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贵州中考历史二轮中考题型研究 专题五 党的光辉历程(课件)(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贵州中考历史二轮中考题型研究 专题五 党的光辉历程(课件)(共3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4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29 21:56: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专题五 党的光辉历程
线索梳理
1
多维角度设问
2
周年热点:南昌起义爆发95周年;秋收起义举行95周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始创建95周年;七七事变爆发85周年;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85周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75周年;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开始75周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各项指标超额完成65周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55周年
线索梳理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线索
1

2
线索
中国共产党是民族复兴的推动者、领导者和组织者
表现 史实 对民族复兴的作用
继承 并发 扬了 辛亥 革命 的未 竟事 业 推翻北洋 军阀统治 同国民党合作,共同领导国民革命,进行北伐战争,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推进了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进程
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 作用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全民族抗战(2021年印次更正)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等深入敌后,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经过14年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表现 史实 对民族复兴的作用
继承 并发 扬了 辛亥 革命 的未 竟事 业 取得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胜利 领导人民解放战争,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政治前提
表现 史实 对民族复兴的作用
抓住 了中 华民 族的 发展 机遇 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奠定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制度基础
建立了有利于中华民族复兴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法律体系 (1)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民主制度 (2)颁布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法律文献;2020年,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法制保障
表现 史实 对民族复兴的作用
抓住 了中 华民 族的 发展 机遇 开辟了有利于中华民族复兴的发展道路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是中华民族复兴最可靠的途径
表现 史实 对民族复兴的作用
抓住 了中 华民 族的 发展 机遇 培育了有利于中华民族复兴的民族精神和社会 风气 (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包括红船精神、八一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等在内的民族精神 (2)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了以王进喜、雷锋、焦裕禄等先进人物为代表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忘我劳动、奉献为民的精神 (3)改革开放后,培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如小岗精神、深圳精神等,使无私奉献、助人为乐、廉洁奉公、爱岗敬业、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风气成为社会风气的主流 促使中华民族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表现 史实 对民族复兴的作用
抓住 了中 华民 族的 发展 机遇 坚持了有利于 中华民族复兴 的不间断的执 政党的自身建设 (1)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2)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反腐败斗争 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拥有坚强的领导核心
构筑了有利于 中华民族复兴 的国际环境 (1)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领导开展“两弹一星”的研制 (3)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承担相应国际责任,推动国际秩序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为中国的发展营造了相对安全的外部条件
表现 史实 对民族复兴的作用
认识 (1)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胜利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进行了改革开放,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2)事实说明,中华民族要复兴就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坚持自身建设,确保党永远不脱离人民群众,不腐化变质 3
线索
党历史上的重要会议
特征 会议 成果/意义 党的 初创 中共一大 (1921年)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2021年印次更正),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党从政治纲领、军队建设、思想上逐步走向成熟;确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以及革命斗争形式
中共二大 (1922年) 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明确(2021年印次更正)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八七会议 (1927年) 决定发动秋收起义,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从组织上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领导 古田会议 (1929年)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2021年印次删除)原则 特征 会议 成果/意义 转折 遵义会议 (1935年) 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2021年印次删除) 是党的历史上两次重要的转折点,确立了新的领导核心
中共十一届 三中全会 (1978年)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特征 会议 成果/意义 确立 思想 中共七大 (1945年)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及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中共十五大 (1997年)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中共十六大 (2002年) 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十八大 (2012年) 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十九大 (2017年)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特征 会议 成果/意义 道路 探索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 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把中国逐渐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为迎接人民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作了准备 是对社会主义道路建设进行的有益探索,对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中共八大 (1956年) 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中共 十二大 (1982年) 邓小平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 局面 特征 会议 成果/意义 道路 探索 中共十三大 (1987年) 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和目标 是对社会主义道路建设进行的有益探索,对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中共十四大 (1992年) 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加快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中共十七大 (2007年)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共十九 届四中全会(2019年)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关键历史时期召开,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长远、立足实践的战略眼光和历史担当 特征 会议 成果/意义
道路 探索 中共十九 届五中全会 (2020年) 2020年10月召开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之际,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总结 中国共产党在关键的历史时刻应运而生,又能在关键的历史时期通过召开会议解决当时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线索
4

