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贵州中考专题研究
第二部分
专题四 近代化探索
线索梳理
1
多维角度设问
2
线索梳理
1
线索
近代化探索四大事件
事件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时间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中期 1898年 1911年 1915年开始
领导阶级 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资产阶级激进知识分子
代表人物 (1)中央:奕? (2)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康有为、梁启 超、谭嗣同等 孙中山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事件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目的 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
学习层面 器物(西方科技) 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
思想主张 “师夷长技” “自强”“求富” 变法图强 三民主义 民主与科学
事件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性质 封建统治者 的自救运动 资产阶级 改良运动 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一次伟大的思想
解放运动
结果 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由于顽固派的阻挠、破坏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变法失败 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事件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影响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相同点 (1)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都在列强侵华刺激下进行,体现了救亡图存的目的;(3)都主张向西方学习;(4)都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守旧思想观念,促进了思想解放;(5)都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2
线索
四大领域看近代化探索
发展变化 时期 概况
产生 洋务运动 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创办一系列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发展 甲午中日战争后 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戊戌变法 光绪帝发布变法诏令,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角度1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发展变化 时期 概况
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 辛亥革命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奖励发展工商业,鼓励兴办实业
进一步 发展 民族工业 的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兴办近代民族工业,奠定了我国民族工业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国商品和资本的入侵,有利于推动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进程,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特点 (1)从产生与发展看,先天不足(资本、技术、人才),后天畸形
(2)从诞生环境看,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3)从地域分布看,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内地很少
(4)从经济结构看,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食品等轻工业,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独立的工业体系
(5)从地位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6)从发展历程看,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发展繁荣时间很短,具有曲折发展的特点
意义 (1)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革命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2)政治: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的发生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阶级条件
(3)思想: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瓦解着旧思想,最终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角度2 政治民主化
政治制度 事件 概况
君主 立宪制 戊戌 变法 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积极推行变法,开启了我国近代政治制度变革的先河
民主 共和制 辛亥 革命 (1)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角度3 思想近代化
表现
特点 由表及里,不断深化;将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相结合
角度4 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近代化
领域 概况
社会习俗 辛亥革命后,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废缠足、废跪拜礼等,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文化生活 《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传播了西方科技、思想,开拓了国人的视野,影响着国人的思想观念
教育 (1)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先后兴办了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
(2)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创办北洋西学堂、南洋公学
(3)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创办京师大学堂
(4)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领域 概况
交通、通讯 火车、飞机、电报、电话等,为快速出行和传播信息提供了方便
特点 (1)地区变化不平衡
(2)新旧并呈,多元发展
(3)经历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西方的过程
(4)随着中国政治、思想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3
线索
近代化探索人物
阶级派别 人物 主要探索活动 影响
地主阶级 林则徐 魏源 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首批知识分子的代表,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开启了了解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潮流,促进了人们思想意识的改变,启迪了洋务运动
李鸿章 曾国藩 张之洞 左宗棠 开展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交通运输业、电信业,而且编练部队,筹设海防,兴办教育 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进行,那些达官显贵以办洋务为荣,再不以经商为耻,从根本上动摇了中国几千年农业文明“重农轻商”的观念,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阶级派别 人物 主要探索活动 影响
资产阶级 维新派 严复 康有为 梁启超 1898年,组织领导戊戌变法,变法图强,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 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推动了近代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实业 企业家 张謇 荣氏兄弟 兴办实业、发展教育,从事社会公益事业 (1)推动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2)带动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的道路
阶级派别 人物 主要探索活动 影响
资产阶级 革命派 孙中山 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1)为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屡战屡败,百折不挠,使民族民主革命成为波涛汹涌的时代潮流
(2)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中国国民党和中华民国的缔造者
资产阶级 知识分子 陈独秀 胡适 鲁迅 发起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通过进行思想文化领域的变革来救 中国 (1)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2)他们身上体现了责任与担当、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带动了一大批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
阶级派别 人物 主要探索活动 影响
无产阶级 李大钊 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 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先驱,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
总结 (1)这些人物积极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从不同领域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为近代化道路的探索作出了重要贡献 (2)都是在列强的侵略下进行的探索 (3)他们的探索活动都体现了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4)都体现了责任担当与崇高的爱国精神 4
线索
城市——中国近代化历史的缩影
总结 城市作为人口、资源、信息的集约点,分别充当了不同地域范围内的政治、军事重镇或经济、文化中心,或两者兼而有之,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见证了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也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
多维角度设问
1. 中国近代化历程为什么充满艰难曲折?
(1)近代中国是在国家贫弱、封建制度的背景下学习西方的,社会发展阻力大。
(2)西方列强始终想把中国变成他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不断侵略、掠夺,严重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2. 分析导致中国近代化探索运动不同结局的因素有哪些?
(1)领导阶级的先进性或局限性。
(2)是否具有科学的理论指导。
(3)是否有坚强有力的组织。
(4)是否有广大群众的支持。
3. 近代先进知识分子身上体现了哪些优秀品质?
责任与担当;创新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