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记叙文
【小升初冲刺】
目录
一、概括主要内容
二、概括发展阶段
三、概括人物性格特点
四、概括主旨
25%
主要内容
①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或某段的主要内容。
②文章第x段写了x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③围绕“xx”这个中心,文章写了哪些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常考题型
1、句段摘录法
(1)找:找文中概括性的语句(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中心句)
(2)读:读文章找到主要人物、事件
(3)合:将人物、事件与概括句组合,形成答案。
答题公式:
写人记事类:谁+做了什么事+什么结果
写景状物类:什么景物+什么特点
方法点拨
没人喝彩的工作
没人喝彩的工作,也是重要的,而且是不能够没有的工作。
有一天我从学校里跑出来,流着泪,很伤心的走回家里去。
妈妈抱着弟弟站在门口,弟弟向我招招手,妈妈还是一张微笑的脸欢迎我回去。但是,我那带着眼泪的脸,使得妈妈很惊奇,他连忙拉着我的手,一边走进去,一边问我为什么这般伤心?"妈妈,我想做的,我要做的事情,老师不让我做......我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呜呜咽咽的说。
能够概括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呀!到底什么事?"妈妈温和地问我。
“学校里要开恳亲会…要演剧…但是老师这一次不选我当……当主角,却只让我在后台工……工作,那小龙反做了,做了……做了主……主角了!”我呜呜咽咽的连话也说不清了。
妈妈伸出手来要我看看她戴着的手表:“云,你看这手表上有些什么东西?”妈妈一面揩干我的眼泪,一面温和地问。
“那是一块玻璃和两个指针。”我回答说。
“我”为什么哭?
那是小齿轮和螺丝,这时我完全忘记了我伤心的事。妈妈继续说:“当我的表的针没有走的时候,或我的表走的不正确的时候,爸爸会笑着对我说,这表是虚有外表,可是怎样才能使得这表会走,并走的正确呢,就得靠这些小齿轮和螺丝,还有那些你看不到的部分。”
停了一会儿,妈妈又望着我意味深长的说:“这是没有人喝彩的工作,却是重要的工作,而且是不能够没有的”。
我忽然明白起来,心里便觉得很轻松,很快活。
妈妈是怎么安慰我的?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1)找文中概括性的语句:没人喝彩的工作,也是重要的,而且是不能够没有的工作。
(2)读文章找到主要人物、事件:妈妈、我 妈妈用手表安慰我
(3)合:将人物、事件与概括句组合,形成答案。
学校要表演节目,“我”因为被安排到后台工作而哭泣,妈妈给“我”看手表,让“我”明白了没人喝彩的工作,也是重要的,而且是不能够没有的工作的道理。
2、要素归纳法
(1)找:找出文章中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起因、经过、结果。
(2)合:合理组织语言,形成答案。
答题公式:
写人记事类:谁+(何时)+(何地)+做了什么事+(结果)
方法点拨
爸爸背我淌过那条河
①昨晚,村子里下了一场大暴雨,每一个雷声都使我心惊胆颤。
②第二天天刚放亮,父母又下地看庄稼去了,雨也似乎小了一些,村里人三三两两地在田间忙碌。早饭后,不顾父母要我在家学习的劝慰,直嚷嚷地要去上学。爸爸没有办法,又穿上雨衣和水鞋,把我背在背上,在妈妈干叮咛万嘱咐中上路了。
爸爸为什么要背“我”?
