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口 综合复习训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户籍人口是指在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经常在某行政区域内居住达半年及以上的人口。读浙江省户籍人口及常住人口数量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浙江省人口的突出特点是( )
A.1990-1998年劳动力需求数量最大 B.2006-2022年人口老龄化问题减缓
C.1990-202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D.2006-2022年外来务工人口在上升
2.根据图示资料推测,2006-2022时间段浙江省( )
A.资源环境承载力在提高 B.男女性别比例不平衡
C.外来人口多于外出人口 D.城镇化水平逐渐提高
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有1.2亿省际流动人口。下图示意2020年我国不同省份省际人口流动状况。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甲、乙、丙、丁四个省区对应正确的是( )
A.甲一重庆 B.乙一天津 C.丙—安徽 D.丁一广东
4.下列所述两省级行政区的人口流动现象,成因基本一致的有( )
①西藏和山东人口流出率均较低②湖南和广西人口流出率均较高
③北京和浙江流入0-4岁儿童多④海南和上海有较多老年人流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下图示意江苏省2020年人口密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甲地区人口密度低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矿产资源贫乏 B.滩涂广布 C.赤潮多发 D.地震多发
6.江苏省各区域人口分布状况一直比较稳定,其主导因素是( )
A.自然环境 B.经济格局 C.河流分布 D.国家政策
7.缓解江苏省人口分布不均的合理措施是( )
A.放开生育政策,提高人口素质 B.完善交通网络,加快人口流动
C.实施移民搬迁,增加环境容量 D.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优势互补
2019年3月3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第一次提到了“收缩型城市”,即人口规模在1万以上的人口密集城市区域,面临人口流失超过2年,并经历结构性经济危机的现象。下表为东北三省与全国人口结构比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地区指标 东北层面 全国层面
第六次 第七次 第六次 第七次
人口总量(人) 109513129 98514948 1339724852 1411778724
0~14岁占比(%) 11.78 11.05 16.60 17.95
15~59岁占比(%) 74.33 64.95 70.14 63.35
60岁及以上占比(%) 13.89 24.00 13.26 18.70
65岁及以上占比(%) 6.51 16.21 8.87 13.50
8.上表中东北三省相较全国呈现出来的人口结构特征是( )
A.性别比均衡 B.老龄化增幅小 C.少子化明显 D.社会负担加重
9.导致东北地区最初出现城市收缩的原因可能包括( )
①资源枯竭②产业变迁③人才流失④消费降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耕地的人口承载力主要以耕地产出的粮食总产量所能承受的人口数量来衡量。图为我国河南省1996~2020年的耕地人口承载力状况。完成下面小题。
10.2006年以后,耕地人口承载力持续上升主要是因为( )
A.耕地面积增加 B.粮食消费减少 C.生产技术进步 D.对外开放增强
11.2003年河南省的耕地承载力特别低,最可能是因为( )
A.地质灾害影响 B.气象灾害影响 C.海洋灾害影响 D.生物灾害影响
人口回流是指前往发达地区的务工人员返回户籍地的现象。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升级,粤西农村流动人口回流现象逐渐显现,其回流人口主要向市辖区和经济强县集聚。图为2015~2019年粤西三地人口回流规模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2015—2019年间,粤西地区( )
A.人口持续回流 B.阳江回流最少
C.湛江流失加剧 D.茂名回流显著
13.粤西地区出现人口回流现象的主要“拉力”是( )
A.返乡养老 B.乡村振兴 C.产业转入 D.医疗改善
2022年7月1日,新加坡将退休年龄从62岁提高至63岁。2024年3月4日,新加坡政府宣布将在2026年将退休年龄提高至64岁。下图示意1970~2020年新加坡总人口、人口自然增长率和总和生育率(妇女在生育年龄期间,平均每人生育的子女数)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4.据图可推知,1970~2020年新加坡( )
A.经济发展较为缓慢 B.人口呈负增长
C.生育政策持续收紧 D.社会负担加重
15.相较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新加坡实施的人口政策最可能是( )
A.抑制大家庭的发展 B.严格户籍管理
C.提高移民申请标准 D.引导鼓励优生
16.近年来,新加坡不断提高退休年龄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老年人就业岗位 B.扩大城市规模
