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地理模拟试题分类汇编:人口与城市(新七省高考专用)(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高考地理模拟试题分类汇编:人口与城市(新七省高考专用)(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5-29 14:04:02

文档简介

人口与城市
人口
(2024·江西萍乡·二模)新型城镇化背景之下,“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密度呈现新态势。表示意多因子对“胡焕庸线”两侧城市人口密度变化的影响力指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因子区域 城市规模 城市群类型 行政等级
东南半壁 0.283 0.037 0.046
西北半壁 0.487 0.046 0.516
1.行政等级对东南半壁人口密度变化影响较小,是因为东南半壁与西北半壁相比( )
A.省会辐射能力较弱 B.省会人口已经饱和
C.大型城市数量更多 D.城市群类型更多元
2.推测下列城市中城市人口密度增幅相对较大的城市是( )
①西南半壁——西宁、兰州②东南半壁——杭州、南京
③西南半壁——喀什、拉萨④东南半壁——成都、西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1.C 2.B
【解析】1.西北半壁大城市数量少,行政中心相对规模大,吸引力高,行政等级影响力高,故C正确。东南半壁省会的辐射能力更强,故A错误;东南半壁城市规模影响大于行政等级,说明大城市数量多,省会的吸引力相对较低,人们更愿意迁入大城市,行政等级影响力低,并不是因为省会人口已经饱和,B错误;城市群类型对行政中心的影响不大,故D错误。所以选C。
2.在西北半壁,人口密度变化主要受城市规模和行政等级影响,西宁和兰州都为省会城市,行政等级高,人口密度增幅比喀什更明显,①正确,③错误;东南半壁,人口密度变化主要受城市规模影响,杭州、南京、成都、西安城市规模都较大,但由上一问分析知,杭州和南京周边大城市多,对人口吸引力相对有限,增幅较小,成都和西安都属于区域内优势最突出城市,人口吸引力强,人口密度增幅明显,②错误,④正确。所以选B。
(2024·江西宜春·二模)2014年,国家发布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和《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两个文件明确了基于城市规模的落户政策导向。下表示意2011-2017年(不含2014年)我
国不同规模城市的人口净迁移均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不同规模城市 2011—2013年净迁移均值/万人 2015-2017年净迁移均值/万人
小城市(小于50万人) -0.17 -0.99
中等城市(50~100万人) -0.45 -0.70
II型大城市(100~300万人) 0.16 1.45
I型大城市(300~500万人) 2.59 6.76
特大城市(大于500万人) 12.03 25.50
3.下列关于我国2011-2017年(不含2014年)不同规模城市间人口净迁移整体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
A.大城市流向中小城市 B.中小城市流向大城市
C.I型大城市流向II型大城市 D.II型大城市流向I型大城市
4.2011-2017年(不含2014年)期间,落户准入门槛最高的是( )
A.小城市 B.中等城市
C.大城市 D.特大城市
5.2014年国家发布的两个文件对小城市的落户导向应该是( )
A.严格控制人口规模 B.全面放开落户限制
C.有序放开落户限制 D.合理确定落户条件
【答案】3.B 4.D 5.B
【解析】3.根据表格可知,中小城市净迁移均值为负数,以迁出为主,大城市净迁移均值为为正数,以迁入为主,说明2011-2017年(不含2014年)从中小城市向大城市迁移始终是人口迁移的最主要特征,A错误,B正确;I型大城市流向II型大城市和II型大城市流向I型大城市,不是整体特征,且I型、II型大城市流向信息不详,CD错误。故选B。
4.特大城市的吸引力较强,人口迁入意愿强,但落户条件最为严格,落户门槛应最高,D正确,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的吸引力相对较弱且人口较少,落户准入门槛较低,ABC错误。故选D。
5.落户政策调整导向是从特大城市向小城市逐渐降低门槛,小城市的落户准人门槛应该最低。五类城市对应的落户政策调整是:小城市全面放开落户限制;中等城市有序放开落户限制;Ⅱ型大城市合理放开落户限制;I型大城市合理确定落户条件;特大城市严格控制人口规模,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24·贵州毕节·三模)“婚姻挤压”是指由于婚龄男女人口比例失调,导致部分人群在寻找配偶时面临困难。由于生育政策及文化背景等因素,中国城乡男性“婚姻挤压”都比较严重,乡村更严峻。完成下面小题。
6.乡村男性“婚姻挤压”高于城镇的主要原因是( )
①家庭收入低②交通落后③男性家庭观念弱④女性多外出务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有效缓解我国当前乡村地区男性“婚姻挤压”的措施是( )
①缩小城乡经济差距②改善乡村人居环境
③合村并镇,减少乡村数量④加强男女平等的宣传教育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8.有学者预测,未来10年我国男性“婚姻挤压”会继续升高,原因可能是( )
A.全面二孩政策 B.人口流动
C.经济发展 D.累积效应
【答案】6.B 7.A 8.D
【解析】6.乡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家庭收入低,对女性吸引力不足,①正确;交通落后不是主要原因,②错误;不能说乡村男性家庭观念弱,③错误;乡村女性多外出务工,导致乡村女性数量相对减少,加剧了乡村男性的“婚姻挤压”,④正确。故选B。
7.缩小城乡经济差距,可以减少乡村女性外流,同时也能提升乡村的吸引力,①正确;改善乡村人居环境,能增加乡村的吸引力,有利于缓解“婚姻挤压”,②正确;合村并镇,减少乡村数量,并不能直接缓解男性“婚姻挤压”问题,③错误;加强男女平等的宣传教育,对缓解当前乡村地区男性“婚姻挤压”的效果不明显,④错误。故选A。
8.由于过去已经存在一定程度的男性“婚姻挤压”,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挤压会累积,未来 10 年可能会继续升高,D 正确。全面二孩政策主要影响的是人口数量和结构,对男性“婚姻挤压”的直接影响较小,A 错误;人口流动已经是当前存在的情况,不是未来继续升高的主要原因,B 错误;经济发展不一定会导致男性“婚姻挤压”继续升高,C 错误。故选D。
(2024·甘肃张掖·三模)美国的罗切斯特小镇因梅奥诊所闻名全球,面积不大(约38km2),总人口约为10万人,梅奥的员工就高达总人口的一半,诊所与小镇合为一体。梅奥诊所是全美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综合性医疗机构之一,每年吸引超过200万游客。另外罗切斯特高科技工业发达,酒店、餐饮等服务业也异常繁荣。如图为罗切斯特小镇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罗切斯特小镇主要问题表现在( )
A.地理位置偏僻 B.生态环境差 C.交通不便 D.经济基础差
10.罗切斯特小镇吸引大量游客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作收入高 B.就业机会多 C.医疗产业发达 D.气候环境宜人
11.罗切斯特小镇当前发展的重点应是( )
A.扩张小镇规模 B.调整产业结构 C.严控人口数量 D.优化城镇布局
【答案】9.A 10.C 11.A
【解析】9.读图可知,罗切斯特小镇主要问题表现在地理位置偏僻,A正确;其人口仅有10万人,且高科技工业发达,酒店、餐饮等服务业异常繁荣,医疗创新发达,所以罗切斯特小镇生态环境良好,经济基础不差,B、D错误;读图可知,罗切斯特小镇靠近河流,水陆交通便利,C错误。故选A。
