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练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练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30 08:38: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一、选择题
1.唐玄宗时,政府从僧侣中选任悲田养病使,在长安等地设立悲田养病坊,收容孤老贫病人。到唐武宗“会昌排佛”以后,朝廷将“悲田”两字去掉,改称为“养病坊”,并将其改隶两京及各州管理,且任命地方耆老掌理具体事宜,分配寺田作为经费来源。这说明(  )
A.佛教在慈善事业中起了首倡作用
B.政府的宗教政策影响社会救济事业
C.孤老贫病人的生存问题得以解决
D.唐朝的社会救济事业日益走向完善
2.观察下面图片,下列表述中最准确的是(  )
A.中古时期的西欧庄园与东汉豪强地主的田庄性质相同
B.中古时期的西欧庄园大体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
C.中古时期的西欧庄园采取轮耕的种植方法
D.中古时期的西欧庄园具备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
3.中古时期西欧城市的兴起,不仅表现为经济上的繁荣,更重要的是政治权利的获得。这里的“政治权利”是指(  )
A.土地所有权
B.投票选举权
C.城市自治权
D.自由贸易权
4.在西方国家,社区组织的最初职能是社会救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区很快发展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并承担了更多的政府功能。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经济发展带来突出的社会问题
B.中央政府权力逐渐下移
C.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
D.政府更加强调地方民主与自治
5.1965年《伦敦政府法》生效,建立了大伦敦议会,下辖32个伦敦自治市议会和1个伦敦城议会,其中12个自治市和伦敦城共同组成内伦敦,其余20个自治市构成外伦敦。新成立的大伦敦议会主要负责提供更具全局性的服务,如消防、救护车、主要道路的维护和废物处理等。这说明英国(  )
A.自治机构改革适应城市化发展
B.三权分立体制的内容不断拓展
C.议会权力扩大威胁了有效行政
D.自治机构受到中央政府的控制
6.秦朝乡里制度逐渐定型,县的基层分为若干乡,乡下有里,乡、里之外有亭,设亭长。乡里组织拥有宣布教化、督催赋税、摊派力役、维持治安、兼理司法、婚丧祭祀等职权。这反映出秦朝(  )
A.农村基层实行地方自治
B.乡里组织兼有行政与宗法职能
C.皇帝直接掌握乡官的任命权
D.乡里属于社会经济组织
7.明朝在江南市镇等要地设立巡检司管理日常治安;对一些规模比较大的江南市镇,直接委派县丞、主簿等县级官员驻镇管理;对那些体量特别大的江南市镇,还派遣同知等更高级别的官员驻镇管理。这表明,明朝江南地区(  )
A.新的生产方式产生
B.生产专业化程度较高
C.基层社会治理加强
D.市镇的文化功能凸显
8.下面是中国古代县级政区分等标准表(节选)。据下表可知,中国古代(  )
秦汉 大县万户以上 小县万户以下 — —
北周 一等 (7 000户以上) 二等 (1 500户以上) 三等 (1 000户以上) 四等 (500户以上)
唐朝(开 元年间) 上等 (6 000户以上) 中等 (3 000户以上) 中下等 (3 000户以下) 下等 (1 000户以下)
宋朝 望县 (4 000户以上) 上县 (2 000户以上) 中县 (1 000户以上) 下县 (1 000户以下)
明朝 上县(粮 10万石以下) 中县(粮 6万石以下) 下县(粮 3万石以下) —
A.中央对基层管理存在“困惑”
B.政府对人口的束缚逐渐减弱
C.呈现县域面积不断减小的趋势
D.经济发展程度决定基层管理
9.西周宗法制规定,在同祖父的大家庭里,富者有赈济贫者的义务,贫者有得到赈济的权利,即所谓“有余则归之宗,不足则资之宗”。其主要目的是(  )
A.实现宗族内部平等
B.防止宗族溃散解体
C.建立产品公有制度
D.消除贫富悬殊现象
10.隋文帝“下令在黄河沿岸交通枢纽要地设置官仓,把关东地区的粮食集中在仓里”。当时著名的官仓主要有广通仓、常平仓等,每仓各有地窖至少数百个。隋朝官仓的设置(  )
A.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突破
B.有利于保障都城的粮食供应
C.加强了南北方的经济交流
D.体现出经济重心的南移趋势
11.在美国,社区的事情不由政府包办而由社区居民自己决定。由当地居民自愿组成的社区委员会是社区管理的核心机构,对社区事务拥有很大的发言权。材料说明(  )
A.社区是美国基层自治机构
B.美国社区取代政府掌握行政权
C.美国基层管理十分薄弱
D.社区由居民自我管理,效率较高
12.对下图所示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社会保险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1971年)
A.社会保险支出比例越高说明该国经济越发达
B.联邦德国、日本在世界经济体系中所占比重较低
C.该现象一定程度上容易造成新的社会不公
D.该现象可以推动各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英国传统的乡村治理,其实质是以庄园为核心的生产活动的安排问题和庄园内部领主与农民,以及农民内部的社会关系调节问题。贵族阶层通过对国家权力的分割,将部分司法权和行政权转移到庄园中,以庄园法庭为载体,有效地维护着贵族的政治、经济地位。庄园制度对英国社会的历史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为英国土地私有产权的形成,农业的资本主义经营和农民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使得英国政治变迁具有精英斗争的特征;庄园制度也衍生出了法治和地方自治的传统。
