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单元练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单元练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30 08:32: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一、选择题
1.公历是现在国际上通用的历法。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采用公元纪年。该历法的基础是(  )
A.古埃及的太阳历
B.罗马人的儒略历
C.中国农历即夏历
D.苏美尔人的太阴历
2.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共和国先后铸造出十二块青铜板,在上面刻有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许多方面的内容,公布于罗马广场,史称《十二铜表法》。该法(  )
A.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B.是贵族对平民的彻底胜利
C.没有给平民带来任何好处
D.否定了以往罗马的习惯法
3.某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以“蓝色的海洋文明”为主题的探究活动,其搜集的著作资料应该是(  )
A.《尼罗河畔的金字塔世界》
B.《汉谟拉比和他的法典》
C.《种姓与印度教社会》
D.《罗马:从共和走向帝制》
4.中古时期欧洲出现了很多属于骑士文学的作品,它们所讲述的一般都是主人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朋友们的帮助,打败祸害一方的恶人的故事,且在主人公的经历中,包含了大量非宗教因素。这说明中古时期欧洲的骑士文学(  )
A.否定了古希腊罗马的人文精神
B.冲破了封建教会的禁欲主义
C.反映了骑士阶层的道德和理想
D.抨击了贵族专横和教士贪婪
5.《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编写的一部关于法学的教科书。其在开篇就提出“正义是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的这种坚定而恒久的愿望”“法律的戒条是这些:诚实生活、毋害他人,分给各人属于他的”。据此可知,罗马法(  )
A.维护人民利益
B.追求公平与正义
C.保护私有财产
D.质疑道德的约束力
6.古埃及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体系之一。象形文字约形成于公元前4千纪末,一直使用到公元4世纪。这种文字来源于最初的象形字,由表意符号、表音符号、限定符号组成。古埃及象形文字的书写材料通常为石质材料、陶片、木料和莎草纸。其中最为普遍的材料是(  )
A.石质材料
B.陶片
C.木料
D.莎草纸
7.下图所示是位于阿富汗东北部,年代处于公元前3世纪的亚历山大古城遗址出土的文物——二神驾车图像饰板。此文物可以用来印证(  )
A.古代文明多元一体
B.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
C.区域文明相对独立
D.古希腊文化的广泛传播
8.互相学习、充实、传承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规律,阿拉伯文化在整个中世纪是一个强势文化,对东西方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特别是“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材料表明(  )
A.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B.阿拉伯文化对文艺复兴有推动作用
C.文化传播实现于国家统治范围内
D.欧洲文明源自阿拉伯帝国
9.有学者指出:“希腊民族是最早探索人类、人的思想和灵魂的民族,他们不但追根溯源,寻求宇宙万物的源头与规律……而且探究社会的正义与公理,诘问人生的目的与价值。”该学者认为古希腊文化(  )
A.缺乏人文主义
B.个人主义泛滥
C.忽视现实幸福
D.重视理性精神
10.古希腊雕刻艺术在公元前5世纪已经达到相当高度,下列属于这一时期雕刻艺术成就的是(  )
A.《掷铁饼者》
B.《雅典学院》
C.《荷马史诗》
D.《蒙娜丽莎》
11.某法典规定:刹帝利辱骂了婆罗门要罚款100帕那(银钱单位),吠舍骂了要罚款150到200帕那。这一规定应出自(  )
A.古代印度
B.古代中国
C.古巴比伦王国
D.古代埃及
12.据《曼多撒手抄本》记载,阿兹特克人的学前教育在家中完成,10岁到15岁进入公共学堂学习,由氏族酋长监督;学校种类多样,主要有平民学堂、女子学堂、贵族神学院、音乐学院以及神庙的修道室等。据此可知阿兹特克人的教育(  )
A.以维持社会正常运行为目的
B.注重民主、平等意识的灌输
C.鼓励人们全面多元发展
D.形成了全民参与的体系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9世纪初至11世纪初,拜占庭帝国臻于极盛。阿拉伯作家描写拜占庭的手工艺品时写道:只有中国的工艺品能与之相媲美。自欧亚大陆各地区经由君士坦丁堡的大量货物同样很重要,它们是黑海地区的奴隶和盐,印度的香料和宝石,埃及的莎草纸和粮食,中国的丝绸和瓷器以及西方的银、熟铁产品、亚麻布、棉花和毛织品。拜占庭这段显赫的历史,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君士坦丁堡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有利位置。