10.游客属于短期的人口流动,并不是为了工作或就业,AB错误;罗切斯特小镇的梅奥诊所是全美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综合性医疗机构之一,每年吸引超过200万游客,所以吸引大量游客的原因是医疗产业发达,C正确;该地纬度较高且位于中央大平原的北部,受冷空气影响大,冬季较为严寒,且材料未提及气候宜人吸引大量游客,D错误。故选C。
11.罗切斯特小镇每年有超过200万的游客到此,但该小镇面积仅38万km2,所以该小镇当前应重点扩张小镇规模,A正确;该小镇已经有非常发达的医疗创新行业和高科技工业及繁荣的酒店、餐饮等服务业,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占比高,产业结构处于较高的水平,所以当前的重点不应是产业结构调整,B错误;当前小镇的人口约10万人,不需要严控人口数量,C错误;小镇一半人在梅奥诊所工作,当前诊所与小镇合为一体,当前的重点不应是优化城镇布局,D错误。故选A。
(2024·江西九江·三模)2023年末浙江省常住人口为6627万,比2022年末增加50万。下表为2023年浙江省及部分地市人口数据,完成下面小题。
地区 年末常住人口(万人) 出生率% 死亡率% 城镇化率%
全省 6627 5.8 6.66 74.2
杭州市 1252.2 6.7 5.4 84.2
宁波市 969.7 5.7 6.7 79.9
温州市 976.1 5.4 6.4 74.7
金华市 716.3 6.6 6.1 70.4
12.2023年浙江省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生育观念转变 B.死亡率下降 C.新生婴儿增多 D.迁入人口多
13.与其他地市相比,杭州和金华自然增长率较高的共同原因是( )
A.青壮年占比高 B.人口规模大 C.城镇化水平高 D.经济水平高
【答案】12.D 13.A
【解析】12.一个地区人口增长由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共同影响,据表可知,浙江省全省自然增长率为负数,总人口增加50万,可知浙江省人口增长主要受机械增长影响,推测浙江省迁入人口多,D正确;与生育观念、死亡充下降、新生婴儿增多关系不大,ABC错误,故选D。
13.杭州与金华自然增长率为正数,说明杭州与金华适龄生育人口占比较高,反映两市青壮年占比高,A正确;金华的城镇化水平、经济水平都低于宁波和温州,可知城镇化水平、经济水平不是金华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数的原因,CD错误。据表可知,金华市人口规模小于宁波温州等城市,且人口规模大不影响人口增长的速度,只影响新增人口数量,B错误。故选A。
(2024·甘肃张掖·三模)人口丰度指某地区的人口密度与所属国家人口密度的比值。根据人口丰度的数值可将中国边境地区分为人口极端稀疏区、绝对稀疏区、相对稀疏区、密度均下区、密度均上区五类。下图示意2000—2010年中国边境内外人口丰度及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4.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中国边境内人口丰度整体低于边境外地区 B.西北边境内属人口密度均上区
C.东北边境人口集聚水平上升 D.西南边境内地区人口丰度下降
15.中越边境内外的人口密度均较高,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环境适宜②地形平坦③文化差异④经济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6.图示时期,中国边境人口分布( )
A.整体呈增加趋势 B.西北边境内降外升
C.西南边境增加较明显 D.东北边境涨幅较小
【答案】14.A 15.D 16.C
【解析】14.从图文材料中来看,对比中国边境内外的人口丰度数值可以看出,中国边境外人口丰度在0.5-1之间的地区远多于中国边境内人口丰度,所以中国边境内的人口丰度是低于于边境外地区的,A正确;看图可知,西北边境地区接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的人口丰度较低,属于人口稀疏区,B错误;东北边境地区接壤俄罗斯和朝鲜,从右侧图例中的圆圈大小可以看出中俄,中朝的人口丰度增幅为负,说明人口集聚水平下降,C错误;西南边境(如中不等)地区的人口丰度增幅为正,说明人口丰度升高,D错误。故选A。
15.中越边境内外的人口密度均较高,说明人口流动迁移较多,主要受文化差异、经济因素影响,中越边境地区靠近中国的经济发达地区,加之文化差异小,交通便利,人口流动较为频繁,③④正确;越南环境相对更为湿热、地形崎岖,对人口流动(迁移)影响较小,①②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6.根据图示信息,解答此题关键主要看人口丰度增幅负值居多,所以中国边境人口丰度整体呈减小趋势,A错误;在西北边境地区临靠国家有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看其数值进行比
对,发现中哈、中塔增幅较高,可以判定在西北边境地区呈现出内升外降的趋势,B错误;中国西南地区临靠国家有印度、尼泊尔、不丹。看其增幅大小,可以看出中不、中尼为负值,小于5%左右,而中印却接近20%,所以中国西南边境内人口增加较明显,C正确;东北边境地区接壤俄罗斯和朝鲜,看其增幅数值基本都为负值,并未增长,D错误。故选C。
(2024·广西南宁·三模)日本自2008年开始进入人口负增长时代,城市内部逐渐出现大量空置房屋及土地,影响城市原有空间结构。为了优化土地利用、消除空置,日本政府引导医疗、养老、教育等公益性设施向轨道交通车站地区集聚,提出了“选址优化规划”模式。下图示意“日本‘选址优化规划’模式实施前后的城市空间结构对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日本城市内部空房、空地增多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治安管理难度降低 B.基础设施利用率提高
C.城市景观环境优化 D.城市防灾功能下降
18.“选址优化规划”模式以公共交通为核心,主要考虑的是( )
A.减少碳排放量 B.避免城区交通拥堵 C.提高城镇化率 D.应对人口老龄化
19.日本城市实施“选址优化规划”模式后,可能出现的变化有( )
①规划区内城市多核心发展②城市用地规模扩张
③核心区域服务能力提高④城市形态沿铁路干线延伸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17.D 18.D 19.C
【解析】17.空房无人管理、建筑老化无法及时修整,容易引起火灾等,城市防灾功能下降,D正确;城市人口迁出,行政效率低下,经济缺乏活力,社会治安管理难度增加,A错误;空房空地大量出现,城市内部人口密度下降,一些生活性服务业迁出,基础设施利用效率变低,B错误;空房、空地等尤其是荒地的出现
会导致城市景观的恶化,C错误;故选D。
18.“选址优化规划”的提出背景是日本人口负增长,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再加上城市人口流失,城市空地大量出现。以公共交通为核心对城市土地利用方式进行优化,主要是应对人口的老龄化现象,提高居民生活的便利性,D正确;减少碳排放和避免交通拥堵,是发展公共交通带来的影响,不是主要考虑的因素,AB错误;提高城镇化率不是该模式以公共交通为核心的主要目的,C错误。故选D。
19.“选址优化规划”图中有多个中心区域,为周围居民提供服务,为多极化发展模式,①正确;“规划”主要措施是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减少城市内部空地,城市总体用地规模不会扩张,②错误;城市核心区为城市功能引导区,医疗、养老、教育等公益性设施在此布局,服务能力提高,③正确;由图可知,城市形态发展主要是沿公交线路延伸,④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24·吉林·三模)亚洲自古以来就是跨国人口迁移最为活跃的地区,虽然该地区出生率较高,但21世纪后却成为跨国移民增长最显著的区域。下图示意2010—2015 年亚洲跨国/地区人口迁移格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推动亚洲跨国/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驱动力有( )
①经济发展水平差异②政治局势动荡③自然环境差异④宗教习俗差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1.波斯湾沿岸国家成为东南亚人口主要迁入地,主要原因是波斯湾沿岸国家( )
