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单元练习(含答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单元练习(含答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29 13:32: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一、选择题
1.“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更多的商品粮食及其他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此中共中央(  )
A.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B.推行农业合作化运动
C.发起了“大跃进”运动
D.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据统计,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为1952年同期的50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这表明当时(  )
A.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
B.“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
C.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
D.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
3.出现下图中1961年工业国民收入变化趋势的政策因素是(  )
1956—1961年我国工业国民收入示意图
A.苏联撕毁与我国的合作协议
B.中共中央调整经济的八字方针
C.合理调整工商业
D.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方针
4.下图是20世纪60年代《人民日报》刊发的一幅大庆油田钻井平台的新闻图片。该新闻图片意在(  )
A.勾画工业“大跃进”的热烈场面
B.彰显中国钻井技术领先世界
C.表明中国石油基本实现自给自足
D.号召人们积极投身国家建设
5.三大改造前后所有制结构对比,据图表信息可知当时我国 (  )
(单位:%)
年份 全国所有 制经济 集体所有 制经济 公私合 营经济 前三项 合计 私营 经济 个体 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21.3 6.9 71.8
1956年 32.2 53.4 7.3 92.9 0.1 7.0
A.私营经济已不存在
B.工业化目标已基本实现
C.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D.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
6.1957年,毛泽东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这一主题确立的依据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阶级矛盾已经彻底解决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7.某电视连续剧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帅子偷阅司汤达的《红与黑》并到处演讲,被公社认为是宣传资产阶级文化而抓了典型,由新来的革命委员会主任牛鲜花负责批评教育。这个情节反映的是哪一历史时期的史实(  )
A.三大改造时期 
B.“大跃进”运动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8.1971年10月25日,美国代表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他哀叹,那些表决后欢声雷动的代表们“就是要踢山姆大叔一脚”。材料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
A.亚非会议圆满成功 
B.第三世界国家加入联合国
C.中国复关谈判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9.20世纪50年代,中印双方总理的联合声明称:“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各项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由此可知该外交原则的提出(  )
A.引申和发展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B.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界限
C.推动中苏两国建立同盟关系
D.是对美苏争霸时代主题的积极响应
10.某作者在回忆拍摄《欢跃在早稻“卫星”上》照片时写道:“在群众的启发下,让四个孩子站在稻穗上跳动,以显示稻穗的厚和密并富有沙发似的弹力。”作者的回忆表明 (  )
A.人民公社化推动了农业大发展
B.照片因为造假而毫无史料价值
C.“大跃进”时期存在浮夸风
D.照片反映了当时真实的农业发展水平
11.中共八大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该科学论断的主要依据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C.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D.我国的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
12.1958年6月底7月初,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谭震林在华北六省市农业协作会议的总结中,讲到了农业合作社的变革问题。他说:“像遂平县卫星社已经不是农业合作社,而是共产主义公社。”这反映了当时(  )
A.社会主义公有制尚未确立 B.中国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
C.农业建设路线有激进倾向 D.生产关系调整提高了生产力水平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宣布愿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对中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通过谈判建立外交关系。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长周恩来向各国留在北京的领事馆发送了包括上述内容的毛泽东的声明和他本人的信函,请他们转交给各自政府。
10月5日,英国留驻北京的总领事格雷厄姆向中国外交部递交信件,作为对10月1日周恩来信函的回答:“英国政府正在认真研究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的局势。中英之间友好、互利的商业和政治关系已经存在了许多年代,希望今后继续如此。有鉴于此,英国政府建议,在对中国局势研究结束之前,英国领事官员与中央人民政府管辖领土内的合适权力机关之间应建立非正式的关系,以使两国政府更便于接触,并推动两国间的贸易。”中国政府没有答复英国的信件。
——摘编自金光耀《1949—1950年英国对新中国的承认》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6分)
(2)根据材料,从英国回信的角度分析中国政府没有答复其信件的原因。(6分)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如下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农业发展情况
年份 粮食总产量/万吨 棉花总产量/万吨 比上一年增长 上交农业税/亿元
粮食 棉花
1950 13 213 69.2 16.7% 55.9% 19.1
1951 14 369 103.1 8.7% 49% 21.69
1952 16 390 130.4 14.1% 26.5% 27.03
材料二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摘编自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材料三 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
——摘编自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农业发展的状况及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9分)
(3)材料三的思想是如何实践的?其结果如何?(3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一、选择题
1.“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更多的商品粮食及其他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此中共中央(  )
A.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B.推行农业合作化运动
C.发起了“大跃进”运动
D.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B
