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9 17:39: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最新中考定心卷
语 文
注意事项:
1.共8页。总分120分。作答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3.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雄鹰在天际翱翔,鱼儿在大海畅游,骏马在草原奔驰……在地球各处,万物在各类生态场景中生存栖息,勾勒出多姿多彩、和谐共生的生动场景。为传播保护自然、热爱自然的理念,学校开展了以“行走自然间”为主题的活动,邀请你们班级一起参与。
一、积累和运用(共5小题,计24分)
1.李盈将代表班级在启动仪式上发言,她将拟写好的发言稿朗读给你听,请你帮她解决遇到的文字问题。(4分)
大自然是一部不朽的杰作,它正以千变万化的色彩,展现出无尽的美。让我们去阅读她吧,你看,洽川湿地,芦苇荡一望无银,绿水荡漾;黄土旱塬上,曾经裸露的黄土地如今披上了绿装;甘泉大峡谷里,光影变换莫测,魅影惊艳无比,让人由衷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走近自然,拥抱自然,能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力量,让我们一往无前。
(1)你发现李盈在朗读时有两个词语的读音没有读准确,请你帮她纠正。(2分)
①“裸露”应读作“______” ②“由衷”应读作“______”
(2)你再次阅读李盈的发言稿时发现有两个词语书写错误,请你帮她改正。(2分)
①“一望无银”应写作“______” ②“变换莫测”应写作“______”
2.请你积极参与“跟着名家从南到北赏美景”诗词分享会,看一看名家眼中的风光。请用诗文原句将你的探究内容补充完整。(①~⑤,任选四处;⑥~⑦,任选一处)(6分)
“油蛉在这里低唱,①______”;幼年鲁迅在“自己的乐园”里获得无限乐趣;“②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信马踏春于钱塘湖畔,见到一幅生机勃勃的初春图景;“潮平两岸阔,③______”,王湾停舟北固山下,江水浩渺、舟船飘荡的壮阔景象让他豁然开朗;“至于夏水襄陵,④______”,郦道元乘舟渡三峡,见夏天江水漫溢、航道阻断,心中应既焦急又觉得有挑战性;“⑤______,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来到琅琊山,见春夏季节山间草木生机蓬勃景象,觉得“乐无穷”;“⑥______,______”(《黄鹤楼》),崔颢登上黄鹤楼,望见对岸草木繁盛、生机盎然的明丽景象,心中的愁思略有消减;“⑦______,______”(《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望潼关,从视听角度写尽潼关峰峦高峻、波涛呼啸的雄伟险要的形势。
3.为了加强同学们对自然生命的热爱,班级组织“聆听昆虫之声”主题活动,交流名著《昆虫记》的阅读体会。请你按照不同的参与方式,梳理自己的交流内容。(3分)
参与方式 展示内容
昆虫讲解 ①______(昆虫名)有一副娴美而且优雅的身材,姿态纤细而优雅;头可以朝任何方向自由转动,可谓“眼观六路”;堪称“杀手”,在吃掉自己的兄弟姐妹时面不改色
好书分享 《昆虫记》被誉为“谱写昆虫生命的诗篇”,是非常值得一读的书,请你从一个或多个方面向即将升入八年级的学弟学妹们做简要推介。②______
4.名著交流会结束后,小秦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感触更深了,他在活动记录本上写了一段感思。以下是其中的部分内容,文字中有缺漏,请你帮忙修改、补充。(4分)
①自然滋养万物而不计得失,人( )不负青山,青山( )不负人。②我们要牢固维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守好生态“红线”,用好法治“利剑”,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③庾信说□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④我们一起来为祖国大地绿起来、美起来尽一份力,汇聚起保护生态环境的磅礴力量,不断绘就美丽中国新画卷。
(1)你认为可以增强第①句后两个分句之间条件和结果的关系,请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将这个条件复句补充完整。(1分)
(2)你发现第②句画线部分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请向小秦提出你的修改建议。(1分)
(3)小秦拟写的感思第③句缺少标点符号,请你帮他在方框内补充完整:______。(填序号)(1分)
甲.:“ , ”。 乙.:“ , 。” 丙., 、 。 丁.: 、 !