A.城镇化水平低 B.人口老龄化严重
C.高等教育质量高 D.劳动力需求量大
【答案】20.C 21.D
【解析】20.读图可知,亚洲的人口迁移最大规模的是从南亚向西亚地区迁移,西亚地区由于石油资源的开发,经济收入高,当地人口稀疏,劳动力不足;而南亚地区经济落后,人口稠密,劳动力过剩,大量南
亚的人口向西亚地区迁移,故推动亚洲跨国/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驱动力是经济发展水平差异,①正确。此外,还有中国的中西部地区、俄罗斯的高纬度地区、中亚的内陆地区,由于自然环境较为恶劣,向自然环境较好的地区迁移,③正确。21世纪后,因政治局势动荡、宗教习俗差异引发的人口迁移较少,②④错误。故选C。
21.波斯湾及其沿岸石油资源丰富,有“世界石油宝库”之称,经济富裕,但当地人口稀疏,劳动力不足,劳动力需求量大,沿岸国家成为东南亚人口主要迁入地,D正确。波斯湾沿岸国家城镇化水平高,人口老龄化不严重,AB错误。东南亚人口迁入该地是打工,不是接受高等教育,C错误。故选D。
(2024·安徽淮北·二模)东疏镇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平原地区,近年来,该镇出现了“有院无人住,耕地林地化”的现象。2017年初,该镇庞庄村利用废弃宅基地、房前屋后等其它闲置场地,栽了上万棵皂角树,集食、药、赏于一体,实现了增收致富。2020年以来,该镇推广庞庄村经验,实施“万树一品”工程,包括逐步对杨树等林木占用基本农田的现象进行整改复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该镇“有院无人住”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自然环境好 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较小
C.城乡收入差距大 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23.该镇利用闲置土地种植皂角树带来( )
A.老龄化水平上升 B.就业机会增加
C.城镇化水平下降 D.土地资源浪费
24.“万树一品”工程使得当地( )
A.耕地破碎化程度变大 B.村民收入水平不断下降
C.区域粮食安全更稳固 D.青壮年劳动力日益减少
【答案】22.C 23.B 24.C
【解析】22.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是由于城乡收入差距导致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导致的,C对。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移,是由于城市的就业机会多,A错。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大于城市,C错。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高,D错。故选C。
23.该镇利用闲置土地种植皂角树,实现了增收致富,就业机会增加,吸引劳动力回流,不会使老龄化水平上升,A错误,B正确;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不会导致城镇化水平下降,CD错误,故选B。
24.该镇推广庞庄村经验,实施“万树一品”工程,包括逐步对杨树等林木占用基本农田的现象进行整改复耕,可增加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区域粮食安全更稳固,C正确,耕地破碎化程度变小,A错误;可实现增收致富,增加就业,青壮年劳动力日益增多,收入水平不断上升,BD错误,故选C。
(2024·安徽蚌埠·二模)人口收缩(或增长)是指一个区域的总人口劳动力或者家庭数量出现下降(或上升)的现象图为不同时段贵州省县域人口收缩(或增长)空间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25.与2008-2013年相比,2013-2017年贵州省( )
A.出省务工人口增多 B.省内流动人口减少
C.出省人口回流增多 D.省外人口大量迁入
26.2013-2017年贵州省人口流动变化主要是由于( )
A.政策调控 B.产业发展 C.交通改善 D.环境优化
【答案】25.C 26.B
【解析】25.读图可知,与2008-2013年相比,2013-2017年贵州省收缩型区域面积减少,增长型区域面积增加,说明贵州省出省务工人口减少,出省人口回流增多,A错误,C正确;图中信息不能反映省内人口流动情况,B错误;贵州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对省外人口的吸引力较小,D错误。故选C。
26.当今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随着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贵州省的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就业岗位增多,吸引人口回流,B正确;政策调控、交通改善、环境优化也会影响人口迁移,但不是影响贵州人口流动变化的主要因素,ACD错误。故选B。
(2024·安徽·二模)2022年广东省成为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同时达到过亿体量的省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3%,且广东省持续稳居生育大省“第一名”,人口死亡率持续处于全国较低水平。下表示意2022年广东省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数量以及与上一年度相比增量。完成下面小题。
数量/万 增量/万
常住人口 12656.8 27
户籍人口 10049.7 102.8
27.2022年广东省户籍人口增量增加但常住人口增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①省外返乡人员增多②人口老龄化严重③户籍管理制度改革④城市化速度放缓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8.广东省持续稳居生育大省“第一名”,主要是因为广东省( )
A.养孩成本低 B.育龄妇女多 C.政策支持力度大 D.家庭平均收入高
【答案】27.C 28.B
【解析】27.广东省2022年人口总量减少,且死亡率较低,应该是外来人口返乡造成。广东省自然增长率为0.33%,自然人口增长数为41.77万,远低于102.8万,故户籍人口增长一部分来自于非户籍的常住人口,即由于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所致,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故选C。
28.广东省经济发达,养孩成本较高,A错误。广东省人口迁入较多,迁入人口多以青壮年为主,其中育龄妇女多,导致生育率高,B正确。政策支持力度大不一定会提高生育率,C错误。家庭收入高,并不一定带动生育率上升,D错误。故选B。
城市与乡村
(2024·江西赣州·二模)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体育非遗”),是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和积淀下来的传统体育文化资源。新疆是古今丝绸之路多元文化荟萃的核心地带,孕育出了丰富的体育非遗资源。下图为新疆少数民族体育非遗空间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图中体育非遗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水源 D.植被
2.与乌鲁木齐市相比,喀什地区的体育非遗等级高、数量多,其优势体现在( )
A.文化辐射范围广 B.多元古文明交汇
C.地域面积更广阔 D.非遗保护力度大
【答案】1.C 2.B
【解析】1.体育非遗的数量与人口数量有关。新疆的山麓地区水源充足,人类活动频繁,体育非遗的数量较多。气候、地形和植被虽然也会对区域产生影响,但相对而言,水源对于人类生存和文化传承的作用更为直接和关键。故选C。
