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性与差异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24·山东济宁·二模)地表反照率是指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与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量之比,下垫面性质、天气状况及太阳高度角是影响其大小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地表反照率与太阳高度角、土壤湿度均呈负相关。下图示意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民丰县(属荒漠—绿洲过渡区)不同季节地表反照率变化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②③④曲线对应的季节分别为( )
A.春季夏季秋季冬季 B.夏季春季冬季秋季
C.秋季冬季夏季春季 D.冬季秋季春季夏季
2.四季地表反照率变化均呈现出“早晚大、中午小”的特征,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太阳高度 B.大气温度
C.地表湿度 D.云层厚度
【答案】1.D 2.A
【解析】1.该地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属荒漠-绿洲过渡带,而地表反照率与太阳高度角、土壤湿度均呈负相关,土壤湿度季节变化没有太阳高度角变化大,因此地表反照率差异最明显、最高值的季节①应该为太阳高度角最小的冬季,而剩余的三个地表反照率较低的季节里,夏季绿洲植被最好,遮蔽地表,土壤湿度最大,地表反照率最低,故①为冬季④为夏季,D对,ABC错。故选D。
2.下垫面性质、天气状况及太阳高度角是影响地面反照率大小的主要因素,地表反照率与太阳高度角、土壤湿度均呈负相关,大气温度对地面反照率影响不大,B错;与无论哪个季节,一日之中的云层厚度和地表湿度变化存在一定的偶然性,不是普遍规律,CD错;太阳高度角一日之中总是从低到高,在从高到低,而地面反照率与之呈负相关,故“早晚大、中午小”,A对。故选A。
(2024·山东日照·二模)西天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伊犁河谷南部山地,年均降水量800~1000mm,年均温5~7℃,山地垂直带谱完整,中高海拔区广泛分布着雪岭云杉。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下图示意西天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置及该地区不同海拔高度土壤有机碳含量。完成下面小题。
3.西天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海拔1200米至2600米的植被类型依次是( )
A.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高山草甸 B.常绿阔叶林、针叶林、亚高山矮林、高山草甸
C.荒漠草原、针叶林、亚高山矮林、积雪冰川带 D.荒漠草原、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积雪冰川带
4.该地区中高山带、高山带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微生物活动弱,有机质积累多 B.微生物作用强,分解有机质多
C.土壤水热条件较好,生物量大 D.降水多,碳元素的淋溶作用强
【答案】3.A 4.A
【解析】3.西天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伊犁河谷南部山地,年均降水量800~1000mm,年均温5~7℃,降水丰富,从气温来看属于温带湿润地区,为落叶阔叶林,该地区山地垂直带谱完整,中高海拔区广泛分布着雪岭云杉。根据垂直带谱的变化可知过渡带应为针阔混交林,高山地区为高山草甸,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该地区中高山带、高山带海拔高,气温低,微生物少,微生物活动弱,有机质分解慢,积累多,A正确,B错误;中高山带、高山带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C错误;淋溶作用强,有机质含量少,D错误。故选A。
(2024·山东日照·二模)洞里萨湖(13°N,104°E)位于柬埔寨的西北部,湖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受太阳辐射、云量、风速、水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洞里萨湖表面水温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下图示意洞里萨湖白天的湖泊表面水温及区域气候因素的标准化值(若某因素的标准化值为正值,则表示该月份高于该年平均值;为负值,则表示低于年平均值)。完成下面小题。
