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二年级下册识字第2课
传统节日
一、教材分析
《传统节日》是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是一篇语言轻快、极富韵律感,充满浓浓节日氛围的课文,课文按时间顺序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这7大中国传统节日。这延续了数千年的中国传统节日,积淀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是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向学生展现了七大传统节日的习俗文化,这些习俗让传统节日变得庄重,又不失情趣,也更有仪式感,唤醒了人们内心对传统节日的尊重。
课文共8句话,三字一句,三字一句,再七字一句,长短不一,很有韵律感,朗朗上口,学生乐读易记。
二、教学目标
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2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序。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三、教学准备
1.词语卡片
2.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感知传统节日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过节,过什么节呢?拿出小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板书课题:传统节日)
(指名读)这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节日。
(女生读)指“传”:左边是什么?(单人旁),右边是什么?(一个专字)这是中国人专属的节日,是从我们老祖宗那儿一代代传下来的。
(男生读)从几千年前一直传到现在。
世世代代的中国人都在过的节日,就叫“传统节日”。(齐读)
(二)多元识字,进入传统节日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我们中国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请同学们翻开书P3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生字PPT)这些汉字陪伴我们已有几千年啦,自由地读一读,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
(2)去掉拼音,再认读
(3)出示词语,开火车读,齐读一遍。
(4)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一边读,一边用铅笔圈画出来。
①和学生一起检查是否圈正确。
②出示词语: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乞巧节 中秋节 重阳节
数一数,一共有几个传统节日?
(这是中国的七大传统节日。)
③这七个节日的顺序是不能乱的,读一读,猜猜为什么?
④你们来读节日,老师告诉你们时间。
细心的同学会发现,红色显示的日期使用的是汉字,这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农历时间;清明节的日期使用的是阿拉伯数字,这是公历时间。大多数的中国传统节日都是按中国人自己的农历时间来过的,在这里,就是清明节按公历时间过。
(三)精读课文,品味传统节日
1.红红火火中国年(春节,正月初一)
(1)同学们,我们每年过的第一个传统节日,是什么节?(出示词语:春节)
为什么叫春节呢?
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用盛大的节日迎接春天。
(2)春节,我们会做些什么?自由地读一读。(出示第一句话)
(3)“贴窗花”
①我们先来贴这个,指名读“贴窗花”。
仔细看,我们帖的是什么呀?(窗花)
贴在什么地方?(窗户上)
所以这个习俗叫贴窗花,这可不容易贴好啦!谁来试试?
(指名读)
②一张普通的红纸,经过一双巧手,就可以剪出各种图案:
(出示各种窗花)漂亮吗?你喜欢哪一种窗花?
③(女生读)这可是一剪刀一剪刀剪出来的。
(男生读)贴的是窗花,送上的是我们的祝福。
④过年时,我们会贴窗花,还会贴什么呢?
⑤一双巧手,贴出美好祝福,更贴出中国人的智慧!(齐读)
(4)“放鞭炮”
①过年时,小朋友们都喜欢它——放鞭炮!(指名读)
②古时候的人认为“年”是一种怪兽,为了把“年”这个怪兽赶跑,于是放起鞭炮。“年”长得异常凶猛!看看今天谁能把“年”吓跑?指导读“放鞭炮”。
③鞭炮又叫“爆竹”,诗人王安石有一句诗这样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齐读)
(5)老师引读: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①春节,我们和家人还会做什么呢?和同座说一说。
②品读词语“人欢笑”。
(6)红红的窗花,红红的鞭炮,红红的对联,红红的灯笼,这就是红红火火的中国年!自由读第一句。
(7)小结:春节在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是中国人过的第一个传统节日。在这一天,所有的中国人,包括远在海外的华人,都会一起欢度这个传统节日。(齐读第一句)
2.热热闹元宵节(正月十五)
(1)春节的第十五天,我们迎来第二个传统节日,它叫元宵节。这天我们又会做什么呢?自由读第二句。
(2)元宵节当然要吃元宵啦!出示词语“元宵”。(指名读)
(3)吃完元宵,我们去“看花灯”。
①指导读“看花灯”。
②中国的花灯可不是只有花的造型,她千姿百态:
PPT出示各种花灯
小结:世界在变美,中国的花灯也变得更绚丽。
③看花灯,猜灯谜。(出示灯谜:舟、团、宵)
(4)“宵”是夜晚的意思,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就是元宵节。
①出示视频:天南海北的人们是怎样闹元宵的呢?我们一起去看看,边看边和同座说说。
②天南海北的人们都怎样闹元宵呢?
③这些习俗点亮了元宵节的夜空,人们争相赶来观看,自由读第二句。
④今天,我们一起度过了一个怎样的元宵节?
热闹的元宵节为人们恋恋不忘的春节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5)小结:元宵节在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如今汤圆的馅变得越来越丰富,花灯变得越来越绚丽,不变的是如汤圆般团团圆圆、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3.天清地明清明节(4月5日前后)
(1)进入四月份,我们就迎来了春天里最后一个传统节日——“清明节”。在这一天,我们会做些什么呢?自由读第三句。
(2)出示“祭”:下面的“示”就像一张桌子,也就是祭台;上面的“ ”表示肉,也就是供品;“ ”就像一个人的双手。我们用双手恭恭敬敬地将供品放在祭台上,这就是“祭”。
(3)我们用这些隆重的仪式来纪念逝去的亲人。此时,有一句诗会涌上头——
PPT出示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齐读)
(4)清明这一天我们还会做什么呢?
远足,踏青,和大自然亲密接触!
(5)品读理解“清明”。
细心地同学在这一天会发现:
天清清,地明明;(女生读)
山清清,水明明;(男生读)
风清清,雨明明。(全班读)
(6)小结:清明节在每年的四月份,这是个美好的时节,美在这清明的天空,更美在我们陪伴家人,不忘故人的那份真情!
(7)全班齐读第三句。
4.回顾传统节日
(1)从正月初一的春节,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再到4月5日前后的清明节,这些传统节日几干年传承下来的,不仅仅是日历上的一个日期,伴随着这些习俗,传统节日带着祝福,带着智慧,融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血脉里!
(2)齐读1-3句。
(四)发现规律,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仔细观察
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9个生字,全班齐读一
(1)它们的结构各不相同,说说看:
“贴、敬、转、街”4个字是左右结构,“艾、热”2个字是上下结构,“舟”是独体字,“团”是全包围结构,“”是半包围结构。
这节课我们学写“贴、敬、转、街”4个左右结构的字,和“舟”这个独体字。
(2)看比例
“贴、敬、转”左右比较均匀。“街”的三部分都相对均匀。
(3)看关键笔画的穿插避让
教师重点指导“街”和“舟”。
“街”字中间部分的竖画要落笔在竖中线上。
“舟”,注意笔顺正确:撤、撤、横折钩、点、横、点,首笔撤从竖中线起笔。横落笔在横中线上,两点与横保持一样的距离。
2.练习书写,培养习惯
(1)教师范写“街”和“舟”。
(2)学生先描后写。
(3)集体讲评,评价指向比例和关键笔画。
板书设计:
2传统节日
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
农历正月初一 农历正月十五 公历4月5日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