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二下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4课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教案+课件+检测(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高二下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4课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教案+课件+检测(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2-07 15:56:35

文档简介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
教学设计
【课前活动设计】
本节课的重点是中日改革的不同影响,为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在教学中的释疑解难环节设计了学生模拟表演活动,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等组织材料,准备课堂表演。
【课堂活动设计】
复习重点:
1.概述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过程、主要内容以及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2.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根源,康梁等维新派的政治主张、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复习难点:
1.中日改革一成一败的原因;
2.中日改革在近代化进程的地位;
3.关于改革的规律性认识。
复习过程:
情境导入:配合图片以中日对比的方式导入新课。
师:1868年日本的改革走上富强,30年后的中国维新志士师从日本百日维新,却以六君子被杀,康、梁出逃、光绪被囚收场,改革后的日本充满了现代化的气息,而中国却依然如故。中日两国的近代化几乎同时起步,但结果却截然不同。今天让我们回顾历史,探究、反思中日改革。
展示本节课的复习目标和复习重难点问题。(学生阅读)
课前预习成果展示部分:打出表格,学生根据表格要求回顾所学基础知识。学生自主展示。
师:高珊和朱玉同学主动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高珊同学的展示非常熟练,说明对基础的落实很到位,朱玉同学的展示还加入了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只要是思考了就会有收获,很棒!
预习检测:钟凯名、刘妙同学展示了自己的答案,在第二题和第六题上有出入,针对学生的疑问老师有效点拨。
师:通过展示,同学们对本节课基础知识的掌握已经较为熟练。下面来看我为大家构建的知识结构。知识构建是复习课的一项基本要求,它的原则是既要抓住本课的主干知识,又要注重主干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体系的对比中你能看出什么?
幻灯片展示知识体系:
生(王艺璇):在背景(内忧外患)和影响(近代化)方面有相同点,但结果是截然不同的。(特别是在背景方面,王艺璇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对此作了详细的陈述,这种求知的做法值得同学们学习。)
教师提升:从背景(内忧外患)到过程(较为全面的改革内容)再到作用(有利于两国的近代化),两次改革都有共性之处,但个性的地方更为明显,特别是对推动两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是不一样的。为什么?
问题思考:结合中日改革的内容分析两国改革对近代化进程的不同影响
(于子豪、吴欣颖等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在充分肯定学生的答题思路,指出学生表述中存在的问题,指导学生如何用简练的语言准确的表述。两国改革对近代化进程的不同影响是本节课的难点问题,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一步解释近代化的含义和如何分角度理解不同影响)
幻灯片展示:
思维视角:理解近代化的含义: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科学化、生活文明化
(一)经济上:工业化
日本在政府的扶植下,殖产兴业,从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而中国虽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但未真正实施。
(二)政治上:民主化
明治维新废除了封建等级制度,实行四民平等;《大日本帝国宪法》形式上确立了天皇制君主立宪制,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百日维新未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内容,仅仅是制度变革的尝试。
(三)思想文化、社会生活上:科学化、文明化
明治维新文明开化,大力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推动社会的巨大进步。
戊戌变法开启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遗产。但中国仍以封建传统思想为主。
师总结提升:近代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日两国的改革都有利于近代化,但对近代化进程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日本在政府的大力扶植下,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中国的改革却是因措施的被废而悄然声息。改革后中日两国的社会状况形成鲜明的对比。学生活动(模拟场景):下面是记者采访中日两国改革后农民的生活场景
背景:1878年末的某一天,明治维新的第十个年头,东京报社见习记者麻生绘香来到了东京近郊的一个小村庄,对农民山下家成进行了采访。
麻生绘香(记者):大叔,今年地里收成怎样?
山下家成:(摸摸头发,朗声的笑)这可好几年没这么好收成啦,这不刚去剃了个头,寻思着快过元日了,老伴去买菜了,晚上想一家人围一块儿吃个火锅,真是享受啊。赶来年再买上几块地,菜也就自己种啦!
