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漏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婆、脊”等8个字,会写“漏、喂”等13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漏”是什么。
教学重难点
会认本课“婆、脊”等8个字,会写“漏、喂”等13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们喜欢读故事吗?那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游戏(故事大竞猜)准备好了吗?
预设:《牛郎织女》《猴子捞月亮》《咕咚》《狐狸分奶酪》《神笔马良》
2、真棒,看来小朋友们都特别喜欢读故事。刚刚我们猜的这些故事,都是在老百姓中广为流传的故事,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民间故事”。(板贴:民间故事)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则民间故事,题目叫做——《漏》。
4、漏是本课的生字,伸出金手指,跟老师一起写一写。漏,左右结构三点水,横长折短撇穿插,雨字半藏又半露。
5、看,这是“漏”的古文字,你能猜一猜,它是什么意思吗?
预设:下雨天的时候,雨水从屋顶漏下来。
6、是啊,瞧,以前的房子是用泥土砌成的,屋顶用茅草覆盖,时间一长,就会漏下雨来。我们还可以这么记,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
7、小朋友们,俗话说:山歌要唱,故事要讲。我们读一则民间故事,不仅要读懂故事的内容,还要学会讲故事呢!《漏》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读一读吧!
二、初读课文
1、出示初读要求:
(1)读: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圈:故事里都有哪些人物?用圆圈圈出来。
(3)想: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故事中的人物
预设:老公公、老婆婆、小胖驴、老虎和贼
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呢?
故事的一、二自然段就告诉了我们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贼”本课的生字,(出示甲骨文:贼)瞧,古时候的“贼”表示一个人手里拿着叫戈的兵器正在毁坏一堆财物呢!哪个部分表示财物?是啊,“贼”在口语中还有另外一个意思,我们班的小朋友今天上课贼认真,这个贼是什么意思?(是“非常”的意思)
写字:伸出金手指,一起把贼送进田字格家中。小朋友们,每个故事中都有一个关键人物推动着故事的发展,你认为谁是这个故事的关键人物?(说说你的理由) 预设:小胖驴
是呀,抓住关键人物,我们就能把故事的大概内容读明白了。
4、故事中的小胖驴是什么样子的?
(1)出示:一头黑脊背、白胸脯的小胖驴(指生读,脊正音)
(2)“脊”指的是人和动物背上中间的骨头——脊柱
物体上像脊柱的部分也称为脊。屋子的脊柱叫——屋脊,山的脊柱叫——山脊,书的脊柱叫——书脊。
把字送到句子里,一起读好它。
5、想象说话。
(1)这样一头小胖驴被老虎看到了,老虎会怎么想?
(2)这样一头小胖驴被贼看到了,贼又会怎么想呢?
6、小朋友们,刚才我们通过边读边想象,这些人物的形象呀就出现在我们眼前了。(板贴:人物)
7、交流他们之间发生的事。
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你能简单地说一说吗?(指2人)
8、瞧,课文最后有这样一幅示意图就是来帮助大家讲故事的。这幅示意图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每一部分表示什么呢?
预设: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五幅图片,表示——地点在变化(板贴:地点)
后边的文字就是故事的情节(板贴:情节)
9、梳理文脉。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思考:每个情节分别对应了哪几个自然段? 请你来说。
预设:第一个情节是3~9自然段,第二个情节是10~11自然段,第三个情节是12~17自然段,第四个情节是第18自然段,最后一个情节是19~20自然段。
根据地点变化这一线索,我们理清了故事的发展顺序。虎和贼一心想偷驴,最后却没偷成驴(吓昏了过去),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预设:被老公公老婆婆口中的“漏”吓跑了。
让我们赶紧去听一听,老公公老婆婆是怎么说“漏”的吧,请你读。
三、学习第一部分:老公公老婆婆说“漏”
1、出示:老公公说:“好像有什么声音在响?”
老婆婆说:“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
2、指生读。老师把老婆婆的这句话变了变,你有什么发现?
出示:老婆婆说:“唉!管他狼,管他虎,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
预设:少了个语气词“哩”
3、少了“哩”之后有什么不一样?
是啊,“哩”是一个语气词,也是一个方言词,这就是民间故事的一大特色——口语化(板贴)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4、老公公老婆婆说漏,把老虎和贼都吓坏了,你从哪里感受到他们的害怕呢?
出示再读要求:
默读课文的3-9自然段,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老虎和贼的害怕,找到相关的语句读一读,圈出关键词,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吧。
你找到了哪句话?先读句子,再说说你的感受。
5、交流:
预设1:老虎吓得浑身发抖,贼听得腿脚发软。(聚焦动作描写)
像这样表现虎和贼害怕的动作描写在这些文字里还有吗?
A.吓得大气都不敢出了。
B.老虎吓得浑身发抖,贼听得腿脚发软。
C.脚下一滑,扑通从屋顶的窟窿里跌下来,正巧摔到虎背上。
D.撒腿就往外跑。
E.拼命抱住虎脖子不敢松手。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体会他们的害怕。除了这些表现虎和贼害怕的动作之外,你还从哪里读到了他们的害怕?
预设2:心理描写
(1)出示第一组心理描写:翻山越岭我什么都见过,就是没见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走南闯北我什么都听说过,就是没听说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2)是啊,翻山越岭、走南闯北说明虎和贼走过了很多地方,见多识广,觉得自己特别厉害。可是却没有听说过漏,于是他们开始怀疑自己——莫非漏比我还厉害?莫非可以换个词语吗?——难道。此时,他们害怕极了! (分角色朗读)
(3)这样的心理描写,这个情节中还有一处呢!你找到了吗?请一位小朋友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
6、发现句子特征:小朋友们,刚才你们在读老虎和贼的心理时,有没有发现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呢?
预设:我觉得它们长得很相似;我觉得它们上下是对称的,差不多。
你观察得真仔细。句式语言大致相同,这就叫对称句。(板书:对称句)在1~9自然段里还有很多对称句呢,你能去找一找、读一读吗?
指生说。教师出示。一起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
当你感受到这种节奏和韵味的时候,你又抓住了讲好这个民间故事的另一个法宝,那就是——对称句。
过渡:抓住老虎和贼的动作和心理,注意口语化和对称句这两条语言规律,我们就能把这个故事情节讲好了。
7、(讲故事)对照着这张表格,自己先试一试吧!
(1)谁来挑战?
(2)他讲得怎么样?谁来对照着这张评价表来评一评?看看他可以得几颗星
8、总结板书:抓住人物、地点、情节、心理和动作,注意这两条语言规律(口语化、对称句),我们就可以把这个故事讲得有趣、吸引人了。
9、总结。
课后,小朋友们可以用上今天课堂上学习的讲故事的方法去讲一讲“老公公和老婆婆说‘漏’,吓跑虎和贼“的情节,可以说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还可以配上动作,当然,也可以尝试着讲一讲后面的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