——摘编自朱可心《庄园制传统与英国乡村治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条英国传统乡村治理的主要做法,并予以说明。(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12分)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一、选择题
1.唐玄宗时,政府从僧侣中选任悲田养病使,在长安等地设立悲田养病坊,收容孤老贫病人。到唐武宗“会昌排佛”以后,朝廷将“悲田”两字去掉,改称为“养病坊”,并将其改隶两京及各州管理,且任命地方耆老掌理具体事宜,分配寺田作为经费来源。这说明(  )
A.佛教在慈善事业中起了首倡作用
B.政府的宗教政策影响社会救济事业
C.孤老贫病人的生存问题得以解决
D.唐朝的社会救济事业日益走向完善
答案:B
解析:从题干材料可以看出唐玄宗时期重用僧侣进行社会救济,而唐武宗时期抑制佛教发展,改为国家出面进行社会救济,这说明政府的宗教政策对社会救济事业产生重大影响,故B项正确;佛教的首倡作用在题干材料中无法体现,故A项错误;“孤老贫病人的生存问题得以解决”的说法绝对,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所述养病坊的变化,不能得出社会救济事业走向完善的结论,故D项错误。
2.观察下面图片,下列表述中最准确的是(  )
A.中古时期的西欧庄园与东汉豪强地主的田庄性质相同
B.中古时期的西欧庄园大体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
C.中古时期的西欧庄园采取轮耕的种植方法
D.中古时期的西欧庄园具备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
答案:D
3.中古时期西欧城市的兴起,不仅表现为经济上的繁荣,更重要的是政治权利的获得。这里的“政治权利”是指(  )
A.土地所有权
B.投票选举权
C.城市自治权
D.自由贸易权
答案:C
解析:中古时期西欧城市中的市民阶层凭借自身的经济实力,要求当地领主允许他们拥有自己管理城市事务的权利,即获得城市自治权,故C项正确;城市居民主要从事的是商业和手工业,而非农业,故排除A项;投票选举权是近代代议制下的民主权利,故排除B项;自由贸易权属于经济权利,故排除D项。
4.在西方国家,社区组织的最初职能是社会救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区很快发展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并承担了更多的政府功能。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经济发展带来突出的社会问题
B.中央政府权力逐渐下移
C.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
D.政府更加强调地方民主与自治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政府都认识到,要提高生活品质,改善人民生活,不能单靠政府,必须组织和鼓励当地居民参与,建立自下而上的机制解决社会问题,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题干材料无关,故排除。
5.1965年《伦敦政府法》生效,建立了大伦敦议会,下辖32个伦敦自治市议会和1个伦敦城议会,其中12个自治市和伦敦城共同组成内伦敦,其余20个自治市构成外伦敦。新成立的大伦敦议会主要负责提供更具全局性的服务,如消防、救护车、主要道路的维护和废物处理等。这说明英国(  )
A.自治机构改革适应城市化发展
B.三权分立体制的内容不断拓展
C.议会权力扩大威胁了有效行政
D.自治机构受到中央政府的控制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伦敦政府进行自治机构改革,大伦敦议会管辖的范围扩大,用于处理全局性的问题,故选A项;英国没有实行三权分立体制,故排除B项;大伦敦议会管辖范围扩大是为了推动有效行政,故排除C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中央政府对自治机构的控制,故排除D项。
6.秦朝乡里制度逐渐定型,县的基层分为若干乡,乡下有里,乡、里之外有亭,设亭长。乡里组织拥有宣布教化、督催赋税、摊派力役、维持治安、兼理司法、婚丧祭祀等职权。这反映出秦朝(  )
A.农村基层实行地方自治
B.乡里组织兼有行政与宗法职能
C.皇帝直接掌握乡官的任命权
D.乡里属于社会经济组织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县的基层分为若干乡,乡下有里,乡、里之外有亭,设亭长”,可知乡里组织具有行政职能;根据题干材料“乡里组织拥有宣布教化、督催赋税、摊派力役、维持治安、兼理司法、婚丧祭祀等职权”,可知乡里组织兼有行政与宗法职能,故选B项;题干材料无法体现地方自治,故排除A项;秦朝时期郡县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乡里组织由民间德高望重的人负责,故排除C项;根据题干材料“县的基层分为若干乡,乡下有里,乡、里之外有亭,设亭长”,可知乡里属于地方行政管理组织,故排除D项。
7.明朝在江南市镇等要地设立巡检司管理日常治安;对一些规模比较大的江南市镇,直接委派县丞、主簿等县级官员驻镇管理;对那些体量特别大的江南市镇,还派遣同知等更高级别的官员驻镇管理。这表明,明朝江南地区(  )
A.新的生产方式产生
B.生产专业化程度较高
C.基层社会治理加强
D.市镇的文化功能凸显
答案:C
解析:题干材料所述的措施表明明朝加强对江南市镇的管理,江南地区基层社会治理加强,故C项正确;新的生产方式指的是资本主义萌芽,其标志是雇佣关系产生,故排除A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生产专业化程度较高,故排除B项;题干材料并未提及市镇的文化功能,故排除D项。
8.下面是中国古代县级政区分等标准表(节选)。据下表可知,中国古代(  )
秦汉 大县万户以上 小县万户以下 — —
北周 一等 (7 000户以上) 二等 (1 500户以上) 三等 (1 000户以上) 四等 (500户以上)
唐朝(开 元年间) 上等 (6 000户以上) 中等 (3 000户以上) 中下等 (3 000户以下) 下等 (1 000户以下)
