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29 21:51: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一、选择题
1.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各地霍乱多发,人们意识到城市的水质关乎居民的健康。1846—1865年间共有51个市政府新建或购买了供水公司,取代了原有的私人水公司;在1866年到1895年,又有176个城市提供市营自来水。这表明英国( )
A.工业革命推动民众消费观念更新
B.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受到严重挑战
C.公共事件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
D.观念更新助推生产与资本的集中
2.下表是近代西方国家市政建设大事记。据下表可推知,近代西方国家( )
1842年 英国“查德威克报告”呼吁改善城市的供水、排水系统和垃圾处理方式
1848年 英国颁布第一部公共卫生法,赋予城市广泛权力建设现代卫生系统
1853—1869年 法国政府实施巴黎城市规划,扩建林荫大道,建成下水道系统
1890年 欧美国家用有轨电车取代马拉街车,实现了公共交通的革命,拓展了城市的空间
A.工业革命成就巨大 B.政府职能发生转变
C.城市治理相对滞后 D.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3.1906年,山东济南、潍县、周村三地在奏请获批后,主动开埠通商,逐步形成了如图所示的经济发展轨迹。材料所示现象( )
A.体现出以国际竞争为主的开放意识
B.推动近代工商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
C.根源于德国强租胶州湾的辐射带动
D.构建起以金融业为核心的经济体系
4.如图是关于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图表。对图表信息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1949—1960年城市化发展集中在沿海地区
B.1960—1978年因政府政策出现逆城市化
C.1978年至今我国已经完成城市化
D.1949年后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迅速
5.如图为1953—1963年中国城镇化率(%)变化情况。引起1960—1963年城镇化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民公社的兴起 B.国民经济的调整
C.自然灾害的发生 D.三线建设的开始
6.(2023·大庆)十月革命以来,苏俄(联)的城市化进程十分迅速。据苏联学者统计,1917—1982年,苏俄(联)共建设了1238座新城市,平均每年20座。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A.国家有较强的组织动员能力
B.苏联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C.受益于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D.苏联改革取得较为显著成果
7.(2023·临沂)下表为1801—1831 年英国主要城市人口增长比例 。这表明( )
城市 每10 年人口增长
曼彻斯特(棉纺织中心) 27.85%
格拉斯哥(造船业中心) 27.65%
利物浦(外贸港口中心) 25.99%
利兹(工业中心) 25.78%
伯明翰(制造业中心) 20.04%
A.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发展进程
B.城市发展带来农村经济衰败
C.居民增多促进城市取得自治权
D.人口增长是工业城市兴起标志
8.(2023·商丘)当今,美国和英国等国家人口分布的一个最突出的趋势,是人们定居在大城市的边缘和邻近的农村,即外城。人们通常在外城生活,在城市中心城区工作,一个更广阔的城市业已出现。这一现象( )
A.导致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B.加大了城乡之间的隔阂
C.推动了城市交通事业的进步
D.造成了城市环境的恶化
9.下表为1978—2010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这反映了( )
年份 1978 1980 1990 2000 2010
城市化率(%) 17.9 19.4 26.4 36.2 47.5
A.城乡二元结构差别已基本消失
B.改革开放促使城市化进程加快
C.我国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局面
D.中国城市化发展具有不均衡性
10.1902年,清朝海关规定,国内各通商口岸或铁路沿线城市“无论东西南北,凡兵船、商船、海关、铁路”,皆以上海所在时区的时间为准。其他地区仍使用各自的地方时。这表明当时( )
A.市民时间观念普遍加强
B.近代化进程存在时空差异
C.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D.清政府日益重视海关主权
二、综合题
11.某学习小组以“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为课题展开研究性学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31—1839年英国农村地区的死亡率约为18.2‰,而城市则高达26.2‰,尤其是新兴的工业城镇死亡率更高。1831—1841年间,伯明翰每千人的死亡率从14.6上升到27.2,曼彻斯特从30.2上升为33.8。
——摘编自赵秀荣《19世纪英国公共
卫生发展与国家权力》
材料二 1832年,曼彻斯特棉纺织家詹姆斯·菲利普·凯出版了《曼彻斯特棉纺织厂工人阶级的道德和身体状况》一书,认为劳工阶层集中居住的这些贫民窟则成为疾病流行的中心。很多工厂的空间里充满灰尘、湿热与有毒气体。
——摘编自李宏图《19世纪英国
公共卫生体系建立》
材料三 英国查德威克被认为是“公共卫生观念之父”和英国现代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1843年发表了《英国劳动人口环境卫生状况调查报告》,认为环境卫生不再是个人的事情,而是事关全社会每一个人。从1844年开始,一批有识之士开始向社会宣传倡导公共卫生的观念,并且成立了一些机构,如促进清洁协会、城市卫生健康协会等群众卫生组织。1848年,议会通过了《公共卫生法案》,同时政府建立了第一个卫生机构——中央卫生署。1875年,英国议会通过《公共卫生法》,标志着英国公共卫生体系开始建立。政府在各城市建立自来水和地下排污系统,并拆除贫民窟建筑,改善工人住房。政府对公共卫生的管理逐渐放弃自由放任的态度,越来越积极干预,这对20世纪以后英国实施福利政策产生深远影响。
——摘编自李宏图《19世纪英国
公共卫生体系建立》
(1)围绕课题,研究材料一,可得出什么结论?并指出其运用的研究方法。
(2)材料二是从什么视角进行课题研究的?