麻生绘香:大叔,那孩子们都在哪高就啊?
山下家成:(露出得意之色)家里大儿子办了个厂子,今儿去三井银行存钱了;二儿子在城里谋了个生计;老三闺女当一个国中老师;小儿子去年刚被挑中,孩子正在欧洲留学呐!这一家老小可热闹着呢,看见那座山头没(指向一处),老头的姓就是从那座山来的,老头也是土生土长的山里人啊!
山下樱玲:爷爷(甜甜的)
山下家成:哎!小玲回来了。(慈祥的)
山下樱玲:爷爷我怕,今天学校里喝的汤像血一样,老师说天皇的子民一定要喝这种汤。还有一些同学晚上要去刑场捡死人头呢?老师说那才是天皇的好子民呢!
山下家成:(摸着孙女的头)傻孩子,老师是为你们好啊!
背景:时间飞逝,二十年过去了,麻生绘香已经成为知名记者。1903年,她来到了大清王朝的山东行省。
麻生绘香:大爷您好!(要跟大爷握手)
老孙头:呀,这是谁家儿媳妇?(惊讶)长得这么招眼,可不敢在外边乱逛荡。世道乱啊,山里那些土匪专挑长的俊的下手。你不是庄里人吧,快家里去吧(扬扬手)
麻生绘香:大爷,是这样,我是记者,来采访您一下,戊戌变法后您的生活有什么变化?
老孙头:记者?俺不知道什么记者,也不知道什么变法,日子不就这个样过,起来下地干活,吃饭睡晌觉,再下地干活吃饭睡觉,十来亩地一头牛啊,老婆孩子热炕头,赶上不好年景,连饭也吃不饱啊。
麻生绘香:那您的孩子呢?
老孙头:(重重叹一口气)孩子?老大去当兵了,好几年没信了;老二下地干活摔断了腿,还没好利索;有个闺女嫁河北去了,再没回来。老二家的小孙子还听话,念念书,等以后去考个秀才,家里祖坟上也就冒了青烟喽!
师:感谢孙冠东、王鹤云、周佳敏、陈致宇、张云丽同学的精彩表演。中日农民生活状况的明显对比说明了改革社会效果的反差,也说明中国的改革存在太多的问题。
幻灯片展示材料,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分析中国变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小组合作,讨论展示)小组成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和争论,全场气氛活跃,老师也参与不同小组的合作之中。三分钟的时间结束,小组代表展示,王相麟组、杨洋组、钟雨家组、于萌萌组先后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之后师生一起总结改革成败原因的规律性认识。
1.改革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或趋势 2.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
3.改革措施是否切实可行 4.解放思想,关注民生——群众基础
5.循序渐进,按部就班 6.外部环境有利于否
7.是否得到统治者的支持 8.用人是否得当
9.指导思想正确与否 10.改革者个人素质和意志等等。
师:今天我们复习的是中日改革,中日两国一衣带水,自古以来友好交往。但近代以来日本对中国发动了两次侵略战争,不仅给中国,也给亚洲各国带来灾难。而今天的中日关系围绕着钓鱼岛等问题也时有摩擦和矛盾,那么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展示材料,根据材料思考问题: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中日关系的看法。(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然后老师点拨提升)。
师:结合板书师生一起回顾本课所复习的内容和重难点,特别是中日改革的内容、中日改革成败的原因、中日改革在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总结改革的规律性认识、中日关系等。
结束语:(配合音乐和图片)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一代又一代先进的中国人站在改革的前言阵地,前仆后继。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希望每一位同学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也为我们今天的改革奉献力量。
【效果评测工具及方法设计】
本节课的效果评测工具是形成性测试题,包括6个选择题和1个材料解析题。通过现场测试,然后学生反馈结果,最后老师点拨和解疑。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
评测练习
一、练习:(每题2分)
1.日本明治维新取得巨大成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主导因素是
B.废藩置县,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近代统一国家
C.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D.改革派掌握政权,进行了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
2.下列关于日本明治维新产生的作用或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使日本社会性质发生了质变
B.彻底铲除了封建残余势力
C.实现了国家主权的独立
D.为亚洲国家提供了实现民族振兴的经验
3.推动资产阶级维新运动从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的最主要因素是
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D.光绪帝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
4.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康有为主张“我朝变法,但采鉴日本”,是指要在政治上实行                   