5.洞里萨湖白天表面水温( )
A.与云量同步变化 B.春季全年最高
C.与风速同步变化 D.夏季全年最高
6.洞里萨湖白天表面水温最高的月份( )
①太阳直射该区域,白昼时间最长②总云量少,大气削弱作用较弱
③湖水浅,大气一水体相互作用强④风速小,蒸发弱,潜热损失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5.B 6.D
【解析】5.由图可知,洞里萨湖白天表层水温春季全年最高,B正确;洞里萨湖白天表层水温与云量不同步变化,尤其在夏季表现最明显,A错误;洞里萨湖白天表层水温与风速差异明显,不同步变化,C错误;洞里萨湖白天表层水温夏季较低,D错误。故选B。
6.由图可知,洞里萨湖白天表层水温最高月份出现在5月,此时,该区域白昼时间未达到最长,夏至日时该区域昼最长,①错误;此时,该区域处于旱季,云量少,大气削弱作用较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表层水温高,②正确;由于处于旱季,气温高,降水少,湖泊水位低,水量少,大气一水体相互作用强,表层水温高,③正确;此时,夏季盛行风和台风未到,风力较小,蒸发弱,潜热损失小,④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排除ABC。故选D。
(2024·山东青岛·二模)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中下游为平原地区,多湿地分布。1998年霍林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水,引发霍林河流域下游湿地景观的变化。下表为1998年洪水前后霍林河流域下游主要湿地景观转移概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洪水后洪水前 草地 盐碱地 沙地 河流湖泊 沼泽湿地
草地 95.58 0.52 0.02 0.46 2.85
盐碱地 2.76 80.75 0.01 7.50 8.84
沙地 0.41 1.533 89.74 4.61 3.43
河流湖泊 0.27 1.30 0.00 85.54 12.60
沼泽湿地 0.97 3.06 0.14 25.18 70.26
注:表中仅为部分数据。
7.大洪水引发霍林河流域下游景观的动态变化,其中发生转移概率最大的景观是( )
A.草地 B.河流湖泊 C.盐碱地 D.沼泽湿地
8.大洪水的发生,使霍林河下游地区盐碱地面积( )
A.一直扩大 B.先扩大后减小 C.一直减小 D.先减小后扩大
【答案】7.D 8.D
【解析】7.由表格可知,受洪水影响,草地还有95.58%保持原样,说明草地变化了4.58,同理河流湖泊变化了14.46%,盐碱地由变化了19.25%,沼泽湿地变化了29.74%,转移变化最大的是沼泽湿地,A、B、C错误,D正确,故选D。
8.大洪水的发生使盐碱地7.5%和8.84%变成河流湖泊和沼泽湿地,之后又有3.06%和1.3%的沼泽湿地和河流湖泊变成了盐碱地,所以大洪水的发生使盐碱地先减小后扩大。因为洪水的发生会把地势较低的地方淹没变成河流湖泊或沼泽湿地,洪水退去后,部分地区又会变成盐碱地,所以先减小后扩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24·山东滨州·二模)在山体足够高的情况下,林线主要受气候影响,其分布上线即为气候林线。研究发现,山顶处环境往往不利于森林生长,使实际林线低于气候林线,一般认为林线高度与山顶高度差值大于200米的林线才是气候林线。受气候之外诸多因素影响,实际林线高度往往与气候林线存在较大差异。下面为我国东部季风区6大山地落叶阔叶林上线平均海拔与测点处山顶平均海拔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海拔高度(m) 秦岭 太行山北段 燕山 大别山 雪峰山 长白山
落叶阔叶林上线平均海拔 2419 2256 1896 1467 1398 1088
测点处山顶平均海拔 3012 2586 2285 1534 1432 1890
9.表中山地落叶阔叶林上线高度自北向南( )
A.逐渐降低 B.逐渐升高 C.先降低后升高 D.先升高后降低
10.自北向南影响表中山地落叶阔叶林上线高度变化的主导因素依次为( )
A.热量,热量 B.海拔,海拔 C.热量,海拔 D.海拔,热量
【答案】9.D 10.C
