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岳麓版高二下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课件(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优课岳麓版高二下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课件(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2-07 15:46:36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亚历山大二世沙皇冬宫亚历山大一世 1814年,以俄国为首的反法联军打败了拿破仑,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以 “解放者”的身份骑着白马进入巴黎。而四十年后,俄国却在1855年的克里木战争中战败,向英、法和土耳其俯首。沙皇俄国何以从令人望而生畏的霸主变成了不堪一击的泥足巨人?继任者亚历山大二世将引领俄国去向何处?亚历山大二世课标要求:
(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俄国农奴制改革经济政治思想军事二一九法令对俄近代化的影响 主要内容评价政治
经济
组织 性质
进步性
局限性 政治近代化—政治体制改革(政治、司法和军事)经济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俄国农奴制:
是15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上半叶,俄国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形式的地主庄园经济基础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处于社会最低层,实际上是农奴。 概念阐释农奴生活贫困,居住环境恶劣;农奴在财产、人身、司法上依附于领主;领主可以自由买卖农奴;政治上:受压迫,人身权利受到限制;
经济上:受剥削,生活贫困不堪 。材料:当时的诗人图特切夫形容:“现在脚底下已经没有先前那样牢固而不可动摇的土壤了……有朝一日,醒来一看,自己已处在远离海岸的冰块上。”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列宾绘)政治上: 农奴制激化了阶级矛盾探究一:改革的背景材料一材料:19世纪中期俄国与西方经济比较材料二自由劳动力少 市场狭窄 技术薄弱 社会环境不稳定 我是一个工厂主,我有些烦……工人太少,素质也低,产量、质量都不乐观;产品销售也不如意,农民太穷了,他不买,社会又不太平……唉,都是那讨厌的农奴制。有啥办法搬开这块绊脚石…… 经济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号召俄国一切进步力量为农民解放和实现民主而斗争思想上:出现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
的新思潮材料三克里木战争(1853)(俄国 PK 英国、法国、土耳其)惨败军事上:克里木战争惨败,暴露了农奴制的落后和腐朽,国内矛盾激化(直接原因)考考你:克里木战争的实质?失败原因?“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恩格斯材料四:沙皇的抉择【材料】“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 【材料】“诸位会深信,凡是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已一一地做到了。”
——1861年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 【材料】“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因而宜尽快通过改革方案”。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在国务会议上改革方式:沙皇自上而下的改革改革目的:维护贵族、地主利益, 挽救统治危机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军事上: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亚历山大二世认识到惟有变革才能自救主观上:农奴制激化了阶级矛盾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
的新思潮克里木战争惨败,俄国国际地位下降,
国内矛盾激化重点解析—探究二:“二一九”法令1、“解放”法令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政治上:第一条 农奴对地主的财产和人身依附永久性地取消......
第二条 农民和解放的农奴享有农村自由等级的人身权和财产权。第三条 地主具有土地全部所有权,地主须分给农民永久所有的宅旁园地和耕种的份地,以便保障农民的生活和保障其履行对国家和地主的义务。
第四条 农民从地主那里取得土地,必须以劳务或现金方式赎买。经济上:
①土地仍属地主所有,农民可赎买一块份地;
②份地须高价赎买。(二一九法令)——废除农奴制重点解析—探究二:“二一九”法令1、“解放”法令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政治上:(二一九法令)——废除农奴制经济上:
①土地仍属地主所有,农民可赎买一块份地;
②份地须高价赎买。法令规定村社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纳,付清赎金后,农民必须得到村社的同意才能脱离村社,如果一个农民希望到外面找活干,也必须得到村社的书面许可证。变化: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和一块份地。
没有改变:
1、改革后农民所获的土地少而贫瘠,依然要向地主服役,依然受地主剥削,生活困苦。
2、农民获得份地,但农民缴纳的赎金远远高于当时的地价,债务仍沉重。
