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机械效率
知识点一: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自主预习:阅读第 85、86 页内容,完成下面填空:
1.有用功:为了达到目的 的功。用 表示。
2.额外功:为了达到目的也做了些不需要、又不得不做的一些功。用 表示
3.总功: 和 之和是总共做的功。用 表示。
通过搬沙子理解三种功的概念:
1、三种方法的最终目的是把沙子提升到 3 楼.
2、提升到 3 楼,升高了_____m。根据功的原理,把沙 子提升
到三楼必须做的功为_____J。这些必须做的功叫 。
_______
3 .我们提升沙子的同时,也做了一些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
的一些功。这些功叫 。
4.在 1 、2 、3 方法中,除了把沙子提升 6m 所做的功外, 还做了那些功
①中克服 做功,克服 做功
②中克服 做功,克服 做功,克服绳子与滑轮摩擦力做功
③中克服 做功,克服 做功,克服绳子与滑轮摩擦力做功
根据上面的分析,大体估算第 种方法做的总功多。三种方法,第 种方法更好一些呢,为什么?
巩固练习:一台起重机将重 3600 N 的货物提高 4 m。如果额外功是 9600 J,起 重机做的有用功是多少?总功是多少?
知识点二.机械效率
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 86、87 页,完成下列填空:
1.机械效率定义: 跟 的比值。 公式: 。
2.规律:机械效率总 1。
3.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1) ;(2) 等。
4.如图所示滑轮组,将重为 350N 的物体竖直向上匀速提起 0.2m, 人拉绳的力为250N,求:
(1)人做的有用功?总功?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不计绳重和摩擦时,动滑轮多重?
探究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因素
1.计算有用功的方法:W有 = ;计算总功的方法: W总 = 。
2.实验原理: 。
3.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刻度尺、铁架台、滑轮、细线、钩码
4.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需要测量四个物理量:钩码的重力 G、钩码提升的高度 h、拉力 F、绳端移动的距离 s;
5.先后进行四次实验图如下:
注 意 事 项 实验时沿 方向 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 装置图
表 格 实验 序号 钩码重 量 G/N 钩码上升高度 h/m 绳端拉力 F/N 绳端移动距离 s/m 机械效率
甲 2.1 0.1 1.2 0.2
乙 2.1 0.1 0.8 0.3
丙 4.2 0.1 1.5 0.3
丁 2.1 0.1 0.6
结 论 甲、乙对比得出结论: 乙、丙对比得出结论: 乙、丁对比得出结论:
归纳总结: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 、 、 有关,与 、 、 等因素无关。 2.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 、 、 。 3.滑轮组机械效率推导式: (不计绳重和摩擦)
补充:如果用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杠杆、斜面等简单机械,提升相同物 体升高相同高度时,哪个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高?为什么?
探究影响斜面的机械效率的因素
1.斜面的有用功:W有 = ;斜面的总功: W总 = 。
2.实验原理: 。
3.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刻度尺、木板、毛巾、不同质量物块。
4.需要测量四个物理量:
物块的重力 G、
斜面的高度h、
拉力 F、
斜面的长度s;
5.先后进行五次实验数据如下:
次数 斜面 粗糙程度 斜面 倾斜程度 小车重量G/N 斜面 高度h/m 拉力F/N 斜面 长度s/m 有用功W有/J 总功W总/J 机械效率
1 木板 很缓 2.0 0.1 0.8
2 木板 较缓 2.0 0.25 0.8
3 木板 很陡 2.0 0.35 0.8
4 毛巾 很陡 2.0 0.35 0.8
5 木板 很陡 4.0 0.35 0.8
6.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①对比实验次数 ,得出斜面的机械效率与 有关,
结论:当斜面的 一定时,斜面越倾斜,斜面的机械效率越 。
②对比实验次数 ,得出斜面的机械效率与 有关,
结论:当斜面的 一定时,斜面越粗糙,机械效率越 。
③对比实验次数 ,斜面的机械效率与 无关。
总结:斜面的机械效率与 、 有关,
与 、 、 无关。
练习.用F =10N的力将重为20N的木块匀速拉上高为2m,长为5m的斜面。求:
拉力F做了多少功?(2)克服重力做了多少功?(3)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4)克服摩擦力做了多少功?(5)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少N?
机械效率计算
类型一:竖吊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有用功:克服 所做的功,W 有= ;
2、额外功:克服机械自重和摩擦所做的功,如不计绳重及摩擦,
则 W 额= ;
3、总功: 所做的功,W 总= 。
4、机械效率 η= = 。
例:滑轮组在建筑中应用广泛,如图所示为建筑工人自制的滑轮组.
某工人用此滑轮组将质 量为 900N 的重物提高 5m,所用的拉力为 600N
(不计绳重和摩擦)求:
(1)工人通过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2)工人做的总功;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类型二:斜面的机械效率
1、有用功:克服 所做的功,W 有= ;
2、总功:拉力或推力所做的功,W 总= ;
3、已知有用功和总功,则额外功W额= ,摩擦力f= 。
4、机械效率 η= 。
例:如图所示,斜面长 s=10m,高h=5m。工人用沿斜面方向 F=60N 的推力,将一个重为 100N 的物体由斜面底端 A匀速 推到顶端 B。
求:(1)此过程中工人通过斜面所做的有用功;
(2)工人做的总功;(3)此过程中的机械效率。
类型三:横拉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有用功:克服 所做的功,W 有= ;
2、总功: 所做的功,W 总= ;
3、机械效率 η= = 。
例:滑轮组将重为 500N 的物体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 10m 的路程,
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 为 200N,水平拉力为 120N,求:
(1)利用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2)此过程所做的总功;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