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29 20:48: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第16课
教学目标
01
02
03
通过史料解读,运用唯物史观多角度分析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原因;
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梳理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基本史实,归纳其特点;通过史料解读,能够运用唯物史观全面认识并客观评价印度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综合本课所学,归纳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理解这一时期民族民主运动的多样性以及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https://www./
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一.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背景: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加速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觉醒,使民族问题从欧洲反对民族压迫的国内问题变为各被压迫民族、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从帝国主义压迫下解放出来的国际问题,即民族殖民地问题。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史研究》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对军用物资需求激增,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经济的发展。同时帝国主义强迫殖民地附属国人民参加或支援战争,促使殖民地附属国人民反帝斗争的高涨。 ——王绳祖《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从印度征召了150多万人,运走了500多万吨粮食和军用物资,还强迫印度负担了3亿英镑的军费。 ——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四:令宗主国始料不及的是,起源于欧洲的民族主义在其殖民地获得了第一次宣扬。这些斗争在遥远的国度里唤起了一种独立的意识。
——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
1.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一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觉醒,十月革命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2.一战期间,部分地区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增强;
3.一战使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矛盾尖锐;
4.思想上:亚非拉地区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主义思潮的传播(民族平等和民族自决原则)。
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二.基本概况与特点:
1.中国:中共成立;国共第一次合作(汉口、九江);中国共产党继续领导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2.印尼共产党人发动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民族大起义
3.越南掀起了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斗争
4.阿富汗人民的抗英斗争
5.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等地,爆发了反英、法占领的斗争
6.印度人民在甘地和国大党的领导下,发起多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特点:
1.地域广泛:遍及亚洲;
2.领导主体多样:既有资产阶级政党,也有无产阶级政党、民族主义政党;
3.斗争方式多样:既有武装斗争,又有和平运动;
4.目标多元:民族独立、民主政治,一些国家还将社会主义作为奋斗目标。
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三.主要代表:1.印度尼西亚反荷大起义
领导者 时间 起义方式 起义结果
第一阶段 武装起义 被镇压,转入地下
第二阶段 不合作政策 被残酷镇压,坚持斗争
印尼共产党
印尼民族党
(资产阶级政党)
1926—1927
1927年
苏加诺
材料:我们接受和平的原则,甚至我们接受这样的原则:和平比武力更好。这是一个原则……但是还有另外一个原则,如果对方使用武力,我们也有权使用武力。甚至为了从帝国主义手里解放我们的祖国,我们有充分的权利使用武力。这就是原则。 ——苏加诺
无产阶级政党和民族资产阶级政党的民族性:
武装斗争和和平斗争并行
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三.主要代表:2.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指导思想:
甘地提出以爱、真理和非暴力争取印度自治和独立的思想。通过动员群众、运用非暴力不合作策略与英印当局斗争的思想。
非暴力
不合作
用非暴力来限制群众运动,防止改良变成革命,把群众运动控制在资产阶级允许的范围内,以维护资产阶级领导地位。
用不合作发动群众,反对英国殖民统治,迫使英国让步,争取印度独立自治。
相成
相辅
特点:
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
印度资产阶级的立场具有两重性
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三.主要代表:2.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为何会爆发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材料一:“当时的印度是一个种族混杂、宗教信仰根深蒂固而复杂多样、种姓隔离和被英国实行分而治之的殖民地国家。在这里,单纯用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说教是很难把民众发动起来的。”
材料二:“20世纪初,印度民族资本主义虽得到较快增长,有了具备一定经济实力的民族资产阶级,然而英国的殖民统治妨碍着印度实现工业化,英国资本控制着一些重要的工业部门,印度资本仍处于严重的依附地位。”
材料三:“1914年时,英国人仅以9000名行政官员和69000名士兵就统治了3亿印度人。这一点之所以可能,仅仅是因为各阶层人当时正以一种或另一种方式与英国人合作。如果取消这种合作,英国统治必将崩溃。”
1.“非暴力”思想有利于发动信仰各异的印度人民;
2.印度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动摇妥协;
4.英国的统治依赖于和当地人的合作。
3.英国殖民当局对印度实行高压政策,实力对比悬殊;
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三.主要代表:2.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1920——1922:土布运动/“手纺车运动”
放弃英国人授予的爵位、封号和名誉地位;罢课、离职、抵制法院和立法机关;恢复手工纺织和不买英国布,抗税。
1930——1934:“食盐进军”/文明不服从运动
提出降低地税、废除食盐专卖、取消盐税、实行关税保护、释放政治犯等要求。发起“食盐进军”运动
1940——1942:“退出印度”行动/反战不合作运动
发动了要求英国立即撤离的“退出印度”行动,甘地和国大党领导人被捕
第三阶段
