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一、选择题
1.(2023·山东枣庄期末)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流行着歌颂皇帝的《万岁!桂冠加冕的胜者!》一歌。由于时常在重要的公众场合演唱,因此也被视为国歌。但在1922年德国国歌改为《德意志之歌》,歌唱德意志民族与祖国高于一切。导致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战争引发政治局势的变化
B.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C.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转型
D.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2.(2023·河南驻马店统考)一战后,在亚洲,印度人民多次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非洲,埃及人民通过多种斗争方式,迫使英国承认埃及为独立主权国家;在美洲,桑地诺带领游击队反对美国扶植的独裁政权,迫使美军撤出。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民族民主运动( )
A.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
B.实现了发展中国家联合
C.终结了欧美列强侵略
D.导致世界政治格局变动
3.(2023·山东济宁)1946年,英国宣布结束对约旦的委任统治,承认约旦独立;1947年6月,英国公布《蒙巴顿方案》,即《印度独立法案》,8月15日英国殖民当局分别向国民大会党和穆斯林联盟移交权力;1948年,锡兰(斯里兰卡)独立,成为英联邦的一个自治领。这些事件( )
A.表明英国殖民政策随形势进行相应调整
B.反映了社会主义力量的进一步增强
C.推动了帝国主义在亚洲殖民体系的瓦解
D.促使亚非民族独立运动进入新阶段
4.(2023·黑龙江哈尔滨三十二中)英国军事理论家富勒在20世纪60年代总结出这样一句话:“今天,人类的敌人仍然是人类本身。”战争既是人类聪明才智的见证,也是人类愚蠢不化的见证,也许人类将永远背负着这把“双刃剑”走到历史的尽头。对此认识最正确的是( )
A.战争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
B.战争是把双刃剑,人类无法摆脱
C.战争是灾难,没有任何积极意义
D.战争有一定积极作用,不能一概否定
5.(2023·天津宁河芦台一中)如表为1967年前后坦桑尼亚中学历史试卷的问题设计。这一变化说明坦桑尼亚( )
1967年前 1967年后
1.许多欧洲国家是非常成功的殖民势力。你对此如何解释? 1.我们可以从古代非洲帝国学到什么?
2.人们普遍认为古希腊文明为现代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解释为什么这样?(1962年) 2.讨论1957年加纳独立对其他非洲国家的影响。(1967年)
3.简短描述如下各项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性:雅典、游牧民族、新石器时代、神圣罗马帝国、伽利略。(1962年) 3.“津巴布韦”是非洲人的成就,评价该说法。(1969年)
A.致力于非洲统一进程的加速
B.国民民族自信心得到了增强
C.加速了融进国际社会的步伐
D.受到了不结盟运动直接影响
6.(2023·贵州黔西期末)韩国原属东亚儒家文化圈,近代以来先后融合了佛教和基督教等外来文化,形成了韩国经济翻身的特殊精神动力,自20世纪 60年代以来连续35年保持了7%—9%的GDP增长,创造了世界奇迹。据此可知,战后新兴民族国家( )
A.多元文化融合促进现代化进程
B.通过发展经济维护民族独立
C.发展经济是独立后的主要任务
D.致力于民族民主意识的传播
7.(2023·广东汕尾期末)“西方文化在继续冲击着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国家。印度文化的生命力是极其顽强的。在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中,它的根本绝不会丧失,它也绝不会迷失自我。印度业已开展的经济改革在加速国家的发展,但它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似乎还很漫长。”据此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文化的显著特征是( )
A.抵制西方文化的扩张
B.消除殖民主义遗毒
C.融合本土与西方文化
D.宗教色彩非常浓厚
8.(2023·甘肃白银期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统治精英不同程度地接受了来自西方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一些基本价值取向,同时也注重弘扬印度传统文化。这些做法( )
A.使印度直接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
B.表明印度的主流文化完全西化
C.发展了甘地的非暴力的斗争模式
D.丰富了印度现代文化的多样性
9.(2023·广东名校联考)有学者认为,在1910—1917年的墨西哥革命中,农民没有理论指导,没有建立自己的革命政权,而其运动只作为革命民主主义的一种力量自发地行动时,他们就休想达到消灭大地产,争得自由的目的。该学者意在强调革命时期的墨西哥( )
A.农民运动从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B.封建的顽固势力比较强大
C.资产阶级革命最终以失败告终
