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逐字稿)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逐字稿)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29 20:38: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这四个皇帝构建了咱们整个清朝的政治结构版图。顺治作为第一个入住中原的满族皇帝,在位时期更多的是去稳定整个政权,康熙是打击了很多的分裂势力和反叛势力,雍正是改革了制度,最终乾隆站在了前人的基础之上,享受了中国最后一个盛世,也就是康乾盛世。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清朝的皇帝是如何加强君主专制的。首先我们来看军机处的设立。说到军机处,咱们还是要回到上节课说的那个东西,叫做八旗制度。努尔哈赤把人员编为八个旗,其中正黄、镶黄两个旗是由皇帝来直接统领的。此外其他每一个旗都有一个旗主,他们每个旗的旗主都拥有着非常强大的权利。除了旗主以外,当时的王爷也拥有着非常强大的实力。例如,爱新觉罗代善,他是努尔哈赤的嫡次子。他不仅战功赫赫,而且先后拥立皇太极,顺治皇帝登基。他在整个清朝的早期历史中可谓是拥有着非常强大的实力的。还有另外一个,就我们比较熟悉的爱新觉罗多尔衮,他也是努尔哈赤的儿子,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他当时领的是镶黄旗的旗帜,后来变成了正白旗的旗主。在清兵入关的过程中也是做出了非常卓越的贡献。这些王爷旗主们,他们在整个清朝前期的政治结构里面又有着非常超人的地位。并且他们组成了一个会议,叫做议政王大臣会议。这个词我们要断好句,叫议政王大臣会议,也就是说这些王都被叫做议政王,议政王可以参政议政,参与决议。他们的这个会议在满清的早期历史中是掌握着非常强大权益的,甚至可以去废立皇帝。所以这个会议的存在必然而然会影响到皇帝自己的决策。所以在清朝统一全国之后,顺治就考虑过去把权力从议政王大臣会议中收回来,但是,因为他在位时间太短了,所以没有成功。
等到康熙继位之后,他也想把权力从这个议政王大臣会议中收回来,所以他想了一个招,什么招呢?设置一个新的机构,南书房。这个南书房开始是陪皇帝读书的这么一个机构。选拔的人都是一些会写诗写文的产品兼优的人,而且得是皇上所亲信的人才能进入南书房。他们最开始只是陪着皇帝去赋诗转文、写字作画。后慢慢地,偶尔也会帮皇帝起草诏令,去草拟皇帝的旨意。这个机构慢慢就开始去一点一点的去侵吞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利了。因为这些人本身都是康熙的亲信,所以这些人只会听谁的?只会听皇帝的。所以康熙并没有直接去跟议政王大臣会议去对抗,说我解散你怎么着。没有,而是我新设一个机构,让信息从这个机构这儿走,然后汇报到我这儿来。我的命令也是通过南书房这个机构去下达到整个朝廷。所以他希望能用这种方式绕开议政王大臣会议来完成权力的侵夺。但是效果并不好,因为在整个康熙时期,他面临着国内外的诸多威胁,例如三藩叛乱、准噶尔叛乱以及沙俄骚扰我国东北等问题,他是很需要这些八旗的将军们去帮助他平定各地的叛乱,稳定整个政权。所以他并没有做的太狠,议政王大臣会议依旧保有着非常强大的权力。
一直到了雍正时期,在雍正前期遭遇了一个事情,在西北出现了一次大规模的叛乱。在解决这一次叛乱的过程中,雍正专门设立了一个机构,军机处,用以处理西北的紧急军务。这个军机处里面的大臣也都是皇帝的亲信。而且随着整个国家逐步稳定下来,他已经不再需要大量的八旗将军,或者是那些王爷们去征战了。也就是说在前面打仗的将军是雍正自己任命的人,在军机处里面去向他汇报的人也是皇帝自己的亲信。等于说整个军务都绕开了议政王大臣会议,无论是前线还是后方,都绕开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直接进入到了皇帝的决策范围内。然而那些亲信只能去听命于皇帝。