A.君主专制 B.联邦制 C.共和制 D.君主立宪制
5.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主要是因为他们
A.不敢触动封建制度
B.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
C.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行立宪制度
D.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
6.从促进近代化进程的角度看,戊戌变法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
A.确立了维新思想的主导地位
B.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C.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
D.有助于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的结合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李鸿章问:“阁下对贵国舍旧服而仿欧俗,抛弃本国独立精神而甘受欧洲支配,难道一点都不感到羞耻? ”森有礼回答:“相反,我们对这些变革感到骄傲:这些变革绝对不是受外力强迫,完全是我国自己决定的,……只要发现长处就要取之用于我国。”
——1875年李鸿章与日本外交公使森有礼谈日本的服装
材料二 (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三 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刘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三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在经济和政治领域采取了哪些“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 (4分)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明治维新成功的经验给我们哪些启示?(3分)
参考:
(1)特点:主动学习;学习领域广;选择西方各国最先进的领域学习。(6分)
(2)经济:国家扶植和发展国营企业、私人企业。政治: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加强天皇制。(4分)
(3)启示:要主动开放,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学习外来文明应与本国国情相结合;开放与自主创新相结合。(3分)
二、评测结果及分析:
听课学生45人,选择题满分12分,其中选择题全对的同学共有25人,错一个的有12人。材料题总分13分,10分以上的共有24人, 8-9分的有10人,总体效果较好。存在的问题,一是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二是主观题概括信息的能力和阐述问题能力还有待提高。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特别注重学生课堂的记忆和理解,特别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课件23张PPT。欢迎走进历史课堂枢密院会议富冈缫丝厂近代化制纱厂日本建造的轮船“孝明丸”明治时代的日本社会三井兑换店(三井银行)成立明治时代的日本社会东京上野公园东京银座电池供电的弧光灯学校教学情景 1877年,日本东京大学成立慈禧太后出行小农经济使用近代武器的清军妻妾成群的封建家庭戊戌变法后的中国社会 复习目标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重点:
1. 梳理并熟练掌握中日两国改革的背景、目的、措施、结果和历史影响。
难点:
1. 分析中日改革一成一败的原因;
2. 中日改革在近代化进程的地位;
3. 关于改革的规律性认识。基础知识回顾①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实现了富国强兵;亚洲第一工业国和立宪国。
②传播西方启蒙思想,推动社会进步。
③摆脱了危机,它国借鉴。①“废藩置县”“四民平等”;君主立宪
② 地主土地私有制、 “殖产兴业”
③ “文明开化”,近代教育;生活西化
④建立近代军事体制并辅以武士道教育
①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废除旗人寄
生特权。
②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
③精练新军,裁撤旧军。
④开办京师大学堂,废除八股文等。①改革运动、爱国运动、 思想运动
②利于资产阶级参政,资本主义发展
③时代风气,社会舆论,思想观念①土地私有,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②军国主义,亚洲灾难
③藩阀专权,缺乏民主
④愚民政策,武士道,天皇崇拜。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未实行君主立宪;急于求成;贪大求全,脱离群众。发展资本主义;实现民族振兴;巩固天皇统治。救亡图存;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内忧外患明治维新戊戌变法背景:幕府统治危机
措施:除旧布新(大刀阔斧)结果:成功作用:近代化、工业化
局限:专制主义、军国主义背景:民族危机加深
封建统治危机措施:政、经 、军、文(一纸空文)结果:失败作用:思想启蒙、近代化
局限:资产阶级局限性虽一成一败,