【解析】9.由表格的数据可知,自北向南依次是长白山、燕山、太行山北段、秦岭、大别山、雪峰山,林线是行先升高后降低,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0.由表格数据可知,秦岭以北的山脉的林线上线与山顶的高度均超过200米,根据材料可知 ,这些山脉的林线是气候林线,受气候因素影响明显,而影响林线上限主要气候因素是热量;以南山脉高度相差小于200米,说明受海拔影响,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24·山东聊城·二模)白令海是一个半封闭海域,由白令海峡与北冰洋联通,白令海峡海水常年存在稳定的海流。白令海海冰为显著的季节性海冰,多为一年冰。海水结冰的析盐过程加剧冷水下沉,导致海水层化,影响浮游生物和深海鱼类的分布。阿留申低压通常位于阿留申群岛东部,其位置的变化对海冰范围有重要影响。下图示意2011、2012、2018、2020年3月20日白令海海冰边缘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白令海峡常年性稳定的海流,其流向与成因是( )
A.自南向北海水密度差异 B.自北向南海水深度差异
C.自南向北海底地形差异 D.自北向南海水温度差异
12.关于近十年白令海海冰面积大小及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2018年海冰面积较小阿留申低压位置偏东
B.2018年海冰面积较小阿留申低压位置偏西
C.2012年海冰面积较大阿留申低压位置偏南
D.2012年海冰面积较大阿留申低压位置偏北
13.白令海海冰面积减小,对浮游生物和深海鱼类的影响有( )
①浮游生物增多②浮游生物减少③深海鱼类增多④深海鱼类减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11.A 12.B 13.D
【解析】11.由材料与所需知识可知,白令海是一个半封闭海域,由白令海峡与北冰洋联通,白令海峡海水常年存在稳定的海流,白令海峡南侧密度小,北侧北冰洋区域密度大,两区域存在水位差,故海水由密度小的南侧流向密度大的北侧,故选A。
12.读图可知,2018年白令海海冰边缘线靠近白令海峡,说明海冰面积较小;2012年白令海海冰边缘线距离白令海峡较远,说明海冰面积较大,阿留申低压通常位于阿留申群岛东部,阿留申低压强盛时,温度高,海冰面积小,故2018年阿留申低压位置偏西,接近白令海峡区域,A错误,B正确;2012年阿留申低压位置偏东,CD错误;故选B。
13.由材料可知,白令海海冰为显著的季节性海冰,多为一年冰。海水结冰的析盐过程加剧冷水下沉,导致海水层化,白令海海冰面积减小,使得析盐过程减弱,冷水下沉减少,浮游生物减少,深海鱼类减少,②④正确,①③错误;故选D。
二、综合题
14.(2024·山东烟台·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甲烷是一种非常强的温室气体。冷泉区域喷涌的流体中甲烷含量高达99.5%,并伴有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和丰富的冷泉生物群落(如下图)。天然气水合物由甲烷和水分子在低温、高压环境下形成的类冰状固态物质,天然气或者海底之下的水合物分解释放的甲烷和甲烷氧化产生的二氧化碳,沿着裂隙向上运移和排放形成冷泉。
(1)说明海底冷泉的形成条件。
(2)从海——气相互作用角度,分析海底甲烷的释放导致海水中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
(3)简述海底冷泉研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答案】(1)海底沉积物具有充足的天然气水合物供给;温度压力变化使天然气水合物分解、氧化为气体;裂隙发育,为气体运移提供通道。
(2)进入大气中的甲烷加剧全球变暖,导致海水表层温度升高;海水表层温度升高,会抑制海水的上下对流,不利于海水中二氧化碳外溢。
(3)寻找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的标志,利于维护国家能源安全;为研究全球气候变暖提供线索,利于遏制全球气候变暖;是研究地球深部生物圈的窗口,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
【详解】(1)注意材料信息“天然气或者海底之下的水合物分解释放的甲烷和甲烷氧化产生的二氧化碳,沿着裂隙向上运移和排放形成冷泉”。所以首先需要有天然气水合物,在海底沉积层中要有充足的天然水合物供给。其次,天然气或海底之下的水合物要分解释放,而分解释放的原因可能是温度和压力的变化,所以形成条件之二是温度压力变化使天然气水合物分解氧化成气体。最后,分解氧化的气体要沿裂隙向上运移和排放,才能形成冷泉,所以形成条件之三是要有裂隙发育,为气体的运移提供通道。
