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运动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2024·山东潍坊·二模)广西柳城县中回山云海是当地特色景观之一,其出现与当地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当地多辐射雾,当雾抬升离开地面到达或高于山顶时,形成云海景观。下图示意中回山某次云海形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观赏中回山云海的最佳时间为( )
A.夏季日出前的早晨 B.夏季日出后的早晨
C.冬季日出前的早晨 D.冬季日出后的早晨
2.甲地比乙地近地面风速大,是由于甲地( )
A.海面阻力小 B.靠近风源地 C.气压梯度大 D.多种风叠加
【答案】1.D 2.A
【解析】1.由图可知,“等压线的数值为1042.5”亚欧大陆上形成高压,可推断此季节为冬季,AB错误;结合文字信息“ 当雾抬升离开地面”可以推知地面接收太阳辐射后,出现下热上冷的大气结构,出现逆温层,才能形成该雾,应为冬季日出后的早晨,D正确,C错误。故选D。
2.甲地比乙地近地面风速大,由图可知,甲在海洋,乙在陆地,陆地摩擦力大,海面上摩擦力小,阻力小,A正确;读图可知,甲地等压线比乙稀疏,气压梯度力更小,C错误,根据材料无法判断风源地、风的叠加对风速的影响,BD错误。故选A。
大气的受热过程
(2024·山东日照·二模)洞里萨湖(13°N,104°E)位于柬埔寨的西北部,湖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受太阳辐射、云量、风速、水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洞里萨湖表面水温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下图示意洞里萨湖白天的湖泊表面水温及区域气候因素的标准化值(若某因素的标准化值为正值,则表示该月份高于该年平均值;为负值,则表示低于年平均值)。完成下面小题。
1.洞里萨湖白天表面水温( )
A.与云量同步变化 B.春季全年最高
C.与风速同步变化 D.夏季全年最高
2.洞里萨湖白天表面水温最高的月份( )
①太阳直射该区域,白昼时间最长②总云量少,大气削弱作用较弱
③湖水浅,大气一水体相互作用强④风速小,蒸发弱,潜热损失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1.B 2.D
【解析】1.由图可知,洞里萨湖白天表层水温春季全年最高,B正确;洞里萨湖白天表层水温与云量不同步变化,尤其在夏季表现最明显,A错误;洞里萨湖白天表层水温与风速差异明显,不同步变化,C错误;洞里萨湖白天表层水温夏季较低,D错误。故选B。
2.由图可知,洞里萨湖白天表层水温最高月份出现在5月,此时,该区域白昼时间未达到最长,夏至日时该区域昼最长,①错误;此时,该区域处于旱季,云量少,大气削弱作用较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表层水温高,②正确;由于处于旱季,气温高,降水少,湖泊水位低,水量少,大气一水体相互作用强,表层水温高,③正确;此时,夏季盛行风和台风未到,风力较小,蒸发弱,潜热损失小,④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排除ABC。故选D。
二、综合题
3.(2024·山东聊城·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体效应是由于山体隆起对于山体本身及其周围气候所带来的影响。研究表明,山体效应导致的青藏高原不同季节、不同气压面昼夜温差的变化,甚至也是引起林线高度在高原地区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与海拔、太阳辐射等因素密切相关。图1为山体效应模型图(T1、T2分别表示海拔相同的山体内部及外部的气温)。图2为青藏高原及周边区域冬、夏季白昼和夜晚不同气压面的气温分布图。
(1)描述青藏高原区域大气昼夜温差的季节性差异与海拔的关系。
(2)分析青藏高原山体效应导致高原内部林线高度高的原因。
【答案】(1)冬季,青藏高原区域大气昼夜温差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夏季,青藏高原区域大气昼夜温差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先升高后减小。
(2)青藏高原内部的山体效应高于外部,使高原内部各月气温高于周边地区,满足树木生长的热量条件,林线高度较高;白天气温较高,能够增强光合作用,促进植物生长;夜间气温较低,能够减少有机质消耗;青藏高原内部大气昼夜温差增大可增加有机质积累,促进林木生长;使得森林在高原内部可以分布在更高海拔。