3、地主阶级人占有大量土地,封建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这个法令一经实施会起到怎样的进步作用作用?存在哪些局限性?进步性: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俄国农业发展。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自由劳动力、资金(农民的赎金)、国内市场,促进俄国生产力发展。局限:保留大量的农奴制残余
改革的实质是地主对农民进行的
一场合法掠夺解放法令颁布后农民生活状况有发生了哪些变化?哪些没变?难点突破1:如何评价二一九法令进步性:
局限性:
①广大农奴获得了自由,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发展和工业革命的扩展。②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转折点)不彻底性: ①改革后俄国仍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农民基本被束缚在土地上;
掠夺性:改革实际上是地主对农民进行的一次合法“掠夺 ”。
内容政治上: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经济上:①土地仍属地主所有,农民可赎买一块份地;②份地须高价赎买。“二一九”法令 (二)其他改革其他改革司法改革:颁布…废除…实行、建立…地方自治:农村……城市……军事: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促进军队的近代化进程。
教育:鼓励社会和私人办学,允许西方书籍的引进。这些改革的目的和性质是什么?目的:巩固统治,
性质:资本主义性质。材料一、1861年后30年间,俄国粮食立量增加了三分之二,俄国欧洲部分耕地面积增加了四分之一。改革后俄国经济发展异常迅速,到1900年,它的工业总产值较前增长了6倍。铁路长度从1860年的1500公里增至1900年的5.2万公里。
思考:以上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试分析原因。
改革后俄国工农业迅速发展。废除农奴制提高农民积极性,为工业生产提供劳动力、资本、市场等条件。难点突破2:如何评价俄国农奴制改革近代化材料二、1877~1878年欧俄部分的9 150万俄亩的私有土地中,有7300万俄亩属于封建地主,占了80%。部分劳动力仍被束缚在封建经济活动中,依靠封建地租进行生产。农民在改革中得到的土地,按1861年的土地市价计算仅值5亿多卢布,但到1905年为止,农民共付出20亿卢布赎金。农民虽付出了高昂的赎金,但得到的土地比改革前少了,质量也更差了。
1862年,共有400处领地发生了严重的农民暴动。沙皇进行严厉镇压暴动。1881年,亚历山大二世被炸死在彼得堡的街上。 思考:以上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俄国仍保留有大量的封建残余,改革对农民具有残暴的掠夺性和欺骗性,农民负担仍旧沉重,阶级矛盾尖锐。1.什么是近代化?①以近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为推动力
②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
③它包括经济的工业化,政治的民主化、法制化,思想的理性化、科学化,社会的城市化。
重点深化: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经济近代化:政治近代化:思想近代化:西方资产阶级的文化思想开始传入俄国废除农奴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参照西方的司法制度进行了改革。使政治上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俄国的近代化:指俄国由封建农奴制向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大转变。它启动于1861年的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评价
1、进步性:推动俄国近代化
(1)推动俄国封建经济解体,推动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实现了生产方式由封建性向资本主义方式的过渡。
(2)推动俄国缓慢的政治变革
(3)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促进军队近代化。性质:是沙皇主持下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2、局限性:改革后,俄国仍保留有大量的封建残余,改革对农民具有残暴的掠夺性和欺骗性,农民负担仍旧沉重。主干问题巩固
1 、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2 、列举“二一九”法令的内容
并进行评价
3 、分析农奴制改革是如何促进
俄国近代化进程的 一个主题:俄国改革与俄国近代化
两个灵魂:文明史观和现代化史观
从文明碰撞角度把握改革的背景和评价
从世界近代化的角度认识改革的必然和作用
两条线索:
纵向:从农奴制改革到十月革命的历史
横向:联系同时期的其他国家的革命或改革(美国南北战争,中国戊戌变法,日本明治维新)认识世界历史近代化的多样性小结:1861年俄国农奴制度的改革世界历史浩浩荡荡
顺之者昌
逆之者亡再见
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选修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一部分:教案内容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进入高二下学期,从整体上看,文科班学生的素质并不理想:课前预习情况很不乐观;课堂上大部分同学倒是会做笔记,但课后是否会根据笔记复习梳理知识点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部分同学课堂纪律堪忧;学习普遍停留在死记硬背的阶段,不愿意开动脑筋多想多问;作业完成情况也不理想……如何在讲清知识点的同时让同学们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愿意付出努力学好历史,是一个艰巨的挑战。