(3)依据材料三,归纳推动英国公共卫生体系建立的因素。
(4)通过本课题研究,谈谈你的收获。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一、选择题
1.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各地霍乱多发,人们意识到城市的水质关乎居民的健康。1846—1865年间共有51个市政府新建或购买了供水公司,取代了原有的私人水公司;在1866年到1895年,又有176个城市提供市营自来水。这表明英国( )
A.工业革命推动民众消费观念更新
B.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受到严重挑战
C.公共事件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
D.观念更新助推生产与资本的集中
解析:据材料可知,水质问题引发霍乱,政府开办市营自来水公司以解决问题,反映出面对公共事件危机,政府承担起部分公共服务职能,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民众的消费问题,民众消费观念更新也就无从谈起,排除A项;19世纪,自由主义经济理论风靡全欧洲,B项内容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内容和生产与资本的集中无关,排除D项。
2.下表是近代西方国家市政建设大事记。据下表可推知,近代西方国家( )
1842年 英国“查德威克报告”呼吁改善城市的供水、排水系统和垃圾处理方式
1848年 英国颁布第一部公共卫生法,赋予城市广泛权力建设现代卫生系统
1853—1869年 法国政府实施巴黎城市规划,扩建林荫大道,建成下水道系统
1890年 欧美国家用有轨电车取代马拉街车,实现了公共交通的革命,拓展了城市的空间
A.工业革命成就巨大 B.政府职能发生转变
C.城市治理相对滞后 D.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解析:根据表格内容可知,西方国家的城市建设都是随着问题的出现而进行变革完善,说明城市治理相对滞后,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城市建设成就,而非工业革命的成就和政府职能的变化,排除A、B两项;城市建设成就无法体现贫富差距的变化,排除D项。
3.1906年,山东济南、潍县、周村三地在奏请获批后,主动开埠通商,逐步形成了如图所示的经济发展轨迹。材料所示现象( )
A.体现出以国际竞争为主的开放意识
B.推动近代工商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
C.根源于德国强租胶州湾的辐射带动
D.构建起以金融业为核心的经济体系
解析:根据“山东济南、潍县、周村三地”及示意图可以看出,主动开放通商,促进了当地商业和工业化的发展,推动了城市化进程,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国际竞争为主,排除A项;C项不是根源,排除;材料不能说明构建经济体系,排除D项。
4.如图是关于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图表。对图表信息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1949—1960年城市化发展集中在沿海地区
B.1960—1978年因政府政策出现逆城市化
C.1978年至今我国已经完成城市化
D.1949年后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迅速
解析:1958年“大跃进”的开展,推动了城市化进程,1960年中央实施“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出现逆城市化现象,B项正确;从图表可知,1949—1960年我国城市数量呈上升趋势,但无法得出城市化发展集中在沿海地区的结论,排除A项;我国的城市化尚未完成,排除C项;1978年后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迅速,排除D项。
5.如图为1953—1963年中国城镇化率(%)变化情况。引起1960—1963年城镇化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民公社的兴起 B.国民经济的调整
C.自然灾害的发生 D.三线建设的开始
解析:根据材料数据可知,1960—1963年城镇化率呈现下降的趋势,这主要和“八字方针”的提出有关,中央调整失调的国民经济比重,压缩城镇人口,B项正确;人民公社化运动兴起于1958年,排除A项;自然灾害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三线建设开始于1965年,排除D项。
6.(2023·大庆)十月革命以来,苏俄(联)的城市化进程十分迅速。据苏联学者统计,1917—1982年,苏俄(联)共建设了1238座新城市,平均每年20座。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A.国家有较强的组织动员能力
B.苏联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C.受益于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D.苏联改革取得较为显著成果
解析:根据材料“1917—1982年,苏俄(联)共建设了1238座新城市,平均每年20座”及所学知识可知,1917—1982年苏俄(联)的城市化进程十分迅速,这主要得益于国家对工业化建设的重视以及较强的组织动员能力,A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苏联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信息,且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受益于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不符合史实,此间出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美苏冷战,排除C项;苏联改革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7.(2023·临沂)下表为1801—1831 年英国主要城市人口增长比例 。这表明( )