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抵制了英国的经济侵略
引发印度各地的抗税斗争,迫使当局答应了部分要求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陷入低谷
在我看来,土布是印度人民团结的象征,是印度经济自由和平等的象征。
——甘地
性质: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殖民主义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
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三.主要代表:2.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如何评价非暴力不合作思想:
材料一:我们的政府向人民亮出利爪,迫使民众或隐恨于心,或丧失斗志……当此危难之际,您作为民众的伟大领路人,却在我们中间宣扬您理想化的印度的信念,你很清楚理想的印度,既不应懦弱无能只知暗中报复,也不该面对恐怖打压卑躬屈膝。
——泰戈尔《圣人与诗人: 1915-1941年甘地与泰戈尔的书信和争论》
材料二:甘地常以违背“非暴力”原则为由,中止运动,挫伤了群众的斗争积极性。“非暴力”原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群众运动的发展。
——朱明忠《甘地的非暴力主义及其影响》
积极性: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自尊心自信心,促进了民族团结,为印度日后独立奠定基础;
消极性:具有一定妥协性,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群众运动的发展。
甘地的思想基于印度民族经济的依附性与宗教历史传统,有强大的主观精神感召力,对民族独立运动具有推动作用;理想化色彩浓重,无法完成印度民族解放任务。
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

PART
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非洲多数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尚处于萌芽和酝酿时期。但一些北非和东非国家的民族独立意识已经觉醒
埃及人民在以扎格鲁尔为首的民族主义政党华夫脱党领导下,通过游行、示威、罢工、罢课、罢市,以及进行街垒战等斗争方式,迫使英国作出让步,承认埃及为独立主权国家,但英国保留了在埃及驻军、控制苏伊士运河、领事裁判权等特权。
华夫脱党迫使英国废除了殖民保护制度,加快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埃及民族民主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有条件的独立
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
摩洛哥里夫人民与西、法殖民军的斗争
里夫地区的人民在酋长克里姆领导下,多次打败西班牙和法国侵略军。1923年,克里姆联合12个部落,建立里夫共和国。1926年,共和国被西、法殖民军扼杀。
埃塞俄比亚人民的抗意斗争
1935年,意大利法西斯发动侵略战争;
1936年,皇帝塞拉西一世流亡英国,墨索里尼宣布兼并埃塞俄比亚;
1941年,埃塞俄比亚人民与反法西斯同盟国军队一起,击败了意大利侵略军,恢复了国家独立。
特点:
1.以民族独立为主要诉求,目标单一;
2.领导阶级多样,不仅有资产阶级还有部落酋长、封建王公;
3.群众基础广泛;
4.发展程度较低且不平衡,北非东非进程较快;
5.带有反法西斯侵略的性质。
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民族民主运动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

PART
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
一.拉丁美洲各国在独立100多年后,为什么还要继续进行民族民主革命
材料一:独立战争后的拉丁美洲,在经济上保留并发展了半封建的大地产制,政治上建立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这种政权的表现形式就是“考迪罗主义”,即军事独裁统治制度。拉丁美洲各国的“考迪罗”为了巩固政权和地位,都极力寻求国外势力对自己的支持,投靠外国势力,实际上成了半殖民地性质的附属国。
材料二:拉美各国独立后,欧美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特别是英、美、 法、德等国的竞相角逐、巧取豪夺,使这个地区成为半殖民地似的附庸,经济发展受到沉重打击。欧美帝国主义国家还通过挑起战争、索取赔款,掠夺拉美人民的大量财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输出,利用当地丰富的原料和廉价的劳动力,修筑铁路、开办工厂、经营采矿,剥削拉美人民。
拉美独立后的遗留问题
内部
外部
政治:
经济:
政局动荡;军事独裁统治(考迪罗主义)
经济模式落后(大土地所有制;种植园经济)
欧美列强的干涉
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
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
二.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拉丁美洲进入民族民主革命和改革时期
尼加拉瓜桑地诺抗美斗争
1926年,桑蒂诺带领游击队,以玻利瓦尔为“精神之父”,以“把美国侵略者赶出国土”作为目标,高举象征“自由或死亡”的红黑双色战旗,与美国扶植的反动独裁政权展开武装斗争,1933年美军撤出尼加拉瓜。
1979年建立民族复兴政府。
长期性、持续性,目标明确
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
二.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拉丁美洲进入民族民主革命和改革时期
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对外:捍卫国家主权和本土资源,将石油行业收归国有,谋求民族经济的独立与发展。
对内:1.推行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分配土地;
2.改组国民革命党,遏制军人势力,确立总统一任制度,确立中央集权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
3.发展教育,限制教会。
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改革;体现1917年宪法的要求,巩固了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引领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
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
三.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民族民主运动新高潮,与一战前的民族解放运动相比,有哪些主要特点?
1.更多国家出现了民族运动和民主运动同步发展;
2.受社会主义革命的推动和影响;
3.各国资本主义有所发展,无产阶级力量壮大,领导水平有所提升;
4.有明显的反法西斯战争性质;
5.这一时期斗争方式呈现出多样性;
6.运动在亚非拉地区广泛开展,具有国际联合性。
课堂小结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东亚:中国
东南亚:印尼、越南
西亚: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等
南亚:印度
埃及华夫脱运动
摩洛哥里夫人民与西、法殖民军的斗争
埃塞俄比亚人民的抗意斗争
亚洲
非洲
拉美
阿根廷工人罢工
智利的左派防止法西斯势力上台
尼加拉瓜桑地诺抗美斗争
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在亚非拉大地上的民族民主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成为影响国际秩序重要因素。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