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一、选择题
1.(2023·安徽滁州期末)公元前324年,在苏萨举行了古代世界史上最大规模的集体婚礼,亚历山大带头娶了波斯国王的女儿,许多马其顿的将领也娶了波斯显贵的女儿,同日参加婚礼的竟达一万对之多。后人称这一行动为“欧亚联姻”,而且整个婚礼是按照波斯人的传统习俗进行的。亚历山大此举意在( )
A.融入波斯上层社会
B.扩大帝国统治基础
C.消除东西民族裂痕
D.传播希腊民主政治
2.(2023·重庆统考)有学者认为:“亚历山大……在战争胜利后……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习俗……还有当地的法律,有时候甚至是原来的国王和总督也会被重新任命,坐上原来的位置。马其顿人负责统领军队,而当地人来做行省总督。”这说明亚历山大帝国的统治( )
A.照搬被征服地的治理模式
B.体现较强的专制主义色彩
C.阻碍了马其顿文化的传播
D.具有因地制宜的治理特点
3.(2023·湖南名校联考)古希腊人以移民方式扩大自己的影响。亚历山大帝国则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推广希腊文化。它们的共同影响是( )
A.希腊化地区的扩大
B.建立了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C.全球性联系的建立
D.导致了近代西方文化的传播
4.(2023·广西河池期末)有学者认为,希腊化时代是地中海文明中的一个完整时代,是伴随亚历山大征服而来的希腊文化的“全球化”。这说明希腊化时代是( )
A.东西方文明大交流的时代
B.亚历山大统治的时代
C.人类第一个全球化的时代
D.经济空前繁荣的时代
5.(2023·江苏盐城)“蒙古西征,横扫欧亚大陆,消除了国界的限制,使整个亚洲畅通无碍。”“蒙古的西征,带给西亚和东欧地区的是一场空前的人祸。”上述材料( )
A.探讨了蒙古西征的路线
B.剖析了蒙古西征的战术
C.辩证看待蒙古西征的影响
D.认可蒙古西征促进文化交流
6.(2023·云南文山期末)公元13世纪上半叶,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们进行了三次西征,建立了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的蒙古帝国。蒙古人的西征也是农业文明时代游牧民族对农耕民族的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征服活动。下列对蒙古人征服战争评价较为客观的一项是( )
A.蒙古铁骑所到之处破城掠寨,涂炭生灵,充分暴露了游牧民族的野蛮与残忍
B.战争总是残酷的,无辜平民的伤亡是常有的事,蒙古人的征服战争也不例外
C.蒙古人征服战争虽给农耕民族带来巨大灾难,但却打通了东西方交通的通道
D.游牧民族的生存环境太恶劣,为了生存他们才不得已而掠夺定居的农耕民族
7.(2023·安徽亳州期末)从成吉思汗西征到旭烈兀西征,数次大规模军事行动造成了中国与伊朗之间的人口移动。在波斯人来华的同时,亦有大批汉人西迁至伊朗,他们之中既有军匠、医师、工匠,也有民间的手工艺人,还有私属人口和奴仆等。材料说明蒙古西征客观上( )
A.促进东西方贸易发展
B.推动中外文明交流
C.导致了大量奴仆存在
D.改变伊朗民族结构
8.(2023·广东佛山统考)公元前3世纪,托勒密王朝在埃及的军事、行政、技术等工作主要依赖希腊人。当时的学校教育专注于希腊文化,王朝还授予相关职业者及家属免税特权。这( )
A.加速民族融合
B.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
C.体现文化互鉴
D.埋下王朝覆灭的伏笔
9.(2023·云南大理期末)亚历山大大帝占据波斯后,对波斯帝国原有的行政区划和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在各个地区的总督辖区实行军事、财政与民政三权分离。这一做法的根本目的是( )
A.实现官员之间的制约
B.加强对波斯的控制
C.适应当地风俗的需要
D.建立完善官僚体系
10.(2023·福建南平期末)亚历山大东征期间,在北非至南亚次大陆建立起几十座城市,他用自己的名字将这些城市统一命名为亚历山大里亚,同时还让希腊、马其顿人居留下来,并修建体育馆、运动场和剧场等建筑。这些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
A.传承西方城市的建设理念
B.不断扩展希腊化世界
C.彰显君主权力的至高无上
D.丰富民众的文化生活
二、综合题
11.阅读与古代历史上著名战争相关的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继承王位以后立即开始了对波斯帝国的征服战争。十年征战,亚历山大不仅将原来波斯帝国的版图据为己有,而且有所扩大。从地中海到印度河,从黑海、里海、咸海到阿拉伯海、波斯湾、红海,几乎都被囊括在他的帝国之下。东征之时,亚历山大就抱有一种把“已知人类居住世界”联合为一体,建立大同社会的愿望。他不仅随军带有专家学者,而且还资助他们进行科学研究工作,亚历山大的所作所为无疑加深了东西方之间彼此的了解,为新的希腊化文化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
——杨俊明《古代帝国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传播》
