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3课《太空一日》课件(共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3课《太空一日》课件(共4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9 18:45: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杨利伟




回顾“神舟五号”飞天全过程
我国四大发射基地: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简称“神五”,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五艘飞船,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伟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在酒泉发射中心发射,次日返回,降落于四子王旗着陆场。它的成功发射与返回,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的《太空一日》,了解一下载人飞船升空、运行并返回的过程。
1.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识记重点字词。
2.通过浏览课文,借助各部分的小标题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快速筛选、提取信息的能力。(重难点)
3.体会我国航天员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英雄气概。
学习目标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
特级航天员。
1965年生,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
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成为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2003年11月7日,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航天英雄”荣誉称号,并获颁“航天功勋奖章”。
2014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杨利伟被授予“列昂诺夫奖”。
基本信息
身份地位
生平经历
了解作者:杨利伟
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眼睛。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的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的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而这也正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
2004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
轮廓( ) 炽热( ) 遨游( )
严谨( ) 稠密( ) 无虞( )
舷窗( ) 赫兹( ) 屏息凝神( )
烧灼( ) 确凿( ) 俯瞰( )
kuò
chì
zhuó
áo
chóu
jǐn

xián

bǐnɡ
záo
kàn
积累字词
字词清单
构成图形或物体的外缘的线条。( )
形容处事从容不迫,毫不费力。( )
比喻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弄颠倒了。( )
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 )
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
应付自如
轮廓
本末倒置
耐人寻味
惊心动魄
多音字

( )刹那
( )刹车
chà
shā
【串句记忆法】这款智能机器人不仅模( )样好看,而且能模( )仿人的声音。

( )山脉
( )脉脉含情
mài


( )红晕
( )晕头转向
yùn
yūn
读zhuàn。


形近字
稠( )
chóu
绸( )
稠密
绸缎
惆( )
惆怅
chóu
chóu
【串句记忆法】眼前的悬崖峭壁令他惊心动魄( ),可更高处瑰( )丽的云海风景,又令他魂牵梦萦,不愿放弃。