教学思路:
历史课程标准: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学习要求:了解农奴制阻碍俄国社会发展的表现和克里米亚战争暴露的俄国农奴制危机,认识俄国通过改革摆脱落后局面的迫切性。概述“二一九法令”关于农奴身份、份地和农民管理等方面的主要内容,认识“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重点:⒈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⒉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两面性。
难点:⒈理解农奴制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束缚、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⒉如何评价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俄国农奴制概况,列举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比较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与西欧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的差距。
了解俄国农民和资产阶级反农奴制的斗争,理解俄国只能采取自上而下改革方式的原因。
知道俄国民主主义思想家代表人物以及他们关于农奴制的思想主张。
阐明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对俄国的影响。
简述2月19日法令主要内容;结合前面所学知识,比较改革前后农奴的利益得失情况。
判断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评价改革的意义。
概述俄国19世纪60、70年代上层建筑改革的主要内容,理解俄国进行上层建筑改革的目的和意义。
根据教材中列举的俄国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推断俄国经济发展的原因何在。
归纳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后俄国产生的新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按照经济、政治、思想和军事等方面进行分类分析,理解俄国为何进行农奴制改革。
阅读《农民改革法令》的详细条款,将改革之前与改革之后农民的处境相比较,深入理解为什么说农民的“解放”实质上是受到更大程度的剥削。
通过总结改革带来的影响,证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不彻底性。
认真阅读教材,将俄国改革前后的政治、经济进行对比,归纳变化以及产生变化的原因,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的深入影响。学会用比较法归纳改革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落后的农奴制无法阻挡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这一史实,认识到历史前进的必然性。
通过学习民主思想家的思想,对革新精神和反抗专制压迫的民主思想产生认同感。
阅读教材框中赫尔岑的话,体会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家对俄国统治和社会的清醒认识,感受思想家坚定的革命精神。
通过客观评价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意义,学习保持客观的态度看待历史事件;培养全面看待事物的思维方式:既能看到事情的积极面,又能看到事情的消极面。
通过归纳农奴制改革后俄国产生的新变化和发展,认识到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改革的推动作用。
【教学流程】
 导入: 投影:
  1814年,以俄国为首的反法联军打败了拿破仑,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以 “解放者”的身份骑着白马进入巴黎。而四十年后,俄国却在1855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战败。沙皇俄国何以从令人望而生畏的霸主变成了不堪一击的泥足巨人?继任者亚历山大二世将引领俄国去向何处?
  
  投影:俄国的农奴制
是15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上半叶,俄国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形式的地主庄园经济基础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处于社会最低层,实际上是农奴。
投影:

 问:通过四段材料,可以概括出农奴制的特点有哪些?
答:政治上:受压迫,人身权利受到限制;
经济上:受剥削,生活贫困不堪 。
过渡:现在我们对农奴制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下面让我们一起探究改革缘何而进行?
投影:探究一:改革的背景
材料一
问:材料反映了什么?
答:政治上: 农奴制激化了阶级矛盾
投影:材料二
问: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答:经济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请思考:资本主义发展需要什么条件?
答:资金、劳动力、技术、市场。
问:农奴制的存在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造成了哪些影响?
答:……
 投影:材料三
问:通过材料反映出改革前的俄国社会出现了什么现象?
答:思想上:出现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 的新思潮。
投影:材料四
问:克里木战争的性质怎样?结局如何?这反映出什么问题?
