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一、选择题
1.1933年,美国迪士尼公司制作了动画片《三只小猪》,该片获得1934年第6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其主题曲《谁会害怕大灰狼》成为人人哼唱的流行曲。这部短片当时受到美国民众欢迎是因为( )
A.动画电影制作技术创新
B.鼓舞了反法西斯斗争的士气
C.与其社会境遇产生共鸣
D.罗斯福新政使经济重现繁荣
2.1940年,作家理查德·赖特在长篇小说《土生子》中描述了一个美国黑人的处境:主角别格渴望融入主流社会,但却困难重重。在小说的开头部分,作家特意描写了别格与黑人青年扮演“白人官员”的游戏,他们一会儿扮演将军,一会儿扮演美国国务卿,一会儿扮演美国总统。作家的这一描述( )
A.体现了现代主义文学特点
B.揭示了美国社会的两面性
C.表明民主思想已深入人心
D.呼吁扩大黑人的参政权
3.如图是法国设计师弗里德里克·亨里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设计的海报。该海报反映的主题是( )
A.法国是反法西斯主要国家
B.盟国团结一致消灭法西斯
C.四大国分区占领德国领土
D.战时同盟关系已分崩离析
4.1941年8月12日,罗斯福和丘吉尔联合致电斯大林。电文中说,他们两人曾“一起商量了我们两国如何能对贵国对纳粹进攻所进行的辉煌保卫战给予最大帮助的问题”。这表明英美两国( )
A.高度赞扬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贡献
B.摒弃了与苏联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
C.积极促进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扩大
D.认识到联合反法西斯力量的重要性
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诸帝国的领导人阐明了他们将抓住殖民地不放的决心……但实际上,亚洲所有殖民地都在战后10年内成为独立国家,非洲所有殖民地都在战后20年内成为独立国家。”这说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
A.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B.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C.给交战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D.加快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6.《青年近卫军》是苏联作家法捷耶夫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45年。它描写了1942年7月,德军进逼克拉斯诺顿城和当地居民撤退时的情景,以及“青年近卫军”对德军展开的一系列斗争。据此可知,该小说( )
A.宣扬了爱国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理想
B.成为苏联卫国战争获胜的精神动力
C.开创了苏联现代主义革命文学的先河
D.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画卷
7.[2023·辽宁高三模拟]波茨坦会议对德国确定了“四D计划”,即非军事化、非纳粹化、非工业化(消除军工和垄断)和民主化,以期彻底改造德国社会。其中,“非纳粹化”的目标是根除纳粹主义存在的社会根源,通过对纳粹追随者的甄别和审判来教育德国民众。“非纳粹化运动”旨在( )
A.彻底清算德国法西斯法律组织与战犯
B.深入社会基层扫除法西斯势力的残余
C.为德国战后和平崛起创造有利条件
D.维护战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8.[2023·山东德州阶段检测]有学者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主张民族自决和人权自由的一方取得了胜利,而且这场胜利迅速将那个依靠霸权来实现资本无限积累,依靠战争和掠夺来稳固资本扩张基础的“帝国主义时代”,连同此前在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起过重要作用的殖民政治和殖民统治都淘汰出局了。这一观点( )
A.强调了二战所带来的社会变化
B.否定了欧洲列强殖民扩张的本质
C.表达了对欧洲国际地位的担忧
D.是二战冲击旧有国际秩序的体现
9.[2023·河北沧州开学考]在1945年的波茨坦会议上,虽然英美苏三大国都同意维持德国的统一,但对如何实现统一,却存在着截然不同的看法。英美主张经济统一,即在实现四大占领区商品、人员和货币的自由流动基础上完成德国统一。而苏联担心德国各部分会因经济困难而投入美国的怀抱,因此坚持先要在政治上形成统一的中央政府机构,即“政治统一”为先。这反映了( )
A.英美经济实力大于苏联
B.双方都反对德国统一
C.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D.双方争夺“势力范围”
10.[2023·天津市河西区一模]一战后建立的国联对侵略行为没有任何有效行动,无法制止战争的发生,使集体安全有名无实,反而客观上助长了侵略,导致二战爆发。因此,二战结束后,反法西斯国家吸取前者教训,成立联合国。联合国吸取国联教训采取的原则是( )