(4)请将第④句改为祈使句,使它更富有感染力和感召力。(1分)
5.李姝是一个环保主义者,她积极参与了本次主题活动并准备据此制作“人人都做‘生态控’”宣传板。(7分)
(1)展板一:古今话自然。请你将展板一中的加点短语正确、规范、工整地抄写在下面的田字格里。(1分)
通过跨越时空的古今对话、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我们能感受到“弦歌不辍”的传承,激起“思接千载”的心绪,体味“品类之盛”的生机,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2)展板二:妙法护森林。李姝制作展板二的内容,旨在引导同学们增强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请你结合生活实际,帮她将保护森林部分的内容补充完整。(2分)
认识森林:森林,是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森林具有丰富的物种、复杂的结构、多种多样的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肺”。它们不仅能为众多生物提供栖息地,还能吸收二氧化碳、保持水源、防止土壤侵蚀等。
保护森林:①鼓励植树造林、封山育林,以扩大森林覆盖面积;
②______
(3)展板三:古文谈民生。小姝展示了古时关于生态环保的资料。请根据展示的资料,在展板最后写出你从中探究得出的结论。(2分)
资料一:“旦闻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捕鱼的网),以成鱼鳖之长。”(《〈周易〉悬解》)
资料二:“民伐桑枣为薪者,罪之,剥桑三工以上,为首者死,从者流三千里,不满三工者减死配役,从者徒三年。”(《宋史》所载宋代律条)
(4)展板四:对联写绿意。请你为展板四的上联选择恰当的下联,呼吁大家为环境保护做出自己的贡献( )(2分)
上联:保护资源,山川秀美人长寿 下联:______
A.整修环境,草木清新日永祥 B.绿色环境,齐心协力宏图展
C.护林护草,众人共保环境美 D.绿色生态,城乡披锦千岭秀
二、阅读(共14小题,计46分)
【现代文阅读】(共8小题,计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6~8题。(9分)
【材料一】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2023年12月,《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正式印发,提出了36项措施确保“蓝天保卫战”的顺利进行;2024年全国两会最终形成的35件提案中,涉及生态环境领域的提案达6件,占总提案数量的近两成,且内容丰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要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次大会传递出一个共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显著标志。如,2013年到2022年的10年间,我国成为世界上空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但需注意,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的形势仍未改变。好在,在国家和地方的共同努力下,一切都在向善向好发展。
【材料二】国家发改委等三部门印发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行动(2023—2025年)》中提出,到2025年,环境基础设施处理处置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固体废弃物处置及综合利用能力和规模显著提升,等等。而环境治理能力变化的背后离不开生态环保产业的支撑保障。
我国高质量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环保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且基本形成了领域齐全、链条延伸、结构优化、分工精细的产业体系。我国生态环保产业已经成为绿色经济中的重要力量,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生态环保产业正处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关键时期,全国生态环保大会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做出全面系统的战略部署。
生态环保产业要坚持需求牵引,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坚持创新引领,增强产业发展竞争力;突出企业主体作用,激发生态环保市场活力;坚持公平公正,规范市场健康发展。
【材料三】2024年,陕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这样干!
陕西为贯彻《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精神,围绕生态环保问题从“筑牢三大屏障”“打好三场保卫战”几个方面扎实做好这项工作。
筑牢三大屏障 秦岭区域 强化常态化长效化秦岭生态保护监管。加强秦岭地区跨区域生态保护协同合作机制,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管、秦岭联合执法
黄河流域 推动落实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任务,推进黄河干支流水污染防治,深入开展黄河支流消劣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 加强流域水质目标管理与跨界断面检测预警,汉丹江出省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以上。完成白河县硫铁矿污染治理区域矿硐封堵主体工程建设
【材料四】2024年,生态环境保护我们这样干!