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10.(2023·河北张家口尚义一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统治似乎并没有减弱,他们的领地甚至更大,因为他们这时控制了以前曾在苏丹统治下的中东领土。不过,在这一表面现象之下,形势却完全不同。从全球的观点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意义恰恰在于它开始了欧洲霸权的削弱。这表明当时( )
A.世界殖民体系开始发生动摇
B.美国取代了欧洲的国际地位
C.欧洲的国际影响力依然强大
D.传统世界格局发生一定变化
二、综合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39年,英国政府开始改变帝国政策,向英联邦转型。二战后,在新的国际形势下,转型力度继续加强,于是便有了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第一次非殖民化高潮,在此期间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主共和国。法属印度支那殖民地的民族主义者深受鼓舞,于1954年成立民族解放阵线,开展武装斗争,给法军以沉重的打击。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建立了一批民族独立国家,其中一部分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由此形成第二次非殖民化高潮。而法属阿尔及利亚的民族解放运动又给予英属黄金海岸人民以巨大支持,1957年,加纳共和国成立,并成为英联邦的第9个成员国和联合国的第81个成员国。人民大会党组织新政府,恩克鲁玛出任独立后的首任总理,这是在非洲的英属殖民地中第一个赢得独立的国家。受此影响,20世纪60年代初出现了规模最大的第三次非殖民化高潮。
——摘编自潘兴明《英帝国向英联邦转型探析——
基于二战后丘吉尔政府非殖民化政策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三次非殖民化高潮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三次非殖民化高潮出现的原因。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一、选择题
1.(2023·山东枣庄期末)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流行着歌颂皇帝的《万岁!桂冠加冕的胜者!》一歌。由于时常在重要的公众场合演唱,因此也被视为国歌。但在1922年德国国歌改为《德意志之歌》,歌唱德意志民族与祖国高于一切。导致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战争引发政治局势的变化
B.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C.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转型
D.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处于德意志帝国时期,故国歌歌颂皇帝,一战中德国战败,被迫割地赔款,德意志帝国崩溃,德国进入共和国时期,故国歌不再歌颂皇帝,而是歌唱德意志民族,由此可见,导致国歌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战争引发政治局势的变化,A项正确;宗教改革运动中新教沉重打击了教会势力,西欧各国的世俗权力得到强化,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日益显现,B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材料时间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及以后,与工业革命、德国社会转型发生的时间不符,排除C项;工人运动蓬勃发展是两个时期的相同背景,不能作为前后两个时期国歌不同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
2.(2023·河南驻马店统考)一战后,在亚洲,印度人民多次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非洲,埃及人民通过多种斗争方式,迫使英国承认埃及为独立主权国家;在美洲,桑地诺带领游击队反对美国扶植的独裁政权,迫使美军撤出。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民族民主运动( )
A.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
B.实现了发展中国家联合
C.终结了欧美列强侵略
D.导致世界政治格局变动
解析: 根据材料“印度人民多次……,埃及……迫使英国承认……,桑地诺……迫使美军撤出”等信息可得出,这一时期民族民主运动的共同作用是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A项正确;材料不涉及这些国家是否联合,且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中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斗争并未终结欧美列强侵略,也未导致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动,排除C、D两项。故选A项。
3.(2023·山东济宁)1946年,英国宣布结束对约旦的委任统治,承认约旦独立;1947年6月,英国公布《蒙巴顿方案》,即《印度独立法案》,8月15日英国殖民当局分别向国民大会党和穆斯林联盟移交权力;1948年,锡兰(斯里兰卡)独立,成为英联邦的一个自治领。这些事件( )
A.表明英国殖民政策随形势进行相应调整
B.反映了社会主义力量的进一步增强
C.推动了帝国主义在亚洲殖民体系的瓦解
D.促使亚非民族独立运动进入新阶段
