有关数字,关键词等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表达图意要力争做到语言的简明、连贯。
22.此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本题答题要点:首先要有称谓;其次写清邀请较长为班史题词的原因或理由;再次要注意说话的对象,语言要符合说话者的身份;最后语气要委婉,态度要诚恳。做到文明礼貌,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五、写作能力(60分)
23.按要求写作
请以“别样的乐趣”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如需要可用“××”代替,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
【答案】【参考例文】
别样的乐趣
生活中处处充满乐趣,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题记
暑假生活多姿多彩,许多事犹如五彩缤纷的蝴蝶,在我的脑海中翩翩起舞。有平凡的白蝴蝶,有亮丽的彩蝴蝶,也有灰暗的枯叶蝶。每一只蝴蝶的另一面,都记录着我暑假生活的点点滴滴。
这是我最难忘的一件事,是我暑假中别样的乐趣。
记得那时刚放假不久,我便准备好了,与大健、奶奶他们一起去田里拔再生稻。我找来一顶小草帽戴起来,活像一个乡村小大人。
夏日炎炎,太阳散发的光和热令我们无法挣脱,刺眼的光芒自始至终追逐着我的眼球。直到田野时,我已感到气喘吁吁、力不从心了。可当我一屁股坐到田埂上,面对着碧绿的田野,忽然感到一种莫名的安全感。有一种特殊的田园气息紧紧地包围着我,使我无法静静地呼吸。此时,我真的想感谢上苍,让我降在了这美丽的田野乡村。如果让我生在城市,天天只能面对那令人压抑的高楼大厦,哪有机会来呼吸这令人深深陶醉的田园气息呢?
休息片刻后,我们开工了,我脱下鞋,赤着光秃秃的脚丫走进了秧田,软绵绵的泥土让我的脚感到舒服极了!我立马干起活来,把那些令人讨厌的再生稻一摁一拔,一摁一拔……还边打号子边干活,大健也跟着打起号子。我们还在干活时进行了一些比赛,比唱歌谁唱得好,比打号子谁打得响亮,比背诗谁背得流利,比拔再生稻谁拔得多……我完全沉浸在了这种乡村田园的欢乐之中,把其他的一切都抛之脑后。
夕阳渐渐西下,我们不得不收工回家了。在路上,我们大声地唱着《乡间小路》,心情无比的欢乐。此时,我觉得天更蓝了,夕阳更美了,此间乐趣,在我的心头蔓延……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
【解析】“别样的乐趣”这是一篇命题作文。根据对题目的解读,“别样的乐趣”是个偏正短语,“别样的”意思是:不同寻常,特别的;“乐趣”则是人的感觉,是人们心灵感受到的快乐。“别样的乐趣”指在成长过程中有所获益的乐趣。在写作过程中,可以从“自然、社会、人生”三个大的维度立体取材。在成长过程中,可以是一个触动心灵的景物或一处打动人心的景色让你深思,比如:兰花的高洁、竹子的坚韧等;也可是指人生追求中某种信念,比如:勤学苦练、坚持梦想、珍惜青春等;还可以写社会的和谐氛围使心灵受到感动与启迪,比如人与人之间的互帮互助、感动人心的正能量的故事等。在文体的选用上,虽说文体不限,但是较适合写记叙文,要重点写清“别样的乐趣”是什么事件或者举动,触动了你内心的柔软之处,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在写作中,要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有体验的生活片段,力求突出“乐趣”的来历及体验,面向成长抒发人生感悟,从而升华主题。
【点评】本题考查写作命题作文的能力。写好命题作文要注意以下几点:一:精细审题。一般情况下,审题应做到“瞻前顾后、一字不漏”,明确题目的范围及重点,找准“题眼”。一旦破译了命题作文的“题眼”,就等于找到了打开作文之门的钥匙。二:精深立意。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中心犹如文章的灵魂,必须正确、集中、深刻。三:精心选材。在保证符合命题要求的前提下,要有意识地选择写作的最佳突破口,力争用与众不同的材料,写出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四:精彩表达。表达包括结构和语言两个方面。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贵州省 中考压轴 语文试题(一)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书写水平(5分)
