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第八单元复习课
【人文主题】
“有趣的故事”。本单元共编排四篇课文,包括《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方帽子店》《漏》和《枣核》。
重点字词
纳闷:感到疑惑,惊奇。
非但:不仅,不但,不只是。
拽掉:拽,zhuài,是拉,牵引的意思。
泄气:人心理上的,灰心了,想要放弃了
性子:性情,脾气。
漏—露
卷 衬 喂 驴 漏
容易混淆
衬
衫
衬衫
衣衫
容易写出别字
易写错的字
负:(1)背 ; (2)败,跟“胜”相对; (3)遭受 ;(4)违背,背弃。
多义字
衬衫 漏风 夸奖 服务 交货 粘胶 喂养 毛驴 贼人 偏爱 手艺 负责
道理 布料 莫非 甘心 跟前 厉害
词语积累
急性子顾客想做一件棉袄,去了三家裁缝店都没有达到他的要求。他都嫌裁缝做衣服太慢。最终他决定在慢性子裁缝那里做新棉袄。由于等不及,急性子顾客三次改变主意——把棉袄改成夹袄,把夹袄改成短袖衬衫,把短袖衬衫改成春装,最后他得知慢性子裁缝竟然还没有开始裁料。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本单元知识点
他们设法找到一些布,试着做了几顶圆帽子,像碗一样扣在头上,很舒服。(《方帽子店》)
比喻句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这个故事中,你想对裁缝和顾客说些什么?
我想对裁缝说,一件衣服需要做一年吗!实在是太慢了!这样的话,本来时兴的衣服也变成落时的衣服,还有谁愿意到你这儿来做衣服呢!
故事的结局非常好,淘汰不合时宜的旧东西,迎接新事物是大势所趋。如果是我,也会选择戴舒服的新帽子。
●课文《方帽子》的结局怎样?
本课讲的是一家方帽子店,卖的全是方形的帽子,这些帽子戴着既不舒服,又不漂亮。后来孩子们想办法创造出圆形的、各种样式的帽子,戴着既舒服又漂亮,经过进一步改进,销量非常好,顶替了方形帽,方形帽变成了古董。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陈旧、落后的东西总会被新型、实用的东西代替的道理。
《方帽子》这篇课文讲了什么故事并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他们设法找到一些布,试着做了几顶圆帽子,像碗一样扣在头上,很舒服。(《方帽子店》)
比喻句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世界一天天在改变,那些不舒服的方帽子,慢慢地成为古董。
(《方帽子店》)
哲理句
“漏”是文章的线索。因为听到了声响,老婆婆谈到了“漏”,结果老虎和贼认为“漏”是可怕的事物,十分恐惧,接下来就围绕“漏”发生了一连串有趣的事情。故事结尾处老公公和老婆婆发现屋顶漏雨了。“漏”贯穿全文。
●课文为什么用《漏》做题目?
《漏》一文中,老婆婆说的“漏”指什么?
老婆婆说的“漏”指漏雨。
学了《枣核》一课,你认为枣核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枣核是一个勤快、聪明、能干的孩子。
翻山越岭我什么都见过,就是没见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漏》)
反问句
日积月累
大林寺桃花
[唐]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重点词语
(1)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2)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3)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4)尽:指花凋谢了。 (5)山寺:指大林寺。
(6)始:才;刚刚。 (7)长恨:常常惋惜。
(8)春归:春天回去了。 (9)觅:寻找。
(10)不知:岂料、想不到。 (11)转:反。
(12)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重点讲解
译文:
四月,正是平地上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刚刚才盛放。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此时重新遇到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没想到春天反倒在这深山寺庙之中了。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