(2)根据材料可知,甲烷是一种非常强的温室气体,海底甲烷释放进入大气中,其温室效应显著,加剧全球变暖,从而使得海洋表层的温度升高,而海洋表层的温度升高,使得海水呈现下冷上热的稳定状态,会抑制海水的上下对流,从而不利于海中二氧化碳的外溢,最终导致海水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3)国家安全主要包括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社会安全、资源安全、环境与生态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等。根据材料可知,冷泉区域喷涌的流体中甲烷含量高达99.5%,并且带有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和丰富的冷泉生物群落。所以通过研究冷泉,有利于寻找海底天然气水合物,从而分解出天然气资源,为我国提供能源,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冷泉区域喷涌的流体中甲烷含量高,而甲烷是非常强的温室气体,通过研究冷泉,为研究全球气候变暖提供线索,有利于遏制全球气候变暖。冷泉区域喷涌还含有丰富的冷泉生物群落,通过研究海底冷泉,从而找到研究地球深部生物圈的窗口,有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保障国家生态安全。
15.(2024·山东滨州·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海省共和县塔拉滩土壤沙化严重,但在光伏电站建成后,光伏板下方长出了野草(如下图)。研究发现:与光伏板下浅层土壤相比,夏季白天光伏板下空气温度较高,湿度较大,大气水汽在温差的驱动下,向浅层土壤迁移并凝结;同理,该处冬春季节在浅层和深层土壤间也存在类似的水汽迁移现象,使浅层土壤含水率升高,植被覆盖率显著提高,但也因此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当地通过引入“光伏羊”进行放牧,消除光伏电站隐患的同时,带来了极大的效益,被称为“牧光互补”。
(1)在图中方框内分别画出夏季白天大气中的水汽迁移方向与冬春季节土壤中的水汽迁移方向。
(2)说明该处冬春季节浅层土壤和深层土壤间水汽迁移的过程。
(3)分析当地引入“光伏羊”放牧带来的有利影响。
【答案】(1)上面箭头朝下,下面箭头朝上。如图:
(2)冬春季节地面辐射冷却快,浅层土壤温度低;深层土壤温度高,深层土壤湿度大;水汽在温差的驱动下,由深层土壤向浅层土壤迁移并凝结。
(3)羊吃草,控制野草高度,减少对光伏板的遮挡,保障光伏正常发电;羊吃草,减少枯草数量,避免火灾发生;当地牧民获得牲畜饲料,放牧获得经济收益。
【详解】(1)由材料可知,光伏板下的土层含水量增多,是因为土壤中、大气中的水汽迁移至地表覆盖层下聚集而形成,因此大气的水汽下移,土壤的水汽上移,箭头如图所示:
(2)冬春季节,浅层的土壤由于地面辐射冷却作用,温度下降较快,深层土壤温度高,深层土壤湿度大。由于温度梯度的存在,水分从深层土壤向浅层土壤迁移,并在冻结过程中逐渐转化为固态冰。这一过程导致浅层土壤中的总含水量(包括固态冰和未冻水)显著增加,远大于未冻结 前的含水量。
(3)羊吃草,减少杂草对电池板的遮挡,提高光伏发电效率;园区光伏发电和牧羊并存,可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牧民获得牧草,增加经济收入;羊吃草,减少枯草数量,避免火灾发生,保证发电的安全。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024·山东济宁·二模)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海南岛西南部(图1),图2示意海滨到尖峰岭主峰山顶的植被类型的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①②处的植被类型及形成其差异的主导因素分别为( )
A.落叶季雨林、常绿季雨林,热量 B.落叶季雨林、常绿季雨林,水分
C.常绿季雨林、落叶季雨林,热量 D.常绿季雨林、落叶季雨林,水分
2.推测苔藓矮林的生境特征是( )
①风力大②光照足③雾天多④土层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1.B 2.C
【解析】1.比较四个选项可知,①②处的植被类型均为季雨林,山上山下的热量差异对雨林形成影响较小,而①②下方的山地基带稀树草原,上方为山地雨林,说明随海拔上升,水分条件逐渐变好,季节差异变小,下方的水分条件差,季节性落叶,上方水分条件好,常绿不落叶,故①处为落叶季雨林,②处为常绿季雨林,影响因素是水分差异,B对,ACD错。故选B。
2.苔藓矮林植被分布海拔高,气温相对较低;海拔高,风力较强,林木容易受到风力破坏;1200m海拔以上地区日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在88%以上,云雾出现频率高,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光照并不充足,①③对,②错;由图可知,苔藓矮林处地势起伏大,地形坡度较陡,水土易流失,土壤层较薄,肥力较低,④错误。C对,ABD错。故选C。