材料二 在公元634年到公元750年,阿拉伯人建立起一个西起比利牛斯山脉,东至中国边境的帝国。阿拉伯的地域扩张刺激了经济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进入了繁荣时期。阿拉伯本来就处于东西方贸易的交通要道,帝国建立后的经济繁荣又使阿拉伯商人的足迹踏遍了亚、非、欧三洲。商业贸易频繁交往的同时,科学文化的交流也大大加强了。阿拉伯的统治者对异族文化的宽容态度促成了中世纪阿拉伯科学的进步。……在历史上,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科学的发展也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纳忠《阿拉伯通史》,彭树智《阿拉伯国家史》等
材料三 “1219年春,成吉思汗统领大军出发亲征花剌子模,此外,还有金国、西夏新归附的契丹军、汉军、河西军以及大批能工巧匠。”“成吉思汗从不花剌进军撒麻耳干……那些被认为有用的人(如技术工匠)被带往蒙古。”《丝绸古道上的文化》载:“马可·波罗及其他一些欧洲人,都曾作为传教士或者外交使节去过蒙古地区或中国,如果没有蒙古的和平环境,他们的旅行就是不可能的。”……中国的绘画和波斯的绘画彼此相识并交流,马可·波罗得知了释迦牟尼这个名字,北京有了天主教的总主教。
——摘编自马婷《蒙古西征与中西文化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希腊化时代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亚历山大帝国、阿拉伯帝国统治范围的共同特点。要说明阿拉伯帝国能够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条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蒙古帝国时期推动中西文化交流的方式及文化交流的表现。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一、选择题
1.(2023·安徽滁州期末)公元前324年,在苏萨举行了古代世界史上最大规模的集体婚礼,亚历山大带头娶了波斯国王的女儿,许多马其顿的将领也娶了波斯显贵的女儿,同日参加婚礼的竟达一万对之多。后人称这一行动为“欧亚联姻”,而且整个婚礼是按照波斯人的传统习俗进行的。亚历山大此举意在( )
A.融入波斯上层社会
B.扩大帝国统治基础
C.消除东西民族裂痕
D.传播希腊民主政治
解析: 根据材料“亚历山大带头娶了波斯国王的女儿,许多马其顿的将领也娶了波斯显贵的女儿,同日参加婚礼的竟达一万对之多”可知,通过同波斯上层的联姻,有利于稳定帝国的统治,扩大帝国统治基础,B项正确;融入波斯上层社会,只是手段,并不是目的,排除A项;“消除”,表述绝对,排除C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对希腊民主政治的传播,排除D项。故选B项。
2.(2023·重庆统考)有学者认为:“亚历山大……在战争胜利后……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习俗……还有当地的法律,有时候甚至是原来的国王和总督也会被重新任命,坐上原来的位置。马其顿人负责统领军队,而当地人来做行省总督。”这说明亚历山大帝国的统治( )
A.照搬被征服地的治理模式
B.体现较强的专制主义色彩
C.阻碍了马其顿文化的传播
D.具有因地制宜的治理特点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亚历山大帝国在战争胜利后尊重当地的风俗,沿用当地的法律,重用当地人参与管理,可见亚历山大帝国的统治具有灵活、因地制宜的特点,D项正确;据材料可知,虽然亚历山大帝国在战争胜利后尊重当地的风俗,沿用当地的法律,但是负责统领军队的是马其顿人,可见亚历山大帝国的统治并不是照搬被征服地的治理模式,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专制色彩,反而体现了亚历山大帝国的统治具有灵活开放的特点,排除B项;材料虽体现了亚历山大帝国尊重被征服地区的文化风俗,但并不能代表马其顿文化不在被征服地区的传播,排除C项。故选D项。
3.(2023·湖南名校联考)古希腊人以移民方式扩大自己的影响。亚历山大帝国则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推广希腊文化。它们的共同影响是( )
A.希腊化地区的扩大
B.建立了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C.全球性联系的建立
D.导致了近代西方文化的传播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希腊人以移民方式扩大影响,亚历山大帝国推广希腊文化,都有助于希腊文化的传播,促进希腊化地区的扩大,A项正确;希腊人并未建立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排除B项;全球性联系建立于新航路开辟之后,排除C项;当时处于古代时期,近代西方文化出现于中世纪之后,排除D项。故选A项。
4.(2023·广西河池期末)有学者认为,希腊化时代是地中海文明中的一个完整时代,是伴随亚历山大征服而来的希腊文化的“全球化”。这说明希腊化时代是( )
