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专题十 科技革命
线索梳理
1
多维角度设问
2
1
线索
中国科技发展历程
特点 时间 概况
古代 领先 两汉 时期 (1)造纸术: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工艺,纸的质量大大提高,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2)《伤寒杂病论》:由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写成,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案,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他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2021年印次表述:他还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提倡预防疾病
(3)“麻沸散”与“五禽戏”:东汉名医华佗发明了“麻沸散”,创编出了“五禽戏”
特点 时间 概况
古代 领先 魏晋 南北朝时期 (1)《齐民要术》:由北朝贾思勰撰写,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要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还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重要思想
(2)圆周率: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3)《缀术》:祖冲之与其子合著的数学名著,在唐代时被朝廷规定为算学的主要课本,后来传到日本、朝鲜,也被用作学校的课本
(4)历法:祖冲之创制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
特点 时间 概况
古代 领先 宋元 时期 (1)活字印刷术:由北宋匠人毕昇发明,提高了印刷效率。13世纪传入朝鲜,之后传入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后来又传入欧洲
(2)指南针: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开始使用指南针,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3)火药:唐朝时期,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火药和火器在14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的社会变革
特点 时间 概况
古代 领先 明朝 时期 (1)《本草纲目》:作者是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7世纪初传入日本和朝鲜,以后又陆续被翻译成多种文字
(2)《天工开物》:作者是明朝的宋应星,对我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译成多种文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农政全书》:作者是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全面总结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特点 时间 概况
近代 落后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京张铁路:1905年清政府决定自主修筑,1909年通车,这条铁路是以詹天佑为首的中国工程技术人员与中国工人,用自己的技术力量,由中国筹款,独立自主建成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2)1937年建成通车的钱塘江大桥由茅以升主持修建,这是当时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公路、铁路两用桥
(3)侯氏制碱法:是侯德榜1943年发明的一种高效、低成本的制碱法,打破了当时欧美对制碱业的垄断
特点 时间 概况
现代 逐渐 赶超 现代化建设时期 (1)“两弹一星”: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用长征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2)籼型杂交水稻:20世纪70年代初,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有重要贡献
(3)载人航天工程: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特点 时间 概况
现代 逐渐 赶超 现代化建设时期 (4)青蒿素:20世纪70年代初,屠呦呦团队发现了能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总结 我国科技发展从古到今经历了由领先到落后再到逐渐赶超的变化,由此可知,我们要重视科技的发展,大力培养科技人才,使我国科技发展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
线索
三次科技革命
项目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时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 20世纪四五十年代至今
标志成就 改进蒸汽机的 广泛应用 电力的广泛应用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领先国家 英国 美国、德国 美国
动力 新动力机器:蒸汽机 新能源:煤炭 新动力机器:电动机、内燃机 新能源:电力、石油 新能源:核能、太阳能等
项目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时代特征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信息时代”
主要成就 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瓦特改进蒸汽机、斯蒂芬森发明蒸汽机车等 爱迪生发明耐用的白炽灯泡、本茨发明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现代化学工业产生、新材料的发明等 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项目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特点 (1)首先发生在英国 (2)许多科技发明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1)在几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有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 (2)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 (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2)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相互渗透;
(3)新技术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4)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
项目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影响 (1)对生产力: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工场,现代工厂制度建立起来 (2)对生产关系:社会上出现了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3)对世界格局:形成了东方落后,西方先进,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 (1)对生产力:生产力迅速发展,生产流水线出现; (2)对生产关系:出现垄断组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3)对世界格局: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比发生变化,资本主义对外扩张加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对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
(2)对世界格局: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科技和经济,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推动了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同时使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项目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相同点 (1)都首先发生在资本主义国家,并向其他国家扩展 (2)都出现重大科技发明并广泛应用于生产领域,引起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 (3)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调整和变化 领域 科技的作用
农业生产 (1)农业生产工具的革新(如古代的耧车、曲辕犁、筒车等,现代的播种机、收割机等)和推广使生产效率提高,减轻了农民劳动负担
(2)近现代化学工业的发展使农药、化肥等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减少了病虫害,增加了产量
(3)以杂交水稻技术为代表的农业科技进步使粮食安全得到保障
服饰 衣着 (1)珍妮机等科技发明的出现使棉纺织业发展迅速,棉纺织品产量增加,质量提高,价格降低,促进了服饰的变革
(2)现代化学工业和新材料取得重大突破,人造纤维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人类服饰材料更加多样化
(3)当代3D打印技术等进入服饰生产领域,进一步促进了材料革新
3
线索
科技发展带来的社会进步
领域 科技的作用
交通 通讯 (1)随着科技发展,火车、汽车、轮船、飞机、高铁等新式交通工具不断出现,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2)电报、电话、计算机、互联网、手机的发展,使人们的沟通更加便捷
医疗卫生 (1)古代医药学发展(如张仲景、李时珍等人的贡献),为人们治愈疾病、强身健体提供了理论指导
(2)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使人们预防、治愈疾病的能力大大增强(如青蒿素的发现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当前新冠疫苗的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为人们防疫抗疫开辟了新途径)
领域 科技的作用
文化教育 19世纪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求,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提高了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拓宽了人们的眼界,而且为人们学习知识创造了新的途径(如阅读电子书、通过互联网获取知识、在线教学培训等)
工作 就业 (1)科技发展创造了新的职业,拓宽了就业渠道(如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铁路工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电话接线员、电报员,第三次科技革命后的互联网信息产业从业人员等)
(2)科技发展为人们工作创造了新的场景(如互联网办公等)
领域 科技的作用
权利 保障 (1)妇女地位提高:三次科技革命使就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妇女越来越多地投入到工作中,为她们社会地位的提高创造了条件,现代社会几乎所有行业都活跃着妇女的身影,妇女地位不断提高
(2)科技发展所带来的生产力的大幅提升,为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经济基础
城市化 (1)工业革命后,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城市规模扩大,生活更加便利
(2)19世纪中期以后,砖石街道、城市照明、排污管道、有轨电车等基础设施建立,使城市面貌和环境得到改善;同时,家庭卫生条件也逐步得到改善
领域 科技的作用
认识 (1)随着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科学技术走进千家万户,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2)要大力发展与民生相关的科技,让科技更好地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在融合发展中让科技成果惠及亿万人民
多维角度设问
1.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谈谈中国应如何面对科学技术新发展的浪潮。
(1)国家加大对科研的投入。
(2)重视教育,培养人才。
(3)重视基础科学的研究。
(4)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
(5)推动互联网普及,促进信息交流。
2. 谈谈你对现代科技与人类文明关系的认识。
(1)科技推动着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
(2)科技推动着哲学观念的变革和思维方式的进步。
(3)科技推动着社会民主的扩大、教育的普及。
(4)科技推动着整个人类生活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