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鸦片战争
一、选择题
1.(2023·陕西榆林)1833年,英国对华茶征收96%至100%的进口税,1834年提高到100%至300%,到1840年时,英国对华征收关税种类增长到1146项。英国的这些举动旨在( )
A.推行贸易自由政策
B.巩固对华贸易的顺差地位
C.逼迫中国开关通商
D.扭转对华贸易的不利局面
2.(2023·辽宁葫芦岛)有学者曾指出:1752年到1800年之间,有1.05亿万银元(约合2625万英镑)流入中国,而1808年到1856年之间,有3.84亿银元反向流动,贸易的天平显然由于“繁荣”的鸦片贸易而倾斜了。该学者意在说明( )
A.中国外贸一直处于出超地位
B.鸦片走私贸易产生的恶劣影响
C.清王朝放弃了传统的华夷观
D.西方在中西贸易中的顺差扩大
3.(2023·山西期末)在中俄天津、北京条约缔结以前,中俄之间已经依据两国的条约关系和往来惯例,发展出一套对等的公文书往来机制;而在中俄天津、北京条约缔结之后,俄国与中国的往来模式,大多与在中国的列强集团一同。俄国与中国往来模式的变化缘于( )
A.开放通商口岸 B.协定关税
C.领事裁判权 D.片面最惠国待遇
4.(2023·安徽淮北)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对中国实行了两大举措:一是在条约规定的港口引入蒸汽船、邮政以及关键的海关系统;二是按条约实行值百抽五税率以及实际执行更低关税的贸易政策。这( )
A.实现了晚清海关管理的制度化
B.维持了中国长期的贸易顺差局面
C.降低了西方列强资本输出成本
D.加速了中国近代经济的半殖民化进程
5.(2023·山东济宁)19世纪60年代,冯桂芬指出:“今海外诸夷,一春秋时之列国也。不特形势同,即风气亦相近焉。”后来,曾纪泽也称鸦片战争后的中外关系“直如战国之晋楚齐秦,鼎峙而相角”。以上言论表明近代中国先进士人( )
A.迈出师夷长技的第一步
B.仍然固守传统夷夏观念
C.民族意识开始走向觉醒
D.探寻应对世界变局策略
6.(2023·河南漯河)魏源所作的《海国图志》中有根据“香港英夷公司所呈大宪图”绘制的世界和各国地图共 78 幅。这些地图的排列顺序先是地球正面和背面两幅总图,以标明各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然后是各洲总图,再是各国分图。这反映出魏源( )
A.初步具有了近代世界意识
B.践行了“中体西用”思想
C.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先河
D.抛弃了“华夷有别”观念
7.(2023·山东潍坊)鸦片战争后,林则徐指出一味强调陆守,以守为战,“譬如两人对弈,人行两步,而我行一步,其胜负尚待问乎?”“徒守于陆,不与水战,此常不给之势”。这表明林则徐( )
A.学习西方科技实现自强求富
B.已摒弃夷夏观念开眼看世界
C.要求军事改革应对边疆危机
D.萌发海防意识抵御外来侵略
8.(2023·河南郑州统考一模)1848年,徐继畬在刊行的《瀛寰志略》中感叹西方富强,认为商业贸易可致国家强盛;对他们的政治制度充满钦慕,赞扬西方强国的民主制度及开创者。这说明他( )
A.旨在引导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B.属于早期维新派的代表
C.是当时理性看待西方的先驱
D.冲破了中体西用的束缚
9.(2023·福建联考)美国圣公会传教士卜舫济指出:“即使没有非法的鸦片贸易,我们可以肯定这两个国家之间迟早要爆发战争。……东方人拒绝给予西方国家平等的政治和经济地位,而这些正是西方所需要的。我们为中国的无知感到遗憾,但同时我们必须明确这种无知只有用武力才能解决。”这一言论旨在( )
A.谴责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行径
B.推卸英国挑起鸦片战争的责任
C.谴责清廷统治阶级的愚昧无知
D.揭示清朝封建专制体制的衰败
10.(2023·江苏盐城)19世纪中期,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新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市场,开拓更为广阔的殖民地。据此可知,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是( )
A.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B.对商品市场和原料市场的渴求
C.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晚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发展落后
二、综合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产品业已增加了的需要……新贸易市场尚待确立,新部署尚待进行。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的修订……我们可以希望,英、法、美交涉人员通力合作……将更能影响中国政府去履行对目前事情的改进。
——1854年2月13日英国《克勒拉
得恩伯爵致包令函》
材料二 务须让西方列强进入中华帝国的北方口岸和首都,马戛尔尼那时的岁月已经远去,如今要与天子本人,而不是地方代表,要在朝廷宫中,而不是在总督府等衙门,继续商谈已从帝国南部或中部重镇开始的关系。
——[法]高第《中国与西方列强关系史》
(1)材料一中英国人对鸦片战争的结果表现出什么态度?材料一中哪一句话最能反映英国要求“修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两次鸦片战争
一、选择题
1.(2023·陕西榆林)1833年,英国对华茶征收96%至100%的进口税,1834年提高到100%至300%,到1840年时,英国对华征收关税种类增长到1146项。英国的这些举动旨在( D )
A.推行贸易自由政策
B.巩固对华贸易的顺差地位
C.逼迫中国开关通商
D.扭转对华贸易的不利局面
