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
一、单元学习内容
本单元属于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版)七个主题中的第二大主题“生物的多样性”,对应现行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材“第5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的内容。在新课标中,属于九个大概念中的第二大概念:概念2 生物可以分为不同的类群,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如图所示: 通过本主题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生物种类丰富,不同的生物在形态和结构上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差别,进而认识到生物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同时,本主题的学习还有助于学生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和行为习惯,增强社会责任感。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只有维持生物多样性所依赖的青山绿水、蓝天沃野,才能使人类世代繁衍,生生不息。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物圈的生态平衡、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是在非常悠久和广阔的时空中来考虑生命的产生、延续和发展。本章将引领学生放眼遥望逝去的漫长岁月中生命演化的宏伟画卷,驻足探索生命从无到有再到绚烂的起源谜团、生物的历程和生物进化原因,回首欣赏人类自身的诞生和进化,并关注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与环境的内在关系,树立人与生物圈和谐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学科核心素养呈现形式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模型或实物展示、材料分析、探究实验等活动形式,引导学生明确地球上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依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可将生物分成不同的类群。生物与人类的生活关系密切,生物的多样性对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到生物种类丰富,不同的生物在形态和结构上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差别,进而认识到生物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课题,开展学习活动,还有助于学生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和行为习惯,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材编写体例 1、章节设置与课程安排相适应,具备单元-章-节-课时的结构分层; 2、每节设置“本节目标”,明确核心知识内容; 3、每节重难点以小标题形式呈现,简约清晰; 4、每节安排有“观察”、“讨论”、“调查”、“探究”等模块,任务突出; 5、课后有“思考”和“课外探究”、“课外阅读”,让课堂知识得到延伸。
教材编写特点 本单元包括“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三章。地球上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根据生物的特征将生物进行分类,可以分为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这种编排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使不同门类的生物特征的归纳和比较变得简单,引导学生对动植物和微生物的类群进行科学梳理归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完善的认知结构。突显重要概念,落实《生物学课程标准》要求,并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有启迪和指导意义。
教材编写意图 本单元通过资料分析揭示出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危机,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性和迫切感,进而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极为重要”这一核心概念,并展示了人类从保护生物多样性出发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物种丰富的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程资源整合、开发和应用 1.情境素材: 简单的分类检索表,各种类型的动植物标本,动植物生活的影像资料,当地(或我国其他地区)动植物资源的资料,李时珍与《本草纲目》的故事,赤潮、水华现象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资料,全球物种灭绝速度的相关数据资料,凤眼蓝(水葫芦)、福寿螺等外来物种入侵导致生态平衡受到严重威胁的事件。 2.学习活动: (1)实验探究活动:尝试对给定的一组生物进行分类;观察不同类群的动植物,认识其主要特征;培养并观察细菌的菌落;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2)调查与交流活动:调查当地食用菌的种类及生产情况,认识校园内的植物并挂牌,收集当地一种养殖动物的相关资料,收集和交流有关生物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收集和交流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的相关资料,收集当地(或我国其他地区)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生态破坏的实例,讨论生化武器对人类的危害。 (3)项目式学习活动:调查当地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生物资源,提出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建议,撰写调研报告。
二、单元学情分析
已知内容学习方法生活经验 八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生物学学习习惯,抽象逻辑思维有所发展,可以接受较为抽象的知识,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 本单元内容的安排可以让学生意识到生物世界的丰富多彩。通过对生物分类、新技术的介绍,让学生意识到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影响巨大,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科学素养。对有关生态系统的破坏、环境的污染、乱砍滥伐等现象,可以安排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探究活动。 但学生思维仍具有跳跃性,因此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把握课堂节奏的能力,帮助学生将知识系统化。