C.保障劳动力稳定供应 D.减轻竞争压力
二、综合题
1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指出,从2015年开始,流动人口规模发展出现新的变化,全国流动人口规模从此前的持续上升转为缓慢下降。2015年国家统计局公布全国流动人口总量为2.47亿人,比2014年下降了约600万人;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规模比2015年下降约171万人,2017年继续下降约82万人。下图示意现阶段人口流动基本情况。
(1)说出现阶段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
(2)简述促使现阶段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
(3)分析现阶段我国人口流动对流出地的主要影响。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缅甸是我国经陆路通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国家,而且建设“中缅经济走廊”带动的系列重大合作将引起缅甸人口格局的改变。图1为缅甸部分地理事物图,图2示意缅甸人口密度分布。
(1)描述缅甸人口密度分布特征。
(2)说明“中缅经济走廊”的建设对缅甸人口分布格局的影响。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留守儿童问题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黔东南州”)雷山县荣防村,青壮年几乎都外出打工,当地留守儿童比例一度高达90%。近年,随着脱贫攻坚、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等重大决策部署推进实施,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总体数量持续减少。目前,四川、安徽、湖南、河南、江西、湖北、贵州等省份的留守儿童数量仍较多。
材料二:我国外出农民工就业地域分布比例图。
(1)从空间分布来看,我国留守儿童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这些地区留守儿童数量较多的原因是什么?
(2)从2009年到2019年,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农民工就业比例呈现什么样的变化趋势?试从地理学科角度分析该趋势的形成原因。
(3)近年,很多农民工从沿海地区返回中西部家乡,你认为当地应采取哪些措施吸纳这些劳动力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人口密度是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它是表示某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密集程度的指标。下图为2015年我国的人口密度示意图。
材料二:胡焕庸线作为中国人口空间的一道分界线,其形成是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下表反映了我国人口分界线两侧人口分布格局的变化。
年份 东南部 西北部
人口比例/% 人口密度/(人/km2) 人口比例/% 人口密度/(人/km2)
1953年 94.80 139.51 5.20 5.83
2000年 94.59 303.78 5.41 13.23
2010年 94.41 325.84 5.59 14.68
(1)在图中画出“胡焕庸线”,并标注两个端点城市的名称。
(2)据表分析1953年—2010年胡焕庸线两侧人口的变化特征。
(3)有学者认为我们西北半壁的人口集聚能力可以提升,请推测依据。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BD 2.CD
【解析】1.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外来人口,读图可知,1990-1998年,常住人口数量与户籍人口数量差值不大,外来的常住人口没有明显高于户籍人口,说明劳动力需求不大,A错误;2006-2022年常住人口增加明显,说明外来青壮年劳动力数量多,缓解人口老龄化,B正确;1990-2022年户籍人口也在增加,因此人口自然增长率没有下降,C错误;2006-2022年常住人口增加明显,说明外来务工人口在上升,D正确。故选BD。
2.环境承载力主要受资源、经济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生活消费水平决定,图示信息无法反映,A错误;男女性别比无法从材料得知,B错误;由图可知,常住人口一直多于户籍人口,说明外来人口多于外出人口,C正确;外来人口增多,城市化水平提高,D正确。故选CD。
【点睛】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它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并且具有临界性、相对性和警戒性的特点。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包括自然资源环境、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和人均资源消费水平等。
3.B 4.C
