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统编版六上第一单元第3课时 草原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统编版六上第一单元第3课时 草原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7 11:41:5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课
课题:沉浸式打卡内蒙大草原——草原
内容分析: 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首次来到草原访问写的一篇散文。作者以细腻清新的语言记叙了初入草原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草原上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蒙古族人民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
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融入情境,感受语言的魅力。 ②语言运用:理解课文中生词的意思,摘抄积累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 ③思维能力:了解课文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④审美创造: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重、难点: 1.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能说出从哪里体会到了“蒙汉情深”。 2.了解课文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表达方法,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活动流程:根据“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要求,本单元学习大任务就可以确定为,“开启奇思妙想研学之旅”并根据大任务设计了三个分任务,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在任务驱动中主动学习,在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语文学习经验,建构适应未来学习和生活所需的基本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 情境导入:时光荏苒,快乐的暑假结束了,新的学期悄然而至。为了迎接新学期的开始,老师给同学们安排了一次充满奇思妙想的研学之旅,同学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出发啦! 第一站:子任务之一:散文里的联想之旅 (活动一:沉浸式打卡内蒙大草原)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节:回顾旧知,学习新知
1.回顾旧知: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在文章的第一段,作者围绕草原写了什么内容吗? 学生回答:草原的景色美,作者对草原美景的感受。 2.检验背诵:师生合作背诵第1自然段。(学生背诵写景的句子,教师背诵抒发感受的句子。) 3.衔接回忆,走进新知。 教师出示草原风光图片,欣赏美丽的草原风光。 教师导语:同学们,草原辽阔、美丽的风光,孕育了具有独特性格的蒙古族人民。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老舍先生走进蒙古包,去感受一下蒙古族同胞的热情与友好。 学生回忆上节课内容。 学生背诵第一自然段内容。 欣赏内蒙古草原风光。
设计意图:检验背诵环节,既可以衔接上节课内容,又可以让学生重温大草原的美丽景色,激发情感,为学习新课做准备。
第二节:想象画面 感受草原风情
1.自由朗读,分享感受。 (1)自由朗读课文第2-5自然段,老舍先生是怎样描写与蒙古族同胞见面后的场景的?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说一说,蒙古族同胞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你会用哪个词呢? (2)概括小标题:谁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说一说2-5自然段主要描写了哪几个场面? (3)同桌合作讨论:喜迎远客,热情相见,盛情款待,联欢话别。(远迎、相见、款待、话别) 2.细品“远迎”场面,感受同胞情谊。 ①请大家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从课文中的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到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圈出重点词语。 ②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给予引导。 ③课件出示: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体会“襟飘带舞”一词。出示图片。想象画面。 ④想象画面,为什么老舍先生说“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⑤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倾听答案。 教师总结:蒙古族同胞穿着各色的衣裳(这与彩虹的色彩相近),骑着飞驰的骏马,从弧形小丘上(这与彩虹的形状相似),向“我们”疾驰而来,这景象真“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作者将这种景象比作“彩虹”,生动鲜活,表现了蒙古族同胞迎客的热情与欢愉。 这段话中出现了几次“飞”这个字,你从这个字中感受到了什么?联系自己实际生活,想一想,我们在什么时候才会等待在家门外迎接客人呢? 出示课件:作者通过反复写“飞”,表现出蒙古族人民喜迎远客的热情。 3热情相见,感受真挚友谊。 ①默读第3自然段,说一说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主客见面时真挚的感情的呢? ②学生交流后分享:“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放”等。 ③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蒙古包外,主客双方尽管语言不同,但那握住不放的手所传递出的饱含热烈情感的心意,体现的是民族团结互助。 4.盛情款待。感受热情。 ①学生找出可以感受到主人热情好客的词句。 ②课件出示:用具有民族风味的食品和礼节招待客人、多次敬酒、齐声歌唱等。 观看视频:敬酒歌,感受内蒙古同胞们的热情。 ③同学们,请你想一想,大家初次见面语言不同,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为什么没有感觉到陌生呢?为什么“一点儿不拘束”?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收集学生的答案。 教师总结:虽然大家语言不同,但我们都是中国人,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民族团结互助的情谊是相通的,人与人之间的情谊不只局限于语言互动。 5.依依惜别,蒙汉深情。 ①齐读:“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回顾全文,你是从哪里体会到“蒙汉情深”的呢? 教师总结:“我们”访问陈巴尔虎旗,草原同胞远道欢迎;主客相见,互相握手、问候、敬酒等,双方亲如一家;临别时,主客在夕阳下话别,话语绵绵,难舍难分。 ②联系实际,分享感动, 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洒满了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即将离别的好朋友们手牵着手,似乎有说不完的话……这一幕似曾相识,生活中,我们都有过与人惜别的经历,和同学们分享你的故事吧。 说一说,对蒙古族同胞留下了什么印象?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概括小标题 圈画出能够体会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的词语。 根据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联系实际,体会内蒙古人的热情好客。 说一说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主客见面时真挚的感情的。 通过视频感受,草原人们独特的欢迎仪式和热烈的情感 回顾全文,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 联系生活实际,分享自己与人惜别的经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合作中共读,在合作中交流,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既感受到草原的民俗风情,又感受到草原同胞的热情好客,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与向往。
第三节:回顾全文,掌握写作方法。
1.带着对大草原的向往朗读:请你选择一个自己最想读的片段尽情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2.融情于景,升华主题:作者先写草原风光,再写蒙古族同胞。在写作过程中,作者不仅写了自己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什么?(自己的感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对草原美景的热爱,对蒙古族同胞的热爱)使读者在阅读文章的同时,仿佛自己置身在辽阔的大草原上,同学们,你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尝试把这种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感受情景交融的写法的好处,尝试用在自己的写作当中。
设计意图:整合课文,让课堂从局部回归整体,让学生再次感受到内蒙古大草原的美景和蒙古族同胞的热情,明确文章的中心,升华情感。
课后拓展: 1.搜集描写草原风光的诗歌。 2.宣传草原风情:绮丽的草原风光、豁达热情的草原人民,这样的草原你向往吗 请你给草原写一篇宣传语,吸引大家都来美丽的草原打卡。(共27张PPT)
草原
(部编版)二年级

