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基础知识梳理】
(使用说明:依据知识结构,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梳理基础知识,并掌握记忆重点内容。不能解决的问题用红笔勾画,作出记录,便于上课答疑解惑)
(一)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分析
结论
(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认识到:)“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我们唯一得到的一点安慰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 ——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文明”指什么文明?“今后对它有用的一课”又指什么?
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永远不能随意离开主人,如果逃亡,领主有权无限期追捕……他们十分贫困,住房狭小,常常只有一间同牲口挤在一起的小屋……农奴主为谋取暴利,将大批的粮食、原料出口……农奴制发达使投入工业的资金不足……19世纪30年代,俄国开始了工业革命。1858年,仅莫斯科一省就有蒸汽机158架。但由于这种种原因,俄国资本主义难以发展,导致俄国大大落后于西欧各国。
“这种种原因”具体指什么?什么制度导致“俄国大大落后于西欧各国”?
俄国农民运动统计表
年代
农民起义
1801~1810年
83次
1811~1820年
124次
1821~1830年
156次
1831~1840年
143次
1841~1850年
351次
1850~1861年
591次
农民起义有何特点和作用?
1825年五名十二月党人领袖被处死,沙俄当局在克里姆林宫举行了一次盛大的祈祷式,以示庆祝。赫尔岑后来写道:我参加了祷告式,我当时只有14岁,隐没在人丛中,就在那里,在那个被血淋淋的仪式玷污了的圣坛面前,我发誓要替那些被处死行的人报仇,要跟这个皇位、跟这个圣坛、跟这些大炮战斗到底。
“五名十二月党人领袖”为什么会被处死?赫尔岑与十二月党人,在主张和影响上有何相似之处?
(二)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方式和目的:
材料
分析
结论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
农奴制改革的方式是什么?
“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因而宜尽快通过改革方案”。 ——亚历山大二世(1861年)
农奴制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三)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及评价
1、“二一九法令”( 1861年3月3日)
(1)主要内容
材料
分析
结论
农奴对地主的财产和人身依附永久性地取消...... 地主不得买卖或干涉其生活...... 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成为政府的臣民,不再隶属于他们的主人。
请用一句话概括要点,并简要评价?
要点:
评价:
土地仍属地主所有,农民可以通过劳务或现金方式赎买获得份地.....必须先以现金形式支付土地赎金的20%~25%,赎金往往比实际地价高出好几倍,不足部分由国家垫支给地主,农民分49年偿还政府的贷款和利息。.....而地主有权决定保留哪些地块。
请用一句话概括要点,并简要评价?
要点:
评价:
法令规定村社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纳,付清赎金后,农民必须得到村社的同意才能脱离村社,如果一个农民希望到外面找活干,也必须得到村社的书面许可证。
请用一句话概括要点,并简要评价?
要点:
评价:
(2)进步性和局限性
进步性
局限性
2、司法改革
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司法改革
过程:颁布《司法章程》:同一原则;建立__________制和__________制。
评价:建立近代司法体系,法律意识增强。但司法改革实际进展缓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地方自治:
过程:农村:_____________;城市:_____________;这些机构由_________产生。
职责:地方的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事务。
评价:促进俄国政治近代化,但未能触动沙皇专制,实权仍掌握在沙皇手里。
4、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①经济近代化:
②政治近代化:
③思想近代化:
【深化拓展】完成以下表格:
俄国农奴制改革与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异同
俄国农奴制改革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不同点
性质
阿里改革并没有改变生产关系,其性质为封建性的改革
结果
农奴制改革取得了成功
相同点
背景
方式
都是封建君主主持下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
阻力
都受到来自旧势力的强大阻力
作用
【习题演练】
1、克里米亚战争对俄国历史发展的最大影响是( )
A.丧失了在土耳其以至巴尔干的殖民势力 B.使俄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C.促使统治者加强军事力量 D.激化了社会矛盾,推动了俄国农奴制改革
2、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农奴制危机主要表现在( )
A、新思潮涌动 B、农奴起义不断
C、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 D、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
3、称“二一九法令”为解放法令的主要依据是( )
A.农奴完全获得了人身自由 B.加强村社管理
C. 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 D.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
4、列宁曾指出,经过1861年改革,“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的一干二净。”下列能够说明这一点的是( )
A.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B.农民可以通过赎买的方式获得土地
C.农民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 D.农民仍然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管理
5、1861年改革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主要是因为改革( )
A.是在封建地主主持下进行的 B.使农民获得土地, 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C.在法律上废除封建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D.动摇了俄国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6、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主要体现在( )
①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 ②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③司法方面实行公开审判 ④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评测练习
1、克里米亚战争对俄国历史发展的最大影响是( )
A.丧失了在土耳其以至巴尔干的殖民势力 B.使俄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C.促使统治者加强军事力量 D.激化了社会矛盾,推动了俄国农奴制改革
2、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农奴制危机主要表现在( )
A、新思潮涌动 B、农奴起义不断
C、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 D、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
3、称“二一九法令”为解放法令的主要依据是( )
A.农奴完全获得了人身自由 B.加强村社管理
C. 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 D.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
4、列宁曾指出,经过1861年改革,“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的一干二净。”下列能够说明这一点的是( )
A.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B.农民可以通过赎买的方式获得土地
C.农民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 D.农民仍然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管理
5、1861年改革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主要是因为改革( )
A.是在封建地主主持下进行的 B.使农民获得土地, 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C.在法律上废除封建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D.动摇了俄国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6、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主要体现在( )