解析: 根据材料“承认约旦独立,印度地区则实行‘印巴分治’、锡兰(斯里兰卡)独立,成为英联邦的一个自治领”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在二战后,对不同国家采取不同的政策,表明英国殖民政策随形势进行相应调整,A项正确;材料不涉及社会主义力量,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英国殖民政策随形势进行相应调整,约旦、印度、锡兰的独立可以推动帝国主义在亚洲殖民体系逐渐瓦解,也有利于鼓舞亚非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但C、D两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故选A项。
4.(2023·黑龙江哈尔滨三十二中)英国军事理论家富勒在20世纪60年代总结出这样一句话:“今天,人类的敌人仍然是人类本身。”战争既是人类聪明才智的见证,也是人类愚蠢不化的见证,也许人类将永远背负着这把“双刃剑”走到历史的尽头。对此认识最正确的是( )
A.战争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
B.战争是把双刃剑,人类无法摆脱
C.战争是灾难,没有任何积极意义
D.战争有一定积极作用,不能一概否定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作者认识到战争是把“双刃剑”,说明在他看来战争有一定积极作用,D项最佳;A项没有看到战争的负面影响,排除;战争是把双刃剑的观点在材料中有所体现,人类无法摆脱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C项没有看到战争的积极作用,观点片面,排除C项。故选D项。
5.(2023·天津宁河芦台一中)如表为1967年前后坦桑尼亚中学历史试卷的问题设计。这一变化说明坦桑尼亚( )
1967年前 1967年后
1.许多欧洲国家是非常成功的殖民势力。你对此如何解释? 1.我们可以从古代非洲帝国学到什么?
2.人们普遍认为古希腊文明为现代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解释为什么这样?(1962年) 2.讨论1957年加纳独立对其他非洲国家的影响。(1967年)
3.简短描述如下各项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性:雅典、游牧民族、新石器时代、神圣罗马帝国、伽利略。(1962年) 3.“津巴布韦”是非洲人的成就,评价该说法。(1969年)
A.致力于非洲统一进程的加速
B.国民民族自信心得到了增强
C.加速了融进国际社会的步伐
D.受到了不结盟运动直接影响
解析: 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坦桑尼亚的中学历史试卷的问题设计,在1967年以前侧重考查欧洲文明,在1967年后侧重考查非洲文明,表明坦桑尼亚国民民族自信心得到了增强,B项正确;A项表述与史实不符,且材料也未体现,排除A项;题干材料无法体现坦桑尼亚融进国际社会,排除C项;不结盟运动强调第三世界的作用,材料并未涉及,排除D项。故选B项。
6.(2023·贵州黔西期末)韩国原属东亚儒家文化圈,近代以来先后融合了佛教和基督教等外来文化,形成了韩国经济翻身的特殊精神动力,自20世纪 60年代以来连续35年保持了7%—9%的GDP增长,创造了世界奇迹。据此可知,战后新兴民族国家( )
A.多元文化融合促进现代化进程
B.通过发展经济维护民族独立
C.发展经济是独立后的主要任务
D.致力于民族民主意识的传播
解析: 根据材料“东亚儒家文化、佛教和基督教等外来文化,形成了韩国经济翻身的特殊精神动力”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儒家文化、佛教和基督教等外来文化在韩国并存,并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借鉴融合,使韩国呈现多元文化特征,形成了韩国经济翻身的特殊精神动力,韩国“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连续35年保持了7%—9%的GDP增长”,据此可知,多元文化融合促进了现代化进程,A项正确;材料只涉及韩国经济发展及发展原因,不涉及韩国发展经济的目的和独立后的主要任务,排除B、C两项;材料只涉及了儒学、佛教、基督教文化,不涉及民族民主意识的传播,排除D项。故选A项。
7.(2023·广东汕尾期末)“西方文化在继续冲击着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国家。印度文化的生命力是极其顽强的。在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中,它的根本绝不会丧失,它也绝不会迷失自我。印度业已开展的经济改革在加速国家的发展,但它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似乎还很漫长。”据此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文化的显著特征是( )
A.抵制西方文化的扩张
B.消除殖民主义遗毒
C.融合本土与西方文化
D.宗教色彩非常浓厚
解析: 根据材料“西方文化在继续冲击着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国家”“印度文化的生命力是极其顽强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形成了当地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抵制西方文化的扩张”,排除A项;材料主要反映了二战后印度文化融合本土与西方文化,未反映消除殖民主义遗毒,排除B项;D项表述符合印度国情,但是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8.(2023·甘肃白银期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统治精英不同程度地接受了来自西方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一些基本价值取向,同时也注重弘扬印度传统文化。这些做法( )