[解析] 根据材料“1833年,英国对华茶征收96%至100%的进口税,1834年提高到100%至300%,到1840年时,英国对华征收关税种类增长到1146项。”可知,英国不断提高华茶的进口税,增加对华征收关税的种类,说明1840年之前,英国在中英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英国的贸易保护措施,并不是推行自由贸易,排除A项;鸦片战争之前,英国对华贸易处于逆差地位,排除B项;鸦片战争战败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开放了五口通商口岸,排除C项。故选D项。
2.(2023·辽宁葫芦岛)有学者曾指出:1752年到1800年之间,有1.05亿万银元(约合2625万英镑)流入中国,而1808年到1856年之间,有3.84亿银元反向流动,贸易的天平显然由于“繁荣”的鸦片贸易而倾斜了。该学者意在说明( B )
A.中国外贸一直处于出超地位
B.鸦片走私贸易产生的恶劣影响
C.清王朝放弃了传统的华夷观
D.西方在中西贸易中的顺差扩大
[解析] 根据材料“1808年到1856年之间,有3.84亿银元反向流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为了扭转贸易逆差,开始了罪恶的鸦片走私贸易,B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华夷观,排除C项;D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故选B项。
3.(2023·山西期末)在中俄天津、北京条约缔结以前,中俄之间已经依据两国的条约关系和往来惯例,发展出一套对等的公文书往来机制;而在中俄天津、北京条约缔结之后,俄国与中国的往来模式,大多与在中国的列强集团一同。俄国与中国往来模式的变化缘于( D )
A.开放通商口岸 B.协定关税
C.领事裁判权 D.片面最惠国待遇
[解析] 根据材料“在中俄天津、北京条约缔结以前,中俄之间已经依据两国的条约关系和往来惯例,发展出一套对等的公文书往来机制;而在中俄天津、北京条约缔结之后,俄国与中国的往来模式,大多与在中国的列强集团一同。”并结合所学可知,1843年签订的《南京条约》附件中规定的片面最惠国待遇使得中俄交往模式由依据两国条约关系和惯例,变为与英、法、美等国相同,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俄天津、北京条约缔结之后,俄国与中国的往来模式,大多与在中国的列强集团一同”,而不是开放通商口岸,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中俄两国往来模式变化的原因,而不是因为“协定关税”,排除B项;领事裁判权也是《南京条约》附件中的具体规定,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4.(2023·安徽淮北)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对中国实行了两大举措:一是在条约规定的港口引入蒸汽船、邮政以及关键的海关系统;二是按条约实行值百抽五税率以及实际执行更低关税的贸易政策。这( D )
A.实现了晚清海关管理的制度化
B.维持了中国长期的贸易顺差局面
C.降低了西方列强资本输出成本
D.加速了中国近代经济的半殖民化进程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鸦片战争之后,一方面引进西方技术,另一方面中国的关税极低,关税自主权遭到破坏,这加速了中国近代经济的半殖民化进程,D项正确;材料仅说明西方列强对中国实行的举措,没有体现清政府对海关管理的制度化,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贸易顺差和贸易逆差的问题,排除B项;甲午中日战争之后西方列强由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排除C项。故选D项。
5.(2023·山东济宁)19世纪60年代,冯桂芬指出:“今海外诸夷,一春秋时之列国也。不特形势同,即风气亦相近焉。”后来,曾纪泽也称鸦片战争后的中外关系“直如战国之晋楚齐秦,鼎峙而相角”。以上言论表明近代中国先进士人( D )
A.迈出师夷长技的第一步
B.仍然固守传统夷夏观念
C.民族意识开始走向觉醒
D.探寻应对世界变局策略
[解析] 依据材料“19世纪60年代……‘今海外诸夷,一春秋时之列国也’。……‘直如战国之晋楚齐秦,鼎峙而相角’”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士大夫阶层以春秋列国并立之形势比拟此时列强并立的世界局势,体现了近代先进士人寻求应对世界变局的策略,D项正确;洋务运动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当时以中国为中心的天下观受到冲击,B项表述有误,排除;材料体现不出民族意识觉醒的信息,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项。
6.(2023·河南漯河)魏源所作的《海国图志》中有根据“香港英夷公司所呈大宪图”绘制的世界和各国地图共 78 幅。这些地图的排列顺序先是地球正面和背面两幅总图,以标明各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然后是各洲总图,再是各国分图。这反映出魏源( A )
A.初步具有了近代世界意识
B.践行了“中体西用”思想
C.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先河
D.抛弃了“华夷有别”观念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魏源的《海国图志》中绘制了世界和各国地图,并且标注了各国在世界的位置等,这突破了中国传统的天朝上国思想,说明魏源初步具有了近代世界意识,A项正确;践行“中体西用”思想的是洋务派,魏源不是洋务派代表,排除B项;林则徐率先向西方学习,是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排除C项;魏源虽然初步具有了近代世界意识,但并不代表他抛弃了“华夷有别”的观念,排除D项。故选A项。
7.(2023·山东潍坊)鸦片战争后,林则徐指出一味强调陆守,以守为战,“譬如两人对弈,人行两步,而我行一步,其胜负尚待问乎?”“徒守于陆,不与水战,此常不给之势”。这表明林则徐( D )
A.学习西方科技实现自强求富
B.已摒弃夷夏观念开眼看世界
C.要求军事改革应对边疆危机
D.萌发海防意识抵御外来侵略