①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 ②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③司法方面实行公开审判 ④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课件22张PPT。12课 俄国的农奴制改革课标要求: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 进步性和局限性;
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明确学习目标】—齐读
1.我们认真结合材料及课本知识总结概括出改革的背景
2.我们理解并复述出改革的内容
3.我们需要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全面,客观的评价改革
4.我们需要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分析归纳1861年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19世纪中期俄国与西方经济比较 “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同几个拥有现代生产民族进行的绝望的搏斗。” ----恩格斯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1.军事上:克里木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农奴制的落后。(落后的封建农奴制不能对抗先进的资本主义)一、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探究一:阅读材料,分别用一句话概括 他们被束缚在土地上,永远不能随意离开主人,如果逃亡,领主有权无限期追捕……他们十分贫困……他们的主热为谋取暴利,将大批的粮食、原料出口……投入工业的资金不足 …… 19世纪30年代,俄国开始了工业革命。1858年,仅莫斯科一省就有蒸汽机158架。但由于这种种原因,俄国资本主义难以发展,导致俄国大大落后于西欧各国。结合材料分析这种种原因”具体指什么?农奴制使俄国缺少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原材料、市场和资金。2、经济: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认识“他们”3.政治上:农奴制盛行激化了阶级矛盾,威胁沙皇专制统治下图说明了什么?1825年十二月党人起义,要求推翻沙皇专制,废除农奴制度,但以失败告终。 “我憎恨你和你的皇座,专制的暴君和魔王,我带着残忍的高兴看着你的覆灭,你子孙的死亡。”
——普希金《自由颂》 4.思想上:19世纪,俄国出现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要求变革的新思潮。他们表达了怎样的共同主张?克里木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农奴制的落后。
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沙皇专制下,阶级矛盾尖锐,起义不断。
出现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的新思潮。一、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2、经济上:3、政治上:4、思想上:1、军事上:——直接原因——根本原因5、主观上:沙皇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变革。(即时记忆,归纳整理——即时落实反馈默写——3分钟)2011年山东高考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必要性。(6分)二、农奴制改革的内容——1.解放法令(2,19法令)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自由仅是法律上的自由,仍受限制。农民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高价赎买,为资义发展提供了必要需高价赎买,数量少 、贫瘠是对农民的残酷掠夺。村社制度强化对农民管理。农民仍在一定程度上受控于地主。劳动力资本和市场谈谈你对“二·一九法令”的进步性和局限性的认识?进步性:
1、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促进俄国近代化。
2、是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
3、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局限性:
1、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保留了沙皇专制(政治)和地主土地私有制(经济)。
2、改革实质上是地主对农民的“合法”掠夺和欺骗,农民负担依然沉重。问题探究二:结合所学知识(2011年山东)(10分)下列是一组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的文字和图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①图14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的情景。
②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头……农民中怨声和叫喊越来越高……”。
③1876年,一位地主说:“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2)关于农民获得“解放”,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描述?你认为上述哪一描述较为客观并说明理由。(4分)迁移练习-实战高考 要求: ①独立思考写出
审题步骤有几问,核心问题
②简单写出自己的思路,
③小组合作讨论,补充完善思路解析:第(1)问回顾所学关于俄国废除农奴制的背景的知识进行作答即可。
第(2)问:第一小问出现不同描述的原因应该从发表言论这的不同阶级立场去思考问题,就不难得出正确的结论。第二小问作答时应该先选定观点,在进行论述。选择不同的观点,则论述的角度不同。注意论述和自己所选观点一致。比如选择①,则从改革的积极作用作答,选择②,则从农奴制的局限性角 3 度论述。选择③也从改革的积极作用作答。总之,注意论点和论据前后一致,不可出现前后自我矛盾的现象,能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即可。(1)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
农奴制激化了俄国社会矛盾;
农奴制造成了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2)描述者的立场不同。
若认为①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由农奴主实施,农民只能被动接受等角度来回答(若回答农奴制改革“解放”了农民,使农民获得了“自由”,农民对此表示感激也可给分)
若认为②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不彻底,农民依然受到奴役和剥削,农民对此表示不满等角度回答。
若认为③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提高了农民的政治地位,改变了农民的精神面貌等角度回答。二、改革的内容1、“解放”法令(二一九法令)——废除农奴制变革经济基础变革上层建筑2、司法改革——建立近代司法体系3、地方自治改革——选举内容:废除旧的等级法庭
实行公开陪审制、建立律师制和陪审制
影响:内容: 农村:地方自治局
城市:城市杜马
影响: 合作探究三:
依据改革的具体内容,分析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的近代化的影响?什么是近代化?所谓近代化是指以工业化为核心和由工业化带来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主要包括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科学化等各方面内容。三、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经济上:政治上:农奴制废除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市场,促进资本主义发展,使俄国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改革使政治上一向专制独裁俄国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思想上: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传入俄国,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1861年改革性质:是沙皇实行的自上而下进行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改革古罗马的两面神亚奴斯,一张脸孔望着未来,一张脸孔望着过去。他既可瞻前又可顾后。 在学习历史过程中,特别是在认识历史事件的影响时,我们的心中也要有一个两面神,既要瞻前,又要顾后。四、感悟改革亚历山大二世面对困境排除阻力、锐意改革,超越前辈的非凡勇气与魄力,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进步,但改革后
俄国仍然是沙皇的专制统治国家,保留大量封建残余,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总体水平仍远落后于欧美。改革后的俄国矛盾依然尖锐….
1905日俄战争---1905年革命---1917年2月革命----1917年十月革命---1991年苏联解体….
磕磕绊绊中俄国仍然在寻找
…
俄国寻道图强的启示:顺应时代潮流
抓住国家社会发展的迫切问题
缓和社会矛盾
改革任重而道远,必须不断深化改革
……
感悟:改革体现各种社会力量的博弈,但它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可能会给社会带来阵痛,但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它同样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手段。改革永不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