新知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设计 对生物进行科学分类需要以生物的特征为依据 (1)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将生物划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等级 (2)“种”是最基本的生物分类单位 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以及繁殖方式等,可以将生物分为不同的类群 我国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每个人应有的责任 (1)我国拥有大熊猫、朱鹮、江豚、银杉、珙桐等珍稀动植物资源 (2)可通过就地保护、迁地保护等多种方式保护生物资源;有关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是保护生物资源的基本遵循 (3)外来物种入侵会与本地的物种竞争空间、营养等资源,进而威胁生态安全 说明生物的不同分类等级及其相互关系,初步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对于给定的一组生物,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其进行分类。 分析不同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关注外来物种入侵对生态安全的影响,认同保护生物资源的重要性。 主动宣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生物多样性。
主要学习障碍有效突破方法 1、学生对于给定的一组生物不容易做好分类。 突破方法:对生物进行科学分类需要以生物的特征为依据;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将生物划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等级;“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2、学生不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及保护。 突破方法:我国拥有大熊猫、朱鹅、江豚、银杉、珙桐等珍稀动植物资源;外来物种入侵会与本地的物种竞争空间、营养等资源,进而威胁生态安全;可通过就地保护、迁地保护等多种方式保护生物资源:有关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是保护生物资源的基本遵循。
学生学习本单元表现出的特点、习惯、兴趣 八年级大多数学生喜爱自然界的花草树木,对于生物的观察、探究具有极大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学生已学植物的主要类群、动物的主要类群,知道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 蕨类 植物、种子植物)、无脊椎动物不同类群和脊椎动物不同类群的主要特征 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学生对生物的分类有一定的认识,但对生物分类的理论依据和分类等级的认识不够全面。 在学习“生物多样性”,要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性,还必须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从而树立树立热爱自然、热爱生物、珍惜生命的理念。
三、单元学习目标
生命观念 知道生物进行分类的基本方法;了解界、门、纲、目、科、属、种的类等级;了解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元,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最为密切;了解双命名法及其意义。理性的认识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这三个层次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了解生物多样性临的威胁及其原因;了解我国状况;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
探究实践 通过“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实验”和“探究”等学习活动,加深对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的理解,进一步提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并实施探究计划,记录和分析探究结果等技能,并发展探究能力;进一步养成勤于思考、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学习习惯。
科学思维 尊重事实证据,能够运用比较和分类、分析和综合等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初步形成基于证据和逻辑的思维习惯;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多角度地分析相关问题;能够运用科学思维,探讨真实情境中的生物学问题,参与社会性科学议题的讨论。
态度责任 通过了解生物圈的环境和资源,人类的活动又影响和改变着生物圈,从而形成关注生物圈中各种植物的情感。懂得关爱生命,培养爱护植物的环保意识。
四、单元学习评价
节名 基本知识点 学习情况自评
很好 一般 不好
知识评价 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 植物的主要类群及其主要特征
植物与人生活的关系
关注我国的珍稀植物
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 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关注我国的珍希动物
神奇的微生物 细菌、真菌和病毒的主要特征
细菌、真菌、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生物的分类 生物分类的依据和等级
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含义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艰巨使命 生物多样性的现状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生命的诞生 生命起源的主要过程
生命起源的实验证据
生物进化的历程 生物进化的证据
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生物进化的学说 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地雀进化的原因
