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慈母情深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8慈母情深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9 20:35:5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慈母情深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和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2. 引导学生学会从细节描写中体会人物情感,培养观察和感悟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感恩父母的情感。
2. 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情感体验。
2. 课文中生字新词的学习和运用。
(二)教学难点
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母亲深沉的爱意及其背后的时代背景。
2. 培养学生从细节中感悟人物情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激发兴趣与情感共鸣
(1)提问引入:"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特别想要的东西?当你们向父母提出愿望时,他们是怎样回应的?"
(2)分享交流:邀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的故事,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学习兴趣。
(3)情感铺垫:"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慈母情深》,讲述了一个关于母爱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生活,感受那份深沉的母爱。"
2. 课文背景介绍
(1)时代背景:简要介绍20世纪60年代初的社会环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背景。
(2)作者背景:介绍梁晓声及其创作特点,让学生对作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课文定位:明确课文在教材中位置和学习意义,强调学习这篇课文的价值。
3. 课文内容概览
(1)快速阅读:指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2)内容梳理:教师简要梳理课文内容,让学生对文章结构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情感基调:指出课文的情感基调,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注意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4. 生字新词预习检查
(1)生字新词:列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如“魄”、“抑”等,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2)组词造句:挑选几个生字,让学生进行组词和造句练习,加深对字词的理解和记忆。
(3)语境应用: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用新学的字词造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新课呈现
1. 课文朗读与生字新词学习
(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速和语调,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节奏。
(2)在朗读过程中,教师适时指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如“魄”、“抑”等,让学生跟读并记忆。
(3)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教读生字新词,增强记忆效果。
2. 课文内容理解与情感体验
(1)让学生细读课文,找出文中描述母亲工作环境和态度的句子,如“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
(2)引导学生讨论母亲在艰苦环境中仍坚持工作的原因,体会母亲的辛劳和对家庭的爱。
(3)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文中的场景,如孩子向母亲要钱买书的对话,加深对课文情感的理解。
3. 课文细节分析与情感表达
(1)教师挑选课文中的关键细节,如母亲的“龟裂的手指”和“褐色的口罩”,让学生分析这些细节如何体现母亲的形象和情感。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这些细节的感受,教师适时给予点评和引导,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中的情感高潮部分,如孩子拿到钱后的心情变化,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情感渲染能力。
4. 生字新词的深入学习与应用
(1)教师展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如“龟裂”、“瘦弱”,并解释其意义和用法。
(2)设计互动游戏,如“我来拼词”,让学生用生字新词造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3)布置小组任务,每组学生选择一个生字新词,结合课文内容创作一个小故事,然后向全班展示,以此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课文学习
1. 课文朗读与情感体验
(1)教师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起伏变化,尤其是对话部分,要读出情感的层次。
(2)接着,教师示范朗读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如母亲给钱的情节,让学生感受母亲深沉的爱和孩子的复杂心情。
(3)学生自由练习朗读,尝试表达出课文中的情感变化,教师给予适时的指导和鼓励。
2. 母亲形象分析与讨论
(1)教师提问:“文中的母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描述母亲的语句。
(2)学生分组讨论母亲的形象特点,如“瘦弱”、“疲惫”等,并分析这些特点背后的含义。
(3)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的结果,强调母亲形象的伟大和时代背景下的艰辛。
3. 情感变化的深入探讨
(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中孩子的情感变化,如从“失魂落魄”到“鼻子一酸”。
(2)学生尝试从孩子的角度,描述他在不同情节下的心理活动。
(3)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深入分析孩子情感变化的原因,以及这些变化对主题的体现。
4. 课文细节的挖掘与理解
(1)教师指出文中的细节描写,如“毛票”、“龟裂的手指”等,让学生讨论这些细节对情感表达的作用。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挖掘更多课文中的细节,并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些细节。
(3)教师点评学生的发现,并引导学生理解这些细节如何增强了课文的情感深度和真实感。
5. 情感共鸣与生活联系
(1)教师提问:“你们有没有类似的经历,父母为你做了哪些让你感动的事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教师鼓励学生表达真实的情感。
(3)教师总结学生的分享,强调母爱的普遍性和伟大性,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和回报。
(四)语言知识学习
1. 课文新词汇学习
(1)生字词讲解
我们要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比如“龟裂”,这个词描述的是物体表面因干燥而裂开的样子,就像课文中母亲因长时间劳作而手指龟裂。再比如“瘦弱”,用来形容人的身体非常瘦小,没有力气,就像课文中描述的母亲形象。通过这些词汇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也能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
(2)词汇运用实践
我们要将这些新学的词汇运用到实际的句子中。比如用“龟裂”造句:“干旱的季节,土地龟裂,农民伯伯的脸上也布满了愁容。”用“瘦弱”造句:“小明因为生病,看起来非常瘦弱。”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词汇的理解,还能够学会如何在不同的语境中恰当地使用这些词汇。
2. 关键句子分析与情感体验
(1)关键句子选取
在课文中,有一些句子特别能够体现作者的情感,比如“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这句话不仅描述了作者的动作,更传达了作者内心的感动和愧疚。