◆我是西安市鄠邑区的一名中学生,我在3月11日参加了“美丽中国·青春行动”——2024年陕西省青少年省级植树护绿示范活动。在活动中,我挥锹铲土、扶苗填坑、踏土固根、提水灌溉,种植红豆杉,用自己的双手为祖国播种绿色,以实际行动争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不仅要从自身做起,践行绿色低碳生活理念,更要利用专业知识为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我是农业大学的学子,我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接下来我将积极参与技术创新,助力绿色科技的发展,为环保及绿色转型贡献力量。
◆我是一名环保工作者,我会把目光放在推广环保政策上,努力宣传环保理念,提出可以推动环保创新的点子。
6.请根据【材料一】说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及未来走向。(3分)
7.你认为如何才能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绿色经济,走可持续性发展道路?请结合以上材料,联系生活实际,从政府、生态环保行业和个人中选两个方面说说看法。(4分)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2024年全国两会的提案中,生态环境领域相关提案占了近两成,且内容丰富。
B.生态环保产业要坚持需求牵引、创新引领,坚持公平公正,规范市场健康发展。
C.从国家到地方都很重视生态环保问题,陕西已多措并举,彻底解决了该问题。
D.2024年,陕西力争筑牢秦岭区域、黄河流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三大屏障。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3题。(21分)
春游襄阳
①我出生在梨园世家,从小就看过徽剧《水淹七军》和京剧《三顾茅庐》。长大后我才知道,这两出戏的发生地都在襄阳,从此襄阳便在我心中驻扎了下来。
②五十多年过去了。在退休八年后,我终于来到仰慕已久的襄阳。我站在襄阳古城下,寒冷天气带来的不适丝毫没有减少我的震惊。这种震惊,与沙漠里突然见到海市蜃楼、发现世外桃源、发掘尘封千年的莫高窟相同量级。
③东西延展的古城墙,古朴恢宏;青黛色的城砖,层层叠叠,如线装书一般,将襄阳的辉煌历史叠加上去。经过数百载风雨摧损剥蚀,硕大的城砖上烙下了岁月斑驳的印迹,却闪耀着辉煌历史的光芒。带着震惊,我沿着台阶,一鼓作气登上城楼。注视着古老的城墙,摩挲着粗糙的砖石.如此雄奇的骨骼,到底需要多少健壮的挑夫经年累月才能垒成。
④站在城楼上,我驻足远望,不由得从嘴里蹦出:“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旌旗招展空翻影,却原来是司马发来的兵……”我笑了,很久没唱过《空城计》里这段著名的唱段了.得感谢襄阳把我又带回到少年时代。城墙虽然已老,人气却依然旺盛,只是当年满身甲胄的士卒变成了今天的八方游客,络绎不绝。
⑤下了城楼,城墙外就是汉江。三千里汉江,精要在襄阳。想那李白、杜甫、孟浩然、白居易等大诗人,当年一定是滔滔汉江水滋润了他们的才思,成就了他们。不然,李白怎有“汉江临襄阳,花开大堤暖”?杜甫怎有“清江空旧鱼,春雨余甘蔗”?孟浩然怎有“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白居易怎有“楚山碧岩岩,汉水碧汤汤”?……我真羡慕住在襄阳的人,能生活在这些先贤住过的城市,像他们一样看汉江、游汉江,真是福气满满。
⑥我觉得,游襄阳不游古隆中,就不算到过襄阳。次日,当晨曦微露时,我就到了古隆中。或许是我来得太早,古隆中静寂而幽深。古隆中门楼精雕细琢、古朴考究、样式也尤为奇巧。正门上端由四个叠形雕饰夯实,托举着龙头神像,两端为龙鳍和龙尾,龙眼有神,凝眸驻望,左右邻门略矮,分别刻有“宁静致远”和“淡泊明志”,很是契合古隆中高雅的书卷气质。
⑦沿石径蜿蜒曲折穿梭,行至“龍卧處”(石碑),石神龟背着“卧龙”,诸葛亮的住处近在咫尺。柴门上方,是郭沫若题写的“诸葛草庐”。诸葛亮曾在此躬耕隆亩,晴耕雨读,度过了十年时光。斑驳的红漆木门,剥落了多少烟尘,黛瓦上拱出几片新绿,诉说着古宅深厚而久远的不朽传奇。草庐内,一张旧年摆放的地图依然鲜活、炽热,似乎还能隐约听到诸葛先生与他人谈古论今之声。目睹这一切,窃以为,也只有这样的清寂灵秀之地,才能称得上人杰地灵,孕育出诸葛孔明这般人物。