【详解】(1)青藏高原区域大气昼夜温差表现为相同季节实线(白天)与虚线(夜晚)两条线之间的温差,从图中可以看出,随海拔升高,夏季时大气昼夜温差随海拔增加先升高后减小;随海拔升高,冬季时大气昼夜温差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减小。
(2)山地的林线与气温关系密切,一般气温越高,林线海拔越高,青藏高原的山体效应使得内部各月气温比周边同海拔地区高,满足树木生长的热量条件,林线高度较高;青藏高原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林线处树木生长和有机质积累,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光照充足,白天气温较高,增强光合作用,增加有机质积累,促进植物生长;较低的夜间温度,能够减少有机质消耗,使得森林在高原内部可以分布在更高海拔。
热力环流
(2024·山东青岛·二模)尘卷风是近地面大气中产生的直径小、高度低、持续时间短的旋风。1991年6月15日,皮纳图博火山发生爆炸式喷发,喷出大量火山灰和火山碎屑流,导致地球进入了两年的“火山冬天”,抑制了之后两年尘卷风的发生。下图示意尘卷风的结构及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尘卷风形成的有利条件是( )
A.冷暖气团交汇上升 B.当地盛行风强劲
C.强烈日照加热空气 D.对流性垂直涡旋
2.皮纳图博火山喷发抑制尘卷风的发生,其主要是由于( )
A.大气降水增加 B.火山灰黏重 C.太阳辐射减少 D.火山熔岩广布
【答案】1.C 2.C
【解析】1.由材料可知“尘卷风是近地面大气中产生的直径小、高度低、持续时间短的旋风”,所以尘卷风实际就是一个气旋,在强烈日照情况下,空气会被加热旋转上升,在近地面形成一个热低压,C正确;冷暖气团交汇形成的是锋面,并非空气旋转上升的低压中心,A错误;气旋的形成与盛行风强劲无关,B错误;卷尘风是局部的空气旋转上升,不是对流性的垂直漩涡,局部内没有下沉,D错误。故选C。
2.有材料“皮纳图博火山发生爆炸式喷发,喷出大量火山灰和火山碎屑流,导致地球进入了两年的“火山冬天”,抑制了之后两年尘卷风的发生”可知,火山爆发产生了大量的灰使该地气温降低,抑制了之后两年的卷尘风,所以是由于火山灰抑制了太阳辐射,使卷尘风的发生失去了能量来源,抑制卷尘风的发生,而与大气降水增加、火山灰黏重、火山熔岩广布无关,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24·山东泰安·二模)青龙县城地处燕山山脉一侧的山谷中,青龙县气象站距谷底中心约500m,可以较好地观测风向的变化特征。下图为该地区四个季节山谷风逐时最多风向频率折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3.判断青龙县所处山谷的走向及气象站所在的方位分别是( )
A.南北走向山谷西侧 B.南北走向山谷东侧
C.东西走向山谷北侧 D.东西走向山谷南侧
4.图中序号和季节对应正确的是( )
A.①——春季 B.②——冬季 C.③——秋季 D.④——夏季
5.在晴朗、微风的情况下,山谷风的日变化对污染物输送有明显影响,该县城空气污染物( )
A.白天浓度总体低于夜晚 B.浓度最大值在午夜前后
C.夜晚浓度总体低于白天 D.浓度最小值在日出前后
【答案】3.C 4.B 5.A
【解析】3.读图分析可知,山风为偏北风,谷风为偏南风,故山谷走向为东-西走向,AB错误。山谷风白天吹谷风,夜晚吹山风,青龙县气象站所在地夜晚以偏北风为主,因此山风的风向为偏北风,气象站位于山谷北侧,C正确,D错误。故选C。
4.与冬季相比,夏季白昼长,日出时刻较早,由山风转为谷风的时间会提前,冬季相反。且山风开始转换谷风的时间及谷风持续时间与日出时刻白昼时长有一定相关性。②图中谷风持续时间最短,应为冬季;①应为夏季,夏季日出早,升温快,山谷风转换时间最早,谷风持续时间最长;③的谷风持续时间较④长,应为气温开始升高的春季;④图应为秋季,B正确,ACD错误。故选B。
5.由于夜间“山风”的持续作用, 导致污染物不断聚集,日最大值出现在日出前后,B错误。白天随着风向的转变及“谷风”的出现,污染物被空气运动带离县城所在的山谷中,污染物的浓度出现快速下降,日最小值出现在日落前后,D错误。夜里浓度总体大于白天,白天浓度总体低于夜晚,A正确,C错误。故选A。
二、综合题
6.(2024·山东菏泽·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川风是指在冰川谷地中,冰川表面较稳定,而下沉的冷却气流沿冰面向冰川前方运动,迫使冰缘地区较暖的空气上升而产生对流交换,形成由冰川表面向冰缘地带吹送的风,如下图所示。在我国祁连山和珠穆朗玛峰北侧的河谷地区均存在冰川风现象,冰川风势力强弱有着明显的日变化。近年来,珠穆朗玛峰北侧河谷地区和祁连山北侧河谷地区的冰川风变化趋势显著。