材料二 落后、保守的查士丁尼一心想将恢复帝国的梦想变为现实。因此,他征服了北非、意大利及西班牙部分地区,还编纂了东罗马帝国的法典。查士丁尼宣称:“我们将重建过去的一切。尽管其价值现已降到最低限度。……我们要重视罗马人的名誉,确保过去的一切以更大的规模重新回到我们的生活中来。”
材料三 查士丁尼在恢复帝国方面所做的努力是短暂且代价沉重的。他在地中海西部发动的战役使帝国的国库耗之殆尽,使巴尔干和亚洲各行省被忽略、易受攻击。他死后不到十年,一个新的蛮族部落伦巴第人,占领了意大利大部分地区。同样,在多瑙河边境,阿瓦尔人同斯拉夫和保加利亚臣民一起,进入巴尔干地区,取代拉丁化了的伊利里亚人,削弱了帝国的控制。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拜占庭帝国繁盛的表现。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其繁盛的重要因素。(4分)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概括拜占庭帝国衰亡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命运带给我们的启示。(10分)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古代印第安人创造的文明中,阿兹特克文明位于墨西哥中央高原,玛雅文明所在地既有许多山地,又有大片石灰岩地貌,印加文明处于安第斯山脉和秘鲁高原带,它们均属于山地高原型文明,与亚、非、欧诸文明在地理环境上有明显差异,即地理环境更为恶劣,故文明的进化发展极为缓慢和艰难,各文明之间呈现封闭孤立状态。虽然印第安人在物质生产方面相对落后,在社会形态进化方面极其缓慢,但是他们在天文、历法、建筑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印第安人创造的各文明中,凡与宗教信仰等有关系的科学技术就会过度发达,而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技术却十分落后。
——摘编自程洪《论拉丁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特点》
材料二 过去,尽管一些学者认为气候干旱可能是导致玛雅文明突然崩溃的因素,但是由于缺乏较高的测年精度以及分辨率较高的古气候记录,这种观点很少受到重视。随着测年精度的提高、不同时间尺度分辨率气候演化序列的建立,一种新的气候变化模式逐渐显露出来,对全新世气候突变现象认识不断深入,气候环境因素在古代文明衰落过程中的作用逐渐得到重视和肯定。据研究者对尤卡坦半岛一个湖泊内沉积物的研究,公元800—1000年是该地区最为干旱的时期,而这恰好对应着玛雅文明的衰落时期。
——摘编自吴文祥等《气候突变与古文明衰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印第安文明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学界对“气候环境因素在玛雅文明衰落中的作用”认识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一、选择题
1.公历是现在国际上通用的历法。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采用公元纪年。该历法的基础是(  )
A.古埃及的太阳历
B.罗马人的儒略历
C.中国农历即夏历
D.苏美尔人的太阴历
答案:B
2.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共和国先后铸造出十二块青铜板,在上面刻有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许多方面的内容,公布于罗马广场,史称《十二铜表法》。该法(  )
A.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B.是贵族对平民的彻底胜利
C.没有给平民带来任何好处
D.否定了以往罗马的习惯法
答案:A
解析:《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故A项正确;《十二铜表法》既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也是对以往罗马法的继承与发展,故排除D项;《十二铜表法》限制了贵族利用习惯法随意曲解法律的特权,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平民的利益,但本质上仍是一部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法律,故排除B、C两项。
3.某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以“蓝色的海洋文明”为主题的探究活动,其搜集的著作资料应该是(  )
A.《尼罗河畔的金字塔世界》
B.《汉谟拉比和他的法典》
C.《种姓与印度教社会》
D.《罗马:从共和走向帝制》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属于海洋文明,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涉及的是大河流域的文明,故排除。
1.中古时期欧洲出现了很多属于骑士文学的作品,它们所讲述的一般都是主人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朋友们的帮助,打败祸害一方的恶人的故事,且在主人公的经历中,包含了大量非宗教因素。这说明中古时期欧洲的骑士文学(  )
A.否定了古希腊罗马的人文精神
B.冲破了封建教会的禁欲主义
C.反映了骑士阶层的道德和理想
