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
一、说教材
二、说教法
三、说教学程序
四、说板书设计
(一)说本文的地位和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一)说本文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选自鲁迅先生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让同学们能够体会作家笔下各种童年的酸甜苦辣,引起学生的共鸣,起着引导学生理解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反映身边景物的兴趣。
本文通过对百草园自由快乐生活和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记叙,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的若干侧面。
1、知识目标
①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及作品。
②认识生字、生词。
③熟读课文,通过有节奏、有感情的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2、能力目标
①提高学生对关键语句含义的理解能力。
②掌握文章通过描写(以景物描写、动作描写为主)增强语句表现力、文章感染力。
③学习本文一线穿珠的结构方式,体会作者的写景记事中渗透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追求新鲜知识的童心,人识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
说教学重点: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揣摩而理解掌握课文的内容
说教学难点:
本文的后一部分写三味书屋的生活,对封建教育的批评否定是融汇在对这种学习生活的描述中,学生理解起来相对会有一定难度,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所在。 说教法: 我采用的教法是:
以启发教学为主,配以问答法和讲授法辅助教学。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进行朗读评价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最后,本课教学使用两个课时,共九十分钟。
三、说教学程序
1、导入
2、讲授过程
3、小结
4、课堂练习
5、课后作业 利用学生小学的自己趣味经历加以讨论,对比鲁迅先生的儿时上学经历,加以比较说说不同,激起学生的兴趣! 1.导入2、讲授过程 (一)将课文的生字词列出,让学生了解清楚,之后由教师带头,与学生一起朗读课文,让学生来体会文章中心思想.
(二)提问
找出文眼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三)将同学分成四组,进行分组讨论,讨论文章中的前九个自然段中最好的。
(四)让同学轮流发言,说出喜爱的自然段,之后由教师引导到第二个重点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小结 从这段描写使学生可以看出,观察需要从事物的形、色、声、态等几个方面入手,把事物看仔细,然后才能把这些感觉具体的写到文章里。
观察:看仔细 描写:写具体
三味书屋部分 由学生分角色读课文第13段至末尾。(一人读“我”的语言,一个读先生的语言,一人读叙述部分) 教师提示 对19段,要注意引号里的句子句逗应该是这样的:“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上九,潜龙,勿用。”“厥土,下、上错;厥贡,苞茅、橘柚。”朗读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详解三味书屋部分 从学习方面的各个方面的故事以及三味书屋有哪些事情让少年鲁迅感到反感,最后在来讨论一下老先生寿镜吾的为人评价. 作者把情趣盎然的百草园和枯燥无味的三昧书屋对比着写,表达了什么祥的中心意思? 通过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和三味书屋里枯燥无味的生活作比较,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的生活,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身心的束缚和损害。 课堂练习:
根据本课学习中学到的巧妙运用动词描写动作的方法,写一段童年有趣的生活,150字左右。
这样的安排,可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更加深入的理解作者的这种写作手法的妙处
课后作业:
阅读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了解鲁迅散文的写作风格。
这一设计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对作者的思想情感及其创作风格有更全面的了解,培养学生阅读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百 有趣的景色(欣赏) 欢乐 草 迷人的传说(新奇) 有 园 捕鸟的乐趣(精细) 趣 (1—9) 对 比 三 陈设及行礼(威严) 枯 味 提问受诉(严厉) 燥 书 书 读书生活(枯燥) 无
屋 小园中游玩(自由) 味
(10-24) 偷偷画画儿(珍惜)从书到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