2.据统计,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为1952年同期的50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这表明当时(  )
A.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
B.“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
C.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
D.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
答案:D
3.出现下图中1961年工业国民收入变化趋势的政策因素是(  )
1956—1961年我国工业国民收入示意图
A.苏联撕毁与我国的合作协议
B.中共中央调整经济的八字方针
C.合理调整工商业
D.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方针
答案:B
4.下图是20世纪60年代《人民日报》刊发的一幅大庆油田钻井平台的新闻图片。该新闻图片意在(  )
A.勾画工业“大跃进”的热烈场面
B.彰显中国钻井技术领先世界
C.表明中国石油基本实现自给自足
D.号召人们积极投身国家建设
答案:D
5.三大改造前后所有制结构对比,据图表信息可知当时我国 (  )
(单位:%)
年份 全国所有 制经济 集体所有 制经济 公私合 营经济 前三项 合计 私营 经济 个体 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21.3 6.9 71.8
1956年 32.2 53.4 7.3 92.9 0.1 7.0
A.私营经济已不存在
B.工业化目标已基本实现
C.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D.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
答案:D
6.1957年,毛泽东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这一主题确立的依据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阶级矛盾已经彻底解决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答案:D
7.某电视连续剧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帅子偷阅司汤达的《红与黑》并到处演讲,被公社认为是宣传资产阶级文化而抓了典型,由新来的革命委员会主任牛鲜花负责批评教育。这个情节反映的是哪一历史时期的史实(  )
A.三大改造时期 
B.“大跃进”运动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答案:C
8.1971年10月25日,美国代表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他哀叹,那些表决后欢声雷动的代表们“就是要踢山姆大叔一脚”。材料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
A.亚非会议圆满成功 
B.第三世界国家加入联合国
C.中国复关谈判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答案:D
9.20世纪50年代,中印双方总理的联合声明称:“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各项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由此可知该外交原则的提出(  )
A.引申和发展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B.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界限
C.推动中苏两国建立同盟关系
D.是对美苏争霸时代主题的积极响应
答案:B
10.某作者在回忆拍摄《欢跃在早稻“卫星”上》照片时写道:“在群众的启发下,让四个孩子站在稻穗上跳动,以显示稻穗的厚和密并富有沙发似的弹力。”作者的回忆表明 (  )
A.人民公社化推动了农业大发展
B.照片因为造假而毫无史料价值
C.“大跃进”时期存在浮夸风
D.照片反映了当时真实的农业发展水平
答案:C
11.中共八大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该科学论断的主要依据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C.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D.我国的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
答案:C
12.1958年6月底7月初,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谭震林在华北六省市农业协作会议的总结中,讲到了农业合作社的变革问题。他说:“像遂平县卫星社已经不是农业合作社,而是共产主义公社。”这反映了当时(  )
A.社会主义公有制尚未确立 B.中国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
C.农业建设路线有激进倾向 D.生产关系调整提高了生产力水平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宣布愿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对中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通过谈判建立外交关系。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长周恩来向各国留在北京的领事馆发送了包括上述内容的毛泽东的声明和他本人的信函,请他们转交给各自政府。
10月5日,英国留驻北京的总领事格雷厄姆向中国外交部递交信件,作为对10月1日周恩来信函的回答:“英国政府正在认真研究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的局势。中英之间友好、互利的商业和政治关系已经存在了许多年代,希望今后继续如此。有鉴于此,英国政府建议,在对中国局势研究结束之前,英国领事官员与中央人民政府管辖领土内的合适权力机关之间应建立非正式的关系,以使两国政府更便于接触,并推动两国间的贸易。”中国政府没有答复英国的信件。
——摘编自金光耀《1949—1950年英国对新中国的承认》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6分)
(2)根据材料,从英国回信的角度分析中国政府没有答复其信件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1)外交政策: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愿在平等、互利、相互尊重主权的基础上与各国发展新的外交关系;实行“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
(2)原因:英国没有正确认识近代的中英关系,并幻想保留在华侵略权益。英国没有明确对中国的承认,没有申明尊重中国领土主权等原则性内容。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如下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农业发展情况
年份 粮食总产量/万吨 棉花总产量/万吨 比上一年增长 上交农业税/亿元
粮食 棉花
1950 13 213 69.2 16.7% 55.9% 19.1
1951 14 369 103.1 8.7% 49% 21.69
1952 16 390 130.4 14.1% 26.5% 27.03
材料二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摘编自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材料三 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
——摘编自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农业发展的状况及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9分)
(3)材料三的思想是如何实践的?其结果如何?(3分)
参考答案: (1)状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农业生产大幅度增长。(2分)
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调整,使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6分)
(2)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的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中国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优先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9分)
(3)实践:开展“大跃进”运动。(1分)
结果: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浪费了人力和资源,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