当时清代的史学家赵翼对于军机大臣进行了这样一个描绘,叫只供传述缮撰,而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什么意思?军机处的大臣就是一个写字工具,只负责写字,传递消息,不能有一点点的赞扬或者是圈点勾画于其间。就是说你去标重点都不行,去评价它也不行,那更别说你参与自己的意见了。很明显,这个军机处其实就是一个皇帝的秘书机构。那么雍正就借着军机,将权力一点一点的从议政王大臣会议那里夺了过来,将权力转移到了军机处手中,也就是转移到了自己的手中。
那按理来说军机处的权利应该挺大。但是实际上,皇帝在各个方面都大规模的压制军机处的权利,甚至没有给它独立的权利。实际上,军机处的地位是非常低的。他全部是由皇帝的亲信组成,只能听命于皇帝。军机大臣的工作,总结成四个字,叫跪奏笔录。就是说有事儿跪着说,然后皇帝的命令你只能拿笔去记。有没有更多的意见参与其中呢?其实没有,他们只听命于皇帝,而且我们从军机处的陈设里面也能看得出来。只有什么?只有桌,所以炕、笔、砚等设施和物品。军机大臣有官无吏,就是只有官儿,没有具体的办事员。这些官们也都是办事员。军机处有非常严格的保密制度。皇帝在军机处办事的时候,门外还有人专门把守,任何人不得靠近。,所以雍正借着军机处这样一个借口,使得军机处成为了皇帝绝对的私人秘书,一方面取代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另外一方面军机处也没有独立的权利。军情处的设立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得君主专制的权利到达顶峰。
在政治方面用了绝对权力之后,下来就进入到文化层面,这就是文字狱和文化专制。之前说明朝的时候,说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制度,叫八股取士,它其实已经在禁锢人们的思想了。到了清朝时期,更是增加了一个文字狱的东西。
什么是文字狱呢?就是通过知识分子文章中的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制造各种冤假错案。例如雍正时期的查嗣庭案。查嗣庭是当时的一个考官,出了一道题目叫“维民所止”,结果这道题让雍正勃然大怒,结果就是查嗣庭被捕入狱,惨死狱中,还有他的弟弟也被杀了。这个题目为什么得罪雍正呢?因为雍正认为“维”和“止”两个字削掉了“雍正的”头,认为查嗣庭有谋逆之心。
像这样的冤案数不胜数。比如说我们来看几句诗,“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大家认为这两句话有没有去讽刺清朝呢?清朝的统治者觉得,“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是不是在说我们清朝人都不懂你们汉人文化,是不是在讽刺我们,我们清朝不配统治你们汉人?说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什么意思?我们不留人,你还想回到明朝去是吗?打算反清复明是吗?所以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就是清朝统治者他只是通过这些只言片语就觉得你在讽刺我。而且就要对知识分子进行迫害。
搞文字狱其实是清朝统治者不自信的表现。总觉得人家要讽刺他,挖苦他,有一点那种被迫害妄想的那种感觉。但是的确是这样的,他作为一个满族的政权,他要去统治这么大一个以汉人为主的国家,他最开始不自信是很正常的。清朝用这种不自信去迫害知识分子,去压制文化,那这更体现了清朝的专制的色彩。所以这种文字狱严重的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而且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进步和发展。因为人们没有办法去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每次在说话写文章之前都要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犯了错,那可能就落得满门抄斩的结局。