人民的诉求 党的行动 成果/影响
解决土地、 粮食问题 土地革命时期:打土豪、分田地 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平均分配土地 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建立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摧毁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人民的诉求 党的行动 成果/影响
解决土地、 粮食问题 进行三大改造: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发挥了集体的力量,促进了农业生产,改善了农民生活
实行农村改革: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土地承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使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得到提高
人民的诉求 党的行动 成果/影响
国家统一、 社会安定 国民大革命时期:与国民党合作,共同领导北伐战争 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为实现国家统一贡献了力量
抗日战争胜利后:参加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新中国成立初期:推动西藏和平解放 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
改革开放后: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努力改善海峡两岸的关系 不断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进程,为最终实现祖国统一打下坚实基础
人民的诉求 党的行动 成果/影响
抵御外 来侵略 在抗日战争期间坚持领导抗战: (1)九一八事变后,领导局部抗战 (2)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后,领导敌后战场抗战,建立抗日根据地,与正面战场配合作战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新中国成立初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保卫了国家的安全,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人民的诉求 党的行动 成果/影响
完成民主 革命任务 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2021年印次表述:反动派),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建立根据地(2021年印次更正)等;领导人民解放战争 最终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人民的诉求 党的行动 成果/影响
当家做主 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属于人民
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使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保障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为人民群众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经济事务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
人民的诉求 党的行动 成果/影响
改变经济 落后状况, 改善人民 生活 制定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决定实行改革开放并持续推进 使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快速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开展精准扶贫等 人民的诉求 党的行动 成果/影响
民族团结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认识 (1)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和坚定支持,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力和执政力广大而深厚的基础 (2)正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我们党才不断攻坚克难,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巨大成就 党发展过程中铸就的民族精神
线索
5

精神 内涵 相关事件/人物
五四精神 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追求民主科学、社会进步、勇往直前的斗争精神等。核心内容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五四运动
伟大建党精神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中国共产党
成立
八一精神 忠于信仰、听党指挥,英勇无畏、敢为人先,百折不挠、为民奋斗 南昌起义
精神 内涵 相关事件/人物
井冈山精神 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井冈山会师
长征 精神 (1)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2)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3)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4)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5)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中国工农
红军长征
精神 内涵 相关事件/人物
遵义会议精神 坚定信念、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敢闯新路、民主团结 遵义会议召开
延安 精神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抗战 精神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抗日战争的胜利
抗美援朝精神 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 抗美援朝战争
精神 内涵 相关事件/人物
大庆 精神 爱国、创业、求实、奉献 石油会战、王进喜(“铁人”精神)
雷锋 精神 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 精神 毛主席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
焦裕禄精神 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 焦裕禄治
理兰考县
精神 内涵 相关事件/人物
小岗精神 敢于创造、敢于担当、敢于奋斗 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创农业“大包干”
深圳精神 敢闯敢试、开放包容、务实尚法、追求卓越 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与发展
“两弹一星”精神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两弹一星”研制成功、邓稼先、钱学森
载人航天 精神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
丝路精神 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 “一带一路”倡议
精神 内涵 相关事件/人物
伟大抗疫 精神 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特区精神 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 经济特区成立
脱贫攻坚 精神 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 脱贫攻坚伟大斗争
总结 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让中国人民历磨难而不屈,让中华民族经考验而不衰,汇聚起亿万人民的磅礴力量 6
线索
党领导下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智慧、方案 影响
中国 智慧 科技 杂交水稻 对解决世界性的饥饿问题作出贡献
青蒿素 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中国 方案 政治 国家 统一 “一国两制” 一个国家实行两种社会制度,有效化解了国家内部的制度冲突,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为世界和地区和平作出了贡献
中国智慧、方案 影响
中国 方案 政治 民族 关系 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策,实现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有效化解了民族冲突和地区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为世界解决民族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政党 关系 政治协商 会议制度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互相监督的关系。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关系,是亲密合作的友党关系,克服了一党专制和多党彼此竞争、互相倾轧的弊端,对世界民主政治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智慧、方案 影响
中国 方案 外交 国际 关系 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 坚持“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有助于国际争端的和平协商处理,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求同存 异”方针 处理国际关系主张寻找双方利益共同点,有效管控了分歧,促进了国与国之间友好关系的发展,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中国智慧、方案 影响
中国 方案 外交 区域 协调 发展 “一带一 路”倡议 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等,有利于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构建人类 命运共同体 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有利于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总结 中国解决相似问题所采取的方案为世界处理这类问题提供了实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将在国际舞台上展现更大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在人类文明进步、和平发展的大潮中发挥更大作用 多维角度设问
1. 纵观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历次重要会议,谈谈你的感悟。
(1)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2)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百折不挠、敢于探索、勇于创新、与时俱进、走在时代前列的政党。
2. 概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给我国社会发展提供的基本经验。
(1)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道路。
(2)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
(3)始终自觉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
(4)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改善人民生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5)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