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一、选择题
1.160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采购中国武夷茶,经爪哇转销欧洲各地。几十年后,武夷茶已发展成为一些欧洲人日常必需的饮品。下表是荷兰每磅武夷茶售价的变化。这些变化表明( )
年份 1684年 1689年 1701年
售价/荷兰盾 80 7.75 2.32
A.商业革命不断发展
B.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C.价格革命来势汹汹
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由于海外贸易的需要,西欧本身的资本流通、贸易种类和数量与过去相比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商业的社会功能发生了改变,市场交易越来越成为社会中人们获得日常生活物品的手段,近代的货币与信贷体系纷纷建立与流行起来。”上述现象直接反映了( )
A.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
B.商业结构和组织方式发生变化
C.贸易中心转移到地中海沿岸
D.商品输出成为贸易的主要方式
3.19世纪是百货公司的世纪,“从街上望去,便宜的商品堆积如山,前面有‘大减价’的巨牌,吸引每个过路的人……这公司的各种商品多得好像要流到门外”。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化导致人口大量增加
B.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消费观念变化,消费时代到来
D.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
4.下面是1929—1953年美国重大历史事件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变化图。根据对图表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经济危机重创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统治地位
B.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逐渐下降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优势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D.经济体制创新是美国经济获得较快发展的重要因素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原先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并将经济独立作为首要目标,通过发展国有经济与制定经济计划加速自身的工业化进程。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前期,一些国家的经济实现了高速发展。据此可知,这些国家( )
A.借助已有的良好工业化基础
B.接受了美苏两国的经济援助
C.充分利用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
D.借鉴了先进国家的建设经验
6.据《史记》记载,西汉前期,拥有百万资本的商人较多,民间借贷现象较为普遍。如果一年内投入百万巨资,就可以收获二十万利息。由此可以推知,西汉前期( )
A.商业资本比较活跃
B.重农抑商政策被舍弃
C.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D.长途贩运已较为普遍
7.秦汉时期,商品买卖双方若有争讼时,市场管理者“以券书(契券)从事,毋(没有)券书,勿听”。这表明秦汉时期 ( )
A.国家对商业采取宽松的管理政策
B.商人守法经营,政治地位不断提高
C.政府注重通过契约规范市场行为
D.商品交易管理混乱,商人冲突不断
8.敦煌文书是在敦煌鸣沙山一带发现的唐朝人手书古籍。在其中大量关于“乡法”(即民间世代承袭的习惯法)的记述中,包含有买地契、卖舍契、便贷契、雇工契、养男(女)契、分书、放妻书、放良书等各种契约文书的书写样本。这说明当时( )
A.社会法律制度和体系非常完善
B.乡法取代了国家法的法律地位
C.契约精神深刻影响着社会生活
D.私有财产制度成为全社会共识
9.12世纪70年代,威尼斯采取崭新的融资方式——发行公债。17世纪初,世界上第一个证券交易所在阿姆斯特丹成立;19世纪,伦敦的银行发展模式深深地影响了世界;20世纪中期,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这些可以用来佐证 ( )
A.商业贸易发展推动金融创新
B.凯恩斯主义影响力增强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世界贸易格局变化显著
10.16—18世纪,建立在全球商品交换基础上的社会分工逐渐形成: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和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品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由此可见,当时( )
A.亚洲经济地位较高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西欧与东欧的矛盾尖锐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为主流
11.1983年,安徽某濒临倒闭的国营制药厂被8个年轻人承包,实行有奖有罚的经济责任制,9个月就盈利12万元。后来安徽省委、省政府从中得到启示,下发通知明确提出,小型国营企业也可以实行承包经营。由此可以看出 ( )
A.市场经济体制在全国逐步建立
B.政企职责不分弊端得到解决
C.经济所有制结构开始发生变化
D.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逐渐扩大
12.2010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会通过改革议案,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中国的份额计划由3.65%升至6.19%,中国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第三大会员。2013年3月11日,美国国会否决这一提案。这从侧面反映了( )
A.布雷顿森林体系仍起关键作用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运行机制存在问题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受美国控制,难以发挥作用