都有利于近代化。体系构建释疑解难结合中日改革的内容分析两国改革对近代化进程的不同影响(一)经济上:工业化
(二)政治上:民主化
(三)思想文化、社会生活上:科学化、文明化近代化的含义:政治民主化
经济工业化
思想科学化
生活文明化日本在政府的扶植下,殖产兴业,从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而中国虽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但未真正实施。明治维新废除了封建等级制度,实行四民平等;《大日本帝国宪法》形式上确立了天皇制君主立宪制,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百日维新未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内容,仅仅是制度变革的尝试。明治维新文明开化,大力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推动社会的巨大进步。
戊戌变法开启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遗产。但中国仍以封建传统思想为主。 根据材料分析百日维新存在哪些不足?百日维新短短103天内,光绪帝发布各种谕旨约180条:
1. 谕令合并衙门,裁汰冗员,限一月办竣。由于裁撤面较宽,又采取一些强行封查的办法,使一些中下层人士猝然失业,难以度日。
2. 谕令裁撤绿营,同时让旗人自谋生计。这些人多达100万,被突然中断生计后没能妥善安置以致他们对新政怨声载道。
3. 9月5日康有为连上两折,提出剪发辫,改穿西装,改元迁都,许多人认为这是改朝换代之举,难以接受。
——岳麓版《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尽管当时很闭塞,严家弄又在乡下,像“戊戌政变”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可是皇帝和皇太后“驾崩”就不同了,“地保”打着小锣挨家挨户地通知。 ——夏衍《懒寻旧梦录》
维新派最大的错误就是要在一个太短的时期内使中国全然改观,同时要把所有的政府机构都抓在手里,要一举肃清所有的弊端。……在日本,虽然有封建制度需要打破,但是没有若干世纪的传统需要推翻。 ——明恩溥《中国在激变中》①方式简单,打击面过大,树敌太多,阻力大。
②维新派缺乏经验,计划轻率。
③除旧但不布新,缺乏配套措施,大量民众失业,未能解决失业民众出路。
④传统思想浓厚,措施不能为民众接受,脱离群众。
⑤贪大求全,操之过急等等。 思考与探究1、改革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或趋势
2、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
3、改革措施是否切实可行
4、解放思想,关注民生——群众基础
5、循序渐进,按部就班
6、外部环境有利于否
7、是否得到统治者的支持
8、用人是否得当
9、指导思想正确与否
10、改革者个人素质和意志等等。改革成败的原因规律总结中日友好是历史主流,应珍惜友谊。
以史为鉴,吸取教训,防止悲剧重演。
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反侵略,维和平。
两国和平共处,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挑战。
加强民间交流,互相理解,增进情感。 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中日关系的看法。
材料一:在中日两国2000多年的交往史上,中日友好是主流。近代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
─胡锦涛主席《在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日本发生地震海啸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总理温家宝先后向日本政府发去慰问电,中国政府及时提供了100万元人民币的援助,3000万元的各类救援物资,中国国际救援队及时飞赴日本,并且应日本政府的要求,先后提供了大约4万吨汽油等燃料。中国网民的“日本挺住”、“我们牵挂着你们”等语言体现了普通中国人的心声。中日两国人民在灾害中心连心,手拉手,以心换心,拉近了彼此情感,也为中日世代友好奠定了基础。
——新浪博客知识延伸舌战群雄的商鞅南门徙木“拗相公”王安石天变不足畏,
人言不足恤,
祖宗之法不足守。“三不足”救时宰相 身后毁誉一条鞭法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师夷长技以制夷林则徐魏源康有为:托古改制思想界之大飓风倡民权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冲决网罗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平民总理我们自古以来,
就有埋头苦干的人,
就有拼命硬干的人,
就有为民请命的人,
就有舍身求法的人,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 
收入分配制度; “单独二孩” ; 打破“一考定终身” ;
“1元钱开公司”;新型城镇化规划;动产统一登记;
绿色政绩考核; 制度反腐; “渐进式延迟退休” ;
新一轮资源价改。
展望2015:
养老金并轨开始落地、存款保险制度也将建立、房地产税立法 … …
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好的教育、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等等,我们翘首以待!  2014年改革的10大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