2.乌鲁木齐市为省会城市,与之相比喀什的文化辐射范围较小,A错误。喀什位于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处,文化多元,造就了众多体育非遗文化,B正确。体育非遗的等级高低与地域面积是否广阔无关,C错误。结合材料无法判断非遗保护力度的差异,D错误。故选B。
(2024·江西·二模)某研究团队对2005~2019年西安市物流业发展和物流企业空间演变进行研究。研究显示,目前西安市中小型物流企业在普通物流中心和园区的集聚程度高,在政府规划的高级别物流枢纽,物流企业的集聚程度不高,物流业态和物流企业空间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和提升。下图示意2005~2019年西安市物流企业距市中心分布统计。完成下面小题。
3.2005~2019年,西安市物流企业( )
A.数量逐渐减少 B.聚集区由郊区向市中心移动
C.数量先增后减 D.聚集区由市中心向郊区移动
4.影响2005~2019年西安市物流企业聚集区空间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
①地价水平②交通条件③人口密度④市场需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为促进物流业进一步发展并优化空间布局,西安市应促使( )
A.仓储型物流企业向城市中心集聚 B.中小型物流企业在郊区分散布局
C.综合性物流企业向物流枢纽集聚 D.城市配送物流企业在远郊区布局
【答案】3.D 4.A 5.C
【解析】3.由图可知,2005~2019年西安市物流企业数量增多,AC错误;且聚集区呈现由市中心向郊区移动的特点,B错误,D正确。故选D。
4.由上题可知,2005~2019年西安市物流企业分布呈“郊区化”,物流企业聚集区距离市中心越来越远。受西安经济发展影响,西安市城市中心不断扩大,地价上升,导致物流企业聚集区距市中心越来越远,①正确;受经济发展影响,郊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交通条件改善逐渐吸引物流企业开始选择在郊区布局②正确;人口密度和市场需求对物流企业的空间集聚影响小,③④错误。故选A。
5.根据材料分析可知,目前西安市物流业发展层次有待提高,仍以较为传统和比较粗放的中小型物流企业为主,大型物流企业集聚程度低。综合型物流企业规模大,从事较高业态的物流运输,促使这些企业向物流枢纽集聚,有利于促使企业发展壮大,提升西安市物流业态,优化物流企业空间布局,C正确。仓储型物流企业应布局在城市郊区,A错误,中小型物流企业在郊区分散布局不利于企业发展,会降低物流配送效率,B错误;城市配送物流企业应布局在距离市中心较近的地区,D错误。故选C。
(2024·江西上饶·二模)淄博市地处山东省中部,自然地理单元较完整,但城市辖区几经变动。20世纪90年代末,淄博市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曾因过度依赖重工业而导致城市和经济发展问题突出。目前,淄博城区呈现以张店区为中心,其他四个城区环绕的“T型组群式分布格局(下图),城乡交错,形态独特,当地政府依托自身优势条件和城市布局特点,板块化发展特色经济,产业提升效果较明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导致淄博市城市地域空间结构呈组群式分布格局的主要原因是( )
A.山地河流较多 B.经济发展不均 C.交通发展变化 D.区划变革频繁
7.与上海等大城市相比,淄博市面临的城市问题较轻的是( )
A.环境问题 B.治安问题 C.居住问题 D.就业问题
8.淄博市政府板块化发展特色经济对其他资源枯竭型城市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措施有( )
①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②依托位置优势,打造区域性商贸中心
③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④发展乡村工业,促进企业的横向联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6.D 7.C 8.B
【解析】6.据材料可知,淄博市自然地理单元较完整,但城市辖区几经变动,淄博市行政区划多次演变从而形成组群式地域空间结构,D正确;淄博市地处山东省中部,降水较少,河流发育条件较差,河流数量较少,A错误;淄博市城市地域空间结构呈组群式分布格局与经济发展不均关联较小,B错误;交通发展变化使得城市空间沿交通线向外拓展成星状或放射状,但难以形成组群式分布格局的主要原因,C错误。故选D。
7.淄博与上海等大城市相比,人口规模相对小且城区城乡交错,居住问题较轻,C正确;上海等大城市经济发达,居民对环境要求较高,环境污染等问题较小,A错误;城市管理日趋现代化,治安问题均较少,B错误;大城市能够提供的就业机会也更多,D错误。故选C。
8.打造区域性商贸中心,要依托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发展乡村工业也需要一定的产业基础和地域条件,不是所有资源枯竭型城市都具备,②④错误,ACD错误;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则相对具有普遍借鉴意义,①③正确,故选B。
(2024·贵州毕节·三模)城市公共交通覆盖率是一个衡量公共交通系统完善程度的重要指标。它通常指的是在一定公共交通设施服务半径下,公共交通所能覆盖的面积占规划区面积的比率,下表为2022年不同区域城市地区公共交通覆盖率统计数据。完成下面小题。
非洲 亚洲 南美 欧洲和北美 大洋洲 全球
23.8% 25.4% 33% 60.3% 67.4% 37%
9.非洲城市公共交通覆盖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水平低 B.环保意识弱
C.城市交通拥堵 D.出行方式多样
10.非洲提高城市公共交通覆盖率的合理措施( )
A.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 B.鼓励私家车出行
C.普及智能化公交系统 D.优化公交线网布局
【答案】9.A 10.D
【分析】本题涉及交通运输线(网)布局的区位因素及变化,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用必备知识的能力。
9.城市公共交通覆盖率是公共交通所能覆盖的面积占规划区面积的比率,读表格数据可知,非洲城市公共交通覆盖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仅为23.8%,而欧洲和北美以及大洋洲覆盖率较高,由此可推断城市公共交通覆盖率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结合所学知识,非洲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化水平较低,因此公共交通所能覆盖的面积较小,导致城市公共交通覆盖率低,A正确。城市公共交通覆盖率与环保意识无关,因此B选项错误。城市公共交通覆盖率低容易引发交通拥堵问题,C选项因果倒置,故C选项错误。出行方式多样不是导致城市公共交通覆盖率低的主要原因,因此D错误。故选A。
10.优化公交线网布局可以提高公共交通所能覆盖的面积,提高覆盖率,因此D选项正确。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鼓励私家车出行、普及智能化公交系统皆无法有效提高公共交通所能覆盖的面积占规划区面积的比率,因此A、B、C选项错误。故选D。
(2024·甘肃·二模)“收缩城市”指的是城市人口流失、失去活力的城市现象。我国城市收缩的常见要素有资源状况、产业活动、地理位置等。完成下面小题。
11.导致甘肃省玉门市发生收缩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理位置偏远 B.产业结构不当 C.承接产业转移 D.自然资源枯竭
12.城市收缩易导致( )
①交通拥堵②环境退化③人口减少④空间收缩⑤经济衰退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答案】11.D 12.C
【解析】1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玉门主要依赖石油资源而发展,石油是非可再生资源,发生收缩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自然资源枯竭,D正确,与地理位置、产业结构关系不大,承接产业转移不会使城市发生收缩,ABC错误,故选D。