(2024·山东泰安·二模)某谷地位于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的过渡地带。下图为该谷地植被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影响该谷地植被分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坡度 B.热量 C.降水 D.土壤
4.该地地带性植被的主要特征是( )
A.群落结构复杂 B.植株粗壮茂密 C.季相变化明显 D.叶面宽大肥厚
【答案】3.D 4.C
【解析】3.山坡地势较高,而山谷地势较低,造成地下水水位不一,谷地中地下水接近地表,造成土壤中水分较多,形成沼泽化土壤,形成水生植被,因此影响该谷地植被分异的主要因素是土壤水分,而与热量、降水状况和坡度陡缓关系不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
4.该区域位于温带,其地带性乔木类型为落叶阔叶林,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C正确;而群落结构复杂,植株粗壮茂密,叶面宽大肥厚均指带热带雨林区域的植被,ABD错误。故选C。
(2024·山东青岛·二模)土壤容重是指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烘干后的重量,其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祁连山北侧某地区,海拔2500-3300m的植被随着坡向变化,由山地草原过渡到山地草甸,最后转变为青海云杉林,生物量也随之不断增大。下图示意该地区南、北、西及西南四个坡向的土壤容重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该地区内植被类型存在坡向差异,其主导因素是( )
A.土壤湿度 B.大气降水 C.土壤温度 D.地形地势
6.推测代表该地区北坡土壤容重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5.A 6.D
【解析】5.依据材料“祁连山北侧某地区,海拔2500-3300m的植被随着坡向变化,由山地草原过渡到山地草甸,最后转变为青海云杉林”,由于干湿度对植被生长类型影响很大,北坡为阴坡,总体上蒸发弱,但因坡向变化,蒸发量不同,导致土壤湿度较大差异,所以植被类型存在坡向差异,A正确。祁连山北侧海拔2500-3300m,属于相对较小的特定区域内,大气降水整体差异不会特别大,不是导致植被类型坡向差异的主要原因,排除B。土壤温度对植被类型的影响不大,排除C。地形地势不是导致植被坡向差异的主导因素,排除D。故选A。
6.北坡为阴坡,太阳辐射相对较弱,土壤温度较低,土壤有机质分解较慢,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对较高。又因为土壤容重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所以北坡土壤容重较小。在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丁地所表示的土壤容重最小,故可推测丁代表北坡土壤容重。故选D。
二、综合题
7.(2024·山东聊城·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贺兰山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山体呈东北—西南走向,南北长约220千米,东西宽约20~40千米,主峰敖包疙瘩海拔3556米(左图)。贺兰山为植物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生长条件,植物资源丰富。右图为敖包疙瘩东坡某一研究区域各海拔段上的植物种类数目统计图。
贺兰山是岩羊集中分布的一个重要区域,也是岩羊分布区的最北缘。岩羊,体型中等,以青草和各种灌丛枝叶为食,冬季啃食枯草,它们还常到固定的地点饮水,但到寒冷季节也可舔食冰雪。主要栖息在高山裸岩或悬崖地带,不同地区栖息的高度有所变化,但不见于森林中,有较强的耐寒性。躺卧在草地上时,身体的颜色与草地上的裸露岩石极难分辨。
(1)用图中相应图例,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图中山体甲空白处,画出温带草原、荒漠草原和旱性灌丛三个自然带。(注意:自然带更替顺序、边界、东西坡差异)
(2)描述敖包疙瘩东坡植物种类数目随海拔高度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
(3)分析岩羊主要栖息在高山裸岩或悬崖地带而不见于森林中的原因。
【答案】(1)如图