A.全体一致
B.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C.大国一致
D.加强国际合作和社会发展
二、综合题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2年2月滇缅公路被切断后,印度成为美国援华租借物资新的转运地,中印间的“驼峰空运”成为将租借物资从印度运入中国的唯一途径。由于驼峰航线的运输能力有限,大量援华物资积存在美国和印度。为了避免援华租借物资的继续积压,美国政府规定,在驼峰航线以外的对华交通线开通之前,从美国订购和运出援华租借物资的数量将受到严格限制,不得超过能在短期内进入中国或将印度储备维持在合理水平的数量。根据美国对外经济事务局的拨让政策,租借物资在美存储90天就可以自动转拨。因此,大量滞留在美国的机床和发电设备等重型设备均被收回并转拨他用。而对于已经运抵印度的援华租借物资,美方亦根据自身对战争形势的判断,不断将之调拨至他们认为在战争过程中最有效利用的地方,并不时通过这种方式介入中国内政。
——皇甫秋实《中美调整租借物资管理
模式的尝试与局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美国给中国提供租借物资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美国政府关于援华租借物资的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一、选择题
1.1933年,美国迪士尼公司制作了动画片《三只小猪》,该片获得1934年第6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其主题曲《谁会害怕大灰狼》成为人人哼唱的流行曲。这部短片当时受到美国民众欢迎是因为( )
A.动画电影制作技术创新
B.鼓舞了反法西斯斗争的士气
C.与其社会境遇产生共鸣
D.罗斯福新政使经济重现繁荣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33年正值经济大萧条时期,美国迪士尼公司制作了动画片《三只小猪》,其主题曲《谁会害怕大灰狼》抚慰了当时美国人灰色的心灵,是美国人的精神慰藉,它鼓舞人们振奋精神,驱散恐惧与忧虑,积极面对危机,重建家园。由此可知,《三只小猪》这部短片当时受到美国民众欢迎是因为与其社会境遇产生共鸣,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动画电影制作技术创新”,排除A项;材料与反法西斯无关,排除B项;1933年罗斯福刚刚上台执政,“罗斯福新政使经济重现繁荣”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2.1940年,作家理查德·赖特在长篇小说《土生子》中描述了一个美国黑人的处境:主角别格渴望融入主流社会,但却困难重重。在小说的开头部分,作家特意描写了别格与黑人青年扮演“白人官员”的游戏,他们一会儿扮演将军,一会儿扮演美国国务卿,一会儿扮演美国总统。作家的这一描述( )
A.体现了现代主义文学特点
B.揭示了美国社会的两面性
C.表明民主思想已深入人心
D.呼吁扩大黑人的参政权
解析:小说片段揭示了黑人渴望政治权利的自然流露,但这与黑人生存状况构成巨大反差,由此可见美国的民主制度仍存在不足之处,种族歧视的风气与其宣传的民主思想共存,说明其政治具有两面性,B项正确;小说片段揭示了黑人对政治权利渴望的自然流露,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体现,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美国的民主制度的不足之处,“民主思想已深入人心”与材料主旨不一致,C项错误,排除;作家的描述虽具有讽刺意味,但并未呼吁扩大黑人的参政权,D项错误,排除。
3.如图是法国设计师弗里德里克·亨里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设计的海报。该海报反映的主题是( )
A.法国是反法西斯主要国家
B.盟国团结一致消灭法西斯
C.四大国分区占领德国领土
D.战时同盟关系已分崩离析
解析:海报中美国、苏联、英国、法国等国家共同对抗法西斯国家,体现了盟国团结一致消灭法西斯的主题,B项正确;法国是反法西斯国家之一,排除A项;材料指的是共同抵抗法西斯,排除C项;材料中各个反法西斯国家是团结一致的,排除D项。
4.1941年8月12日,罗斯福和丘吉尔联合致电斯大林。电文中说,他们两人曾“一起商量了我们两国如何能对贵国对纳粹进攻所进行的辉煌保卫战给予最大帮助的问题”。这表明英美两国( )
A.高度赞扬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贡献
B.摒弃了与苏联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
C.积极促进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扩大