城市 每10 年人口增长
曼彻斯特(棉纺织中心) 27.85%
格拉斯哥(造船业中心) 27.65%
利物浦(外贸港口中心) 25.99%
利兹(工业中心) 25.78%
伯明翰(制造业中心) 20.04%
A.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发展进程
B.城市发展带来农村经济衰败
C.居民增多促进城市取得自治权
D.人口增长是工业城市兴起标志
解析:根据表格可知,“1801—1831年英国主要城市人口增长”均呈现大幅增长趋势,这些城市分别是棉纺织业中心、造船中心、外贸港口中心、工业中心和制造业中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发展进程,A项正确;通过表格无法看出城市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影响,排除B项;表格没有涉及居民取得城市自治权的信息,排除C项;表格中的城市不仅仅是工业城市,且工业城市的兴起不能仅仅通过人口增长来衡量,排除D项。
8.(2023·商丘)当今,美国和英国等国家人口分布的一个最突出的趋势,是人们定居在大城市的边缘和邻近的农村,即外城。人们通常在外城生活,在城市中心城区工作,一个更广阔的城市业已出现。这一现象( )
A.导致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B.加大了城乡之间的隔阂
C.推动了城市交通事业的进步
D.造成了城市环境的恶化
解析:根据材料“……人们通常在外城生活,在城市中心城区工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状况需要交通工具作辅助,进而推动了城市交通事业的进步,C项正确;材料现象与贫富差距关系不大,排除A项;材料现象有利于城乡一体化进程,排除B项;“造成了城市环境的恶化”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9.下表为1978—2010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这反映了( )
年份 1978 1980 1990 2000 2010
城市化率(%) 17.9 19.4 26.4 36.2 47.5
A.城乡二元结构差别已基本消失
B.改革开放促使城市化进程加快
C.我国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局面
D.中国城市化发展具有不均衡性
解析:表格反映了1978年以来我国城市化率在不断提高,说明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促使了城市化进程加快,故选B项;材料并未提及乡村发展,无法看出城乡二元结构差别,排除A项;我国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是 “一五”计划的结果,排除C项;材料并未提及中国城市的地区差别以及产业差别,无法看出是否具有不平衡性,排除D项。
10.1902年,清朝海关规定,国内各通商口岸或铁路沿线城市“无论东西南北,凡兵船、商船、海关、铁路”,皆以上海所在时区的时间为准。其他地区仍使用各自的地方时。这表明当时( )
A.市民时间观念普遍加强
B.近代化进程存在时空差异
C.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D.清政府日益重视海关主权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清代“国内各通商口岸或铁路沿线城市……皆以上海所在时区的时间为准。其他地区仍使用各自的地方时”,中国各地时区有差异,B项正确;材料与时间观念无关,排除A项;材料与民族资产阶级无关,排除C项;通过材料看不出清政府重视海关主权,排除D项。
二、综合题
11.某学习小组以“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为课题展开研究性学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31—1839年英国农村地区的死亡率约为18.2‰,而城市则高达26.2‰,尤其是新兴的工业城镇死亡率更高。1831—1841年间,伯明翰每千人的死亡率从14.6上升到27.2,曼彻斯特从30.2上升为33.8。
——摘编自赵秀荣《19世纪英国公共
卫生发展与国家权力》
材料二 1832年,曼彻斯特棉纺织家詹姆斯·菲利普·凯出版了《曼彻斯特棉纺织厂工人阶级的道德和身体状况》一书,认为劳工阶层集中居住的这些贫民窟则成为疾病流行的中心。很多工厂的空间里充满灰尘、湿热与有毒气体。
——摘编自李宏图《19世纪英国
公共卫生体系建立》
材料三 英国查德威克被认为是“公共卫生观念之父”和英国现代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1843年发表了《英国劳动人口环境卫生状况调查报告》,认为环境卫生不再是个人的事情,而是事关全社会每一个人。从1844年开始,一批有识之士开始向社会宣传倡导公共卫生的观念,并且成立了一些机构,如促进清洁协会、城市卫生健康协会等群众卫生组织。1848年,议会通过了《公共卫生法案》,同时政府建立了第一个卫生机构——中央卫生署。1875年,英国议会通过《公共卫生法》,标志着英国公共卫生体系开始建立。政府在各城市建立自来水和地下排污系统,并拆除贫民窟建筑,改善工人住房。政府对公共卫生的管理逐渐放弃自由放任的态度,越来越积极干预,这对20世纪以后英国实施福利政策产生深远影响。
——摘编自李宏图《19世纪英国
公共卫生体系建立》
(1)围绕课题,研究材料一,可得出什么结论?并指出其运用的研究方法。
(2)材料二是从什么视角进行课题研究的?
(3)依据材料三,归纳推动英国公共卫生体系建立的因素。
(4)通过本课题研究,谈谈你的收获。
答案:(1)结论:工业革命后,城市死亡率高于农村,工业城镇死亡率更高,建立公共卫生体系是社会的迫切需要。
方法:案例法、对比法。
(2)视角:从劳工阶层生存环境的角度研究英国公共卫生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3)因素:有识之士的呼吁;政府主导(立法);卫生观念提高;城市管理的完善等。
(4)收获:发展经济的同时关注民生健康(经济发展与民生协调发展);公共卫生发展的重要性;课题研究须选择恰当的方法和视角。(任意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