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一、选择题
1.“拎包点心走亲戚”是中国20世纪80年代过年走亲的一大习俗。但随着手机的普及,短信、微信拜年成了现阶段人们春节期间拜年的首选。这表明( )
A.传统节假日逐渐被淡化
B.电信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
C.科学技术改变生活方式
D.改革开放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2.(2023·福建高二校联考)2022年,美国OpenAI公司发布的程序ChatGPT,不仅能像人类一样来聊天交流,甚至能完成撰写邮件、代码、写论文等任务,升级版GPT-4专业测试部分已达人类水平。2023年3月底,众多科技界人士呼吁暂停研发比GPT-4更强大的人工智能系统。材料反映了( )
A.人工智能改变劳动力就业结构
B.科技进步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
C.科技创新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D.技术应用和社会伦理寻求平衡
3.普京认为,发展数字经济,从规模上和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上看,都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工程。正如1920年有作家对列宁关于俄国国家电气化计划的言论表示怀疑,在他与列宁见面后改变了自己的观点并表示,无产阶级领袖“看到了未来的世界”。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 )
A.世界经济竞争日趋激烈
B.信息科技关乎国家未来
C.数字经济受到各国重视
D.国家未来在于技术创新
4.某同学搜集到以下三则资料。若从这些资料内容所反映的史实中提炼出一个共同的研究主题,这个研究主题应该是( )
A.科技进步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
B.科技发明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变革
C.科技革命缩短了人们的空间距离
D.科学技术与生产逐渐实现了结合
5.(2023·双鸭山校考)一些研究机构估计,在未来十年,几乎所有的劳动性岗位都将面临人工智能的替代挑战。当然,人工智能在劳动环节对人类的替代并非坏事,相反是对人类的一种解放。这说明人工智能的发展( )
A.导致大量失业者产生
B.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C.加剧全球科技的竞争
D.实现人类的彻底解放
6.20世纪60年代以后,科技带动了传媒的飞速发展,市场对此的反应是坚守各自的地盘。一种音乐的爱好者也许对其他种类的音乐毫无所知。戏迷也许不看电影,影迷从不去看戏。这说明了( )
A.现代艺术流派日益画地为牢
B.市场带来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对立
C.影音文化催生自我封闭心理
D.科技使人们接触文化既丰富又单一
7.(2022·浙江统考)20世纪以来,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引人注目。2016—2017年,计算机顶级人工围棋程序“阿尔法狗”(AlphaGo)击败了世界围棋顶尖棋手。2021年12月,浙产超导量子芯片“天目1号”“莫干1号”首发,它们可应用于经典计算机解决不了的前沿问题。由此可知( )
A.人类的智力水平已不如电子计算机
B.计算机程序发展已对人类构成威胁
C.电子计算机推进了人类信息文明发展
D.计算机系统可以代替人类各种智力活动
8. 1952年,美国有1500万个家庭拥有电视机,到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有电视机1.4亿台,收看电视成了人们获取新闻资讯、教育资源和娱乐的重要方式。美国家庭日均收看电视时间越来越长,由1951年的4.58小时升至1981年的6.73小时。这反映出( )
A.电视满足了人们多元化的精神需求
B.电视成为凝聚家庭关系的重要纽带
C.战争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D.科技发展对生活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9.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对国内的产业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将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转移到日本和联邦德国,国内则主要致力于集成电路、精密机械、精细化工、家用电器和汽车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这一重大调整( )
A.加速了全球科技重心的转移
B.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C.主要得益于国际形势的缓和
D.直接诱导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生
10.爱因斯坦晚年写道:“光有知识和技能并不能使人类过上幸福而优裕的生活,人类从像佛陀、摩西以及耶稣这样的伟人身上得到的教益,就我来说要比所有的研究成果以及建设性的见解更为重要。”爱因斯坦此话的主旨是( )
A.现代科技是抵制宗教迷信的武器
B.古人的智慧是崇尚道德
C.具备高尚道德是科学研究的前提
D.反思科技对人类的作用
二、综合题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重大成就 作用和意义
1973年 杂交水稻“南优2号”选育成功 大大提高了水稻产量,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1983年 “银河—Ⅰ”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我国首次研制出每秒运算一亿次的计算机
1997年 “银河—Ⅲ”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每秒运算130亿次的计算机,标志着我国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取得新的突破
1999年 第一艘“神舟号”宇宙试验飞船安全返回 为我国发射载人宇宙飞船奠定基础