[解析] 由材料可知,林则徐主张海陆兼重,而非专重陆防,这是鸦片战争对于当时人的冲击,萌发海防意识抵御外来侵略,D项正确;材料主旨是防御的策略而非学习西方技术或者进行军事改革,排除A、C两项;材料内容并未涉及夷夏观念的变化,排除B项。故选D项。
8.(2023·河南郑州统考一模)1848年,徐继畬在刊行的《瀛寰志略》中感叹西方富强,认为商业贸易可致国家强盛;对他们的政治制度充满钦慕,赞扬西方强国的民主制度及开创者。这说明他( C )
A.旨在引导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B.属于早期维新派的代表
C.是当时理性看待西方的先驱
D.冲破了中体西用的束缚
[解析]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徐继畬属于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代表之一,在《瀛寰志略》中介绍了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是最早理性了解西方的代表,C项正确;徐继畬是向国人介绍西方的制度,没有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排除A项;徐继畬属于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排除B项;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与D项史实不符,排除。故选C项。
9.(2023·福建联考)美国圣公会传教士卜舫济指出:“即使没有非法的鸦片贸易,我们可以肯定这两个国家之间迟早要爆发战争。……东方人拒绝给予西方国家平等的政治和经济地位,而这些正是西方所需要的。我们为中国的无知感到遗憾,但同时我们必须明确这种无知只有用武力才能解决。”这一言论旨在( B )
A.谴责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行径
B.推卸英国挑起鸦片战争的责任
C.谴责清廷统治阶级的愚昧无知
D.揭示清朝封建专制体制的衰败
[解析] 由材料中“东方人拒绝给予西方国家平等的政治和经济地位,而这些正是西方所需要的”“我们必须明确这种无知只有用武力才能解决”可知 ,该传教士把英国发动对华侵略战争的原因归结为中国政府的愚昧无知 ,没有给予西方国家平等的政治和经济地位,这掩盖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真实意图,即打开中国大门,使中国成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因此,这一言论意在推卸英国挑起侵华战争的责任,故B项正确;卜舫济是为英国推卸战争责任进行辩护,并非谴责英国的侵略行径,也非抨击清政府的愚昧无知 ,排除A、C两项; 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选B项。
10.(2023·江苏盐城)19世纪中期,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新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市场,开拓更为广阔的殖民地。据此可知,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是( B )
A.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B.对商品市场和原料市场的渴求
C.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晚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发展落后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新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市场,开拓更为广阔的殖民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是对商品市场和原料市场的渴求,渴望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B项正确;A项表述与设问强调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不符,排除;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排除C项;晚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发展落后对英国来说是客观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
二、综合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产品业已增加了的需要……新贸易市场尚待确立,新部署尚待进行。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的修订……我们可以希望,英、法、美交涉人员通力合作……将更能影响中国政府去履行对目前事情的改进。
——1854年2月13日英国《克勒拉
得恩伯爵致包令函》
材料二 务须让西方列强进入中华帝国的北方口岸和首都,马戛尔尼那时的岁月已经远去,如今要与天子本人,而不是地方代表,要在朝廷宫中,而不是在总督府等衙门,继续商谈已从帝国南部或中部重镇开始的关系。
——[法]高第《中国与西方列强关系史》
(1)材料一中英国人对鸦片战争的结果表现出什么态度?材料一中哪一句话最能反映英国要求“修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答案】(1)态度:不满足既得利益,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
材料中的话: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产品业已增加了的需要。
(2)影响:中国进一步丧失领土和主权,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