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马丽华
各拉丹冬雪山
各拉丹冬雪山是长江三源之一西源沱沱河的发源地,也是我国最具特色的冰川雪山之一。其藏语意为“高高尖尖之山峰”,海拔6,621米,为唐古拉山脉之主峰。为长江的源头。
马丽华,女,山东济南人。1976年进藏,在西藏工作和生活了27年,曾经写过10多本关于西藏人文地理的纪实作品,她被誉为“西藏的歌者和行者”。
著有长篇报告文学《青藏苍茫——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五十年》,散文集《追你到高原》《终极风景》《西藏之旅》,长篇散文《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走过西藏》等。
作者简介
读准字音
黧黑 棱角 砾石 骤然 蜷卧 虔诚 蠕动 腈纶 漫溢
豁然 敦实 草坝子 劲旅 疮 风云变幻 接踵而至
熠熠烁烁
lí
lénɡ
lì
zhòu
quán
qián
rú
jīnɡ
yì
huò
dūn
bà
huàn
jìng
chuāng
zhǒnɡ
yì shuò
风云变幻:比喻局势的动荡与变化。
熠熠烁烁:形容光彩闪耀的样子。
川流不息: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地行进。
漫不经心:疏忽大意,一点儿也不放在心上。
气势磅礴:形容气势非常雄伟浩大。
接踵而至: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
鲜有人迹:很少有人的踪迹。
大煞风景:损伤美好的景致,比喻败坏兴致。
积累词语
1、阅读全文,理清作者游踪。
草坝子
在各拉丹冬以东几公里外有牛粪可捡的草坝子上,我们搭起牛毛帐篷。
砾石堆、冰塔林
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历历在目。
冰山
这一壁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
冰窟
是琼瑶仙境,静穆的晶莹和洁白。
再入冰塔林
在滑极了的冰河上一点点挪动,时而也需爬行。
第一天
第二天
任务一:整体感知
2.找出作者从不同角度看到的雪山景象,概括各拉丹冬雪山的特征。
所至 观景状态 雪山景象 景物特征
大山脚下 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
砾石堆上 晶莹连绵的冰峰 平坦辽阔的冰河
接近冰山 像屏风,精雕细刻 图案形态随意性
置身冰窟 静穆的晶莹和洁白 熠熠烁烁,光彩夺目
再入冰河 坚冰之下一刻不停
远眺雪山
四面张望
平视冰山
细看冰体
听流水声
高峻雄壮、神秘莫测
冰峰晶莹、冰河辽阔
整个天地浩浩苍苍
图案形态精雕细刻
随意性很强
晶莹纯美、闪闪生光
寂静幽美
观景状态 相关句子 所感
远眺雪山
张望冰峰
置身冰窟
倾听水声
感到雄伟和神秘
感叹造物主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感慨自然永恒的存在和漫长的变化
想象即将演绎出的长江的故事
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辨不清风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
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
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变化多端:……富有雕塑感。
3.找出相关句子,梳理作者的情感变化。
时空为顺序
以作者跟随摄制组探险的两天行踪为线索
一(1-2)写初见各拉丹东的景象。
二(3-11)详写第一天在不同地点所见的景象和感受。
三(12-15)略写第二天再次进入冰塔林的经过。
移步换景
层次结构
“是琼瑶仙境,静穆的晶莹和洁白……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太阳偶一露面,这冰世界便熠熠烁烁,光彩夺目。”
1、作者见到了哪些美景?
任务二:欣赏美景
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变化多端:融雪处裸露出大山黧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白雪覆盖下的各拉丹冬雪山比作“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形象生动。“变化多端”一词,写出了这里自然环境严酷、天气恶劣的特点。
2、作者是如何展现这种美景的 试探究写景的方法。
频频小震酝酿着某一两次大地震:手背生起冻疮,肩背脖颈疼痛得不敢活动,连夜高烧,不思饮食……活动时只能以极轻极慢的动作进行,犹如霹雳舞的“太空步”。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身体不适应高山气候比作“地震”,把“手背生起冻疮,肩背脖颈疼痛”比作小震,把“连夜高烧”比作大震,把“动作的缓慢”比作“太空步”,写出了各拉丹冬雪山海拔之高、气候条件之严酷。
我双手合十,面向各拉丹冬威严的雪峰行了跪拜大礼。
侧面描写,“行了跪拜大礼”这一动作描写,传神地写出了“我”对各拉丹冬雪山的崇敬。
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
联想想象,冰林经历阳光和风千万年来不间断的切割雕凿,终于形成现在这雄奇壮美的景色。过程虽缓慢但从未停止,静止中涌动着生命的力量。
置身于冰窟,远比想象的要温暖,穿着件腈纶棉衣,外罩一件皮夹克,居然感觉不到冷。风声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风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把冰河上的雪粒纷纷扬扬地扫荡着,又纷纷扬扬地洒落在河滩上、冰缝里。
运用一系列的动词“呼啸”“扫荡”“洒落”,从触觉、听觉角度,准确地写出了这里天气变化莫测,气候恶劣的情形,也突出了探险队员坚强的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读课文,说说冰塔林的美体现在哪些地方?