D.抨击了贵族专横和教士贪婪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它们所讲述的一般都是主人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朋友们的帮助,打败祸害一方的恶人的故事,且在主人公的经历中,包含了大量非宗教因素”,可知中古时期欧洲的骑士文学反映的主要是骑士阶层的道德和理想,C项正确;题干材料中的骑士文学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而非否定,排除A项;“冲破了封建教会的禁欲主义”是文艺复兴的内容,文艺复兴开始于14世纪,排除B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抨击了贵族专横和教士贪婪,排除D项。
5.《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编写的一部关于法学的教科书。其在开篇就提出“正义是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的这种坚定而恒久的愿望”“法律的戒条是这些:诚实生活、毋害他人,分给各人属于他的”。据此可知,罗马法(  )
A.维护人民利益
B.追求公平与正义
C.保护私有财产
D.质疑道德的约束力
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正义是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诚实生活、毋害他人”说明罗马法追求正义和公平,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出罗马法维护人民的利益,排除A项;保护私有财产不符合题干材料“正义”的内涵,排除C项;题干材料中的罗马法强调的是诚信的原则,不是质疑道德的约束力,排除D项。
6.古埃及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体系之一。象形文字约形成于公元前4千纪末,一直使用到公元4世纪。这种文字来源于最初的象形字,由表意符号、表音符号、限定符号组成。古埃及象形文字的书写材料通常为石质材料、陶片、木料和莎草纸。其中最为普遍的材料是(  )
A.石质材料
B.陶片
C.木料
D.莎草纸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莎草纸用尼罗河的一种特产植物莎草制作。从埃及文明发端起,埃及人就用莎草制作纸张,D项符合题意。
7.下图所示是位于阿富汗东北部,年代处于公元前3世纪的亚历山大古城遗址出土的文物——二神驾车图像饰板。此文物可以用来印证(  )
A.古代文明多元一体
B.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
C.区域文明相对独立
D.古希腊文化的广泛传播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该图像饰板是出土于亚历山大远征过程中在中亚建立的城市遗址中的文物,结合文物信息,可知其体现了当时小亚细亚、波斯、伊朗、希腊地区间的文化交流融合,B项正确;“一体”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题干材料体现的是文化的交流融合而不是独立发展,排除C项;题干材料不是只涉及古希腊文化的影响,D项不全面,排除。
8.互相学习、充实、传承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规律,阿拉伯文化在整个中世纪是一个强势文化,对东西方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特别是“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材料表明(  )
A.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B.阿拉伯文化对文艺复兴有推动作用
C.文化传播实现于国家统治范围内
D.欧洲文明源自阿拉伯帝国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可知阿拉伯人保存了古希腊、古罗马古籍,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B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体现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排除A项;文化传播实现于国家统治范围内表述错误,排除C项;欧洲文明不是源于阿拉伯帝国,排除D项。
9.有学者指出:“希腊民族是最早探索人类、人的思想和灵魂的民族,他们不但追根溯源,寻求宇宙万物的源头与规律……而且探究社会的正义与公理,诘问人生的目的与价值。”该学者认为古希腊文化(  )
A.缺乏人文主义
B.个人主义泛滥
C.忽视现实幸福
D.重视理性精神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希腊民族是最早探索人类、人的思想和灵魂的民族,他们不但追根溯源,寻求宇宙万物的源头与规律……而且探究社会的正义与公理,诘问人生的目的与价值”,可知该学者认为古希腊文化强调社会的正义公平,这是重视理性精神的体现,D项正确;诘问人生的目的与价值体现了人文主义,“缺乏”与“泛滥”说法错误,排除A、B两项;根据题干材料“诘问人生的目的与价值”,可知古希腊文化也重视现实的幸福,排除C项。
10.古希腊雕刻艺术在公元前5世纪已经达到相当高度,下列属于这一时期雕刻艺术成就的是(  )
A.《掷铁饼者》
B.《雅典学院》
C.《荷马史诗》
D.《蒙娜丽莎》
答案:A
11.某法典规定:刹帝利辱骂了婆罗门要罚款100帕那(银钱单位),吠舍骂了要罚款150到200帕那。这一规定应出自(  )
A.古代印度
B.古代中国
C.古巴比伦王国