(2)变化特点:整体呈单峰状,2000米左右最丰富;1000-1600米增加最快;2200-2800米下降最快。原因:东坡为迎风坡,降水量随海拔上升呈现先增多后减少的规律;低海拔处干旱少雨,植被种类少,高海拔处热量不足,不利于植被生长。
(3)高大乔木郁闭度高,导致阳光不能直射林下,空气湿度大,气温低,草本层植物及灌木物种丰富度低,食物少;森林视野封闭,不利于逃生,身体颜色与草地裸地岩石相近,有利于隐藏。
【详解】(1)贺兰山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但由于有一定的山地降水,因此水分条件随海拔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从山麓到山腰,随着水分条件不断变好,植被出现由旱性灌丛→荒漠草原→到温带草原的变化,如图所示:
(2)读右图可知,敖包疙瘩东坡植物种类数目整体呈单峰状,先随海拔升高植物种类数目增多,后减少,其中2000米左右最丰富;1000-1600米增加最快;2200-2800米下降最快。原因:贺兰山大致为南北走向的山脉,敖包疙瘩东坡为迎风坡,有一定的山地降水,降水量随海拔上升呈现先增多后减少的规律;低海拔处由于降水少,干旱少雨,土壤水分条件差,植被种类少,高海拔处由于海拔过高,热量不足,也不利于植被生长。
(3)森林高大乔木众多,高达乔木的郁闭度高,对阳光起到遮挡左右,导致阳光不能直射林下,林下空气湿度大,气温低,不利于草本层植物及灌木的生长,物种丰富度低,岩羊的食物少;森林视野封闭,地形也不够开阔,遇到危险时不利于逃生,岩羊的身体颜色与草地裸地岩石相近,高山裸岩或悬崖地带生存,遇到天敌时有利于隐藏,不易被天敌发现。整体性与差异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24·山东济宁·二模)地表反照率是指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与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量之比,下垫面性质、天气状况及太阳高度角是影响其大小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地表反照率与太阳高度角、土壤湿度均呈负相关。下图示意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民丰县(属荒漠—绿洲过渡区)不同季节地表反照率变化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②③④曲线对应的季节分别为( )
A.春季夏季秋季冬季 B.夏季春季冬季秋季
C.秋季冬季夏季春季 D.冬季秋季春季夏季
2.四季地表反照率变化均呈现出“早晚大、中午小”的特征,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太阳高度 B.大气温度
C.地表湿度 D.云层厚度
(2024·山东日照·二模)西天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伊犁河谷南部山地,年均降水量800~1000mm,年均温5~7℃,山地垂直带谱完整,中高海拔区广泛分布着雪岭云杉。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下图示意西天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置及该地区不同海拔高度土壤有机碳含量。完成下面小题。
3.西天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海拔1200米至2600米的植被类型依次是( )
A.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高山草甸 B.常绿阔叶林、针叶林、亚高山矮林、高山草甸
C.荒漠草原、针叶林、亚高山矮林、积雪冰川带 D.荒漠草原、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积雪冰川带
4.该地区中高山带、高山带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微生物活动弱,有机质积累多 B.微生物作用强,分解有机质多
C.土壤水热条件较好,生物量大 D.降水多,碳元素的淋溶作用强
(2024·山东日照·二模)洞里萨湖(13°N,104°E)位于柬埔寨的西北部,湖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受太阳辐射、云量、风速、水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洞里萨湖表面水温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下图示意洞里萨湖白天的湖泊表面水温及区域气候因素的标准化值(若某因素的标准化值为正值,则表示该月份高于该年平均值;为负值,则表示低于年平均值)。完成下面小题。