【解析】3.图中甲、乙两省份的人口流入率大于流出率,说明人口以流入为主,结合选项可知,甲、乙应为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广东、天津;与天津相比,广东第二、三产业更为发达,提供的就业岗位更多,人口流入率更高,由此判断出甲为广东、乙为天津,B正确,A错误;丙、丁两省份的人口流出率大于流入率,说明人口以流出为主,对应选项中的中西部省份重庆、安徽;两省份相比,安徽相对落后,且距离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较近,人口易于流出,人口流出率更高,所以丙为重庆、丁为安徽,CD错误。故选B。
4.读图可知,西藏和山东人口流出率均较低,西藏人口流出率低主要是因为西藏地理环境、生活习惯等与我国其他省份差异较大;山东经济较为发达,就业岗位多,人口流出率较低,①错误。湖南和广西均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就业岗位少,且距离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较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较多,人口流出率较高,②正确。北京和浙江经济发达,流入了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出于家庭原因0-4岁儿童随父母流入的也多,③正确。海南纬度较低,冬季气候温暖,吸引大量老年人到此越冬、养老;上海由于就业机会多而吸引了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老年人出于家庭原因随子女流入,④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人口迁移主要因素1、经济因素;2、交通和通信的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之间的距离,减少了妨碍人口迁移的各种困难,促进了人口的迁移;3、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期望,也改变了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从而促进了人口的迁移。4、婚姻和家庭,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5、政治因素。
5.B 6.B 7.D
【解析】5.江苏省矿产资源较少,A错误;赤潮由环境污染引起,多出现在海上,与人口分布关系不大,C错误;江苏省位于板块内部,地壳较稳定,D错误;甲位于沿海,多滩涂,不便于农业生产,建设聚落的条件相对较差,不利于人口的分布,B正确,故选B。
6.江苏省经济苏南强于苏北,经济格局较稳定,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密度较大,排除ACD,B正确。故选B。
7.放开生育能影响人口数量不能影响人口分布状况,A错误;人口趋向于流向经济发达地区,完善交通网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B错误;实施移民搬迁会给迁入地带来环境、交通、住房等问题,C错误;苏南经济强于苏北,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优势互补,利于缩小差距,缓解江苏省人口分布不均的问题,D正确。故选D。
【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因素:自然灾害、气候、土壤、水、矿产资源。(2)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条件、政策、政治、战争、文化教育、宗教信仰、家庭婚姻等。
8.C 9.A
【解析】8.和全国人口结构特征比,东北地区少子化明显,老龄化增幅大,青壮年劳动力流失显著,B错误,C正确;表中看不出性别比变化,A错误;社会负担重不是人口结构特征,D错误。故选C。
9.东北区域性城市最初出现收缩的原因是伴随区域资源逐渐枯竭,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变化,进一步导致人口的流失,而流失的青壮年劳动力和高素质人才,是一个城市发展最核心的人力资本,因此导致城市收缩,①②③正确;消费降级是城市收缩的结果而不是原因,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水源、土壤、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经济因素(主导):① 经济发展水平 ②交通和通讯的发展;社会因素:政策、战争、社会变革、宗教信仰、文化教育的发展、家庭和婚姻。
10.C 11.B
【解析】10.据图可知,2006年以后耕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耕地面积增加不是主要原因,A错误;人口数量增加,粮食消费也会增加,B错误;农业生产技术进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耕地人口承载力持续上升,C正确;耕地的人口承载力主要以耕地产出的粮食总产量所能承受的人口数量来衡量,对外开放增强不是耕地人口承载力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C。
11.据图可知,2003年河南省的耕地承载力出现了一个低值,说明粮食总产量较低,最可能是因为寒潮、干旱等影响范围广的气象灾害造成了农产品减产,B正确;地质灾害对农业的影响范围相对较小,A错误;河南省属于内陆省份,受海洋灾害影响的可能性很小,C错误;河南省农业生产技术较发达,生物灾害可以进行预防和治疗,可能性较小,D错误。故选B。
【点睛】资源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同时也受科技、地区开放程度、消费水平等因素影响;消费水平越高,人均消费的资源越多,则环境人口容量越小,资源丰富、科技水平高,地区的开放程度越高,环境人口容量就越大。
