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乐陵市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4-15辛亥革命教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乐陵市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4-15辛亥革命教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2-07 12:42: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一历史 班级: 小组: 姓名: 课时:1 日期:
第15课 辛亥革命
【学习目标】 主备:辛晓鹏 审批:程林国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意义。
【自学自测案】
1、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条件
2、简述武昌起义的经过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及意义
4、辛亥革命的两大成果、最终结局及历史意义
【自我检测】
1、1851年和1911年是我国传统干支纪年中的农历辛亥年,这两年中国发生了两场大规模的革命运动。这两场运动的共通之处是
A.部分实现政治民主化目标 B.都尝试推翻清政府,最后被其绞杀
C.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D.都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2.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是二十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这一巨变是指
A.由闭关走向开放 B.由愚昧走向科学 C.由落后走向富强 D.由专制走向民主
3.《茶馆》第二幕有这样一段对话“三爷, ( http: / / www.21cnjy.com )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子也应该剪了吧?”李三“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冰凉…哼,我还是留着我的小辫子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这揭示了
A.民主思想在中国传播的艰难 B.君主专制思想深入人心
C.民众对西化的普遍排斥 D.普通民众的怀旧心理
4、《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文中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辛亥革命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关于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将这棵大树砍断”指推翻了中国封建制度 B.“树墩还在”指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C.袁世凯称帝是“萌发”的重要表现 D.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近代文明的发展
【自研自悟案】
材料一: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司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证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材料二:
第一条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六条 人民得享有左列各项之自由权……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节选
材料三: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放,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道路打开新的视野。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的民族民主革命,虽然未改变旧中国社会性质和人民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潮流打开了闸门。──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孙中山对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做了怎样的概括?(3分)
(2)依据材料二,谈谈你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解?(4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辛亥革命的认识?(6分)
【自练自提案】
1、历史学家田玄认为:“辛亥革命的走向没有从南方推进到北方,没有从长江流域推进到全国。……形成革命运动沿海、沿江城市先进,内地和边疆城市落后;南方城市先进,北方城市落后;先进的城市成为革命的舞台,落后的城市成为反革命的基地。”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最可能是( )
A.中国城市现代化动向的不平衡 B.经济重心的南移
C.清朝统治中心在北方 D.南方交通发达
2、黄炎培在《我亲自经历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辛亥革命》中说:社会风俗人心,从某些部分看来,辛亥以后和以前大大改变了。所有卑贱、颓废、放荡行为,有些少了,有些完全消灭了……总之,辛亥革命无数头颅换得来的,除推翻封建帝制以外,广大民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高了。文中黄炎培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意义是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中国社会制度发生重大变化
C.促进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D.社会生活领域出现重大变化
3、就如何看待中国近代民族独立与近代化的关系问题,某班举行了一场辩论会,你认为哪一方同学的观点符合近代中国的实际?甲方同学: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出发,认为只有先进行近代化,实现国家富强,才能真正实现民族独立。乙方同学: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探索的结果看,只有先实现民族独立,才能真正实现近代化。
A.甲方符合 B.乙方符合 C.甲乙双方都符合 D.甲乙双方都不符合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