A.东西方文明大交流的时代
B.亚历山大统治的时代
C.人类第一个全球化的时代
D.经济空前繁荣的时代
解析: 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希腊化时代是伴随亚历山大征服而来的希腊文化的“全球化”,说明此时代是东西方文化大交流的时代,A项正确;亚历山大统治时期是希腊化时代的开始,时间短暂,排除B项;第一个全球化时代的说法从材料中不能得出定论,排除C项;经济繁荣的信息在材料中没有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5.(2023·江苏盐城)“蒙古西征,横扫欧亚大陆,消除了国界的限制,使整个亚洲畅通无碍。”“蒙古的西征,带给西亚和东欧地区的是一场空前的人祸。”上述材料( )
A.探讨了蒙古西征的路线
B.剖析了蒙古西征的战术
C.辩证看待蒙古西征的影响
D.认可蒙古西征促进文化交流
解析: 据材料可知,“一场空前的人祸”体现的是蒙古西征给被征服地区带来灾难,“畅通无碍”体现的是蒙古西征打破了地区界限,加强了不同文明区间的交流。综上可知,材料辩证看待蒙古西征的影响,C项正确;关于蒙古西征,材料虽然提到西亚、东欧,但是没有具体讲到西征路线,排除A项;材料中不涉及蒙古西征战术的信息,排除B项;D项表述符合史实,但是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6.(2023·云南文山期末)公元13世纪上半叶,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们进行了三次西征,建立了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的蒙古帝国。蒙古人的西征也是农业文明时代游牧民族对农耕民族的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征服活动。下列对蒙古人征服战争评价较为客观的一项是( )
A.蒙古铁骑所到之处破城掠寨,涂炭生灵,充分暴露了游牧民族的野蛮与残忍
B.战争总是残酷的,无辜平民的伤亡是常有的事,蒙古人的征服战争也不例外
C.蒙古人征服战争虽给农耕民族带来巨大灾难,但却打通了东西方交通的通道
D.游牧民族的生存环境太恶劣,为了生存他们才不得已而掠夺定居的农耕民族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蒙古人征服战争虽给农耕民族带来巨大灾难,但却打通了东西方交通的通道,也促进东西方的交流,C项正确;A、B两项只反映了蒙古人征服战争的消极影响,评价片面,排除;D项反映了蒙古人征服战争的部分原因,但没有全面地认识蒙古西征的影响,排除。故选C项。
7.(2023·安徽亳州期末)从成吉思汗西征到旭烈兀西征,数次大规模军事行动造成了中国与伊朗之间的人口移动。在波斯人来华的同时,亦有大批汉人西迁至伊朗,他们之中既有军匠、医师、工匠,也有民间的手工艺人,还有私属人口和奴仆等。材料说明蒙古西征客观上( )
A.促进东西方贸易发展
B.推动中外文明交流
C.导致了大量奴仆存在
D.改变伊朗民族结构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数次大规模军事行动造成了中国与伊朗之间的人口移动。在波斯人来华的同时,亦有大批汉人西迁至伊朗,他们之中既有军匠、医师、工匠,也有民间的手工艺人,还有私属人口和奴仆等”可知,蒙古西征推动了中国和伊朗间人口的迁移。结合所学知识,人口迁移和战争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途径,蒙古西征客观上推动中国与伊朗地区的文明交流,B项正确;蒙古西征是军事行为,对东西方贸易造成破坏,排除A项;迁移的人口中存在奴仆,但“大量”的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迁移到伊朗的中国人是否改变伊朗的民族结构,排除D项。故选B项。
8.(2023·广东佛山统考)公元前3世纪,托勒密王朝在埃及的军事、行政、技术等工作主要依赖希腊人。当时的学校教育专注于希腊文化,王朝还授予相关职业者及家属免税特权。这( )
A.加速民族融合
B.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
C.体现文化互鉴
D.埋下王朝覆灭的伏笔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托勒密王朝在国家统治中过于依赖希腊人,给希腊人特权,固守希腊文化,不能很好地争取本地埃及人的支持和推动民族、文化融合,为之后的覆灭埋下了隐患,D项正确;材料所述措施不利于民族融合,排除A项;加重财政负担与授予免税特权有关,但不能完整体现材料中“依赖希腊人”“专注于希腊文化”等信息,排除B项;材料强调托勒密王朝“专注于希腊文化”,未提及学习借鉴埃及文化,无法体现文化互鉴,排除C项。故选D项。
9.(2023·云南大理期末)亚历山大大帝占据波斯后,对波斯帝国原有的行政区划和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在各个地区的总督辖区实行军事、财政与民政三权分离。这一做法的根本目的是( )
A.实现官员之间的制约
B.加强对波斯的控制
C.适应当地风俗的需要