时间
地点
起因
③学校离我家很远,并且相隔一条小河。我伏在爸爸的背上,随着他摇晃的身体渐渐地进入了梦乡,依稀地看到了同学们在课堂上欢快的身影……
④猛地,爸爸一个趔趄(liè qie)惊醒了我,我发现他的头上渗出了豆大的汗粒,衣裤上沾满了黄褐色的泥水。我突然有些后悔了,一丝自责渐渐涌上心头。
⑤雨依然在下,低洼的路面已满是积水,父亲用一截竹竿探着沿途水的深浅,然后再吃力地一步一步地过去。那一刻,我看到爸爸的艰难,眼眶情不自禁地湿润起来。
⑥终于,我们来到了离校不远的小河旁。爸爸停下了脚步。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一小河水满了,那座通往对岸的石板桥已在水中消失得无影无踪。我后悔极了,内疚极了,对爸爸说:“我们回去吧。”爸爸说:“我们再找找。爸爸又上路了,沿着小河的上游方向走,时间一分一分地过去了,不知道又走了多少路,翻了几座山……在一个高坡处,爸爸停下了脚步。
“我”为什么后悔?
娃,我们就从这儿蹚过去。”父亲的语气坚定而沉着。我看了看父亲要走的路,那是怎样的路啊,那其实就是小河上游的一条小支流。
⑦父亲果断地将竹竿探到了水流中,水深及膝。
⑧我的泪水流下了,后悔、内疚深深地攫(jué)住我,撕扯着我的私心和任性,父亲终于走过去了,站在对岸的山腰上,露出他特有的微笑。
⑨走到学校,爸爸、老师和我都惊呆了,这天去上学的,竟然只有我一个。老师郑重地拿起教鞭,教授了当天应当教授的内容。父亲坐在教室的后面,甜甜地笑着……
故事的结局是什么?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时间:
地点:
主要人物:
事件的起因:
事件的经过:
事件的结果:
昨晚 第二天
村子
“我” 爸爸
“我”不听父母劝慰,坚持上学
父亲背着“我”,一路上跋山涉水送“我”上学
老师郑重地拿起教鞭,教授了当天应当教授的内容。
一场暴雨后,“我”不听父母劝慰要上学,爸爸背着“我”艰难地送到了学校,老师被我们感动了为“我一人上了课。
发展阶段
50%
①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人公的成长历程。
②请概括主人公不同时期的心理变化
常考题型
1、审清题意:先明确题目要求要概括的内容。
2、确定范围:根据题目要概括的内容在文章中准确定位。
3、形成答案:根据定位内容进行分析归纳。
4、组织语言:主人公在什么处境下处于什么状态。
方法点拨
拔掉那颗蛀牙
秦素衣
(1)她恨全家人。
(2)她在家中的地位很尴尬。姐姐比她漂亮。因为想要儿子,父母坚持要生,结果生下她,还是女儿。后来,又生了弟弟,弟弟显然是最得宠爱的。父母的理念就是,闺女是要嫁出去的,对这个家无关紧要,能养着就不错了!
(3)姐姐不吭气。她却嚷:“凭什么?要不就别生我!”结果挨了打。
(4)那时,她就发誓,她要报复所有人,她要让他们知道她的厉害。三个孩子中,她的学习是最好的,因为,没有别的地方突出,她就拼命地学习。小小的心,长满了恨,恨是一颗芽,日日夜夜地“茁壮”成长。
(5)她沉默寡言,经常一个人抱着书,把自己关在屋里。即使看书,母亲也要嚷,不要费电了。于是,她去邻居的窗下,借着光,可以看到半夜。她是个坚强的女孩儿,坚强到不会掉眼泪。全镇只有一个考上县里的高中的,那就是她。父母不想让她去读,读高中要住校,仅吃饭一个月就要花好几十块。她说:“我不吃学校的饭,我自己带饭,带几个馒头,可以吃一个星期。”
她是怎么报复所有人?
