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课
课题:沉浸式打卡内蒙大草原——草原
内容分析: 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首次来到草原访问写的一篇散文。作者以细腻清新的语言记叙了初入草原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草原上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蒙古族人民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
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融入情境,感受语言的魅力。 ②语言运用:理解课文中生词的意思,摘抄积累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 ③思维能力:了解课文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④审美创造: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重、难点: 1.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能说出从哪里体会到了“蒙汉情深”。 2.了解课文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表达方法,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活动流程:根据“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要求,本单元学习大任务就可以确定为,“开启奇思妙想研学之旅”并根据大任务设计了三个分任务,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在任务驱动中主动学习,在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语文学习经验,建构适应未来学习和生活所需的基本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 情境导入:时光荏苒,快乐的暑假结束了,新的学期悄然而至。为了迎接新学期的开始,老师给同学们安排了一次充满奇思妙想的研学之旅,同学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出发啦! 第一站:子任务之一:散文里的联想之旅 (活动一:沉浸式打卡内蒙大草原)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节:回顾旧知,学习新知
1.回顾旧知: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在文章的第一段,作者围绕草原写了什么内容吗? 学生回答:草原的景色美,作者对草原美景的感受。 2.检验背诵:师生合作背诵第1自然段。(学生背诵写景的句子,教师背诵抒发感受的句子。) 3.衔接回忆,走进新知。 教师出示草原风光图片,欣赏美丽的草原风光。 教师导语:同学们,草原辽阔、美丽的风光,孕育了具有独特性格的蒙古族人民。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老舍先生走进蒙古包,去感受一下蒙古族同胞的热情与友好。 学生回忆上节课内容。 学生背诵第一自然段内容。 欣赏内蒙古草原风光。
设计意图:检验背诵环节,既可以衔接上节课内容,又可以让学生重温大草原的美丽景色,激发情感,为学习新课做准备。
第二节:想象画面 感受草原风情
1.自由朗读,分享感受。 (1)自由朗读课文第2-5自然段,老舍先生是怎样描写与蒙古族同胞见面后的场景的?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说一说,蒙古族同胞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你会用哪个词呢? (2)概括小标题:谁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说一说2-5自然段主要描写了哪几个场面? (3)同桌合作讨论:喜迎远客,热情相见,盛情款待,联欢话别。(远迎、相见、款待、话别) 2.细品“远迎”场面,感受同胞情谊。 ①请大家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从课文中的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到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圈出重点词语。 ②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给予引导。 ③课件出示: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体会“襟飘带舞”一词。出示图片。想象画面。 ④想象画面,为什么老舍先生说“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⑤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倾听答案。 教师总结:蒙古族同胞穿着各色的衣裳(这与彩虹的色彩相近),骑着飞驰的骏马,从弧形小丘上(这与彩虹的形状相似),向“我们”疾驰而来,这景象真“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作者将这种景象比作“彩虹”,生动鲜活,表现了蒙古族同胞迎客的热情与欢愉。 这段话中出现了几次“飞”这个字,你从这个字中感受到了什么?联系自己实际生活,想一想,我们在什么时候才会等待在家门外迎接客人呢? 出示课件:作者通过反复写“飞”,表现出蒙古族人民喜迎远客的热情。 3热情相见,感受真挚友谊。 ①默读第3自然段,说一说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主客见面时真挚的感情的呢? ②学生交流后分享:“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放”等。 ③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蒙古包外,主客双方尽管语言不同,但那握住不放的手所传递出的饱含热烈情感的心意,体现的是民族团结互助。 4.盛情款待。感受热情。 ①学生找出可以感受到主人热情好客的词句。 ②课件出示:用具有民族风味的食品和礼节招待客人、多次敬酒、齐声歌唱等。 观看视频:敬酒歌,感受内蒙古同胞们的热情。 ③同学们,请你想一想,大家初次见面语言不同,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为什么没有感觉到陌生呢?为什么“一点儿不拘束”?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收集学生的答案。 教师总结:虽然大家语言不同,但我们都是中国人,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民族团结互助的情谊是相通的,人与人之间的情谊不只局限于语言互动。 5.