1.整座冰塔林就由许多冰的庄园冰的院落组成,自成一天地。
2.是琼瑶仙境,静穆的晶莹和洁白。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
3.太阳偶一露面,这冰世界便熠熠烁烁,光彩夺目。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
冰塔林
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
作者通过描写冰塔林的奇景和美丽,展现了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表达了对大自然美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神奇力量的赞美。
作者描写冰塔林意在表达一种什么情感?
海拔接近六千米,让人气喘吁吁,很不适应。
频频小震酝酿着某一两次大地震。
1、负重向各拉丹冬雪峰进发,是一个异常艰难的历程。在此期间,“我”遇到了哪些困难
自然环境恶劣
住宿环境恶劣
在各拉丹冬以东几公里处有牛粪可捡的草坝子上,我们搭起牛毛帐篷。安托师傅他们从崖底冰河里背回大冰块,我们喝上了长江源头的水。
任务三:悟读课文
身体不适(刚进各拉丹冬)
手背生起冻疮。
肩背脖颈疼痛得不敢活动。
连夜高烧,不思饮食。
活动时只能以极轻极慢动作进行,犹如霹雳舞的“太空步”
身体不适(在冰塔林)
正是在后退的当儿,脚下一滑……娇贵而无用的尾椎骨已经折断,连带第八节腰椎也错了位。
头痛,恶心,双脚绵软,呼吸困难——典型的缺氧反应,外加新伤剧痛。
而我似乎已经衰竭,心想碰巧哪一口气上不来,就长眠于此吧。
这样的身体状况真是大煞风景。但愿它不要影响我的心态,各拉丹冬值得你历尽艰辛去走上一遭。
2、面对这样的恶劣环境,你会想什么呢?你知道作者有什么感想吗?请找出相关描写。
困难无处不在,热情始终不减
精读细研
侧面表现各拉丹东环境的恶劣以及景观的独特;
表现游览者的坚强与乐观,使游览带上了苦难美和悲壮美的色彩;
作为暗线推动情节的发展。
3、本文大量写游览过程中所遇的困难,有何作用?
(1)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眩晕”的意思是“感到本身或周围的东西旋转”,这里是被眼前的奇伟的景象所折服。赞美造物主的伟大神奇的创造力,长江源头的各拉丹冬雪山就是大自然的杰作。
4、作者在写景时,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联想想象,让学生品读课文,标画联想想象的句子。作者在观赏雪山时,产生了哪些联想和想象?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2)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
由冰山的波纹联想到树的年轮,赋予各拉丹冬雪山以生命,赞颂雪山的神奇,历史久远,如同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一般。
(3)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
“演绎”是“铺陈,发挥”的意思,这里是说坚冰之下的流水,是圣洁的,是长江的生命源头,从这里开启了长江的生命之旅,长江从此开启了孕育生命,造福人类之旅,这流水,也是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源,中华民族的历史也同长江一样源远流长。
5、作者通过游历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有怎样的人生感悟?
作者随电影摄制组再次来到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见到了著名的长江奇观之一——冰塔林,欣赏到晶莹洁白、挺拔、敦实、奇形怪状的冰塔林,表现了作者对高原雪域雄奇壮美景色的热爱之情,感悟到在静止的冰塔林下生命的躁动,在坚冰之上感受到生命的颤动及冰川无限的生命力量。
主旨:这篇游记以时空为序,以作者跟随摄制组探险的两天行踪为线索,抒写了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的见闻和感受,表达了对各拉丹冬的赞美和热爱之情,对大自然的敬畏,同时赞扬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和人的探索精神。
课堂小结
写法:1.移步换景; 2.虚实结合。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所至:山脚下、草坝子上、
接近冰山和冰塔林、
置身冰窟、再入冰河
原始的美
苦痛的美
永恒的美
所见:高峻、雄壮、变幻莫测、
图案多样、晶莹闪耀、
冰面疏松、流水漫溢
所感:身体疼痛、感叹自然
绘壮美冰雪世界
抒敬畏赞美之情
板书设计
观看纪录片《话说长江》《再说长江》,从多个角度了解长江壮丽的自然景象和多彩的人文景观。
课外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