(6)终于去读了,竟然觉得无比自由。一周回家一次,带够一周吃的馒头。冬天还好,馒头不馊。夏天,有时馒头馊了,她舍不得扔,还要吃掉。吃到拉肚子,一趟趟跑厕所,可她从来不哭。整整三年,她始终是全年级里的第一名。
(7)高考成绩下来,她是市状元,去北大
读书,整个县城都轰动了。所有人都说,
看人家,吃了三年干馒头,照样上北大。
(8)去了北大之后,她仍然沉默寡言,打好几
份工,为的是不要家里一分钱。而且,她冰冷的内心拒绝温暖,怕别人算计自己。整整四年,她把自己交给了书本,又以学校最好的托福成绩考到美国公费留学。整个县城又轰动了——这是那个小城中第一个到外国留学的呀。可是,她没有回家去,没有给父母撑那个虚荣的面子。现在,她是自己的了,与他们毫无关系。
(9)去美国之后,她还是一个人,无人交流,内心一片空白。没有亲情的感觉,不相信男人。她的世界里,只有她自己。她去看心理医生,医生说,你太自闭,而且内心充满了恨。有恨的人,必定不快乐。你应该学会去爱,只有爱,才能拔掉那颗蚀了你心灵的蛀牙。
(10)她呆了:是吗?有这么严重吗?一向是别人对不起她啊,所以,她一直拒绝和家人联系。半夜,她第一次拨通了家里的电话。母亲居然没有听出她的声音来。叫了一声“妈”之后,母亲哭了,哀号着,哭着骂着,叫着父亲的名字:“二妞来电话了,二妞来电话了——”父亲抢过电话,叫着:“妞妞,妞妞……”再也说不出话来。再接着,姐姐和弟弟都跑了过来。
她为什么内心一片空白?
声音哽咽着,好像她恩赐了他们什么。放了电话,她发了一夜的呆。第二天,又发呆。她决定回国。
(11)是一刹那间决定的——回国!多少年没有回家了!她带着大包小包——每个
家人的礼物,下了飞机,直接乘出租
车回老家。一进门才发现:家,破旧
了。两颗老枣树还在,正在开花,有
淡淡的芬芳。爱发脾气的母亲老了,
正在树下择韭菜,满头白发;喜欢打
人的父亲在脏兮兮的椅子上躺着。父
母抬头看到她的时候,眼神里都是慌乱的,伸开两只手,不知要干什么说什么了,好像她是客人——她太洋气了,与多年前那个瘦瘦黑黑的小丫头判若两人!甚至,母亲扑过来后,站在她面前,没敢抱她。
(12)不知沉默了多长时间,她终于叫了一声“妈!”。母亲哭着,抹着眼泪。她以为自己足够坚强,以为不会再流眼泪了,但当父亲过来抱住她说:“孩子,回来啦!”她的眼泪,到底还是泉涌般出来了。
(13)她把带回来的钱分给大家了,父母一份,姐姐一份,弟弟一份。父母养老,姐姐能买城里的房子了,弟弟要开个超市,这下,也有资金了。做完这些后,她突然觉得自己是那么幸福。
(14)拔掉了那颗恨的蛀牙,原来可以如此快乐。
她怎么拔掉那颗蛀牙?
请根据故事中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仿照下面的例子,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10字以内)。
(1)地位尴尬,滋生仇恨
(2)
(3)
拼命读书,疏远家人
医生指点,唤醒亲情
【解析】第⑤段到第⑨段写的都是她借读书疏远家人,第⑩段到第 段,情节发生了转折,她在医生的劝告下打通了家里的电话,被家人的触动。组织好语言,仿照示例写出答案。
人物性格特点
75%
①文中的xx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②文中的xx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常考题型
(1)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和神态描写。
(2)通过人物的典型事例来分析。
(3)结合作者对人物的评价。
方法点拨
改变命运的一分
①办公室只剩下秦老师一个人的时候,门被推开了一条缝,像贼一样探进一颗瘦小的脑袋。脑袋的拥有者向办公桌怯怯地走近,怯怯地叫了声:“老师……”
②“查分数吧?你59分,全班就你不及格。”秦老师尽量控制自己的音量,努力展示她温和的一面。根据惯例,每次考试结束后办公室门口总会挤满迫不及待的学生,现在这个小男孩是班上最后一位来查分数的学生。
小男孩为什么像贼一样探出脑袋?