D.古代埃及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后,逐渐建立起一系列国家,在这些国家的形成过程中,印度出现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刹帝利掌管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首陀罗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题干材料表明古代印度四个等级法律地位不平等,故选A项。
12.据《曼多撒手抄本》记载,阿兹特克人的学前教育在家中完成,10岁到15岁进入公共学堂学习,由氏族酋长监督;学校种类多样,主要有平民学堂、女子学堂、贵族神学院、音乐学院以及神庙的修道室等。据此可知阿兹特克人的教育(  )
A.以维持社会正常运行为目的
B.注重民主、平等意识的灌输
C.鼓励人们全面多元发展
D.形成了全民参与的体系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学前教育和“种类多样”的学校教育,体现出阿兹特克人鼓励人们全面多元发展,C项正确;学校种类多样不能说明教育是为了维持社会正常运行,A项错误;题干材料不能说明阿兹特克人注重民主、平等意识的灌输,B项错误;题干材料不能说明阿兹特克人的教育形成了全民参与的体系,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9世纪初至11世纪初,拜占庭帝国臻于极盛。阿拉伯作家描写拜占庭的手工艺品时写道:只有中国的工艺品能与之相媲美。自欧亚大陆各地区经由君士坦丁堡的大量货物同样很重要,它们是黑海地区的奴隶和盐,印度的香料和宝石,埃及的莎草纸和粮食,中国的丝绸和瓷器以及西方的银、熟铁产品、亚麻布、棉花和毛织品。拜占庭这段显赫的历史,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君士坦丁堡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有利位置。
材料二 落后、保守的查士丁尼一心想将恢复帝国的梦想变为现实。因此,他征服了北非、意大利及西班牙部分地区,还编纂了东罗马帝国的法典。查士丁尼宣称:“我们将重建过去的一切。尽管其价值现已降到最低限度。……我们要重视罗马人的名誉,确保过去的一切以更大的规模重新回到我们的生活中来。”
材料三 查士丁尼在恢复帝国方面所做的努力是短暂且代价沉重的。他在地中海西部发动的战役使帝国的国库耗之殆尽,使巴尔干和亚洲各行省被忽略、易受攻击。他死后不到十年,一个新的蛮族部落伦巴第人,占领了意大利大部分地区。同样,在多瑙河边境,阿瓦尔人同斯拉夫和保加利亚臣民一起,进入巴尔干地区,取代拉丁化了的伊利里亚人,削弱了帝国的控制。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拜占庭帝国繁盛的表现。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其繁盛的重要因素。(4分)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概括拜占庭帝国衰亡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命运带给我们的启示。(10分)
参考答案:(1)表现:商业兴盛,手工业发达。重要因素:君士坦丁堡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有利位置。
(2)衰亡的原因:查士丁尼的狭隘和保守,为恢复帝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帝国国力衰落,受到其他民族的进攻。启示:狭隘、保守、故步自封必然导致民族的衰亡;应该向先进的国家和民族学习,以开放的心态、包容的态度来对待其他事物,不断创新,才能永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古代印第安人创造的文明中,阿兹特克文明位于墨西哥中央高原,玛雅文明所在地既有许多山地,又有大片石灰岩地貌,印加文明处于安第斯山脉和秘鲁高原带,它们均属于山地高原型文明,与亚、非、欧诸文明在地理环境上有明显差异,即地理环境更为恶劣,故文明的进化发展极为缓慢和艰难,各文明之间呈现封闭孤立状态。虽然印第安人在物质生产方面相对落后,在社会形态进化方面极其缓慢,但是他们在天文、历法、建筑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印第安人创造的各文明中,凡与宗教信仰等有关系的科学技术就会过度发达,而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技术却十分落后。
——摘编自程洪《论拉丁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特点》
材料二 过去,尽管一些学者认为气候干旱可能是导致玛雅文明突然崩溃的因素,但是由于缺乏较高的测年精度以及分辨率较高的古气候记录,这种观点很少受到重视。随着测年精度的提高、不同时间尺度分辨率气候演化序列的建立,一种新的气候变化模式逐渐显露出来,对全新世气候突变现象认识不断深入,气候环境因素在古代文明衰落过程中的作用逐渐得到重视和肯定。据研究者对尤卡坦半岛一个湖泊内沉积物的研究,公元800—1000年是该地区最为干旱的时期,而这恰好对应着玛雅文明的衰落时期。
——摘编自吴文祥等《气候突变与古文明衰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印第安文明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学界对“气候环境因素在玛雅文明衰落中的作用”认识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1)特点:地理环境恶劣;具有多元性;发展极为缓慢;呈现封闭孤立状态;宗教文明成就突出;科学技术发展不均衡。
(2)变化:由忽视到重视和肯定。原因:研究者思维惯性的影响;测年精度的提高;不同时间尺度分辨率气候演化序列的建立;全新世气候变化研究的深入;考古成果的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