D.中国经济实力大增,在国际金融中的影响力扩大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在世界推行由其倡导并控制的自由贸易和投资政策,第三次经济全球化浪潮逐渐形成。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得到了加速发展。发达国家推行的不同类型的市场经济模式,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正在进行调整、改革与完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经济转轨国家,也先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使经济活动的时间缩短,空间范围扩大,加速了经济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的传递。东、西方由对抗走向对话,为全球经济发展与合作奠定了新的基础。
——摘编自程建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
材料二 世界贸易组织负责实施与管理的贸易协定和协议中,贯穿了一些基本原则,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比如它要求世界贸易组织成员都应被平等地给予“最惠国待遇”。不应在本国和外国的产品、服务或人员之间造成歧视,要给予它们“国民待遇”。
——摘编自薛荣久《国际贸易》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举措。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90年代影响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主要因素。(8分)
(2)综合材料一、材料二,简要阐述世界贸易组织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6分)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世界市场是个经济范畴,但也明显地包含有空间及地理的含义。纵览近代世界史册,世界市场的产生与形成过程,正是国际贸易从西欧、从环地中海区域逐渐扩展到非洲、亚洲、南北美洲及大洋洲的历史。……自世界市场产生以来,寰球已不复存在封闭型的经济强国。凡是生产发达、技术先进之国,必定是经济开放、贸易扩展之邦。这可在近代史上葡、西、荷、法、英各国兴衰更迭中引出规律——一旦掌握海上贸易霸权,其经济必然随之繁荣;而每当失去海外贸易优势,其生产必然随之凋敝。
——摘编自李吟枫《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历史作用》
阅读材料,围绕“世界市场”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史实对该观点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晰)(12分)
第3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一、选择题
1.160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采购中国武夷茶,经爪哇转销欧洲各地。几十年后,武夷茶已发展成为一些欧洲人日常必需的饮品。下表是荷兰每磅武夷茶售价的变化。这些变化表明( )
年份 1684年 1689年 1701年
售价/荷兰盾 80 7.75 2.32
A.商业革命不断发展
B.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C.价格革命来势汹汹
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答案A
解析荷兰东印度公司将茶叶从中国经过爪哇运往欧洲,反映了商品贸易范围不断扩大;价格变化较大,这是商业革命的表现之一,故A项正确。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B项错误。价格革命是指欧洲物价猛涨,故C项错误。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20世纪初,故D项错误。
2.“由于海外贸易的需要,西欧本身的资本流通、贸易种类和数量与过去相比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商业的社会功能发生了改变,市场交易越来越成为社会中人们获得日常生活物品的手段,近代的货币与信贷体系纷纷建立与流行起来。”上述现象直接反映了( )
A.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
B.商业结构和组织方式发生变化
C.贸易中心转移到地中海沿岸
D.商品输出成为贸易的主要方式
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没有反映A项,故排除;根据题干材料“商业的社会功能发生了改变,市场交易越来越成为……手段”“近代的货币与信贷体系纷纷建立与流行起来”,可知海外贸易的外在需求促使西欧社会的商业结构和组织方式发生巨大变化,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体现贸易中心的转移,故C项错误;“商品输出成为贸易的主要方式”说法以偏概全,故D项错误。
3.19世纪是百货公司的世纪,“从街上望去,便宜的商品堆积如山,前面有‘大减价’的巨牌,吸引每个过路的人……这公司的各种商品多得好像要流到门外”。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化导致人口大量增加
B.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消费观念变化,消费时代到来
D.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以看出这种状况是指商品种类与数量的增多,联系时间“19世纪”可知这是工业革命的成果,故选D项;A、B、C三项虽然是原因,但都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4.下面是1929—1953年美国重大历史事件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变化图。根据对图表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经济危机重创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统治地位
B.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逐渐下降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优势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D.经济体制创新是美国经济获得较快发展的重要因素
答案D