D.建立完善官僚体系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对波斯帝国原有的行政区划和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在各个地区的总督辖区实行军事、财政与民政三权分离,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占领地区波斯的控制,B项正确;官员之间的制约是方式,而非目的,排除A项;材料突出的是对波斯的管理,并未提及适应当地的风俗,排除C项;材料强调对波斯原有的行政区划和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并不能反映建立了完善的官僚体系,排除D项。故选B项。
10.(2023·福建南平期末)亚历山大东征期间,在北非至南亚次大陆建立起几十座城市,他用自己的名字将这些城市统一命名为亚历山大里亚,同时还让希腊、马其顿人居留下来,并修建体育馆、运动场和剧场等建筑。这些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
A.传承西方城市的建设理念
B.不断扩展希腊化世界
C.彰显君主权力的至高无上
D.丰富民众的文化生活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亚历山大东征期间,在征服地区建立用自己名字命名的城市,同时让希腊、马其顿人留下修建带有希腊化色彩的建筑,可见此举是为了扩大希腊的影响,B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材料中亚历山大东征时期的举措是为了扩大希腊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中亚历山大的举措与彰显君主权力无关,排除C项;亚历山大的举措客观上有丰富民众的文化生活的作用,但是材料中亚历山大举措的目的是不断扩展希腊化世界,排除D项。故选B项。
二、综合题
11.阅读与古代历史上著名战争相关的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继承王位以后立即开始了对波斯帝国的征服战争。十年征战,亚历山大不仅将原来波斯帝国的版图据为己有,而且有所扩大。从地中海到印度河,从黑海、里海、咸海到阿拉伯海、波斯湾、红海,几乎都被囊括在他的帝国之下。东征之时,亚历山大就抱有一种把“已知人类居住世界”联合为一体,建立大同社会的愿望。他不仅随军带有专家学者,而且还资助他们进行科学研究工作,亚历山大的所作所为无疑加深了东西方之间彼此的了解,为新的希腊化文化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
——杨俊明《古代帝国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传播》
材料二 在公元634年到公元750年,阿拉伯人建立起一个西起比利牛斯山脉,东至中国边境的帝国。阿拉伯的地域扩张刺激了经济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进入了繁荣时期。阿拉伯本来就处于东西方贸易的交通要道,帝国建立后的经济繁荣又使阿拉伯商人的足迹踏遍了亚、非、欧三洲。商业贸易频繁交往的同时,科学文化的交流也大大加强了。阿拉伯的统治者对异族文化的宽容态度促成了中世纪阿拉伯科学的进步。……在历史上,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科学的发展也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纳忠《阿拉伯通史》,彭树智《阿拉伯国家史》等
材料三 “1219年春,成吉思汗统领大军出发亲征花剌子模,此外,还有金国、西夏新归附的契丹军、汉军、河西军以及大批能工巧匠。”“成吉思汗从不花剌进军撒麻耳干……那些被认为有用的人(如技术工匠)被带往蒙古。”《丝绸古道上的文化》载:“马可·波罗及其他一些欧洲人,都曾作为传教士或者外交使节去过蒙古地区或中国,如果没有蒙古的和平环境,他们的旅行就是不可能的。”……中国的绘画和波斯的绘画彼此相识并交流,马可·波罗得知了释迦牟尼这个名字,北京有了天主教的总主教。
——摘编自马婷《蒙古西征与中西文化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希腊化时代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亚历山大帝国、阿拉伯帝国统治范围的共同特点。要说明阿拉伯帝国能够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条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蒙古帝国时期推动中西文化交流的方式及文化交流的表现。
答案:(1)特征:对被征服地区强制推行希腊文化;目的是建立大同社会,希腊化过程中伴有民族交融;希腊化推动东西文化交流,推动科学文化等发展。
(2)特点:范围广阔,地跨欧亚非三大洲。
条件:自身农业、手工业、商业的繁荣;地理位置重要;对异族文化的宽容(开明)政策;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的促进。
(3)方式及表现:前期以战争方式为主,注重技术交流,如把技术工匠带往蒙古;后期以和平方式为主,注重中西方全方位交流,如欧洲传教士来蒙古,中国人去欧洲,中西绘画交流,佛教、天主教传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