www.21cnjy.com
第3课时

素养目标
目录
回顾旧知

人情之美

衔接生活

感悟写法


布置作业

素养目标
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
思维能力
审美创造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融入情境,感受语言的魅力。
理解课文中生词的意思,摘抄积累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
了解课文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回顾旧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作者在第1自然段围绕草原写了什么内容吗?
草原的景色美
作者对草原美景的感受。
小标题
骑马
蒙古包
草原风光

人情之美
说一说,蒙古族同胞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你会用哪个词呢?
热情好客
蒙古族同胞热情好客体现在哪几方面?谁能用最简短语言概括,用小标题批注2-5自然段。
蒙汉同胞
情深谊长
盛情款待
亲切相见
喜迎远客
依依话别
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随风舞动。形容一个人奔跑或快速运动时衣服飘动的样子。
想象画面:男女老少疾马奔驰时衣服飘扬潇洒的风姿。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喜迎远客
这段话中出现了几次“飞”这个字,你从这个字中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通过反复写“飞”,表现出蒙古族人民喜迎远客的热情。
飞过来
飞驰着
飞过小丘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放。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热情相见
热情相见
默读第3自然段,说一说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主客见面时真挚的感情的?
饱含热烈情感
自读第4自然段,说一说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远道而来的尊贵客人的呢?
款待客人
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端进来手抓羊肉;敬酒
联欢节目
载歌载舞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
讨论交流
请你想一想,大家初次见面语言不同,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为什么没有感觉到陌生呢?
同属中华民族大家庭,民族团结互助的情谊是相通的,人和人之间的情谊不只局限于语言互动。
蒙汉情深何忍别,
天涯碧草话斜阳!

衔接生活
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洒满了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即将离别的好朋友们手牵着手,似乎有说不完的话……这一幕似曾相识,生活中,我们都有过与人惜别的经历,和同学们分享你的故事吧。

感悟写法
作者不仅写了绮丽的草原风光还写了什么?
(自己的感受)对草原美景的赞美,对蒙古族同胞的热爱。
景色和情感合二为一,达到情中有景、景中有情的境界。
身临其境

布置作业
1.搜集描写草原风光的诗歌。
2.宣传草原风情:绮丽的草原风光、豁达热情的草原人民,这样的草原你向往吗 请你给草原写一篇宣传语,吸引大家都来美丽的草原打卡。
课程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