请用楷体字答题,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此项根据作文的书写水平计分。(5分)
二、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20分)
在各拉丹东以东几公里外有牛粪可捡的草坝子上,我们搭起牛毛帐篷。安托师傅他们从崖底冰河里背回大冰块,我们喝上了长江源头的水。海拔接近六千米,力大如牛的安托师傅做起活来也不免气喘吁吁。他说自己是海拔低些的聂荣县人,所以不很适应。我就更不在话下了。此刻倒霉迹象接踵而至,频频小震酝酿着某一两次大地震:手背生起冻疮,肩背脖颈疼痛得不敢活动,连夜高烧,不思饮食……活动时只能以极轻极慢动作进行,犹如霹雳舞的"太空步"。
1.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2分)
草坝子: 接踵而至:
2.请从以下句子中选出内容积极向上的一副对联并按上下联填序号。(4分)
①香山香水香花香果迎香港 ②长江滚滚浪花淘尽千秋功罪
③长城长江长歌长舞乘长风 ④大漠茫茫明月照空万古恨愁
上联: 下联:
3.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10分)
(1) ,胡为乎中露 (《诗经·式微》)
(2)气蒸云梦泽,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万籁此都寂,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此地一为别, 。(李白《送友人》)
(5)兼葭采采, 。所谓伊人, 。(《诗经·蒹葭》)
(6)白居易《卖炭翁》中描写卖炭老人矛盾复杂心理的句子是: , 。
(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王勃劝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那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的句子是: , 。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庄子,名周,春秋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B.《礼记》,儒家经典之一,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由孔子及其弟子辑录而成。
C.《记承天寺夜游《小石潭记《马说》的作者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D.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石壕吏》和《卖炭翁》均为安史之乱时期的名作。
三、阅读能力(共15道小题,50分)
(一)整本书阅读(6分)
5.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1)这段激动人心、被千千万万青年人引以为座右铭的文字,是出自苏联作家 之手,这是书中主人公 对生命的诠释。(2分)
(2)某校文学社团决定举办“读名著谈感受”的系列活动。其活动之一就是围绕上面这一小说主人公的名言召开一个题为“生命的价值”的小型研讨会。请你为主持人拟一段研讨会的开场白。(不少于 40 字)(2分)
(3)你如何理解题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含义?(2分)
(二)现代文阅读
丽江秋韵
①两汉和李唐帝国浩浩的商队,沿河西走廊出嘉峪关,经喀什西向藩邦展示东方大国风情的时候,在西南的苍茫群山中也跋涉着一支马队,出蜀中、云南,穿高原雪山,远涉印度。一路烟雨风霜,一路凄迷坎坷,茶马古道在赶马汉子的苍凉歌声中蜿蜒。
②丽江——一个清秀的地名,却承载了厚重的历史,目睹了马帮汉子的别离辛酸。走近丽江,只为聆听一曲幽幽的古歌……
③在丽江古镇五花石铺就的街道上,秋风中似乎混杂着嗒嗒的蹄音、车轮的辘辘声、马帮汉子晦涩的俚语,商户的叫卖声依然热闹,车轮印就的石板依旧平坦,老字号的商铺牌匾悬挂故然,村头的水车似在等候,依门的胖金花似在守望……一切的一切静候着远去马队归来的音讯。让脚步再轻些,再轻些,我们怎忍心踏碎古老的梦境,又怎忍心风中的韵律远去无寻?