12.城市收缩,经济衰退,就业机会减少,人口流失,城市空间收缩,③④⑤正确;人口减少,经济衰退,交通运输需求下降,不易导致交通拥堵,①错误,工业活动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减少,不易导致环境退化,②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24·黑龙江吉林·二模)“里程焦虑”一直是新能源汽车面临的困扰。2023年基于“5G+自动驾驶”的高功率动态无线内充电道路在长春研发成功。该路面通过磁场传输电能,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可实时无线
充电,“里程不再焦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与充电桩有线充电相比,道路无线充电( )
A.节省了投资成本 B.实现了低碳出行
C.减化了充电程序 D.缩短了充电时间
14.目前,无线充电道路更适合建设在( )
A.老城区 B.卫星城 C.中心城市 D.新城区
【答案】13.C 14.D
【解析】13.无线充电需要铺设专门的无线充电道路,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所以无线充电的投资成本比有线充电更高,A错误;无线充电和有线充电都是为汽车提供电力,二者在碳排放上没有明显差异,所以无线充电没有实现低碳出行,B错误;无线充电只需要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无需停车,就能进行充电,减化了充电程序,C正确;无线充电的功率和速度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比如无线充电设备的功率、汽车与充电设备之间的距离、汽车电池的状态等,所以无线充电并不一定能缩短充电时间,D错误。故选C。
14.目前,无线充电道路更适合建设在新城区,因为新城区道路宽阔,便于建设;老城区、卫星城、中心城市道路狭窄,不利于建设,ABC错误,D正确。故选D。
(2024·安徽合肥·三模)慢行交通是对速度低于15千米/小时、近距离出行交通方式的统称。慢行交通系统可分为绿道休闲系统和城市道路慢行系统,是城市道路的重要一环,意义突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城市内最适合采用立体化慢行交通网的区域是( )
A.商业中心慢行区 B.生活慢行区
C.行政科教慢行区 D.休闲慢行区
16.慢行交通系统在城市中的主要作用是( )
①解决交通拥堵 ②缓解热岛效应 ③改善出行环境 ④拓宽城市道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7.在众多城市中,重庆慢行交通出行比例较低的原因在于( )
A.城市环境差 B.城市规模小 C.自然环境限制 D.城市功能单一
【答案】15.A 16.B 17.C
【解析】15.注意关键词“立体化”。城市商业中心用地紧张,高楼林立,车流量大,行人密集,交通拥挤。为保障城市交通安全、便利,多采用人车分流的立体化交通网。同时,在楼栋间也多采用廊桥或天桥相连,可以使商业区内各个区域间的步行交通更便捷省时,A正确。相比商业中心,生活区、行政区和休闲区建设立体化慢行交通网的必要性不强,B、C、D错误。故选A。
16.慢行交通系统只是城市道路的一环,能起到一定缓解交通拥堵的作用,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交通拥堵,①错误;材料中提到“慢行交通系统可分为绿道休闲系统”,其会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热岛效应,②正确;为低速度出行设计,能够改善近距离出行方便环境,③正确;只增加城市通行的方式,未提到拓宽出行道路,④错误。②③正确,故选B。
17.重庆为我国著名旅游城市及直辖市,又称为山城,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环境较好,A、B错误;重庆多山地,地势起伏大,山地城市功能区较分散,出行距离远,且坡度大,不适宜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因此慢行交通出现比例较低,即受到地形这一自然环境限制,C正确;重庆城市规模大,相应的城市功能较为丰富,D错误。故选C。
(2024·安徽铜陵·三模)兰州-西宁城市群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国土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水平地域差异及垂直梯度分异特征明明显。下表为我国国土“三生”空间分类体系表,完成下面小题。
一级分类 二级分类
生产空间 农业生产空间
工矿生产空间
生活空间 城镇生活空间
农村生活空间
生态空间 林地生态空间
草地生态空间
水域生态空间
其他生态空间
18.兰州一西宁城市群占比最大的国土“三生”空间是( )
A.草地生态空间 B.农业生产空间 C.工矿生产空间 D.城镇生活空间
19.影响该城市群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呈西北-东南向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交通 C.资源 D.地形
【答案】18.A 19.D
【解析】18.兰州-西宁城市群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且人口较少。因此,草地生态空间最大,其次是农业生产空间,工矿生产空间和城镇生活空间较小。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9.兰州-西宁城市群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呈西北-东南向分布,主要因素是西北-东南延伸带地势较低,有河流流经,方便生产生活,D正确,与气候、交通、资源的关系不大,ABC错误。故选D。
20.(2024·贵州遵义·三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处,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起点,战略定位为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发挥城市经济带动作用及辐射效应,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成渝资源禀赋相似、目标市场趋同,导致成都、重庆和成渝中间地带产业同质化问题突出,制约了区域协同发展。下图示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范围及2023年各城市国内生产总值。
(1)简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的区位优势。
(2)分析成渝中间地带国内生产总值偏低的主要原因。
(3)从产业协同角度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提出建议。
【答案】(1)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地理位置优越;川渝两地历史同脉、文化同源,有良好的合作基础;是国家打造的新的经济增长极,政策支持。
(2)成都和重庆两个中心城市的产业同质化严重,中心城市产业辐射带动效益不足;中心城市对成渝中间地带的资源吸引过强过大,成渝中间地带经济落后。
(3)加强成都、重庆和成渝中间地带的产业合作,统筹规划产业布局,各地区间分工协作;产业间错位发展,以创新为驱动力,完善产业链;加快成渝地区区域一体化进程,提高其产业协同发展水平。
【详解】(1)由材料可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地处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地理位置优越;历史上两地交流频繁,川渝两地历史同脉、文化同源,有良好的合作基础;由材料可知,战略定位为全国高
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是国家打造的新的经济增长极,政策支持。