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及意义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人类起源于古猿
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
考核方式 植物的主要类群及其主要特征——P9 4.题 植物与人生活的关系——下列关于植物类群与人类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从海带中可以提取碘供医疗使用 B.古代苔藓的遗体形成了煤 C.卷柏的种子可供药用 D.满江红可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 关注我国的珍稀植物——P9 5.题 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P25 1.题 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下列关于动物与人类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蚯蚓能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B.狗可协助人们进行刑侦、导盲等工作 C.河蚌、乌城等软体动物具有较高的食用、药用价值 D.狼群经常袭击家畜,对牧业发展构成威胁,应大量捕杀 关注我国的珍希动物——P25 4.题 细菌、真菌和病毒的主要特征——虽然人们常常谈“毒色变,但是我们应该用辩证的观点看待病毒与人类的关系。下列关于病毒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A.病毒的个体很小,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B.经过人工处理的减毒或无毒的病毒可制成疫苗 C.利用某些病毒可以防治有害生物 D.病毒一旦侵入人体,就会使人患病 细菌、真菌、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P34 1.题 生物分类的依据和等级——P39 3.题 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课外兴趣小组根据某一分类标准已对5种动物中的4种进行了生物分类(见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对于已经分类的4种动物,分类标准是胎生还是卵生 B.对于已经分类的4种动物,分类标准是有无脊柱 C.应该将未分类的蟾蜍划分到类别2中 D.若将蜘蛛归入类别1,蟾蜍归入类别2,则分类的依据是是否适于陆生生活 生物多样性的含义——P46 2.题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P46 4.题 生物多样性的现状——进入20世纪后,每年至少有一种鸟类或者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野生动物濒危或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A ) A,生态环境被破坏 B.天敌过多 C.自然灾害 D.动物瘟疫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P51 1.题 生命起源的主要过程——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 ) A.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大气 B.越低等的生物化石一般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中 C.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D.爬行动物是由鸟类进化来的 生命起源的实验证据——人类关于生命的起源有很多理论,图示为化学进化论的相关内容,以下有关这种理论的正确描述是( C ) A.米勒实验证明了A过程在现代地球条件下是可以发生的 B.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可以完全证明B阶段 C.原始生命的摇篮是原始海洋 D.原始生命形成原始单细胞生物过程中,有机大分子不再存在 生物进化的证据——P62 1.题 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脊椎动物进化的历程是( C ) ①原始哺乳动物②原始鸟类③原始爬行动物④原始两栖动物⑤原始鱼类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⑤→②→④ C.⑤→④→③ D.⑤→④→③→①→② 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地雀进化的原因——P67 2.题 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及意义——生物的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下列关于某杀虫剂杀虫效果的叙述,不符合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B ) A.杀虫剂使用前害虫存在过度繁殖的倾向 B.杀虫剂使用后害虫产生抗药性强的变异 C.杀虫剂使用后抗药性较弱的个体被淘汰 D.害虫通过生存斗争实现了自然选择 人类起源于古猿——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A ) A.森林古猿 B.类人猿 C.黑猩猩 D.北京猿人 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P72 3.题
能力、态度、小组合作评价表(见下页)
评价指标 评价等级及分值 得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优 良 (10-8) 一般 (7-5) 需要改进(4-0) 生评 他评 师评
活动态度(15%) 学习兴趣 对本课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对课有较高的学习兴趣 对课知识学习兴趣一般
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认真负责,努力实现预定任务 认真参与,在同伴协助下努力实现预定任务 认真参与,在同伴协助下实现未能预定任务
合作交流(20%) 与人合作 主动和同学配合,分工合作,乐于帮助同学 基本能和同学配合,做好自己分内工作 有需要时才和同学合作,喜欢个人学习
与人沟通 态度谦虚,认真倾听同学意见,能合作解决问题 会倾听同学意见,基本能和同学合作解决问题 不太喜欢发言和倾听同学意见,不喜欢和同学合作解决问题
探究实验(30%) 动手操作 能熟练操作试验器材,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试验任务 操作器材较熟练,能够完成试验任务,但有缺陷 器材操作很陌生,不能完成实验任务,或者效率太低
观察分析 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和课堂分析,得出完整的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现象和课堂分析,只能得出部分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现象和课堂分析,几乎不能得出实验结论
成果展示(35%) 汇报 交流 生物术语运用准确,语句通顺,表情丰富 生物术语运用较准确,语句比较通顺 没有使用生物术语 ,过于口语化