解析由图表信息可知,罗斯福新政以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总体呈上升趋势,而且上升幅度比较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和罗斯福新政对经济体制的创新有密切关系,D项正确;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确立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统治地位,A项错误;由图表信息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B项错误;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优势地位受到严重挑战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图表信息未体现,排除C项。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原先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并将经济独立作为首要目标,通过发展国有经济与制定经济计划加速自身的工业化进程。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前期,一些国家的经济实现了高速发展。据此可知,这些国家( )
A.借助已有的良好工业化基础
B.接受了美苏两国的经济援助
C.充分利用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
D.借鉴了先进国家的建设经验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借鉴他国发展经验发展本国经济,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前期,这些国家的经济实现了高速发展,D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这些国家大多参加不结盟运动,不会接受美苏两国的经济援助,排除B项;“充分利用”表述以偏概全,排除C项。
6.据《史记》记载,西汉前期,拥有百万资本的商人较多,民间借贷现象较为普遍。如果一年内投入百万巨资,就可以收获二十万利息。由此可以推知,西汉前期( )
A.商业资本比较活跃
B.重农抑商政策被舍弃
C.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D.长途贩运已较为普遍
答案A
解析由题干材料中西汉前期“拥有百万资本的商人较多”“民间借贷现象较为普遍”“如果一年内投入百万巨资,就可以收获二十万利息”,可知西汉前期商业资本比较活跃,故选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整个中国封建社会中,统治者都是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项;题干材料体现不出商人社会地位提高,排除C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西汉前期商人较多,民间借贷现象普遍,与长途贩运现象无关,排除D项。
7.秦汉时期,商品买卖双方若有争讼时,市场管理者“以券书(契券)从事,毋(没有)券书,勿听”。这表明秦汉时期 ( )
A.国家对商业采取宽松的管理政策
B.商人守法经营,政治地位不断提高
C.政府注重通过契约规范市场行为
D.商品交易管理混乱,商人冲突不断
答案C
解析秦汉时期国家对商业管理严格,故A项错误;秦汉时期商人政治地位较低,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以券书(契券)从事,毋(没有)券书,勿听”,可知秦汉时期政府要求商品买卖诉讼要依契约办事,反映出政府注重通过契约规范市场行为,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的主旨不是商人的矛盾冲突,而是政府对市场的管理,故D项错误。
8.敦煌文书是在敦煌鸣沙山一带发现的唐朝人手书古籍。在其中大量关于“乡法”(即民间世代承袭的习惯法)的记述中,包含有买地契、卖舍契、便贷契、雇工契、养男(女)契、分书、放妻书、放良书等各种契约文书的书写样本。这说明当时( )
A.社会法律制度和体系非常完善
B.乡法取代了国家法的法律地位
C.契约精神深刻影响着社会生活
D.私有财产制度成为全社会共识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在敦煌文书中有大量关于“乡法”的记述,在这些记述中有大量的书写文本如“买地契”“卖舍契”“便贷契”等,这些契约文书都蕴含着“契约精神”,据此可知,在唐朝时期,契约精神已经深刻影响着社会生活,故选C项;题干材料仅是述及了唐朝时期的一些“乡法”,即“民间世代承袭的习惯法”,它们不属于政府层面的,也就不能推断出唐朝时期的“法律制度和体系非常完善”,排除A项;B项说法错误,排除;题干材料重点在于强调“乡法”书写样本中的“契约精神”,没有说明D项,排除。
9.12世纪70年代,威尼斯采取崭新的融资方式——发行公债。17世纪初,世界上第一个证券交易所在阿姆斯特丹成立;19世纪,伦敦的银行发展模式深深地影响了世界;20世纪中期,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这些可以用来佐证 ( )
A.商业贸易发展推动金融创新
B.凯恩斯主义影响力增强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世界贸易格局变化显著
答案A
解析威尼斯发行公债融资、世界上第一个证券交易所成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等,这些都是商业贸易发展推动的结果,说明商业贸易发展推动了金融业的创新发展,故选A项;B、C两项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题干材料没有涉及主导世界贸易的国家,体现不出世界贸易格局的变化,排除D项。
10.16—18世纪,建立在全球商品交换基础上的社会分工逐渐形成: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和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品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由此可见,当时( )
A.亚洲经济地位较高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西欧与东欧的矛盾尖锐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为主流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和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品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可知当时各大洲有了分工,彼此之间联系加强,这说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故选B项;题干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各大洲之间的分工合作,而不是强调亚洲的经济地位,排除A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东欧和西欧之间的矛盾,排除C项;题干材料强调的是各大洲之间的分工与联系,并未涉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排除D项。
11.1983年,安徽某濒临倒闭的国营制药厂被8个年轻人承包,实行有奖有罚的经济责任制,9个月就盈利12万元。后来安徽省委、省政府从中得到启示,下发通知明确提出,小型国营企业也可以实行承包经营。由此可以看出 ( )