5.洞里萨湖白天表面水温( )
A.与云量同步变化 B.春季全年最高
C.与风速同步变化 D.夏季全年最高
6.洞里萨湖白天表面水温最高的月份( )
①太阳直射该区域,白昼时间最长②总云量少,大气削弱作用较弱
③湖水浅,大气一水体相互作用强④风速小,蒸发弱,潜热损失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24·山东青岛·二模)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中下游为平原地区,多湿地分布。1998年霍林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水,引发霍林河流域下游湿地景观的变化。下表为1998年洪水前后霍林河流域下游主要湿地景观转移概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洪水后洪水前 草地 盐碱地 沙地 河流湖泊 沼泽湿地
草地 95.58 0.52 0.02 0.46 2.85
盐碱地 2.76 80.75 0.01 7.50 8.84
沙地 0.41 1.533 89.74 4.61 3.43
河流湖泊 0.27 1.30 0.00 85.54 12.60
沼泽湿地 0.97 3.06 0.14 25.18 70.26
注:表中仅为部分数据。
7.大洪水引发霍林河流域下游景观的动态变化,其中发生转移概率最大的景观是( )
A.草地 B.河流湖泊 C.盐碱地 D.沼泽湿地
8.大洪水的发生,使霍林河下游地区盐碱地面积( )
A.一直扩大 B.先扩大后减小 C.一直减小 D.先减小后扩大
(2024·山东滨州·二模)在山体足够高的情况下,林线主要受气候影响,其分布上线即为气候林线。研究发现,山顶处环境往往不利于森林生长,使实际林线低于气候林线,一般认为林线高度与山顶高度差值大于200米的林线才是气候林线。受气候之外诸多因素影响,实际林线高度往往与气候林线存在较大差异。下面为我国东部季风区6大山地落叶阔叶林上线平均海拔与测点处山顶平均海拔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海拔高度(m) 秦岭 太行山北段 燕山 大别山 雪峰山 长白山
落叶阔叶林上线平均海拔 2419 2256 1896 1467 1398 1088
测点处山顶平均海拔 3012 2586 2285 1534 1432 1890
9.表中山地落叶阔叶林上线高度自北向南( )
A.逐渐降低 B.逐渐升高 C.先降低后升高 D.先升高后降低
10.自北向南影响表中山地落叶阔叶林上线高度变化的主导因素依次为( )
A.热量,热量 B.海拔,海拔 C.热量,海拔 D.海拔,热量
(2024·山东聊城·二模)白令海是一个半封闭海域,由白令海峡与北冰洋联通,白令海峡海水常年存在稳定的海流。白令海海冰为显著的季节性海冰,多为一年冰。海水结冰的析盐过程加剧冷水下沉,导致海水层化,影响浮游生物和深海鱼类的分布。阿留申低压通常位于阿留申群岛东部,其位置的变化对海冰范围有重要影响。下图示意2011、2012、2018、2020年3月20日白令海海冰边缘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白令海峡常年性稳定的海流,其流向与成因是( )
A.自南向北海水密度差异 B.自北向南海水深度差异
C.自南向北海底地形差异 D.自北向南海水温度差异
12.关于近十年白令海海冰面积大小及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2018年海冰面积较小阿留申低压位置偏东
B.2018年海冰面积较小阿留申低压位置偏西
C.2012年海冰面积较大阿留申低压位置偏南
D.2012年海冰面积较大阿留申低压位置偏北
13.白令海海冰面积减小,对浮游生物和深海鱼类的影响有( )
①浮游生物增多②浮游生物减少③深海鱼类增多④深海鱼类减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综合题
14.(2024·山东烟台·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甲烷是一种非常强的温室气体。冷泉区域喷涌的流体中甲烷含量高达99.5%,并伴有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和丰富的冷泉生物群落(如下图)。天然气水合物由甲烷和水分子在低温、高压环境下形成的类冰状固态物质,天然气或者海底之下的水合物分解释放的甲烷和甲烷氧化产生的二氧化碳,沿着裂隙向上运移和排放形成冷泉。
(1)说明海底冷泉的形成条件。
(2)从海——气相互作用角度,分析海底甲烷的释放导致海水中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