④丽江,古老茶马故道上的一个驿站,曾经以为[A]沧桑是它的面颊,风尘是它的气息,幽怨是它的魂魄,凄怆是它的气韵。有谁能想到秋日的丽江如纳西少女,眉清目秀,灵毓脱俗,亦歌亦舞,亦诗亦画。
⑤“高原姑苏”,街面是美丽的五花石,有街多有河,有河自多桥。户户杨柳依依,家家小桥流水。不同的是桥和河更小巧玲珑,河中也少了泊船。灰瓦白墙,木柱画廊,家家店铺里都有琳琅满目且风味浓郁的民族手工艺品、服饰。茶馆内偶尔有一把胡琴的乐音从柳丝间飞出,铮铮成韵。
⑥丽江的故事缠绵中也有风趣。因为旧时的首领姓木,于是便从不建城墙,以避木被口围而成“困”。当地人多姓“和”,传为纳西族戴帽背筐,就在首领的“木”上也加帽(一撇)加筐(一口)而成姓。纳西族传统男主内,女主外,一些工艺画和布偶用帽子区别性别,戴帽的是女性,因为她们要在太阳下劳作。男人们却在家琴棋书画,当然远行经商也要男人去远涉异国他乡。他们的琴声便也飘荡在行道上,流淌在亲人的睡梦中。
⑦像一切驿路客栈,丽江从来就没少了酒。[B]当一串串大红灯笼染红河水的时候,丽江像烛光里的新娘。在纳西姑娘和小伙儿的对歌声中,酒香也开始在古城中弥漫开来,烈性的白酒,香醇的红酒,还有啤酒。[C]觥筹交错中,亲情、友情、爱情,在古城中演绎着悲欢离合的故事。纳西族也喜欢用歌声述说心中的坚毅和志向。
⑧丽江城内的河水来自雪山,晴朗的日子,站在古城的高处放眼望去,玉龙雪山就在眼前,于是古镇口便建起了“嵌雪楼”。坐在“嵌雪楼”的茶室,注目墙上的牛头,抚摸手边的木栏,听着窗外飞檐铃铛的清音,难道这不就是丽江秋韵吗?
(有删改)
6.结合文章内容,谈谈第③段中加点的“古老的梦境”在文中的含义。(3分)
7.第③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省略号,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其作用。(3分)
8.通读全文,说说第⑦段中[C]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9.请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从内容和表现方法方面对其作简要赏析。(4分)
10.第⑧段以“难道这不就是丽江秋韵吗?”收束全文,有何作用?(4分)
小 满
小满节气,在每年 5 月 20 日至 22 日之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2020 年小满交节时刻为 5 月 20 日 21 时 48 分。
寒来暑往是气候,鸟语花香是物候。小满是一个表征物候的节气。其关注点不在气,而在物。古书称“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这时,北方冬小麦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还没有完全成熟,所以叫“小满”。小满是最“接地气”的节气。
农谚有“小满小满,麦粒渐满”的说法。小麦度过一冬的休眠期后,经过返青拔节、抽穗开花,亟须熏风,虽然仍是一片青绿,但有着一股蓄势待发的劲头。麦穗已经抽齐,麦粒鼓着腮帮一般,泛出一层透明的绿色。等到这晶莹的嫩绿变为黄绿,麦子也即将成熟了。农谚又云“小满未满,还有危险”。小麦成长的最后阶段——灌浆期十分关键,籽粒才刚刚盈实,若碰到气象灾害或病虫害,麦粒未经过充分的乳熟期,小麦的品质便会大打折扣。
在南方地区,小满还有“小满小满,江河渐满”的说法,反映了这时南方降雨增多的气候特点。确实,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渐次进入夏季,雨量越来越大,江河的水位也逐渐上涨。此时,南方的早稻早已抽穗,农人除了给早稻增肥,还要忙着栽插中稻。“秧奔小满谷奔秋”,小满正是适宜水稻栽插的季节。农人将培育好的秧苗按间隔,齐整地栽插在地里。若是高度机械化的地区,就采取机器种植了。但最重要的是“水”。若小满时雨水不丰,稻田田坎干裂,就无法栽插水稻;若雨水过丰,栽插好的稻苗便禁不住大雨的袭击,秧苗轻则东倒西歪,重则被雨滴打伤。南方的小满节气,充满了对水的期许。
小满,是麦子的秋,是水稻的夏。
按中国传统科学理论,“四月”既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节,也是最潮湿闷热的时节。这时万物生长最为繁茂,人体的新陈代谢也最旺盛。正因如此,人体在小满时消耗的营养物质最多,所以需要及时补充,才能使五脏六腑乃至身体不至于有所伤耗。这时,可以多吃一些清热、暖胃、温补的食品。因为空气潮湿,小满节气也是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的高发期,人们要预防湿邪入侵,多吃一些有化湿通淤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等,忌食辛辣甘肥、生湿助湿的食物。
(有改动)
11.本文围绕“小满”这一节气,说明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3分)
12.文章多处引用农谚进行说明,请概括说说这样写的作用。(3分)
13.科学性是说明文的生命。请结合下面语句中的加点内容进行简要分析。(4分)
①2020 年小满交节时刻为 5月20日21时48分。