五、单元教学实施
整体教学 思路 关键问题子问题核心任务评价设计地球上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如何进行分类?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和价值是什么? 如何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生命起源于什么?生物进化的历程是什么?从喜冯拉雅山之巅到大西洋的深层海底,从茫茫荒漠到匝阔草原地球上处处充满着生命,展示着生物世界的丰富多彩。生物如何进行分类?引导学生通过对各种生物类群的学习,发现生物的结构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精巧,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越来越强大的趋势,从而认同并初步形成生物是逐渐进化的、不断发展的观点:同时关注我国的珍稀动植物,进一步关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让学生在尝试分类的活动过程中,对生物类群的有关知识进行归类和总结,体验分类的基本方法,了解分类的等级和基本单位,同时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今天,地球上物种灭绝的速度在加快有些物种甚至还没有被发现就已经灭绝。生物多样性的内涵是什么?人类该如何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注意知识的前后衔接,多结合生活实例,用事实说话,充分利用事例和数据说明问题,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生物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收集和调查生物多样性资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决策能力。帮助学生弄清楚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即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含义,通过大量的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事实,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及价值。地球上的生命是从哪里来的呢?虽然我们对性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问题还没有完全了解清楚,但是,化石等证据表明生物是进化的。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注重总结生命起源观点和生物进化历程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或实验,寻找有说服力的证据,并对证据作出符合逻辑的解释,认同生物进化的观点。紧扣课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训练学生的推测能力,使其理解证据和科学推测之间的关系,从而体验到探索生命起源的过程和意义。
学习方法 和策略 1、充分利用本地的生物资源,组织学生识别生物的特征,尝试开展分类活动。 2、通过列表等多种方式,对不同生物类群的形态结构、生活环境、繁殖方式等进行比较,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生物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的认识。 3、认识校园内的植物并挂牌。 4、收集当地一种养殖动物的相关资料。收集和交流有关生物资源保护的法规收集和交流珍稀动植物的照片及相关 资料。 5、调查当地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生物资源,提出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建议。
课程资源 多媒体资源:动植物生活的影像资料、当地(或我国其他地区)动植物资源的资料、赤潮或水华现象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资料、全球物种灭绝速度的相关数据资料等。 实验室资源:分类检索表、各种类型的动植物标本、福寿螺等外来物种入侵导致生态平衡受到严重威胁的事件。 生活资源:校园植物、动物园等。 硬件设施资源:白板、投影仪、扩音器。
单元教学 结构图
课时课型 分配 第5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
课程内容 课时安排 课型
第一节 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 2 新授课
第二节 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 4 新授课
第三节 神奇的微生物 3 新授课
第四节 生物的分类 1 新授课
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 1 新授课
第二节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艰巨使命 1 新授课
第一节 生命的诞生 1 新授课
第二节 生物进化的历程 2 新授课
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学说 1 新授课
第四节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1 新授课
个性化单元作业设计 教学内容 个性化作业
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 查阅资料,并和老师、同学进行交流:收集我国珍稀植物的资料,查实有关植物的学名及所属类群,还可包括植物的原产地、形态特征、经济价值和科学价值等。
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 调查:以自己的生活环境为调查场所,调查分析动物和我们人类的生活有怎样的关系。
神奇的微生物 调查:调查当地农贸市场或走访食用菌种植户,了解当地食用菌的种类;查阅资科,分析了解食用菌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生物的分类 活动:利用“植物志”检索紫杉所属的钢、目、科、属,找出与其亲缘关系较近的其他植物。
生物多样性 调查:通过网络和图书馆或访谈有关专业人员,调查当地两种常见的药用动、植物,含名称、药用成分、药用价值等,与有兴趣的同学交流。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艰巨使命 活动:通过网格和国书馆收集某种濒危生物的资料,提出保护它们的建议。
生命的诞生 活动:通过网铬和图书馆收集有关外星生命存在的资料,与有兴趣的同学交流。
生物进化的历程 活动:通过网络和图书馆收集有关“始祖鸟化石真假之谜“的资料,交流、分析和归纳资料的主要论点。
生物进化的学说 活动:通过网络和图书馆,收集利用人工选择方法进行生物育种的资料,说出肉鸡或蛋鸡的培育过程。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活动:通过网络和图书馆收集有关“云南元谋人、北京猿人”的资料,及被科学界公认的论点和论据,与同学交流讨论。
15 /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