D.认识到联合反法西斯力量的重要性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希特勒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几乎席卷了除苏联之外的整个欧洲大陆,而且英国本土及海外势力范围遭到空前严重的打击,故英国急切地想摆脱孤军奋战的困境;美国当时虽还没有参战,但已成为纳粹德国的打击目标,多方面地遭到德国的威胁。在此背景下,德国入侵苏联为英美表达联合苏联作战的意愿提供了契机,使英美认识到联合反法西斯力量的重要性,D项正确;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及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都发生于1942年,排除A项、C项;作为资本主义国家,英美两国不可能摒弃与苏联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排除B项。
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诸帝国的领导人阐明了他们将抓住殖民地不放的决心……但实际上,亚洲所有殖民地都在战后10年内成为独立国家,非洲所有殖民地都在战后20年内成为独立国家。”这说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
A.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B.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C.给交战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D.加快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解析:根据材料“亚洲所有殖民地都在战后10年内成为独立国家,非洲所有殖民地都在战后20年内成为独立国家”并结合所学可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推动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众多的殖民地半殖民地通过斗争纷纷摆脱了帝国主义殖民枷锁而取得独立,帝国主义殖民体系逐步崩溃,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而非社会主义运动,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二战后的亚非民族解放运动,没有体现对交战国人民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二战对科技革命的影响,排除D项。
6.《青年近卫军》是苏联作家法捷耶夫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45年。它描写了1942年7月,德军进逼克拉斯诺顿城和当地居民撤退时的情景,以及“青年近卫军”对德军展开的一系列斗争。据此可知,该小说( )
A.宣扬了爱国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理想
B.成为苏联卫国战争获胜的精神动力
C.开创了苏联现代主义革命文学的先河
D.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画卷
解析:根据材料中“描写了1942年7月,德军进逼克拉斯诺顿城和当地居民撤退时的情景;以及‘青年近卫军’对德军展开的一系列斗争”可知,《青年近卫军》通过对青年近卫军组织对敌斗争的描写,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画卷,歌颂了伟大的卫国战争,揭露了德国法西斯的凶残本性,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对“国际共产主义理想的宣扬”,排除A项;《青年近卫军》歌颂了伟大的卫国战争,但“成为苏联卫国战争获胜的精神动力”夸大了该小说的作用,排除B项;“开创了苏联现代主义革命文学的先河”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
7.[2023·辽宁高三模拟]波茨坦会议对德国确定了“四D计划”,即非军事化、非纳粹化、非工业化(消除军工和垄断)和民主化,以期彻底改造德国社会。其中,“非纳粹化”的目标是根除纳粹主义存在的社会根源,通过对纳粹追随者的甄别和审判来教育德国民众。“非纳粹化运动”旨在( )
A.彻底清算德国法西斯法律组织与战犯
B.深入社会基层扫除法西斯势力的残余
C.为德国战后和平崛起创造有利条件
D.维护战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解析:波茨坦会议是二战结束之际美英苏三国召开的重要国际会议,美英苏三国通过波茨坦会议构建战后的世界格局及处理战争遗留问题,故其宗旨在于整个战后世界而非德国,故选D;A、B、C三个选项都是“非纳粹化”运动对德国带来的影响和后果,解决德国问题最终也是指向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故排除。
8.[2023·山东德州阶段检测]有学者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主张民族自决和人权自由的一方取得了胜利,而且这场胜利迅速将那个依靠霸权来实现资本无限积累,依靠战争和掠夺来稳固资本扩张基础的“帝国主义时代”,连同此前在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起过重要作用的殖民政治和殖民统治都淘汰出局了。这一观点( )
A.强调了二战所带来的社会变化
B.否定了欧洲列强殖民扩张的本质
C.表达了对欧洲国际地位的担忧