12.D 13.C
【解析】12.根据图示可知,总体上粤西人口回流以负值的时间为多,且人口回流以负值的绝对值远大于正值,说明总体上粤西人口在流失,A错误;阳江在2017年,2019年有少部分人口回流,而湛江2015—2019年间人口回流规模均为负值,说明湛江回流量最少,B错误;湛江人口流失现象先加剧,后有所缓解,C错误;茂名自2015年到2016年流出人口在减少,到2017年到2019年回流人口都是正增长,说明人口回流最显著,D正确。故选D。
13.根据材料可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升级,伴随着相对发达的产业升级会出现产业转移,粤港澳大湾区转移的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入粤西地区,因此粤西地区某些市县出现人口回流现象,C正确;高龄劳动力返乡养老和乡村振兴就业岗位增多以及教育医疗卫生水平提高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升级无关,不是人口回流的主要拉力,A、B、D错误。故选C。
【点睛】回流人口到当地创业、就业,将资金、技术、经验等带回,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升工业、服务业等发展水平,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区域间经济文化交流和科技文化发展,增加资金来源,促进当地资源的开发。
14.D 15.D 16.C
【解析】14.图中显示,1970~2020年新加坡总人口呈增加趋势,人口自然增长率波动下降,总和生育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会导致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力短缺、社会负担加重等一系列问题,B错,D正确。结合2020年数据,在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的前提下总人口依然增加,表明经济发展快,吸引人口迁入,A错。其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下降趋势,主要是生育观念改变,政府会鼓励生育,而不是推行收紧的生育政策,C错。故选D。
15.据图可知,相较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新加坡人口自然增长率显著上升,总人口增加较多,总和生育率呈略上升趋势,因此该时期新加坡的人口政策最可能是引导鼓励优生,鼓励大家庭的发展,降低移民申请标准,放宽户籍管理,D正确,ABC错。故选D。
16.据图分析可知,2020年新加坡总和生育率接近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未来该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对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因此该国不断提高退休年龄,延长劳动力工作期限,缓解劳动力供应不足的压力,减轻社会保障负担,促进经济发展,C正确。提高退休年龄不是为了增加老年人就业岗位,A错。提高退休年龄与扩大城市规模无关,B错。劳动力短缺,竞争压力本身较轻,推行提高退休年龄也不会减轻竞争压力,D错。故选C。
【点睛】人口老龄化: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17.(1)流动人口总量多,近几年呈下降趋势;主要由中、西部地区流入东部地区;流动人口平均年龄上升;随迁子女比例增加。
(2)城乡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城市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交通和通信事业的发展;户籍政策的改革。
(3)有利影响:加强与外界联系;缓解当地人地矛盾;增加居民经济收入。不利影响:造成人才外流;城乡经济差距拉大;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凸显。
【分析】本题以现阶段人口流动基本情况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人口流动的特点及原因、产生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我国人口流动人口数量较多,近几年整体呈下降趋势,流动方向为中西部地区流入东部地区;流动人口中平均年龄呈上升态势;随迁子女比例上升。
(2)结合所学知识,影响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在于城乡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所需劳动力较多,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差,剩余劳动力增加,人口向城市地区和东部地区迁移;同时随着交通和通信事业的发展,促进人口迁移;加上不同地区户籍政策的改革,吸引人口流动。
(3)结合所学知识,人口流动的影响主要从社会、经济、生态等方面分析,包含有利和不利影响。有利影响,对于流出地来讲,大量人口流动加强区域与外界的联系,促进区域交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地矛盾,更好的开发利用土地;同时增加经济收入。不利影响:大量人口流出,导致人才外流,不利于本地区经济发展,进一步使得城乡经济差距拉大;同时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凸显。