⑧离开古隆中,我来到鹿门山下孟浩然的故居。孟浩然世称孟襄阳,生于盛唐,青少年之时也是热血激荡,出世心切,欲步入仕途干一番事业。但命运多波折,虽然进京后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然而诗人放达自由的气质难被朝廷接纳。
⑨走进浩然居,室内中央是孟浩然的画像,上方悬挂“浩然正气”牌匾。孟浩然在困顿、痛苦和失望之际,却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生,令人敬重。坦率地说,孟浩然能急流勇退,超然而归,入山水田园之中,咏诗尽兴一生,实为难能可贵。屋后是个小院,院中竖立一块石壁,上书孟浩然的《春晓》。个人以为,在古人浩瀚的诗歌中,最朴实、最接地气,也最家喻户晓的两首诗,是孟浩然的《春晓》和李白的《静夜思》。这两首诗浅显易懂,谁都能看明白,却又深刻得怎么说都说不明白,真绝妙也!
⑩我游襄阳的最后一个景点是米公祠,纪念的是书法家米芾。米公祠面对汉江,大门是一座高大的牌坊,拾级而上,迎面是一幅米芾所画的石刻山水图,有一米多高、三米多长。透过细腻的石刻,可以感受到此画的神韵——远山烟雨、树木简略、野居茅舍、妙于熏染,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穿过牌坊,进入祠堂,有一个不大的小院。院内碑石林立,怪石嶙峋,银杏参天,颇有江南园林的趣味。走进小院,就是拜殿堂。殿内挂着米芾的正面画像,上悬“颠不可及”横匾,两边有“衣冠唐制度,人物晋风流”对联,生动地刻画出米芾潇洒不凡的艺术大师形象。殿内两侧,陈列着纪念米芾的各个朝代的碑文,以及大量的墨迹、石刻,可谓一座巨大的艺术宝库。
拜殿堂后面,就是宝晋斋。斋内陈列着米芾的大量书法作品,有真迹,也有拓本。斋前有个院子,这个院子比前院大,一棵明代的银杏树,树干直径两米多,枝繁叶茂。院中是米芾的全身青石雕像,长须炯目,衣冠飘逸。院两侧是书法碑文长廊,镌刻着历代书法大师们的杰作40多碣,其中以与米芾合称“宋四大书法家”的苏轼、蔡襄、黄庭坚的作品居多。
4天襄阳之游,是景色之游、审美之游,更是文化之旅。
(作者:王唯唯。选自《西安日报》2023年4月4日,有删改)
遍游厚重三秦,再赏多彩中华。在同学们学习了许多关于陕西的游记类散文后,老师向大家推荐了《春游襄阳》一文,带领我们随着作者的脚步“云游襄阳”。
9.作者来到襄阳城下,用“震惊”二字概括了自己的感受。你觉得作者是因什么而感到“震惊”?(2分)
10.大家围绕游记类散文的写作手法进行交流。请你结合资料卡和文章内容,完成交流记录。(5分)
资料卡 移步换景: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化,不断展现新的画面。 定点换景:观察者立足点不变,从不同角度展现不同方位的景物。
小秦:《春游襄阳》一文条理清晰,语言优美,是一篇典型的游记类散文。
你:作者在写襄阳古城时,使用了①______的写作手法,通过登上城楼、②______、③______三次地点的转移,将襄阳古城的整体面貌展现得更加生动、丰富。
小秦:不仅如此,作者在描写古隆中时还用了④______的写作手法,重点描写了古隆中门楼的正门上端、左右邻门,展现了古隆中门楼的⑤______。
11.作者在文章最后说:“4天襄阳之游,是景色之游、审美之游,更是文化之旅。”请联系文章内容,谈谈作者为什么说襄阳之旅是“文化之旅”。(4分)
12.请根据给出的角度,给下列句子做批注。(6分)
语句 批注
青黛色的城砖,层层叠叠,如线装书一般,将襄阳的辉煌历史叠加上去。(批注角度:修辞手法) (1)______
斑驳的红漆木门,剥落了多少烟尘,黛瓦上拱出几片新绿,诉说着古宅深厚而久远的不朽传奇。(批注角度:景物描写) (2)______
13.校园文学刊物中的“游中华名胜·览华夏古迹”栏目正在征集作品,小秦提议将本文推荐给该栏目。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帮他写一段不少于50字的推荐语。(4分)
【古诗文阅读】(共6小题,计16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12分)
孔旼,字宁极,孔子四十六代孙。隐居汝州龙兴县龙山之潢阳城。性孤洁,喜读书。有田数百亩,赋税常为乡里先。遇岁饥.分所余赒①不足者,未尝计有无。闻人之善②若出于己,动止③必依礼法。环所居百余里,人皆爱慕之,见旼于路,辄敛衽④以避。……居数年,召为国子监直讲,辞不赴,即迁光禄寺丞。顷之.起知龙兴县,复辞。……尝逢羸弱者为盗掠夺其赀⑤,旼追盗与语,责之以义,解金畀⑥之,使归所掠。居山未尝逄毒蛇虎豹,或谓之曰:“子毋夜行,此亦可畏。”旼曰:“无心则无所畏。”