(1)读山谷风的形成示意图,根据等压线分布状况,在“”上标注箭头表示气流运动方向。
(2)指出珠穆朗玛峰北侧河谷地区与祁连山北侧河谷地区冰川风势力的大小关系,并说明原因。
(3)描述珠穆朗玛峰北侧河谷地区冰川风一天中势力强弱的变化过程。
【答案】(1)
(2)珠穆朗玛峰北侧河谷地区冰川风势力大于祁连山北侧河谷地区;
原因:珠穆朗玛峰北侧河谷地区的冰川面积较大,冰川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多,冰川面上的气温较低,冰川面上的空气和谷地中同高度空气之间的温差较大,冰川风势力强盛。
(3)珠穆朗玛峰北侧河谷地区冰川风势力的强弱受山谷风风向变化的影响,谷风会削弱冰川风,山风会增强冰川风;从白天到夜晚,冰川风的势力增强;从夜晚到白天,冰川风的势力减弱。
【详解】(1)读图可知,谷地等压面向高处凸出,为高压,垂直方向上气流下沉,水平方向气流由山谷流向山坡,吹谷风。如图所示:
(2)根据材料冰川风的概念并结合图示分析,冰川风是由于冰川的热力作用形成的。与祁连山北侧相比,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北侧河谷冰川覆盖面积大,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更多,所以气温更低;冰川面上空气与谷中同高度空气的温差更大,热力性质差异更明显,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热力环流更强盛,所以其冰川风更强。
(3)读图结合材料分析,珠穆朗玛峰北侧河谷除了存在冰川风还存在山谷风;冰川风的风向是稳定的,但是山谷风的风向随昼夜而变化;白天山坡增温快,气流从山谷流向山坡,吹谷风,与冰川风的风向相反,会削弱冰川风;夜晚山坡降温快,气温低,盛行下沉气流,气流由山坡吹向山谷,吹山风,与冰川风风向一致,会增强冰川风。因此从白天到夜晚,由于逐渐盛行山风,冰川风的势力增强;从夜晚到白天,逐渐转为谷风,冰川风的势力减弱。
7.(2024·山东滨州·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6月,下图所示狭谷地区发生了一次强雷暴大风天气。此次雷暴天气是由于高空西北气流推动冷空气南下后,与当地气团组成不稳定的大气结构,形成飓线(强对流天气带)后产生的天气现象,大风是由飚线发育过程中冷空气快速下沉产生的下击暴流所引发。下图分别示意该地等高线地形、新田观测点此次天气过程的气象要素变化。
(1)判断新田站观测点飚线出现的时间,并指出判断依据。
(2)分析此次天气过程中飓线的形成条件。
(3)此次天气过程中,分析峡谷地形对大风的影响。
【答案】(1)6月4日18:00—20:00。观测点气温骤降、相对湿度猛增、气压陡升。
(2)夏季午后,峡谷中的大气受强烈太阳辐射增温,气温偏高;冷空气南下后,峡谷处的高空气温骤降;峡谷处大气形成下热上冷的结构,产生强对流。
(3)飓线发育过程中冷空气快速下沉,受地形约束,空气在谷底堆积,谷底气压升高,形成低空大风;峡谷南北走向,限制风向为南北方向;峡谷的狭管效应使风速增大。
【详解】(1)据图可知,6月4日18:00—20:00,气温、湿度、气压等天气要素曲线较陡,其他时段较平缓,表示单位时间内天气变化急剧,具体为观测点气温骤降、相对湿度、气压陡升。
(2)夏季午后,太阳高度角较大,峡谷谷坡增温快,且散热条件差,峡谷中的大气受强烈太阳辐射增温,气温偏高;冷空气南下后,峡谷高空空间开阔,迅速被冷空气控制,导致峡谷处的高空气温骤降;峡谷处受地形狭小,大气形成下热上冷的结构,产生强对流现象。
(3)由于冷空气密度较大,飓线发育过程中冷空气快速下沉;受到峡谷地形约束,冷空气不易扩散,空气在谷底堆积,谷底气压升高,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大形成低空大风;据图可知峡谷南北走向,限制风向为南北方向,使风向与峡谷走向平行;受峡谷的狭管效应影响,使风速增大。大气运动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2024·山东潍坊·二模)广西柳城县中回山云海是当地特色景观之一,其出现与当地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当地多辐射雾,当雾抬升离开地面到达或高于山顶时,形成云海景观。下图示意中回山某次云海形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观赏中回山云海的最佳时间为( )
A.夏季日出前的早晨 B.夏季日出后的早晨
C.冬季日出前的早晨 D.冬季日出后的早晨
2.甲地比乙地近地面风速大,是由于甲地( )
A.海面阻力小 B.靠近风源地 C.气压梯度大 D.多种风叠加
大气的受热过程