因为害怕
③“老师,能不能,能不能……”把“能不能”呢喃了好几遍,小男孩才很难为情地抬起那一直比脖子还低的头,一张脸像被涂满了红墨水,细得像丝线一般的声音哆嗦着穿过秦老师的耳膜,“能不能给我的作文加上一分?”
④“加分?这不好。作文打分得严格对照评分标准。”秦老师摇了摇头,面带歉意地笑笑,“你不用太放在心上,不及格老师不骂你就是了。以后认真些,争取期末拿个高分。”
⑤“可我妈……她会用竹鞭抽我的。”小男孩带着哭腔,双手习惯性地往头顶挡,有竹鞭已经临头的感觉。秦老师沉默了,她理解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当然也不希望学生因贪玩而考试不及格,可管教孩子也犯不上动竹鞭。是不是给他加上一分?秦老师有点犹豫不决,她做事一向很讲原则,可偏偏长着颗女人心。
⑥不经意地瞧小男孩一眼,正迎上他瑟缩的眼神,秦老师的心猛然一震
秦老师为什么不肯给小男孩加分?
在孩子晶莹的泪光中,在恐惧的战栗后面,清泉般的童真悄然流淌。哎!毕竟,他还是个孩子,心还非常嫩。
⑦“你看这样好不好?”秦老师灵感一闪,立刻以温暖的目光笼罩小男孩的全身,此刻小男孩正微张着嘴,星星般的双眼涌动着期盼。“我在总成绩上给你加一分,但不是送,是借,要还的,期末你给我一还十,怎么样?”
⑧“行,期末还你。”小男孩咬了咬嘴唇,迈开脚步逃跑似的走出办公室。
秦老师想到了个什么办法?
背后传来秦老师柔和的声音:“要好好念书,不要再旷课去捉青蛙摸小鱼……”
⑨因为一直惦记着那十分“高利贷”,同时也由于对秦老师心怀感激,小男孩在此后的学习中非常刻苦。期末,小男孩的语文取得98分的好成绩,被扣去10分,还有88分。于是学校给小男孩颁发了一个“三好学生”奖,一个学习成绩进步奖。这是小男孩上学三年来第一次获奖。紧紧抱着奖状和奖品,小男孩发现秦老师正温和地对自己微笑,
挨妈妈的竹鞭都不哭的小男孩,竟一下子热泪盈眶。
⑩后来,小男孩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学,几年后又上了大学,成为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
再后来,他成了某集团公司的老总,捐出了许多钱建设家乡,而且每年回家乡都不忘去看望他当年的语文老师秦老师。
小男孩的结局怎么样?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章中的秦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说明。
【答案】期中考试后小男孩害怕回家挨打,秦老师以借一还十的条件借给他一分。受到鞭策的小男孩努力学习,期末取得了好成绩,长大后成为成功人士。
【答案】(1)秦老师是一个有原则的人,她严格按照评分标准给分,不会因为小男孩的乞求就平白无故地加分。(2)秦老师是一个温柔的、有爱心的人,她没有批评小男孩,并且不忍心看到他回家挨打,因此想了一个补救的办法。(3)秦老师是一个讲究教育方法的聪明人。她用借一还十的巧妙办法处理这件事,既解决了小男孩目前的困境,又鞭策他努力学习。
主旨
100%
①联系全文,概括本文的主旨。
②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③读完本文你明白了哪些道理?请简要概括。
常考题型
1、分析文章的标题,有的文章标题会直接揭示文章的中心
2、研究文章开头结尾,开头结尾常常蕴含着提示中心的句子,要特别注意。
3. 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
记叙散文中的议论抒情的句子往往是为了揭示中心或增强文章感染力,抓住这些关键句子可以顺利找到中心。
方法点拨
4. 分析详写和略写的点。
散文中详写一部分事件而略写一部分事件是极为常用的手法,详写的事往往正面突出中心,略写的事辅助补充说明中心或反衬中心,研究清楚作者的写作意图,即可找到。
方法点拨
概括中心思想的公式
①人物+事情+作者的情感/态度/道理
②抓住中心句/关键词句/重点段落+加工修改/扩充词句
③抓住标题+补充适当的词语+扩展成完整的句子
方法点拨
粽子里的乡愁
①异乡客地,越是没有年节的气氛,越是怀念过往的年节情景。
②端阳是个大节,也是母亲大忙特忙、大显身手的时刻。想到她灵活的双手,裹着四角玲珑的粽子,就好像马上闻到那股子粽香了。
③母亲的粽子,种类很多,莲子红枣粽只包少许几个,是专为供佛的素粽。
豆沙粽、猪肉粽、火腿粽可以供祖先,供过以后称之为“子孙粽”,吃了将会保佑后代儿孙绵延。包得最多的是红豆粽、白米粽和灰汤粽,一家人享受以外,还要布施乞丐。母亲总是为乞丐大量地准备一些,并美其名曰“富贵粽”。
文中哪个句子与标题相呼应?