(2)情感分析讨论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这句话背后的情感。为什么作者会“鼻子一酸”?他为什么会“攥着钱跑了出去”?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同时也能够学会如何从细节中体会人物的情感。
(3)情感体验活动
为了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我们可以设计一个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作者和母亲,通过角色扮演来体验和表达这种情感。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增强他们的情感共鸣。
3. 课文细节与人物形象塑造
(1)细节描写的重要性
课文中有许多细节描写,比如母亲在工厂里的辛劳工作,手指因长时间劳作而龟裂。这些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人物形象,传达情感都非常重要。
(2)细节与人物形象分析
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分析这些细节是如何帮助塑造母亲的形象的。比如,母亲的手指龟裂,不仅展示了她的辛劳,也反映了她对家庭的无私奉献。
(3)细节描写练习
我们可以让学生尝试自己进行细节描写。比如,让他们描写自己母亲或父亲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以此来表达对父母的感情。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可以学会如何通过细节来表达情感,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五)情感体验
1. 情境模拟:体会母爱
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想象自己就是文中的孩子,面对母亲辛苦挣钱的场景,思考自己的感受和可能的行动。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在模拟中体会母爱的伟大和深沉。
2. 情感交流:分享感悟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组成员轮流分享自己对母爱的理解和感悟。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谈谈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感人故事,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3. 情感升华:感恩教育
在学生分享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可以是一次家务劳动,一句温馨的问候,或是一份精心准备的礼物。让学生明白感恩不仅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行动。
4. 情感表达:书写心声
让学生以《给妈妈的一封信》为题,写一封信给妈妈,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和对母爱的理解。通过书面表达,帮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也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可以挑选几篇优秀的信件,在班级前朗读,以激励其他学生。
(六)拓展延伸
1. 时代背景与母爱的变迁
(1)引入时代背景:首先,通过展示20世纪60年代初的社会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那个时代的生活状态和人们的精神面貌。
(2)讨论母爱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母爱如何成为家庭的温暖和力量,与当今社会相比,母爱的表现形式有哪些变化。
(3)联系课文内容:引用课文中母亲在艰苦环境中仍坚持满足孩子愿望的情节,让学生讨论这种母爱在今天是否依然重要,以及如何在现代生活中传承和体现。
2. 学生生活经验的分享
(1)激发分享欲望:鼓励学生回忆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感人故事,可以是一次生病时父母的照顾,或是一次失败后父母的鼓励。
(2)小组交流: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享各自的故事,并讨论从中感受到的父母的爱。
(3)全班分享:每组选出一个最具代表性的故事在全班前分享,其他同学可以提问或发表感想,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3. 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
(1)情感体验:通过课文中母亲的形象和行为,让学生体会母爱的无私和伟大,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2)价值观引导:讨论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平衡个人愿望与家庭责任,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感恩之心。
(3)情感表达:让学生写下想对父母说的话,可以是感谢、道歉或承诺,鼓励学生在课后将这些话亲自告诉父母。
4. 创意写作活动
(1)写作主题:以“母爱的力量”为主题,让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一篇短文或小故事。
(2)写作指导:教师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如通过一个具体事件展现母爱的力量,或者设想在未来世界中母爱的表现形式。
(3)作品展示:选取几篇优秀的学生作品在班级前朗读,让学生相互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造力。
(七)课堂小结
1. 课文主旨回顾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深入了解了《慈母情深》这篇课文所传达的深刻情感。文章通过第一人称的叙述,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家庭在国家困难时期的生活场景,以及母亲对孩子深沉爱意的体现。我们可以看到,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但母亲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她愿意为孩子的幸福付出一切。这种母爱的伟大,是我们应该铭记和感恩的。
2. 生字新词运用实践
在课文学习中,我们遇到了一些生字新词,如“魄”、“抑”、“龟裂”和“瘦弱”等。这些词汇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语言表达,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和表达课文中的情感。例如,“龟裂”一词,让我们形象地感受到了母亲因长时间辛勤劳作而变得粗糙的手。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要继续积累这样的词汇,并学会在写作和日常交流中恰当地运用它们。
3. 情感体验与思考
文章中,作者对母亲的情感体验非常深刻。特别是当母亲毫不犹豫地给他钱买书时,作者感到了深深的愧疚和感激。这种情感体验,对我们来说也是一次心灵的触动。在课堂小结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们是作者,面对母亲的辛劳和无私,你们会有什么感受?你们会怎样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4. 时代背景与现实联系
《慈母情深》所描绘的是20世纪60年代初的生活场景,与我们现在的生活有着很大的不同。然而,母爱的主题是永恒的。在小结时,我们可以讨论:在当今社会,我们如何理解和表达对父母的爱?我们可以从哪些小事做起,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通过这样的讨论,让学生将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增强学习的现实意义。
(八)布置作业
1. 完成课后的生字词练习。
2. 写一篇日记,记录自己对母爱的感受。
四、板书设计
《慈母情深》
生字新词:魄、抑、龟裂、瘦弱等
情感体验:母爱的伟大
五、教学反思
(一)教学效果
1. 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并体会文中的情感。
2. 学生在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方面是否有所提高。
(二)教学方法
1.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调整。
2. 思考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教学资源
1. 课文原文及相关参考资料。
2. 多媒体课件,包括课文朗读、生字新词展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