A.使印度直接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
B.表明印度的主流文化完全西化
C.发展了甘地的非暴力的斗争模式
D.丰富了印度现代文化的多样性
解析: 根据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统治精英不同程度地接受了来自西方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一些基本价值取向,同时也注重弘扬印度传统文化”可知,二战后,印度统治精英不同程度地接受了来自西方的一些基本价值取向,同时也弘扬印度的传统文化,这有利于丰富印度现代文化的多样性,D项正确;材料中描述的是文化的交流交融,没有体现印度直接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的信息,排除A项;“完全”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中描述的是印度文化的多样性,没有体现非暴力的斗争模式,排除C项。故选D项。
9.(2023·广东名校联考)有学者认为,在1910—1917年的墨西哥革命中,农民没有理论指导,没有建立自己的革命政权,而其运动只作为革命民主主义的一种力量自发地行动时,他们就休想达到消灭大地产,争得自由的目的。该学者意在强调革命时期的墨西哥( )
A.农民运动从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B.封建的顽固势力比较强大
C.资产阶级革命最终以失败告终
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墨西哥革命取得阶段胜利后上台的统治者并未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还下令解散农民武装,导致大地产无法被消灭,材料“农民没有理论指导,没有建立自己的革命政权,而其运动只作为革命民主主义的一种力量自发地行动”这说明农民运动仅仅从属于资产阶级革命,不清楚自己的革命地位、目标前途等,A项正确;材料强调农民运动从属于资产阶级革命,但不能反映出封建顽固势力强大,排除B项;材料只强调农民运动从属于资产阶级革命,而不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如何,也不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状况如何,排除C、D两项。故选A项。
10.(2023·河北张家口尚义一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统治似乎并没有减弱,他们的领地甚至更大,因为他们这时控制了以前曾在苏丹统治下的中东领土。不过,在这一表面现象之下,形势却完全不同。从全球的观点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意义恰恰在于它开始了欧洲霸权的削弱。这表明当时( )
A.世界殖民体系开始发生动摇
B.美国取代了欧洲的国际地位
C.欧洲的国际影响力依然强大
D.传统世界格局发生一定变化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欧洲在全世界的霸权削弱,传统世界格局发生一定变化,D项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民族民主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但材料强调欧洲国家,排除A项;二战后美国取代了欧洲的国际地位,排除B项;“欧洲的国际影响力依然强大”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二、综合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39年,英国政府开始改变帝国政策,向英联邦转型。二战后,在新的国际形势下,转型力度继续加强,于是便有了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第一次非殖民化高潮,在此期间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主共和国。法属印度支那殖民地的民族主义者深受鼓舞,于1954年成立民族解放阵线,开展武装斗争,给法军以沉重的打击。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建立了一批民族独立国家,其中一部分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由此形成第二次非殖民化高潮。而法属阿尔及利亚的民族解放运动又给予英属黄金海岸人民以巨大支持,1957年,加纳共和国成立,并成为英联邦的第9个成员国和联合国的第81个成员国。人民大会党组织新政府,恩克鲁玛出任独立后的首任总理,这是在非洲的英属殖民地中第一个赢得独立的国家。受此影响,20世纪60年代初出现了规模最大的第三次非殖民化高潮。
——摘编自潘兴明《英帝国向英联邦转型探析——
基于二战后丘吉尔政府非殖民化政策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三次非殖民化高潮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三次非殖民化高潮出现的原因。
【答案】(1)特点:各地民族主义运动相互支援配合;民族独立运动与民主革命相互结合;均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与英帝国向英联邦转型相关;时间短,进程快。
(2)原因:英国殖民政策的调整;两大阵营的对峙局势给殖民地、半殖民地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法力量的削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反殖民主义成为世界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