(2)由材料可知,成渝资源禀赋相似、目标市场趋同,成都和重庆两个中心城市的产业同质化严重,中心城市产业辐射带动效益不足;重庆和成都中心城市的虹吸效应,中心城市对成渝中间地带的资源吸引过强过大,成渝中间地带经济落后。
(3)加强成都、重庆和成渝中间地带的产业合作,统筹规划发挥各地优势,合理进行产业布局,各地区间分工协作;产业间错位发展,以创新为驱动力,统一生产要素的流动,完善产业链;加快成渝地区区域一体化进程,促进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其产业协同发展水平。
21.(2024·甘肃·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粤港澳大湾区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7000万,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近年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加快融合,部分企业向肇庆中安智谷产业园转移,将生产、研发、销售部门一并迁入园区。
材料二:粤港澳大湾区水资源供应不足且空间分配不均,城市群整体表现为缺水状态,各个城市的用水安全性存在差异,部分城市水资源储量相对充足,深圳、东莞的城市用水安全难以保障。
(1)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一流大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优势条件。
(2)简述部分企业迁入肇庆中安智谷产业园的原因。
(3)针对大湾区城市用水安全性现状,请为解决大湾区城市水资源问题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1)位于南部沿海,珠江口沿岸,是西南、中南部地区的近便出海口;面向东南亚,连通港澳,海陆空交通便利;经济发展水平高,资金实力雄厚;科技发展水平较高,创新能力突出;对外开放程度高,国际化水平领先;人口众多,发展潜力大;国家政策支持等。
(2)有利于企业内部信息、技术交流;充分利用园区公共资源,能有效降低内部交易成本;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创新能力等
(3)对于缺水情况严重的城市应新建水库或扩大原有水库容量;用水安全性较好的城市可以向周边区域供水;跨流域调水;防止水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提高节水意识,节约用水等。
【详解】(1)可从地理位置、产业发展等角度展开分析。由图可知,粤港澳大湾区位于南部沿海,珠江口沿岸,地理位置优越,是西南、中南部地区的近便出海口;同时面向东南亚,连通港澳,海陆空交通都十分便利;该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高,资金实力雄厚;经济发达,科技发展水平较高,因而创新能力突出,以吸引技术性产业的布局;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程度较高,国际化水平领先;该地区人口众多,市场需求大,劳动力充足,因而发展潜力大;还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等。
(2)从工业区位因素、产业集聚等角度展开分析。迁入肇庆中安智谷产业园有利于企业之间进行信息和技术交流;有利于充分利用园区公共资源和基础设施,能有效降低内部交易成本;可以借产业园扩大生产规模,并提高生产效率;信息和技术交流,有利于促进研发,提高创新能力等。
(3)主要从开源节流等角度展开分析,包括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跨区域调配等。大湾区位于沿海地区,人口多,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对于缺水情况严重的城市应当考虑新建水库或扩大原有水库容量,提高水源储蓄量;对于用水安全性较好的城市可以向周边区域供水,充分利用水资源;还可以跨流域调水;工农业发达的地区,要注意防止水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都需提高节水意识,节约用水等。人口与城市
人口
(2024·江西萍乡·二模)新型城镇化背景之下,“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密度呈现新态势。表示意多因子对“胡焕庸线”两侧城市人口密度变化的影响力指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因子区域 城市规模 城市群类型 行政等级
东南半壁 0.283 0.037 0.046
西北半壁 0.487 0.046 0.516
1.行政等级对东南半壁人口密度变化影响较小,是因为东南半壁与西北半壁相比( )
A.省会辐射能力较弱 B.省会人口已经饱和
C.大型城市数量更多 D.城市群类型更多元
2.推测下列城市中城市人口密度增幅相对较大的城市是( )
①西南半壁——西宁、兰州②东南半壁——杭州、南京
③西南半壁——喀什、拉萨④东南半壁——成都、西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4·江西宜春·二模)2014年,国家发布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和《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两个文件明确了基于城市规模的落户政策导向。下表示意2011-2017年(不含2014年)我国不同规模城市的人口净迁移均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不同规模城市 2011—2013年净迁移均值/万人 2015-2017年净迁移均值/万人
小城市(小于50万人) -0.17 -0.99
中等城市(50~100万人) -0.45 -0.70
II型大城市(100~300万人) 0.16 1.45
I型大城市(300~500万人) 2.59 6.76
特大城市(大于500万人) 12.03 25.50
3.下列关于我国2011-2017年(不含2014年)不同规模城市间人口净迁移整体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
A.大城市流向中小城市 B.中小城市流向大城市
C.I型大城市流向II型大城市 D.II型大城市流向I型大城市
4.2011-2017年(不含2014年)期间,落户准入门槛最高的是( )
A.小城市 B.中等城市
C.大城市 D.特大城市
5.2014年国家发布的两个文件对小城市的落户导向应该是( )
A.严格控制人口规模 B.全面放开落户限制
C.有序放开落户限制 D.合理确定落户条件
(2024·贵州毕节·三模)“婚姻挤压”是指由于婚龄男女人口比例失调,导致部分人群在寻找配偶时面临困难。由于生育政策及文化背景等因素,中国城乡男性“婚姻挤压”都比较严重,乡村更严峻。完成下面小题。
6.乡村男性“婚姻挤压”高于城镇的主要原因是( )
①家庭收入低②交通落后③男性家庭观念弱④女性多外出务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有效缓解我国当前乡村地区男性“婚姻挤压”的措施是( )
①缩小城乡经济差距②改善乡村人居环境
③合村并镇,减少乡村数量④加强男女平等的宣传教育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8.有学者预测,未来10年我国男性“婚姻挤压”会继续升高,原因可能是( )
A.全面二孩政策 B.人口流动
C.经济发展 D.累积效应
(2024·甘肃张掖·三模)美国的罗切斯特小镇因梅奥诊所闻名全球,面积不大(约38km2),总人口约为10万人,梅奥的员工就高达总人口的一半,诊所与小镇合为一体。梅奥诊所是全美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综合性医疗机构之一,每年吸引超过200万游客。另外罗切斯特高科技工业发达,酒店、餐饮等服务业也异常繁荣。如图为罗切斯特小镇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罗切斯特小镇主要问题表现在( )
A.地理位置偏僻 B.生态环境差 C.交通不便 D.经济基础差
10.罗切斯特小镇吸引大量游客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作收入高 B.就业机会多 C.医疗产业发达 D.气候环境宜人