(3)简述海底冷泉研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15.(2024·山东滨州·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海省共和县塔拉滩土壤沙化严重,但在光伏电站建成后,光伏板下方长出了野草(如下图)。研究发现:与光伏板下浅层土壤相比,夏季白天光伏板下空气温度较高,湿度较大,大气水汽在温差的驱动下,向浅层土壤迁移并凝结;同理,该处冬春季节在浅层和深层土壤间也存在类似的水汽迁移现象,使浅层土壤含水率升高,植被覆盖率显著提高,但也因此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当地通过引入“光伏羊”进行放牧,消除光伏电站隐患的同时,带来了极大的效益,被称为“牧光互补”。
(1)在图中方框内分别画出夏季白天大气中的水汽迁移方向与冬春季节土壤中的水汽迁移方向。
(2)说明该处冬春季节浅层土壤和深层土壤间水汽迁移的过程。
(3)分析当地引入“光伏羊”放牧带来的有利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024·山东济宁·二模)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海南岛西南部(图1),图2示意海滨到尖峰岭主峰山顶的植被类型的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①②处的植被类型及形成其差异的主导因素分别为( )
A.落叶季雨林、常绿季雨林,热量 B.落叶季雨林、常绿季雨林,水分
C.常绿季雨林、落叶季雨林,热量 D.常绿季雨林、落叶季雨林,水分
2.推测苔藓矮林的生境特征是( )
①风力大②光照足③雾天多④土层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24·山东泰安·二模)某谷地位于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的过渡地带。下图为该谷地植被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影响该谷地植被分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坡度 B.热量 C.降水 D.土壤
4.该地地带性植被的主要特征是( )
A.群落结构复杂 B.植株粗壮茂密 C.季相变化明显 D.叶面宽大肥厚
(2024·山东青岛·二模)土壤容重是指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烘干后的重量,其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祁连山北侧某地区,海拔2500-3300m的植被随着坡向变化,由山地草原过渡到山地草甸,最后转变为青海云杉林,生物量也随之不断增大。下图示意该地区南、北、西及西南四个坡向的土壤容重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该地区内植被类型存在坡向差异,其主导因素是( )
A.土壤湿度 B.大气降水 C.土壤温度 D.地形地势
6.推测代表该地区北坡土壤容重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二、综合题
7.(2024·山东聊城·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贺兰山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山体呈东北—西南走向,南北长约220千米,东西宽约20~40千米,主峰敖包疙瘩海拔3556米(左图)。贺兰山为植物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生长条件,植物资源丰富。右图为敖包疙瘩东坡某一研究区域各海拔段上的植物种类数目统计图。
贺兰山是岩羊集中分布的一个重要区域,也是岩羊分布区的最北缘。岩羊,体型中等,以青草和各种灌丛枝叶为食,冬季啃食枯草,它们还常到固定的地点饮水,但到寒冷季节也可舔食冰雪。主要栖息在高山裸岩或悬崖地带,不同地区栖息的高度有所变化,但不见于森林中,有较强的耐寒性。躺卧在草地上时,身体的颜色与草地上的裸露岩石极难分辨。
(1)用图中相应图例,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图中山体甲空白处,画出温带草原、荒漠草原和旱性灌丛三个自然带。(注意:自然带更替顺序、边界、东西坡差异)
(2)描述敖包疙瘩东坡植物种类数目随海拔高度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
(3)分析岩羊主要栖息在高山裸岩或悬崖地带而不见于森林中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