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专题二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与国家统一
线索梳理
1
拓展设问
2
周年热点: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2 140周年、驻藏大臣设置295周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5周年、郑成功收复台湾360周年、“九二共识”达成30周年、香港回归25周年
时政热点: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大会
线索梳理
1
线索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主流
长久保持 统一局面 (1)秦汉时期(前221—220年):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2)隋唐时期(589—907年):隋的统一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唐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走向繁荣,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
(3)元明清时期(1279—1912年):元朝完成了全国的统一;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分裂中孕育 着统一因素 (1)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前221年):诸侯争霸、兼并战争不断,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疆域不断扩展;中原在同周边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大规模民族交融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少数民族内迁,各民族交往密切,民族隔阂趋于消解,北方地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加强
(3)五代十国辽宋夏金时期(907—1276年):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各民族之间在更大范围内交融
国家统一推 动社会发展 (1)国家统一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并为人民安居乐业创造祥和的社会环境
(2)国家统一能有效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建设大型公共工程,促进生产力发展,如秦长城、隋朝大运河、明长城等的修建
当前中国统 一大业进程 (1)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分别于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3)近年来,海峡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两岸关系得到改善
两岸关系的 发展前途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为两岸统一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香港、澳门问题的顺利解决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
(3)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两岸和平统一趋势不
可逆
2
线索
实现和维护国家统一的措施
地方行 政建制 (1)秦朝: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2)汉朝: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势力
(3)宋朝: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设置通判分知州权力
(4)元朝:设行省,加强了对全国的管辖
(5)明朝:取消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
加强中 央财权 (1)秦朝:秦始皇废除六国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
(2)汉朝:汉武帝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将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3)北宋: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在地方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加强中 央军权 (1)宋朝: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统调分离、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2)元朝: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军队
(3)明朝:明太祖把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军事大权
集中选 官权力 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才,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确立,将官员任用的权力完全收归中央
统一社 会意识 (1)秦朝:秦始皇将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性文字颁行全国,后来又流行更加简易的隶书,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2)汉朝: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加强立 法保障 (1)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反分裂国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
国家大政方针 (1)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大力改革和发展科举制,维护了政权的稳固和社会安定
(2)中华人民共和国: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为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推动祖国统一大业进程
进行反 侵略斗争 (1)明清(前中期)时期: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与《尼布楚条约》
(2)近现代:左宗棠收复新疆;义和团运动;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1)古代:中国古代历代中央王朝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在新疆、西藏、台湾等边疆地区设立管辖机构,驻扎军队,颁行中央政府号令,实行充分有效的管理
(2)现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设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一系列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重视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等,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3
线索
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表现 各民族认同 中华民族的 根祖文化 (1)五六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黄帝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2)西晋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认为自己与汉族同祖同宗。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汇,“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各少数民族 认同中央 政权 (1)唐太宗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
(2)清朝入关后,西藏地方藏传佛教格鲁派首领五世达赖亲自入京朝贺
表现 各少数民族 认同中央 政权 (3)乾隆时期,六世班禅向英国殖民者明确表示西藏在中国主权管辖范围内,听命于朝廷;在维吾尔等族人民的支持下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4)维吾尔、藏、苗、高山等少数民族首领都曾到避暑山庄觐见过清朝皇帝,六世班禅还曾到避暑山庄参加乾隆皇帝祝寿大典
(5)1771年,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6)开国大典时,西藏宗教领袖之一的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希望早日解放西藏;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受到西藏各界热烈欢迎
表现 各民族认同 并践行“统 一”理念 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均以统一天下为己任:
(1)前秦苻坚企图灭亡东晋,统一中国
(2)忽必烈继承蒙古汗位后改国号为元,灭亡南宋,统一全国。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3)清朝统治者进入北京后,逐渐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后把台湾纳入版图,并加强对西北、西藏地区的管辖,成为幅员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表现 各少数民族 认同并学习 中原文明 (1)西晋以来内迁的少数民族认同中原地区的文化:内迁各族从事农业生产、定居;十六国北朝政权统治者沿袭中原的君主专制制度;前秦苻坚大力兴办学校、提倡儒学;西晋时期,内迁各族大多使用汉语
(2)北魏孝文帝改革:在朝廷推行汉化措施,学习汉族的语言、服饰、姓氏等,推动了鲜卑族的汉化
(3)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派使者到唐朝求婚,文成公主入藏。松赞干布还派遣贵族子弟到长安学习,还请求唐朝给予蚕种,派遣掌握各种专业技能的工匠
表现 各少数民族 认同并学习 中原文明 (4)西夏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金太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金朝受汉族文化的影响,统治者提倡儒学
(5)忽必烈接受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的建议,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建立年号,并改国号
为元
(6)清朝的统治基本沿袭中原历代王朝做法,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在思想文化方面推崇儒家学说,继承历代文化传统
表现 各民族积 极反抗外 来侵略 (1)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与《尼布楚条约》;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鸦片战争中关天培、陈化成率军抵抗;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左宗棠收复新疆;甲午中日战争中左宝贵、邓世昌等人的抵抗;台湾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清军和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2)抗日战争时期,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满族、朝鲜族、壮族、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通过组建抗日游击队、抗日义勇军等各种方式参加抗日斗争
新时代各民 族共同团 结奋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兴边富民等行动,形成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局面
作用 (1)是实现和维护全民族统一的永恒支柱,如我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2)使中华民族历经风雨而意志弥坚,如面对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和民族危机,各阶级、阶层积极探索拯救中华民族的道路
(3)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如左宗棠收复新疆
拓展设问
1. 谈谈你对维护国家统一的认识。
(1)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2)国家统一是人民的共同愿望,是历史的潮流。
(3)国家统一符合任何民族和国家的共同利益。
2. 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认识。
(1)中华民族是中国古今各民族的总称;是由众多民族在形成统一国家的长期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民族集合体。
(2)中华民族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组成,经过接触、联结和交融,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
3. 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1)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共同应对挑战、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2)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3)要维护国家统一,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也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和中华民族强大的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的体现。
4. 西藏和平解放70年以来的发展成就为我国当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有何启示?
(1)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要巩固发展西藏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确保国家安全和边疆稳固。
(3)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4)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