(选自《宋史·卷四百五十七·列传第二百一十六·隐逸上》,有删改)
【注释】①赒(zhōu):救济,接济。②善:好的行为,善行,长处。③动止:行为举止。④敛衽(rèn):整饬衣襟,表示恭敬。⑤赀(zī):同“资”,钱财。⑥畀(bì):予,给予。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环所居百余里 ( ) (2)辞不赴 ( )
(3)旼追盗与语 ( ) (4)或谓之曰 ( )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赋税常为乡里先 为宫室之美为之
B.见旼于路 皆以美于徐公
C.责之以义 策之不以其道
D.无心则无所畏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16.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闻人之善若出于己,动止必依礼法。
(2)解金畀之,使归所掠。
17.说历史人物,学精神品质。你从文中的孔旼身上学习到哪些优秀品质或精神?请简要概括。(2分)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8~19题。(4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杜甫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8.下列诗句中与画线句营造的氛围最接近的一项是( )(2分)
A.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B.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C.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D.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19.小秦在对已学古诗词进行分类时,将本诗放入《愁思·失意》一册,你认为是否合适?请回顾全诗内容,简要说说你的看法。(2分)
三、作文(5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任选一个写作任务完成。(50分)
一片湖水静谧地卧在青山畔,她见湖面如镜,清晰地映照出天空的蓝和云朵的白,还有岸上人的笑,这才发现,这样的景色真“嘹咋咧”。风儿轻轻吹过,湖面泛起丝丝涟漪,湖水仿佛在诉说着她的绿色故事……
任务一:湖水诉说的是什么故事呢?请以“湖水的故事”为题,发挥联想和想象,写一篇文章。
任务二: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思考与感悟?请你任选一个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或见闻,可抒发感慨,可展开议论,也可就此写一篇演讲词。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④不少于600字。
题目:______
九年级最新中考定心卷
语文参考答案
一、积累和运用(共5小题,计24分)
1.(1)①luǒ lù②yóu zhōng
(2)①一望无垠②变幻莫测
评分标准:每小题1分。共4分。
2.①蟋蟀们在这里弹琴②乱花渐欲迷人眼③风正一帆悬④沿溯阻绝⑤野芳发而幽香
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⑦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评分标准:每空1分,如有错字、别字、加字、漏字,该空不得分。①~⑤,任选四处作答,如果多做或全做,以所做前四处为准赋分;⑥~⑦,任选一处作答,如果全做,以第⑥处为准赋分。共6分。
3.①螳螂
②示例一:《昆虫记》一书是法布尔的代表作,其行文活泼,语言诙谐,以人性观照虫性,将昆虫拟人化,体现了科学与文学的完美结合。相信你们读后会以一种新的、独特的方式看待生命与世界。