2003年 “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根据《第三次、第四次科技革命浪潮》编制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两条信息并予以阐述。(要求:充分利用题目信息,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一、选择题
1.“拎包点心走亲戚”是中国20世纪80年代过年走亲的一大习俗。但随着手机的普及,短信、微信拜年成了现阶段人们春节期间拜年的首选。这表明( )
A.传统节假日逐渐被淡化
B.电信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
C.科学技术改变生活方式
D.改革开放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随着手机的普及,过年走亲的习俗发生改变,表明科学技术改变生活方式,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科学技术改变过年习俗,并不是传统节假日逐渐被淡化,排除A项;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城市化进程,排除D项。
2.(2023·福建高二校联考)2022年,美国OpenAI公司发布的程序ChatGPT,不仅能像人类一样来聊天交流,甚至能完成撰写邮件、代码、写论文等任务,升级版GPT-4专业测试部分已达人类水平。2023年3月底,众多科技界人士呼吁暂停研发比GPT-4更强大的人工智能系统。材料反映了( )
A.人工智能改变劳动力就业结构
B.科技进步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
C.科技创新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D.技术应用和社会伦理寻求平衡
解析: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美国公司发布的人工智能系统过于强大,众多科技界人士呼吁暂停研发更强大的人工智能系统,据所学知识可知,该系统可能会带来道德和法律等社会伦理方面的问题,所以,这反映了技术应用和社会伦理要寻求平衡,D项正确;据材料,ChatGPT“能完成撰写邮件、代码、写论文等任务,升级版GPT-4专业测试部分已达人类水平”,所以会淘汰部分相关职业,从而改变劳动力就业结构,但材料未涉及就业结构变化,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该人工智能系统对生产力的推动,排除B项;据材料“科技界人士呼吁暂停研发比GPT-4更强大的人工智能系统”是因为担心GPT-4可能会带来道德和法律等社会伦理方面的问题,这不是说科技创新环境不好,排除C项。
3.普京认为,发展数字经济,从规模上和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上看,都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工程。正如1920年有作家对列宁关于俄国国家电气化计划的言论表示怀疑,在他与列宁见面后改变了自己的观点并表示,无产阶级领袖“看到了未来的世界”。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 )
A.世界经济竞争日趋激烈
B.信息科技关乎国家未来
C.数字经济受到各国重视
D.国家未来在于技术创新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正如1920年列宁认识到电气化对国家未来的重要性一样,普京也认识到数字经济对国家未来的重要性,B项正确;材料强调数字经济对国家未来的重要性,而没有体现世界经济竞争,排除A项;材料只体现俄罗斯对数字经济的重视,而没有体现各国的重视,排除C项;材料只强调数字经济的重要性,没有涉及技术创新,排除D项。
4.某同学搜集到以下三则资料。若从这些资料内容所反映的史实中提炼出一个共同的研究主题,这个研究主题应该是( )
A.科技进步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
B.科技发明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变革
C.科技革命缩短了人们的空间距离
D.科学技术与生产逐渐实现了结合
解析:题干中的三则材料都涉及人们交往方式的变迁,随着电话,特别是互联网的使用,大大方便了人们的联系,缩短了人们空间交往的距离,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科技对人们物质生活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社会变革,也不能体现科学技术与生产逐渐实现结合,排除B、D两项。
5.(2023·双鸭山校考)一些研究机构估计,在未来十年,几乎所有的劳动性岗位都将面临人工智能的替代挑战。当然,人工智能在劳动环节对人类的替代并非坏事,相反是对人类的一种解放。这说明人工智能的发展( )
A.导致大量失业者产生
B.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C.加剧全球科技的竞争
D.实现人类的彻底解放
解析:从材料“人工智能在劳动环节对人类的替代并非坏事,相反是对人类的一种解放”可知,作者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能够将人类从劳动中解放出来,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人工智能的积极作用,导致大量失业者产生,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人工智能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与“加剧全球科技竞争”无关,排除C项;人工智能并不能实现人类的彻底解放,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
6.20世纪60年代以后,科技带动了传媒的飞速发展,市场对此的反应是坚守各自的地盘。一种音乐的爱好者也许对其他种类的音乐毫无所知。戏迷也许不看电影,影迷从不去看戏。这说明了( )
A.现代艺术流派日益画地为牢
B.市场带来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对立
C.影音文化催生自我封闭心理
D.科技使人们接触文化既丰富又单一
解析:根据材料“科技带动了传媒的飞速发展,市场对此的反应是坚守各自的地盘”可知,科技进步推动了传媒的发展,但人们的娱乐活动逐渐单一化,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人们的娱乐活动逐渐单一化,而非现代艺术流派日益画地为牢,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对立,排除B项;影音文化能丰富人们的生活,C项说法错误,排除。