11.罗切斯特小镇当前发展的重点应是( )
A.扩张小镇规模 B.调整产业结构 C.严控人口数量 D.优化城镇布局
(2024·江西九江·三模)2023年末浙江省常住人口为6627万,比2022年末增加50万。下表为2023年浙江省及部分地市人口数据,完成下面小题。
地区 年末常住人口(万人) 出生率% 死亡率% 城镇化率%
全省 6627 5.8 6.66 74.2
杭州市 1252.2 6.7 5.4 84.2
宁波市 969.7 5.7 6.7 79.9
温州市 976.1 5.4 6.4 74.7
金华市 716.3 6.6 6.1 70.4
12.2023年浙江省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生育观念转变 B.死亡率下降 C.新生婴儿增多 D.迁入人口多
13.与其他地市相比,杭州和金华自然增长率较高的共同原因是( )
A.青壮年占比高 B.人口规模大 C.城镇化水平高 D.经济水平高
(2024·甘肃张掖·三模)人口丰度指某地区的人口密度与所属国家人口密度的比值。根据人口丰度的数值可将中国边境地区分为人口极端稀疏区、绝对稀疏区、相对稀疏区、密度均下区、密度均上区五类。
下图示意2000—2010年中国边境内外人口丰度及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4.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中国边境内人口丰度整体低于边境外地区 B.西北边境内属人口密度均上区
C.东北边境人口集聚水平上升 D.西南边境内地区人口丰度下降
15.中越边境内外的人口密度均较高,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环境适宜②地形平坦③文化差异④经济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6.图示时期,中国边境人口分布( )
A.整体呈增加趋势 B.西北边境内降外升
C.西南边境增加较明显 D.东北边境涨幅较小
(2024·广西南宁·三模)日本自2008年开始进入人口负增长时代,城市内部逐渐出现大量空置房屋及土地,影响城市原有空间结构。为了优化土地利用、消除空置,日本政府引导医疗、养老、教育等公益性设施向轨道交通车站地区集聚,提出了“选址优化规划”模式。下图示意“日本‘选址优化规划’模式实施前后的城市空间结构对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日本城市内部空房、空地增多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治安管理难度降低 B.基础设施利用率提高
C.城市景观环境优化 D.城市防灾功能下降
18.“选址优化规划”模式以公共交通为核心,主要考虑的是( )
A.减少碳排放量 B.避免城区交通拥堵 C.提高城镇化率 D.应对人口老龄化
19.日本城市实施“选址优化规划”模式后,可能出现的变化有( )
①规划区内城市多核心发展②城市用地规模扩张
③核心区域服务能力提高④城市形态沿铁路干线延伸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024·吉林·三模)亚洲自古以来就是跨国人口迁移最为活跃的地区,虽然该地区出生率较高,但21世纪后却成为跨国移民增长最显著的区域。下图示意2010—2015 年亚洲跨国/地区人口迁移格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推动亚洲跨国/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驱动力有( )
①经济发展水平差异②政治局势动荡③自然环境差异④宗教习俗差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1.波斯湾沿岸国家成为东南亚人口主要迁入地,主要原因是波斯湾沿岸国家( )
A.城镇化水平低 B.人口老龄化严重
C.高等教育质量高 D.劳动力需求量大
(2024·安徽淮北·二模)东疏镇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平原地区,近年来,该镇出现了“有院无人住,耕地林地化”的现象。2017年初,该镇庞庄村利用废弃宅基地、房前屋后等其它闲置场地,栽了上万棵皂角树,集食、药、赏于一体,实现了增收致富。2020年以来,该镇推广庞庄村经验,实施“万树一品”工程,包括逐步对杨树等林木占用基本农田的现象进行整改复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该镇“有院无人住”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自然环境好 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较小
C.城乡收入差距大 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23.该镇利用闲置土地种植皂角树带来( )
A.老龄化水平上升 B.就业机会增加
C.城镇化水平下降 D.土地资源浪费
24.“万树一品”工程使得当地( )
A.耕地破碎化程度变大 B.村民收入水平不断下降
C.区域粮食安全更稳固 D.青壮年劳动力日益减少
(2024·安徽蚌埠·二模)人口收缩(或增长)是指一个区域的总人口劳动力或者家庭数量出现下降(或上升)的现象图为不同时段贵州省县域人口收缩(或增长)空间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25.与2008-2013年相比,2013-2017年贵州省( )
A.出省务工人口增多 B.省内流动人口减少
C.出省人口回流增多 D.省外人口大量迁入
26.2013-2017年贵州省人口流动变化主要是由于( )
A.政策调控 B.产业发展 C.交通改善 D.环境优化
(2024·安徽·二模)2022年广东省成为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同时达到过亿体量的省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3%,且广东省持续稳居生育大省“第一名”,人口死亡率持续处于全国较低水平。下表示意2022年广东省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数量以及与上一年度相比增量。完成下面小题。
数量/万 增量/万
常住人口 12656.8 27
户籍人口 10049.7 102.8
27.2022年广东省户籍人口增量增加但常住人口增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①省外返乡人员增多②人口老龄化严重③户籍管理制度改革④城市化速度放缓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8.广东省持续稳居生育大省“第一名”,主要是因为广东省( )
A.养孩成本低 B.育龄妇女多 C.政策支持力度大 D.家庭平均收入高
城市与乡村
(2024·江西赣州·二模)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体育非遗”),是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和积淀下来的传统体育文化资源。新疆是古今丝绸之路多元文化荟萃的核心地带,孕育出了丰富的体育非遗资源。下图为新疆少数民族体育非遗空间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图中体育非遗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水源 D.植被
2.与乌鲁木齐市相比,喀什地区的体育非遗等级高、数量多,其优势体现在( )
A.文化辐射范围广 B.多元古文明交汇
C.地域面积更广阔 D.非遗保护力度大
(2024·江西·二模)某研究团队对2005~2019年西安市物流业发展和物流企业空间演变进行研究。研究显示,目前西安市中小型物流企业在普通物流中心和园区的集聚程度高,在政府规划的高级别物流枢纽,物流企业的集聚程度不高,物流业态和物流企业空间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和提升。下图示意2005~2019年西安市物流企业距市中心分布统计。完成下面小题。
3.2005~2019年,西安市物流企业( )
A.数量逐渐减少 B.聚集区由郊区向市中心移动