示例二:《昆虫记》一书不仅细致介绍了昆虫的生活,而且以人性观照虫性,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相信你们读后不仅能了解到更多的昆虫的知识,还会更加热爱昆虫、热爱自然生命。
评分标准:①答出昆虫名,得1分;②推荐符合名著内容、特点等,得2分。可就其中一个或多个方面来谈,也可根据阅读体验来谈,符合名著内容即可。共3分。
4.(1)示例:只要就
(2)示例:将“维护”改为“树立”。
(3)乙
(4)示例:让我们一起来为祖国大地绿起来、美起来尽一份力,汇聚起保护生态环境的磅礴力量,不断绘就美丽中国新画卷吧!
评分标准:(1)关联词语填写正确,得1分;(2)语病修改正确,得1分;(3)选择正确,得1分;
(4)祈使句修改正确,得1分。共4分。
5.(1)略。
评分标准:书写正确、规范、工整,得1分。共1分。
(2)示例一:少用乃至不用一次性木制品,倡导节约用纸。示例二:禁止乱砍滥伐,加大对非法砍伐行为的打击力度。
评分标准:与保护森林有关且措施可行,得2分。共2分。
(3)示例:古人已经有极强的生态环保意识,古代朝廷甚至通过颁布法令进行环境保护。
评分标准:回答正确,得2分。若有其他答案,符合资料主要内容也可给分。共2分。
(4)A
评分标准:选项正确,得2分。共2分。
二、阅读(共14小题,计46分)
(一)(9分)
6.示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举世瞩目,但依旧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的形势中,但在国家和地方多措并举之下,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这种情况已在向善向好发展。
评分标准:回答正确,得3分。意思对即可。共3分。
7.示例:
①政府:制定与生态环保相关机制并严格落实;积极、有计划地推进各项生态环保工作,建立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②生态环保行业:继续建设、深化生态环保项目,以及相关绿色生产体系,在守护好绿水青山的基础上追求经济效益;继续坚持需求牵引、创新引领及公平公正原则,不断发展。
③个人:我们每个人都应自觉承担起生态环境保护的义务和责任,各尽其能,在生活中自觉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生态环保贡献力量。
评分标准:选择两个方面作答,每个方面答到一点,得2分。符合题意即可。共4分。
8.C
评分标准:选项正确,得2分。共2分。
(二)(21分)
9.示例:因古城墙古朴恢宏的美,因古城所承载的辉煌历史。
评分标准:答出要点,得2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10.①移步换景②站在城楼上③下了城楼④定点换景⑤示例:精雕细琢、古朴考究、样式奇特
评分标准:答出一空,得1分。意思对即可。共5分。
11.示例:作者来到襄阳,依次游览了襄阳古城楼、汉江、古隆中、浩然居、米公祠,想到了《空城计》,想到李白、杜甫、孟浩然、白居易等大诗人,想到了诸葛亮、米芾。作者游览的这些景点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底蕴,能带给我们文化熏陶和精神洗礼,因此作者认为襄阳之游是一场文化之旅。
评分标准:理解正确,得4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12.(1)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城砖比作线装书,生动形象地写出城砖层层叠叠的形状,展现出城砖的古朴厚重,凸显了襄阳历史的丰富、厚重与辉煌。
评分标准:答出修辞手法,得1分;赏析恰当,得2分。意思对即可。共3分。
(2)示例:细腻生动的景物描写写出诸葛草庐虽饱受历史冲刷,却仍充满生机、清寂灵秀的特点,渲染出诸葛草庐幽静的氛围,凸显出其厚重的历史。
评分标准:答出描写方法,得1分;赏析恰当,得2分。意思对即可。共3分。
13.示例:《春游襄阳》是一篇关于春天游历襄阳的游记类散文,重点写作者在游历襄阳的过程中,被襄阳厚重深远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震惊。我们阅读此文,可以游览古朴恢宏的襄阳古城、清寂灵秀的诸葛草庐、藏品丰富的米公祠,尽显襄阳古迹的无限魅力,从中可以触摸到中华文化的厚重与生命力!