7.(2022·浙江统考)20世纪以来,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引人注目。2016—2017年,计算机顶级人工围棋程序“阿尔法狗”(AlphaGo)击败了世界围棋顶尖棋手。2021年12月,浙产超导量子芯片“天目1号”“莫干1号”首发,它们可应用于经典计算机解决不了的前沿问题。由此可知( )
A.人类的智力水平已不如电子计算机
B.计算机程序发展已对人类构成威胁
C.电子计算机推进了人类信息文明发展
D.计算机系统可以代替人类各种智力活动
解析:电子计算机的发展,推进了人类信息文明发展,故C项正确;A项表述错误,排除;计算机程序是人类制定的,B项说法夸大了计算机的作用,排除;计算机程序是人类制定的,计算机系统不能代替人类各种智力活动,排除D项。
8.(2021·山东卷)1952年,美国有1500万个家庭拥有电视机,到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有电视机1.4亿台,收看电视成了人们获取新闻资讯、教育资源和娱乐的重要方式。美国家庭日均收看电视时间越来越长,由1951年的4.58小时升至1981年的6.73小时。这反映出( )
A.电视满足了人们多元化的精神需求
B.电视成为凝聚家庭关系的重要纽带
C.战争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D.科技发展对生活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通过电视人们能够获取新闻资讯、教育资源和娱乐,而美国家庭收看电视的时间也越来越长,这说明科技发展在满足人们需要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科技发展对生活的影响具有双重性,故选D项;“多元化的精神需求”无法体现,排除A项;电视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但并不能据此说明电视成为凝聚家庭关系的纽带,材料中也没有凝聚家庭关系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电视的影响,和战争无关,排除C项。
9.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对国内的产业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将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转移到日本和联邦德国,国内则主要致力于集成电路、精密机械、精细化工、家用电器和汽车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这一重大调整( )
A.加速了全球科技重心的转移
B.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C.主要得益于国际形势的缓和
D.直接诱导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生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美国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对国内产业结构进行升级调整及转移,发展高新技术,说明世界科技中心发生转移,A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排除B项;当时处于美苏两极对峙时期,国际形势日趋紧张,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美国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有利时机,并非诱导其产生,排除D项。
10.爱因斯坦晚年写道:“光有知识和技能并不能使人类过上幸福而优裕的生活,人类从像佛陀、摩西以及耶稣这样的伟人身上得到的教益,就我来说要比所有的研究成果以及建设性的见解更为重要。”爱因斯坦此话的主旨是( )
A.现代科技是抵制宗教迷信的武器
B.古人的智慧是崇尚道德
C.具备高尚道德是科学研究的前提
D.反思科技对人类的作用
解析:科技进步是一把双刃剑,科学技术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造福人类生活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利用科技进步,残害人类、破坏人类文明的事件屡见不鲜。爱因斯坦所想、所思、所写实际上是反思科技对人类的作用,D项正确;A、B、C三项都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未涉及相关信息,排除。
二、综合题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重大成就 作用和意义
1973年 杂交水稻“南优2号”选育成功 大大提高了水稻产量,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1983年 “银河—Ⅰ”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我国首次研制出每秒运算一亿次的计算机
1997年 “银河—Ⅲ”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每秒运算130亿次的计算机,标志着我国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取得新的突破
1999年 第一艘“神舟号”宇宙试验飞船安全返回 为我国发射载人宇宙飞船奠定基础
2003年 “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根据《第三次、第四次科技革命浪潮》编制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两条信息并予以阐述。(要求:充分利用题目信息,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答案:示例:
信息1: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某些科学技术达到甚至超过世界先进水平。阐述:改革开放;综合国力提升;教育进步;科技人才涌现。
信息2:改革开放后,中国科技突飞猛进。阐述:信息技术和航天科技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信息3:20世纪70年代,中国科技取得部分成就。阐述:中国在国防科技、杂交水稻、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等方面,取得领先或位居世界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