那么除了文字狱以外,整个清朝还在大规模的去进行文化专制政策。比如说他大力的去提倡尊孔读经,去整理文献,编纂书籍。有人会说说这尊孔读经没问题。但是各位你们别忘了,到了明清时期,儒学已经变成了统治者去进行思想进步的工具。所以他在延续这些明朝的那种八股取士的模式,而且把它继续发扬光大。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在北京的孔庙国子监,乾隆皇帝又命人重新刊刻了儒家的十三经,做成了一套碑林放在了里面,还有编纂了著名的四库全书。
其实这样的编纂书籍也只是表面,实际上是摧毁了很多优秀书籍。因为他在整理文献、编纂数据的过程中,他是不是也要去寻找全天下各个地方去散落的典籍,把这些书籍拿回来之后,他要去审阅哪些合适,哪些不合适。他觉得那些不合适的那肯定就会被他去毁坏掉。所以这种全面的检查全国数据,把一些数据列为技术收缴并销毁,就大规模的摧残了文化。比如说红楼梦,它就是去讽刺这个清朝的腐败的,所以被列为禁书。包括在一段时间里面,水浒传都被列为禁书,因为讲的是起义造反的故事,可见得他们对于人的这种文化专制政策达到了何种地步。
随着文化压迫的逐步深入,在政治社会的多个方面都开始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畸形发展,社会矛盾也在不断加剧。那么到了清中期,整个清朝的官员们已经不再有之前的那样的一些清廉的表现,官僚系统开始逐步变得腐败了起来。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就是著名的和珅,没错,我们都知道和珅这个人是乾隆时期的大贪官,贪污了很多东西,到了嘉庆的时候,把和珅处理了。收缴和珅的财产足够缓解当时的财政困局。和珅的家产达到8亿两白银,什么概念?当时乾隆时期每年的财政收入也不过7000万两,大概是当时清朝乾隆年间十几年的财政收入。之后的甲午战正赔款不过2亿两,辛丑条约的赔款不过4.5亿,两对,和珅一家几乎够赔整个境内的这些大规模的赔款了。所以贪污腐败可谓盛行。其实最可怕的并不是一个两个的这种大贪官,而是这种系统性的贪污腐败。在当时的清朝形成了一种非常可怕的制度,叫做陋规,就是丑陋的规矩。也就是说,当时的贪污不再是某一个人问属下或者问老百姓去索要贿赂,而是形成了一套规则规范。也就是说你是五品官,你要给三品官给多少钱,给的这个钱是有一定数的,给多了不行,给少了不行。进了北京城,给你的直属的上级部门,那些官员们给多少钱也是有定数的,所以一级一级都有定数。这种系统性的整体性的贪污腐败,对整个清朝的政治生态简直是毁灭性的打击。有同学就会问了,老师如果我是个清官,我就不贪污行不行?我告诉你不行,因为你在这个系统里面根本活不下去。你不贪污,上面有人问你要,你要不给,上面给你的官儿就保不住,很快就有会人把你顶掉。所以你在整个政治生态里面根本就生活不下去。举个例子,晚清的名臣林则徐,在道光26年的时候,当时林则徐任的是陕西巡抚,就是陕西省的一把手。当时的陕西都梁道,在他的记载里面,有一年由于灾荒,不再征军粮了。但是给这些督府将军们的陋规却如偿至送,就该贪污的依然得贪。而且因为当时的陕西巡抚是这个都粮道的直属上司,权力非常大。所以这个粮道要每年给林则徐送钱,而且不是按年送,是按季节送,每季1300两白银,一年是5200两,这是有定额的数量。还有一些比如说人家过生日,比如说过节,比如说人家有什么喜事了,给的红包之类的这样的一些钱,还不算在内。林则徐可是大清有名的清官,就是林则徐为了在这个政治生态里面能活得下去,能为国家办事,不得不去贪污腐败。试问,这样的政府怎么能好啊?