18.(1)人口密度分布不均,区域差异较大;人口密度整体上南部较大,北部较小,中部较大,东西部较小;人口主要集中于中部的内比都和曼德勒、中南部的仰光附近;沿海地带分布差异较大。
(2)“中缅经济走廊”的建设,促使缅甸人口流动加强,人口出现向走廊集聚的现象;区域人口密度差异将会加大;西南部和中南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将会增大。
【分析】本题以缅甸人口密度和中缅经济走廊为材料,考查人口分布与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详解】(1) 本题要求描述缅甸人口密度分布特征。读图2可知,缅甸人口分布不均,沿海地带分布差异较大,整体上南多北少,中部多,东西部少;结合图1可知,人口主要集中于内比都、曼德勒、仰光附近,区域差异显著。
(2)“中缅经济走廊”的建设会加大人口密度分布差异,西南部和中南部沿海地区人口分布更集中,人口密度将会增大;加强缅甸的人口流动,使人口出现向“中缅经济走廊”集聚的现象等。
19.(1)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在人口数量大、经济相对落后的中南部省区的农村。原因:经济落后,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或经商。
(2)呈现下降趋势。原因:随着中西部地区优惠政策的实施和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东、中、西部地区农民工工资水平差异逐渐缩小,东部地区对农民工的就业吸引力在逐步下降;随着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农民工自身素质无法满足用工企业的要求。
(3)提供优惠政策,吸引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发展当地经济,增加就业岗位,组织农民工培训,提高农民工素质。
【分析】本题以留守儿童、外出农民工为背景材料,涉及中国人口迁移的知识点,涉及到人口迁移的影响和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等知识点,主要考查了学生获取河解读地理信息、调动河运用相关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学生的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详解】(1)根据材料,“目前,四川、安徽、湖南、河南、江西、湖北、贵州等省份的留守儿童数量仍较多”,故我国留守儿童主要分布在人口数量大、经济相对落后的中南部省区的农村地区。而造成留守儿童的原因是当地经济落后,收入水平低,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或经商。
(2)从图中看,从2009年到2019年,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农民工就业比例呈现呈现下降趋势。分析其原因,主要是随着中西部地区优惠政策的实施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东、中、西部地区农民工工资水平差异逐渐缩小,东部地区对农民工的就业吸引力在逐步下降,农民外出打工意愿降低。随着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对技术要求提高,故农民工自身素质无法满足用工企业的要求。
(3)解答此题要站在中西部的角度分析,要吸引农民回乡就要为农民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其经济收入,如提供优惠政策,吸引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发展当地经济,增加就业岗位;组织农民工培训,提高农民工素质,提高农民工就业能力。
20.(1)
(2)东南部人口比例略下降,西北部人口比例略上升;东南部和西北部人口密度均增加;胡焕庸线东南部和西北部人口分布基本格局变化不大。
(3)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外开放程度的扩大;生态环境的改善。
【分析】本题以我国人口分布图为背景,主要考查了我国人口分布、环境人口的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胡焕庸线”指我国黑龙江黑河和云南腾冲的连线,是划分我国东南、西北半壁及人口分布差异的界线。绘图如下。
(2)1953年-2010年胡焕庸线两侧人口的变化特征可以结合表格信息从人口比例升降、人口密度变化、人口分布格局等角度分析。由表中信息可知,东南部人口比例略下降,而西北部人口比例略上升;东南部和西北部人口密度均增加;因此可得出胡焕庸线东南部和西北部人口分布基本格局变化不大。
(3)根据题意可知,随着我国加大对教育的重视,加大对新科技的研究,西北地区的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生产力不断提升,创造出更多的财富,治理生态的能力也将不断提高;随着我国不断深化改革开发,我国西北地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扩大,将促进我国西北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不断吸引人口迁移集聚;我国一直以来不断治理沙漠化,国民环保意识不断增强,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环境承载力不断提升。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