④我最喜欢吃的是灰汤粽。那是用旱稻草烧成灰,铺在白布上,拿开水一冲,滴下的热汤呈深褐色,内含大量的碱。把包好的白米粽浸泡在灰汤中一段时间(大约一夜吧),提出来煮熟,就是浅咖啡色带碱味的灰汤粽。那股子特别的清香,是其他粽子所不及的。我一口气可以吃两个,因为灰汤粽不但不碍胃,反而有帮助消化之功。过节时若吃得过饱,母亲就用灰汤粽焙成灰,叫我用开水送服,胃就舒服了。完全是自然食物的自然治疗法。几十年来,一想起灰汤粽的香味,就神往童年与故乡的快乐时光。但在今天到哪里去找旱稻草烧出灰来冲灰汤呢?
⑤端午节那天,乞丐一早就来讨粽子,真是门庭若市。我帮着长工阿荣提着“富贵粽”,一个个地分,忙得不亦乐乎。
乞丐常常高声地喊:“太太,高升点(意思是多给点)。明里去了暗里来,积福积德,保佑你大富大贵啊!”母亲总是从厨房里出来,连声说:“大家有福,大家有福。”
⑥乞丐离开后,我问母亲:“他们讨饭吃,有什么福呢?”母亲正色道:“不要这样讲,谁能保证一生一世享福?谁又能保证下一世有福还是没福?福要靠自己修的。时时刻刻要存好心,惜福
最要紧。他们做乞丐的,并不都是好吃懒做
的,有的是一时做错了事,败了家业。有的
是上一代没积福,害了他们。你看那些孩子
,跟着爹娘日晒夜露地讨饭,他们做错了什
么,有什么罪过呢?”
⑦母亲的话,在我心头重重地敲了一下。因而每回看到乞丐们背上背的婴儿,小脑袋晃来晃去,在太阳里晒着,雨里淋着,心里就有说不出的难过。当我把粽子递给小乞丐时,他们伸出黑漆漆的双手接过去,嘴里说着:“谢谢你啊!”眼睛睁得大大的,看我一身的新衣服。他们有许多都和我差不多年纪,差不多高矮。我就会想,他们为什么当乞丐,我为什么住这样的大房子,有好东西吃,有书读?想想母亲说的,谁能保证一生一世享福,心里就害怕起来。
⑧如今,每年的端午节来临时,我很少吃粽子,更无从吃到清香的灰汤粽。母亲娴熟的手艺和琐琐屑屑的事,都只能在不尽的怀念中追寻了。
文中哪个句子与标题相呼应?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定考点 本题考查概括中心思想的能力。
理思路 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内容,抓住题目,根据文章的标题以及议论抒情的句子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
用公式 抓住标题+补充适当的词语+扩展成完整的句子。
【答案】表达了“我”对母亲、对故乡的怀念以及身处异地的惆怅之情。
【小升初语文冲刺】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