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于巩固
★第3课 土地改革
【学习目标】认识了解土地改革。
【重点难点】
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历史意义。
难点:土地改革后土地制度的性质。
【学习过程】
学习活动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探究问题1:阅读教材P13页内容,回答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的背景及核心内容。(本节重点知识:概括要点并背诵。)
新中国成立前,农民生活困苦;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农村存在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这种状况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
※探究问题2:通过阅读教材P14页《材料研读》、《相关史实》回答出: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中为何要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同时又保留富农经济,而不是消灭富农。(在课本该段上按照顺序标注出并背诵)
1、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2、注意保存富农经济,也给地主分上应得的一份土地,让他们在劳动中改造自己,减少了改革的阻力,从而有利于发展生产)
学习活动二:土地改革的意义。
★★探究问题:阅读教材P15页内容,指出: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本节重点知识:在课本上逐条标注出,概括要点并背诵。)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整体构建】
【我的困惑】
结束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事件是辛亥革命;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事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土地制度的事件是土地改革。
【随堂检测·真题演练】
1.“彻底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村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生产和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材料表述的是( )
A.土地改革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A
2.1951年,著名民主人士梁漱溟参加西南地区土地改革之后对毛泽东说:“土地改革是深得民心之举,很必要,也很及时。”同时,他也谈到土改有过火现象。毛泽东说:“你说的情况别的地方也有发生……关键是土改工作队的干部,只要他们能执行好政策,就出不了大的偏差。”这表明( )
A.土地改革只在西南地区进行 B.梁漱溟极力反对土地改革
C.毛泽东对土改工作充满信心 D.各地土改没出现任何偏差
【答案】C
3.民歌《土地还家》中唱道:“穷人翻身来当家,分了土地呀喜洋洋,土地还家呀生产忙;过去 的生产被剥削,现在生产呀自己享……”这是在下列哪一文件颁布后实现的?(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答案】C
4.下面是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表(单位:万吨),其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的原因是( )
种类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粮食 13213 14369 16392
棉花 69.2 103.1 130.4
A.进行了土地改革 B.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C.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A
5.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28%,152年比1949年增加42%,农作物产量迅速达到和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土地改革实现了农村土地公有制
C.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土地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答案】B
6.“精准扶贫”是当前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体现了党和政府始终重视“三农”的一贯原则。这一原则在建国初期最典型的表现是( )
A.和平解放西藏 C.实行士地改革 B.进行抗美援朝 D.开展第一个五年计划
【答案】C
7.“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以上条文引自( )
A.《天朝田亩制度》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答案】C
8.1952年底,我国彻底摧毁了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这是基于下列哪一事件的开展?(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三大改造
【答案】A
9.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1952年让农民产生“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原因是( )
A.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农民走上了集体化道路C.农村停产闹革命 D.农村实行“大包干”
【答案】A
10.实现好、维护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历来是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辽宁省宽甸县农民在给毛泽东主席的一封信中说:“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农民实现“这个梦想”的途径是( )
A.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B.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C.参加“大跃进”运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B
11.新中国成立后,在农村进行了土地改革。下图农民手中这份关于土地改革的文件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答案】B
12.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目的是( )
A.为了民主改革创造条件 B.为了个体农户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C.为了满足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D.为了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
【答案】C
13.图中所宣传的法律性文件颁布实施后,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不包括( )
A.彻底摧毁了我国封建土地制度 B.使土地由私有制变成了公有制
C.大大解放了我国的农村生产力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答案】B
14、下列对我国1950—1952年土地改革运动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其主要目的是将土地收归国有
B.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C.它巩固了人民政权,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D.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答案:A
15、“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土地改革的重点地区是( )
A.老解放区 B.新解放区 C.少数民族地区 D.边远地区
答案:B
16、穿越时空,回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的农村采访,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
A.农民生产积极性很高 B.地主成为一无所有的阶级
C.农民拥有自己的农具、牲畜 D.农民不用向地主缴纳地租
答案:B
17、在土地改革中,我国广大农民对获得的土地拥有最重要的权利是( )
A.所有权 B.使用权 C.经营权 D.管理权
答案:A
18、欣赏下列“话剧”:农民对地主说:“你被消灭了”;地主对农民说:“你翻身当家了”;土地兴奋地说:“我要换新主人了”;农民、地主、土地一起说:“一切都变了”。该“话剧”所反映的史实发生于( )
A.1937~1945年 B.1946~1949年 C.1950~1952年 D.1953~1957年
答案:B
19、电影《狗儿爷涅磐》中有这样一个情景:狗儿爷有了自己的土地和牲口,还分得了地主的高门楼,娶了年轻漂亮的小寡妇金花,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一情景的出现与下列哪一选项直接有关 ( )
A.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D.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完成
答案:B
8. 1950年,风阳花鼓词:“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土地还家后,幸福生活万年长。”词中的“土地还家”体现了( )
A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 B.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