答:军事上:克里木战争惨败,暴露了农奴制的落后和腐朽,国内矛盾激化(直接原因)
投影:沙皇的抉择
改革采取什么方式?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问:答:改革方式:沙皇自上而下的改革
改革目的:维护贵族、地主利益, 挽救统治危机。
投影:改革的背景(2分钟做笔记)
过渡:现在我们知道改革具备了必然性,也具备了可能性,那一场改革的到来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改革内容有哪些,这是本课要重点探讨的问题。
投影:
       
内容:
政治上: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经济上:
①土地仍属地主所有,农民可赎买一块份地;
②份地须高价赎买。
组织上:强化村社制度,加强对农民的管理
投影:
 评价:进步性: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俄国农业发展。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自由劳动力、资金(农民的赎金)、国内市场,促进俄国生产力发展。
  局限:保留大量的农奴制残余
改革的实质是地主对农民进行的
一场合法掠夺
投影:(2分钟做笔记)
  
投影:(了解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改革)
过渡:改革的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司法等方面,可谓是比较全面的改革,这些改革措施都对俄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改革是否彻底解决了俄国社会的所有问题呢?
投影:
投影:
投影:(2分钟做笔记)
过渡:请大家巩固本课的主干问题,10分钟
投影:
课堂效果监测:见检测练习文件
投影:
第二部分:反思与点评
【课后反思】
从上一专题“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开始,牵涉到一个概念:近代化。由于阿里改革以失败告终,不够典型,所以把近代化的概念解释放到了本专题进行。让学生明确了近代化的概念,对于接下来最后三个专题的教学很有帮助。
【重点问题设计】
1、(2010江苏历史卷,25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 材料一? 早在战争开始之前,朕难以忘怀的先皇便曾向我国所有忠实臣民以及世界各强国庄严地发表过声明,消除对我们东方教友的迫害和保卫他们的权利是他唯一的目的和愿望。……俄罗斯人!你们的劳动及牺牲不是白费的。伟大的事业已经实现了,虽然这?是通过另外一种不能预见的道路来实现的,现在朕可以问心无愧地结束流血牺牲,将宝贵的和平归还朕可爱的祖国。
??? ——《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宣言(1856年3月19日)》
??? 材料二? 然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其说是振衰起敝的灵丹妙药,不如说是暴露疾病的症状。
???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请回答:
??? (1)就战争目的、结果和影响批驳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的观点。(5分)
(2)为克服材料二中的“关键弱点”,俄国统治者采取了哪一重大举措?它产生了哪些积 极作用?并指出这一举措的局限性。(5分)
2、阅读材料
材料一 农民革命的威胁迫使政府开始准备农村改革。甚至沙皇及其赖以存在的支柱——农奴地主也意识到必须废除农奴制。……中等地产的贵族希望农业沿着资本主义方向发展,这些地主占有全部地主半数,占有大部分农奴。……农奴主也好,自由派也好,他们所关心的都是防止农民革命,想用和平的方法,以让步和妥协为代价使俄国的农村转入资产阶级的逐渐改革,从而把权利和土地留在地主手中。
《苏联通史》第二卷
材料二 1861(解放农奴宣言)载:“农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材料三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的劳役的办法。”
(1)材料一中俄国社会各阶层(或阶级)对农奴制的基本态度如何?他们持这一态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表明农奴解放后获得了哪些权益?

(3)材料三中“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的原因是什么?
(4)结合上述材料,概要指出亚历山大二世的上述改革有什么积极意义?(2分)
俄国农奴制改革
1、 (1)目的:争夺地区霸权;摆脱经济危机。
结果:战败。
影响: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矛盾;导致俄国国际地位的下降。
(2)举措:推行农奴制改革。
积极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农奴获得了一定的自由,生活有所改善。
局限性:改革措施缺乏全面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2、(1)主张废除。(2分)农民起义威胁沙皇的统治;农奴主贵族希望农业沿着资本主义的方向发展;农奴主和资产阶级自由派想通过改革保存自己的权利和土地。(每一要点2分共6分)
(2)农民成为拥有私产和完全自由的人;农民还可以赎买一份土地。(2分)
(3)农民所付的赎金比当时的地价还高;农民并没有完全摆脱封建义务获得完全自由。(每一要点2分)
(4)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通过政治改革,推动着俄国由封建君主专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2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