依依惜别,蒙汉深情。 ①齐读:“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回顾全文,你是从哪里体会到“蒙汉情深”的呢? 教师总结:“我们”访问陈巴尔虎旗,草原同胞远道欢迎;主客相见,互相握手、问候、敬酒等,双方亲如一家;临别时,主客在夕阳下话别,话语绵绵,难舍难分。 ②联系实际,分享感动, 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洒满了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即将离别的好朋友们手牵着手,似乎有说不完的话……这一幕似曾相识,生活中,我们都有过与人惜别的经历,和同学们分享你的故事吧。 说一说,对蒙古族同胞留下了什么印象?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概括小标题 圈画出能够体会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的词语。 根据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联系实际,体会内蒙古人的热情好客。 说一说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主客见面时真挚的感情的。 通过视频感受,草原人们独特的欢迎仪式和热烈的情感 回顾全文,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 联系生活实际,分享自己与人惜别的经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合作中共读,在合作中交流,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既感受到草原的民俗风情,又感受到草原同胞的热情好客,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与向往。
第三节:回顾全文,掌握写作方法。
1.带着对大草原的向往朗读:请你选择一个自己最想读的片段尽情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2.融情于景,升华主题:作者先写草原风光,再写蒙古族同胞。在写作过程中,作者不仅写了自己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什么?(自己的感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对草原美景的热爱,对蒙古族同胞的热爱)使读者在阅读文章的同时,仿佛自己置身在辽阔的大草原上,同学们,你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尝试把这种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感受情景交融的写法的好处,尝试用在自己的写作当中。
设计意图:整合课文,让课堂从局部回归整体,让学生再次感受到内蒙古大草原的美景和蒙古族同胞的热情,明确文章的中心,升华情感。
课后拓展: 1.搜集描写草原风光的诗歌。 2.宣传草原风情:绮丽的草原风光、豁达热情的草原人民,这样的草原你向往吗 请你给草原写一篇宣传语,吸引大家都来美丽的草原打卡。(共27张PPT)
草原
(部编版)二年级
下
www.21cnjy.com
第3课时
一
素养目标
目录
回顾旧知
二
人情之美
三
衔接生活
四
感悟写法
五
六
布置作业
一
素养目标
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
思维能力
审美创造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融入情境,感受语言的魅力。
理解课文中生词的意思,摘抄积累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
了解课文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二
回顾旧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作者在第1自然段围绕草原写了什么内容吗?
草原的景色美
作者对草原美景的感受。
小标题
骑马
蒙古包
草原风光
三
人情之美
说一说,蒙古族同胞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你会用哪个词呢?
热情好客
蒙古族同胞热情好客体现在哪几方面?谁能用最简短语言概括,用小标题批注2-5自然段。
蒙汉同胞
情深谊长
盛情款待
亲切相见
喜迎远客
依依话别
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随风舞动。形容一个人奔跑或快速运动时衣服飘动的样子。
想象画面:男女老少疾马奔驰时衣服飘扬潇洒的风姿。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喜迎远客
这段话中出现了几次“飞”这个字,你从这个字中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通过反复写“飞”,表现出蒙古族人民喜迎远客的热情。
飞过来
飞驰着
飞过小丘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放。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热情相见
热情相见
默读第3自然段,说一说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主客见面时真挚的感情的?
饱含热烈情感
自读第4自然段,说一说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远道而来的尊贵客人的呢?
款待客人
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端进来手抓羊肉;敬酒
联欢节目
载歌载舞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
讨论交流
请你想一想,大家初次见面语言不同,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为什么没有感觉到陌生呢?
同属中华民族大家庭,民族团结互助的情谊是相通的,人和人之间的情谊不只局限于语言互动。
蒙汉情深何忍别,
天涯碧草话斜阳!
四
衔接生活
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洒满了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即将离别的好朋友们手牵着手,似乎有说不完的话……这一幕似曾相识,生活中,我们都有过与人惜别的经历,和同学们分享你的故事吧。
五
感悟写法
作者不仅写了绮丽的草原风光还写了什么?
(自己的感受)对草原美景的赞美,对蒙古族同胞的热爱。
景色和情感合二为一,达到情中有景、景中有情的境界。
身临其境
六
布置作业
1.搜集描写草原风光的诗歌。
2.宣传草原风情:绮丽的草原风光、豁达热情的草原人民,这样的草原你向往吗 请你给草原写一篇宣传语,吸引大家都来美丽的草原打卡。
课程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