ɡuī
课后作业
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课文,概述每部分的主要内容,并借助各部分的小标题,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太空一日
1.起飞时的生
死考验
2.太空中的
真实所见
3.飞船上的
声音探究
4.返回途中的
惊险际遇
根据课文的小标题,梳理杨利伟的飞行历程,划分文章的层次。
一、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二、 我看到了什么
三、 神秘的敲击声
四、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 1~17)
(18~29)
(30~39)
(40~47)
起飞阶段
飞行阶段
返回阶段
太空飞行过程中所闻
神秘的敲击声
返回阶段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起飞阶段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太空飞行过程中所见
我看到了什么
梳理宇航员的飞行历程
One Day On the Space
升空
所见
所闻
着陆
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文章采用小标题的形式,将全文分为四个部分,有什么好处?
答题思路:
(1)掌握小标题的常见作用,主要有:
①便于从多个方面或多个角度来表达主题,使行文结构清晰;
②能帮助读者更快更准确地了解文章内容;
③能让读者在阅读全文后有更为深刻的印象。
(2)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考点
分析小标题的作用
文章采用小标题的形式,将全文分为四个部分,有什么好处?
①就文章内容来看,四个部分依次写了升空、所见、所闻、落地,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篇章,四个小标题概括各自要点,便于阅读;
②就写法来看,第一部分和第四部分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纵向叙述,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则是细节上的横向描写,前后对照,纵横对照,升空落地对照,描写抒情对照,使文章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我们看到的太空一日,是怎样的一日?
请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意外
次数 意外 心理或举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太空一日,充满意外。快速浏览课文,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状况?他相应地又有怎样的心理活动或举动?
次 数 意 外 心理活动或举动
第一次 共振叠加,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 非常痛苦,以为要牺牲了,顽强忍受
第二次 产生“本末倒置”的错觉,倒着飞很难受,严重时还可能诱发空间运动病 靠意志克服,最终得以适应
第三次 出现神秘的敲击声 很紧张,边听边看,冷静观察
第四次 返程时舷窗出现裂纹 紧张、担心,通过观察判断应该没事
第五次 抛伞、开伞时飞船晃动很大,折磨人 让人不知道怎么回事,感到紧张,重视这个过程
太空一日,充满意外。快速浏览课文,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状况?他相应地又有怎样的心理活动或举动?
10月15日9时整——10月16日6时23分(21小时23分)
意外伴随的一日
沉着冷静
不怕牺牲
意志坚强
认真严谨
热爱航天
关爱后辈
补充材料
阅读以下补充材料,结合杨利伟对意外事件的应对措施以及补充材料,想一想:杨利伟为什么能够被称为“英雄”?
补充材料:
  (1)共振:“人体对10赫兹以下的低频振动非常敏感,它会引起人的内脏共振”(共振,两个固有频率相同的物体,一个物体发生振动时,会引起另一个物体振动)。但长期的低频振动会导致心脏、肺、脾、肾等受到不可逆的损害。一些敏感人群在平时即可感到头疼、心慌、脑胀等不良反应。
(2)空间运动病:又称太空适应综合症,是人进入太空后经常出现的病症。如头晕、目眩、脸色苍白、出冷汗、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
补充材料
补充材料:
(3)“哥伦比亚号”事故: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于2003年2月1日返回地球时在空中解体,机上7名航天员全部遇难。据事后调查,航天飞机在升空后不久,外部燃料箱脱落的碎块击中飞机左翼,导致机翼上的隔热板损坏。当航天飞机返回时,经过大气层,产生剧烈摩擦,使温度高达1 400℃的空气在冲入左机翼后熔化了内部结构,致使机翼和机体融化,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补充材料
补充材料:
(4)分贝:人们以分贝(decibel,符号是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0 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 dB 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70 dB 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 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并产生神经衰弱、头疼、高血压等疾病;如果突然暴露在高达150 dB的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双耳完全失去听力。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 dB。
补充材料
结合杨利伟对意外事件的应对措施以及补充材料,想一想:杨利伟为什么能够被称为“英雄”?
凡是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而不顾个人安危,并为此奉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的人,都应该称之为“英雄”。在这次太空之行中,杨利伟经历了诸多突发事件、危难考验,如果没有大无畏的精神,没有为国家和民族做贡献的意识,是不可能临危不惧、坚持到底的。因此,杨利伟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试着在文中找一些例子,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精读片段,深体会航天员的严谨
那种共振持续26秒钟后,慢慢减轻。
从载人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并非呈现球状,而只是一段弧。因为地球的半径有6000多公里,而飞船的飞行轨道距离地面的高度是343公里左右。
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
用准确的数字记录自己感受不适的时间,体现了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客观地记述太空所见地球形状,用准确的数字解释原因,体现了航天员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客观地描述,是科学态度的体现。
精读片段,深体会航天员的严谨
但是,我没有看到长城。
我几次努力寻找长城,但是没有结果。 “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飞行时,我曾叮嘱航天员们仔细看看,但他们也没看到长城。
……
我询问过国际上的很多航天员,没有谁能拿出确凿证据说看到了什么。即使是大城市,在夜晚看到时也只是淡淡的红色。
不仅自己观察,还叮嘱后来上太空的航天员仔细观察,并询问国际上的很多航天员是否能看到单体建筑物。
表现了作者客观的科学态度。
精读片段,深体会航天员的严谨
回到地面后,人们对这个神秘的声音做过许多猜测。技术人员想弄清它到底来自哪里,就用各种办法模拟它,拿着录音让我一次又一次地听,我却总是觉得不像。对航天员的最基本要求是严谨,不是当时的声音,我就不能签字,所以就让我反复听,断断续续听了一年多。但是直到现在也没有确认,那个神秘的声音也没有在我耳边准确地再现过。
反复听录音辨认,持续一年多的时间,仍然不确认、不签字。
表现了杨利伟作为航天员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态度。
精读片段,深体会航天员的严谨
在太空中,我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小的如米粒,大的如指甲盖,听不到什么声音,也感觉不到这些东西的任何撞击。
不知道那些是什么,我认为也许是灰尘,高空可能并不那么纯净,会有一些杂质,也可能是太空垃圾。
细致的观察,详尽的描述,体现了严谨的科学态度。
连用几个表示猜测的词语,体现了杨利伟作为航天员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
精读片段,深体会航天员的严谨
这篇文章展现了我国宇航员首次太空飞行的一些经历,言语中流露出了浓浓的中国情。请结合具体语句体会其中蕴涵的情感。
课后作业
体会情感
精读课文,定位片段,感受浓浓情感
①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杨利伟熬过了艰难的26秒共振阶段,让人们松了一口气,发射现场紧张的气氛得以缓解,因此才会有人“大声喊”,才有所有人的鼓掌欢呼。从语言和动作描写中让人感受到指挥大厅中紧张的气氛以及大家对杨利伟的关切之情。
精读课文,定位片段,感受浓浓情感
②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通过景色描写,表达了“我”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及对战友和亲人的想念之情。
精读课文,定位片段,感受浓浓情感
③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地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边来人了!
心理描写,表达了“我”顺利完成第一次太空飞行任务并成功着陆后的激动心情,平安着陆,回到祖国,喜不自禁。
精读课文,定位片段,感受浓浓情感
太空一日:从中看出了杨利伟怎样的精神品质?
不怕牺牲、勇敢无畏
严谨认真、实事求是
热爱祖国、心系亲人
拓展资料
2003年2月1日美国东部时间上午9时,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得克萨斯州北部上空解体坠毁,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拓展资料
2003年5月4日俄罗斯“联盟TMA-1”号飞船脱离国际空间站,受命返回地面时偏离地点400多公里。
拓展资料
2003年8月22日巴西第三枚VLS型运载火箭在阿尔坎塔拉航天基地接受最后检测时突然发生爆炸,导致现场21人被炸死,另有20多人身受重伤。
作者通过讲述自己进入太空的所见、所闻、所感,生动真实地展现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全过程,表现了航天人沉着镇定的心理素质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赞扬了航天人英勇无畏、敢于探索、不怕牺牲、求实严谨、无私奉献的精神。
主旨归纳
拓展延伸
“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频频提及的航天精神,犹如璀璨的星辰,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不断奋进、筑梦太空。
拓展延伸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在走向太空的道路上,中国航天人的脚步越来越稳、越来越快、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