A.市场经济体制在全国逐步建立
B.政企职责不分弊端得到解决
C.经济所有制结构开始发生变化
D.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逐渐扩大
答案D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允许国营制药厂被私人承包经营的做法,这一做法使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扩大,实现盈利,故D项正确;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与题干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只涉及企业内部管理,不涉及政企关系,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对国营企业的承包经营,不涉及经济所有制结构的变化,故C项错误。
12.2010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会通过改革议案,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中国的份额计划由3.65%升至6.19%,中国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第三大会员。2013年3月11日,美国国会否决这一提案。这从侧面反映了( )
A.布雷顿森林体系仍起关键作用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运行机制存在问题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受美国控制,难以发挥作用
D.中国经济实力大增,在国际金融中的影响力扩大
答案D
解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会通过改革议案,议案遭到美国国会的反对,这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经济实力的强大和影响力的扩大,D项正确;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排除A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会的改革议案遭到美国国会的反对,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运行机制无关,排除B项;虽然美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话语权较大,但是不能说明该组织难以发挥作用,排除C项。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在世界推行由其倡导并控制的自由贸易和投资政策,第三次经济全球化浪潮逐渐形成。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得到了加速发展。发达国家推行的不同类型的市场经济模式,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正在进行调整、改革与完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经济转轨国家,也先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使经济活动的时间缩短,空间范围扩大,加速了经济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的传递。东、西方由对抗走向对话,为全球经济发展与合作奠定了新的基础。
——摘编自程建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
材料二 世界贸易组织负责实施与管理的贸易协定和协议中,贯穿了一些基本原则,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比如它要求世界贸易组织成员都应被平等地给予“最惠国待遇”。不应在本国和外国的产品、服务或人员之间造成歧视,要给予它们“国民待遇”。
——摘编自薛荣久《国际贸易》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举措。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90年代影响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主要因素。(8分)
(2)综合材料一、材料二,简要阐述世界贸易组织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6分)
参考答案(1)举措:推动建立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推动达成《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主要因素:市场经济体制为更多的国家所接受;信息技术的发展;两极对峙局面(冷战)结束,国际局势趋向缓和。
(2)关系:世界贸易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它的成立和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世界市场是个经济范畴,但也明显地包含有空间及地理的含义。纵览近代世界史册,世界市场的产生与形成过程,正是国际贸易从西欧、从环地中海区域逐渐扩展到非洲、亚洲、南北美洲及大洋洲的历史。……自世界市场产生以来,寰球已不复存在封闭型的经济强国。凡是生产发达、技术先进之国,必定是经济开放、贸易扩展之邦。这可在近代史上葡、西、荷、法、英各国兴衰更迭中引出规律——一旦掌握海上贸易霸权,其经济必然随之繁荣;而每当失去海外贸易优势,其生产必然随之凋敝。
——摘编自李吟枫《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历史作用》
阅读材料,围绕“世界市场”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史实对该观点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晰)(12分)
参考答案示例
观点:世界市场随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而不断拓展。
阐释:新航路开辟以前,世界贸易中心在地中海区域,欧洲人的商业活动范围仅限于欧、亚、非三大洲;新航路开辟后,随着美洲新大陆被发现,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地区转移至大西洋沿岸,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促使各大洲的联系加强;西欧国家开展的殖民扩张与掠夺,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促进了国际分工与贸易的发展。因此,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使世界市场不断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