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贵州中考历史二轮中考题型研究 世界现代史 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课件)(共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贵州中考历史二轮中考题型研究 世界现代史 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课件)(共1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29 22:15: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世界现代史 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
单元概览
1
双线模式学考点
2
单元概览
历史时序
1945年10月
20世纪八九
十年代以来
1991年年底
1995年
联合国
正式成立
中国:
1971年
2001年
中国恢复在联
合国合法席位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苏联
解体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
2013年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92年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01年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上海自
由贸易
区成立
和平与发展
成为时代主题
世界:
单元导语
  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组织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局部动荡频繁发生,世界仍然很不安宁。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丰富着人类的社会生活。
双线模式学考点
1
考点
联合国 世界贸易组织
2011版课标:初步理解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和作用。
1. 联合国
成立 (1)1945年2月,在雅尔塔会议上决定成立联合国
(2)1945年10月,联合国正式成立,总部设在美国纽约
主要机构 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联合国秘书处
首要宗旨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维护和平的形式 根据安理会或联大决议,可以向冲突地区派出“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又称“蓝盔部队”
地位 联合国是人类构建世界和平的成果,也是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 作用 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使许多国家和地区避免了一些可能发生的战争 联合国旗帜
【要点】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 世界贸易组织
时间 1995年1月1日成立 前身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背景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表现: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日益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明显) 宗旨 以非歧视性、开放、公平为原则,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保证就业、收入与需求的增长,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以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为宗旨) 职能 制定和规范多边贸易协定、组织贸易谈判、解决贸易争端等 影响 (1)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其成员的关税水平普遍降低,贸易壁垒进一步减少,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2)世界贸易组织与联合国成为支撑、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推动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面临挑战 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 位于日内瓦的世界贸易组织总部大厦
【要点】在促进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方面起着巨大作用
2
考点
冷战后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
2011版课标:初步了解冷战后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1. 冷战后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概述 (1)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企图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单级世界”
(2)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表现 “一超多强”
时代特征 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决定性因素 以经济为核心的综合国力
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 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和恐怖主义
推动多极化 发展的途径 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遏制霸权主义;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提高多种政治力量的综合实力;加强国际合作等
2. 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
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确立了以美国和苏联为主导的国际秩序,形成了两大集团对峙的冷战局面
概况 (1)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成立,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2)冷战结束后,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成为大多数国家的要求
(3)1964年,77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日内瓦发表了《七十七国联合宣言》,要求建立新的、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
中国的 主张和 贡献 (1)中国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2)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绝不干涉别国内政
(4)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5)积极推动全球治理变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3
考点
计算机网络 妇女地位的提高 生态与人口问题
2011版课标:以计算机网络、生态与人口等问题为例,了解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
1. 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推广
计算机网络 发展概况 (1)兴起: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
(2)普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信息时代”
计算机网络 影响 积极 (1)互联网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娱乐、人际交往等领域,对现代社会生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
(2)将世界各地联结成一个整体,创造了人类新的生活模式和文化观念
(3)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生活空间,对人类的经济活动产生了直接影响,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经济全球一体化
消极 (1)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例如网络“黑客”、网络诈骗等)
(2)对广大网民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伤害(例如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
妇女地位的提高 表现 (1)权利: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妇女开始获得选举权;②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欧美发达国家妇女的独立意识增强,不少国家制定专门法规,以保障妇女的权利;③今天,全世界绝大多数的国家和地区的妇女都有了选举权
(2)工作: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妇女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越来越多的妇女摆脱家庭的束缚,参加社会工作
(3)社会倡议:197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
局限 受历史、文化传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妇女在许多方面还没有取得与男性完全平等的权利
生态与人口问题 生态环境恶化 表现 随着全球范围内工业化的推进,环境恶化成为严重的问题:
(1)全球气候变暖:人类使用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加剧了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2)臭氧层破坏:化学污染破坏了臭氧层,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3)淡水资源短缺:污染和浪费使有限的淡水资源面临短缺危机
(4)土地荒漠化严重: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土地荒漠化越来越
严重
(5)森林资源破坏:对森林资源的乱砍滥伐,导致热带雨林大片消失,直接影响全球生态平衡
应对措施 (1)提高对生态问题的认识,加强国际合作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3)加强环保教育,改善人们的生活消费观念
生态与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 表现 1987年7月11日,世界人口突破50亿;2011年,世界人口达到70亿
影响 (1)人口增长太快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世界粮食问题日益凸显
(2)在教育、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人口过快增长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应对措施 (1)加强国际协作,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制定人口政策,使人口增长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