D.是二战冲击旧有国际秩序的体现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主张……此前在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起过重要作用的殖民政治和殖民统治都淘汰出局了”表明二战冲击了旧有国际秩序,选择D;材料强调的是对旧有国际秩序的冲击,非二战后带来的社会变化,排除A;材料并未否定欧洲列强殖民扩张的掠夺性,排除B;材料未体现对欧洲国际地位的担忧,排除C。9.[2023·河北沧州开学考]在1945年的波茨坦会议上,虽然英美苏三大国都同意维持德国的统一,但对如何实现统一,却存在着截然不同的看法。英美主张经济统一,即在实现四大占领区商品、人员和货币的自由流动基础上完成德国统一。而苏联担心德国各部分会因经济困难而投入美国的怀抱,因此坚持先要在政治上形成统一的中央政府机构,即“政治统一”为先。这反映了( )
A.英美经济实力大于苏联
B.双方都反对德国统一
C.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D.双方争夺“势力范围”
解析:材料反映了波茨坦会议上,美苏双方斗争的焦点是德国实现统一的形式问题,但实质上则是双方都力求通过推行各自的政策,将德国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以维护本国利益,选择D;材料未对英美与苏联的经济实力进行比较,排除A;材料反映出美苏两国并不反对德国统一,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美苏关于德国统一问题的主张,未体现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排除C。
10.[2023·天津市河西区一模]一战后建立的国联对侵略行为没有任何有效行动,无法制止战争的发生,使集体安全有名无实,反而客观上助长了侵略,导致二战爆发。因此,二战结束后,反法西斯国家吸取前者教训,成立联合国。联合国吸取国联教训采取的原则是( )
A.全体一致
B.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C.大国一致
D.加强国际合作和社会发展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联合国实行大国一致原则,更具有可操作性,吸取了国联实行“全体一致”的教训,故选C项;国联实行的是全体一致原则,排除A项;“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是联合国的宗旨,而不是原则,排除B项;“加强国际合作和社会发展”是联合国和国联的共同目标,排除D项。
二、综合题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2年2月滇缅公路被切断后,印度成为美国援华租借物资新的转运地,中印间的“驼峰空运”成为将租借物资从印度运入中国的唯一途径。由于驼峰航线的运输能力有限,大量援华物资积存在美国和印度。为了避免援华租借物资的继续积压,美国政府规定,在驼峰航线以外的对华交通线开通之前,从美国订购和运出援华租借物资的数量将受到严格限制,不得超过能在短期内进入中国或将印度储备维持在合理水平的数量。根据美国对外经济事务局的拨让政策,租借物资在美存储90天就可以自动转拨。因此,大量滞留在美国的机床和发电设备等重型设备均被收回并转拨他用。而对于已经运抵印度的援华租借物资,美方亦根据自身对战争形势的判断,不断将之调拨至他们认为在战争过程中最有效利用的地方,并不时通过这种方式介入中国内政。
——皇甫秋实《中美调整租借物资管理
模式的尝试与局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美国给中国提供租借物资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美国政府关于援华租借物资的政策。
解析:(1)原因根据材料“1942年2月滇缅公路被切断后,印度成为美国援华租借物资新的转运地”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珍珠港事件爆发、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中国战场的地位及美国态度转变等角度进行分析。
(2)评价:根据材料“不得超过能在短期内进入中国或将印度储备维持在合理水平的数量”“不断将之调拨至他们认为在战争过程中最有效利用的地方,并不时通过这种方式介入中国内政”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支援中国抗战、巩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体现大国利益至上的原则及一定程度干预中国内政等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1)珍珠港事件发生,美国放弃中立政策;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中国抗日战场是二战中太平洋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抗战有效打击日本法西斯势力),罗斯福对华抗战的支持。
(2)为中国的抗战提供了一定的物资保障;巩固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体现了大国利益至上的原则;一定程度干预中国内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