宋朝 望县 (4 000户以上) 上县 (2 000户以上) 中县 (1 000户以上) 下县 (1 000户以下)
明朝 上县(粮 10万石以下) 中县(粮 6万石以下) 下县(粮 3万石以下) —
A.中央对基层管理存在“困惑”
B.政府对人口的束缚逐渐减弱
C.呈现县域面积不断减小的趋势
D.经济发展程度决定基层管理
答案:B
解析:根据中国古代县级政区分等标准,可知对县级政区的分等标准逐渐降低,说明政府对人口的束缚逐渐减弱,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体现的是政府对人口的束缚逐渐减弱,无法体现“中央对基层管理存在‘困惑’”,故排除A项;题干材料只反映了对县级政区分等的户数和粮食产量标准,无法体现县域面积标准,故排除C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对县级政区的分等标准,无法体现经济发展程度决定基层管理,故排除D项。
9.西周宗法制规定,在同祖父的大家庭里,富者有赈济贫者的义务,贫者有得到赈济的权利,即所谓“有余则归之宗,不足则资之宗”。其主要目的是(  )
A.实现宗族内部平等
B.防止宗族溃散解体
C.建立产品公有制度
D.消除贫富悬殊现象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在同祖父的大家庭里,富者有赈济贫者的义务,贫者有得到赈济的权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有利于凝聚宗族、团结宗族、防止宗族溃散解体,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无法体现出“实现宗族内部平等”,故排除A项;C项不符合西周私有制社会的史实,故排除;D项不是题干材料中规定的主要目的,故排除。
10.隋文帝“下令在黄河沿岸交通枢纽要地设置官仓,把关东地区的粮食集中在仓里”。当时著名的官仓主要有广通仓、常平仓等,每仓各有地窖至少数百个。隋朝官仓的设置(  )
A.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突破
B.有利于保障都城的粮食供应
C.加强了南北方的经济交流
D.体现出经济重心的南移趋势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在黄河沿岸交通枢纽要地设官仓,把关东地区的粮食集中在仓里,如广通仓、常平仓的设置,其目的是保障都城长安的粮食供应,故B项正确;粮仓的设置不能反映出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突破,故A项错误;C、D两项与题干材料无关,故排除。
11.在美国,社区的事情不由政府包办而由社区居民自己决定。由当地居民自愿组成的社区委员会是社区管理的核心机构,对社区事务拥有很大的发言权。材料说明(  )
A.社区是美国基层自治机构
B.美国社区取代政府掌握行政权
C.美国基层管理十分薄弱
D.社区由居民自我管理,效率较高
答案:A
解析:题干材料“社区的事情不由政府包办而由社区居民自己决定”说明社区是美国的基层自治机构,故A项正确;题干材料说明政府并不干涉社区事务,但是无法得出社区掌握行政权的结论,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并未指出美国基层管理是否薄弱,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说明社区办事效率的问题,故D项错误。
12.对下图所示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社会保险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1971年)
A.社会保险支出比例越高说明该国经济越发达
B.联邦德国、日本在世界经济体系中所占比重较低
C.该现象一定程度上容易造成新的社会不公
D.该现象可以推动各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答案:C
解析:社会保险支出和经济发达程度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故A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德国、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在世界经济体系中所占比重较高,故B项错误;社会保险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过高,一定程度上可能滋生或纵容懒惰行为,容易造成新的社会不公,故C项正确;社会保险支出过高会导致财政负担严重,可能会不利于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英国传统的乡村治理,其实质是以庄园为核心的生产活动的安排问题和庄园内部领主与农民,以及农民内部的社会关系调节问题。贵族阶层通过对国家权力的分割,将部分司法权和行政权转移到庄园中,以庄园法庭为载体,有效地维护着贵族的政治、经济地位。庄园制度对英国社会的历史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为英国土地私有产权的形成,农业的资本主义经营和农民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使得英国政治变迁具有精英斗争的特征;庄园制度也衍生出了法治和地方自治的传统。
——摘编自朱可心《庄园制传统与英国乡村治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条英国传统乡村治理的主要做法,并予以说明。(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12分)
参考答案:主要做法:处理好庄园内部领主与农民,以及农民内部的社会关系。说明:推动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得英国近代政治具有精英政治的特征;使得英国形成法治和地方自治的传统;为近代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