评分标准:能围绕文学刊物栏目和文章主要内容来写,突出襄阳古城的特点,得3分;语言流畅连贯,得1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三)(12分)
14.(1)环绕(2)推辞,推托(3)说,说话,讲(4)有人
评分标准:每小题1分。共4分。
15.D
评分标准:选项正确,得2分。共2分。
16.(1)听到别人的善行就像(善行)出于自己,行为举止一定依照礼节和法律。
(2)(并)解开钱袋(送)给他(一些钱),让(他)归还所抢(的钱财)。
评分标准:(1)关键词语翻译正确,得1分;大意对,得1分。共2分。(2)关键词语翻译正确,得1分;大意对,得1分。共2分。
17.示例:①喜爱读书,并通过读书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②正直善良,乐于助人(先人后己);③淡泊名利;④内心强大,勇敢无畏。
评分标准:答出一点,得1分。回答符合文中人物的形象特点,答出两点即可。共2分。
【参考译文】
孔旼,字宁极,(是)孔子第四十六代孙。(他)隐居在汝州龙兴县龙山的滍阳城。(他)性情孤傲高洁,喜欢读书。有几百亩土地,赋税常常都是乡里(最)先交(的人)。遇到灾荒年,(便把)所剩的(粮食)分发救济给(粮食)不够的人,不曾计较(自己)有没有(粮食)。听到别人的善行就像(善行)出于自己,行为举止一定依照礼节和法律。环绕(他)住处的方圆百余里,人们都敬爱仰慕(他),看到孔旼在路上(行走),就整饬衣襟来避开(,以表示恭敬)。……经过几年,(皇帝)征召(他)担任国子监直讲,(他)推托不去,就被迁为光禄寺丞。没过多久,(皇帝)起用(他)担任龙兴县知县,(他)又推托掉。……曾经遇到瘦弱的人被盗贼掠夺了钱财,孔旼追上盗贼和他说话,用道义责备他,(并)解开钱袋(送)给他(一些钱),让(他)归还所抢(的钱财)。居住在山上不曾遇到毒蛇虎豹,有人对他说:“你不要在黑夜行走,这里也值得害怕。”孔旼说:“没有妄心就没有畏惧。”
(四)(4分)
18.B
评分标准:选项正确,得2分。共2分。
19.示例一:合适。本诗主要叙述了诗人秋风破屋、群童抱茅、屋破漏雨的经历,写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诗人此时无疑是失意的。
示例二:不合适。本诗虽描述了茅屋被秋风吹破的过程,表现诗人生活的不幸,但诗歌重点落在最后一段,主要表达的是诗人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宽广胸襟和崇高理想,重点不是表达诗人自身的愁苦和失意。
评分标准:观点明确,理由充分,得2分。能结合诗歌内容、情感、主旨等说明理由,言之成理即可。仅答是否合适不给分。共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