那么官僚日益腐败,军队也在腐败。当年征战沙场的八旗兵已经退化成了贵族老爷。以前打战的时候他们还是十分勇猛的,现在长时间的不打战,这些八旗子弟们每天在琢磨着什么?琢磨着遛鸟、吃喝玩乐,每天就想着领赏。因为那是他们祖上给他们传下来的贵族身份,所以这些人们已经完全退化,军队的战斗力急剧下降,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经济很明显就大规模的衰退,国力衰弱。再加上每个朝代都会有的土地兼并,贫富分化进一步加剧,使得社会矛盾非常尖锐。看似盛世的清朝已是危机重重,闭关锁国政策则进一步加重了清朝的衰落。
所谓的闭关锁国就是把关口关起来,把国家锁起来,尽量不与外国交往。那么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一个政策,其中是来自于两个原因。首先第一,当时的清朝统治者认为自己地广物丰,自认为是天朝上国,优越感十足,不需要跟国外进行交往。
在当时的乾隆时期,英国的使臣马嘎尔尼来到了中国。当时的清朝皇帝对他可谓是非常不屑一顾。对于马嘎尔尼提出的这个贸易的事情,他是这么回复的,昨天听说你们要跟我们国家贸易的事情,我们不同意。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根本不需要跟你们这些外国的蛮夷去互通有无。但是因为你们特别需要我们所产的茶叶、瓷器、丝绸,这是你们的必需之品。所以我们加恩体恤,在澳门开一个洋行,让你们有的所用也有一点钱可以赚。
从这可以感觉出来,我们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姿态,我们是天朝上国,我们是无所不有的。所以这样的心态使得我们认为闭关锁国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对吧?你们都想来占我便宜,那我为什么要给你占呢?因为你们与我们的贸易,那是我们的恩赐,那不是平等的。
那另外一方面,其实在清朝前期,他也会担心那些沿海的居民跟外国人,或者是跟之前前朝的移民勾结起来,对清朝的统治有所影响。我们在十八课里面就会说到郑成功当时收复台湾之后,当时的台湾一直以自己是明朝人的这个身份来跟清朝对话的。所以他一直很担心这些反清复明的势力跟外国人、跟沿海居民、跟台湾的流亡政府去勾结在一起来,颠覆清朝的政权。
这些都不是闭关锁国根本原因,清朝之所以能实行那么久的闭关锁国政策是由经济决定的。清朝是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体,自给自足就是需要什么东西就自己生产,基本上不用去交易。
在顺治时期直接颁布了一个命令叫禁海令,直接就不允许当时的中国人进行远洋贸易。到了康熙时期,尤其是在康熙收复了台湾之后,这个闭关锁国的政策有了一点松动。因为这个颠覆力量被消灭了。所以他稍微松动一些,开放了宁波、漳州等地成为通商口岸。但是随着外国人越来越多的跟中国贸易,之后的乾隆皇帝觉得不太妥,不能有这么多通商口岸,把所有的通商口岸都关掉,只留一个就是广州,在这里设置广州十三行,与外国人进行贸易,其实更多的是往外卖,而不是往里买。所以在整个清朝的中期到中后期,我们跟外面交往的只有一个地方,叫叫广州十三行。
这种闭关锁国的模式,的确是对这种西方的殖民侵略活动曾经起到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更可怕的是,我们中国由于自大,封闭了与外国交往的机会,使得我们开始逐步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在清朝的顺治年间,英国已经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处死了查理一世。在乾隆年间,法国已经爆发了法国大革命,处死了皇帝路易十六。清朝在享受太平盛世的时候,人家欧洲已经开始了轰轰烈烈的资产阶级革命,在我们的中国依然保留着男耕女织的这样一个生活状态。我们会看到这种闭关锁国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了我们世界,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但是中国的统治者依然沉溺于天朝上国的迷梦之中无法自拔。那么在之后即将到来的一场战争中,必将被击得粉碎。
学历史可不光是故事,更重要的是要从历史中学到经验或者是教训。清朝的教训告诉了我们我们坚决不能闭关锁国,不能固步自封,不能闭门造车,我们必须要坚持改革开放,我们必须要坚持对外开放。虽然这会带来一些困难和危机,但是这都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和契机,不仅仅要紧跟时代潮流,甚至要引领时代潮流。时至今日,我们已经在高举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旗,跟全世界人民一起走向更幸福的未来。
好,那么下来我来做一点课堂小结。清朝的君主专制的强化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说的,分别是政治专制、文化专制、社会矛盾和闭关锁国。政治专制的主要标志是军机处的设立,是雍正时期设立的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他并没有独立的权利,标志着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到达顶峰。那文字狱,它是通过这种歪曲解释,用只言片语来罗织罪名,来制造冤狱。它的目的其实也是在于维护清朝的专制统治。但是这也阻碍了整个社会的文化发展,包括之后的文化专制制度,也是阻碍了整个中国的文化思想的发展。在明朝中后期,官场和军队的腐败,再加上财政危机和土地兼并,使得整个清朝内部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这种闭关锁国的政策虽然起到了一定自卫作用,但是却让清朝的统治者沉溺于天朝上国的迷梦之中,那么这个迷梦在晚清时期被英国的殖民者彻底敲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