(2024·山东日照·二模)洞里萨湖(13°N,104°E)位于柬埔寨的西北部,湖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受太阳辐射、云量、风速、水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洞里萨湖表面水温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下图示意洞里萨湖白天的湖泊表面水温及区域气候因素的标准化值(若某因素的标准化值为正值,则表示该月份高于该年平均值;为负值,则表示低于年平均值)。完成下面小题。
1.洞里萨湖白天表面水温( )
A.与云量同步变化 B.春季全年最高
C.与风速同步变化 D.夏季全年最高
2.洞里萨湖白天表面水温最高的月份( )
①太阳直射该区域,白昼时间最长②总云量少,大气削弱作用较弱
③湖水浅,大气一水体相互作用强④风速小,蒸发弱,潜热损失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二、综合题
3.(2024·山东聊城·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体效应是由于山体隆起对于山体本身及其周围气候所带来的影响。研究表明,山体效应导致的青藏高原不同季节、不同气压面昼夜温差的变化,甚至也是引起林线高度在高原地区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与海拔、太阳辐射等因素密切相关。图1为山体效应模型图(T1、T2分别表示海拔相同的山体内部及外部的气温)。图2为青藏高原及周边区域冬、夏季白昼和夜晚不同气压面的气温分布图。
(1)描述青藏高原区域大气昼夜温差的季节性差异与海拔的关系。
(2)分析青藏高原山体效应导致高原内部林线高度高的原因。
热力环流
(2024·山东青岛·二模)尘卷风是近地面大气中产生的直径小、高度低、持续时间短的旋风。1991年6月15日,皮纳图博火山发生爆炸式喷发,喷出大量火山灰和火山碎屑流,导致地球进入了两年的“火山冬天”,抑制了之后两年尘卷风的发生。下图示意尘卷风的结构及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尘卷风形成的有利条件是( )
A.冷暖气团交汇上升 B.当地盛行风强劲
C.强烈日照加热空气 D.对流性垂直涡旋
2.皮纳图博火山喷发抑制尘卷风的发生,其主要是由于( )
A.大气降水增加 B.火山灰黏重 C.太阳辐射减少 D.火山熔岩广布
(2024·山东泰安·二模)青龙县城地处燕山山脉一侧的山谷中,青龙县气象站距谷底中心约500m,可以较好地观测风向的变化特征。下图为该地区四个季节山谷风逐时最多风向频率折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3.判断青龙县所处山谷的走向及气象站所在的方位分别是( )
A.南北走向山谷西侧 B.南北走向山谷东侧
C.东西走向山谷北侧 D.东西走向山谷南侧
4.图中序号和季节对应正确的是( )
A.①——春季 B.②——冬季 C.③——秋季 D.④——夏季
5.在晴朗、微风的情况下,山谷风的日变化对污染物输送有明显影响,该县城空气污染物( )
A.白天浓度总体低于夜晚 B.浓度最大值在午夜前后
C.夜晚浓度总体低于白天 D.浓度最小值在日出前后
二、综合题
6.(2024·山东菏泽·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川风是指在冰川谷地中,冰川表面较稳定,而下沉的冷却气流沿冰面向冰川前方运动,迫使冰缘地区较暖的空气上升而产生对流交换,形成由冰川表面向冰缘地带吹送的风,如下图所示。在我国祁连山和珠穆朗玛峰北侧的河谷地区均存在冰川风现象,冰川风势力强弱有着明显的日变化。近年来,珠穆朗玛峰北侧河谷地区和祁连山北侧河谷地区的冰川风变化趋势显著。
(1)读山谷风的形成示意图,根据等压线分布状况,在“”上标注箭头表示气流运动方向。
(2)指出珠穆朗玛峰北侧河谷地区与祁连山北侧河谷地区冰川风势力的大小关系,并说明原因。
(3)描述珠穆朗玛峰北侧河谷地区冰川风一天中势力强弱的变化过程。
7.(2024·山东滨州·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6月,下图所示狭谷地区发生了一次强雷暴大风天气。此次雷暴天气是由于高空西北气流推动冷空气南下后,与当地气团组成不稳定的大气结构,形成飓线(强对流天气带)后产生的天气现象,大风是由飚线发育过程中冷空气快速下沉产生的下击暴流所引发。下图分别示意该地等高线地形、新田观测点此次天气过程的气象要素变化。
(1)判断新田站观测点飚线出现的时间,并指出判断依据。
(2)分析此次天气过程中飓线的形成条件。
(3)此次天气过程中,分析峡谷地形对大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