C.数量先增后减 D.聚集区由市中心向郊区移动
4.影响2005~2019年西安市物流企业聚集区空间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
①地价水平②交通条件③人口密度④市场需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为促进物流业进一步发展并优化空间布局,西安市应促使( )
A.仓储型物流企业向城市中心集聚 B.中小型物流企业在郊区分散布局
C.综合性物流企业向物流枢纽集聚 D.城市配送物流企业在远郊区布局
(2024·江西上饶·二模)淄博市地处山东省中部,自然地理单元较完整,但城市辖区几经变动。20世纪90年代末,淄博市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曾因过度依赖重工业而导致城市和经济发展问题突出。目前,淄博城区呈现以张店区为中心,其他四个城区环绕的“T型组群式分布格局(下图),城乡交错,形态独特,当地政府依托自身优势条件和城市布局特点,板块化发展特色经济,产业提升效果较明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导致淄博市城市地域空间结构呈组群式分布格局的主要原因是( )
A.山地河流较多 B.经济发展不均 C.交通发展变化 D.区划变革频繁
7.与上海等大城市相比,淄博市面临的城市问题较轻的是( )
A.环境问题 B.治安问题 C.居住问题 D.就业问题
8.淄博市政府板块化发展特色经济对其他资源枯竭型城市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措施有( )
①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②依托位置优势,打造区域性商贸中心
③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④发展乡村工业,促进企业的横向联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4·贵州毕节·三模)城市公共交通覆盖率是一个衡量公共交通系统完善程度的重要指标。它通常指的是在一定公共交通设施服务半径下,公共交通所能覆盖的面积占规划区面积的比率,下表为2022年不同区域城市地区公共交通覆盖率统计数据。完成下面小题。
非洲 亚洲 南美 欧洲和北美 大洋洲 全球
23.8% 25.4% 33% 60.3% 67.4% 37%
9.非洲城市公共交通覆盖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水平低 B.环保意识弱
C.城市交通拥堵 D.出行方式多样
10.非洲提高城市公共交通覆盖率的合理措施( )
A.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 B.鼓励私家车出行
C.普及智能化公交系统 D.优化公交线网布局
(2024·甘肃·二模)“收缩城市”指的是城市人口流失、失去活力的城市现象。我国城市收缩的常见要素有资源状况、产业活动、地理位置等。完成下面小题。
11.导致甘肃省玉门市发生收缩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理位置偏远 B.产业结构不当 C.承接产业转移 D.自然资源枯竭
12.城市收缩易导致( )
①交通拥堵②环境退化③人口减少④空间收缩⑤经济衰退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2024·黑龙江吉林·二模)“里程焦虑”一直是新能源汽车面临的困扰。2023年基于“5G+自动驾驶”的高功率动态无线内充电道路在长春研发成功。该路面通过磁场传输电能,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可实时无线充电,“里程不再焦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与充电桩有线充电相比,道路无线充电( )
A.节省了投资成本 B.实现了低碳出行
C.减化了充电程序 D.缩短了充电时间
14.目前,无线充电道路更适合建设在( )
A.老城区 B.卫星城 C.中心城市 D.新城区
(2024·安徽合肥·三模)慢行交通是对速度低于15千米/小时、近距离出行交通方式的统称。慢行交通系统可分为绿道休闲系统和城市道路慢行系统,是城市道路的重要一环,意义突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城市内最适合采用立体化慢行交通网的区域是( )
A.商业中心慢行区 B.生活慢行区
C.行政科教慢行区 D.休闲慢行区
16.慢行交通系统在城市中的主要作用是( )
①解决交通拥堵 ②缓解热岛效应 ③改善出行环境 ④拓宽城市道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7.在众多城市中,重庆慢行交通出行比例较低的原因在于( )
A.城市环境差 B.城市规模小 C.自然环境限制 D.城市功能单一
(2024·安徽铜陵·三模)兰州-西宁城市群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国土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水平地域差异及垂直梯度分异特征明明显。下表为我国国土“三生”空间分类体系表,完成下面小题。
一级分类 二级分类
生产空间 农业生产空间
工矿生产空间
生活空间 城镇生活空间
农村生活空间
生态空间 林地生态空间
草地生态空间
水域生态空间
其他生态空间
18.兰州一西宁城市群占比最大的国土“三生”空间是( )
A.草地生态空间 B.农业生产空间 C.工矿生产空间 D.城镇生活空间
19.影响该城市群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呈西北-东南向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交通 C.资源 D.地形
20.(2024·贵州遵义·三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处,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起点,战略定位为全
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发挥城市经济带动作用及辐射效应,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成渝资源禀赋相似、目标市场趋同,导致成都、重庆和成渝中间地带产业同质化问题突出,制约了区域协同发展。下图示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范围及2023年各城市国内生产总值。
(1)简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的区位优势。
(2)分析成渝中间地带国内生产总值偏低的主要原因。
(3)从产业协同角度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提出建议。
21.(2024·甘肃·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粤港澳大湾区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7000万,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近年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加快融合,部分企业向肇庆中安智谷产业园转移,将生产、研发、销售部门一并迁入园区。
材料二:粤港澳大湾区水资源供应不足且空间分配不均,城市群整体表现为缺水状态,各个城市的用水安全性存在差异,部分城市水资源储量相对充足,深圳、东莞的城市用水安全难以保障。
(1)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一流大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优势条件。
(2)简述部分企业迁入肇庆中安智谷产业园的原因。
(3)针对大湾区城市用水安全性现状,请为解决大湾区城市水资源问题提出合理建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