②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渐次进入夏季,雨量越来越大,江河的水位也逐渐上涨。
(三)古代诗文阅读
娄公盛德
(娄)师德长八尺,方口博唇,深沉有度量。人有忤己,辄逊以自免,不见容色。尝与李昭德偕行,师德素丰硕不能遽①步昭德迟之,恚曰:“为田舍子②所留!”师德笑曰:“吾不田舍,复在何人?”其弟守代州,辞之官,教之耐事。弟曰:“人有唾面,洁之乃已。”师德曰:“未也。洁之,是违其怒,正使自干耳!”
狄仁杰未辅政,师德荐之。及同列,数挤令外使。武后觉,问仁杰 曰:“师德贤乎?”对曰:“为将谨守,贤则不知也。”又问:“知人乎?”对曰: “臣尝同僚,未闻其知人也。”后曰:“朕用卿,师德荐也,诚知人矣。”出其 奏。仁杰惭,已而叹曰:“娄公盛德,我为所容乃不知,吾不逮③远矣。”
(节选自《新唐书·娄师德传》)
【注释】①遽(jù): 急。②田舍子,即乡巴佬。③逮,及。
1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尝与李昭德偕行 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
B.及同列 及郡下(《桃花源记》)
C.数挤令外使使老有所终(《大道之行也》)
D.诚知人矣 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1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其弟守代州
A.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
B.其人视端容寂(《核舟记》)
C.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北冥有鱼》)
D.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河中石兽》)
16.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娄公盛德,我为所容乃不知,吾不逮远矣!
17.文章主要写了关于娄师德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3分)
卜算子·咏梅
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摊破浣溪沙①
李清照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②,大鲜明③。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注释】①这是一首咏桂花的词。②彦辅:晋代名士乐广的字。③大鲜明:一作“太鲜明”。
《晋书·刘傀传》载刘讷语:“王爽甫太鲜明,乐彦辅我所敬。”王爽甫,即王衍,西晋重臣。
18.《卜算子·咏梅》下阕的最后两句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并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3分)
19.请分析《摊破浣溪沙》下阕中写“梅”和“丁香”的作用。(3分)
四、综合运用(共3道小题,15分)
“低碳”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词汇,“低碳生活”正日益为更多人所接受。为了使同学们加深对“低碳生活”的认识,选择更加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校团委决定举办一次展览宣传活动。活动中,需要你帮助准备文字材料,完成下面的任务。
20.阅读【材料一】,从两方面概括出实行“低碳生活”的必要性。(4分)
【材料一】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现代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南、北极冰川开始加速融化,导致海平面升高,沿海城市和低海拔岛国将被海水淹没。据预测,按现在的速度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水温升高将导致蓝藻过度繁衍,从供水体系到天然湖泊都会受到污染,从而引发人体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皮肤的疾病。
21.根据【材料二】,请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写出在学生中开展“低碳生活方式”宣传的意义。(5分)
【材料二】
校团委对学生进行“低碳生活方式”了解程度的调查结果
22.宾馆不再向游客提供一次性牙刷、梳子。下面是某客房内的一则针对旅客的提示语,请你帮助修改得更为温馨、委婉一些。(6分)
提示语:本宾馆一律不提供一次性牙刷、梳子。
五、写作能力(60分)
23.按要求写作
请以“别样的乐趣”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如需要可用“××”代替,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